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亦舟一听还是不服气,可能与他是农村出身有关系:

  “那凭什么农民就要从事最沉重的工作,却拿着最少的收入?教授一个月拿两千港币,农民一年到头不停歇,过年能分到20块钱就不错了。你们说凭什么?”

  魏苗苗像看傻子一样看着朱亦舟:

  “那凭什么要林专员去解决几亿农民的收入问题?林专员是农业部长,还是国家Z席?他现在个人承担我们的吃喝拉撒,给我们分衣服,分肉吃,他凭什么白白付出?你凭什么白吃白拿?”

  朱亦舟一听,脸都红了。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属于端起碗吃饭,放下筷子骂娘,有点不地道。

  吴坚赶紧出来给同学们解围:

  “行了行了,凡事只能一样样来嘛。”

  魏苗苗哼哼了几声:“赶紧吃吧,红烧肉都堵不住你的嘴。”

  这几个同学能听到林三七与教授们的谈话,反过来,林三七也能听到这几个同学的小声议论。

  这时候林三七瞄了一眼邻座,就记住了魏苗苗这个人:

  “好姑娘,以后本专员提拔你当第一批药厂管理层。”

  虽然人人都懂得忠言逆耳的道理,但人都是喜欢听好话奉承话的,上位都喜欢和大人,而不是刘罗锅这种二愣子。

  下午林三七给所有大学生都放了一个假。

  而几位教授则在会议室里,看着林三七拿过来的新教材。

  “柴教授,几位教授,这是我印刷过来的新教材。”

  几位教授翻了一下,书在上写着《药事管理》、《临床药理学》、《药物合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临床药物治疗学》、《药物分析方法》

  柴教授大概翻了翻,有些惊讶:

  “这些教材是国外的吗?跟我们国内的完全不一样呀。”

  林三七心想不要说跟国内不一样,跟六十年代的国外也不一样,他这些教材都是50年后的教材,先进性和权威性不用置疑。

  内行人一看就知道,这些教材的宝贵性。

  “几位教授,我这些教材主要研究化学、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合成与分析、药物生产设备操作与维护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只要研究透这套教材,我可以保证,我们可以培养出全世界最先进的人药学人材出来。

  当然,这些教材也有轻重缓急,眼前我们先要学习《临床药理学》和《药物合成》两本书。”

  孙叶聪教授苦笑道:

  “林专员,这些教材很多内容我们这些当老师的都没搞懂,怎么给学生们上课啊?”

  林三七摆了摆手:

  “这个不急,咱们白天就研究生产线和原料药配方,晚上再上课,学习这些先进教材,这样理论联系实践,相信学生们很快就能上手。”

  林三七别的不懂,但是有一点是知道的,就比如他所学的专业,本科是5年制的。

  但是在学校里学4年理论知识,远没有最后一年实习重要。

  因为实习都是面对病人,但是没有一个病人的临床表现会跟书上写得一模一样。

  所以实习医生都要一边收治病人,一边对照教科书,还要查阅大量医学资料和文献,同时还要回答查房时带教老师的提问。

  这么一年下来,水平就蹭蹭蹭上升,从一只什么都不懂的小菜鸟,最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

  药学专业也一样,白天直接让你生产药品,晚上再根据生产过程结合理论,这样的培训模式绝对事半功倍。

  这就是“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会。”

  到底是国内药学界的权威,几人都是一级教授,二级教授,自信还是在的。

  柴教授放下教科书点头道:

  “那行,我们也可以边工作边学习,不过林专员,现在光是有药物生产线还不够,我们还需要一个先进的药学实验室。”

  林三七呵呵一笑:

  “这个简单,你们放心吧,之前国内搞到一大批二手实验器械就是我搞来的,我再去搞几批来都是小意思。”

  几位教授有点惊喜:“哇,搞了半天,原来真神就在眼前呀,之前那些设备可是帮了我们大忙了。”

  林三七打趣道:“放心,我搞来的设备只会比那些二手货更先进,你们就等着好好享受吧。”

  晚饭后,在昏暗的灯光下,三百多名学生都开始拿着新教材自习起来。

  每个人的表情都很认真严肃,林三七看得是频频点头。

  突然,灯光一暗,现场发出一场轻微的议论声。

  电工又在外面喊了:“林专员,炖母鸡,又停电啦。”

  林三七也挺无语的,这一天就停电两回,就这样的供电水准能干啥?

  也幸亏宝安县没有工业,真有工业,没有电也是白瞎了。

  “行了,我知道了。没电了那今天大家就解散吧,大家刚到宝安县也辛苦了。”

  魏苗苗这时候却第一个站了起来:

  “林专员,有蜡烛吗?我们不辛苦,我们想要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新知识,能赶在工厂建成之前学有所成。”

  黑暗中又有一个同学附合道:

  “对,现在才晚上7点,起码还有3小时的学习时间,我们不能浪费。”

  “我们不能拖制药厂的后退,我们要尽快掌握新知识。”

  林三七一听,心里还是挺感动的。

  换了他那个时代的大学生,如果学校停电了,那早撒丫子跑了。

  “好,大家的学习劲头让我感动,停电的责任在我,我忘了给大伙儿保障电力供应了。要不这样,今天大家就将就一下,用蜡烛,明天我就去购置新的发动机。”

  李育杰和白如莉两人挺机灵,马上就搬来了蜡烛,然后一根根发了下去。

  慢慢的,教室里开始亮了起来。

  但林三七发现不是每人一根蜡烛,而是两个同桌拼一根蜡烛,一个个就差把脸凑到书本前面了。

  林三七有些不解:“嗳,同学,不是给你们分蜡烛了吗?”

  一个男同学笑道:“林专员,蜡烛多宝贵啊,我们想节省一下,两人拼拼也可以看书了。”

  蜡烛,宝贵?

  多么小众的几个词语。

  林三七心里叹了一口气,在六十年代,蜡烛是挺宝贵的,一般的农民和小市民家里甚至都买不起。

  哪怕买得起的也舍不得点,一到晚上基本都是摸黑行动。

  想到这里,林三七又想到了六十年代的电力供应。

  不要说边疆地区的宝安县了,哪怕是首都四九城,电力供应也仅限于主城区的一小部分,比如东城和西城。

  至于地方上的供电,主要还是以供应工厂为主,居民用电很少。

  不敢想像,解放都10多年了,全国大多数老百姓还没有见过电灯,而这个时期米国那边都在普及空调了。

  “还是太落后啊,没有电,工业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啊。”

  随后林三七又想起了工业园建设,到时用电才是真正考验的时刻。

  他已经打听过,按原本的历史,宝安县要到1965年,才在县内建成第一座35千伏乌石岩变电站。

  一直等到1979年,宝安撤县建市,当时电网仅有一座110千伏变电站和一条输电线路。

  这点可怜的电力供应,完全无比支撑起一个工业园区,所以新建自己的电厂就成了当务之急。

  因为林三七提供了全国煤炭分布图和具体参数,所以林三七在煤炭工业部那里可是座上嘉宾,再加上他跟铁道部有合作,运输煤炭就解决了。

  那么兴建一座热电厂就成为了非常可行的一个办法。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最新章节,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