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过居庸关的风总是带着股铁锈味,这段最为雄伟的长城上,留下了千万柄刀剑的痕迹,扶着垛口远眺的杨盛微微眯着眼睛,好像能透过那莽莽群山,看到塞外苍黄的草浪正被风卷向天际。
脚步声响起,他没有回头,开口的声音沉砺得如同磨刀石。
“粮秣齐了?”
“本身就没有多少能带的,自然不需要什么时间准备,”赵裕扶着剑落后杨盛半步,表现出了对这位独镇西凉十余年老将的尊重,“战马都配了十成精料,毕竟吃了这一顿,也不知道这一路还能不能吃饱。”
杨盛转过身,看着这个年轻得朝气蓬勃的将领,轻叹一声:“我真是疯了...才会觉得你这个主意不错。”
“王爷平定西蜀的时候,曾教过我一句话,人只有在没有什么能失去的时候才会陷入疯狂,正如我那二哥--而我们现在很明显还有着很多能押上桌子的东西,所以严格来说,我们只能算是赌徒。”赵裕平静开口。
光看眼下这副模样,已经很难把他和当初蜀地那个无忧无虑的藩王三子联系起来--但考虑到这两年他走过的那些地方,见证的那些事情,甚至还独自走了一趟高丽见证了一个国家的倾覆,一个男孩用了这么些时间成长为一个男人,好像也不是什么不能理解的事情。
毕竟当初曾和他勾肩搭背议论着路过的漂亮女子的另一个人,现在都已经是金国的国主了,而他只是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勋贵子弟,变成了能平静面对自己命运的将军而已。
“我知道你对王爷推崇备至,毕竟王爷的人格魅力摆在那里,我自己也是这样,王爷走了一趟西凉,我就也心甘情愿地想跟着王爷闯荡出一个未来,”杨盛揉了揉眉心,“可这不意味着我们连王爷打仗喜欢冒险的性子也要学...你到底知不知道这个计划意味着什么?”
赵裕轻轻点头:“当然。”
“三万西凉铁骑--这其中还有五千是刚刚习惯战马和武器的新卒,西出居庸关,过怀安、天成、云中、长青,奔袭大同,拔掉辽国西京道的枢纽,一锤定音。”
杨盛的脸皮抽动了一下:“真是疯了...这段路会很长,长到能让人绝望!”
“的确很长,就算是一人双马,行军也要半个月,还没有算上攻打沿途城池搜集补给粮草的时间,而且西京道的兵力这半年来都在有意地朝东面布防,这意味着我们是正面突破西京道辽军的防线,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绕开敌人,”赵裕说,“难度应该挺大的。”
“这可不是一句简简单单‘难度应该挺大’就能盖过去的啊...”杨盛说,“最有可能的是这三万骑兵都死在奔袭的路上,如果运气好说不定能杀到大同城下,然后被断掉后路围死--但结局都差不多。”
赵裕微微摇头:“关于这个...其实也许不用这么悲观,总的来说,如果辽国的西京道是铁板一块,那么三万骑兵杀进去的确是送死,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他走到长城边上,指着西京道的方向:“首先便是王爷收复幽燕后,西京道与辽国中枢的连接断开,导致西京(大同)实际意义上成为了一座孤岛,这对大军的士气打击是无与伦比的;其次是这一年来西夏都不遗余力地在西侧进攻,虽然西夏的那些兵...”
赵裕收回手,尴尬地摸了摸脸侧,叹息道:“...挺弱的,但却也实打实地在和西京道的辽军换人命,虽然他们至今都没有将战线推到清水河畔,但至少辽军需要调集兵力防守城池,如此一来西京捉襟见肘的兵力更是雪上加霜。”
“最后还有一点,”他说,“那就是萧弘和那些汉姓将领...其实我之前一直不理解王爷为什么会看重萧弘那个一败再败的降将,这种反复无常的性格,实在不是什么好的扶持人选,但现在看来,王爷才是高瞻远瞩--因为比起兵力的减少士气的下降,人心的离散才是最要命的。”
杨盛静静地听着,他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将领,或许镇守西凉这么久,他也有某些军事管理地域政务上的心得,但他终究是个提刀砍人的武夫,对于这些细致入微的东西,显然还比不上读过书识过字接受过良好教育甚至被顾怀带在身边言传身教的赵裕。
“上京道那边可能会因为辽帝悍然清洗朝堂,给了汉姓人一个上升渠道而暂时安稳,但已经隔绝的西京如何能安定下来?萧弘带着一众汉姓将领,已经在西京道开辟了好几个反抗辽军的聚居地,他们甚至还占领了几座城池,而聚在他们身边的,除了那些被萧弘的鬼话骗得以为真的会有那么一个未来的士卒、平民,其余便是当初被王爷放还到西京道的几十万难民了,只要他们还在一天,西京道就永远没办法安心抵御随时可能发生的进攻。”
“想象一下,几十万衣食无着、走到哪儿都被驱赶,甚至连那些重兵把守城池都进不去的难民,会掀起怎样的乱象?根据锦衣卫送回来的消息,光是大同就已经被他们冲击了三四次--而每一次都有过万难民死在大同城门前,这还是西京的枢纽,其他地方该有多夸张?杨将军你觉得奔袭大同太过冒险,然而实际上如今的西京道,早已是处处透风的烂筛子了。”
这一番剖析简直就像是靖王爷站在这里会说出的话一样,杨盛的眼神变了几轮,最后慢慢坚定下来。
“的确有道理,那我陪你赌上一次又何妨?”他说,“就像你说的,眼下的大魏赌得起,也输得起,西京道对于大魏来说,就是嘴边的肉,只要北线东线不出事,吃下去只是迟早的问题,三万西凉铁骑死在大同,会伤筋动骨但不至于满盘皆输,你还年轻,以后的路还很长,若是我们贸然出兵,王爷怪罪下来,我一力承担!”
赵裕怔了怔,随即嘴角微微挑起,摇了摇头。
杨盛皱起眉头:“难道你还要和我抢着担责不成?可别忘了,我才是西线主将,你能抢得过我?”
“不,我的意思是,前些日子我便走锦衣卫的路子给王爷送去了信,而王爷的回信昨日也到了,上面说可以,你我是西线主将,只要我们两人都无异议,西线战事就由我们统筹,”赵裕憋着笑,“所以说这不是两个想立功想疯了的将领自作主张出兵奔袭,而是一场正规的军事出征...诶杨将军你干嘛?”
被年轻后生调侃了一轮的杨盛差点转身就走,一张脸黑得跟锅炭一样--感情自己刚才那义薄云天大义凛然的一番话压根就没必要说?亏自己还摆出那么一副老前辈关怀后辈的模样,这小子怕是快忍不住笑出来了吧?
知道自己搞不好要挨顿打的赵裕连忙端正了脸色,看向北方,转移话题道:“算一算时间...那边应该快打起来了吧?”
“前些天王爷亲临北线的消息就送了过来,开战差不多就这几天,”杨盛顺着赵裕给的台阶下,“但无论结果如何,都于西线战事无影响,只要能打穿西京道,拿下大同,我们就没有辜负王爷的期望。”
“的确,那么现在就只剩下两个问题了,”赵裕说,“一个是西夏,在这场奔袭中,他们该扮演什么角色?从西夏在西侧进攻这么久都没对西京道辽军产生威胁的结果来看,他们是不太能指望得上的;另一个嘛,就是萧弘了。”
提起西夏,杨盛也叹了口气:“我跟西夏打的交道比较多,只能说一个被灭过国的国家,有这样的表现已经很让人满意了,起码他们没有被辽军打到国都然后向大魏求援,既然我们决定要用最快的方式扫平西京道,那么他们能起的作用便是牵制辽军部分兵力,以及提防西域而已...至于你说萧弘?萧弘能是什么问题?他不是已经降了大魏,在为王爷奔走么?”
赵裕摇头,脸上的神情很怪异:“说是降了大魏其实不恰当...我做过王爷亲卫,所以对于萧弘的事情了解得比较深,与其说他是在为王爷奔走,不如说是王爷一点一点把他逼到了今天这个地步,王爷对他的许诺是他可以成为辽国的英雄--当然辽帝的那一番动作让这句话成了泡影,起码在上京那边他更像是辽帝用来清洗朝堂的刀,所以他后来逃入西京道举起反旗,大概是觉得他可以在风雨飘摇的西京道搞出些事情来,类似于...占地盘之类的。”
杨盛恍然大悟:“难怪他那么拼命,原来是觉得打下来的地盘以后都会归他?”
“也不是不能这么理解,毕竟辽帝的魄力让他成了个丑角,王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搭理他,他接受了西京道那些汉姓将领和不满辽国的难民后,有这种心思倒也很正常,所以问题在于,如果我们奔袭大同,一开始他可能还会成为我们的助力,可当他发现我们是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尽收西京道后...”
“他说不定还要帮着辽人守大同?”杨盛瞪大了眼睛,“一个人居然能摇摆不定到这种地步?”
“想一想其实他也挺惨的,从万众瞩目的天才将领变成处处碰壁的提线木偶,总觉得他已经被王爷玩坏了,能做出什么事来都不奇怪,”赵裕有些无奈,“这件事我在信上问过王爷,王爷的意思是,让我们看着办。”
“看着办?”杨盛呆了呆,“什么叫看着办?”
“大概就是,如果他敢在这时候给我们添堵,顺手把他给宰了也没事?”赵裕挠挠头,“这么一想他还真挺悲催的。”
想象到某个人如今或许还在西京道的某个地方,做着举起反旗成为一方雄主的美梦,还不知道接下来等待着他的是什么,杨盛的嘴角扯了扯,深感认同地点了点头:
“是挺可怜的...”
......
王洪走进怀仁的府衙时,他的身上明显出现了几条差点夺走性命的伤痕,这个魁梧至极的汉子此时满身的颓唐气,在走过了几个院落后,他找到了正坐在桌后看战报的萧弘,开口就是:
“我不打了。”
大概是之前在山里躲了好长一段时间,风餐露宿整个人都黑了一圈的萧弘抬起头看着他:“为什么?”
“又死光了,”王洪说,“三万平民,连大同的城墙都没爬上去,就全死在了城外,我算是看明白了,你压根就没有想过我们会成功,你只不过是要让一批又一批的人去送命,好让大同城内的守军崩溃。”
萧弘有些意外,他当初刚从龙潭虎穴的上京逃出来,走入西京道时,就察觉到王洪是个表里如一的汉子,这种没有太多弯弯绕绕心思,又能打的人正好是他缺的,得益于那些被俘又被放了的汉姓将领基本都是常年被打压的没脑子货色,所以萧弘很容易就爬上了这些人的首位,可他没想到,第一个当面违抗他决定的,居然就是他认为可以成为一把好刀的王洪。
“你大可不必把这种阴险的心思安在我身上,”萧弘放下战报,淡淡说道,“怂恿平民冲击城池,或许能给他们造成一定的混乱,但要让守军崩溃,未免还差得远,我是真的觉得打下大同就差临门一脚,只是你没有找对方法而已。”
“方法?死在大同城下的人已经有多少,十万?二十万?一开始我就不该信你的鬼话,我这段时间见过的死人,比我前半辈子加起来还多!而他们只是一些想要活下去的平民!”
萧弘冷笑了一声,站起身和他对视:“平民?有多少人把他们当成平民?城池里的百姓守军有没有觉得他们是人?是我!我给了他们一口饭吃,给了他们一条能活下去的路,冲进大同就能像个人一样活下去有什么不对么?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不是我告诉了你们该怎么做,你们怎么可能打得下朔州,有钱有粮有地盘?如果不是我,你们现在还在某个山坳里,过着如同蛮荒野人一样的日子!谁给你的胆子,敢站在我面前,觉得你有指责我的权力?!”
几个对萧弘忠心耿耿的亲卫从角落里显露出身形,靠得最近的已经把手放到了刀柄上,王洪抬起脸深深地呼吸了几口,然后又重新低下头去。
“我明白了,”他说,“你一开始就不是冲着大同去的,你召集那些游荡在外面的难民,你给他们指了一条明路,让他们去冲击大同,只是为了让你打朔州的过程不出现意外...你的确用十几万人的命换了自己一个前程,而你觉得还不够,如果真的能拿下大同,就算再多花几十万条命,你也觉得很划算。”
朔州在大同正南方,这里被群山环绕,既没有直面魏国,也不会被西夏干扰,如果大同的守军被那些疯狂的难民困住,那么朔州确实是这些举起反旗的人再好不过的根据地...然而王洪此刻却感觉自己的心一点一点地凉了下来,他终于明白,从萧弘走入西京道的那一刻起,他的所作所为都在对方的算计内,而且最终变成了一场笑话。
“不该是这样的,”王洪低声道,“你不是也被靖王宽恕了么?你应该听他说过那些,我们难道不是为了变革掉大辽那些不好的地方,才聚在一起的么?为什么明明应该和我们站在一起的人,却要这样白白送命?”
萧弘怔了怔,他好像第一次认识这个粗犷汉子一样,从上到下仔细地打量了他一遍,然后啧啧感叹:
“这件事是我没有料到的...那些话,你还真信?”
王洪愣住了。
“的确,一开始的时候,我不怀疑我,或者说我们,是真的在做正确的事,”萧弘重新坐下,淡淡开口,“但问题是,有些事一旦有人做了,其他人再做就失去了意义,陛下--我姑且现在还称他为陛下,的确是个很有魄力的人,他在意识到靖王和我的打算后,就已经把这条路彻底堵死,从此之后首开大辽变革的只会是他,而我们若是还在这件事上做文章,那就是彻彻底底的反贼,和英雄两个字完全沾不上边。”
“那也不能...”
“但逃出上京城的时候,我就想通了,就算成为所谓的英雄,不也还是两个大人物手里的棋子么?要么选择为靖王颠覆辽国,要么选择为陛下清扫阻碍,那些我想要去做的事,其实只是因为他们想我做,”萧弘说,“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不能借着他们给我的理由,去做我自己想做的事呢?我不想再当棋子,从当初魏国京城外那一败之后,我已经做够了。”
王洪沉默片刻,吃力地开口道:“原来是这样。”
“看来你明白为什么这半年来我会不遗余力地让西京道乱起来了,就是因为靖王想让我搅浑这里的水好让他西征,而我也碰巧想试试能不能让西京道从此和辽国划清界限,朔州只是第一步,拿下大同才是我版图的第一步。”
王洪突然笑了起来,笑得极开怀:“但你在害怕,你害怕靖王会知道你的心思,所以你一直不敢真正地去打大同...你在等?等魏辽又一次打起来,才好实现你的计划?难怪你只让难民去送命,却一直在朔州屯粮屯兵...哈哈,你就像阴沟里的老鼠,你怕靖王就像是在害怕会让你暴露的白日阳光!”
萧弘并没有因为他这些话动怒,相反他的脸上出现了些欣赏:“在今天以前,我一直觉得你是个空有体魄却无脑子的人,看来是我错了,你也可以很聪明,只是一直不喜欢想事而已,你猜的确实没错,我一直在等,我假装没忘记顾怀让我做的那些事情,假装没忘记我只是顾怀用来让辽国倾覆的工具,但我真正在等的,是魏国开始北伐的时候,是那位陛下终于死去的时候!你看着吧,没有人会将目光投向这里,西京道对于他们来说食而无味弃而可惜,只有等到那边的事情尘埃落定,他们才会考虑怎么收拾半死不活的西京道。”
“然而到了那时,”他说,“如果赢的是辽国,那么我会把我手里的西京道献给辽国那位至高无上的陛下,而如果赢的是魏国...”
王洪说:“那么或许你会是辽国新的...陛下?”
“我喜欢这个称呼,但现在还太早了一些,”萧弘站起身子,摆了摆手,“你应该清楚,知道得太多,等待你的结局就只有一个,送他上路吧。”
两个亲卫上前按住王洪,不知道是不是牵动了身上的伤势,王洪的脸满是狰狞,他死死地看着萧弘:“我会在地底下等着你!陛下和靖王不会放过你的,我等着你为那些白死的人偿命!”
“那你估计要失望了,无论是魏还是辽,现在都没有余力来管这里,我准备了那么久,就是为了用最短的时间拿下整个西京道,而且我有这个信心,到时候我会让顾怀看看,被他操纵、戏弄了那么久的我,也是可以磨尖牙齿,反咬他一口的。”
刀光落下,一滴血溅到了萧弘脸上,他伸出手指轻轻抹掉,然后露出了一抹很浅淡却也很疯狂的笑容。
脚步声响起,他没有回头,开口的声音沉砺得如同磨刀石。
“粮秣齐了?”
“本身就没有多少能带的,自然不需要什么时间准备,”赵裕扶着剑落后杨盛半步,表现出了对这位独镇西凉十余年老将的尊重,“战马都配了十成精料,毕竟吃了这一顿,也不知道这一路还能不能吃饱。”
杨盛转过身,看着这个年轻得朝气蓬勃的将领,轻叹一声:“我真是疯了...才会觉得你这个主意不错。”
“王爷平定西蜀的时候,曾教过我一句话,人只有在没有什么能失去的时候才会陷入疯狂,正如我那二哥--而我们现在很明显还有着很多能押上桌子的东西,所以严格来说,我们只能算是赌徒。”赵裕平静开口。
光看眼下这副模样,已经很难把他和当初蜀地那个无忧无虑的藩王三子联系起来--但考虑到这两年他走过的那些地方,见证的那些事情,甚至还独自走了一趟高丽见证了一个国家的倾覆,一个男孩用了这么些时间成长为一个男人,好像也不是什么不能理解的事情。
毕竟当初曾和他勾肩搭背议论着路过的漂亮女子的另一个人,现在都已经是金国的国主了,而他只是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勋贵子弟,变成了能平静面对自己命运的将军而已。
“我知道你对王爷推崇备至,毕竟王爷的人格魅力摆在那里,我自己也是这样,王爷走了一趟西凉,我就也心甘情愿地想跟着王爷闯荡出一个未来,”杨盛揉了揉眉心,“可这不意味着我们连王爷打仗喜欢冒险的性子也要学...你到底知不知道这个计划意味着什么?”
赵裕轻轻点头:“当然。”
“三万西凉铁骑--这其中还有五千是刚刚习惯战马和武器的新卒,西出居庸关,过怀安、天成、云中、长青,奔袭大同,拔掉辽国西京道的枢纽,一锤定音。”
杨盛的脸皮抽动了一下:“真是疯了...这段路会很长,长到能让人绝望!”
“的确很长,就算是一人双马,行军也要半个月,还没有算上攻打沿途城池搜集补给粮草的时间,而且西京道的兵力这半年来都在有意地朝东面布防,这意味着我们是正面突破西京道辽军的防线,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绕开敌人,”赵裕说,“难度应该挺大的。”
“这可不是一句简简单单‘难度应该挺大’就能盖过去的啊...”杨盛说,“最有可能的是这三万骑兵都死在奔袭的路上,如果运气好说不定能杀到大同城下,然后被断掉后路围死--但结局都差不多。”
赵裕微微摇头:“关于这个...其实也许不用这么悲观,总的来说,如果辽国的西京道是铁板一块,那么三万骑兵杀进去的确是送死,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他走到长城边上,指着西京道的方向:“首先便是王爷收复幽燕后,西京道与辽国中枢的连接断开,导致西京(大同)实际意义上成为了一座孤岛,这对大军的士气打击是无与伦比的;其次是这一年来西夏都不遗余力地在西侧进攻,虽然西夏的那些兵...”
赵裕收回手,尴尬地摸了摸脸侧,叹息道:“...挺弱的,但却也实打实地在和西京道的辽军换人命,虽然他们至今都没有将战线推到清水河畔,但至少辽军需要调集兵力防守城池,如此一来西京捉襟见肘的兵力更是雪上加霜。”
“最后还有一点,”他说,“那就是萧弘和那些汉姓将领...其实我之前一直不理解王爷为什么会看重萧弘那个一败再败的降将,这种反复无常的性格,实在不是什么好的扶持人选,但现在看来,王爷才是高瞻远瞩--因为比起兵力的减少士气的下降,人心的离散才是最要命的。”
杨盛静静地听着,他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将领,或许镇守西凉这么久,他也有某些军事管理地域政务上的心得,但他终究是个提刀砍人的武夫,对于这些细致入微的东西,显然还比不上读过书识过字接受过良好教育甚至被顾怀带在身边言传身教的赵裕。
“上京道那边可能会因为辽帝悍然清洗朝堂,给了汉姓人一个上升渠道而暂时安稳,但已经隔绝的西京如何能安定下来?萧弘带着一众汉姓将领,已经在西京道开辟了好几个反抗辽军的聚居地,他们甚至还占领了几座城池,而聚在他们身边的,除了那些被萧弘的鬼话骗得以为真的会有那么一个未来的士卒、平民,其余便是当初被王爷放还到西京道的几十万难民了,只要他们还在一天,西京道就永远没办法安心抵御随时可能发生的进攻。”
“想象一下,几十万衣食无着、走到哪儿都被驱赶,甚至连那些重兵把守城池都进不去的难民,会掀起怎样的乱象?根据锦衣卫送回来的消息,光是大同就已经被他们冲击了三四次--而每一次都有过万难民死在大同城门前,这还是西京的枢纽,其他地方该有多夸张?杨将军你觉得奔袭大同太过冒险,然而实际上如今的西京道,早已是处处透风的烂筛子了。”
这一番剖析简直就像是靖王爷站在这里会说出的话一样,杨盛的眼神变了几轮,最后慢慢坚定下来。
“的确有道理,那我陪你赌上一次又何妨?”他说,“就像你说的,眼下的大魏赌得起,也输得起,西京道对于大魏来说,就是嘴边的肉,只要北线东线不出事,吃下去只是迟早的问题,三万西凉铁骑死在大同,会伤筋动骨但不至于满盘皆输,你还年轻,以后的路还很长,若是我们贸然出兵,王爷怪罪下来,我一力承担!”
赵裕怔了怔,随即嘴角微微挑起,摇了摇头。
杨盛皱起眉头:“难道你还要和我抢着担责不成?可别忘了,我才是西线主将,你能抢得过我?”
“不,我的意思是,前些日子我便走锦衣卫的路子给王爷送去了信,而王爷的回信昨日也到了,上面说可以,你我是西线主将,只要我们两人都无异议,西线战事就由我们统筹,”赵裕憋着笑,“所以说这不是两个想立功想疯了的将领自作主张出兵奔袭,而是一场正规的军事出征...诶杨将军你干嘛?”
被年轻后生调侃了一轮的杨盛差点转身就走,一张脸黑得跟锅炭一样--感情自己刚才那义薄云天大义凛然的一番话压根就没必要说?亏自己还摆出那么一副老前辈关怀后辈的模样,这小子怕是快忍不住笑出来了吧?
知道自己搞不好要挨顿打的赵裕连忙端正了脸色,看向北方,转移话题道:“算一算时间...那边应该快打起来了吧?”
“前些天王爷亲临北线的消息就送了过来,开战差不多就这几天,”杨盛顺着赵裕给的台阶下,“但无论结果如何,都于西线战事无影响,只要能打穿西京道,拿下大同,我们就没有辜负王爷的期望。”
“的确,那么现在就只剩下两个问题了,”赵裕说,“一个是西夏,在这场奔袭中,他们该扮演什么角色?从西夏在西侧进攻这么久都没对西京道辽军产生威胁的结果来看,他们是不太能指望得上的;另一个嘛,就是萧弘了。”
提起西夏,杨盛也叹了口气:“我跟西夏打的交道比较多,只能说一个被灭过国的国家,有这样的表现已经很让人满意了,起码他们没有被辽军打到国都然后向大魏求援,既然我们决定要用最快的方式扫平西京道,那么他们能起的作用便是牵制辽军部分兵力,以及提防西域而已...至于你说萧弘?萧弘能是什么问题?他不是已经降了大魏,在为王爷奔走么?”
赵裕摇头,脸上的神情很怪异:“说是降了大魏其实不恰当...我做过王爷亲卫,所以对于萧弘的事情了解得比较深,与其说他是在为王爷奔走,不如说是王爷一点一点把他逼到了今天这个地步,王爷对他的许诺是他可以成为辽国的英雄--当然辽帝的那一番动作让这句话成了泡影,起码在上京那边他更像是辽帝用来清洗朝堂的刀,所以他后来逃入西京道举起反旗,大概是觉得他可以在风雨飘摇的西京道搞出些事情来,类似于...占地盘之类的。”
杨盛恍然大悟:“难怪他那么拼命,原来是觉得打下来的地盘以后都会归他?”
“也不是不能这么理解,毕竟辽帝的魄力让他成了个丑角,王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搭理他,他接受了西京道那些汉姓将领和不满辽国的难民后,有这种心思倒也很正常,所以问题在于,如果我们奔袭大同,一开始他可能还会成为我们的助力,可当他发现我们是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尽收西京道后...”
“他说不定还要帮着辽人守大同?”杨盛瞪大了眼睛,“一个人居然能摇摆不定到这种地步?”
“想一想其实他也挺惨的,从万众瞩目的天才将领变成处处碰壁的提线木偶,总觉得他已经被王爷玩坏了,能做出什么事来都不奇怪,”赵裕有些无奈,“这件事我在信上问过王爷,王爷的意思是,让我们看着办。”
“看着办?”杨盛呆了呆,“什么叫看着办?”
“大概就是,如果他敢在这时候给我们添堵,顺手把他给宰了也没事?”赵裕挠挠头,“这么一想他还真挺悲催的。”
想象到某个人如今或许还在西京道的某个地方,做着举起反旗成为一方雄主的美梦,还不知道接下来等待着他的是什么,杨盛的嘴角扯了扯,深感认同地点了点头:
“是挺可怜的...”
......
王洪走进怀仁的府衙时,他的身上明显出现了几条差点夺走性命的伤痕,这个魁梧至极的汉子此时满身的颓唐气,在走过了几个院落后,他找到了正坐在桌后看战报的萧弘,开口就是:
“我不打了。”
大概是之前在山里躲了好长一段时间,风餐露宿整个人都黑了一圈的萧弘抬起头看着他:“为什么?”
“又死光了,”王洪说,“三万平民,连大同的城墙都没爬上去,就全死在了城外,我算是看明白了,你压根就没有想过我们会成功,你只不过是要让一批又一批的人去送命,好让大同城内的守军崩溃。”
萧弘有些意外,他当初刚从龙潭虎穴的上京逃出来,走入西京道时,就察觉到王洪是个表里如一的汉子,这种没有太多弯弯绕绕心思,又能打的人正好是他缺的,得益于那些被俘又被放了的汉姓将领基本都是常年被打压的没脑子货色,所以萧弘很容易就爬上了这些人的首位,可他没想到,第一个当面违抗他决定的,居然就是他认为可以成为一把好刀的王洪。
“你大可不必把这种阴险的心思安在我身上,”萧弘放下战报,淡淡说道,“怂恿平民冲击城池,或许能给他们造成一定的混乱,但要让守军崩溃,未免还差得远,我是真的觉得打下大同就差临门一脚,只是你没有找对方法而已。”
“方法?死在大同城下的人已经有多少,十万?二十万?一开始我就不该信你的鬼话,我这段时间见过的死人,比我前半辈子加起来还多!而他们只是一些想要活下去的平民!”
萧弘冷笑了一声,站起身和他对视:“平民?有多少人把他们当成平民?城池里的百姓守军有没有觉得他们是人?是我!我给了他们一口饭吃,给了他们一条能活下去的路,冲进大同就能像个人一样活下去有什么不对么?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不是我告诉了你们该怎么做,你们怎么可能打得下朔州,有钱有粮有地盘?如果不是我,你们现在还在某个山坳里,过着如同蛮荒野人一样的日子!谁给你的胆子,敢站在我面前,觉得你有指责我的权力?!”
几个对萧弘忠心耿耿的亲卫从角落里显露出身形,靠得最近的已经把手放到了刀柄上,王洪抬起脸深深地呼吸了几口,然后又重新低下头去。
“我明白了,”他说,“你一开始就不是冲着大同去的,你召集那些游荡在外面的难民,你给他们指了一条明路,让他们去冲击大同,只是为了让你打朔州的过程不出现意外...你的确用十几万人的命换了自己一个前程,而你觉得还不够,如果真的能拿下大同,就算再多花几十万条命,你也觉得很划算。”
朔州在大同正南方,这里被群山环绕,既没有直面魏国,也不会被西夏干扰,如果大同的守军被那些疯狂的难民困住,那么朔州确实是这些举起反旗的人再好不过的根据地...然而王洪此刻却感觉自己的心一点一点地凉了下来,他终于明白,从萧弘走入西京道的那一刻起,他的所作所为都在对方的算计内,而且最终变成了一场笑话。
“不该是这样的,”王洪低声道,“你不是也被靖王宽恕了么?你应该听他说过那些,我们难道不是为了变革掉大辽那些不好的地方,才聚在一起的么?为什么明明应该和我们站在一起的人,却要这样白白送命?”
萧弘怔了怔,他好像第一次认识这个粗犷汉子一样,从上到下仔细地打量了他一遍,然后啧啧感叹:
“这件事是我没有料到的...那些话,你还真信?”
王洪愣住了。
“的确,一开始的时候,我不怀疑我,或者说我们,是真的在做正确的事,”萧弘重新坐下,淡淡开口,“但问题是,有些事一旦有人做了,其他人再做就失去了意义,陛下--我姑且现在还称他为陛下,的确是个很有魄力的人,他在意识到靖王和我的打算后,就已经把这条路彻底堵死,从此之后首开大辽变革的只会是他,而我们若是还在这件事上做文章,那就是彻彻底底的反贼,和英雄两个字完全沾不上边。”
“那也不能...”
“但逃出上京城的时候,我就想通了,就算成为所谓的英雄,不也还是两个大人物手里的棋子么?要么选择为靖王颠覆辽国,要么选择为陛下清扫阻碍,那些我想要去做的事,其实只是因为他们想我做,”萧弘说,“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不能借着他们给我的理由,去做我自己想做的事呢?我不想再当棋子,从当初魏国京城外那一败之后,我已经做够了。”
王洪沉默片刻,吃力地开口道:“原来是这样。”
“看来你明白为什么这半年来我会不遗余力地让西京道乱起来了,就是因为靖王想让我搅浑这里的水好让他西征,而我也碰巧想试试能不能让西京道从此和辽国划清界限,朔州只是第一步,拿下大同才是我版图的第一步。”
王洪突然笑了起来,笑得极开怀:“但你在害怕,你害怕靖王会知道你的心思,所以你一直不敢真正地去打大同...你在等?等魏辽又一次打起来,才好实现你的计划?难怪你只让难民去送命,却一直在朔州屯粮屯兵...哈哈,你就像阴沟里的老鼠,你怕靖王就像是在害怕会让你暴露的白日阳光!”
萧弘并没有因为他这些话动怒,相反他的脸上出现了些欣赏:“在今天以前,我一直觉得你是个空有体魄却无脑子的人,看来是我错了,你也可以很聪明,只是一直不喜欢想事而已,你猜的确实没错,我一直在等,我假装没忘记顾怀让我做的那些事情,假装没忘记我只是顾怀用来让辽国倾覆的工具,但我真正在等的,是魏国开始北伐的时候,是那位陛下终于死去的时候!你看着吧,没有人会将目光投向这里,西京道对于他们来说食而无味弃而可惜,只有等到那边的事情尘埃落定,他们才会考虑怎么收拾半死不活的西京道。”
“然而到了那时,”他说,“如果赢的是辽国,那么我会把我手里的西京道献给辽国那位至高无上的陛下,而如果赢的是魏国...”
王洪说:“那么或许你会是辽国新的...陛下?”
“我喜欢这个称呼,但现在还太早了一些,”萧弘站起身子,摆了摆手,“你应该清楚,知道得太多,等待你的结局就只有一个,送他上路吧。”
两个亲卫上前按住王洪,不知道是不是牵动了身上的伤势,王洪的脸满是狰狞,他死死地看着萧弘:“我会在地底下等着你!陛下和靖王不会放过你的,我等着你为那些白死的人偿命!”
“那你估计要失望了,无论是魏还是辽,现在都没有余力来管这里,我准备了那么久,就是为了用最短的时间拿下整个西京道,而且我有这个信心,到时候我会让顾怀看看,被他操纵、戏弄了那么久的我,也是可以磨尖牙齿,反咬他一口的。”
刀光落下,一滴血溅到了萧弘脸上,他伸出手指轻轻抹掉,然后露出了一抹很浅淡却也很疯狂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