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账!”

  “好嘞!”

  掌柜见杨正山选的这些书,胡子都差点笑歪了。

  无论是功法还是兵法,在他这里都是一些存货。

  像这样的存货,一年都不一定能卖出去一本。

  没想到今天碰到个脑子进水的,居然一次性买了六本。

  “客人慢走!”

  离开书铺,杨正山又去宝药阁买了一株百年人参。

  足足七百两银子,差点没把杨正山心疼死。

  随后杨正山又买了一些上好的茶叶、皮毛和布匹。

  “玛德,以后要多攒点家底,不然送年礼都没钱!”

  杨正山心里暗暗吐槽着。

  这一天,他花了一千多两银子,若不是卢二爷的那两千两谢银,他是真送不起礼。

  他也不管杨明诚准备的怎么样了,再小院中又住了一夜,便会返回迎河堡了。

  现在距离过年还有半个月,也就是说他要在半个月内写一本兵法。

  时间紧迫,杨正山急匆匆的跑回迎河堡就一头扎进书房中。

  一开始他是想写一本练兵实纪的,可是琢磨了很久,才发现这练兵实纪并不好写,许多东西都要仔细斟酌之后,才能写出来。

  队列、战阵,这些训练看起来简单,但写起来却很难,每项训练的目的和原因,都要有说明才行。

  若是有时间的话,杨正山可以慢慢琢磨,早晚都可以写出来。

  可他现在急着给周兰送年礼,这时间肯定是不够。

  没办法,杨正山只能先抄《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是指三十六个兵法策略,共分六套:第一套为“胜战计”,第二套为“敌战计”,第三套为“攻战计”,第四套为“混战计”,第五套为“并战计”,第六套为“败战计”。

  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时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时所用之计。每套又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

  有些东西不去想的话,觉得自己记不全,可天天琢磨起来,又会发现自己能全部记起来。

  杨正山绞尽脑汁想了五天,终于把三十六计全部记起来了。

  然后他一边按照自己的记忆编写下来,一边又对不合适的地方进行了修改。

  之所以是编写,而不是默写,是因为杨正山无法一字一句的全部默写下来,只能按照自己想法和语言重新编写。

  至于不合适的地方,比如围魏救赵,这里的历史上都没有魏国和赵国,又哪里来的围魏救赵?

  杨正山想了想,将围魏救赵改成了围城打援。

  两者有一定的相同之处,就算是有差别,反正都是他编写的,他说是就是,这个世界肯定没有人来反驳他。

  三十六计总共也没有多少字,杨正山只花费了两天就完成了初稿,之后又花费了三天仔细斟酌,仔细修改,最终成册。

  腊月二十五。

  杨正山带着自己编写的《三十六计》,以及两大车礼物去了建宁卫。

  年底了,周兰依然很忙。

  忙着练兵,忙着处理军务,同时也忙着送年礼。

  不过周兰送年礼不需要自己亲自出马,只需要安排仆从跑腿即可。

  杨正山来到建宁卫之后,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去见周兰,而是先去了赵远那里。

  赵远在建宁卫有个大院子,他可以暂时住在赵远这里。

  安顿下来之后,杨正山就开启了拜访之旅。

  建宁卫有一个指挥使,两个指挥同知,三个指挥佥事,以及两个镇抚。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守备官厅和巡按监察院。

  凡是有名有姓的官员,杨正山都送上了一份年礼。

  都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一斤茶叶,两张看起来不错的皮毛,另外还有几匹从罗家布庄买来的绸缎。

  根据官职的高低,送上的年礼有增有减。

  杨正山也不是想去讨好这些官员,他只是想表表心意,让对方知道自己没有忽略对方。

  至于对方对年礼是不是满意,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不满意,杨正山也没办法,他就这家底,总不能让真的让他倾家荡产吧。

  关键是就算是他倾家荡产,人家也不一定能看得上。

  其实很多官员也不在乎他的年礼,甚至都没有出面见他,只是让下人把他打发了。

  态度好点的,就给杨正山准备一份还礼带走,态度差点的,就只有一句我家大人知道了。

  人情冷暖在这个时候体现的淋漓尽致。

  两天的时间,杨正山将建宁卫的所有官员全部走了一遍,其中也见到了不少官员。

  比如建宁卫指挥使钟滦,宁州城守备沐秋。

  这两位大概是知道杨正山是周兰的人,所以对杨正山的态度还算好,不但亲自接见了他,还给他送上了一份还礼。

  等其他人都打理的差不多了,杨正山这才前往参将幕府拜见周兰。

  幕府内,杨正山跟着一个随从走进正堂。

  不过在他跨入门口的时候,他微微顿了一下。

  因为正堂中不只有周兰一人,还有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

  此人身穿一袭宽大的儒衫,面容俊逸,自带一股温尔儒雅的气质。

  他坐在周兰下首,面带如沐春风般的笑容。

  见到他,杨正山突然有种不知道该如何形容的感觉。

  这丫的好帅!

  没错,就是帅!

  杨正山认为自己也是帅大叔,特别是胡须变得浓密之后,整理的一丝不乱,颇有几分‘为人洁白兮,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的意思。

  而眼前这位却与他不同,面如玉,眉如剑,瞳如墨,清瘦身,丰神俊朗。

  羡慕嫉妒!

  有之。

  惊艳好奇。

  也有。

  不过更多的却是警惕。

  没错,就是警惕。

  只是一眼,杨正山就知道这是一位高手。

  虽然对方只是安静的坐在那里,但却给他一种极其危险的感觉。

  明明是一副温尔儒雅的样子,可他觉得这人更像是一把未出鞘的剑。

  锋芒内敛,杀机隐匿。

  不过周兰在这里,杨正山虽然感到此人危险,但只是顿了一顿,便踏步进入正堂。

  “下官拜见周将军!”

  他抱拳行礼。

  “无需多礼,杨大人,这位是家兄,特意从京都来看我的。”周兰似乎有些情绪不高,眼中还带着几分不满。

  当然,这不满肯定不是对杨正山的,杨正山又没有招他惹他。

  家兄?

  杨正山心神微动,顿时明白了这位的身份。

  周兰是宁国公府的嫡女,那他的兄长也就是宁国公府的那几位爷之一。

  他也打听过宁国公府的情况,毕竟周兰是他的大腿,有些事情还是有必要了解一下的。

  当今宁国公也就是周兰的父亲周茂,充任中军都督府左都督,掌京营,加封太子太师。

  周茂有四个儿子,其中嫡长子早年在西北战死,次子、三子皆为庶子,都在军中任职,剩下一位便是宁国公府世子周绪。

  眼前这位应该就是周绪了!

  “下官迎河堡防守官杨正山拜见世子!”杨正山再次朝着周绪抱拳行礼。

  大荣的爵位都是虚封,也就是没有封地只有赐田。

  “免礼吧!”周绪态度十分温和的看着杨正山,抬手示意了一下。

  周兰也不管他的态度如何,只是对杨正山问道:“你来可是有什么事?”

  “临近年关,下官给将军备了一份薄礼!”杨正山直截了当的说道。

  “送礼!”周兰眨眨眼,怪异的看着他,“有什么好东西吗?”

  送年礼这种事在官场上是最常见的事情,大家都已经习惯了。

  当然,也有人会借此大肆敛财,或者贿赂上官。

  周兰不是一个贪婪的人,她也不会在乎什么礼物。

  这段时间她收到了不少节礼,也送出了不少,都是人情往来而已。

  不过他对杨正山的薄礼很好奇,因为她对杨正山的家境很清楚,你就她是去过杨家村的。

  以杨家的家底能送给她什么好东西?

  “呃,没有什么好东西,这只是下官的一份心意!”

  杨正山能说啥,虽然礼物中有他精心准备的兵法,但他也不能自卖自夸,说自己的抄的兵法如何如何厉害吧。

  说着,杨正山将礼单递给了周兰。

  周兰目光扫过,其他的东西她一眼掠过,哪怕是百年人参,她也没有多在意一下。

  不过她还是看到了礼单上的《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

  “这是什么东西?”

  杨正山对门外的杨明浩招招手,杨明浩立即屁颠屁颠的捧着一个木匣走了进来。

  将木匣交给周兰,周六好奇的打开木匣,从里面拿出一本薄薄的小册子。

  她翻看这册子,一开始只是好奇,紧接着变成了愕然,最终满脸的震惊。

  作为一个出身于宁国公府的将领,周兰从小就看兵书,她看过的兵书不知几凡,但她可以确定自己从未看过这本《三十六计》。

  而对于书中的计策,她更是感到震惊万分。

  《三十六计》是依据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劳逸、顺逆、高下、死生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

  每一种计策都体现了高超的智慧和战术技巧。根据实际情况、敌我情况、形势变化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而制定的,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这是哪来的?”

  不过一刻钟,周兰就将整本册子看了一遍,其实她只是大体浏览了一遍,并没有细细思量,可就算是如此,她依然能看出这本兵书的不凡之处。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家族崛起:从当爷爷开始,家族崛起:从当爷爷开始最新章节,家族崛起:从当爷爷开始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