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高阳公主都这样说了,那还能说什么呢?

  “我等一切以公主马首是瞻!”商人们纷纷表态,既然想吃这碗饭,那就得先当孙子。

  更何况是和高阳公主低头,说出去也不丢人。

  看到商人们如此上道,李漱也颔首表示满意。

  “既如此,那总要有个章程。”李漱沉吟片刻:“本宫已经与登州都督府商议完毕,可以给你们发放经营登州海产品的营业执照。”

  听到这话,商人们心中一喜。

  虽然不懂什么叫做‘营业执照’,但大体上还是能明白李漱的意思的。

  “但是呢。”李漱话锋一转:“目前海产品由都督府统一收购,你们也只能按照执照上来获取都督府的配额。”

  “敢问公主,‘营业执照’在哪里可以办理呢?”为首之人问道。

  李漱说道:“登州如今百废待兴,恒山郡王打算在登州搞建设,需要木材、铁料、石材、布匹、粮食等等,总之一切都需要。”

  “这就需要看各位的诚意了,都督府允许各位用运送过来的货物,来换取登州的海产品。若是运送过来的货物达到一定数额,都督府自然会给你们发放营业执照。”

  李象和她说得也很明白,朝廷的目的不是赚钱,而是为了发展登州,赚钱只是顺带的。

  既然商人们有意,那朝廷自然也顺水推舟。

  而李象也和李漱提过,登州的百姓当然不能总吃鱼肉,粮食还是要吃的。

  但是登州是盐碱地,自己产出的粮食,并不足以供给整个登州。

  用鱼换呗——

  李漱提出的这个条件并不算苛刻,商人们在心下仔细盘算过后,发现还是有很多的赚头。

  但前提在于,都督府的价格给得合理。

  看到他们的迟疑,李漱便说道:“你们放心便是,登州都督府会给你们一个合理的价格的。”

  这话一出,众商人仿佛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只要有得赚,那就可以干。

  并且高阳公主代表的不仅是登州都督府,而且还代表着皇家。

  皇家背书,那肯定不会坑他们就是了。

  当然李漱也没打算坑他们,信用这個东西一旦崩塌,再想重新建立起来,可是难如登天。

  “既是公主如此说,那我等便跟着都督府干了!”为首的商人说道。

  “对!跟着都督府干了!”众位商人纷纷附和。

  在利益的驱动之下,商人们很快便将登州所急需的材料,从全国各地运送了过来。

  登州都督府也给了他们一个合适的价格,双方都很满意,登州都督府有不少赚头,商人们也有不少利润。

  双赢才能持久,单方面的压榨是行不通的。

  如此皆大欢喜的结果,商人们的积极性更高了。

  第一次只是尝试,后面则是重头戏。

  李象将都督府和商人之间的生意,全权委托给了李漱,他自己则对登州重新进行规划。

  登州现如今的当务之急,是赶紧兴建一个大型的新码头。

  原有的码头已经不足以现在使用,船队几乎将蓬莱县的码头围得水泄不通。

  商队也是如此,商人们从四面八方调集物资,运送到登州,往来络绎不绝的行商队伍,把四方的城门堵得难以寸进。

  不止是码头要重新修建,就连县城也要重新扩建。

  登州目前的地位,就相当于大唐的经济特区,处于一种高速腾飞的状态。

  若是按照现在这个速度膨胀下去,仅仅一个上等州,大概是满足不了它的地位的。

  登州城里在忙碌,洛阳城中也没有闲下来。

  李世民早在几天前就带着朝臣离开了洛阳,一起前往登州考察学习登州模式的先进经验。

  现如今的洛阳城之中,只剩下了李承乾一人,还有房玄龄等半数重臣。

  李承乾看着面前的奏疏,一个头比两个大。

  “我也好想去登州啊!”他伏在案几上,发出一声不甘的吼叫。

  然而没有办法,李世民离开了洛阳,朝廷总要有人坐镇。

  身为当朝皇太子,李承乾是必须留在洛阳监国的。

  一方面是要处理朝政,另一方面是国不可一日无君。

  房玄龄坐在一旁,也是感觉有些沮丧。

  他何尝也不想去看看?

  奈何处理政务这一块儿,还得依仗他,光靠李承乾也不是太行。

  若是有下次的话,一定让长孙无忌留在朝中!房玄龄恶狠狠地想道。

  且不提留守老人……不是,留守儿童……也不对,总之就是,李世民一行也浩浩荡荡地来到了登州境内。

  所到之处,真是一片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

  一路上路过的人家,不是在晒咸鱼,就是在掏鱼肠子喂鸡鸭。

  或者还有家里稍微阔绰一点的,甚至还在盖房子。

  百姓们的脸上是发自内心的笑容,眼中满是对红火日子的畅想。

  “好啊,好啊。”李世民骑在马上,不住地感慨着:“象儿当真是有为啊,这登州治下,不说是物阜民丰,至少也可以说是人人安居乐业了。”

  “恒山郡王当真是陛下之圣孙啊!”长孙无忌打蛇随棍上地捧了一句。

  不冲别的,也得冲长乐公主那几万贯的分红啊!

  ——虽说捐给了水师,但长孙无忌更高兴了。

  长孙无忌家里是有钱,但是再有钱的人家,也不会嫌钱多啊!

  更何况这不是几百贯几千贯,而是几万贯!

  甚至可以预见,只要这登州继续红火,这分红也会持续下去。

  这可真是摇钱树啊!长孙无忌在心里琢磨着。

  心中更是对李象的钦佩,在他看来,李象不仅可以带着手下的人发家致富,甚至还可以带着百姓们一同奔向好日子,这样的人简直是天生的君主材料。

  皇帝出行,总要提前通知的。

  李世民一行人来到登州三十里外的时候,早有人来到登州都督府中,通报老李的行程。

  李象不敢怠慢,立刻叫人将正门清场,等候迎接李世民的到来。

  而他则带着蓬莱县内的登州全部官吏,前往正门外十里处迎接。

  这是迎接皇帝的基本礼节,就算是身为老李的大孙子,李象也是不能怠慢的。

  远远便看见了仪仗,所有人当即便下马,准备迎接天子圣驾。

  等到李世民接近时,李象站在最前方,大礼参拜。

  “臣李象,拜见圣人!”

  “臣等拜见圣人!”众官员随后也对着老李大礼参拜。

  “平身吧。”李世民说道。

  谢恩过后,李世民招呼着李象上马车。

  “象儿真是长大了。”李世民大手不是很老实,在李象的脸上捏捏,又在脑袋上揉揉,“高了,也黑了,还壮了。”

  说话的时候,李世民的眼圈儿还有点红。

  “总在外面跑,怎么可能不黑。”李象笑着说道。

  李世民嗯了一声,又掀开帘子看一眼车窗外,笑着说道:“象儿,我恭喜你发财了?”

  李象打了一个哆嗦,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嗨呀,哪里发什么财呀。”他连忙否认道:“穷得都快要饭了……”

  “这事儿能瞒得过我的眼睛?”李世民哼了一声,“我早就知道了,你和你几个姑母还有叔父,在登州赚得是盆满钵满!老实交代,伱说你捞了多少好处?”

  “赚的钱,我可都一分没花,不都是贴补在了登州了嘛。”李象叫起撞天屈来:“你看现在登州百姓的日子过得多红火?”

  “真没花?”李世民好整以暇地看着他。

  “我一分都没敢花。”李象忽然戏精上身,学着赵德汉的样子,摇着手哭咧咧地诉苦道:“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穷怕了……”

  话音还没落,就被李世民一巴掌糊在脑后。

  “还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咱家从上数十代,最小的也是你高祖父!”李世民哆哆嗦嗦地指着他说道。

  高祖父,指的是唐世祖李昞,如果真算下去的话,十代之内还真是他的地位最低。

  嗯,李昞是前隋的柱国大将军、少保、都督八州诸军事。

  “嘿嘿。”李象挠头一笑:“其实孙儿真没留钱,钱这个东西我不感兴趣,对我来说只是数字而已。这段时间挣的钱,全填补到了登州上,另外长乐姑母和高阳姑母也是如此。”

  他还没忘了给李丽质和李漱卖个好。

  “你在登州干得不错。”李世民满意地说道:“丽质和漱儿也不错,真不愧是观音婢教导出来的女儿。”

  瞧瞧,重点在于我奶奶教导出来的对吧?

  李象不动声色地撇撇嘴,对于老李的偏心有了另一层面的认知。

  其实女儿们,在李世民这里也是分等级的。

  就比如长乐公主、城阳公主、晋阳公主和衡山公主四个长孙皇后所出的公主,是一个等级;像是豫章公主与高阳公主这两个长孙皇后亲自抚养的,是另一个等级;剩下的……普遍适用一个等级。

  当然这也不能怪李世民,毕竟人都有好恶,再说这么多孩子照顾不过来也实属正常。

  就算是老朱,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儿子都照顾到……当然在当爹的方面,老朱还真比李世民好点,但不多——毕竟他儿子教的也不咋地,比如樉子。

  在众人的簇拥之下,李世民一行回到了登州都督府。

  老李简要地和他们训了几句话之后,便放登州属官们离开了都督府,各自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做事。

  毕竟登州还在建设阶段,各个岗位还离不开他们。

  登州建设的盛况,老李刚刚在路上当然看到了。

  “阿耶。”李泰和李治一人拎着一个小桶,就往里面走。

  其实他俩把李世民今天要过来的事儿给忘在脑后,李治早上起来的时候非得说要赶海,李泰也没禁住这个诱惑,就跟着他去了。

  这不,俩人收获不少。

  “哼,这不是魏王和晋王吗?”李世民坐在上首,一副‘耶耶不开心’的样子。

  “阿耶!”二人放下手中小桶,李治有点打哆嗦,但李泰毕竟是身经百战见得多了,当即眼珠一转,就找到了合理的借口。

  “听说耶耶今天会来登州,一大早稚奴就喊着孩儿一起去赶海,说是要给耶耶尝尝登州本地的海物。”

  李治打蛇随棍上:“对,二哥说的没错……”

  “是吗?”李世民瞥了一眼那小桶。

  “对的。”李治从里面抓出一只螃蟹:“耶耶你看这螃……嗷!”

  抓的方式不是很对,螃蟹给李治的手夹了。

  李治吃痛,下意识一甩,把螃蟹甩飞到了长孙无忌的头顶,而那只钳子还留在他的手上死死地夹着。

  螃蟹在长孙无忌的头顶坐得很稳,还吐着泡泡。

  长孙无忌知道螃蟹夹人,他面上一紧,身子没敢动。

  边上的人手忙脚乱地帮李治摘下那只螃蟹钳子,顺便帮长孙无忌把那只螃蟹给取了下来。

  李治眼泪汪汪地吹着手,委屈极了。

  “哈哈,稚奴真笨。”李漱在边上调侃道。

  李治委屈巴巴地看了李漱一眼,张张嘴没答话。

  老李坐在上首,看着这滑稽的一幕,笑得是老怀大慰。

  “我在洛阳之时,便觉登州海鱼美味。”李世民笑也笑够了,开口说道:“如今来到登州,必须要品尝一番。”

  “原产地的新鲜海鱼,可比您在洛阳吃的干货要好吃很多。”李象顺嘴说道。

  “是吗?”老李来了兴趣。

  “当然。”李象笑着说道:“若是阿翁不信,可以前来品尝一番。”

  李世民颔首道:“先不急,象儿你要先和我说一说,登州是怎么发展的,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光说是没用的,孙儿建议还是下去看一看,亲自去调查一番,才更有说服力。”李象如是建议道,“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儿,必须亲口尝一尝。”

  “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儿,必须亲口尝一尝……”李世民重复了一遍,感慨地说道:“好句,是你那位老师说的?”

  “另一位。”李象说道。

  “就依你所言,等到明日,我与你一同,亲自看一看你在登州的改革成果。”李世民颔首说道。

  (一会还有,求月票)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好圣孙!,大唐好圣孙!最新章节,大唐好圣孙!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