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于此,在宗教仪式设计上,盖里斯也在思考如何摆脱单纯的赎罪和宽恕。
而是谋求让信众主动承担更大的责任。
帕拉丁的立誓,其实就已经是其中一个很好的案例了,
和寻常人的忏悔不同,帕拉丁每一次忏悔都是为了确认自己的不足,温故自己的誓言,并承诺在现实世界做出具体的补偿。
虽然大多数信众,是走不到这一步的。
但盖里斯还是希望能够去将之推动。
盖里斯神学最为精华的部分,盖里斯已经在耶路撒冷圣城召开过宗教会议,同阿梅代、阿尔乔斯、安东尼、伊拉克略等人,加上各地教堂的代表,共同将之整理出来过了。
现在的盖里斯,并不是要对自身神学体系进行大修大改。
而只是要将之凝练出来,以使得更多潜在的信徒理解他的教义。
于是,盖里斯便提笔书写了起来。
……
基督教同伊斯兰教之间,理论上虽然说是信仰相同的神,但又确确实实是两种宗教。
这个区别,体现在方方面面。
其中一个很大的区别便在于双方的节庆文化上。
基督教的文化底蕴,直接来自犹太教、犹太教又来自古以色列人。
古以色列人虽然有浓厚的放牧习俗,但从起初开始,便就非常依赖农耕。
因此,古以色列人的不少节庆,都是围绕农业时节而制定的。
就比如说除酵节、收割节及收藏节。
而当基督教时代到来后,基督教一年的节庆,也是按照太阳历来制定。
其中圣诞节同冬至、复活节与春分,都是老生常谈的紧密关系。
但伊斯兰教,在这个方面则表现出了,非常典型的游牧风气。
伊斯兰历法的方方面面,都在表明一件事,他们并不在意太阳的具体变化,而只考虑月亮圆缺周期的变动。
对于一个伊斯兰农民来说,如果他们希望想在每年固定的节气播种收割的话,他们就会发现,每次播种都要少11天左右,才能和去年一致。
这是由于伊斯兰历全年仅仅354天或者355天导致的。
对于牧民而言,相比起要精准到日的农耕,他们更关心接下来转场期间可能遇到的天气变化。
因此,极端稳固的太阳历,其实意义并不是很大。
同时为了在彼此分散的情况下,能够记住共同的日期,那么天上的月亮,就是一颗不落的日历本。
在这种情况下,尤克图部也好,又或者其他的游牧部族,他们在向农耕生活转变的过程中,其实就相当麻烦,只能依赖于经验与自然现象来大致决定播种的日期。
正所谓,缺什么补什么。
对于一个致力于希望稳固安排农业周期的突厥部族而言,继续采用单一的伊斯兰历,必然是不合适的。
既然盖里斯要强调动创造人本身,要赋予劳动以神学上的意味,那么对于安纳托利亚地区的突厥民而言,农业劳动便更是首当其冲了。
……
10月的安纳托利亚东部,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因为战乱的缘故,埃尔祖鲁姆城附近,许多农田都被相继破坏。
绝大多数的突厥部族,都有些心有戚戚焉。
在这个时候,完成了秋收,经过几天放松后,尤克图部为了庆祝战争的结束、奥斯曼又成功出任贝伊国的维齐尔,因此特地举办的盛大节庆,就颇为扎眼了。
其他部族,其实都有些眼红,乃至于嘴里说闲话。
毕竟,今年大家运气都不好,怎么就你过的这么舒坦?
然而面对这些闲言碎语,尤克图部却突然对周边的其他那些部族传出消息,说今年的这庆祝活动,不只是针对尤克图部,而是针对贝伊国旗下所有的突厥部族。
大家只要愿意来,便可以敞开了吃,敞开了喝。
这话一放出来,那些部族的舆论风气,顿时就变了。
一时间,大家都赞扬起奥斯曼,说他生来力大无穷,能文能武,长相十分英俊,就是要当维齐尔的大英雄。
当然,话虽然是这么说,可真正能来参加尤克图部庆祝活动的人,其实也不会很多。
毕竟很多部族距离遥远,赶来之前,庆祝也就要结束了。
而就算是距离近的,也有牧群需要照看。因此各个部族出些能吃的汉子,过来饱饱肚子,然后想办法带些东西回去,其实也就差不多了。
再多就是带些年轻人过来,彼此见见世面,安排些相亲的机会。
不过就算如此,当几百突厥人,汇聚到尤克图部这个聚落的时候,这里都变得格外热闹了起来。
歌舞、烤肉、面饼、闻风而至的商人……
这却就是一次难得一见的集市,是一次惨淡年份里的苦中作乐。
也是趁着这个机会,先前在埃尔祖鲁姆城里,进行过会盟的各个部族首领,再度聚拢了起来。
按照先前的议定,贝伊国实质上的最高权力机构,其实便是突厥议会。
可这突厥议会如何构建,如何行驶权力,如何控制贝伊国。
其实大家都还不甚清晰明了,也就是冲着盖里斯,他们才一股脑冲出个活路。
按照原先的计划,在秋收结束之后,这个突厥议会的搭建,也就要正式提上议程,开始准备向周围延展自己的权力了。
当然,在不少突厥部族首领的认知里,这个所谓的突厥议会,其实便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游牧会盟。
游牧会盟是一种源于游牧社会的政治和军事组织形式,通常指多个游牧部落或部族之间结成的联盟,以共同应对战争、资源分配、贸易或内部冲突等问题。
会盟通常由一个实力最强的部族首领或可汗(大汗)主导,他需要协调各部族关系,分配战利品和草场,以维持联盟的稳定。
虽然名义上挑头的是尤克图部的奥斯曼,可真正的领袖,大家又都心知肚明,其实是盖里斯才对。
若非奥斯曼,在这个大家都不算好过的日子里,主动将他们这些人邀请过来大吃大喝,给大家一个吃大户的机会,他其实也坐不稳盖里斯麾下第二人的身份。
而就在,这些部族首领,在单独一个帐篷里大吃大喝,交流彼此消息,安排子女谈婚论嫁的时候。
忽然帐篷被人掀开帘子,闯进来一个年轻人,面容同奥斯曼有几分相像。
他大声对这些首领们说道:“先知让人在广场那边搭起了个台子,希望你们都能过去看看!”
有部族首领认出了这人的身份,知道他是阿尔斯兰,不过那不重要。
重要的事在于,盖里斯叫人搭起台子,这显然是有重要的事要宣布。
他们这些人,在城里见过了盖里斯的奇迹,自然是不敢不放在心上,在彼此两句寒暄后,便纷纷起身走向了那边。
等到他们这些人抵达的时候,便见这里已经是人山人海了。
在众人之间,一座石质的讲台,被堆了出来,四角飘扬着旗帜。
讲台正面面向了东南方,有比较敏锐方向感的人,便意识到这其实是在面向麦加的天房。
没过多久后,盖里斯身穿白色长袍,头戴白色头巾。
他从从右侧走向讲台,缓缓走了上去,在这期间,一切都很自然宁静,就仿佛又什么魔力一般,抑制了在场众人的热情。
当来到讲台上后,盖里斯向人群发出致意。
首先是中间的人群,再是左边的,最后是右边的。
然而这也只是开始,紧接着,他还再度大声喊道:
“真主所创立的世界啊!不论是活的生灵,又或者死的物品,不论是人类们,又或者精灵与天使。”
“在今天!我要向万物的万物,宣告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
“我是那自千年前便隐遁的先知,如今从中归来,接替伊玛目的职责,向你们致以问候和平安。”
“我将你们从沙里亚法中解放出来,并带你们走向复活!”
“我宣布,一个新的历法,将被启用!”
“从现在起,伊斯兰历将是月亮,而新的历法却是那太阳!”
“你们可自由的选用!我不做任何强求……”
盖里斯这边,还没说完,台下却已经出现了骚动。
出现骚动的方向,并不是尤克图部的本部成员,也不是那些跟着各自首领来这里大吃大喝的壮汉,而是最左边边缘,一群穿着明显像教法学者的群体。
“异端!”
“谎言!”
“无神论者!”
在1200年这个时代,安纳托利亚东部的伊斯兰教主要受到塞尔柱帝国和周边阿拔斯哈里发、花剌子模、阿尤布王朝等穆斯林政权的影响。
虽然说许多突厥游牧部族,已经皈依伊斯兰教。
但他们这种皈依,到底有几分成色,是相当的相当。
因此,各个伊斯兰教派,都在试图争取这些突厥人的皈依,从而扩大自己教派的影响力。
其中许多苏菲主义教团,会试图进行神秘学上的散播。
而比较典型的教法学者,则承担着将突厥部族从形式上的皈依引导至正统伊斯兰教实践的任务。
他们与苏菲教团的传教方式不同,更倾向于系统教育、法律规范和社会组织。
要么是依赖官方派遣,是被罗姆苏丹国任命为法官、穆夫提、教师,以法律权威推动宗教教化。
要么是依附于贵族首领,成为他们的宗教顾问,以此影响整个部族。
由于贝伊国,长期听调不听宣,因此更多的是后者。
而这些教法学者们,便是跟着各个部族首领们,一同来到这里的。
然而,面对这些人的叫嚣,盖里斯并没有去回应,他只是平淡的向奥斯曼等人所在的这个方向望了一眼。
感受到盖里斯的注视,奥斯曼他们这群部族首领,顿时一阵恶寒,心中不由得有些发毛。
在场这么多人,其他人怎么看盖里斯,他们不是很清楚。
但对于他们而言,盖里斯却就是不容置疑的权威。
因而,那些教法学者们,还没再多说什么话,等他们一个个回过头的时候,便发现各自的主子,打量他们的眼神已经颇为不善了。
一点小插曲,自然不会打断盖里斯的宣讲。
盖里斯简单介绍了下自己的新历法。
这个时候,就有必要提及一句,虽然说伊斯兰历并不适合农业耕种。
但同时代的儒略历就适合吗?
儒略历,简称儒历。
其是由罗马共和国独裁官儒略·凯撒采纳埃及托勒密王朝亚历山大的希腊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索西琴尼计算的历法。
在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执行,取代旧罗马历历法的历法。一年设12个月,大小月交替,四年一闰,平年365日,闰年于二月底增加一闰日,年平均长度为365.25日。
该历法将罗马执政官上任的一日订为一年的开始日,即1月1日。
儒略历的诞生,是为了针对之前罗马帝国混乱历法的结果。
在儒略历之前,罗马人虽然知道一个太阳年大致是365.25天,但他们还是坚持按照月亮圆缺的方式,组成12个月,也就是355天。
而为了弥补这中间的10天空白,因此隔不固定几年,罗马的大祭司就会宣布某年是闰年,一口气闰一个月,把不够的日子补上来。
如果,管理合适,这其实也不是不行。
但是呢,罗马执政官的任期是与日历年相对应的。
换句话说,罗马的大祭司宣布某年是闰年,等于延长当时罗马执政官二十几天的在位时间。
罗马的大祭司拒绝宣布某年是闰年,等于缩短罗马执政官的在位时间。
人类多几个太阳算什么,罗马祭祀还能让年份变短或变长呢!
政治斗争进入日历定义战,这个事太抽象了,儒略最终选择永久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采用了,每四年闰一日这个设计。
从而避免某年莫名其妙多出一个月,或者某年莫名其妙少了一个月这种事。
但真正的一年,又其实并非365.25天,而是365.2422日。
这个微小的差距,导致每128年,将会少上一天。
从儒略历开始,延续到今天,已经少上快十天了。
春分和冬至的计算出现了明显问题,因此盖里斯就不只是要纠正伊斯兰历、也要连同儒略历一同改造。
而是谋求让信众主动承担更大的责任。
帕拉丁的立誓,其实就已经是其中一个很好的案例了,
和寻常人的忏悔不同,帕拉丁每一次忏悔都是为了确认自己的不足,温故自己的誓言,并承诺在现实世界做出具体的补偿。
虽然大多数信众,是走不到这一步的。
但盖里斯还是希望能够去将之推动。
盖里斯神学最为精华的部分,盖里斯已经在耶路撒冷圣城召开过宗教会议,同阿梅代、阿尔乔斯、安东尼、伊拉克略等人,加上各地教堂的代表,共同将之整理出来过了。
现在的盖里斯,并不是要对自身神学体系进行大修大改。
而只是要将之凝练出来,以使得更多潜在的信徒理解他的教义。
于是,盖里斯便提笔书写了起来。
……
基督教同伊斯兰教之间,理论上虽然说是信仰相同的神,但又确确实实是两种宗教。
这个区别,体现在方方面面。
其中一个很大的区别便在于双方的节庆文化上。
基督教的文化底蕴,直接来自犹太教、犹太教又来自古以色列人。
古以色列人虽然有浓厚的放牧习俗,但从起初开始,便就非常依赖农耕。
因此,古以色列人的不少节庆,都是围绕农业时节而制定的。
就比如说除酵节、收割节及收藏节。
而当基督教时代到来后,基督教一年的节庆,也是按照太阳历来制定。
其中圣诞节同冬至、复活节与春分,都是老生常谈的紧密关系。
但伊斯兰教,在这个方面则表现出了,非常典型的游牧风气。
伊斯兰历法的方方面面,都在表明一件事,他们并不在意太阳的具体变化,而只考虑月亮圆缺周期的变动。
对于一个伊斯兰农民来说,如果他们希望想在每年固定的节气播种收割的话,他们就会发现,每次播种都要少11天左右,才能和去年一致。
这是由于伊斯兰历全年仅仅354天或者355天导致的。
对于牧民而言,相比起要精准到日的农耕,他们更关心接下来转场期间可能遇到的天气变化。
因此,极端稳固的太阳历,其实意义并不是很大。
同时为了在彼此分散的情况下,能够记住共同的日期,那么天上的月亮,就是一颗不落的日历本。
在这种情况下,尤克图部也好,又或者其他的游牧部族,他们在向农耕生活转变的过程中,其实就相当麻烦,只能依赖于经验与自然现象来大致决定播种的日期。
正所谓,缺什么补什么。
对于一个致力于希望稳固安排农业周期的突厥部族而言,继续采用单一的伊斯兰历,必然是不合适的。
既然盖里斯要强调动创造人本身,要赋予劳动以神学上的意味,那么对于安纳托利亚地区的突厥民而言,农业劳动便更是首当其冲了。
……
10月的安纳托利亚东部,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因为战乱的缘故,埃尔祖鲁姆城附近,许多农田都被相继破坏。
绝大多数的突厥部族,都有些心有戚戚焉。
在这个时候,完成了秋收,经过几天放松后,尤克图部为了庆祝战争的结束、奥斯曼又成功出任贝伊国的维齐尔,因此特地举办的盛大节庆,就颇为扎眼了。
其他部族,其实都有些眼红,乃至于嘴里说闲话。
毕竟,今年大家运气都不好,怎么就你过的这么舒坦?
然而面对这些闲言碎语,尤克图部却突然对周边的其他那些部族传出消息,说今年的这庆祝活动,不只是针对尤克图部,而是针对贝伊国旗下所有的突厥部族。
大家只要愿意来,便可以敞开了吃,敞开了喝。
这话一放出来,那些部族的舆论风气,顿时就变了。
一时间,大家都赞扬起奥斯曼,说他生来力大无穷,能文能武,长相十分英俊,就是要当维齐尔的大英雄。
当然,话虽然是这么说,可真正能来参加尤克图部庆祝活动的人,其实也不会很多。
毕竟很多部族距离遥远,赶来之前,庆祝也就要结束了。
而就算是距离近的,也有牧群需要照看。因此各个部族出些能吃的汉子,过来饱饱肚子,然后想办法带些东西回去,其实也就差不多了。
再多就是带些年轻人过来,彼此见见世面,安排些相亲的机会。
不过就算如此,当几百突厥人,汇聚到尤克图部这个聚落的时候,这里都变得格外热闹了起来。
歌舞、烤肉、面饼、闻风而至的商人……
这却就是一次难得一见的集市,是一次惨淡年份里的苦中作乐。
也是趁着这个机会,先前在埃尔祖鲁姆城里,进行过会盟的各个部族首领,再度聚拢了起来。
按照先前的议定,贝伊国实质上的最高权力机构,其实便是突厥议会。
可这突厥议会如何构建,如何行驶权力,如何控制贝伊国。
其实大家都还不甚清晰明了,也就是冲着盖里斯,他们才一股脑冲出个活路。
按照原先的计划,在秋收结束之后,这个突厥议会的搭建,也就要正式提上议程,开始准备向周围延展自己的权力了。
当然,在不少突厥部族首领的认知里,这个所谓的突厥议会,其实便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游牧会盟。
游牧会盟是一种源于游牧社会的政治和军事组织形式,通常指多个游牧部落或部族之间结成的联盟,以共同应对战争、资源分配、贸易或内部冲突等问题。
会盟通常由一个实力最强的部族首领或可汗(大汗)主导,他需要协调各部族关系,分配战利品和草场,以维持联盟的稳定。
虽然名义上挑头的是尤克图部的奥斯曼,可真正的领袖,大家又都心知肚明,其实是盖里斯才对。
若非奥斯曼,在这个大家都不算好过的日子里,主动将他们这些人邀请过来大吃大喝,给大家一个吃大户的机会,他其实也坐不稳盖里斯麾下第二人的身份。
而就在,这些部族首领,在单独一个帐篷里大吃大喝,交流彼此消息,安排子女谈婚论嫁的时候。
忽然帐篷被人掀开帘子,闯进来一个年轻人,面容同奥斯曼有几分相像。
他大声对这些首领们说道:“先知让人在广场那边搭起了个台子,希望你们都能过去看看!”
有部族首领认出了这人的身份,知道他是阿尔斯兰,不过那不重要。
重要的事在于,盖里斯叫人搭起台子,这显然是有重要的事要宣布。
他们这些人,在城里见过了盖里斯的奇迹,自然是不敢不放在心上,在彼此两句寒暄后,便纷纷起身走向了那边。
等到他们这些人抵达的时候,便见这里已经是人山人海了。
在众人之间,一座石质的讲台,被堆了出来,四角飘扬着旗帜。
讲台正面面向了东南方,有比较敏锐方向感的人,便意识到这其实是在面向麦加的天房。
没过多久后,盖里斯身穿白色长袍,头戴白色头巾。
他从从右侧走向讲台,缓缓走了上去,在这期间,一切都很自然宁静,就仿佛又什么魔力一般,抑制了在场众人的热情。
当来到讲台上后,盖里斯向人群发出致意。
首先是中间的人群,再是左边的,最后是右边的。
然而这也只是开始,紧接着,他还再度大声喊道:
“真主所创立的世界啊!不论是活的生灵,又或者死的物品,不论是人类们,又或者精灵与天使。”
“在今天!我要向万物的万物,宣告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
“我是那自千年前便隐遁的先知,如今从中归来,接替伊玛目的职责,向你们致以问候和平安。”
“我将你们从沙里亚法中解放出来,并带你们走向复活!”
“我宣布,一个新的历法,将被启用!”
“从现在起,伊斯兰历将是月亮,而新的历法却是那太阳!”
“你们可自由的选用!我不做任何强求……”
盖里斯这边,还没说完,台下却已经出现了骚动。
出现骚动的方向,并不是尤克图部的本部成员,也不是那些跟着各自首领来这里大吃大喝的壮汉,而是最左边边缘,一群穿着明显像教法学者的群体。
“异端!”
“谎言!”
“无神论者!”
在1200年这个时代,安纳托利亚东部的伊斯兰教主要受到塞尔柱帝国和周边阿拔斯哈里发、花剌子模、阿尤布王朝等穆斯林政权的影响。
虽然说许多突厥游牧部族,已经皈依伊斯兰教。
但他们这种皈依,到底有几分成色,是相当的相当。
因此,各个伊斯兰教派,都在试图争取这些突厥人的皈依,从而扩大自己教派的影响力。
其中许多苏菲主义教团,会试图进行神秘学上的散播。
而比较典型的教法学者,则承担着将突厥部族从形式上的皈依引导至正统伊斯兰教实践的任务。
他们与苏菲教团的传教方式不同,更倾向于系统教育、法律规范和社会组织。
要么是依赖官方派遣,是被罗姆苏丹国任命为法官、穆夫提、教师,以法律权威推动宗教教化。
要么是依附于贵族首领,成为他们的宗教顾问,以此影响整个部族。
由于贝伊国,长期听调不听宣,因此更多的是后者。
而这些教法学者们,便是跟着各个部族首领们,一同来到这里的。
然而,面对这些人的叫嚣,盖里斯并没有去回应,他只是平淡的向奥斯曼等人所在的这个方向望了一眼。
感受到盖里斯的注视,奥斯曼他们这群部族首领,顿时一阵恶寒,心中不由得有些发毛。
在场这么多人,其他人怎么看盖里斯,他们不是很清楚。
但对于他们而言,盖里斯却就是不容置疑的权威。
因而,那些教法学者们,还没再多说什么话,等他们一个个回过头的时候,便发现各自的主子,打量他们的眼神已经颇为不善了。
一点小插曲,自然不会打断盖里斯的宣讲。
盖里斯简单介绍了下自己的新历法。
这个时候,就有必要提及一句,虽然说伊斯兰历并不适合农业耕种。
但同时代的儒略历就适合吗?
儒略历,简称儒历。
其是由罗马共和国独裁官儒略·凯撒采纳埃及托勒密王朝亚历山大的希腊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索西琴尼计算的历法。
在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执行,取代旧罗马历历法的历法。一年设12个月,大小月交替,四年一闰,平年365日,闰年于二月底增加一闰日,年平均长度为365.25日。
该历法将罗马执政官上任的一日订为一年的开始日,即1月1日。
儒略历的诞生,是为了针对之前罗马帝国混乱历法的结果。
在儒略历之前,罗马人虽然知道一个太阳年大致是365.25天,但他们还是坚持按照月亮圆缺的方式,组成12个月,也就是355天。
而为了弥补这中间的10天空白,因此隔不固定几年,罗马的大祭司就会宣布某年是闰年,一口气闰一个月,把不够的日子补上来。
如果,管理合适,这其实也不是不行。
但是呢,罗马执政官的任期是与日历年相对应的。
换句话说,罗马的大祭司宣布某年是闰年,等于延长当时罗马执政官二十几天的在位时间。
罗马的大祭司拒绝宣布某年是闰年,等于缩短罗马执政官的在位时间。
人类多几个太阳算什么,罗马祭祀还能让年份变短或变长呢!
政治斗争进入日历定义战,这个事太抽象了,儒略最终选择永久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采用了,每四年闰一日这个设计。
从而避免某年莫名其妙多出一个月,或者某年莫名其妙少了一个月这种事。
但真正的一年,又其实并非365.25天,而是365.2422日。
这个微小的差距,导致每128年,将会少上一天。
从儒略历开始,延续到今天,已经少上快十天了。
春分和冬至的计算出现了明显问题,因此盖里斯就不只是要纠正伊斯兰历、也要连同儒略历一同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