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封抵达吴县时,时间已经进入五月。
眼下交州为蒯越所定,士燮不日即将送达吴县。
豫章、会稽、丹阳,江北乃至于荆南的山越、荆蛮问题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决。
在贺齐、高顺、诸葛亮、陆逊、庞统乃至于荆州士族豪强们的努力之下,如今已经有高达百万级别山越、荆蛮,淮夷从山中被迁徙而出,安置到了平原地带,然后编户齐民,教导桑农,参与春耕。
再加上去年冬日的瑞雪,预兆着今年的风调雨顺,可以预见,刘封所辖的三州,今年的赋税和粮食收入最少将会上涨两到三成。
这一乐观前景,使得左将军幕府在整个预算上做的更加大胆,投入更多的资源在解放、增强生产力上。
不过这同样带来了另外一个结果,那就是刘封又不得不扩军了。
不算交州两三万人的降兵,仅仅是这两年内清剿山越、荆蛮、淮夷的战果,就为刘封治下的幕府带来了百万级的新增人口,其中青壮劳力就高达二十万。
刘封有意,同时也是必须从这二十万人中抽调出最为好战敢死,骁勇善战的精英,然后编组成军。
这一来能够继续增强幕府军的实力,同时也能得到一支极其精锐,战力爆表的山地特种兵。
同时也能将山越、荆蛮、淮夷中最为好战的部分抽离出来,从而降低其他青壮的维稳难度,成本和能耗。
可谓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只是在拣选人数上,幕府发生了较大的争端。
以陆逊、庞统、贺齐等一派希望能够拣选六万人的规模,可以考虑单独变成一个三到四万人的山地军,用于南阳方向的战事。
南阳是个盆地,周围全是群山环绕,不论是经武关入关中,还是经上庸入汉中,都有山地军发挥的空间。而且一旦成功进入关中,过黄河入并州,又是大片的山区。
若是防守的话,江陵城以西的山地地区,也需要熟悉山地作战的军队进行防守。
虽然历史上刘璋从来没有东出过,可如今刘封都已经席卷整个东南了,对刘璋的威胁显然远远不是原时空中刘表所能给与的压力,所以还是需要有一定的提防和防范的。
陆逊、庞统、贺齐等人的看法是六万人的规模可以彻底抽干山越、荆蛮、淮夷的脊梁精英,从而留下最为顺从的青壮进行耕作。
同时,又能以战功来提升这些山越、荆蛮、淮夷精英战士对刘封,对汉军,对左将军幕府的皈依度,使得他们更快的融入到汉军体系之中。
最重要的是,这些人死了不心疼。
更为有趣的是,山越、荆蛮、淮夷中最为精英的那部分人,偏偏还非常希望为刘封效力。这些人对汉军武力的崇拜,以及对自身实力的自信,使得他们对击败了他们的汉军,以及刘封、诸葛亮、陆逊、贺齐、高顺等主君、名将有着疯狂一般的崇拜。
他们迫切的想要加入到这个集体之中,不惜为这个集体付出牺牲。
更别说汉军的待遇几乎让这些出身山越、荆蛮、淮夷的战士为之疯狂了。
其他姑且不谈,光是从军之后可以吃饱饭,偶尔可以吃到荤腥,还可以吃到大量的精细食盐,同时军队还每年配发两套军装,每个月还有五铢和布帛可以领取。
这些待遇简直让山越、荆蛮、淮夷们为之疯狂。
以往汉族拿捏山越、荆蛮、淮夷最大的利器就是食盐、布匹,就连铁器都要逊色一档。
可只要从军,这些就都不再是问题,这些蛮族战士如何还能忍耐得了。
持谨慎意见的中枢部委却是觉得一口气征召六万蛮兵过于激进了,尤其还是要当精锐培养,这样庞大的一股具有不稳定性的军团级力量,显然是太过冒险了。
中枢部位的意见是征召两万人左右,拆分加强到各个军中,然后慢慢消化。
上层中枢中呼声比较大,能量也比较强,可架不住底层的山越、荆蛮、淮夷百姓从军意愿十分火热。
最后经过仔细的考量,以及综合的判断后,刘封乾纲独断,做了一个看似妥协,实则不然的决定。
那就是分期征召,而第一期直接征召四万人,其中陆逊、贺齐、诸葛亮三人各领一军,编制均为两万人,其中半数为山越、荆蛮、淮夷士卒,剩下的一万人,编为五营,分别加强给太史慈、赵云、周瑜、贾逵、高顺五个军。
同时,交州军拣选精锐两万人,编为交州军,并分驻各郡,每郡一营两千人,剩余六千人中,编组两千海军,分别驻扎南海和九真,最后四千人则驻州治苍梧郡广信县。
刘封做出决断之后,征兵事宜开始缓步推进,意料之外的是,大规模的征兵所带来的山越、荆蛮、淮夷百姓的安定居然远超预期,这也算是一个意外之喜了。
时间如梭,白马过膝。
刘封在吴县难得的迎来了一段悠闲时光。
进入八月之后,三封奏报陆续传来。
第一封奏报是北方青州的战事。
关羽进入北海,汇合了孔融、吕布、陈宫、张邈四军之后,沿着大道朝着剧县推进。
五万大军出征,还动员了六万多民夫,其中有五万是从琅琊,郯城等地征发的,青州四家拢共才提供了一万余民夫。
这还是徐州至北海有一段水路可以依托,同时抵消了部分运力,否则民夫数量还要多上几成。
肉眼可见的钱粮源源不断的流出,而且可以预期,征发了大量民夫之后,春耕工作也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所幸一路都是平原,而且有大道可以依赖,粮食的损耗倒是还可以接受。
四月出兵之后,四月中旬,双方兵马就在剧县一带发生对峙。
袁军依托昧水设防,好歹算是依险而守,而关羽则分出大部在昧水一线与袁军对峙,留下一万五千人包围剧县,打算先把这个袁军的钉子给拔掉。
剧县是北海国的治所,但因为四周无险可守,而且百姓凋敝,军力不振等诸多原因,孔融上任之后没多久,就将此城抛弃,转去了西面都昌县驻跸。
后来太史慈突围求援,刘备数百里驰援,也是发生在都昌县中。
剧县的位置紧邻齐国和乐安国,距离两这两郡都不足二十里地,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自然还是我大汉的划分法又立功了。
在青州安定下来之后,剧县为袁军所取,是其重要的东面据点。
有剧县在,乐安国、齐国就有了屏障和遮蔽,不必担心遭受突袭。
此时的剧县得到了一定的修缮,城防还算过得去,城中也有两千袁军防守,抵抗意志颇为不俗。
袁军这边,姑且不谈袁谭政治能力如何,其作为一个将领,其实还算是合格的,只是算不上怎么优秀。
关羽刚包围剧县,与袁谭隔河对峙时,袁谭还能勉强压制住战意,等待战机。
等到淳于琼带着三万援军赶到后,兵力上转为优势的袁谭,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他集结了麾下三万人马,再加上乐安、齐国、平原三郡中还支持他的士族豪强军万余人,准备过河决战。
淳于琼当即反对,作为援军的他,若是贸然过河,胜则首功在袁谭,一旦战败,那他可就成了现成的背锅侠了。
况且淳于琼是袁绍的心腹,又是多年的好友,深知袁绍有废长立幼的想法。
再加上袁谭性格暴躁,刻薄寡恩,淳于琼又怎么可能会为了袁谭去火中取栗?
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袁谭欲以主将的身份压迫淳于琼,可惜的是,淳于琼深得袁绍信任,根本不怕袁谭的压力,居然就这么硬顶了回去。
关键时刻,辛评出来说和。
他和淳于琼也是老友,又是袁谭的心腹谋士,还有河南派的背景,淳于琼于情于理都要给他几分薄面。
双方最后约定,淳于琼支援袁谭五千人,同时率剩下的两万五千人伪装成袁军主力,坐镇昧水防线,牵制关羽军主力。
而袁谭本人,则绕道昧水下游,趁夜渡河,从北面直扑剧县,一旦得手,不但能歼灭关羽军围城的部众,更能一举将联军全部包围在昧水东岸。
原则上来说,袁谭这个方案是不错的,毕竟他拿下青州已有四五年的时间,担任青州刺史都已经整整三年了,理应在青州境内深有威望。
可遗憾的是,袁谭此人作战时尚且勇猛果断,可执政时却糟糕透顶,不但心胸狭隘,反复无常,而且还贪婪暴虐,纲纪废弛,因而激起了青州上到士族豪强,下至黎明百姓的反抗。
这一次行动,调度是在乐安国境内行军,应该是本土作战,本应该十分保密才对。
可袁谭军才刚刚开始行动后不久,袁军异动的消息就已经送到了关羽案前。
关羽当即将情报转予荀攸、郭嘉二人观看,荀攸看罢,当即做出判断,袁谭这是想要自北面偷渡,然后包抄联军后方,目标定然是剧县。
关羽采纳荀攸的建策,将主力悄悄隐藏在剧县至平寿之间的昌平地区,同时在剧县以北的营寨中堆满薪柴。
当袁谭率领自益国偷渡,直扑剧县,趁着夜色攻入剧县北面的营寨后,惊讶的发现帐篷里竟然都是空的。
随后,火光四起,杀声震天。
关羽、张飞、吕布各引兵马杀出,袁谭军猝不及防,被打了个抱头鼠窜。
袁谭麾下悍将吕旷、吕翔兄弟俩浴血厮杀,严敬更是率部反击,死死的挡住吕布的并州铁骑,这才使得袁谭军没有崩溃,更没有被趁势赶下昧水。
不过袁谭军也仅仅只能做到如此这般了,在拼死坚持了两个时辰之后,袁谭军开始支持不住,败下阵来。
好在这会儿袁谭已经重新组织起指挥系统,安排各部缓缓撤军。
对岸的淳于琼有心救援,但隔着昧水,又是夜晚,实在不敢过河,要是他这边在过河途中再被联军偷袭,半渡而击,那整个昧水防线可就要崩溃了。
青州西部本就是一马平川的地形,这一崩溃,甚至有可能得退到黄河以北才能站住脚了,这损失可就太大了,淳于琼根本不敢去赌。
不过淳于琼也并非什么事情都没做,他在西岸大张旗鼓,点燃多处烽火,装出一副要过河的援救的模样,以期能够牵制拉回部分联军。
事实上也正如淳于琼所期盼的那样,在淳于琼全军做出渡河假象的时候,关羽也的确分出了部分兵力回援河岸防线,以提防淳于琼真的渡过援救。
不过淳于琼的援护也就只有这些了。
最终,袁谭军这一战可谓是损失惨重,仅刘备军首级就斩获了两千多级,另有同等数量的俘虏。
袁谭军仓皇逃回昧水河西,踩踏,淹死数千人。
要不是昧水河西就是益国县城,给了袁谭重振旗鼓的机会,袁军损失恐怕还会更大。
收拾了败军之后,袁谭欲哭无泪,一晚上就损失了近万人,这还没算已经是瓮中之鳖的剧县两千守军。
这损失的人马里,大部分可都是他多年积攒下来的老本钱,这些老卒可不是新兵能够比拟的。
刘备军这一边自然是皆大欢喜,旗开得胜的喜悦使得联军的士气大幅度上涨。就连吕布所部都难得的没有因为战利品而和其他友军发生冲突,实在是因为胜的太过轻松惬意了。
这一战,联军总共斩首两千八百余级,俘获三千四百多人,袁谭军自己踩踏、淹死上千人,实际损失八千余,可谓是伤筋动骨。
袁谭不死心,竟然还想过河再战,可淳于琼却是坚决不允,双方爆发了更加激烈的争吵。
淳于琼甚至以退兵为要挟,最终袁谭在辛评的劝说之下,只能做出退让。
两军暂时重新隔着昧水对峙了起来,而剧县于两天之后开城请降,两千守军悉数缴械投降。
剧县开城之后,战略主动权可谓是转移到了联军手中。
荀攸、郭嘉二人联手再献计策,请关羽分出张飞率麾下兵马北上,攻拔乐安国境内,昧水东安的寿光县。
眼下交州为蒯越所定,士燮不日即将送达吴县。
豫章、会稽、丹阳,江北乃至于荆南的山越、荆蛮问题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决。
在贺齐、高顺、诸葛亮、陆逊、庞统乃至于荆州士族豪强们的努力之下,如今已经有高达百万级别山越、荆蛮,淮夷从山中被迁徙而出,安置到了平原地带,然后编户齐民,教导桑农,参与春耕。
再加上去年冬日的瑞雪,预兆着今年的风调雨顺,可以预见,刘封所辖的三州,今年的赋税和粮食收入最少将会上涨两到三成。
这一乐观前景,使得左将军幕府在整个预算上做的更加大胆,投入更多的资源在解放、增强生产力上。
不过这同样带来了另外一个结果,那就是刘封又不得不扩军了。
不算交州两三万人的降兵,仅仅是这两年内清剿山越、荆蛮、淮夷的战果,就为刘封治下的幕府带来了百万级的新增人口,其中青壮劳力就高达二十万。
刘封有意,同时也是必须从这二十万人中抽调出最为好战敢死,骁勇善战的精英,然后编组成军。
这一来能够继续增强幕府军的实力,同时也能得到一支极其精锐,战力爆表的山地特种兵。
同时也能将山越、荆蛮、淮夷中最为好战的部分抽离出来,从而降低其他青壮的维稳难度,成本和能耗。
可谓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只是在拣选人数上,幕府发生了较大的争端。
以陆逊、庞统、贺齐等一派希望能够拣选六万人的规模,可以考虑单独变成一个三到四万人的山地军,用于南阳方向的战事。
南阳是个盆地,周围全是群山环绕,不论是经武关入关中,还是经上庸入汉中,都有山地军发挥的空间。而且一旦成功进入关中,过黄河入并州,又是大片的山区。
若是防守的话,江陵城以西的山地地区,也需要熟悉山地作战的军队进行防守。
虽然历史上刘璋从来没有东出过,可如今刘封都已经席卷整个东南了,对刘璋的威胁显然远远不是原时空中刘表所能给与的压力,所以还是需要有一定的提防和防范的。
陆逊、庞统、贺齐等人的看法是六万人的规模可以彻底抽干山越、荆蛮、淮夷的脊梁精英,从而留下最为顺从的青壮进行耕作。
同时,又能以战功来提升这些山越、荆蛮、淮夷精英战士对刘封,对汉军,对左将军幕府的皈依度,使得他们更快的融入到汉军体系之中。
最重要的是,这些人死了不心疼。
更为有趣的是,山越、荆蛮、淮夷中最为精英的那部分人,偏偏还非常希望为刘封效力。这些人对汉军武力的崇拜,以及对自身实力的自信,使得他们对击败了他们的汉军,以及刘封、诸葛亮、陆逊、贺齐、高顺等主君、名将有着疯狂一般的崇拜。
他们迫切的想要加入到这个集体之中,不惜为这个集体付出牺牲。
更别说汉军的待遇几乎让这些出身山越、荆蛮、淮夷的战士为之疯狂了。
其他姑且不谈,光是从军之后可以吃饱饭,偶尔可以吃到荤腥,还可以吃到大量的精细食盐,同时军队还每年配发两套军装,每个月还有五铢和布帛可以领取。
这些待遇简直让山越、荆蛮、淮夷们为之疯狂。
以往汉族拿捏山越、荆蛮、淮夷最大的利器就是食盐、布匹,就连铁器都要逊色一档。
可只要从军,这些就都不再是问题,这些蛮族战士如何还能忍耐得了。
持谨慎意见的中枢部委却是觉得一口气征召六万蛮兵过于激进了,尤其还是要当精锐培养,这样庞大的一股具有不稳定性的军团级力量,显然是太过冒险了。
中枢部位的意见是征召两万人左右,拆分加强到各个军中,然后慢慢消化。
上层中枢中呼声比较大,能量也比较强,可架不住底层的山越、荆蛮、淮夷百姓从军意愿十分火热。
最后经过仔细的考量,以及综合的判断后,刘封乾纲独断,做了一个看似妥协,实则不然的决定。
那就是分期征召,而第一期直接征召四万人,其中陆逊、贺齐、诸葛亮三人各领一军,编制均为两万人,其中半数为山越、荆蛮、淮夷士卒,剩下的一万人,编为五营,分别加强给太史慈、赵云、周瑜、贾逵、高顺五个军。
同时,交州军拣选精锐两万人,编为交州军,并分驻各郡,每郡一营两千人,剩余六千人中,编组两千海军,分别驻扎南海和九真,最后四千人则驻州治苍梧郡广信县。
刘封做出决断之后,征兵事宜开始缓步推进,意料之外的是,大规模的征兵所带来的山越、荆蛮、淮夷百姓的安定居然远超预期,这也算是一个意外之喜了。
时间如梭,白马过膝。
刘封在吴县难得的迎来了一段悠闲时光。
进入八月之后,三封奏报陆续传来。
第一封奏报是北方青州的战事。
关羽进入北海,汇合了孔融、吕布、陈宫、张邈四军之后,沿着大道朝着剧县推进。
五万大军出征,还动员了六万多民夫,其中有五万是从琅琊,郯城等地征发的,青州四家拢共才提供了一万余民夫。
这还是徐州至北海有一段水路可以依托,同时抵消了部分运力,否则民夫数量还要多上几成。
肉眼可见的钱粮源源不断的流出,而且可以预期,征发了大量民夫之后,春耕工作也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所幸一路都是平原,而且有大道可以依赖,粮食的损耗倒是还可以接受。
四月出兵之后,四月中旬,双方兵马就在剧县一带发生对峙。
袁军依托昧水设防,好歹算是依险而守,而关羽则分出大部在昧水一线与袁军对峙,留下一万五千人包围剧县,打算先把这个袁军的钉子给拔掉。
剧县是北海国的治所,但因为四周无险可守,而且百姓凋敝,军力不振等诸多原因,孔融上任之后没多久,就将此城抛弃,转去了西面都昌县驻跸。
后来太史慈突围求援,刘备数百里驰援,也是发生在都昌县中。
剧县的位置紧邻齐国和乐安国,距离两这两郡都不足二十里地,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自然还是我大汉的划分法又立功了。
在青州安定下来之后,剧县为袁军所取,是其重要的东面据点。
有剧县在,乐安国、齐国就有了屏障和遮蔽,不必担心遭受突袭。
此时的剧县得到了一定的修缮,城防还算过得去,城中也有两千袁军防守,抵抗意志颇为不俗。
袁军这边,姑且不谈袁谭政治能力如何,其作为一个将领,其实还算是合格的,只是算不上怎么优秀。
关羽刚包围剧县,与袁谭隔河对峙时,袁谭还能勉强压制住战意,等待战机。
等到淳于琼带着三万援军赶到后,兵力上转为优势的袁谭,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他集结了麾下三万人马,再加上乐安、齐国、平原三郡中还支持他的士族豪强军万余人,准备过河决战。
淳于琼当即反对,作为援军的他,若是贸然过河,胜则首功在袁谭,一旦战败,那他可就成了现成的背锅侠了。
况且淳于琼是袁绍的心腹,又是多年的好友,深知袁绍有废长立幼的想法。
再加上袁谭性格暴躁,刻薄寡恩,淳于琼又怎么可能会为了袁谭去火中取栗?
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袁谭欲以主将的身份压迫淳于琼,可惜的是,淳于琼深得袁绍信任,根本不怕袁谭的压力,居然就这么硬顶了回去。
关键时刻,辛评出来说和。
他和淳于琼也是老友,又是袁谭的心腹谋士,还有河南派的背景,淳于琼于情于理都要给他几分薄面。
双方最后约定,淳于琼支援袁谭五千人,同时率剩下的两万五千人伪装成袁军主力,坐镇昧水防线,牵制关羽军主力。
而袁谭本人,则绕道昧水下游,趁夜渡河,从北面直扑剧县,一旦得手,不但能歼灭关羽军围城的部众,更能一举将联军全部包围在昧水东岸。
原则上来说,袁谭这个方案是不错的,毕竟他拿下青州已有四五年的时间,担任青州刺史都已经整整三年了,理应在青州境内深有威望。
可遗憾的是,袁谭此人作战时尚且勇猛果断,可执政时却糟糕透顶,不但心胸狭隘,反复无常,而且还贪婪暴虐,纲纪废弛,因而激起了青州上到士族豪强,下至黎明百姓的反抗。
这一次行动,调度是在乐安国境内行军,应该是本土作战,本应该十分保密才对。
可袁谭军才刚刚开始行动后不久,袁军异动的消息就已经送到了关羽案前。
关羽当即将情报转予荀攸、郭嘉二人观看,荀攸看罢,当即做出判断,袁谭这是想要自北面偷渡,然后包抄联军后方,目标定然是剧县。
关羽采纳荀攸的建策,将主力悄悄隐藏在剧县至平寿之间的昌平地区,同时在剧县以北的营寨中堆满薪柴。
当袁谭率领自益国偷渡,直扑剧县,趁着夜色攻入剧县北面的营寨后,惊讶的发现帐篷里竟然都是空的。
随后,火光四起,杀声震天。
关羽、张飞、吕布各引兵马杀出,袁谭军猝不及防,被打了个抱头鼠窜。
袁谭麾下悍将吕旷、吕翔兄弟俩浴血厮杀,严敬更是率部反击,死死的挡住吕布的并州铁骑,这才使得袁谭军没有崩溃,更没有被趁势赶下昧水。
不过袁谭军也仅仅只能做到如此这般了,在拼死坚持了两个时辰之后,袁谭军开始支持不住,败下阵来。
好在这会儿袁谭已经重新组织起指挥系统,安排各部缓缓撤军。
对岸的淳于琼有心救援,但隔着昧水,又是夜晚,实在不敢过河,要是他这边在过河途中再被联军偷袭,半渡而击,那整个昧水防线可就要崩溃了。
青州西部本就是一马平川的地形,这一崩溃,甚至有可能得退到黄河以北才能站住脚了,这损失可就太大了,淳于琼根本不敢去赌。
不过淳于琼也并非什么事情都没做,他在西岸大张旗鼓,点燃多处烽火,装出一副要过河的援救的模样,以期能够牵制拉回部分联军。
事实上也正如淳于琼所期盼的那样,在淳于琼全军做出渡河假象的时候,关羽也的确分出了部分兵力回援河岸防线,以提防淳于琼真的渡过援救。
不过淳于琼的援护也就只有这些了。
最终,袁谭军这一战可谓是损失惨重,仅刘备军首级就斩获了两千多级,另有同等数量的俘虏。
袁谭军仓皇逃回昧水河西,踩踏,淹死数千人。
要不是昧水河西就是益国县城,给了袁谭重振旗鼓的机会,袁军损失恐怕还会更大。
收拾了败军之后,袁谭欲哭无泪,一晚上就损失了近万人,这还没算已经是瓮中之鳖的剧县两千守军。
这损失的人马里,大部分可都是他多年积攒下来的老本钱,这些老卒可不是新兵能够比拟的。
刘备军这一边自然是皆大欢喜,旗开得胜的喜悦使得联军的士气大幅度上涨。就连吕布所部都难得的没有因为战利品而和其他友军发生冲突,实在是因为胜的太过轻松惬意了。
这一战,联军总共斩首两千八百余级,俘获三千四百多人,袁谭军自己踩踏、淹死上千人,实际损失八千余,可谓是伤筋动骨。
袁谭不死心,竟然还想过河再战,可淳于琼却是坚决不允,双方爆发了更加激烈的争吵。
淳于琼甚至以退兵为要挟,最终袁谭在辛评的劝说之下,只能做出退让。
两军暂时重新隔着昧水对峙了起来,而剧县于两天之后开城请降,两千守军悉数缴械投降。
剧县开城之后,战略主动权可谓是转移到了联军手中。
荀攸、郭嘉二人联手再献计策,请关羽分出张飞率麾下兵马北上,攻拔乐安国境内,昧水东安的寿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