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今年的年礼什么时候送?”

  下午,杨明诚过来问道。

  “年礼!”

  现在已经进入了腊月了,这年礼却是该准备起来了。

  杨正山心里暗暗盘算了一下,今年杨家需要送的年礼还真不少。

  姻亲有王家、李家、姜家、梁家和陆家。

  这几家倒是不用送太过贵重的节礼,表表心意即可。

  主要是怕他们还不起。

  不过有几家要送的厚重一些才行。

  周兰,作为杨正山的粗大腿,这送礼的事情肯定不能少。

  赵远也要送一份过去。

  还有卢家和安宁县知县罗锦。

  “你准备一下,过几天回安宁县一趟,带上文春和文华,让他们回家过年,过了年再回来!”

  “其他的几家你看着办即可,梁家那边你亲自去一趟!”

  杨家和梁家算是定了亲,不过媳妇还没有娶过门,所以要特别关照一下才行。

  “伱大妹那边多送些棉布过去,另外问问姜贺明年愿不愿意来迎河堡!”

  杨家兄弟姊妹五人中,杨云烟无疑是被忽视最多的一个。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杨云烟已经出嫁了,杨正山就算是想多照顾一点也不行。

  毕竟是自己的亲闺女和亲女婿,杨正山觉得还是要照顾一下。

  姜贺的年纪也不大,今年也不过才十九岁,现在开始修炼武道也不算太迟。

  他不能从军,但可以帮杨明诚照顾杨家的产业。

  “罗县令那边,你跟族长商量一下,一起去拜访一下,今年他给明辉安排了一个巡检的官职,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备上一份厚礼才行!”

  “至于卢家,你去关城采购一些毛皮和贵重点的药材送过去,样数多一点,虽然他们不一定能看上我们这点东西,但表面不能太难看了!”

  与卢家相比,杨家的底蕴太浅薄了,实在是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节礼。

  杨正山一一交代着,最后拿出了五百两的银票交给了杨明诚。

  这节礼送得多,收的也多。

  给卢家送节礼,杨家肯定是不会吃亏的。

  其实杨正山也不想赚这个便宜,送的少,收的多,总有种低人一头的感觉。

  可是没办法,卢家家大业大,杨家根本比不上。

  至于周兰和赵远的节礼,杨正山要亲自准备才行。

  不只是他们两人,建宁卫的那些官员,他都要送份像样的节礼过去才行。

  虽然他有周兰撑腰,但也不能其他的上司。

  最起码不能忽视人家,否则人家会觉得他看不起人。

  既然要为周兰等人准备年礼,杨正山觉得自己还是亲自去一趟关城比较好。

  当天下午,杨正山同杨明诚带着十余精骑就去了关城。

  迎河堡距离关城比较近,骑马不用半个时辰即可抵达。

  正好路过临关堡,杨正山就顺路去临关堡看了看杨承泽。

  “你若是想家,今年可以回去看看。”

  临关堡的官衙内,杨正山对杨承泽说道。

  杨承泽现在临关堡的屯堡官,不过他依然在负责招募流民的事情,这段时间他陆续招募了一些流民,有时上百人,有时几十人,差不多让杨正山麾下的军户填充满了。

  也就是说现在杨正山麾下已有一千一百多户军户,不过由于一些难民刚刚安置下来,还没有完全适应,所以目前他麾下的兵丁只有六百多人,还没有满额。

  “大人,这可以吗?”杨承泽有些期待的说道。

  毕竟他也不过是个十七岁的少年,第一次离家这么久,心里还是非常想家。

  “可以,到时候可以让明武给你照看着屯堡!”杨正山笑道。

  杨明武之前已经回去过了,并且他将自己的妻儿也接过来了,肯定不能再回去过年。

  至于其他的杨氏子弟,杨正山也会轮流给他们放假回家看看。

  出来近一年了,他也该回家看看亲人。

  “不过只能给你们五天的时间,时间太长的话就不合适了!”杨正山又说道。

  “谢谢大人!”

  向来沉稳的杨承泽咧嘴笑起来,就跟个阳光少年一般。

  杨正山拍了拍他的肩膀,尔后在临关堡看了一圈。

  杨承泽的年纪虽小,但管理能力并不差,这临关堡被他打理的像模像样的。

  杨正山又勉励了他几句,这才离开临关堡。

  差不多黄昏时分,他们一行人进了重山关城,今天他们肯定是回不去了,就住在了杨正山的小院中。

  一夜无话,翌日上午,杨正山和杨明诚两人分头行动。

  杨正山先是去点心铺买了些点心,又去肉铺买了半只羊,然后带着人去罗家坐了坐。

  这也算是给罗家送来年礼了。

  罗家坐了一会,他又去卢家的粮铺坐了坐,也给卢掌柜送上了一份年礼。

  虽然这两人都不是什么重要的人物,但这一年来,他们帮了杨正山很多忙,值得杨正山亲自跑一趟。

  等看完这两家之后,杨正山这才准备给周兰准备年礼。

  给周兰送什么?

  杨正山真是头疼万分。

  一般的女人都喜欢金银首饰,可是周兰不是一般的女人,杨正山很少见她带什么首饰。

  再说,就算是杨正山准备了金银首饰,周兰也不一定能看的上。

  “大山,你觉得咱们该给周将军送点什么?”

  杨正山沿着街道走了许久,看了十几家铺子,都没有找到自己中意的礼物。

  宋大山本是一座火路墩的小旗官,今年三十出头,长相高大魁梧,跟杨明武站在一起,就跟两个门神一样。

  之前杨正山巡视各墩台和烽燧,发现宋大山不但是个炼劲层次的武者,而且擅长骑射,所以就将其招揽到自己身边,充当亲卫队队长。

  好吧,这个亲卫队只是杨正山私自设立的,就是有他最初选出来的那十个斥候组成的。

  按理说,他一个千户是没有资格拥有亲卫的。

  而对于杨正山的看重,宋大山自然是感激不尽。

  宋大山虽是武者,可是他性格比较沉默寡言,而且家里穷困潦倒。

  他成为武者已有十余年,然而却做了十余年的小旗官,可见他是真的不擅长钻营之道,否则他最少也能混个总旗,或者进入战兵营混个管队之类的官职。

  听到杨正山的问话,宋大山挠挠头,“大人,我不知道!”

  “……”

  杨正山一阵汗然,他都忘记这家伙是个什么性子了,跟他说这事无异于对牛弹琴。

  突然他的目光无意间瞥到了一间铺子。

  “书铺!”

  重山镇的读书人比较少,关城内的书铺也比较少。

  以前杨正山也不是没有逛过书铺,不过他只是买了些笔墨纸砚,倒是很少买书。

  “给周将军买些书?”

  “一些比较稀少的典籍或孤本似乎也很适合送礼!”

  “只是不知道周将军喜不喜欢看书!”

  杨正山想着就走进了书铺,反正他现在也没有目标,还不如进来看看。

  这家书铺不小,装饰的很古朴,想来是一家有点历史的书铺。

  铺子里有一个掌柜和两个伙计,其中一个十六七的小伙计见杨正山一行人进来了,连忙上前招待道:“这位客人想要些什么?”

  “我先看看再说!”杨正山摆摆手,走到了一列书架前。

  他的目光在一本本书籍上扫过。

  书籍很多,有经义典籍,也有话本游记,还有一些医术之类的杂书,甚至杨正山还找到了一些武道功法。

  都是些比较低级的武道功法,就如杨氏一族祖传的枪法一样。

  杨正山看着这些功法眼眸顿时亮了,虽然现在他已有夔牛劲这样的后天功法,但是他也需要其他的功法。

  比如刀法、剑法、步法、身法之类的,有些他也可以练练,有些他就算是不想练,也可以了解一下,若是以后遇到了学过这些功法的敌人,可以根据功法料敌于先。

  其实迎河堡内也有一些功法,比如刀盾兵练的刀法,弓箭手练的铁臂拳,都算是低级的武道传承。

  而他作为建宁卫的千户防守官,也可以去建宁卫领取一些功法。

  简单来说,他是不缺低级功法修炼的。

  只是他觉得贪多嚼不烂,所以一直都只修炼杨家祖传的枪法和夔牛劲而已。

  杨正山随意翻开了一门剑法看了看。

  剑法并不适合战场拼杀,因为剑太短,太轻,反而是很多江湖武者喜欢修炼剑法。

  杨正山看的这门剑法名叫遂风剑法,总共有三十二式,一招一式都讲究玄妙和随性。

  这样的剑法很适合武者之间的单打独斗,可放在战场上就有些鸡肋了。

  战场上可不讲究玄妙和随性,一旦搏杀起来,那就是拼命,很多将士都只有一次出手的机会,想随性也随性不起来。

  不过杨正山还是很喜欢这门剑法,想了想,他便将这么剑法收了起来,等下问问价格,如果不贵的话,他就买回去。

  其实像这样的低级功法很便宜,一般也就十几两银子。

  随后杨正山又挑选了一门枪法,与杨家祖传的枪法很相似,但又与杨家枪法有些不同之处,可以用来相互借鉴。

  连续挑选了两门功法后,杨正山又在杂书中翻了起来。

  他觉得周兰肯定不会喜欢那些儒家经义之类的书籍,或许周兰会喜欢一些杂书,亦或者兵书。

  “等等,兵书?”

  杨正山脑海中闪过一抹灵光。

  “掌柜,你这有没有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那是什么?”掌柜一脸茫然。

  “没有!”杨正山的眼睛顿时亮了。

  别人穿越都是抄诗词歌赋,咱穿越抄兵法!

  这格局,这牌面,这层次,似乎一下子就抬上去了。

  杨正山的双眸铮亮。

  要说孙子兵法、太公六韬之类的古代兵法,他肯定是没看过的。

  可这三十六计,好吧,他也没有完全记住,但这三十六计可以变成二十四计,少几个也无所谓。

  除此之外,他还知道戚继光的《纪要新书》和《练兵实纪》,具体内容他不知道,但这不妨碍他自己编写了。

  咱也写个《练兵实纪》,结合现代军事,融合这个世界的一些兵法,再加上三十六计。

  说不定咱也可以成为兵法大师。

  想到这些,杨正山不再迟疑,将书铺内的兵法一扫而空。

  其实也没有多少,总共不过六本兵法。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家族崛起:从当爷爷开始,家族崛起:从当爷爷开始最新章节,家族崛起:从当爷爷开始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