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传国玉玺!

  此物所象征的,便是正统所在!

  便是至高皇权!!

  便是天命所归!!!

  在大汉一朝,没有什么是比传国玉玺更能代表天子的身份,历代大汉皇帝亦是通过传国玉玺行使着属于天子的权威。

  刘备神色一凝,急声问道。“子坤,此言可不能凭空猜测,可有什么依据?”

  “这些诏书上所盖的印,粗看似与先帝所赐诏书落印一致,但细微之处却是有着不少差异,绝非传国玉玺所盖!”

  李基以着相当肯定的口吻答道。

  曾经的封侯诏书,李基闲来无事的时候看了不知道多少回。

  凭借着李基的记忆力,对于诏书之中所落之印几乎每一个细节都能记得清清楚楚。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而这些刚刚所得的诏书上的用印,尽管也是这八个字,但在细节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毕竟传国玉玺绝非是流水线产品,且【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乃是书法家李斯所写,也绝非是一般人能复刻出其中那种说不出道不明的神韵。

  旋即,李基看着满堂惊容,干脆提笔在一张空白布帛上书写了起来。

  片刻功夫后,李基将记忆之中的传国玉玺真正的落印模样丝毫不差地描画了出来,然后递给刘备,道。

  “此乃基记忆之中的传国玉玺落印,主公一对比便知。”

  刘备接过布帛与诏书贴近一看,顿时就凸显了两者的差异。

  很像!

  但细微之处有着大量的不同!

  尤其是对于这个时代经常用印的人而言,更是容易察觉到其中的不对。

  刘备不自觉地倒吸了一口凉气,觉得脑袋都要差点当场炸掉,道。

  “莫非传国玉玺真的丢失了?”

  作为汉室宗亲,这一刻刘备甚至有种祖坟被刨,老祖宗升棺开始满世界乱蹦不知道怎么找的感觉。

  “十有八九!”

  李基彻底掐灭了刘备最后一丝侥幸心理,然后开口道。

  “且如此一来,便能解释为何陈宫迟迟才与诸侯们协商,以及为何不惜进一步自削朝廷威严,继续推动地方诸侯壮大的抉择。”

  “或许,在吕布封锁北宫之时,传国玉玺就已经遗失,所以这些时间里陈宫除了不断在皇宫内掘地三尺找传国玉玺,同时也需要时间紧急伪造一个仿品出来。”

  “甚至,陈公台今日寸步不离地跟着我进入御花园,恐怕也是担心我在皇宫之中找到了传国玉玺。”

  话音落下,在场之人大多却依然还没能完全消化传国玉玺遗失的这个事实。

  天子刘协本就是被国贼所扶立的皇帝,于情于理,其位皆不正,再兼之被刘虞出言承认刘辩方才是正统所在,这让天子刘协的处境实则是相当尴尬的。

  如今,传国玉玺的遗失,更是让刘协的天子之名尽显有名无实。

  而李基沉吟了一下,手中折扇敲了敲手心,思维迅速发散拓展之下,已然在考虑这一事件所会引发的连锁反应,道。

  “只是,假的终归是假的!”

  “吾尚且能够看出诏书落印的问题,袁本初、袁公路作为袁氏嫡传,自幼恐怕便开始接触诏书,如此粗糙的落印未必能够瞒得过二袁多久,恐怕很快就会反应过来。”

  “天子失玉玺,权威再无丁点,陈公台深知不可能再借助大汉所剩不多的皇权威严去压制地方诸侯,所以只能选择将地方权利全部放了出去,顺水推舟激化诸侯间的矛盾。”

  如此一来,部份留在李基心中的困惑,也就能完全地串联了起来。

  不是吕布或陈宫有着推倒重来,再造乾坤的气魄,而是迫不得已只能如此选择。

  否则就连传国玉玺都没有的天子刘协,就算下了诏书给地方诸侯。

  对于不利于自己的诏书,地方诸侯完全可以用一句“伪诏”就能完美推脱过去,还完全挑不出任何的毛病。

  可以说传国玉玺的丢失,让天子刘协已经不如橡皮图章,仅仅只能算是一个吉祥物了。

  而迅速冷静了下来的郭嘉,提出了其中的关键所在,道。“那传国玉玺到哪里去了?难道是被董贼残党带去了长安?”

  “不会!”

  李基率先否认了这个说法,道。

  “如今掌控西凉军的应是李儒,以着李儒之智,必然清楚此物对于西凉军而言便是烫手山芋,真将此物带走,那么无疑就是取死之道。”

  本来西凉军的名声在整个大汉就已经是地板砖,围攻西凉军都已经快要成为政治正确的一部分了。

  在这种情况下,西凉军还敢窃取传国玉玺,那几乎等于在世界频道大喊:是大丈夫就来干我啊!谁干翻我,夺回传国玉玺,谁就是天命所归!

  且不说盟军诸侯们会不会当场双眼泛绿,继续西进攻伐三辅之地。

  起码刘焉、刘表在得知传国玉玺在三辅之地,绝对会倾巢而出。

  刘协得位不正,传国玉玺落在一些早就心怀野心的汉室宗亲手中,那几乎就是明晃晃的四个大字砸在身上——天命所归!

  “那若是传国玉玺不是被西凉军带走,又不在天子手中,还会在哪里?”郭嘉有些疑惑地开口道。

  李基眯着眼,缓缓开口道。

  “若是我猜得没错的话,既不在西凉军手中,又不在当今天子手中,那么极有可能是在孙文台手中。”

  “嗯?为何会是在孙文台手中?”

  刘备万分诧异地问道,其余人眼中同样也是大为疑惑。

  “无他,北宫除了吕布的并州狼骑,盟军一众诸侯唯有孙文台定期送粮进入过皇宫之内。”李基答道。

  李基不知这是否也算是历史修正的一种,还是孙坚注定与传国玉玺有几分缘分。

  但李基如此肯定的依据,却是在排除掉了种种不可能的答案后,唯一的答案便是落在了孙坚的身上。

  “孙文台乃是忠义之人,如何会做出私藏玉玺之事?”

  刘备微微皱眉,有些不相信孙坚会做出这等事情。

  李基思索了一下,开口道。“是或不是,主公邀孙文台到府中试探一番,自有答案……”

  顿了顿,李基接着说道。

  “且传国玉玺此物一旦流出,乱世之中不知会有几人称王几人称帝,对于孙文台本人更是非福乃祸。”

  刘备点了点头,应道。

  “子坤所言极是,备这便邀请孙文台到府上一叙。若当真是孙文台意外得了此物,于公于私,备都当劝说孙文台将此物交还陛下。”

  ……

  与此同时。

  在孙坚所住的府邸之中,拿了在朝议上天子所赐诏书返回府中的孙坚,正在桌案上摊开诏书,然后小心翼翼地从暗格之中取出被层层布帛包裹着的方正之物。

  随着孙坚一层层地打开包裹着的布帛,显露出来的赫然是一方圆五寸,上钮有五龙相交,流露出古朴威严的玉玺。

  看着眼前的传国玉玺,孙坚下意识吞咽了一口唾液,眼神之中流露而出的是狂热。

  旋即,孙坚双手捧起玉玺,在一块空白布帛上轻轻一盖,落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看着那八个大字,孙坚浑身激动得都在颤抖,然后颤颤巍巍地拿起带回来的诏书上的落印进行对比。

  与真正的传国玉玺落印两相比较,诏书之上的落印显得是那么的拙劣且不堪,完全没有那等古朴的韵味。

  “真的……真的是传国玉玺!”

  即便心中已经猜测了不知道多少次,但从来没有真正见过传国玉玺的孙坚,方才彻底地肯定了下来。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这一刻,孙坚的脑海里几乎尽是这八个字在回荡。

  天命在我!

  天命在朕!

  朕乃孙武后人,楚国之后,当年刘邦败楚霸王而夺取天下,未尝今日就不是朕重新为楚人夺回天下之时!

  孙坚越想越亢奋,就连鼻息都明显地越来越粗重。

  忽然,被孙坚原本所紧闭着的房门骤然被推开,这让孙坚下意识地拿起布帛往着传国玉玺一盖,腰间佩剑瞬间拔出一截,喝道。

  “谁?”

  “主公,是我。”

  出现在孙坚面前的,则是祖茂。

  这让孙坚的神色瞬间放松了不少。

  作为孙坚最为忠心的家将之一,且传国玉玺便是祖茂在宫中粮仓中发现,然后交到了孙坚手中。

  不过,孙坚眉眼间还是有着几分不悦地开口道。“大荣,吾不是让你在门外候着吗?为何无故闯入?”

  “主公,刘皇叔派人前来传信,让主公前往刘皇叔府中一叙,有要事相商。”祖茂恭敬地答道。

  “刘玄德?”

  孙坚喃喃地道了一句,心中下意识地为之一紧,本能地做出了一个护住传国玉玺的姿态。

  那几分油然而生的心虚,让孙坚在心中生出着抗拒与戒备。

  不过,孙坚沉吟了一阵后,自觉祖茂得了传国玉玺之事只有麾下四个忠心耿耿的家将知晓。

  且在祖茂的建议下,其余可能目睹了传国玉玺之人,就算是亲兵都被孙坚给处理干净了,他人断然不会知悉。(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最新章节,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