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肯定是不能今天去,毕竟一路上舟车劳顿。

  虽说李世民是个马上皇帝,可也不能这么造不是?

  这一次随同李世民来的,除了朝中重臣以外,还有个徐惠。

  看着没比自己大几岁的小奶奶,李象眼皮子直跳。

  好家伙,你可真是一树梨花压海棠啊,老李。

  和徐惠同时期入宫的,还有一个武媚娘。

  只不过李世民并不是很喜欢武媚娘这个人,临幸两次后就觉得索然无味了。

  这事儿李象倒是听说过,不过他极其反感武媚娘这個人,所以也乐见其成。

  倒不是因为武媚娘篡夺李家江山,而是上辈子只是因为在网上说了两句武媚娘做过的事情,就被集美扣上了一个恶臭郭楠的帽子。

  ——你怎么黑武媚娘了?

  ——我只是把她做过的事情说了一遍。

  都说一粉顶十黑,多少有点这个意思了。

  为了挖阿武的黑料去对线,李象当初也真是没少下功夫,越看越觉得反胃。

  这一点,李象也是真随老李,心眼儿是真小,尤其记仇。

  老李当然不知道李象心中所想,要是知道的话,宠爱孙子的老李怕不是当场就给武媚娘来个消消乐。

  李象其实也挺意外的,徐惠要说长相,真没那么出彩,甚至比上了年纪的杨妃还逊色一筹。

  只是李世民喜欢徐惠,也不是因为她的颜值,多少是因为徐惠很类长孙皇后。

  什么替身文学……

  “今天吃什么?”李世民笑着问道。

  一路之上,他可是期待了很久。

  “阿翁您瞧好就是。”李象给了他一个神秘的眼神。

  还没等李世民做出回复,李泰和李治就神神秘秘地凑上前,和李世民说赶海的事情。

  “当真这么有趣?”李世民眼前一亮。

  “当真!”李泰忙不迭地点头。

  “好,那我明天早上就和你们一起去赶海。”李世民当即便拍板决定下来第二天的行动。

  李象:……

  不是说明天下乡考察吗!

  不过……也对,舟车劳顿是要多休息休息。

  晚饭的时候,李世民对那盘子干炸小黄花鱼赞不绝口,甚至破天荒地喝了两杯葡萄酿。

  一大盆蒜蓉生蚝,老李没怎么吃,全进了萧瑀和长孙无忌的肚子。

  “宋公,您老这么大岁数了,不太适合吃这个吧?”长孙无忌仰在椅子上,一手扶着肚子。

  萧瑀看都不看他,只是哼哼一声,继续和黄花鱼奋战。

  吃饭的时候,李漱还神神秘秘地凑到李世民的身边,低声在他耳边说了什么,还指指裴雪青和冯盈盈。

  李世民抬起头,稍稍打量一番二女后,满意地点头。

  真吾孙媳也!

  不过……不急,等到打完高句丽回来,再问问象儿的意思。

  第二天天还刚蒙蒙亮的时候,李象便感觉身上一轻,一股凉风灌了过来。

  “呃?”他一睁眼,就看到了李泰和李治,两位叔叔正坏笑地看着他。

  “二叔,幺叔,你们这是?”他打着哈欠问道。

  李泰一把给他拽了起来:“还睡觉,不是说好今天去赶海的吗?”

  “不是,哥们。”李象弓着身子,含混不清地睁开一只眼睛:“这才几点啊?”

  “什么几点?”李泰和李治对视一眼,没听清李象说什么的同时,也没理解他说话的意思。

  这年头还是说时辰,没有几点几点的说法。

  “不是,什么时辰啊现在……”李象打着哈欠:“天还没亮呢……”

  “你阿翁都起床了,就等着你一起去赶海呢!”李泰说着,和李治一起,把李象架了起来。

  李象被两个叔叔拖着,放到正堂的椅子上坐好。

  他刚想说话,就感到一阵困意袭来。

  “你先在这等等哈。”李泰拍拍李象的肩膀,又警告道:“不许回去啊!”

  “我知道了。”李象说着,打了个哈欠,低头就睡。

  两人也没管他,而是溜到了李世民的房间。

  昨天舟车劳顿,所以李世民是单独睡的,并没有让人侍寝。

  二人敲敲门,王德便在里面问道:“谁?”

  “我,魏王,晋王。”李泰说道。

  听到熟悉的声音,王德便打开门,低声说道:“二位大王,大家正在睡觉。”

  “我知道,昨天我阿耶还让我喊他呢。”李泰说道。

  “是吗?”王德有些犹疑。

  “我们俩会骗你吗?”李治连忙说道。

  既然李治都这么说了,王德也不好阻拦,让开身子让他们俩走了进去。

  蹑手蹑脚地走到李世民的床边,李泰伸手推推李世民。

  李世民仍旧在打呼噜,帝王引擎如雷霆震响。

  “阿耶。”李泰呼唤道。

  老李依旧不为所动,还是睡得深沉。

  “耶耶,起床了。”李治又唤道。

  李世民还是睡得香甜。

  眼见着怎么叫都叫不醒,李泰心一横:“耶耶,窦建德来下战书了!”

  听到这话,李世民骨碌一下坐起身。

  “秦琼,尉迟……”

  刚喊了一半,李世民便发现环境有些不对。

  再一看,是李泰那张胖脸。

  呼……

  他呼出一口气,还以为在武牢关呢。

  “伱们两个,这么早来找我做什么?”老李面色不善地看着两个好大儿。

  “呃,昨天不是说一起赶海吗?象儿都起床了,就在外面等着您呢阿耶。”李泰连忙说道。

  “象儿?”李世民掀开被,骨碌一下坐起身往地上趿拉鞋:“看我这记性,竟然把今天赶海的事儿给忘得一干二净。”

  李泰和李治对视一眼,尽皆露出计划通的表情。

  他们俩这属于是空手套白狼了,先是和李象说李世民已经起来了,然后再去和李世民说李象已经起来了。

  等到三人走到正堂的时候,李象仰在椅子上睡得正香。

  李泰过去推推他,李象哽了两声,睁开迷茫的双眼。

  “走吧,还等什么呢?”李泰和李治把他架起来就往外走。

  到了海边的时候,天已经亮了起来。

  第一次来到海边,李世民倒也没急着去和李泰一起挖沙子,而是看向水天一线的交界处,心潮和海潮一同澎湃。

  “这就是大海,阿翁,很壮丽吧?”李象站在他的身边。

  李世民吹着海风,衣袂飘飘。

  人看到大海,是会兴起无数种感慨的。

  李世民也是一样,看着面前的大海,脑海中也在回忆着当年的种种。

  从十七岁的时候雁门救驾,到二十一岁灭西秦,再到武牢关大战一战擒双王,而后到玄武门之变……

  仿佛从前的种种,就如同是在昨天发生的一样。

  人已近半百,还未曾为儿孙打造出太平盛世,便已早生华发。

  半晌后,似是感慨,似是叹息地感怀道:“如此江山,岂不让人留恋?”

  “看您说的阿翁,您得活一百岁呢。”李象笑嘻嘻地说道:“还有五十多年,现在感慨些什么?”

  “是啊,还要看象儿结婚,象儿有孩子。”李世民笑着伸手揉揉李象的脑袋:“还得看你儿子娶亲,儿子生儿子。”

  没等李象说什么,李世民冲着海潮便吼了一嗓子。

  “还是海边好啊,让人心旷神怡。”李世民笑着说道:“只是吹吹风,就觉得神清气爽。”

  “那可不。”李象捧哏儿道。

  李泰和李治在俩人后面一个劲儿地撇嘴,也不去管这祖孙俩,自顾自去挖沙子了。

  见两个儿子都跑去挖东西,李世民也拎着铲子和小桶,开始满地寻找好东西。

  李泰和李治二人喜欢挖能吃的东西,而李世民则专挑贝壳捡。

  爷爷的少女心啊……

  李象感觉有点不忍直视。

  “怪不得木玄虚有言‘云锦散文于沙汭之际,绫罗被光于螺蚌之节’。”李世民拎着小桶,笑呵呵地说道:“这里面的贝壳,还真是美丽。”

  “阿翁喜欢就好……”李象挤出一副笑容。

  上午回去的时候,李泰和李治各自捡了一桶食物,李世民则装了一桶精心洗过的海螺和贝壳。

  “阿翁。”李象拿着一只大海螺,放在耳朵边上对着李世民说道:“把耳朵贴在海螺上,会有大海的声音哦。”

  “是吗?”李世民也拿起一只大海螺,有样学样地放在耳朵边上,半晌后笑着说道:“果然如此。”

  他已经琢磨好了,这些好看的海螺,回去之后就当礼物送给留守长安和洛阳的臣子们。

  至于跟着来到海边的……想要自己捡去!

  当然,来到登州也不能光玩儿,李世民拎着小桶回来的时候,发现萧瑀和长孙无忌都用非常魏征的眼神看着他。

  嗯,下次再出去赶海,还是要带上几位爱卿的。

  好在萧瑀和长孙无忌也只是瞅他,并没有上前来进谏,这才让李世民松下一口气。

  吃过早饭之后,李世民便叫李象带着他出去,看一看这登州的盛况。

  出去自然得换一身衣服,二人都穿着便装,领着一群玄甲军,走出了登州都督府。

  第一站,自然是码头。

  现如今登州的百姓都看腻歪了,看一次两次渔船满载而归,或许还是新鲜事儿,看多了可就会吐了。

  更何况谁有闲工夫出来看人家渔船?不好好在下摘鱼肠子,不好好在家晒盐,跑出来闲逛是吧?

  码头也从原本的人山人海,变成了只有都督府的工作人员,以及归来的船只。

  恰好李世民和李象过去的时候,有两艘船进了港。

  “嚯。”李世民走近一些的时候,看到了那两艘船上满满的鱼获,感慨地说道:“装得如此之满,怕不是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了。”

  “为了能多装一些,他们也是拼了。”李象笑着说道。

  “这船谁设计的?”李世民忽然问道:“阎立德?”

  “的确是他设计的,不过装成这样和他也没关系,就算把船弄得再大,这渔船照样也会被他们装成这个样子。”李象说道。

  李世民点头,看着那收获满满的渔船,也替那群渔民们高兴。

  “这码头上的人,都是你招的?”李世民再次问道。

  李象颔首道:“对,都督府的临时工,称量的人一天一百文钱,记账的人多二十文,他们就负责在这里清点鱼获。孙儿向他们许诺,干满一年,就可以正式转正,进入都督府,挂一个从九品下的官身。”

  “你啊。”李世民伸手,笑着点点李象。

  “阿翁可别小瞧这个活计,每天入港的船只,少说得有十多艘,一艘一艘地去清点,实在是一项体力活。”李象解释道:“更何况若是他们出海,赚的钱可比在码头干活多多了,若不是许一个官身,谁会给咱卖命?还不如出海打鱼呢。”

  “你做的对。”李世民颔首表示肯定。

  “这船一次就能捕捞三千多斤的鱼,回去之后自己处理一番,晒一晒后做成咸鱼,都督府负责统一收购。”李象笑着说道。

  “价格呢?”李世民问道。

  李象回答道:“统一按照五文一斤的价格,不会多也不会少。”

  李世民皱着眉问道:“如果我记得不错的话,咸鱼在内地销售的价格,已经到了二十文到三十文一斤吧?登州都督府收购咸鱼为何如此便宜?莫不是在与民争利?”

  李象没有回答,而是问道:“阿翁可还记得,平日里长安城的粮价几何?”

  “三文一斗。”李世民如是回答。

  “那丰收季节呢?”李象再次问道。

  “二文一斗,甚至更低。”李世民答道。

  “这便是了,如今捕捞海鱼的人不知凡几,每日入港的渔船,鱼获算下来何止十万斤。”李象对李世民说道:“这就如同长安的粮价是一个道理。”

  李世民恍然道:“如此,我便明白了。”

  他还在心里算了一下,每天至少进港十万斤,那么在海边这鱼……怎么看都不像是能卖上一文一斤的样子。

  而这边有盐田他也是知道的,守着盐田,盐价自然也便宜,所以都督府收购咸鱼这个价钱,倒也算是合理。

  “在路上还有运输成本,若是让百姓们自己做咸鱼发卖,甚至到不了百余里外的莱州。”李象继续说道:“或者让商人们自由在登州收购,那价格就更低了。商人逐利您也知道,他们之前来登州收购咸鱼,甚至打出了两文一斤的价格。”

  (二更送到)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好圣孙!,大唐好圣孙!最新章节,大唐好圣孙!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