没有人能够想到,明军竟然越过了长岭山下东西两营的阵线,一路潜入御营之外。
以致于当警铃大作之时,清军御营之内大部分的军兵都还没有从震惊之中缓过神来。
外围营墙,值守的清军护军们刚刚举起手中的弓箭。
下一瞬间,尖锐的破空声已是在漆黑的夜空之中响起,如蝗般的箭雨转瞬之间已经是将营墙之上想要张弓搭箭的清军护军射翻在地。
能够被曹文诏挑选突袭清军御营的军兵自然都非等闲。
他们都是各营将校麾下的亲信家丁,八镇兵马之中的精锐,九边各营之中的健勇!
刺耳的警铃在清军的御营之中响彻。
在短暂的慌乱之后,负责守卫的御营的两黄旗护军已经是反应过来。
今夜大战,各营的兵马全都枕戈待战,哪怕是御营的护军也不例外。
在连番的大战之中,黄台吉多次调派守卫御营的护军前往各处支援。
守卫御营的护军甲兵也从原本的三千余人,被削弱到了两千出头。
连绵不绝的号声在清军的御营之中回响。
伴随着阵阵凶厉的满语声,一队队全副武装的护军巴牙喇顺着营帐之间的道路,向着外围的营墙驰援而去。
只是……
这一切……
还来得及吗?
最先领兵赶到的是内大臣多尔济。
多尔济和多尔衮的名字相仿,但是却并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
他原本是兀鲁特蒙古旗,后改隶满洲正黄旗。
早年从父明安归附努尔哈赤,授备御,被招为额驸。
负责清军御营外围守卫的,是蒙古的两黄旗,皆由多尔济统领。
而这时御营东面,外围的营墙已经是快被明军尽数占领。
营墙之上还有不少的护军甲兵在顽强的抵抗,但是他们在搏斗之中明显处于下风。
那些来袭的明军神情恐怖,打法完全不管不顾,几乎是以命换命。
你砍我一刀,我便还你一刀。
你刺我一枪,我便回你一枪!
多尔济心中惊惧。
这么多年下来,也称得上一句久经沙场。
但是打过了那么多年的仗,多尔济从未有看到如今这般的场景。
“杀了这群不知死活的尼堪,抢回营墙!”
多尔济咬紧了牙关,紧握着手中的顺刀,怒吼道。
饶是心中再如何的惊惧,多尔济仍然没有忘记此刻身在战场。
在经历了短暂的失态之后,多尔济毫不犹豫的向着跟从着自己的护军甲兵下达了军令。
这里是御营的所在,大汗就在御营的中军。
要是让这支胆大妄为的明军突入御营之中接近大汗,他的十个脑袋只怕是都不够掉。
身后,一众护军甲兵没有丝毫的迟疑。
在多尔济下达了军令的第一时间,他们已经举起手中的兵刃向着外围的营墙蜂拥而去。
明黄色的浪潮汹涌而来,而卷席而来的赤潮亦不甘示弱。
霎时间,千层的血浪激起。
鲜血的腥臭味在清军的御营之中蔓延。
营墙狭窄,无法结成军阵,双方的军兵只能以散兵的形态搏斗。
清军的护军身着两层甚至三层的重甲,而明军袭营的甲兵也是同样,最差都是双层的重甲。
两方军兵都是各自军中绝对的精锐,彼此之间身上的甲胄都没有丝毫的偷工减料。
刀剑在这样的搏斗之中作用微乎其微,根本不能破甲。
在经历了短暂的接触之后,双方军兵各自都拿起了枪矛和钝器。
枪矛多少能够破甲,而钝器则可以直接重创敌人,使得敌人直接丧失战力。
多尔济也已经是抛下了顺刀,从侍从的手中取过了两柄铁锤。
一名护军甲兵被明军的甲兵压在身下。
那明军的甲兵神情癫狂,浑身染血,挥舞着铁骨朵疯狂的锤击着那名已经摔倒在地的护军甲兵头颅。
精钢制成的头盔,在他一下又一下的猛锤之下不断发生着形变。
骨头开裂的声音不断响起,底下那名护军甲兵的哀嚎声也逐渐变得衰弱起来。
不过很快,那名明军又被撞倒在地。
一名清军的护军拿着顺刀,卡着护颈之下缝隙,而后猛然一压。
殷红的鲜血喷涌而出,瞬间便已经染红了营墙。
那清军的护军脸上的狞笑还没有凝固,一杆短枪便已经是向着他的胸口直刺而来。
泛着寒芒的枪尖在盔甲碰撞发出刺耳的钢铁摩擦声,而后枪杆的中段微微拱起,点钢的枪头借着冲击的惯性顺利贯穿了铁甲。
夜色深沉,寒气愈重。
战场之上,双方的甲兵不断的倒下。
多尔济抹去了脸上的污血,他的心中一片恐惧。
视野之中,尽是密密麻麻的兵刃。
脚下,是密布的尸体。
多尔济从来没有如此的恐惧过,绝望过。
这些明军源源不断的涌来,密密层层杀之不绝。
倒下一个后面就补上一个,似乎毫不怕死一样。
跟随在他身旁的甲兵一个接着一个的倒下。
哪怕是浑河,在青山关时,他都没有这样恐惧过。
多尔济向后退了一些,退到了一众亲卫的身后,身穿重甲搏斗极为消耗体力,他需要一点喘息时间。
但是就在被众人环卫这样安全的时候,多尔济心中突然一紧。
这样的感觉,他曾经经历过一次。
那还是他在孩童之时,因为贪玩耽误了时间,回来的路上遇到了群狼。
现在的感觉,就和当初被群狼注视之时的感觉如出一辙。
多尔济心中警铃大作。
听着耳畔尖锐的破空声,多尔济下意识的侧过了身躯。
而正是这一举动,使得多尔济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就在多尔济的身侧,一名护军甲兵被一杆虎枪贯穿了身躯。
那护军甲兵,双手艰难的抓向胸腔的长杆。
大口大口的鲜血从他的喉咙之中涌出,使得他没有办法说出一个完整的字词。
虎枪将他狠狠的钉在了地上,锋利的虎枪带着巨大的冲击力,没有费多大的力道,便贯穿了他的胸甲。
多尔济转过头,向着营墙之上望去。
一杆火红的将旗此时已经插在了御营的营墙之上。
而就在那杆高大的将旗之下。
一名身材魁梧,面色冷漠似铁的战将,正迎风肃立着。
“曹文诏!”
多尔济目眦欲裂。
他认得曹文诏。
崇祯七年,后金伐明,进攻大同。
多尔济领中军,与曹文诏曾有交战。
大同之战是他赢了。
但是眼下之战。
他。
却是要输了……
夜色沉暮,杀气愈浓。
清军御营。
中军望台之上。
黄台吉已是怒不可遏。
“一群废物!”
“真是一群废物!”
黄台吉的声音冷冽,宛若从九幽之下传来。
“什么叫做不能抵挡?!”
“你们给我解释解释,什么叫做不能抵挡!”
黄台吉目光冰冷,犹若钢刀一般。
“移驾,移什么驾?”
“多尔济在哪里,布延又在哪里,塔瞻又在哪里?!”
如今之局,如何能退。
如今前线局势混乱,各地护军还在赶来的路上。
身为主帅,身为皇帝,他如何能够在这个时候后退。
在这个时候后退,各处的护军只会以为战事不利,明军突进到了御前,必然引起慌乱。
一旦士气落下,袭营明军趁势掩杀而来,局面将会彻底的崩坏。
所以,无论如何他也不能退!
黄台吉屹然不动,寒声道。
“明兵不过数百人,御营护军足有两千,为何不能抵挡?!”
黄台吉的话音落下没有多久,前线便已经是传来了消息解答了他此前的疑惑。
“多尔济大人已被曹文诏所斩,布延大人和塔瞻大人相继率部来援,也被冲散,敌军正往我中军而来。”
不用探马的汇报,黄台吉也已经是看到了直冲而来的明军。
黄台吉的神色越发的阴沉,他的心中又惊又怒。
沿途的阻拦的护军已经崩溃。
“兵凶战险,陛下万金之躯,还请先回中军帐内。”
内大臣遏必隆和锡翰两人对视一眼,跪在地上,再度劝谏道。
但是黄台吉再次回绝了他们的提议。
“不必了。”
黄台吉神色冰冷,带着毋庸置疑的语气说道。
“朕,就在这里,等着你们击退来敌!”
黄台吉抬起头,向着东南的方向望去,看着远处那成片成片跃动的火光,脸色的越发的阴沉。、
眼见劝谏无果,遏必隆和锡翰两人只能是走下望台,组织人手防御。
只是传来的消息一条比一条更为糟糕,不断的有将校殒命、部队溃散的消息传来。
只是,一队甲兵崩溃了,另外一队甲兵马上又会接上。
一名将校阵亡了,更多的将校已经是领着兵马再度赶来。
长岭山左右清军两营也已经是缓过了神来。
一队队兵马正从长岭山下,疾驰而来。
山道之上,无数跃动火把犹若一条一条的火龙,炽热而又恐怖……
……
长夜漫漫,风势渐起。
旌旗鼓荡,甲兵锋锐。
哀嚎声遍野,杀伐声震天。
曹文诏微微低头,粘稠的鲜血顺着他头顶的盔沿缓缓流淌而下。
他的衣袍早已经被鲜血所侵染,甲胄之上刀砍斧劈,箭伤枪创不再少数。
猩红的鲜血顺着他的衣甲汨汨流落。
曹文诏手执虎枪,立于阵前。
连番的鏖战急剧的消耗着他的体力,身上的伤势让他感觉身体越发的沉重。
曹文诏心中清明,他尚且如此,一直以来跟随着他的那些甲兵只怕是更加不堪。
在他的身前,倒伏着十数名清国的护军。
所谓护军,即是巴牙喇。
老奴时期,后金每牛录抽丁口一百,选白巴牙喇十人、红巴牙喇四十人,黑营兵五十人。
白巴牙喇和红巴牙喇,便是现如今护军营的前身。
他们,都是各旗之中的精锐。
经历长久的战争,凭借着战功,一步一步的成为护军。
然而现在就像是垃圾一样倒伏在曹文诏的脚下。
身前,一众清国的护军甲兵手持着各式的兵刃站立着,竟无一人敢于上前。
曹文诏的神色冷漠,抬起手用手腕处的衣袍缓缓拭去了上面的血污。
战场之上的气氛极为诡异。
一名牛录章京终于是难以忍受这样的气氛,他怒吼一声越众而出,挺起虎枪向着曹文诏直刺而去。
没有任何花哨的技巧,曹文诏只是向前踏出了一步,一点寒芒已是在众人的眼前绽放而开。
曹文诏手中的虎枪便已经穿透了那牛录章京脖颈处的护喉。
殷弘的鲜血顺着曹文诏手中的虎枪流淌而下。
而那牛录章京直刺而去的虎枪,却是落在了曹文诏护喉的右侧些许位置。
电光石火之间,胜负已分,生死已决。
曹文诏抬起头,目光越过身前重重的甲兵,凝望着不远处御营的中军望台。
此刻他所在的位置,距离望台的位置不过三十步。
他已经可以看到那些因为他的到来而混乱的满蒙大臣。
曹文诏重新抽出虎枪,注视着那大纛之下的伫立不动的身影。
三十步的距离,并不算长,人行而过不过数息。
但是三十步的距离,在现在却是宛若天堑一般。
他终究不是铁打之躯,厮杀这么久,体力早已经是消耗到了极限,完全是靠着意志强撑着。
“杀!”
凶厉的满语再度响起,冷森森的寒芒在曹文诏的眼前再度浮现。
更多的清军甲兵从外围再度蜂拥而来……
……
鲜血顺着盔沿流淌而下,流进了曹文诏的眼中。
他的眼前昏暗一片,猩红一片。
曹文诏将虎枪拄在地上,竭力支撑着自己的身躯。
鲜血已经染红了他的衣甲。
沉重的倦意侵袭着他的意识。
曹文诏能够感受到身上的气力,正从一点一滴的流逝。
时代的洪流裹挟着个人的命运。
被时代裹挟的命运,只能随着时代沉浮。
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
个人命运为时代的洪流所裹挟,在翻涌的洪流之中艰难的挣扎着。
大势的车轮一刻不歇。
所有的人只能跟随着这股汹涌浪潮,奔流向前。
松锦。
从始至终。
就是一场必败的战役。
松锦的失败,并非战略的失败。
松锦的失败,是政治的失败。
罪不在将校兵卒。
罪在朝廷,罪在腐败,罪在体制。
明帝国。
早已是病入膏盲。
以致于当警铃大作之时,清军御营之内大部分的军兵都还没有从震惊之中缓过神来。
外围营墙,值守的清军护军们刚刚举起手中的弓箭。
下一瞬间,尖锐的破空声已是在漆黑的夜空之中响起,如蝗般的箭雨转瞬之间已经是将营墙之上想要张弓搭箭的清军护军射翻在地。
能够被曹文诏挑选突袭清军御营的军兵自然都非等闲。
他们都是各营将校麾下的亲信家丁,八镇兵马之中的精锐,九边各营之中的健勇!
刺耳的警铃在清军的御营之中响彻。
在短暂的慌乱之后,负责守卫的御营的两黄旗护军已经是反应过来。
今夜大战,各营的兵马全都枕戈待战,哪怕是御营的护军也不例外。
在连番的大战之中,黄台吉多次调派守卫御营的护军前往各处支援。
守卫御营的护军甲兵也从原本的三千余人,被削弱到了两千出头。
连绵不绝的号声在清军的御营之中回响。
伴随着阵阵凶厉的满语声,一队队全副武装的护军巴牙喇顺着营帐之间的道路,向着外围的营墙驰援而去。
只是……
这一切……
还来得及吗?
最先领兵赶到的是内大臣多尔济。
多尔济和多尔衮的名字相仿,但是却并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
他原本是兀鲁特蒙古旗,后改隶满洲正黄旗。
早年从父明安归附努尔哈赤,授备御,被招为额驸。
负责清军御营外围守卫的,是蒙古的两黄旗,皆由多尔济统领。
而这时御营东面,外围的营墙已经是快被明军尽数占领。
营墙之上还有不少的护军甲兵在顽强的抵抗,但是他们在搏斗之中明显处于下风。
那些来袭的明军神情恐怖,打法完全不管不顾,几乎是以命换命。
你砍我一刀,我便还你一刀。
你刺我一枪,我便回你一枪!
多尔济心中惊惧。
这么多年下来,也称得上一句久经沙场。
但是打过了那么多年的仗,多尔济从未有看到如今这般的场景。
“杀了这群不知死活的尼堪,抢回营墙!”
多尔济咬紧了牙关,紧握着手中的顺刀,怒吼道。
饶是心中再如何的惊惧,多尔济仍然没有忘记此刻身在战场。
在经历了短暂的失态之后,多尔济毫不犹豫的向着跟从着自己的护军甲兵下达了军令。
这里是御营的所在,大汗就在御营的中军。
要是让这支胆大妄为的明军突入御营之中接近大汗,他的十个脑袋只怕是都不够掉。
身后,一众护军甲兵没有丝毫的迟疑。
在多尔济下达了军令的第一时间,他们已经举起手中的兵刃向着外围的营墙蜂拥而去。
明黄色的浪潮汹涌而来,而卷席而来的赤潮亦不甘示弱。
霎时间,千层的血浪激起。
鲜血的腥臭味在清军的御营之中蔓延。
营墙狭窄,无法结成军阵,双方的军兵只能以散兵的形态搏斗。
清军的护军身着两层甚至三层的重甲,而明军袭营的甲兵也是同样,最差都是双层的重甲。
两方军兵都是各自军中绝对的精锐,彼此之间身上的甲胄都没有丝毫的偷工减料。
刀剑在这样的搏斗之中作用微乎其微,根本不能破甲。
在经历了短暂的接触之后,双方军兵各自都拿起了枪矛和钝器。
枪矛多少能够破甲,而钝器则可以直接重创敌人,使得敌人直接丧失战力。
多尔济也已经是抛下了顺刀,从侍从的手中取过了两柄铁锤。
一名护军甲兵被明军的甲兵压在身下。
那明军的甲兵神情癫狂,浑身染血,挥舞着铁骨朵疯狂的锤击着那名已经摔倒在地的护军甲兵头颅。
精钢制成的头盔,在他一下又一下的猛锤之下不断发生着形变。
骨头开裂的声音不断响起,底下那名护军甲兵的哀嚎声也逐渐变得衰弱起来。
不过很快,那名明军又被撞倒在地。
一名清军的护军拿着顺刀,卡着护颈之下缝隙,而后猛然一压。
殷红的鲜血喷涌而出,瞬间便已经染红了营墙。
那清军的护军脸上的狞笑还没有凝固,一杆短枪便已经是向着他的胸口直刺而来。
泛着寒芒的枪尖在盔甲碰撞发出刺耳的钢铁摩擦声,而后枪杆的中段微微拱起,点钢的枪头借着冲击的惯性顺利贯穿了铁甲。
夜色深沉,寒气愈重。
战场之上,双方的甲兵不断的倒下。
多尔济抹去了脸上的污血,他的心中一片恐惧。
视野之中,尽是密密麻麻的兵刃。
脚下,是密布的尸体。
多尔济从来没有如此的恐惧过,绝望过。
这些明军源源不断的涌来,密密层层杀之不绝。
倒下一个后面就补上一个,似乎毫不怕死一样。
跟随在他身旁的甲兵一个接着一个的倒下。
哪怕是浑河,在青山关时,他都没有这样恐惧过。
多尔济向后退了一些,退到了一众亲卫的身后,身穿重甲搏斗极为消耗体力,他需要一点喘息时间。
但是就在被众人环卫这样安全的时候,多尔济心中突然一紧。
这样的感觉,他曾经经历过一次。
那还是他在孩童之时,因为贪玩耽误了时间,回来的路上遇到了群狼。
现在的感觉,就和当初被群狼注视之时的感觉如出一辙。
多尔济心中警铃大作。
听着耳畔尖锐的破空声,多尔济下意识的侧过了身躯。
而正是这一举动,使得多尔济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就在多尔济的身侧,一名护军甲兵被一杆虎枪贯穿了身躯。
那护军甲兵,双手艰难的抓向胸腔的长杆。
大口大口的鲜血从他的喉咙之中涌出,使得他没有办法说出一个完整的字词。
虎枪将他狠狠的钉在了地上,锋利的虎枪带着巨大的冲击力,没有费多大的力道,便贯穿了他的胸甲。
多尔济转过头,向着营墙之上望去。
一杆火红的将旗此时已经插在了御营的营墙之上。
而就在那杆高大的将旗之下。
一名身材魁梧,面色冷漠似铁的战将,正迎风肃立着。
“曹文诏!”
多尔济目眦欲裂。
他认得曹文诏。
崇祯七年,后金伐明,进攻大同。
多尔济领中军,与曹文诏曾有交战。
大同之战是他赢了。
但是眼下之战。
他。
却是要输了……
夜色沉暮,杀气愈浓。
清军御营。
中军望台之上。
黄台吉已是怒不可遏。
“一群废物!”
“真是一群废物!”
黄台吉的声音冷冽,宛若从九幽之下传来。
“什么叫做不能抵挡?!”
“你们给我解释解释,什么叫做不能抵挡!”
黄台吉目光冰冷,犹若钢刀一般。
“移驾,移什么驾?”
“多尔济在哪里,布延又在哪里,塔瞻又在哪里?!”
如今之局,如何能退。
如今前线局势混乱,各地护军还在赶来的路上。
身为主帅,身为皇帝,他如何能够在这个时候后退。
在这个时候后退,各处的护军只会以为战事不利,明军突进到了御前,必然引起慌乱。
一旦士气落下,袭营明军趁势掩杀而来,局面将会彻底的崩坏。
所以,无论如何他也不能退!
黄台吉屹然不动,寒声道。
“明兵不过数百人,御营护军足有两千,为何不能抵挡?!”
黄台吉的话音落下没有多久,前线便已经是传来了消息解答了他此前的疑惑。
“多尔济大人已被曹文诏所斩,布延大人和塔瞻大人相继率部来援,也被冲散,敌军正往我中军而来。”
不用探马的汇报,黄台吉也已经是看到了直冲而来的明军。
黄台吉的神色越发的阴沉,他的心中又惊又怒。
沿途的阻拦的护军已经崩溃。
“兵凶战险,陛下万金之躯,还请先回中军帐内。”
内大臣遏必隆和锡翰两人对视一眼,跪在地上,再度劝谏道。
但是黄台吉再次回绝了他们的提议。
“不必了。”
黄台吉神色冰冷,带着毋庸置疑的语气说道。
“朕,就在这里,等着你们击退来敌!”
黄台吉抬起头,向着东南的方向望去,看着远处那成片成片跃动的火光,脸色的越发的阴沉。、
眼见劝谏无果,遏必隆和锡翰两人只能是走下望台,组织人手防御。
只是传来的消息一条比一条更为糟糕,不断的有将校殒命、部队溃散的消息传来。
只是,一队甲兵崩溃了,另外一队甲兵马上又会接上。
一名将校阵亡了,更多的将校已经是领着兵马再度赶来。
长岭山左右清军两营也已经是缓过了神来。
一队队兵马正从长岭山下,疾驰而来。
山道之上,无数跃动火把犹若一条一条的火龙,炽热而又恐怖……
……
长夜漫漫,风势渐起。
旌旗鼓荡,甲兵锋锐。
哀嚎声遍野,杀伐声震天。
曹文诏微微低头,粘稠的鲜血顺着他头顶的盔沿缓缓流淌而下。
他的衣袍早已经被鲜血所侵染,甲胄之上刀砍斧劈,箭伤枪创不再少数。
猩红的鲜血顺着他的衣甲汨汨流落。
曹文诏手执虎枪,立于阵前。
连番的鏖战急剧的消耗着他的体力,身上的伤势让他感觉身体越发的沉重。
曹文诏心中清明,他尚且如此,一直以来跟随着他的那些甲兵只怕是更加不堪。
在他的身前,倒伏着十数名清国的护军。
所谓护军,即是巴牙喇。
老奴时期,后金每牛录抽丁口一百,选白巴牙喇十人、红巴牙喇四十人,黑营兵五十人。
白巴牙喇和红巴牙喇,便是现如今护军营的前身。
他们,都是各旗之中的精锐。
经历长久的战争,凭借着战功,一步一步的成为护军。
然而现在就像是垃圾一样倒伏在曹文诏的脚下。
身前,一众清国的护军甲兵手持着各式的兵刃站立着,竟无一人敢于上前。
曹文诏的神色冷漠,抬起手用手腕处的衣袍缓缓拭去了上面的血污。
战场之上的气氛极为诡异。
一名牛录章京终于是难以忍受这样的气氛,他怒吼一声越众而出,挺起虎枪向着曹文诏直刺而去。
没有任何花哨的技巧,曹文诏只是向前踏出了一步,一点寒芒已是在众人的眼前绽放而开。
曹文诏手中的虎枪便已经穿透了那牛录章京脖颈处的护喉。
殷弘的鲜血顺着曹文诏手中的虎枪流淌而下。
而那牛录章京直刺而去的虎枪,却是落在了曹文诏护喉的右侧些许位置。
电光石火之间,胜负已分,生死已决。
曹文诏抬起头,目光越过身前重重的甲兵,凝望着不远处御营的中军望台。
此刻他所在的位置,距离望台的位置不过三十步。
他已经可以看到那些因为他的到来而混乱的满蒙大臣。
曹文诏重新抽出虎枪,注视着那大纛之下的伫立不动的身影。
三十步的距离,并不算长,人行而过不过数息。
但是三十步的距离,在现在却是宛若天堑一般。
他终究不是铁打之躯,厮杀这么久,体力早已经是消耗到了极限,完全是靠着意志强撑着。
“杀!”
凶厉的满语再度响起,冷森森的寒芒在曹文诏的眼前再度浮现。
更多的清军甲兵从外围再度蜂拥而来……
……
鲜血顺着盔沿流淌而下,流进了曹文诏的眼中。
他的眼前昏暗一片,猩红一片。
曹文诏将虎枪拄在地上,竭力支撑着自己的身躯。
鲜血已经染红了他的衣甲。
沉重的倦意侵袭着他的意识。
曹文诏能够感受到身上的气力,正从一点一滴的流逝。
时代的洪流裹挟着个人的命运。
被时代裹挟的命运,只能随着时代沉浮。
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
个人命运为时代的洪流所裹挟,在翻涌的洪流之中艰难的挣扎着。
大势的车轮一刻不歇。
所有的人只能跟随着这股汹涌浪潮,奔流向前。
松锦。
从始至终。
就是一场必败的战役。
松锦的失败,并非战略的失败。
松锦的失败,是政治的失败。
罪不在将校兵卒。
罪在朝廷,罪在腐败,罪在体制。
明帝国。
早已是病入膏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