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帝派出了使者,来倭国京都议和,这打了织田信长一个措手不及。

  大明用力过猛,让织田信长这些大名,错误的判断了形势,以为大明要乘胜追击,直接进攻倭国的本土,一时间,引起了倭国所有大名的同仇敌忾。

  固守令是在这个背景下颁布的,大家都积极响应。

  结果高启愚这个使者到来,让本来的同仇敌忾出现了巨大的破绽,倭国内部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割裂。

  大明似乎很擅长这样的拉扯,这一拉一扯之间,就把倭国的凝聚力给拉扯散了,分歧再次出现。

  倭国的大名,一部分认为,大明作为战胜方,只要求驻军,属实是皇恩浩荡了,反正这些金银铜铁,开采出来后,唯一的去向,也是到长崎总督府换取宝钞,现在大明驻军后,这些矿产,会根据开采量,兑换通行宝钞。

  而另外一部分大名,则坚定的认为,应该拒绝大明的一切议和条件,积极备战,防止大明军的全面进攻,这次议和,就是为了将倭国分化,要警惕,要杀死高启愚,让所有大名走投无路,必须一致抗击大明。

  织田信长,非常纠结,甚至,他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一方面,他知道打不过了,前线死伤过于惨重,军心已经完全涣散,这个时候的顽抗到底,是困兽犹斗而已,大明甚至不需要自己进攻,沿海征召一批倭寇,四处袭扰倭国疆界,就能把倭国折腾的鸡犬不宁。

  而另一方面,织田信长清楚的知道,如果这次答应议和,倭国就彻底完了,因为人心就像沙,散了,就彻底无法凝聚在一起。

  这一次还能同仇敌忾,但大明通过这次的议和,让大明军处于战争的间隙,得到了休整,下一次再打过来的时候,倭国的大名,还能像这次一样的同仇敌忾吗?

  答案是显而易见,不能。

  “这一次的投降,就是彻底的投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织田信长有些不甘心的说道:“我还想再试一次,等高启愚入京都的时候,就杀了他吧。”

  织田信长还要试一次,不答应议和,杀了高启愚祭旗,再依赖一次神风,再创造一次奇迹,他相信,这次仍然可以。

  “保重。”织田市有些悲哀,拜了拜,选择了离开,她不知道如何劝说,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皇帝派她来,只是展现一下诚意,大明皇帝的说话算话。

  她不是什么重要的人,她改变不了织田信长的决定。

  这无疑是一个疯狂的决定。

  织田市可以理解织田信长的决策。

  在军事上,大明已经从半火器完全迈进了火器时代,快速帆船的庞大,让人绝望,倭国传统的武士战术体系完全无法抗衡新体系作战,赖以生存的山城,对大明而言不过是个难开的乌龟壳罢了。

  倭国的武士、足轻在逃亡,宁愿被白鸡毛羞辱也不愿意上战场送死,军事在崩溃。

  在经济上,大明完全开海,让倭国完全处于经济依附的发展状态,矿产宝钞这种机制,从经济基础上分化了倭国,有人获利有人受损。

  织田信长预见到了经济主权的沦丧,倭国本身的小农经济体在无序的崩溃,这不是大明主动结束小农经济,无序的经济崩溃,击垮了倭国所有的共识,所有人都处于迷茫之中。

  在文化上,极乐教的兴盛,代表着倭国礼崩乐坏,最基本的秩序已经无法维持,没有秩序,就没有权力的稳固。

  多个维度上的困境,最终将织田信长推向赌国运的决策:

  织田信长不是盲目相信神风,而是清醒认识到,在大明帝国系统性的进攻下,任何常规策略都注定失败。

  只有赌国运,豪赌一次,才有破局的可能。

  杀死使者本质是通过制造不可调和的冲突,来强行维系国内共识,更加可悲的是,织田市清楚的知道,无论织田信长选择战或和,都不影响结局,大明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冲击着整个世界,不仅仅是倭国。

  织田信长这种殊死一搏,只是为可能的变数争取时间,但变数是什么?是神风?是偶然的军事胜利吗?

  哪怕是真的偶尔打赢了,大明皇帝那种决绝的性格,绝对不会和忽必烈一样善罢甘休,大明可以输很多次,而倭国只能输一次。

  这本质上是一场名为文明的战争,从大明初步完成万历维新之后,大明已然获胜。

  织田信长的决定,只对织田市说过,但他要调动武士,对大明使者动手,不可避免的引起了京都一些无端的猜想,很快,消息就像是长了翅膀一样飞到了堺市港的馆驿。

  “从各方面的消息来看,织田信长要动手了。”李诚立分析了从海防巡检手中获得的塘报,得到了一个结论。

  大明守备千户所要带一千五百人护送使者,早就通知了倭国,面对装备如此精良的大明军,织田信长想杀人,调动的兵力,是无法瞒住海防巡检的情报网。

  “我还是要去。”高启愚想了想说道:“千户所守军,就不必跟我去搏命了,毕竟是敌人的主场。”

  京都是织田信长的主场,高启愚非要前往,十分的危险,就没必要让军兵跟着他一起冒险了。

  “咱家跟着大鸿胪走一趟,咱家贱命一条,织田信长最好和他说的那样勇敢。”黄斌带着一些戏谑的说道:“一个勇敢者的游戏,谁先低头,谁就处于竞争的劣势之中。”

  勇敢者游戏,有一点像孩子在斗气,谁都不肯低头,谁低头谁就是服软,这在外交领域,是非常常见的博弈手段,是高风险的战略博弈。

  双方都在冒险,试图通过胆识和策略压倒对方,逼迫对手在高压下决策失误。

  比如永平十六年,班超出使西域鄯善国,国王开始还很友善,后来变得冷漠,班超得知匈奴使者到了,对部下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决定趁夜突袭匈奴使团营地,迫使鄯善国只能归附大汉。

  这种事不是第一次发生,汉朝使者傅介子因为楼兰联合匈奴杀汉使,出使楼兰国,汉兵将至,对楼兰国所有人说:毋敢动,动,灭国矣,傅介子把楼兰国王给杀了,把脑袋带回了大汉。

  出使使者代表着大明的颜面,高启愚是决计不会认怂的。

  “我倒是要看看,他有什么本事!”李诚立决定一起前往,高启愚这话说的,好像大明驻倭军兵都是懦夫一样!

  万历十六年二月初二,大明鸿胪寺卿、遣倭使者高启愚、提督内臣黄斌,在一千五百大明军的保护下,向着倭国的京都而去。

  倭国京都赤松家有一偏舍,这里极为普通,住着一个普通人,名叫森兰宗介,今年二十五岁。

  他的祖父曾参与织田信长的天下布武,在攻伐中牺牲,但是没有任何的补偿,他的父亲违背了武士精神,逃脱后,成为了一名堺港铁炮商人,来往于京都和堺港做大明火铳的生意。

  六年前,他的父亲不明不白的死在了京都,森兰宗介几次前往京都,但最终无果,甚至连死亡的原因都无法探查。

  最终森兰宗介从旧主赤松家知道了一些消息,一个大名名下的买办,不想为那批火器付钱,就以火药数量不够为由,黑下了火器,而后杀死了他的父亲,封锁了所有的消息。

  这位大名就是五郎左卫门尉丹羽长秀,赐姓惟住,是织田信长嫡系,四大天王之一。

  森兰宗介经过了数次调查,确信了自己的父亲的确死于这名买办之手,可能丹羽长秀并不知道这件事儿,但森兰宗介那时候才十九岁,什么也做不了。

  森兰宗介在堺港的铁炮商人手下学习制造铁炮,其实是翻铸大明鸟铳,他原来打算为父亲报仇,后来时间一长,这个念头渐渐消散了,后来,丹羽长秀病死了。

  从那时起,森兰宗介决定好好生活,他迎娶了一个妻子,跟着母亲一起生活,辛苦的劳作,勉强能够让一家温饱。

  他有一个儿子,还有个女儿,生活压力虽然很大,但是他还是很满足现在的生活。

  直到,极乐教在倭国开始肆意传播。

  森兰宗介听说过这种极端的信徒,而且尽量避免接触这种信徒,防止招致不幸,但在三年前,他的母亲带着年幼的女儿消失不见,一起消失的还有父亲做铁炮商人和森兰宗介所有的积蓄,只留下了断掉的佛珠手链。

  邪祟最大的特征就是求财。

  森兰宗介找了足足一个月,才在野外找到了自己的母亲和女儿,母亲和女儿,已经成为了尸体,尸首分离,脑袋挂在树上,没有脑袋的身体,被称之为腔子,腔子被劈成了两半挂在了对面。

  显而易见,他的母亲和女儿,被当成了人牲,祭祀了极乐之神。

  森兰宗介在巨大的悲痛中,收敛了自己的母亲和女儿,但是长达一个月的寻找,让本就捉襟见肘的生活雪上加霜,森兰宗介的妻子选择成为一名茶道馆的茶汲女,来补贴家用。

  茶汲女不是娼妓,而是在茶道馆中负责准备水、茶具或协助茶师的助手,工作包括汲水、烧水、清洁茶具等,确保茶事流程顺畅。

  很快,森兰宗介失去了自己的妻子,这次倒不是极乐教,而是他的妻子做了南洋姐,离开了倭国,前往了南洋,重新开始生活。

  哪怕是在南洋的汉乡镇,做一个侍妾,也好过倭国这种炼狱。

  债主很快上门了,森兰宗介这才知道,妻子的离去,是因为欠下了巨额的债务,为了躲避债务选择了离开。

  这茶馆除了喝茶,有的还兼顾赌坊的营生,他的妻子输了很多很多的钱,借了赌坊很多很多的钱,还是因为貌美,有资格坐上前往南洋的船。

  森兰宗介被揍了一顿,仅剩不多的家产被赌坊掠夺一空,他变得一无所有,成为了一名流浪武士,他的儿子在三个月后,死在了饥寒交迫之中。

  万历十五年末,森兰宗介的旧主赤松家赤松则房,见到了旧人,惊讶森兰宗介的落魄。

  赤松家本是播磨国的国主,后来织田信长打过来了,赤松家失去了国主职位,但依旧是领一万石俸禄的大名。

  赤松则房见到了故旧,救助了森兰宗介。

  万历十六年二月初二这天的早上,森兰宗介收到了一条来自赤松则房的一个命令:

  赤松则房令他前往二条城一个高处的位置,那里准备了三把已经填装好了大明褐色火药的大明平夷铳,赤松则房要求森兰宗介,在织田信长经过的时候,杀死织田信长。

  森兰宗介因为在铁炮工坊做过工匠,对各种铁炮了熟于心,平夷铳,大明铁浑甲六十步破甲,倭国粗制滥造的甲胄,破甲距离高达百步,枪膛内带有阴阳刻线,铅子出膛后带着螺旋,更加精准。

  森兰宗介是一名极其优秀的铳手,倭国的铁炮在他手里,都能二十步内打中飞鸟,这也是赤松则房救森兰宗介的原因,如此优秀的铳手,万一有一天能用得上呢?

  这份命令很明确的告诉他,如果不愿意执行,可以离去。

  赤松则房根本不知道森兰宗介的仇恨,也不是很关心,他养了几十个这样的铳手,有三个人前往就够了,至于刺杀失败的后果,赤松则房已经完全顾不得了。

  对于赤松则房而言,他活不活不重要,导致他们家失去了国主之位的织田信长死,才重要。

  中午时分,二条城之外,迎恩门,一千五百军手持各色火器结成了纵阵,抵达了迎恩门,根据海防巡检的情报,这里埋伏了一千五百名武士,准备袭杀大明使者。

  纵阵很快变成了横阵,一千五百军兵变成了三排的横阵,准备应对倭国的冲锋。

  森兰宗介十分顺利的抵达了命令要他赶到的地方,的确有三把填装好火药的平夷铳,但就他一个人来了,再无他人。

  他检查了三把平夷铳,确定完好后,趴在了垛口处,很奇怪,如此重要的高点,居然没有任何人巡逻。

  织田信长的猩红阵羽织,出现在数百步的粮仓甬道之中,阵羽织往往套在甲胄之外,织田信长喜欢红色,还喜欢泰西的披风,他的身后是两队甲士,背着母衣,一队赤红,一队玄黑。

  这两队人马是赤母衣众与黑母衣众,他们背后背着的笼子一样的东西,就是母衣,用来防备箭矢。

  森兰宗介面色平静的将准心套在了织田信长的头顶之上,今天的天气很好,没有风,风会影响平夷铳的精准,森兰宗介的面色十分平静,心里默默地计数,在六十步的时候,他扣动了扳机,燧石扣在了火镰之上。

  “砰!”

  铅子旋转着出膛,飞向了织田信长,这第一下,没有击中织田信长,而是击中了织田信长背后的赤母衣众,粮仓甬道阵型大乱,而森兰宗介面色平静的来到了第二架平夷铳的面前。

  第一发没中的原因,是森兰宗介错误的估计了平夷铳的威力,铅子自然下落小于他的估计。

  “砰!”

  铅子再次旋转着出膛,带着破空声,再次飞向了被重重保护的织田信长,这一枪仍然没中,不过不是森兰宗介打偏了,而是织田信长被保护的太好了。

  “砰!”

  第三枪刚刚击发,森兰宗介就知道,打不中了,因为在火铳爆鸣的时候,织田信长有了规避的动作,一个懒驴打滚,虽然狼狈,但躲开了这索命的一击。

  森兰宗介叹了口气,盘坐了起来,他知道自己的刺杀失败了,他从腰间摸出了肋差(短刀),准备切腹,他不想连累到自己的恩人赤松则房,这把刀还是赤松则房赐给他的。

  他没有介错人,所以这一刀要准,要狠,没有被救活的可能。

  在切腹之前,森兰宗介回顾了下自己简短的一生,他勤奋努力刻苦,甚至道德上也算是一个好人,但他的父亲死了,母亲、女儿被当成了人牲祭祀,他的妻子背叛了他,儿子死在了饥寒交迫之中。

  这一切的不幸,究竟是他的错,还是织田信长的错,还是世道的错呢?

  不过这一切的不幸,就要结束了,他高高的举起了肋差,用力的插进了自己的腹部,用力一转,横拉了一下,血液喷洒而出,落在了平夷铳,斑斑点点,剧痛传来,他依旧狠狠的盯着织田信长。

  森兰宗介的表情很快泛起了疑惑,因为粮道内的武士没有冲上来,而是陷入了苦战之中,喊杀声、箭矢的破空声、铁炮等火器的爆鸣声,此起彼伏,整个粮道内弥漫着浓烈的硝烟味。

  森兰宗介强撑着注视着战场,早知道,就不自杀了。

  在意识消散的最后时刻,他露出了一抹满意的笑容,倒在了平夷铳前,因为织田信长陷入了苦战之中,越来越多的武士,冲进了狭窄的粮道之内。

  不仅仅是赤松则房造反了,在这一天,很多大名们,选择了造反。

  织田信长忘记了,他这条命是谁的,他这条命不是他的,是大明皇帝的。

  因为本能寺之变中,大明军在李诚立的带领下,进入了本能寺,救下织田信长。

  本能寺看似是明智光秀发动的,但能够发生,本身说明,在倭国,想做明智光秀的可不止一个人,多少人蠢蠢欲动的野心,都因为大明军在侧,而动弹不得。

  这是一种默契,大明册封了倭国国王,大明守备千户所提供了保护,这些大名们,不敢有任何的动作。

  当织田信长打算对大明使者动手的时候,这种默契被打破,所有人都开始了动手。

  “噗。”

  一把太刀砍在了织田信长的肩膀上,很快,他的背后又被太刀划开,一刀两刀,刀光剑影之中,一道道的箭矢、铅子呼啸而至。

  织田信长拼命的反击,但他已经完全力竭,他跪在了地上,又中了几刀之后,倒在了血泊中,看着甬道狭长的天空,喘着粗气,忽然露出了一个释然的笑容。

  他累了,真的很累,他宁愿做回那个尾张大傻瓜,也不愿意再做这个名不副实的天下人了。

  他竭尽所能的想要带领倭国走出困境,他想要倭人过得更好一点,而不是饱受战国战乱之苦,他努力了,倾尽全力,但最终功亏一篑。

  让他无奈的是,他最终没有死在大明军的手中,而是死在了自己人手中。

  他歪了歪头,看向了急匆匆跑来的大名们,他们面色焦急,拼命的击退了袭击的武士,冲到了织田信长的身边,大声呼喊着医官前来诊治。

  这是在惺惺作态,即便是在倭国,也没人愿意承认自己就是那个叛徒,等到他必死无疑的时候,再冲过来表现自己的关切。

  至于这些大名、倭国,日后会怎样,只有天知道了。

  织田信长没有留下任何的遗言,缓缓的闭上了双眼,离开了人世,离开了这片他用力守护过的土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额…”高启愚站在牙旗之下,端着千里镜,看着二条城发生的种种,愣愣的看了许久才说道:“我抱着必死之心而来,就是为了看他们内讧不成?”

  “我倒是忽略了倭国喜欢下克上的风气。”李诚立一脸哭笑不得的说道:“要不是大明军镇着,这帮大名,恐怕早就动手了。”

  高启愚有些无奈的说道:“下榻迎恩馆,等着倭国内斗出一个结果再说吧。”

  都是带兵的大名,不达成共识,织田信长就暗地里自己调兵,要袭杀大明使者,这个结果,大明方面的使者团,都没想到。

  到了下午的时候,京都传来了消息,织田信长重伤,正在紧急救治之中,还请天使稍安勿躁,这个消息一出,高启愚就知道,织田信长已经死了。

  如果真的是重伤,就会隐情不报,一直等到有个结果,才会对外宣布,既然对外宣布重伤,基本可以肯定已经死了,让所有人做好准备。

  秘不发丧,确定权力交割,这种事,在哪里都不算罕见。

  这一等,就等了十二天的时间,一直到二月十四日,才有了确切的结果,织田信长真的死了,这十二天的时间,京都城内,时不时就会传来厮杀声,甚至有一次持续了三日之久。

  到了二月十四日,杀戮其实还在继续,但是京都城把织田市交还给了大明使者。

  织田市没有受到任何的伤害,甚至没人惊动她,城里的大名们没有下手的原因,倒是很简单,因为她是大明派来的。

  杀了织田市,和杀了高启愚没什么差别,都是打了大明皇帝的脸,大明皇帝丢了脸,遭罪的就是他们这些大名了。

  又等了七天,到了二月二十一日,京都的厮杀终于结束,羽柴秀吉担任关白,被天皇册封为了太政大臣,获赐丰臣氏,至此倭国的实际话事人,成为了丰臣秀吉。

  “这份对织田信长评价的论断,我们并不认可。”高启愚看完了京都方面送来的文书,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将文书交给了使者,让他带回去。

  丰臣秀吉以关白的身份下的第一道关白令,就是给织田信长定罪。

  在这份近千字的关白令中,织田信长成了大恶人,一个依靠自己武力为所欲为、威逼皇室、残虐下人、破坏了神佛教权的大魔王、大恶人。

  丰臣秀吉给织田信长定了十宗罪。

  其一蔑佛诛圣,主要是焚比叡山延历寺,三千佛阁化焦土;屠长岛愿证寺,二万信徒填沟壑;更毁石山本愿寺,佛敌恶名远播唐土,这是事实,也是织田信长被称之为第六天魔王的原因。

  但其他的都是罗织罪名了。

  有的是胡说八道,比如其二乱破国体,假布武之名行暴虐之实,强征十五国农兵,致饿殍千里。

  就长崎总督府的长期观察,织田信长治下,平民的生活,比其他大名要好的多,毕竟织田信长的税率是一公二民。

  比如其七私通妖邪,把极乐教肆虐的问题,直接扣在了织田信长的头上,好像是织田信长的放纵,导致了邪祟作乱。

  有的则是把集体罪名,扣在了织田信长一个人身上。

  比如其八祸乱邦交,妄兴征朝之师,引天兵雷霆威罚,这件事又不是织田信长一个人干的,是这些大名的集体决策,是粮价飞涨养不起了,送到朝鲜战场自生自灭。

  这十条罪名,只有第一条勉强成立,高启愚不认可这样的评断,也不是为了织田信长正名,而是为了施压,更加明确的说:是在没事找事,无中生有,创造筹码,获得更多的利益。

  织田信长是有大明圣旨明确册封的倭国国王,就这么死了,继任者不是织田信长的后代,而是羽柴秀吉,这里面有太多的文章,可以做了。

  高启愚要一点点的试探倭国能够接受的底线,争取最大的条件,漫长的谈判,不会一蹴而就。

  高启愚写好了奏疏,将奏疏通过海防巡检送回大明,织田市已经辞行,会跟着高启愚的奏疏,一起回到大明。

  织田市站在堺市港的港口,这里依旧非常的繁忙,她看着京都的方向,仍然无法相信,自己那个无所不能的哥哥已经死了,就这么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中。

  织田市登船,海鸟飞过了甲板,海风在她的指间划过。

  或许,当初织田信长死在本能寺,还能少承担一些骂名。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朕真的不务正业,朕真的不务正业最新章节,朕真的不务正业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