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三七知道必须要改变这些老人的固定思维了。

  因为他的宝安县工业园区走的市场经济路线,如果将来工业区的管理层、企业的技术骨干都是老思维,那这个工业区将来就举步维艰了。

  集体的和私人的、公有制和私有制、市场化和计划化,从开始就必须要说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做企业的,最怕的就是产权不明,因为这关系到最后的话语权。

  “柴教授,你放心,虽然我是国家干部,但我们宝安县实习的是企业化管理,所有费用都是由我这个大股东承担,不会花国家财政一分钱。

  咱们这个宝安工业区,全部都是由我家的岭南堂独家投资,我承担一切开发费用。

  所以几位教授可以放心,我不会让集体利益受损的,我也是国家的人,这点底线还是有的。”

  任如冰教授也替林三七心疼钱:

  “小林同志啊,哪怕是你自己掏钱,你也不能这样宠着这群孩子,又是免费分衣服,又是每天吃肥肉,我们应该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科研当中去,争取创造发明更多药物。”

  林三七呵呵一笑,看着这位老太太道:

  “任教授,你知道香江工人吃什么吗?这就是他们日常的工作餐,当然我这里可能更好一些。但是我之前往领导保证过,我们内地人和香江人都要统一标准。

  统一的工资、统一的待遇,而且我们要比香江更先进,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所以我给未来的员工免费发衣服,免费包食宿,免费的医疗,将来还要给职工子女提供免费教育。

  这才能体现我们制度的优越性不是?

  如果我这个大股东赚的钱,是需要通过剥削工人,克扣工人的工资福利,还每天要求加班,那我想我就真变成黑心资本家了,被打倒也是活该。”

  任教授内心是挺感动的,就是还有担忧:

  “可是这样花钱,一开始成本就高了,工厂的利润能保证吗?”

  不说别的,就说这个人工成本就是内地的8倍左右,全国哪家工厂有这么豪横的?

  林三七心想,将来生产出来的药品,或其他工业品,销售到国内肯定是亏本的,毕竟要考虑国情,而且带有一定的福利属性。

  赚钱还得靠外贸。

  “任教授,利润不利润要具体来看,如果是药物,我可以不赚钱,或者由国家补贴药厂,这是一个国家应尽的义务。

  我们做不到免费医疗,至少要做到低价药吧?

  当然如果我们对外销售药物,那价格就可翻上几倍,反正洋人有钱,而且他们就是犯贱。

  如果我几分钱一颗的药物人家还会怀疑你的质量,我一颗药卖几美元,人家当宝贝一样抢购。

  再说了,我这工业区可不仅仅只是药厂,另外以后还会有大量的其他工厂。

  比如机床厂、家电厂、电子厂等等。药厂亏的钱,让其他厂来补足就行了嘛。”

  任老太太的思想还有点拐不过弯了。

  在她看来,一切生产资料和产品都归属于国家,亏谁也不能亏国家。

  但从林三七看来,你一个知识分子书呆子懂什么经济呀,你就搞好生产就行了嘛。

  柴教授比较聪明,知道自己只是技术人材,管好自己的一滩就行了,至于林专员怎么操作这是别人的事情,不要问太多。

  “行了老任,咱们在学校里可是难得见到一次肉的,这里有吃又喝还有工资拿,咱们就好好工作,不要辜负了林专员的期望嘛。呵呵。对了林专员,咱们也有工资拿吧?”

  林三七笑道:

  “那是自然,您几位不但要教授学生药学方面的知识,同样也要做为药厂的技术权威做指导工作。所以给你们定的工资,是按香江的工程师级别来的。

  这样,我每个月给您几位开2000港币,注意,这两千港币是给您几位个人的,现在你们的人事关系已经调到了宝安县制药厂,这钱不用再上交你们学校。”

  柴国立、郭文浩、孙叶聪、任如冰、石龙昌等几位教授听后,差点将海带汤全部都喷了出来。

  “多,多少?一个月2000港币?那一年不是3万人民币的收入了?”

  林三七点点头:“对,换算成人民币一个月是2400元左右吧。”

  任教授这时候女性的节俭思维又发作了:

  “不是,小林专员,一年3万也太多了吧?我做为二级教授的工资为302元,国家给我够高了,再多我们不能拿了。”

  柴教授这时候也震惊了,赶紧阻止道:

  “对呀,三七同志,哪怕我做为北大一级教授的工资也只有345元,就这已经是全国最高标准工资了。再多,再多那不是惹人眼红嘛。”

  林三七心想你们知识分子的心眼真多,知道枪打出头鸟的道理。

  但林三七也有自己的讲法,于是一边给几位教授打饭,一边劝道:

  “柴教授,任教授,还在几位教授,你们不要急,我给这么高的工资自然有我的理由。

  第一个给你们高工资,这是你们的知识和劳动所得,并不是你们白拿。

  你们是要付出脑力劳动的,又是生产指导,又是教育培训,工作量非常大。

  第二个,我工人的标准都是200元,然后教授拿300元?那么知识的体现性在哪里?

  如果读书读多读少一个样,工作做多做少一个样,这样的平均主义是很可怕的,反而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比如那些学生家长一看,我拼死拼活,就差卖血了,供小孩读高中、读中专、读大学,结果孩子工资跟不读书的普通工人一样,那何苦要供小孩上学?

  小孩也一样,本来自己十年寒窗,每天三更鸡鸣起床,三更半夜才放下书本,千军万马千辛万苦才读了一个大学。结果一转头,跟小学毕业的同学收入差不多,那读书意义在哪?

  一个国家要强大,基础就在教育,只有人人识字,人人都有文化,人人都学习专业知识,我们的工作效率才能成倍提高,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就像咱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几亿人口,结果药学专业的大学生一年只有不到500人。

  全国连一个县一名药剂师都分不到,你们觉得这样正常吗?还是读书人太少。

  我们现在是农业国家,种地不需要什么文凭学历。

  我们将来肯定要发展自己的科技、工业,这都需要大批高素质专业的人才,没人才有机器都玩不转。

  就像我现在引进的药物生产线,从原料药制作,到生产配方,再到药物生产加工过程,一个不识字的老农民能上手吗?

  所以我才让上级把今年的药学大学生都给我的原因。”

  在不远处吃饭的魏苗苗、徐雅娟、朱亦舟、吴坚四人都竖起耳朵在听。

  听到林三七的言论,朱亦舟有些不服气:

  “林专员这是看不起农民,凭什么要让工人拿工高资?他这思想觉悟有问题呀。”

  魏苗苗白了一眼这个同班同学,反驳道:

  “尊重知识分子,跟看不看得起农民是两回事情,不要凡事都对立起来。林专员现在是办工厂,不是办农场,当然要优待考虑工人的利益。”

  徐雅娟也赞同道:

  “就是,林专员的意思分明就是要普及教育,要人人都上学,这样人人都成为高素质人才,我们国家才能在工业科技上有所作为,并不是看不起农民兄弟。”

  另一个男同学吴坚也反驳道:

  “哪怕要种地那也需要知识,我可是听李教授说过,国外农民种地,那都是机械化耕种,连洒农药都是开着飞机的一个人可以种几千亩地。

  要反过头来看看,咱们的农民却是用锄头,一人只能种一两亩地。

  不要说我们国家落后,就算我们把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都生产出来,那些农民兄弟会操纵吗?会开飞机吗?会维修吗?所以还是需要有知识。”

  魏苗苗和徐雅娟都是重重点头:

  “吴坚说得对,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有了知识就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不能靠死脑筋拼了命去种地,而是要学会用脑子种地。”

  朱亦舟一听还是不服气。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最新章节,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