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诸公紧急商讨了几天,终于制定出来详细的措施。
此次红薯种子将按亩数算钱,由两种方法派发到大周其余地方。
其一是百姓直接按照十文钱一亩来买下种子,不足一亩全部按照一亩计算。
毕竟朝廷派的一部分种子是整个的红薯,这本身便是粮食,是可以吃的。
第二种办法就是,暂时拿不出钱来的百姓们,则会通过与当地官府借种子的方法来完成种植。
以田地产出为抵押,利钱为二成,秋收后连本带利还给官府。
再由各地官府收齐后,与秋税一同运抵京城。
两成的利钱,本钱不动的情况下,绝对是远远低于九出十三归的民间高利贷的。
商讨好具体的措施后,朝廷便派快马开始往各州府送信,同时种子也开始往各地派发。
得知能种上这种高产作物,不少百姓们都十分期待。
虽然要掏出十文钱,可最多只需要腾出一亩田来种植红薯,收成后的粮食就足够他们冬天与来年春天吃饱饭了。
不少人都十分愿意给这个种子钱,爽快地领了种子后赶紧种下。
但也有些人不大愿意掏钱的。
这任务派发到某一个村子时,村长直接就把村里的人都召集了起来。
“朝廷要求大家购买红薯种子来种植,说是能种一亩田的种子十文钱。”
“这红薯是高产的作物,我们村里也要种上。”
有人问:“这个我们自然是打算种的,村长今日召集我们前来是还有别的事?”
村长点点头,说:“我听说了,这红薯只要开始长了,它的藤苗就能直接掐下来做种子。”
“所以我们不用家家户户都购买这种子,几户人家甚至一个村子的人合伙买上一亩的种子,应当都够用了。”
一亩红薯,最多等一个月就能掐红薯藤来种植。
那后来种植人的田地也就比其他人慢收成最多一个月。
他们这里天气没有冷得这么快,绝对是能撑到红薯全部收成的。
村长继续说:“咱们同宗同族,彼此之间都是有血缘关系的。”
“此次购买红薯种子的事情,还是由我来分配。”
“我们直接用族里剩下的钱来购买三亩田地的种子,暂且先种在我家的田地上。”
“待红薯长出苗后,你们再分批去采摘种子。”
虽然村长先种植,但他要一下子出三亩地,也就少了三亩地去种植其他的庄稼。
所以他肯定也没赚到的什么的。
大家听他这样安排,便也没有异议。
他们族里一向团结,既然村长兼族长发话了,那他们听从便是。
而且这样一来,他们每家最少都省下了十文的种子钱。
有些村子打听到这种做法,不少人也开始想起了办法。
能合伙购买的,便合伙购买,有些心思不纯的,干脆就不买了。
想着到时候等长出来,去别人地里偷偷掐一点种上就行。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这样的事情做多了,当地官府发现收上来的钱远远达不到预期,也开始想到了办法应对。
有些县衙干脆改变朝廷传下来的办法,直接给底下的村子分配任务。
大的村子田地多,就分个三四百文钱的种子任务,小的村子田地少人口少,那就分个几一百几十文的小任务。
至于收多的,正好县衙也能留下一部分来。
只这样分配的任务,很快就让底下的人怨声载道。
“官爷,我们村里已经买够粮食种子了,实在用不上这么多啊!”
“是啊,我们村里的田地本就都种上了庄稼,最多只能在边角地方种植一些红薯,这个数量的种子我们实在不够地方种植了!”
有些已经种植好了作物的村子,实在没办法消耗这么多的种子,只能无奈地跟前来分派任务的官差求情。
然而这些官差也没办法,这都是上面派下来的任务。
“我们不过是听令办差罢了,你们求也没用的。”
“这些种子,你们不种也要买!”
“不然县尊大人可说了,若是有交不足钱的村子,那今年的徭役可要多出人啊。”
要多派去服徭役的人,这种条件一出来,顿时就把所有人的嘴巴都捂住了。
最后没办法,就算已经种植好了作物,用不上这么多种子,也只能认命凑了钱买回来。
官府虽说这些种子可以当粮食吃,但也并不是全都是红薯的,大部分都是更易运输的红薯藤。
而且因为保存不当,到了远一些的村子后,大部分红薯藤都已经发烂,只有少部分可以用。
对此,不少百姓们心中都十分不满,觉得这就是朝廷又借着名目来搜刮他们的钱。
但也不是每个村子都是这样的。
毕竟像有这种同宗同族,团结的村子,就有一些由不同姓氏组成的村子。
这些村子的人,只能规规矩矩地按照朝廷的要求来购买种子。
无力负担的,便只能向朝廷借种子。
借种子的时候,他们自己也不识字。
官府的人让他们按手印,便只能按手印。
按下手印后,才能领到自己的种子。
这么一通操作下来,没几天朝廷就收到了第一笔数据。
看着这与预期中差不多的数据,罗镜文喜道:“有了这个收入,除了还那些读书人的廪补外,我们户部还能入账一大笔!”
户部尚书石有为也有些讶异。
没想到罗镜文这个办法,真的能给朝廷创收。
而且这笔钱若是全部收上来,加起来可真不少。
还有那些借了种子的百姓,届时连本带利还回来,加在秋税里面,想必是一笔更加喜人的数字!
“罗大人好办法!”
石有为也难得高兴了一次。
“等到秋收之后,今年咱们户部就能填上不少地方的银子了。”
石有为因为一直担心自己要被拉下去,所以摆烂了许久。
可一想到国库要在自己任上被充实起来,还是忍不住露出了喜色。
他都想好了。
等到秋收后,他就能批下不少的钱粮。
先把拖欠的军饷送去一部分,再批下各省清理河道、修补河堤的钱财,预防明年春天积雪融化和夏天雨水增多带来的涝灾。
还有......
石有为正在脑海里想着这些的时候,突然外面传来了一阵禀告声。
脸上都带着喜色,还沉浸在朝廷有了新的创收喜悦中的诸公们都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来禀告事情的人身上。
“苏北巡盐御史紧急上奏:因连日下雨,高家堰决堤,大量的洪水涌入里下河地区,苏北诸多州县发生涝灾。”
“兴州官员为了迅速将积水排出,在疏浚盐场入海河道之时,引起了海水倒灌!”
这人禀告完事情后,刚刚还满脸喜色的朝廷诸公早已笑意不再。
此次红薯种子将按亩数算钱,由两种方法派发到大周其余地方。
其一是百姓直接按照十文钱一亩来买下种子,不足一亩全部按照一亩计算。
毕竟朝廷派的一部分种子是整个的红薯,这本身便是粮食,是可以吃的。
第二种办法就是,暂时拿不出钱来的百姓们,则会通过与当地官府借种子的方法来完成种植。
以田地产出为抵押,利钱为二成,秋收后连本带利还给官府。
再由各地官府收齐后,与秋税一同运抵京城。
两成的利钱,本钱不动的情况下,绝对是远远低于九出十三归的民间高利贷的。
商讨好具体的措施后,朝廷便派快马开始往各州府送信,同时种子也开始往各地派发。
得知能种上这种高产作物,不少百姓们都十分期待。
虽然要掏出十文钱,可最多只需要腾出一亩田来种植红薯,收成后的粮食就足够他们冬天与来年春天吃饱饭了。
不少人都十分愿意给这个种子钱,爽快地领了种子后赶紧种下。
但也有些人不大愿意掏钱的。
这任务派发到某一个村子时,村长直接就把村里的人都召集了起来。
“朝廷要求大家购买红薯种子来种植,说是能种一亩田的种子十文钱。”
“这红薯是高产的作物,我们村里也要种上。”
有人问:“这个我们自然是打算种的,村长今日召集我们前来是还有别的事?”
村长点点头,说:“我听说了,这红薯只要开始长了,它的藤苗就能直接掐下来做种子。”
“所以我们不用家家户户都购买这种子,几户人家甚至一个村子的人合伙买上一亩的种子,应当都够用了。”
一亩红薯,最多等一个月就能掐红薯藤来种植。
那后来种植人的田地也就比其他人慢收成最多一个月。
他们这里天气没有冷得这么快,绝对是能撑到红薯全部收成的。
村长继续说:“咱们同宗同族,彼此之间都是有血缘关系的。”
“此次购买红薯种子的事情,还是由我来分配。”
“我们直接用族里剩下的钱来购买三亩田地的种子,暂且先种在我家的田地上。”
“待红薯长出苗后,你们再分批去采摘种子。”
虽然村长先种植,但他要一下子出三亩地,也就少了三亩地去种植其他的庄稼。
所以他肯定也没赚到的什么的。
大家听他这样安排,便也没有异议。
他们族里一向团结,既然村长兼族长发话了,那他们听从便是。
而且这样一来,他们每家最少都省下了十文的种子钱。
有些村子打听到这种做法,不少人也开始想起了办法。
能合伙购买的,便合伙购买,有些心思不纯的,干脆就不买了。
想着到时候等长出来,去别人地里偷偷掐一点种上就行。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这样的事情做多了,当地官府发现收上来的钱远远达不到预期,也开始想到了办法应对。
有些县衙干脆改变朝廷传下来的办法,直接给底下的村子分配任务。
大的村子田地多,就分个三四百文钱的种子任务,小的村子田地少人口少,那就分个几一百几十文的小任务。
至于收多的,正好县衙也能留下一部分来。
只这样分配的任务,很快就让底下的人怨声载道。
“官爷,我们村里已经买够粮食种子了,实在用不上这么多啊!”
“是啊,我们村里的田地本就都种上了庄稼,最多只能在边角地方种植一些红薯,这个数量的种子我们实在不够地方种植了!”
有些已经种植好了作物的村子,实在没办法消耗这么多的种子,只能无奈地跟前来分派任务的官差求情。
然而这些官差也没办法,这都是上面派下来的任务。
“我们不过是听令办差罢了,你们求也没用的。”
“这些种子,你们不种也要买!”
“不然县尊大人可说了,若是有交不足钱的村子,那今年的徭役可要多出人啊。”
要多派去服徭役的人,这种条件一出来,顿时就把所有人的嘴巴都捂住了。
最后没办法,就算已经种植好了作物,用不上这么多种子,也只能认命凑了钱买回来。
官府虽说这些种子可以当粮食吃,但也并不是全都是红薯的,大部分都是更易运输的红薯藤。
而且因为保存不当,到了远一些的村子后,大部分红薯藤都已经发烂,只有少部分可以用。
对此,不少百姓们心中都十分不满,觉得这就是朝廷又借着名目来搜刮他们的钱。
但也不是每个村子都是这样的。
毕竟像有这种同宗同族,团结的村子,就有一些由不同姓氏组成的村子。
这些村子的人,只能规规矩矩地按照朝廷的要求来购买种子。
无力负担的,便只能向朝廷借种子。
借种子的时候,他们自己也不识字。
官府的人让他们按手印,便只能按手印。
按下手印后,才能领到自己的种子。
这么一通操作下来,没几天朝廷就收到了第一笔数据。
看着这与预期中差不多的数据,罗镜文喜道:“有了这个收入,除了还那些读书人的廪补外,我们户部还能入账一大笔!”
户部尚书石有为也有些讶异。
没想到罗镜文这个办法,真的能给朝廷创收。
而且这笔钱若是全部收上来,加起来可真不少。
还有那些借了种子的百姓,届时连本带利还回来,加在秋税里面,想必是一笔更加喜人的数字!
“罗大人好办法!”
石有为也难得高兴了一次。
“等到秋收之后,今年咱们户部就能填上不少地方的银子了。”
石有为因为一直担心自己要被拉下去,所以摆烂了许久。
可一想到国库要在自己任上被充实起来,还是忍不住露出了喜色。
他都想好了。
等到秋收后,他就能批下不少的钱粮。
先把拖欠的军饷送去一部分,再批下各省清理河道、修补河堤的钱财,预防明年春天积雪融化和夏天雨水增多带来的涝灾。
还有......
石有为正在脑海里想着这些的时候,突然外面传来了一阵禀告声。
脸上都带着喜色,还沉浸在朝廷有了新的创收喜悦中的诸公们都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来禀告事情的人身上。
“苏北巡盐御史紧急上奏:因连日下雨,高家堰决堤,大量的洪水涌入里下河地区,苏北诸多州县发生涝灾。”
“兴州官员为了迅速将积水排出,在疏浚盐场入海河道之时,引起了海水倒灌!”
这人禀告完事情后,刚刚还满脸喜色的朝廷诸公早已笑意不再。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走后门让你成秀才,你连中三元?,走后门让你成秀才,你连中三元?最新章节,走后门让你成秀才,你连中三元?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走后门让你成秀才,你连中三元?,走后门让你成秀才,你连中三元?最新章节,走后门让你成秀才,你连中三元?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