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一同回到厂区,将车子停在车棚里,一起向着办公室那边走去。

  “青松,这次的事情实在是太感谢你!你那土方子是真有用啊!”

  回办公室的路上,沙春明还是在那里感谢着。

  高烧不退实在是太吓人了。

  他是知道后果的。

  要是再耽误下去,命真的可能就没有了。

  王青松给对方递了一根烟,笑道:“沙科长,您这也太客气了,又不是多大的事情,有用才好。”

  沙春明爽朗的笑了笑:“行,那我就不矫情了,这情我记在心里。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只管说。有时间去家里喝两杯!”

  “好!”

  王青松笑着答应了下来,随后两人分开各自回到了自己的科室。

  沙春明的孩子没事情,他则是在琢磨食堂那个孩子。

  那个孩子就比较幸运,医院的药品对他有用,本身就先发病的,现在病情稳定已经回去了。

  不然的话,还需要再弄些药了。

  这让他想到了青蒿素。

  青蒿素的那篇报告是1977年问世的,但是真正着手研究是1967年就已经开始。

  自己把青蒿素的大概提炼方法弄了过来。

  其实也不算提前太多,也就五年。

  但是当年研究青蒿素的提纯可是走了很多的弯路,毕竟研究嘛!都是从成千上万的实验中得到的结果。

  要知道当年的523项目,一共有有60多所军民机构和500多位科学家的参与。

  历时10年才完全给出来结果。

  可想而知中间做了多少试验。

  有了自己给的东西,这中间应该能少走不少的弯路。

  不知道到时候能不能提前问世。

  明后年的赶不上,至少下一次的疟疾大爆发还是有希望。

  69年前后的疟疾大爆发,正好又碰到了特殊的时期,号称解放以来抗疫历最艰难的一次。

  摇摇头,没有再去想这个问题。

  重新回到科室这边,李莹莹这些人还不知道他去医院的事情,也就没人问这个事。

  埋头工作。

  晚上下了班,吃饭睡觉。

  再次回到周颖这边,和这边的人将椰子的事情提上了日程,带着椰子给对方看了货。

  确定没什么大的的问题,王青松便趁着晚上大货车可以运行的时间段,将东西给对方送了过去。

  至于剩下的销售,他就不去管了。

  ……

  王青松每天重复着差不多的生活。

  12月中旬。

  这天早上,天还没亮,他就出门了。

  因为今天早上和老姚约定好的,去农村取菜,这么长时间过去了,菜已经可以收割了。

  昨天赵大田也打了电话。

  其实早就能收割,毕竟越嫩越好吃。

  但是这年头除了自留地,基本上都是菜到了成熟阶段才开始售卖。

  还有一个月就要过年了。

  骑着车子来到厂门口的时候,老姚已经发动好车子在那里等着了。

  “姚师傅!”

  看到老姚笑呵呵的打了个招呼。

  现在天太冷了,老姚将窗户关上了,没看见。

  王青松见状也没管了,一边推车,走到他能看到的位置,挥挥手示意了一下。

  随后推车进了厂里。

  将车子停好掉头回到厂门口打开车门上了车。

  “呼~~冻死了!”

  嘘着嘴,上了车子。

  随后笑道:“姚师傅,等久了吧?”

  老姚闻言笑了笑:“没有,也就十几分钟,正好预热差不多,我就开出来了,刚停下你就到了。”

  一边说,一边发动车子。

  王青松见状给他递了一根烟。

  现在是冬天,车子是精贵的东西,基本上都要先预热一下才行。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规矩,反正用老姚的说法就是:以前师傅教的,要是不预热就发动车子,会损坏车子,减少寿命。

  车子缓缓启动,按照王青松的指引向着村子赶去。

  路上两人在那里闲聊着。

  “哎,对了,让你去考驾照的事情,你是不是一直都没去?”

  老姚想起来什么,对着他问了一句。

  要是考过了,拿到了证,肯定早就跟他说了。

  王青松闻言这才反应过来,拍了拍脑袋:“哎呦,瞧我这记性,坏了,把这个事情给忘记了。那我什么时候去一趟?”

  上次对方说过一次,他把这个事情给忘记了。

  老姚一阵的无语,这年头谁要是有个能学车的机会,还不得赶快过去啊!

  这小子居然给忘记了。

  “你尽快吧!”

  “哎,好,实在是不好意思啊!”

  王青松歉意的说道。

  等他们出城的时候,天已经完全亮了起来。

  到了村子的时候,也才七点多一点。

  车子直接停在了队委会这边。

  而早就已经在这里等待的赵大田,从队委会里出来了。

  随行的还是有民兵队长和保管员几人。

  同时,也有人正在挑担子进队委会的仓库里。

  “赵队长,三叔……”

  王青松看着几人笑着打了个招呼。

  赵大田看着两人,笑道:“青松来了啊!”

  王青松见状,介绍了一下:“这是赵队长,这位是我们单位的司机姚师傅,今天过来弄菜!怎么样了?”

  赵大田闻言笑道:“快进来吧!昨天给你打了电话,你同意以后,早上天没亮就起来摘菜了,就怕耽误你们事情。”

  说完,带着人便进了房间里。

  王青松看到都是熟人,自然是在那里打着招呼。

  进了屋里,只见堂屋里堆放着不少青翠的芹菜。

  为了保证产量和价格,大棚的一半,接近两亩地都是种了芹菜,因为这玩意哪怕是在夏季的时候也要一毛多一斤。

  现在冬天价格更贵了。

  赵大田进来以后,接过王青松的烟,笑呵呵的说道:“我们割了一分地的芹菜,称了一个,有450斤呢,估计亩产应该超过四千斤。”

  王青松闻言叹了口气。

  这个大棚弄的不错,而且还有农科院的教授负责科学种植,居然亩产只有四千多斤。

  和自己想象中的预期有些大啊!

  后世如果管理得当的话,都能到上万斤。

  随后看着赵大田满意的笑容,一阵的失笑。

  自己好像有些贪心了啊!

  随后笑着点了点头:“嗯,那就好,收了多少?现场称重装车,对了,三爷爷,一会麻烦在车子底下垫一点稻草或者秸秆,上面铺上麻袋,菜就放上面,麻袋后面再还给你们。”

  现在零下十来度,还是不要冻坏了。

  赵大田闻言嗯了一声,笑道:“好,我去安排,庆山,你带人去弄。”

  赵庆山答应下来带人去弄了。

  赵大田见状回过头来说道:“当时种的时候有先后,我们就起了一亩地的芹菜,还有不七分地左右可以缓缓。现在天冷,大棚里的温度上不去,长的也慢,后面慢慢弄,可以到过年。黄瓜大概小年前后就能出来了。”

  “好,那就先弄芹菜,其他菜能弄的,到时候再给我装上去。”

  事情说好,就开始忙碌了起来。

  称重的称重,记录的记录。

  王青松也没盯着,没必要。

  赵大田见蔬菜弄好了,便对着他说道:“对了,青松,昨儿打电话,你说猪缓缓,什么时候弄走?”

  王青松笑着点了点头:“嗯,猪的话还是缓缓,等小年,小年的时候我们再来运,到时候和菜一起吧!”

  现在弄回去肉,还没到过年就吃了。

  还不如等到了小年的时候把肉一起弄了,加上定量。

  厂里至少能过个好年了。

  赵大田闻言笑呵呵答应了下来:“那行,听你的,对了,这些菜能卖多少钱?上次让你弄韭菜,你都给忘记了。”

  王青松不在意的笑了笑:“没事,都是一样吃,反正都是头茬。至于能卖多少钱,都说好了,按照市场价呗!放心,不会亏的。”

  上次的韭菜确实非常嫩,其实不到吃的时候。

  但是自家吃自然是最好。

  上次赵大田也是以公谋私。

  这个时候的韭菜虽然大,但还是头茬,也不错。

  至于价格,当初说好的,按照市场价,收不回成本的话拿就当花钱买菜了。

  如果收回成本,超出的部分两家平分。

  毕竟他们是出钱的。

  说完,对着赵大田低声说道:“三爷爷,用了多少工分,你都计算清楚了吧?别漏了,还有,化肥,农药,还有农大那边提供的肥料什么的都算进去。”

  这点钱其实算下来没多少。

  如果他不提的话,赵大田会感觉这都是理所当然的。

  这点钱对于单位来说,不算什么。

  但是对于村里,能多一点是一点。

  赵大田抽着烟,咧嘴一笑:“放心,都登记好了,一点也没落下,不过我也没作假。我可没占公家便宜啊!”

  王青松闻言笑着嗯了一声:“在咱们不吃亏,也不占便宜。好,等春天开春了,这菜都结束了,到时候对个账。”

  工人年底是需要结算的。

  但是菜要开春结束了,才行。

  田里的菜还在送,但是大部分都是凌晨弄好的。

  就算是这样,一直到了九点半这才将所有的菜都给弄好。

  芹菜1亩地,4315斤。

  韭菜3分地,260斤,产量有些低,但是韭菜一共能割4到6茬。

  其他的香菜、菠菜没种太多,一共就弄了几十斤。

  茄子、西红柿、黄瓜、豆角之类的,都需要年底的时候才能出来,正好能赶上过年。

  都弄好以后,开了个条子,王青松和赵大田两人都签字。

  撕下一张递给了赵大田:“三爷爷,底单在我这里,这张你留好了,别弄丢了,不过也没事,真要丢了我这有底单子,单位也不会赖账。”

  赵大田接过东西,乐呵呵的笑着。

  小心的交给了生产队会计。

  “收好了!”

  随后回过头来,笑道:“那行,你们不要在这里吃饭,那我就不留你们了。边上的菜,你们留着自己吃,问起来就说是我们自留地里给的。”

  王青松看了看角落里的菜。

  什么菜都有。

  还有一些小葱蒜苗之类的小菜,这东西在冬季可都是稀罕东西。

  有喜欢吃的,没有这东西就感觉没味道。

  也没有客气:“好,谢谢了。我就不给多了,这钱你拿着。”

  塞了一块钱过去。

  那些菜差不多有十几斤,不算少了。

  见赵大田要说话,他便直接说道:“三爷爷,您也别争了,没给太多。这菜在城里卖不止这么多,我就不给多了,您要是不收的话,那这菜我就充公了。”

  真要一分钱不给,他心里真的过意不去。

  他又不缺这点钱。

  赵大田见状一阵的无奈:“你这孩子!”

  看了看他的表情,知道不收不行了,最后还是答应了下来:“那行,我就收下了。”

  “哎,这不就对了嘛!”

  王青松笑呵呵的说道。

  不过接下来对方的话,让他一阵的无语。

  “菜底下有十个鸡蛋,那是我自己家攒的,你可别跟我客气了。”

  王青松闻言也是一阵的无奈。

  冬天鸡蛋基本上不怎么下蛋,十个鸡蛋真的不是那么容易存下来的。

  这次他没有客气了。

  “行,三爷爷,那我就不客气了。您忙,我们先回单位。”

  反正年底的时候他要回老家来上年坟。

  到时候买点东西送过来。

  这不年不节的,他也没弄,反正不着急。

  事情说好,王青松掏出烟,给在场干活的人都散了一根。

  一包刚拆开的烟几乎散光了,他这才和老姚两人上车,开着车向着村里赶去。

  路上,王青松给老姚递了一根烟笑道:“姚师傅,车后面有没称重的菜,你到时候拿回去给杨科长分分。还有几个鸡蛋。”

  他和老姚一起来的,哪怕是赵大田说是给他的。

  他也不好意思独吞。

  老姚一边看着车,头也不回的笑道:“好!多少钱!我刚刚看你给钱了,一会给你。”

  这里的人他都不认识,注意力自然主要集中在了王青松身上。

  刚刚说什么他不知道,但是王青松给钱他自然是看到了。

  王青松闻言不在意的说道:“赵队长给了点菜,我过意不去,就意思一下,没给多少,钱就算了。”

  “那不行啊!没这个道理,我们也经常跑车出去。该多少是多少。”

  听到这话,王青松想了想,知道老姚不差钱。

  毕竟这家伙工资高。

  但是东西难买。

  便笑道:“行,你给三毛钱,拿三分之一,我拿三分之一,剩下的给杨科长带过去,这钱就算了。”

  老姚闻言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好!”

  随后开着车向着城里赶去。

  回到厂里的时候已经十点多了。

  车子停在食堂门口,没一会全厂的人都知道厂里来了新的菜。

  王青松将他们的菜已经提前放在了驾驶位置。

  和这些人一起将菜和食堂的人交接了一下。

  便向着科室走去。

  “青松!怎么样?弄了什么菜?有多少?”

  刚进来,李莹莹就笑呵呵的问道。

  王青松看着其他人的眼神,笑道:“这是第一批,来了四千多斤的香芹,韭菜三百斤不到,香菜菠菜不多,只有几十斤。”

  李莹莹闻言笑道:“那不少啊!晚上就有新鲜菜吃了。”

  人均四斤多了。

  这还是第一批,后面还有呢!

  其他人也是笑呵呵的议论着。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年代:我有一扇两界门,年代:我有一扇两界门最新章节,年代:我有一扇两界门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