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礼·丧服》和《礼记·内则》,都规定孩子出生三个月由父亲取名。

  传到后来,也有百日取名的说法。

  还有半个月,才到取大名的时候,朱棠溪已抱着孩子开始研究。

  “六郎,你家上一辈联名了,为何你这辈没有联名?”朱棠溪好奇道。

  联名,也叫连名。

  字辈属于联名的一种方式。

  也有用偏旁来联名的,比如赵桓、赵楷、赵构全是木字旁。

  谢衍说道:“我以前也问过。好像谢氏用的字辈,延自大明开国之前。当时谢氏拆成了六支,一支留在河南,其余迁徙到河北。”

  “到我父亲那一辈,字辈就用完了。独流镇的那一支谢氏,最开始生活艰难,就连祠堂都没建,更别谈什么开堂立宗。”

  “后来渐渐有了起色,却因为建祠堂闹起来。”

  “独流河西边的谢氏,要把祠堂建在西边,因为那是独流谢氏的始居之地。但我们独流河东边的谢氏,却是出了一个进士,所以坚持在东边建祠堂。”

  “本质不是祠堂建在哪里的问题,而是整个家族谁说话管用。”

  “两边争执不下,祠堂也拖着不建,字辈自然也没法续。就连族谱,也是各自一本,始终没有人主持合谱。”

  “后来我祖父的兄弟,在瀛州做官时病逝,其子孙也迁去瀛州定居。东边的进士没了,西边就更不服气。”

  朱棠溪感慨道:“既是同族,何必争这许多。”

  谢衍笑道:“去年就开始续族谱了,今年正在建祠堂。”

  “为何如此顺利?”朱棠溪明知故问,她其实已经猜到。

  谢衍牛逼轰轰说:“当然是因为出了一个驸马爷。而且我爹也是进士,我兄长又中举了,东边彻底压倒西边。”

  朱棠溪噗嗤一笑:“看你那得意的样子。”

  谢衍说道:“新的字辈,年初已经排出来,开头四个字是‘德言事功’。所以,我在族谱上的全名,应该叫做谢德衍。但只论族谱,其他地方不必改。改起来实在太麻烦。”

  “言字与谢相合还很好听的,”朱棠溪思索道,“虎哥儿该叫谢言什么好呢?”

  谢衍说道:“驸马嫡子不排字辈也无所谓,家族那边不会说什么。”

  “不行。”朱棠溪坚持要排字辈。

  因为谢衍的所有庶出子,那是肯定要排字辈的,这就显得公主的儿子是外人。

  朱棠溪眼珠子一转:“谢言琴如何?”

  “哪个琴?”谢衍问道。

  朱棠溪说:“钢琴的琴。”

  谢衍嘀咕道:“这也太像女子之名了。”

  朱棠溪说:“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六郎读过此诗吗?”

  “谁的诗?”谢衍说道,“我虽不精于诗词但经这几个月学习,也能听出此诗平仄韵律不对。”

  朱棠溪笑道:“苏东坡的诗。”

  “呃……”谢衍不敢随便评价了。

  朱棠溪提笔把诗写下来:“六郎再好生品味一番。”

  谢衍认认真真反复读诗,大概知道公主是啥意思了。

  公主自比匣中之琴,出身再名贵也不能自己发声。而谢衍则是那弹琴之人,让公主的人生从此有了意义。

  一句话,把儿子的名字,也拿来撒狗粮!

  谢衍心里暗暗给儿子说声对不起,拍手赞叹:“谢言琴,好名字。我愿一辈子做姐姐的抚琴之人。”

  朱棠溪甜蜜一笑:“六郎明白就好。”

  “哇呜呜呜呜~~~”

  虎哥儿突然就哭起来,似乎对这名字颇不满意。

  但抗议无效。

  “看来又要吃奶了。”朱棠溪把孩子交给奶妈。

  ……

  次日,夫妻俩携手出行。

  虽然早就出了月子,但朱棠溪一直待在家里,这回终于可以出去耍耍了。

  而且带上仪仗队。

  按制有八个执扇侍女,朱棠溪只带了四人,扇子的形状两方两圆。

  持灯、持花侍女,也各带四人。

  另有持各种用具的侍女六人,贴身侍女一人。

  侍卫、男仆若干。

  行障、坐障这些东西不搞,否则不说抬这两个玩意儿的仆人,光是持引障花的侍女就有二十个——延淳帝恢复宋制,鼎泰帝又给废除了。

  至于谢衍,只带了两个男随。

  这支队伍从公主第出发,徐徐出城前往太学——昨日已祭拜过文庙。

  今天要给学者评奖,朱棠溪带上仪仗队,是为了给丈夫撑场面。

  虽然不用她撑。

  ……

  拉斯洛王子被鸿胪寺官员带去太学,转悠半天感觉学校好大。

  “这里有多少学生?”拉斯洛问道。

  鸿胪寺官员说:“三千。”

  拉斯洛又问:“这样的学校有几座?”

  鸿胪寺官员说:“七座。”

  拉斯洛惊叹道:“那就是两万多人!”

  鸿胪寺官员笑道:“这七座太学,只是最高等的学校。另外还有小学、中学、大学无数,以及各种各样的私学,全国学生数十上百万人。”

  拉斯洛听得目瞪口呆。

  大明的学生数量,比匈牙利的人口还多吗?

  一辆马车驶来,车外有几个随从。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一看!

  马车在校门口停下,一个学者被随从搀扶下车,拄着拐杖慢悠悠朝这边走。

  “那是官员还是学者?”拉斯洛问。

  鸿胪寺官员说:“学者里的玫瑰学士。从他腰间那个玉佩,就可以看出他的身份。”

  拉斯洛连忙问什么是玫瑰学士。

  鸿胪寺官员一直在吹牛逼。他把一大堆混子的太学生,说成全都品学兼优。每一个学生到了西方都相当于顶级学者。

  又说大明全国有六亿人(实际三亿出头),军队有五百万(实际只有一百五十万)。

  就算他不吹牛拉斯洛都已听傻了。

  “你知这洛阳有多少人吗?”鸿胪寺官员问。

  拉斯洛摇头。

  鸿胪寺官员说:“两百万人。”

  拉斯洛倒吸一口凉气,这比匈牙利全国总人口还多!

  “你可知印度?”鸿胪寺官员又问。

  拉斯洛回答:“从商贾那里听说过。”

  鸿胪寺官员道:“印度有十多个王国,有上千个公国、伯国。通通都是大明的藩属!”

  “你觉得东罗马很强大?他们连罗姆苏丹国的故土都无法收复。而罗姆苏丹国,以前只是塞尔柱的属国。我大明的属国大宛,直接把塞尔柱灭了,又灭了塞尔柱的继承者,现在已吞并波斯大部分土地。”

  “大宛国如果不顾一切扩张,甚至能把东罗马灭掉。但这么强大的大宛国,只要大明皇帝一道命令,就能撤换掉大宛国的国王。”

  一连串的惊人消息,让拉斯洛根本无法想象。

  他觉得应该彻底倒向大明,这里是全世界最伟大的国度,西方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抗衡。

  拉斯洛眼珠子一转,他并非第一顺位继承人。如果能跟大明搞好关系,今后是不是也能争一下国王之位?

  就算大明不出兵,只让钦察、库曼两国出兵,都足够帮助他夺取王位了。

  到时候,自己再宣布皈依景教,迎娶钦察、库曼两国公主,三个国家互相联姻结为同盟!

  拉斯洛的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咦,那是大明的哪位贵族?”拉斯洛指着前方。

  鸿胪寺官员说:“那是大明最尊贵的公主。公主殿下非常俭朴,只带了一部分仪仗出门。旁边的男子是她丈夫,大明最杰出的学者。”

  拉斯洛说:“看起来很年轻。”

  鸿胪寺官员笑道:“当然年轻,才十八岁。”

  “十八岁的学者?”拉斯洛惊道。

  鸿胪寺官员说:“谢驸马十六岁就被选为碧玉学士,十七岁被选为芙蓉学士。不要以为他是什么贵族。他只是一个普通平民,因为学识而名声大噪,并且跟公主相识结婚。”

  拉斯洛问道:“他做出了什么惊人的贡献?”

  鸿胪寺官员笑道:“说了你也不懂。换个你能懂的,谢驸马如果去了贵国,能为你们轻松打造火器部队。这还只是他最不起眼的才学之一。”

  谢衍和公主在校门口下车,此刻在随从的簇拥下,携手朝着这边走来。

  头戴金冠、身披华服的朱棠溪,看得拉斯洛目不转睛。那雍容高贵的气质和仪态,让他感觉西方的公主都是乡下柴火妞。

  鸿胪寺官员看在眼里,不禁心生鄙视:土包子!

  土包子,很好骗。

  大明君臣经过前些天的讨论,决定在甘肃打造一个突厥圣地。

  别扯什么突厥人兴起于阿尔泰山,阿史那氏的祖源还能追溯到贝加尔湖呢。

  那些地方太偏了!

  直接在河西走廊搞出一个圣地,甚至可以制造人为遗迹,然后说那是所有突厥人的祖地。

  如今从欧亚草原到波斯、埃及,最能打仗的全是突厥人。在甘肃造一个圣地,可以吸引他们来祭祖。

  跟朝圣一个味道。

  谢衍瞅了瞅路边的拉斯洛,对其哥特式装扮颇为好奇。

  感觉在哪里见过。

  应该是在电脑游戏里面,鬼知道是哪个西方国家的服装。

  朱棠溪也瞟了拉斯洛一眼,她对这种蕃人毫无兴趣。现在只想着赶紧去大礼堂,开幕仪式上有钢琴演出,杨麟之将第一次公开弹奏《致棠溪》。

  先有青丝称毫,又有钢琴示爱,她越来越喜欢太学这地方。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北宋穿越指南,北宋穿越指南最新章节,北宋穿越指南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