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说,正因殿下与齐王情谊深厚,此事才必须由殿下来处置。”
苏文倒并未因刘据的问题感到意外,反而意有所指的道,
“陛下还说,陛下如今已经看到了殿下文治武功的能耐,若再能妥善处置此事,未来继位登基将再无阻碍。”
“继位登基再无阻碍……”
苏文的话令刘据陷入了沉默。
仅凭这句话,他便有理由怀疑刘彻已经知道了自己对安馀所做的事情,甚至可能已经猜到了自己的心思。
而刘彻让苏文将这番话带给他。
则正是为了给他一些动力,等同于主动“加钱”,让他遵照刘彻的意愿去处置此事……
“苏侍郎,我父皇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可否请苏侍郎为我解释一番?”
刘据心中已经有数,却还是故意问道。
“殿下,这是皇家的事,老奴实在不便置喙,更不敢揣测圣意。”
苏文却躬下了身子,言语含糊的回避了这个问题,不过临了还是给了刘据一个滴水不漏的提示,
“殿下以为陛下是什么意思,陛下八成就是什么意思。”
这只老狐狸是人精中的人精。
对于聪明人而言,他这话看似什么都没有说,却又什么都已经说了。
现在的刘据自然不可能听不懂,于是终于收起了心中的一丝侥幸心理,还了一礼道:
“有劳苏侍郎了,请苏侍郎转告我父皇,我一定不会辜负他的期望。”
“既然如此,老奴就先进宫复命去了。”
苏文再次还礼,低着头慢慢的退了出去,在刘据的一声“郭振,送送苏侍郎”中,带着几名侍从离开了博望苑。
待走到了博望苑大门外时,准备登上马车时。
他终是回过头来看了一眼大门上的匾额,目光上面那三个苍劲有力的鎏金大字。
终于,皇室的子嗣,终归都无法避免有这一遭吧?
如果当初陛下没有将刘闳召回来,没有将他封作天禄将军,没有赐予他一样的宅院,宅院上的匾额也没有与“博望苑”规格字体相同的“逐慕苑”三字,是不是就不会有这一天了?
毕竟当初刘闳在齐地的时候,便并未展现出任何野心。
并且与三皇子燕王刘旦、四皇子广陵王刘胥相比,也一直是最低调、最乖顺、最知书达理的皇子。
回想起数年前刘据不惜违抗刘彻的旨意,甚至不惜背负害死弟弟的罪名,也非要冒险使用“手术”救下已经病入膏肓的刘闳,如今竟给人一种讽刺的感觉……
如果当初刘据没有救下刘闳,刘闳就那么死去,是不是也就不会有这一天了?
同时苏文也知道,刘彻的决定是对的。
刘据若想顺利继位大统,并且在继位之后地位稳固,便不能留下一个充满野心、为了得到皇位不择手段的弟弟。
至于究竟要怎么做,那就要看刘据的手段了。
而刘彻给他的旨意中,用了“妥善”二字,也同样是给了他一些提示。
当年景帝虽然使用棋盘砸死过自己的堂弟,但平定“七王之乱”时,却对诸多刘氏诸侯王手下留情,最终都给了他们自尽的机会。
而当今天子亦是如此,虽然不少刘姓诸侯王被推恩令,被夺了爵,亦有不少人获罪,但也同样都是畏罪自尽。
这便是刘彻的“妥善”,亦是仁君的仁慈。
不过这方面苏文倒觉得根本不是问题。
任何人都看得出来,刘据早已今非昔比,正如刘彻说他已经看到了刘据文治武功的能耐一般……只要刘据下定决心,他便有能力将这件事办的滴水不漏,甚至可能比刘彻所说的“妥善”更加“妥善”。
现在的问题只有一個,那就是刘据是否能够下定这个决心。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刘据骨子里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因此行事的时候容易感情用事,做出一些欠缺考虑、甚至不利于自己的决定。
作为刘彻最亲近的近侍,他知道的事情真相自然比其他臣子要多。
刘据曾因区区一个屈死的史婉君,亲自下场诛杀鲁国史家多人,最终给自己惹了一身骚,在民间得到了一个“戾太子”的诨名。
也曾因太子詹事遭受屈打而死,当街刺死刘彻亲自任命的绣衣直指江充,引得朝野内外震动,使得刘彻对他失望透顶,最终丢了太子之位。
类似的例子苏文还能够列举出很多。
其实在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如果刘据能够不那么感情用事,静下心来利用官场规则与谋略,同样可以达到相同的目的,非但不需承担任何后果,甚至在这些事情中一举多得亦不是什么难事……
同时苏文心里也清楚。
刘据对刘闳的情谊,仅是那次手术便可看出已胜过了一般的兄弟。
因此这次刘据究竟会如何处置此事,是否还会受到情感左右,做出一些不太明智的决定,依旧是一个未知数。
……
送走苏文之后,刘据则在思考另外一个问题:
——【这封密信究竟是谁写的?】
密信中不但提到了刘闳指使国相卜式与安馀勾结,在南越巫术的基础上策划了这场借寿仪式,希望借此让刘彻以为寿命延长了二十年,激发他对刘据在西域功高盖父的顾虑。
同时还揭露了刘闳近些年与朝中大臣、封疆大吏、甚至各路诸侯王暗通款曲的事情。
这些事情则起始于刘据被废太子之后。
刘据被废太子,朝野内外立刻便有人动起了心思,私下揣测接下来最有可能被刘彻立为太子的人是谁。
最初许多人认为最有希望的两个人。
一个是拥有和“博望苑”相同规格的“逐慕苑”,同时自小就颇受刘彻宠爱、还被允许住在长安的刘闳。
另外一个则是目前最小的皇子,出自李氏的刘髆。
虽然刘髆的生母李夫人数年前便已病故,但却并未盖住李氏这些年正盛的风头,李延年和李广利两人都是年奉与九卿相当的都尉,李广利还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刘彻的喉舌,全权负责下乡巡演之事。
就算李氏最不成器的李季,也在宫中做到了谒者,步入了刘彻近侍的行列。
不过世人并不知道,李氏的命运早已因刘据的出现发生了改变。否则早在数年前,李延年便会因李季在宫中胡作非为受到牵连,导致兄弟二人共赴黄泉。
而李广利到了这个时候也已经开始领兵,苦巴巴的带着兵马往返于西域,时常无功而返白白葬送汉家儿郎的性命,最终自己也难得善终。
而这一世。
除了李清儿如同史书中记载的那般,在生下刘髆之后第三年,便忽然因病去世之外,李氏三兄弟都安然无恙。
这完全得益于刘据给李广利和李季带来的震慑。
这两个家伙全然没有因李氏为刘彻诞下皇子就生出野心,一个老老实实做起了很有前途的主持人和编剧,另一个则明白自己这样的人“出海不慎溺死”是多么的简单,又是多么无足轻重,自朝鲜半岛回来之后便夹起了尾巴做人,在宫中更是不敢有丝毫逾越。
然后,就在朝野内外揣测刘闳和刘髆谁将成为太子,又该如何站队的时候。
刘彻的一道旨意,为他们指出了一条明路。
刘彻真是君无戏言,兑现了刘据当初前往朝鲜半岛时的诺言,在刘髆才刚满三岁那一天,便将其封作昌邑王,命其即刻前去封地就国。
如此,最有希望成为太子的人自然就只剩下了刘闳。
于是刘闳的逐慕苑立刻又门庭若市起来,国相卜式每日在门前婉言劝退的权贵与望族不计其数,就连他个人收到的私人礼物都拿到手软。
送礼的目的,自然是希望卜式帮忙引荐,在政权更迭之前站队刘闳,立下从龙之功。
有时候,腐化只在一念之差。
卜式的观念逐渐发生了改变,开始频频劝说刘闳接受这些好意,否则这些好意亦有可能成为恶意。
不知是卜式的劝谏起了作用,还是刘闳亦有了新的想法。
刘闳开始豢养门客,也开始私下接触这些朝中大臣和封疆大吏,暗中联络起了一些诸侯王与地方豪门。
但在几年之后。
任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因为刘据在西域与匈奴之事上屡立奇功,居然又被刘彻复立了太子,并且拥有边防汉军与西域诸国的拥护,此时他的权力与地位无疑比被废之前膨胀了许多倍。
这无疑给了刘闳当头一棒,也同样给了那些已经与刘闳捆绑在一起的人当头一棒,令所有人都惴惴不安起来。
毕竟这干系到他们的核心利益。
虽然原本刘据最大的后台,大将军卫青已经因病去世,但刘据自己现在的影响力与声望,便丝毫不亚于卫青,甚至比他还要更强。
然而已经生出了野心的刘闳又怎舍得放弃如今拥有的一切?
就算他舍得放弃,已经与他捆绑在一辆战车上的人,还有这辆原本正在狂飙的战车的惯性,也会推着他不得不继续往前走。
于是最终,刘闳主导并策划了这场欺君的借寿仪式……
这就是这封密信主要表述的秘辛。
只不过其中只明确提到了刘闳和卜式两人,关于那些与其暗通款曲的人,则没有一人被点名道姓。
“所以,是有人得知借寿仪式的计划失败,临时反水举报?”
“不过这个人知道借寿仪式的计划,又知道这么多私底下的事情,必定与刘闳的关系也极为密切,应该是个核心人物。”
刘据暗自思酌,
“说起来,这些年刘闳一直住在逐慕苑,所做之事皆在刘彻的眼皮子底下进行,刘彻不可能没有察觉才是。”
“这应该才是刘彻见到这封密信之后,甚至没有经过查证便相信了心中的内容,第二日便命我妥善处置的原因,其实这一切从头到尾都在刘彻的掌控之中,就算受骗,也只有那场借寿仪式骗到了他。”
“只是……”
“刘闳真的已经彻底改变,到了为争夺皇位不择手段的地步了么?”
刘据心中依旧存疑。
如果这封密信中还带出了其他的人,那么其中内容的可信度倒还更高一些。
毕竟仅是这场借寿仪式,便不是刘闳、卜式和安馀三人能够完成的,甚至以刘闳目前的权力,恐怕都未必能让那两个负责刘彻饮食的膳夫甘心自我灭口。
而且种种迹象也已表明,还有人在这其中发挥了推动和配合的作用。
并且这个人或这些人的权势地位肯定还不低,毕竟也不是谁都能够跟随刘彻参加封禅大典,也不是谁都能够出入刘彻的行宫……
另外。
刘据始终记得一件事,当初是他让刘闳尽力去争夺太子之位的。
那时这个弟弟虽然尚且年幼,心智还不成熟,但在这件事上却也是格外的努力,素来乖顺的他甚至不惜受刘据指使屡次欺君……
心中想着这些。
刘据眼前又不自觉的浮现出了刘闳那张精致中带着些许稚气的脸庞。
说起来,刘闳如今也已年过二十,心智也成熟了许多吧?
这次从西域回到长安,刘据还没见过刘闳,刘闳也并未主动前来拜访为他接风,似是与他变得生分了许多。
不过回想当初他被废太子,又到离开长安前往西域的时候。
刘闳也同样没有前来见他或是送他,甚至连个口信都没有……若刘闳真有什么改变,应该也是在那时就已经发生了。
而刘据绝不会相信,刘闳那时就已经发生了改变。
他怀疑刘闳也在下一盘棋,而且是从那时就已经摆好了棋盘,计算好了接下来的每一步的大棋……
正如此想着的时候。
“报!殿下!”
门外忽然传来郭振的声音。
“进来。”
刘据收回心绪,开口答应了一声。
“方才有神秘人将一块裹着绢帛的石头扔进博望苑墙内,中盾立刻冲出苑外抓捕,那人已经不知所踪,只得将绢帛递交了上来。”
郭振快步进入堂内,双手呈上一样东西,
“这绢帛上有字,似乎是一封信件,只是没有署名……”
(本章完)
苏文倒并未因刘据的问题感到意外,反而意有所指的道,
“陛下还说,陛下如今已经看到了殿下文治武功的能耐,若再能妥善处置此事,未来继位登基将再无阻碍。”
“继位登基再无阻碍……”
苏文的话令刘据陷入了沉默。
仅凭这句话,他便有理由怀疑刘彻已经知道了自己对安馀所做的事情,甚至可能已经猜到了自己的心思。
而刘彻让苏文将这番话带给他。
则正是为了给他一些动力,等同于主动“加钱”,让他遵照刘彻的意愿去处置此事……
“苏侍郎,我父皇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可否请苏侍郎为我解释一番?”
刘据心中已经有数,却还是故意问道。
“殿下,这是皇家的事,老奴实在不便置喙,更不敢揣测圣意。”
苏文却躬下了身子,言语含糊的回避了这个问题,不过临了还是给了刘据一个滴水不漏的提示,
“殿下以为陛下是什么意思,陛下八成就是什么意思。”
这只老狐狸是人精中的人精。
对于聪明人而言,他这话看似什么都没有说,却又什么都已经说了。
现在的刘据自然不可能听不懂,于是终于收起了心中的一丝侥幸心理,还了一礼道:
“有劳苏侍郎了,请苏侍郎转告我父皇,我一定不会辜负他的期望。”
“既然如此,老奴就先进宫复命去了。”
苏文再次还礼,低着头慢慢的退了出去,在刘据的一声“郭振,送送苏侍郎”中,带着几名侍从离开了博望苑。
待走到了博望苑大门外时,准备登上马车时。
他终是回过头来看了一眼大门上的匾额,目光上面那三个苍劲有力的鎏金大字。
终于,皇室的子嗣,终归都无法避免有这一遭吧?
如果当初陛下没有将刘闳召回来,没有将他封作天禄将军,没有赐予他一样的宅院,宅院上的匾额也没有与“博望苑”规格字体相同的“逐慕苑”三字,是不是就不会有这一天了?
毕竟当初刘闳在齐地的时候,便并未展现出任何野心。
并且与三皇子燕王刘旦、四皇子广陵王刘胥相比,也一直是最低调、最乖顺、最知书达理的皇子。
回想起数年前刘据不惜违抗刘彻的旨意,甚至不惜背负害死弟弟的罪名,也非要冒险使用“手术”救下已经病入膏肓的刘闳,如今竟给人一种讽刺的感觉……
如果当初刘据没有救下刘闳,刘闳就那么死去,是不是也就不会有这一天了?
同时苏文也知道,刘彻的决定是对的。
刘据若想顺利继位大统,并且在继位之后地位稳固,便不能留下一个充满野心、为了得到皇位不择手段的弟弟。
至于究竟要怎么做,那就要看刘据的手段了。
而刘彻给他的旨意中,用了“妥善”二字,也同样是给了他一些提示。
当年景帝虽然使用棋盘砸死过自己的堂弟,但平定“七王之乱”时,却对诸多刘氏诸侯王手下留情,最终都给了他们自尽的机会。
而当今天子亦是如此,虽然不少刘姓诸侯王被推恩令,被夺了爵,亦有不少人获罪,但也同样都是畏罪自尽。
这便是刘彻的“妥善”,亦是仁君的仁慈。
不过这方面苏文倒觉得根本不是问题。
任何人都看得出来,刘据早已今非昔比,正如刘彻说他已经看到了刘据文治武功的能耐一般……只要刘据下定决心,他便有能力将这件事办的滴水不漏,甚至可能比刘彻所说的“妥善”更加“妥善”。
现在的问题只有一個,那就是刘据是否能够下定这个决心。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刘据骨子里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因此行事的时候容易感情用事,做出一些欠缺考虑、甚至不利于自己的决定。
作为刘彻最亲近的近侍,他知道的事情真相自然比其他臣子要多。
刘据曾因区区一个屈死的史婉君,亲自下场诛杀鲁国史家多人,最终给自己惹了一身骚,在民间得到了一个“戾太子”的诨名。
也曾因太子詹事遭受屈打而死,当街刺死刘彻亲自任命的绣衣直指江充,引得朝野内外震动,使得刘彻对他失望透顶,最终丢了太子之位。
类似的例子苏文还能够列举出很多。
其实在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如果刘据能够不那么感情用事,静下心来利用官场规则与谋略,同样可以达到相同的目的,非但不需承担任何后果,甚至在这些事情中一举多得亦不是什么难事……
同时苏文心里也清楚。
刘据对刘闳的情谊,仅是那次手术便可看出已胜过了一般的兄弟。
因此这次刘据究竟会如何处置此事,是否还会受到情感左右,做出一些不太明智的决定,依旧是一个未知数。
……
送走苏文之后,刘据则在思考另外一个问题:
——【这封密信究竟是谁写的?】
密信中不但提到了刘闳指使国相卜式与安馀勾结,在南越巫术的基础上策划了这场借寿仪式,希望借此让刘彻以为寿命延长了二十年,激发他对刘据在西域功高盖父的顾虑。
同时还揭露了刘闳近些年与朝中大臣、封疆大吏、甚至各路诸侯王暗通款曲的事情。
这些事情则起始于刘据被废太子之后。
刘据被废太子,朝野内外立刻便有人动起了心思,私下揣测接下来最有可能被刘彻立为太子的人是谁。
最初许多人认为最有希望的两个人。
一个是拥有和“博望苑”相同规格的“逐慕苑”,同时自小就颇受刘彻宠爱、还被允许住在长安的刘闳。
另外一个则是目前最小的皇子,出自李氏的刘髆。
虽然刘髆的生母李夫人数年前便已病故,但却并未盖住李氏这些年正盛的风头,李延年和李广利两人都是年奉与九卿相当的都尉,李广利还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刘彻的喉舌,全权负责下乡巡演之事。
就算李氏最不成器的李季,也在宫中做到了谒者,步入了刘彻近侍的行列。
不过世人并不知道,李氏的命运早已因刘据的出现发生了改变。否则早在数年前,李延年便会因李季在宫中胡作非为受到牵连,导致兄弟二人共赴黄泉。
而李广利到了这个时候也已经开始领兵,苦巴巴的带着兵马往返于西域,时常无功而返白白葬送汉家儿郎的性命,最终自己也难得善终。
而这一世。
除了李清儿如同史书中记载的那般,在生下刘髆之后第三年,便忽然因病去世之外,李氏三兄弟都安然无恙。
这完全得益于刘据给李广利和李季带来的震慑。
这两个家伙全然没有因李氏为刘彻诞下皇子就生出野心,一个老老实实做起了很有前途的主持人和编剧,另一个则明白自己这样的人“出海不慎溺死”是多么的简单,又是多么无足轻重,自朝鲜半岛回来之后便夹起了尾巴做人,在宫中更是不敢有丝毫逾越。
然后,就在朝野内外揣测刘闳和刘髆谁将成为太子,又该如何站队的时候。
刘彻的一道旨意,为他们指出了一条明路。
刘彻真是君无戏言,兑现了刘据当初前往朝鲜半岛时的诺言,在刘髆才刚满三岁那一天,便将其封作昌邑王,命其即刻前去封地就国。
如此,最有希望成为太子的人自然就只剩下了刘闳。
于是刘闳的逐慕苑立刻又门庭若市起来,国相卜式每日在门前婉言劝退的权贵与望族不计其数,就连他个人收到的私人礼物都拿到手软。
送礼的目的,自然是希望卜式帮忙引荐,在政权更迭之前站队刘闳,立下从龙之功。
有时候,腐化只在一念之差。
卜式的观念逐渐发生了改变,开始频频劝说刘闳接受这些好意,否则这些好意亦有可能成为恶意。
不知是卜式的劝谏起了作用,还是刘闳亦有了新的想法。
刘闳开始豢养门客,也开始私下接触这些朝中大臣和封疆大吏,暗中联络起了一些诸侯王与地方豪门。
但在几年之后。
任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因为刘据在西域与匈奴之事上屡立奇功,居然又被刘彻复立了太子,并且拥有边防汉军与西域诸国的拥护,此时他的权力与地位无疑比被废之前膨胀了许多倍。
这无疑给了刘闳当头一棒,也同样给了那些已经与刘闳捆绑在一起的人当头一棒,令所有人都惴惴不安起来。
毕竟这干系到他们的核心利益。
虽然原本刘据最大的后台,大将军卫青已经因病去世,但刘据自己现在的影响力与声望,便丝毫不亚于卫青,甚至比他还要更强。
然而已经生出了野心的刘闳又怎舍得放弃如今拥有的一切?
就算他舍得放弃,已经与他捆绑在一辆战车上的人,还有这辆原本正在狂飙的战车的惯性,也会推着他不得不继续往前走。
于是最终,刘闳主导并策划了这场欺君的借寿仪式……
这就是这封密信主要表述的秘辛。
只不过其中只明确提到了刘闳和卜式两人,关于那些与其暗通款曲的人,则没有一人被点名道姓。
“所以,是有人得知借寿仪式的计划失败,临时反水举报?”
“不过这个人知道借寿仪式的计划,又知道这么多私底下的事情,必定与刘闳的关系也极为密切,应该是个核心人物。”
刘据暗自思酌,
“说起来,这些年刘闳一直住在逐慕苑,所做之事皆在刘彻的眼皮子底下进行,刘彻不可能没有察觉才是。”
“这应该才是刘彻见到这封密信之后,甚至没有经过查证便相信了心中的内容,第二日便命我妥善处置的原因,其实这一切从头到尾都在刘彻的掌控之中,就算受骗,也只有那场借寿仪式骗到了他。”
“只是……”
“刘闳真的已经彻底改变,到了为争夺皇位不择手段的地步了么?”
刘据心中依旧存疑。
如果这封密信中还带出了其他的人,那么其中内容的可信度倒还更高一些。
毕竟仅是这场借寿仪式,便不是刘闳、卜式和安馀三人能够完成的,甚至以刘闳目前的权力,恐怕都未必能让那两个负责刘彻饮食的膳夫甘心自我灭口。
而且种种迹象也已表明,还有人在这其中发挥了推动和配合的作用。
并且这个人或这些人的权势地位肯定还不低,毕竟也不是谁都能够跟随刘彻参加封禅大典,也不是谁都能够出入刘彻的行宫……
另外。
刘据始终记得一件事,当初是他让刘闳尽力去争夺太子之位的。
那时这个弟弟虽然尚且年幼,心智还不成熟,但在这件事上却也是格外的努力,素来乖顺的他甚至不惜受刘据指使屡次欺君……
心中想着这些。
刘据眼前又不自觉的浮现出了刘闳那张精致中带着些许稚气的脸庞。
说起来,刘闳如今也已年过二十,心智也成熟了许多吧?
这次从西域回到长安,刘据还没见过刘闳,刘闳也并未主动前来拜访为他接风,似是与他变得生分了许多。
不过回想当初他被废太子,又到离开长安前往西域的时候。
刘闳也同样没有前来见他或是送他,甚至连个口信都没有……若刘闳真有什么改变,应该也是在那时就已经发生了。
而刘据绝不会相信,刘闳那时就已经发生了改变。
他怀疑刘闳也在下一盘棋,而且是从那时就已经摆好了棋盘,计算好了接下来的每一步的大棋……
正如此想着的时候。
“报!殿下!”
门外忽然传来郭振的声音。
“进来。”
刘据收回心绪,开口答应了一声。
“方才有神秘人将一块裹着绢帛的石头扔进博望苑墙内,中盾立刻冲出苑外抓捕,那人已经不知所踪,只得将绢帛递交了上来。”
郭振快步进入堂内,双手呈上一样东西,
“这绢帛上有字,似乎是一封信件,只是没有署名……”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戾太子只想被废,我戾太子只想被废最新章节,我戾太子只想被废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戾太子只想被废,我戾太子只想被废最新章节,我戾太子只想被废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