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以后世“海港城”的收益,在全球各种商业之中还算不上很强,多少顶级公司的业务之一就能吊打“海港城”;

  但就收益稳定性来说,完全就是不可同日而语了,海港城只要建好了,什么都不用干,安心收租就行;而其他产业,要么是科技霸主,可必须要谨慎细微,避免被车库创业者掀翻了,要么就传统的巨头,借助了多少年的传承运营才有了现在的成绩;

  无论是哪一个,想要长期发展好,都得花费无数心血来维持业务发展,耗心耗力;

  当然,这类企业就影响力来说,肯定也是吊打海港城的,这一点也很公平,哪有什么行业即轻松又暴利还有影响力?不存在那么多的三角的。

  不过其他产业,杨文东也是有机会发展的,固然未来因为自己早期的蝴蝶效应,导致不确定了,可自己仍然有机会,甚至,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更需要掌控更多的像海港城、香港内地新加坡甚至日本各种地产财富;

  也只有这样,当其他产业面对强敌时,他才能够从这些地产行业之中,稳定的抽取足够的财富,那不管是做研发、工业生产、烧钱大战等等,都会得心应手的很多;

  科技行业、或者说其他传统行业,绝非有钱就能成功,但方向差不多正确了,再有了足够的资金,那成功的概率必然就会大幅度增加,比如原先历史上的三星,如果不是韩国政府以及华尔街的支持,那所谓的反周期价格战,哪能干的死日系电子巨头,早就先把自己干死了。

  九龙仓的私有化成功之后,短期之内,杨文东在香港地产市场的布局,也就差不多了。

  固然现在还可以趁机抄底,但以长兴地产今时今日的规模,不是特优质的位置或者大面积地皮,一般也是不会参与的。

  恰恰相反,这一次经济危机可以说是股市投资的盛宴,因为恒生指数的跌幅是远超过地产的。

  与其花费资金投入地产,等以后再开发,还不如购买各家地产公司的股票,等未来地产价格回升之后,直接享受经济收益更简单。

  再加上以长兴系在地产市场上的规模之大,如果还是继续与中小规模的地产抢物业,就有点没必要了,通过投资就更简单了。

  杨文东叫来方先民后,道:“老方,后面一段时间,我们手中的资金,盯着手中持有大量物业的地产公司就行了,适当的购买这些股票,不需要追求多少,通过多种类、少数量的模式,将资金分化在股市。”

  虽然因为蝴蝶效应导致这一次经济危机的起始与结束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经济规律还是不变的,如今恒生指数在200左右波动,加上也差不多一年半时间了,危机也快要结束了。

  通过这次危机,他已经成功收购并私有化九龙仓,也适当的抄底了部分优质地产,这也足够了。

  接下来就等着经济复苏就行了,现在也就是趁着股市最低的时候,再收购一些就可以了,这些没有什么战略意义,纯粹就是为了顺便赚点,不然现金放在银行里吃利息,就太亏了。

  方先民自然明白老板的意思,笑道:“好的,杨生,我这就去安排。”

  杨文东又道:“接下来盯着和黄,这段时间,和黄的日子不太好过了吧?”

  香港的几个超级洋行之中,怡和他被他抢走了九龙仓,置地短时间内还不太可能有戏;太古没有在香港上市,其家族也几乎50%控股公司,外人没什么机会;会德丰的话,则是他也看不上,特别是张家这个时候也已经控股会德丰了。

  唯独和黄,早年在他的帮助下,和黄的规模比原先历史上还要规模更大,只不过这么大规模的代价,就是负债更重。

  平日里还好,只要资产够多,能够高于负债,特别是祁德尊最擅长拉高股市,但一年半的经济危机外加夹杂在其中半年的石油危机,祁德尊的能力再强,也扛不住了,和黄股价也不太行了,而其本身的各项业务,也自然受到了香港以及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

  方先民道:“是的,最近和黄的市值跌破15亿港元了,其负债更是高达20亿,可以说是资不抵债了。

  不过这么大的债务,债权银行也不敢随意戳破,大家也只能期待祁德尊能够起死回生了。

  杨生,我们这边是否需要通过恒生银行对和黄进行施压?”

  恒生银行也可以说是半个长兴系了,因为香港的银行法限制,长兴集团不能直接与恒生银行做生意,但和黄并不属于长兴系,只属于合作伙伴,所以和黄与恒生银行之间的合作,在之前还是很多的。

  而自己老板的心思,他们这些人其实也都知道,只不过老板不说,他们也不会主动说出来。

  杨文东问:“和黄欠了恒生多少债务?”

  方先民回道:“差不多4.8亿港元。”

  “不少了,这么大资金量,对恒生的影响大不大?”杨文东反问道。

  方先民道:“暂时还没问题,毕竟还不是坏账,恒生手中还是有不少资金的,和黄那边应该也不至于会立刻出事。”

  “以祁德尊的能力,我估计还是能坚持一段时间的。”杨文东笑了笑说道:“我们静观其变就行了。”

  方先民又问道:“那我们要不要趁着现在股价低,再反向回购和黄的股票?”

  早前和黄股票最高点的时候,长兴金融可是将手中股票几乎套现光了,从中获取了至少10亿港元的资金。

  按照现在和黄的市值,这10亿都能价值目前65%的总股价了当然,这也只是对比,实际上真收购,那肯定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杨文东摇摇头道:“暂时不急,和黄最大的问题其实并非经济危机,而是之前扩张的时候太乱了,一堆业务乱七八糟,经济危机只不过是将其打回原形罢了。

  等危机就算结束了,他们也不会这么容易恢复正常的,我们后续再观望观望。”

  纵然这一世,他适当参与并帮助了和黄进行了一些优质业务投资,比如收购黄埔、入股港灯等等,但这两个业务不过是和黄过去几年的几百个业务中的沧海一粟罢了。

  其他方面,各种乱七八糟的业务实在不要太多,涉及的种类成百上千,这些业务当初祁德尊收购的目的并非出于运营经济目的,而是为了将业务做大,将财务数据做的好看,从而拉高股价,然后贷款经营。

  经济一路上涨的时候,这样玩自然没问题,但经济一旦崩溃,这些业务就成为巨大累赘,同时之前高股价所贷款的抵押也消失了,这就导致了债务方面腹背受敌。

  原先历史上,经济危机恢复后,和黄还是没有任何复苏的意思,这也自然导致了后续祁德尊被赶出董事会。

  “好的,杨生。”方先民答应后,又道:“不过我准备先与现在和黄的一些股东先联系好,等到了合适的时机,方便短时间内下手。”

  “行,现在和黄的股东也挺多的,提前沟通好也方便。”杨文东点点头道。

  通过扩股融资的方式来增加自己资金量,并非九龙仓的特例,和黄也喜欢这样,甚至一些华资上市公司也是如此。

  不过华资上市公司一般都会控制手中股权,保证自己的股份不被稀释的太厉害,对于华资企业创一代来说,自己公司的控股权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即使是融资,额度一般也不会很大。

  但很多英资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除了太古,其他多家英资基本上不在意手中还有多少股票,他们只喜欢疯狂稀释股份获得资金后,开拓大型项目。

  这其一是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增加他们在经济上的影响力,其二就是上市公司规模大了后,虽然股票稀释了,但只要控制权还在他们手中,那便可以通过合法合作的方法,让自己的公司通过各种方法参与进一些大项目之中,从而轻松赚走更多的利润。

  这也是很多上市公司的正常套路,只不过原本安全的英资群体,却因为香港华英格局变化,而导致了控股权的丢失,这也是为什么前世历史上,那么多华资能够挑战英资巨头的原因,要不然,英资掌握自己公司的绝大部分股票,那华资再强也不可能成功。

  方先民笑道:“好,我会在最短时间内,将和黄股东的资料整理好。”

  “港灯最近与和黄关系怎么样?”杨文东又问道。

  方先民道:“和黄如今在名义上控制了港灯,但港灯的管理层显然不理会祁德尊,而且因为经济危机,导致港灯那边的地产业务开发遇到了问题,如今他们也在扯皮。

  祁德尊还想着向港灯借钱来缓解和黄的危机,据说,也被拒绝了。”

  “嗯,行,他们双方不合,对我们来说,也是好事了。”杨文东笑了笑说道。

  ……

  PS:求月票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最新章节,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