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风卷着血腥味掠过山坡,顾怀放下手里的千里镜,轻轻摩挲着柄部的花纹,眼底映出隘口绞肉机般的战场。
“辽人输定了。”他说。
正盯着战场目不转睛的王五没有听清这句呢喃,但警惕到了极点没有放过任何风吹草动的魏老三却意识到了王爷在说什么,他回头看着踏雪背上在阳光下看不清神情的顾怀,忍不住问道:
“王爷,为什么?”
“因为辽人的骨头软了,”顾怀轻笑道,“若是耶律洪或者萧山在这里...一定不会选择在山隘布防,等魏军进攻,而是宁可放火烧山也要逼我军入平原决战!这两个曾经被誉为辽国军神的人,一个与我对垒于黄河,一个与我决战于白沟,他们身上带着辽国百年积攒下来的自信与果断,然而在他们死后,辽国终究还是学会了什么叫害怕,叫退缩--而人一旦懂了这两个东西,有时候仗还没打完,便已经有了结果。”
那两个曾差点给魏国带来灭顶之灾的辽国主帅啊...就是辽国最后的脊梁骨了么?当初那两场大战,顾怀面对的压力何等巨大?耶律洪差点将河东彻底打穿,让好不容易恢复了些生机的北境陷入灭顶之灾,萧山更是将为帅者的风采演绎得淋漓精致,白沟河那一战,顾怀甚至被逼得要让自己的王旗渡河与对面中军对撞来窥得一丝胜机的地步--然而现在呢?辽国兵力占优,地势占优,却再也没了寻机决战的心气,只敢缩在山隘里,等着悍不畏死的魏人冲到面前。
而顾怀甚至不需要自己亲自指挥,不需要他的王旗镇在那里,魏人一样有了和辽军死战的勇气,北伐的勇气。
所谓的大势有些时候是很虚无缥缈的东西,平日里说的话做的事根本体现不出来任何与之相关的联系,然而真正等到大幕揭起,世上的每一个人都要受其影响--最直观的体现便是,这北线越过燕山山脉的一战,辽人的一举一动都透着股不敢输也输不起的害怕惊惶。
走到今天这一步,花了几年?赢了多少仗,死了多少人,才终于有一天,不再是魏国上下每一个人都提心吊胆辽国南下,而是辽国的军民,都在害怕守不住魏国注定北伐的攻势么?
“你看这山隘,隘口最宽不过两百丈,就算中段地形会开阔一些,但也不可能铺开辽国的十五万大军,十成力气,能使出来几成?最关键的是,辽国以为最为血腥最为惨烈的肉搏厮杀能让他们得利,却没有想到,魏人狠起来,能够比他们更狠。”
“但这也太惨烈了,”魏老三看向顾怀,“王爷,光是山隘口,怕是就死了接近万数的人...辽军虽然铺不开阵型,但我军也是一样的,陷阵的重甲步卒已经快死绝了,才把战线推进到山隘中段,要是换做平原,战损或许不会如此夸张才是。”
“应该有很多人的想法和你一样,所以我大魏军中多是将才,而少帅才,”顾怀摇摇头,“的确,平原接战,战场厮杀不会这般惨烈,陷阵重甲步卒也不会死伤如此惨重,但你有没有想过, 有些事情,不能单纯以战损来衡量?李易考虑得很周到,或者说他察觉到了辽国这一战所展现出来的变化,所以在辽军试图死守山隘时,他才会果断地将全军压上,因为只要赢下这一战,能不能直入中京道还是其次,最关键的是,辽国的精气神,从此就散了。”
魏老三恍然大悟:“若是连兵力最多最盛的北线都一败涂地,那其他地方...”
“就是这样的道理,这一战不仅是为了隔开上京与草原,锁死中京道,更是要彻底将北伐的旗号竖起来,没牙的老虎有什么好怕的?有些人有些国家只要输上一次,就再也不可能赢了,”顾怀轻笑,“这也是为什么我到了前线听了李易想法,就放手让他去做的原因,为帅者从来都不看战场一时得失,而是要在意战争背后的本质,实打实地啃下燕山,正面击败上京道十五万辽军,才是把辽人逼回草原的第一步,不然就以辽国这种隔几年就能拉出十几万大军的动员能力,打到什么时候才算完?”
魏老三重重点头:“王爷,卑职明白了!”
“当然,这种山隘内的厮杀,惨烈程度不亚于巷战,对双方士卒都是一种考验,只不过我对大魏的将士有信心,或者说对北伐的大势有信心,人最害怕的是为了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去死,战争过后父母为了孩子立碑,政治家却握手言欢的场面从古至今都不少见,但起码现在的魏人都能看得明白,这场北伐不是无所谓的牺牲,也不是为了某些人的私利,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这个民族所能爆发出来的决心与意志,会远超所有人的想象--哪怕面对的是百年来一直强势的辽人也一样。”
话音未落,山隘的战场猝然传来一阵嘈杂,顾怀嘴角勾起一阵冷笑,他举起千里镜扫了一眼,淡淡开口道:
“看,辽人终于忍不住动他们的底牌了,这证明他们已经被逼到了悬崖边--然而这世上的困兽之斗,从来都是徒增笑尔。”
......
隘口中段的血腥泥浆突然沸腾起来。
当丁良弼踩着同袍的断臂跃上残缺的石垒时,还没有来得及感受战线恢复推进的喜悦,脚下就传来了诡异的震动--不是火炮轰鸣,不是天雷炸响,而是千万匹裹甲战马踏碎骨肉的闷响。
骑兵?如今魏辽两军的骑兵都已经在外面的平原上缠斗绞杀远离了战场,再加上这里是山隘,哪儿来的骑兵?
然而下一秒他就意识到了什么,那张被血糊满的年轻脸庞上,露出了控制不住的骇然。
三万斤铁甲洪流从山隘尽头倾泻而出。
重骑!辽国的皮室重骑!那堪称辽国用来镇压国运,除非灭国之战否则平日里从不出上京道的重甲骑兵!
如果说当初顾怀在江南组建的铁浮屠,以及后来黄河一战中耶律洪曾放入战场的披甲骑兵也算重骑,那么如今在这里出现的皮室重骑兵就已经完全脱离了这个兵种,没有人敢于直面那种从士卒到战马都披着双层铁甲的怪物--这是只有辽国这种不缺产马地不缺精锐骑手才能大规模组建的军队,就算以辽国的体量,这么多年日积月累,也不过才堪堪足万。
年轻的重甲陷阵营魏卒呆呆抬起头,感受着从山隘另一端传来的震动,和那种几乎要将人要窒息的气势,呆呆问道:
“地龙翻身了?”
没有人能给他答案,正在厮杀的战线诡异地陷入了片刻安静,然后被掀飞的颅骨糊了魏卒满脸,透过沾满血腥的余光,他看清了那些冲到近前的狰狞怪物--那些被称作“铁鹞子”的皮室重骑,人马皆覆连环锁子甲,面甲铸成狼首,马槊尖端挂着无数的残肢,在他们的冲锋轨迹上,每一个魏人不是被撞飞,就是被压进土里,最前方的一匹战马践踏过魏军盾阵,包铁马蹄踩碎颅骨就像踏碎蛋壳,马槊横扫时,三个重甲步卒直接被巨大的冲击力击飞出去,血雾在战场上拉出一道刺眼的红绸。
“跑啊!”有人嘶喊。
但冲阵已深的重甲陷阵步卒怎么可能跑得过这些已经完成提速携带着无与伦比冲击力的重骑?这些全身覆甲的铁骑连马蹄都包着铁片,冲锋时如同雪崩碾过隘口中段的尸堆,就像是永远无法逃脱的死亡这个概念的具象化,光是看见便能闻见那股刺鼻的血腥味,整支重骑彷佛化作了钢铁的洪流,直直地朝着刚夺取石垒的魏军撞来,恐怖的集群冲锋能力在此刻展现得淋漓精致,魏军刚夺取的阵地顷刻间便被夺了回去。
年轻的魏卒已经在原地呆滞了很久,片刻之后,他嚎叫着扑向马腹,长刀劈在铁甲上火星四溅,却终究没能让那玄铁面甲下翻着的血红眼珠多看他一眼,那马槊就砸碎了他的脑袋。
山隘,重骑,战线咬合,兵力撕扯,眼下的情况实在太过于适合冲锋,或者说早在决定死守的时候,辽军主帅就设想过一旦连山隘的中段都被攻破,那么就到了重骑兵该出现的时候--唯一的疏漏只在于魏军太悍勇,太拼命,导致山隘口的阻击和山隘中段的厮杀没能让魏军的战损高到溃败的程度,但无所谓了,当这一万用来镇压国运的皮室重骑出现,这场决定中京道安危的战争应该就落下帷幕了。
--起码望楼上辽军主帅以及一众正在战场厮杀的将领都是这般觉得的。
在结阵冲锋的重骑几乎硬凿进魏军陷阵营的同时,魏军的前军乃至中军也已经杀入了山隘,那杆竖立的帅旗代表李易也亲临了战场,这意味着在燕山的这段山隘里,双方至少已经填进去了十万兵力--可能想象此刻的战场肉搏到底惨烈到了什么地步,放眼望去几乎都是挥刀相向的魏人辽人,再考虑到外围正在纠缠厮杀的骑兵,以及双方用来压阵的后军,可以说这次重骑兵的冲锋便是辽军最后的底牌,冲垮了魏军,那么燕山就此守下,所谓的北伐无疾而终;而如果魏军挡下了这些几乎无法战胜的重骑...
能挡下么?
“神机营!三叠阵!”
几乎只差百步,李易就能看清那些与魏卒混合厮杀的辽人的面目,他举起长剑,冷冷地传下军令,染血的帅旗插上尸堆,随着旗兵疯狂地挥舞,两千神机营分成三列跪在斜坡,枪管几乎抵着自己的同袍,朝着那些无视一切冲锋过来的重骑开火。
“放!”
几十丈的距离,铅弹根本无法打穿铁鹞子护心镜,甚至于连命中率都低到让人发指的地步,地面的震颤越来越强烈,柔弱的神机营步卒几乎就要直面重骑的马槊,然而没有人逃跑或者退后,只是面无表情地让开位置,装填弹药,继续试图用那一轮轮的齐射,来阻拦那些举世无敌的战争武器。
这一幕充斥着某种荒唐滑稽的错觉以及螳臂当车的美感,血肉在面对钢铁时候的坚守总是能让所有人动容,辽国的底牌就是这么简单直接而且高效,自从当年还是契丹时候的前身时,皮室重骑便杀遍了天下的军队,拥有它的将领会让一场战争失去所有悬念,而直面它的敌军则会在那种仿若天威的威势下失去所有抵抗的勇气。
以骑对骑?没用;以步制骑?更是笑话。
“炎龙车,起!”
然而下一刻,李易的帅旗在硝烟中猛然挥动,数百辆包铁战车从魏军后阵推出,车头狰狞的龙首张开巨口,在遍布血泥残骸的山隘间,这些从未出现在战场上的人间凶器,被赤着上身的精壮汉子奋力推着,直直迎向那些冲来的骑兵!
你辽国为了能出动重骑一举奠定局势,而选定了山隘,我大魏既然敢杀入这里,也未尝没有底牌!
山隘狭窄,重骑的确能覆盖,不惧刀砍斧劈,甚至连铅弹也打不穿盔甲马铠,但这世间仍然有你们畏惧的东西。
火!
载着百斤猛火油,以火药推力喷射十丈火流的炎龙车成为了战场中最引人注目的点,猛然上升的温度以及那扑面而来的热浪让前方的道路瞬间清空,第一波火浪舔过前排的战马,哪怕是上阵前会在草料中加以秘药以至于双目通红的牲畜也会因为天然对火的畏惧而长嘶人立,百余架炎龙车的火流几乎覆盖了整道山隘,那些以往永远不会停下,只会将敌人拦腰冲穿的皮室重骑,却在这一刻成功感受到了那种天然的克制,在停顿之后被后方涌来的马蹄踩成肉泥。
第二波火流在融聚后将温度抬升得更高,铁甲马铠在这一刻彷佛成了能烤熟里面肉体的闷罐,马背上的骑士疯狂撕扯铠甲,露出焦黑的皮肉,当第三波火流还未喷出,后方的魏卒已经再一次涌了上来。
“放天雷油囊!”李易嘶吼,无数魏军辅兵冒死冲入火场,将陶罐装的猛火油与难以计数的天雷砸向重骑集群,这片谷地瞬间变成炼狱,从出现开始就从未在冲锋中停滞的皮室重骑,在这一刻几乎被彻底拦了下来,首尾相撞,人仰马翻!
然而战争永远不会这么轻易结束。
汹涌的火焰烤焦了肉体,燃烧着尸堆,隔开了敌我的目光,然而未死的皮室重骑彻底癫狂,在意识到重骑铁流的冲锋被挡下已经成了事实后,这些辽国最为凶悍的骑士悍然弃马持斧,顶着燃烧的铠甲扑向炎龙车。
毁掉它们!只要毁掉它们,也许后面的同袍还有机会!
皮室重骑的统领萧斡里剌独左臂断口处焦黑的骨茬挑着火苗,右臂抡锤却比完好时更凶暴,连砸三辆喷火车,火油泼满全身仍咆哮冲锋,直到被十余发铅弹射中胸口脸颊,才被钩镰枪钉在岩壁;魏军校尉陈庆之身中三箭,点燃最后一辆炎龙车,撞向辽卒最密集处,爆燃的火球将半座山壁映成血红;有辽卒瞳孔被热浪蒸成灰白色,却依靠本能连杀四人,最后与一个持刀的魏卒同归于尽;有神机营士卒打光了铅弹,在面对扑到眼前的辽人时,扔下火枪拔出腰刀,不避劈来的长刀,以命换命般将腰刀砍进敌人甲胄间露出的脖子。
战场已经彻底混乱,随着双方将最后的兵力投入战场,这段越过天堑的口子,已经成了真正的修罗地狱,火光、尸堆、血泥、燃烧着火疯跑的战马,彼此厮杀肉搏到最后一刻的两军士卒,连绵的火枪炸响与弓箭交织在半空,数万人在这山隘中混战,没有人能空去想自己能不能活下来。
如果说以往魏辽之间的战争,还存在设伏断粮之类的战争艺术,那么在北伐开始后的这第一战,双方已经完全放弃了那些多余的心思,将战争回归到最原始也最惨烈的本来面目,燕山啊燕山,自古以来有多少人在此厮杀在此争雄?然而今天发生的这一战,会注定掩盖掉以往那些战役的光芒,让那些修史的史官也忍不住为那寥寥几句里的尸山血海而潸然泪下!
来吧!到了最后的时刻了!
天地间突兀响起了震动人心的鼓声,流血等死或者杀敌休憩的士卒都呆呆抬起头,看向山隘右侧的高处,一道人影在日光的映照下有些模糊,却极有力地将手中的鼓槌用力砸了下去,那比人还高的战鼓咆哮着发出一声又一声的战吼。
“那...是王爷么?”
“是王爷,是靖王爷。”
“靖王爷在看着我们...扶我起来,让弟兄们再冲一次。”
“都死光了,头儿,就剩咱两了。”
“这样啊...小四可惜了,那么年轻,听说家里还给他讨了婆姨...”
“头儿,你说我们能活着回去么?”
“不知道。”
“也是,算了,能活着当然好,死了也还能下去陪弟兄,不算差。”
“嗯。”
“头儿,我总听旁人说咱们打仗是为了保家卫国,是不让那些辽狗祸害咱们的家人咱们的土地...那后人能记得咱们么?”
“会的,”满身是伤的魏军低级军官低声道,“会记得的。”
如同天光破云的鼓声里,无数或竭力站直或互相搀扶的身影,握紧了手里的刀,深呼吸了口带着血腥味的空气,再一次走入了那嘶喊挥刀的厮杀里。
“辽人输定了。”他说。
正盯着战场目不转睛的王五没有听清这句呢喃,但警惕到了极点没有放过任何风吹草动的魏老三却意识到了王爷在说什么,他回头看着踏雪背上在阳光下看不清神情的顾怀,忍不住问道:
“王爷,为什么?”
“因为辽人的骨头软了,”顾怀轻笑道,“若是耶律洪或者萧山在这里...一定不会选择在山隘布防,等魏军进攻,而是宁可放火烧山也要逼我军入平原决战!这两个曾经被誉为辽国军神的人,一个与我对垒于黄河,一个与我决战于白沟,他们身上带着辽国百年积攒下来的自信与果断,然而在他们死后,辽国终究还是学会了什么叫害怕,叫退缩--而人一旦懂了这两个东西,有时候仗还没打完,便已经有了结果。”
那两个曾差点给魏国带来灭顶之灾的辽国主帅啊...就是辽国最后的脊梁骨了么?当初那两场大战,顾怀面对的压力何等巨大?耶律洪差点将河东彻底打穿,让好不容易恢复了些生机的北境陷入灭顶之灾,萧山更是将为帅者的风采演绎得淋漓精致,白沟河那一战,顾怀甚至被逼得要让自己的王旗渡河与对面中军对撞来窥得一丝胜机的地步--然而现在呢?辽国兵力占优,地势占优,却再也没了寻机决战的心气,只敢缩在山隘里,等着悍不畏死的魏人冲到面前。
而顾怀甚至不需要自己亲自指挥,不需要他的王旗镇在那里,魏人一样有了和辽军死战的勇气,北伐的勇气。
所谓的大势有些时候是很虚无缥缈的东西,平日里说的话做的事根本体现不出来任何与之相关的联系,然而真正等到大幕揭起,世上的每一个人都要受其影响--最直观的体现便是,这北线越过燕山山脉的一战,辽人的一举一动都透着股不敢输也输不起的害怕惊惶。
走到今天这一步,花了几年?赢了多少仗,死了多少人,才终于有一天,不再是魏国上下每一个人都提心吊胆辽国南下,而是辽国的军民,都在害怕守不住魏国注定北伐的攻势么?
“你看这山隘,隘口最宽不过两百丈,就算中段地形会开阔一些,但也不可能铺开辽国的十五万大军,十成力气,能使出来几成?最关键的是,辽国以为最为血腥最为惨烈的肉搏厮杀能让他们得利,却没有想到,魏人狠起来,能够比他们更狠。”
“但这也太惨烈了,”魏老三看向顾怀,“王爷,光是山隘口,怕是就死了接近万数的人...辽军虽然铺不开阵型,但我军也是一样的,陷阵的重甲步卒已经快死绝了,才把战线推进到山隘中段,要是换做平原,战损或许不会如此夸张才是。”
“应该有很多人的想法和你一样,所以我大魏军中多是将才,而少帅才,”顾怀摇摇头,“的确,平原接战,战场厮杀不会这般惨烈,陷阵重甲步卒也不会死伤如此惨重,但你有没有想过, 有些事情,不能单纯以战损来衡量?李易考虑得很周到,或者说他察觉到了辽国这一战所展现出来的变化,所以在辽军试图死守山隘时,他才会果断地将全军压上,因为只要赢下这一战,能不能直入中京道还是其次,最关键的是,辽国的精气神,从此就散了。”
魏老三恍然大悟:“若是连兵力最多最盛的北线都一败涂地,那其他地方...”
“就是这样的道理,这一战不仅是为了隔开上京与草原,锁死中京道,更是要彻底将北伐的旗号竖起来,没牙的老虎有什么好怕的?有些人有些国家只要输上一次,就再也不可能赢了,”顾怀轻笑,“这也是为什么我到了前线听了李易想法,就放手让他去做的原因,为帅者从来都不看战场一时得失,而是要在意战争背后的本质,实打实地啃下燕山,正面击败上京道十五万辽军,才是把辽人逼回草原的第一步,不然就以辽国这种隔几年就能拉出十几万大军的动员能力,打到什么时候才算完?”
魏老三重重点头:“王爷,卑职明白了!”
“当然,这种山隘内的厮杀,惨烈程度不亚于巷战,对双方士卒都是一种考验,只不过我对大魏的将士有信心,或者说对北伐的大势有信心,人最害怕的是为了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去死,战争过后父母为了孩子立碑,政治家却握手言欢的场面从古至今都不少见,但起码现在的魏人都能看得明白,这场北伐不是无所谓的牺牲,也不是为了某些人的私利,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这个民族所能爆发出来的决心与意志,会远超所有人的想象--哪怕面对的是百年来一直强势的辽人也一样。”
话音未落,山隘的战场猝然传来一阵嘈杂,顾怀嘴角勾起一阵冷笑,他举起千里镜扫了一眼,淡淡开口道:
“看,辽人终于忍不住动他们的底牌了,这证明他们已经被逼到了悬崖边--然而这世上的困兽之斗,从来都是徒增笑尔。”
......
隘口中段的血腥泥浆突然沸腾起来。
当丁良弼踩着同袍的断臂跃上残缺的石垒时,还没有来得及感受战线恢复推进的喜悦,脚下就传来了诡异的震动--不是火炮轰鸣,不是天雷炸响,而是千万匹裹甲战马踏碎骨肉的闷响。
骑兵?如今魏辽两军的骑兵都已经在外面的平原上缠斗绞杀远离了战场,再加上这里是山隘,哪儿来的骑兵?
然而下一秒他就意识到了什么,那张被血糊满的年轻脸庞上,露出了控制不住的骇然。
三万斤铁甲洪流从山隘尽头倾泻而出。
重骑!辽国的皮室重骑!那堪称辽国用来镇压国运,除非灭国之战否则平日里从不出上京道的重甲骑兵!
如果说当初顾怀在江南组建的铁浮屠,以及后来黄河一战中耶律洪曾放入战场的披甲骑兵也算重骑,那么如今在这里出现的皮室重骑兵就已经完全脱离了这个兵种,没有人敢于直面那种从士卒到战马都披着双层铁甲的怪物--这是只有辽国这种不缺产马地不缺精锐骑手才能大规模组建的军队,就算以辽国的体量,这么多年日积月累,也不过才堪堪足万。
年轻的重甲陷阵营魏卒呆呆抬起头,感受着从山隘另一端传来的震动,和那种几乎要将人要窒息的气势,呆呆问道:
“地龙翻身了?”
没有人能给他答案,正在厮杀的战线诡异地陷入了片刻安静,然后被掀飞的颅骨糊了魏卒满脸,透过沾满血腥的余光,他看清了那些冲到近前的狰狞怪物--那些被称作“铁鹞子”的皮室重骑,人马皆覆连环锁子甲,面甲铸成狼首,马槊尖端挂着无数的残肢,在他们的冲锋轨迹上,每一个魏人不是被撞飞,就是被压进土里,最前方的一匹战马践踏过魏军盾阵,包铁马蹄踩碎颅骨就像踏碎蛋壳,马槊横扫时,三个重甲步卒直接被巨大的冲击力击飞出去,血雾在战场上拉出一道刺眼的红绸。
“跑啊!”有人嘶喊。
但冲阵已深的重甲陷阵步卒怎么可能跑得过这些已经完成提速携带着无与伦比冲击力的重骑?这些全身覆甲的铁骑连马蹄都包着铁片,冲锋时如同雪崩碾过隘口中段的尸堆,就像是永远无法逃脱的死亡这个概念的具象化,光是看见便能闻见那股刺鼻的血腥味,整支重骑彷佛化作了钢铁的洪流,直直地朝着刚夺取石垒的魏军撞来,恐怖的集群冲锋能力在此刻展现得淋漓精致,魏军刚夺取的阵地顷刻间便被夺了回去。
年轻的魏卒已经在原地呆滞了很久,片刻之后,他嚎叫着扑向马腹,长刀劈在铁甲上火星四溅,却终究没能让那玄铁面甲下翻着的血红眼珠多看他一眼,那马槊就砸碎了他的脑袋。
山隘,重骑,战线咬合,兵力撕扯,眼下的情况实在太过于适合冲锋,或者说早在决定死守的时候,辽军主帅就设想过一旦连山隘的中段都被攻破,那么就到了重骑兵该出现的时候--唯一的疏漏只在于魏军太悍勇,太拼命,导致山隘口的阻击和山隘中段的厮杀没能让魏军的战损高到溃败的程度,但无所谓了,当这一万用来镇压国运的皮室重骑出现,这场决定中京道安危的战争应该就落下帷幕了。
--起码望楼上辽军主帅以及一众正在战场厮杀的将领都是这般觉得的。
在结阵冲锋的重骑几乎硬凿进魏军陷阵营的同时,魏军的前军乃至中军也已经杀入了山隘,那杆竖立的帅旗代表李易也亲临了战场,这意味着在燕山的这段山隘里,双方至少已经填进去了十万兵力--可能想象此刻的战场肉搏到底惨烈到了什么地步,放眼望去几乎都是挥刀相向的魏人辽人,再考虑到外围正在纠缠厮杀的骑兵,以及双方用来压阵的后军,可以说这次重骑兵的冲锋便是辽军最后的底牌,冲垮了魏军,那么燕山就此守下,所谓的北伐无疾而终;而如果魏军挡下了这些几乎无法战胜的重骑...
能挡下么?
“神机营!三叠阵!”
几乎只差百步,李易就能看清那些与魏卒混合厮杀的辽人的面目,他举起长剑,冷冷地传下军令,染血的帅旗插上尸堆,随着旗兵疯狂地挥舞,两千神机营分成三列跪在斜坡,枪管几乎抵着自己的同袍,朝着那些无视一切冲锋过来的重骑开火。
“放!”
几十丈的距离,铅弹根本无法打穿铁鹞子护心镜,甚至于连命中率都低到让人发指的地步,地面的震颤越来越强烈,柔弱的神机营步卒几乎就要直面重骑的马槊,然而没有人逃跑或者退后,只是面无表情地让开位置,装填弹药,继续试图用那一轮轮的齐射,来阻拦那些举世无敌的战争武器。
这一幕充斥着某种荒唐滑稽的错觉以及螳臂当车的美感,血肉在面对钢铁时候的坚守总是能让所有人动容,辽国的底牌就是这么简单直接而且高效,自从当年还是契丹时候的前身时,皮室重骑便杀遍了天下的军队,拥有它的将领会让一场战争失去所有悬念,而直面它的敌军则会在那种仿若天威的威势下失去所有抵抗的勇气。
以骑对骑?没用;以步制骑?更是笑话。
“炎龙车,起!”
然而下一刻,李易的帅旗在硝烟中猛然挥动,数百辆包铁战车从魏军后阵推出,车头狰狞的龙首张开巨口,在遍布血泥残骸的山隘间,这些从未出现在战场上的人间凶器,被赤着上身的精壮汉子奋力推着,直直迎向那些冲来的骑兵!
你辽国为了能出动重骑一举奠定局势,而选定了山隘,我大魏既然敢杀入这里,也未尝没有底牌!
山隘狭窄,重骑的确能覆盖,不惧刀砍斧劈,甚至连铅弹也打不穿盔甲马铠,但这世间仍然有你们畏惧的东西。
火!
载着百斤猛火油,以火药推力喷射十丈火流的炎龙车成为了战场中最引人注目的点,猛然上升的温度以及那扑面而来的热浪让前方的道路瞬间清空,第一波火浪舔过前排的战马,哪怕是上阵前会在草料中加以秘药以至于双目通红的牲畜也会因为天然对火的畏惧而长嘶人立,百余架炎龙车的火流几乎覆盖了整道山隘,那些以往永远不会停下,只会将敌人拦腰冲穿的皮室重骑,却在这一刻成功感受到了那种天然的克制,在停顿之后被后方涌来的马蹄踩成肉泥。
第二波火流在融聚后将温度抬升得更高,铁甲马铠在这一刻彷佛成了能烤熟里面肉体的闷罐,马背上的骑士疯狂撕扯铠甲,露出焦黑的皮肉,当第三波火流还未喷出,后方的魏卒已经再一次涌了上来。
“放天雷油囊!”李易嘶吼,无数魏军辅兵冒死冲入火场,将陶罐装的猛火油与难以计数的天雷砸向重骑集群,这片谷地瞬间变成炼狱,从出现开始就从未在冲锋中停滞的皮室重骑,在这一刻几乎被彻底拦了下来,首尾相撞,人仰马翻!
然而战争永远不会这么轻易结束。
汹涌的火焰烤焦了肉体,燃烧着尸堆,隔开了敌我的目光,然而未死的皮室重骑彻底癫狂,在意识到重骑铁流的冲锋被挡下已经成了事实后,这些辽国最为凶悍的骑士悍然弃马持斧,顶着燃烧的铠甲扑向炎龙车。
毁掉它们!只要毁掉它们,也许后面的同袍还有机会!
皮室重骑的统领萧斡里剌独左臂断口处焦黑的骨茬挑着火苗,右臂抡锤却比完好时更凶暴,连砸三辆喷火车,火油泼满全身仍咆哮冲锋,直到被十余发铅弹射中胸口脸颊,才被钩镰枪钉在岩壁;魏军校尉陈庆之身中三箭,点燃最后一辆炎龙车,撞向辽卒最密集处,爆燃的火球将半座山壁映成血红;有辽卒瞳孔被热浪蒸成灰白色,却依靠本能连杀四人,最后与一个持刀的魏卒同归于尽;有神机营士卒打光了铅弹,在面对扑到眼前的辽人时,扔下火枪拔出腰刀,不避劈来的长刀,以命换命般将腰刀砍进敌人甲胄间露出的脖子。
战场已经彻底混乱,随着双方将最后的兵力投入战场,这段越过天堑的口子,已经成了真正的修罗地狱,火光、尸堆、血泥、燃烧着火疯跑的战马,彼此厮杀肉搏到最后一刻的两军士卒,连绵的火枪炸响与弓箭交织在半空,数万人在这山隘中混战,没有人能空去想自己能不能活下来。
如果说以往魏辽之间的战争,还存在设伏断粮之类的战争艺术,那么在北伐开始后的这第一战,双方已经完全放弃了那些多余的心思,将战争回归到最原始也最惨烈的本来面目,燕山啊燕山,自古以来有多少人在此厮杀在此争雄?然而今天发生的这一战,会注定掩盖掉以往那些战役的光芒,让那些修史的史官也忍不住为那寥寥几句里的尸山血海而潸然泪下!
来吧!到了最后的时刻了!
天地间突兀响起了震动人心的鼓声,流血等死或者杀敌休憩的士卒都呆呆抬起头,看向山隘右侧的高处,一道人影在日光的映照下有些模糊,却极有力地将手中的鼓槌用力砸了下去,那比人还高的战鼓咆哮着发出一声又一声的战吼。
“那...是王爷么?”
“是王爷,是靖王爷。”
“靖王爷在看着我们...扶我起来,让弟兄们再冲一次。”
“都死光了,头儿,就剩咱两了。”
“这样啊...小四可惜了,那么年轻,听说家里还给他讨了婆姨...”
“头儿,你说我们能活着回去么?”
“不知道。”
“也是,算了,能活着当然好,死了也还能下去陪弟兄,不算差。”
“嗯。”
“头儿,我总听旁人说咱们打仗是为了保家卫国,是不让那些辽狗祸害咱们的家人咱们的土地...那后人能记得咱们么?”
“会的,”满身是伤的魏军低级军官低声道,“会记得的。”
如同天光破云的鼓声里,无数或竭力站直或互相搀扶的身影,握紧了手里的刀,深呼吸了口带着血腥味的空气,再一次走入了那嘶喊挥刀的厮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