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话事人 561 辽南第一巴图鲁,抽象又靠谱~

小说:大清话事人 作者:忧郁笑笑生 更新时间:2024-12-20 06:24:44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

  盛京将军辖区,辽东半岛。

  旅顺港东侧,黄金山炮台。

  1名哨兵懒洋洋的靠在背风处,重复着机械无聊的日子。脚下是湛蓝的大海,海边是好似蚂蚁蠕动的的工匠们。

  风景不错,可惜看腻了。

  突然,

  他擦了擦眼睛,瞪大眼睛望向南边,海上的天际线出现了一排黑点!

  ……

  “敌袭,海上敌袭。”

  哨兵撕心裂肺的大吼,冲向一旁的号炮。

  他颤抖着手臂点燃引线, 2秒钟后火星窜入炮膛,引燃膛内被塞的严严实实的火药粉。

  轰~

  一声炮响!

  旅顺港震惊。

  看守兵丁、造船匠人、奴隶苦役都抬头望向山顶。

  一佐领窜出木屋,仰头望着黄金山,嘀咕道:

  “不会是误发炮吧?”

  话音未落,第二声号炮响起。

  没错,敌袭!

  所有人立马丢下工具疯狂逃窜。

  军官们拔出佩刀高呼:

  “备战,备战!”

  “不要慌。”

  “增援黄金山。”

  ……

  海面之上,一支由 18艘战舰、 12艘补给舰、 8艘运兵船组成的船队默默靠近。

  舰队指挥官韦子龙和靖海侯施令洋站在一起,同时举起千里镜眺望敌情。

  “旅顺港,东有黄金山,西有老虎半岛,水道狭长,陆上群山环绕,真乃辽东第一天然军港也。”

  “侯爷说的对。海军部准备将旅顺作为北方舰队的主基地,威海卫作为副基地。”

  观察许久,

  韦子龙叹了一口气:

  “放弃强攻,北上登陆。”

  施令洋也点点头,他望见了黄金山炮台。

  没有陆军的配合下,舰队想强行进攻狭窄的旅顺军港,怕是疯了。

  施令洋心中暗想:

  若自己是旅顺港指挥官,在陆上安全的情况下,他可以守卫旅顺 10年,也不会让一艘敌舰闯入。

  无他,地理太优越了。

  ……

  李郁自然记得当年隔壁邻居小国是怎么进攻旅顺的。先取得制海权,然后以陆军登陆,绕道后方击破旅顺外围陆地防御。

  前人现成的思路,并且成功了,直接采用即可。

  大型战争没有太多的花巧,所谓的计策在绝对的力量面前意义甚微。

  远征舰队此刻也秉承了陛下的战略思路,继续北上。

  ……

  大连湾~

  地狱号单舰闯入侦查。

  随即,船员们惊喜的发现防御甚虚弱。

  18世纪的清军没有多少海防意识,也没遇到过从海面来的敌人。

  自从开战以来,吴军也一直在内河湖作战,极少搞海上奔袭。更没有过以海军进攻北方沿海的战例。

  所以,大连湾不曾修建炮台。

  地狱号上,有三分之一是规划水手,他们大胆的放下舢板抵近侦查,测量水深。

  乘坐舢板以铅垂测量深度。

  岸边,一队八旗骑兵冲来。

  地狱号立即调整船舷,以舰载炮阻拦敌军骑兵。

  ……

  3匹战马在烟火中倒下,其余人连忙后撤,离开射程。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

  半个时辰后。

  远处聚集的八旗骑兵越来越多,从百余骑增加到上千骑,盯着舢板虎视眈眈。

  为了适应时代,清廷取消熊岳副都统,新设金州副都统,开府建衙,并将旅顺置于金州副都统之下。

  除造船事务外,旅顺一切事务皆归副都统苏顺节制。

  金州八旗军营就在大连湾附近,故而增援来的十分快捷。

  地狱号默默收回舢板,调头驶出大连湾,上报,等待指挥官做出决定。

  很明显,只要运兵船登陆。

  那些骑兵就会冲过来,将步兵赶进海里。

  ……

  保险起见,舰队继续北上。

  海岸线这么长,清军不可能处处设防,他们想及时发现登陆地点并加以阻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苏顺望着消失在天际线的吴军战舰,大颗大颗汗珠滴下。

  他意识到麻烦大了,战马不安的刨着蹄子。

  “都统,怎么办?”

  “快马通知盛京早做准备,再传本官军令,辽南要坚壁清野,各村寨屯的旗丁要么上盛京,要么下旅顺。”

  “都统,坚壁清野是什么意思?”

  “除了能带走的,其余一概烧毁。不留给吴军一块布。一粒粮食,一个奴隶。”

  “各佐领监督执行。”

  “若有不从者,无论满汉,杀无赦。”

  “嗻。”

  ……

  首先燃起黑烟的是金州都统衙门~

  闻讯,坐镇旅顺港督造海船的工部右侍郎崇道惊的半天回不来神,他原是江宁将军,后来获罪几经辗转,被丢到老家做工头。

  整个人失魂落魄,念叨着:

  “坏了,坏了。”

  苏顺极度鄙夷的瞅了他一眼,接过了指挥权。

  “即刻起,旅顺戒严。”

  “停止修建船只,从工匠夫役当中挑选强壮者编入步卒,其余人等发往各处加固陆上关隘。”

  “所有旗丁必须住军营,不得回家。”

  “打开武库,给所有旗眷发放武器,告诉他们,此乃国难,不分妇孺不分高低,如果吴军打来了,就拿起武器和他们干,不要指望敌人能放我们一马。”

  “再调 500轻骑携带干粮,随本官执行坚壁清野。”

  ……

  与此同时,

  吴军在北边的貔子窝(普兰店皮口镇)登陆,一艘艘运兵船陆续靠岸,步兵们背着武器登上陆地。

  貔子窝,历史悠久。

  大唐年间就是辽东地区的重要港口,至今依旧兴旺,渔获颇丰。

  所以说,

  辽东之土也属于自古以来,并不是什么大清入关带来的嫁妆。

  所谓的“嫁妆论”,实乃包藏祸心。

  整套理论都在试图给普罗大众灌输一个“捆绑”理论:

  我们必须要接受大清的一切。因为若不承认清统,就等于不承认清治下的疆域。

  为了大局~

  我们得发自内心的接受大清 300年,不许批判,不许有任何敌意。否则我们就是自愿放弃实控东北、西北、西南的法理。

  ……

  乍一看,踏马的好有道理。

  法理哎!

  实际十分荒诞。

  抛开老祖宗曾对东北、西北、西南的实控程度不谈,人类社会从来不是靠所谓的“法理”划分势力范围的。

  疆域,兵强马壮者得之。

  拿不到是因为还不够强,没有碾压的实力,而不是缺乏法理。

  哪怕在数百年后的所谓文明社会,所谓法理或许有部分意义,但绝不会超过 3成,我们的星球是个讲实力的场所。

  也许是和平岁月久了~

  人类都快忘了生存的本质了,人这种生物什么时候这么讲道理了?

  猛犸象信吗?

  尼安特人信吗?

  ……

  施令洋正在和 1名参谋交谈:

  “陛下真乃军事奇才,虽卫霍重生亦不能敌。千里之外,弹指间灰飞烟灭。”

  参谋笑笑,拱手道:

  “靖海侯高见。陛下之方略,从未错过。”

  俩人将视线投向岸上。

  登陆步兵此刻明显两极分化,一部分安然若素,一部分东倒西歪。

  海军陆战队是不晕船的,陆军调晕的厉害。

  施令洋叹了一口气,望着韦子龙:

  “不如先安置休整一两日,再战吧?”

  “行。”

  ……

  战舰下锚,士兵休整。

  派遣少数精锐四出侦查,搜罗粮食物资。

  很宁静,清军斥候都没出现过。

  此时,天已入秋,东北地区气温骤降。

  而辽东由于被海洋环绕,地形特殊,属于整个关外最为温暖的存在。

  温暖,也是相对的。

  下船的士兵们都穿上了厚厚的过膝棉大衣,头戴护耳帽。

  各处的军情陆续传来,侦查小队攻破了两处小小村寨,略有收获,粮食、盐巴、屋子、布匹、牲口~

  舰队所携带的物资经不起太久消耗,弹药以外物资大约还够维持正常运转 18天。

  所以,就地征粮尤为重要。

  ……

  施令洋带人四处攻打村寨。

  所有人都明白,每多消耗一日,敌人就多一日的时间调兵遣将,辽东可是敌境。

  如果不快速攻破旅顺,一旦盛京援兵南下会很麻烦。

  虽然说盛京将军未必有那个魄力。即使有那个魄力,援兵一时半会也赶不到。

  但,为将者切忌侥幸。

  危机意识很重要。

  休息 1日后,韦子龙就迫不及待的调遣 1000士兵沿着海岸线南下,同时调遣数艘战舰一起南下。

  海陆并进,互为支援。

  ……

  先锋行军一路顺利,直到看见了被烧毁的金州都统衙门。

  一股不祥之兆涌上众人心头。

  与此同时,

  四处打野却一无所获的施令洋也令人送回消息——清军在辽南坚壁清野。

  金州副都统苏顺带着 500骑兵,在熊岳城以南坚壁清野。

  杀敌一百,自损八百,此举对辽东旗人包衣的生活伤害极大。

  有的旗丁心怀大局,无条件执行,扶老携幼开始逃亡。

  有的旗丁极度不配合。

  大庄河,一个平平无奇的沿海小镇。大约位于貔子窝东北方向几十里外,居住了 2000多人,略显繁华。

  在辽南,就相当于铁岭、通辽一类的存在。

  大城市!

  ……

  一名镶白旗小财主揪着缰绳,哀求道:

  “苏都统,我家三代人积攒的家产啊,为了这点家当,我阿玛累得 40岁就走了。”

  “烧不得,烧不得啊。”

  苏顺微微动容,还是狠心说道:

  “吴军已经在辽南登陆了。不烧,到时候都成了人家的军资。”

  “都统,多宽限几日吧?我想办法找人帮忙搬。”

  “不可能,本官只给你们 1个时辰。”

  放眼望去,整个大庄河一片混乱。

  所有人都在忙着套马装车,尽量把值钱东西带走。一个时辰后,军队进场。

  ……

  小财主家人丁不旺,妻子还带着孩子回娘家探亲了。他和仅有的仆人在 1个时辰内搬不了多少财产。

  对于这场飞来横祸,他苦苦哀求,死活也不肯答应。

  “放手。”

  “都统,不能烧啊,我辽南小庄河郭络罗氏 3代的心血。”

  苏顺缓缓抽出佩刀,猛地劈下。

  不想体面,就帮你体面。为了大清。

  一名佐领跑来低声道:

  “都统,时间到了。”

  “烧!”

  “嗻。”

  骑兵们手持火把沿街纵火,将一间间木屋点燃后扬长而去。

  旗丁们赶着大车哭天抹泪,一步三回头,走向几百里外的盛京城,迎接未知命运。

  ……

  大庄河有王法,旗丁们至少没有武装反抗。

  当苏顺带着人赶到南边的一处渔村,就没这么轻松了。

  “坚壁清野?清你妈个头。”

  渔民们一听就炸了,拿出武器对峙,弓箭、鱼叉、火绳枪一应俱全。

  苏顺无奈,举着腰牌:

  “本官是盛京将军任命的金州副都统,烧村是执行朝廷军令,目的是不能让物资资敌。”

  “都是老旗人,你们要体谅。”

  一老汉破口大骂:

  “我去你妈的。”

  “朝廷下令烧我们的房子?你说的那个朝廷,是旗人的朝廷?还是汉人的朝廷?”

  ……

  苏顺脸色大变,恨得牙痒痒。

  但还是很克制地试图再次解释:

  “南边的汉人军队已经登陆旅顺了,你们可以暂时去盛京避一避。”

  咻,一根箭矢擦着他头盔飞过。

  “乡亲们,拿起家伙和他们干。”

  苏顺暴怒:

  “杀,杀了他们。”

  彪悍的渔民和冲进村子的骑兵厮杀到一块。

  两刻钟后,尸横遍野。

  全副武装的骑兵来回冲杀劈砍。此刻,没有同族只有敌我。

  ……

  辽南,黑烟滚滚。

  至少有 3万多旗人狼狈地朝着盛京方向撤退,他们愤怒、惶恐、惊惧。

  所有人都在打听:

  咱大清到底怎么了?

  和汉人的战争打成什么模样了?

  若不是十万火急,即将亡国,八旗都统衙门怎么会在冬季来临之前烧了大家的屋子?北方人都知道,烧屋子烧柴禾的行为和灭人满门没有什么区别。

  ……

  盛京城,气氛骤然紧张。

  所有人脸色沉重,同时也被苏顺的大胆狠辣而震惊。

  不过,苏顺他是对的。

  让远道而来的吴军无法就地补给,冬季来临,大清就赢了。

  “将军,咱们要发援兵吗?”

  “你们且去发动包衣至城外挖沟。再派使携本官手令去旅顺告诉苏顺和崇道,坚持到明年开春,他们就是朝廷的功臣。本官会亲自保举他们。”

  “嗻。”

  ……

  待衙门内众官散去。

  盛京将军弘响才低声嘱咐心腹:

  “把苏顺、崇道的家小接到本官在城南的别院,好生伺候。”

  “嗻。”

  伺候是假,监视是真。

  仗打到这份上,弘响谁也不敢信。

  八旗兵将所有汉人不论官民一概赶到城外,净身出户,在风雪里自谋生路。

  如今的盛京,贵人多,银子多。

  京城的八旗贵胄们总觉得盛京是满人的老家,是祖宗的龙兴之地,皇上绝对不可能放弃。

  且有山海关挡着,保险系数很高。

  加上京城谣言四起,都在说:

  朝廷正和南边议和,准备以山海关为界,富庶之地皆归吴,互不侵犯。大清皇帝改称后金大汗,尊吴皇为叔皇帝,并且年年纳贡。

  谣言,就是遥远的预言。

  四九城的京旗子弟都知道,不信谣,你信什么?这年头,想活好点,您就得信点谣。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清话事人,大清话事人最新章节,大清话事人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