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秦设计师 第204章 李治死,武媚称制

小说:帝秦设计师 作者:买土拨鼠的松鼠 更新时间:2025-03-27 20:43:53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李念对这个问题也进行了回答,他道:“主要有如下原因,一是对大唐而言,那片地区远离大唐核心统治区,为蛮夷之地,控制那里的收获不及付出,属于拿到手的好处不多,反还要往里贴;”

  “二是大唐还有其他敌人,要将主要精力放在对付这些敌人上,像当时吐蕃对大唐也有威胁,且比新罗对大唐的威胁更大……”

  “加上新罗王遣使入朝谢罪,并进贡大量贡品,给了大唐面子和台阶,大唐便顺水推舟承认了新罗‘多取百济地,遂抵高丽南境’的事实,失去了对那片地区的控制权。”

  听到吐蕃对大唐有威胁,王绾正色道:“这些异族纵使能安分一时,也难安分一世,我大秦必不能学大唐,不能做那资敌之举!”

  这是在说大唐嫁文成公主给松赞干布,给吐蕃带去了大量的大唐先进工艺,以及大唐允许松赞干布派人留学一事。

  这些对吐蕃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让吐蕃变得更有实力再和大唐相争。

  这不是资敌,又是什么?

  王翦又问道:“大唐的敌人还有很多?”

  李念道:“不算多,也不算少。李治在位前期,其很有作为,大唐的敌人几乎都被平定,可等李治在位中后期时,敌人又多了起来,某些本可化解的敌人甚至还是李治和大唐亲手作出来的。”

  “像东突厥,永徽元年时,高侃擒车鼻可汗,平定漠北,然而等到开耀元年,突厥阿史那伏念自立为可汗,与阿史德温傅联兵侵寇大唐边境。”

  “李治任命裴行俭为定襄道大总管,曹怀舜、李文暕为副将,率兵讨伐,但唐军被击败,曹怀舜等都差点回不去,是用金帛贿赂了阿史那伏念,与之谈和,才得以回朝。”

  “后来,裴行俭用反间计让阿史那伏念与阿史德温傅相互猜忌,两人最终一同向裴行俭请罪,而裴行俭也许诺阿史那伏念,保其不死,突厥再次向大唐投降。”

  这口锅也有太宗的一份,太宗在击败突厥后,并未对突厥实行合理的政策,致使突厥还能聚集起力量反抗大唐。

  始皇帝问道:“裴行俭没保住阿史那伏念?”

  李念点了点头:“裴行俭带着阿史那伏念回京向李治请罪,有一名叫‘裴炎’的唐臣唆使李治诛杀阿史那伏念。李治听裴炎之言,斩阿史那伏念、阿史德温傅等五十四人于市。”

  虽说是阿史那伏念自立为可汗,侵寇大唐边境在先,但政治不是这么玩。

  将阿史那伏念等人杀掉,倒是图了一时爽快,可带来的负面影响显然比爽快更大。

  “第二年,突厥余党阿史那骨笃禄、阿史德元珍等招集亡散,据黑沙城反,入寇并州及单于府之北境,杀岚州刺史王德茂,后又攻妫州,围单于都护府,杀司马张行师,攻蔚州,杀刺史李思俭,执丰州都督崔知辩。此后,突厥连年寇边,李治只好让人镇守边疆。”

  这就是李治一念间杀了阿史那伏念等人带了后续反应。

  要是让阿史那伏念等人活着,虽说其等对大唐未必有多忠心,但他们活着,阿史那骨笃禄等人便很难上位,且不会和大唐彻底撕破脸皮,让大唐和突厥间有一定缓冲的余地。

  大秦现今对匈奴便是采用的这个套路,让老一辈的头曼等人活着比把他们杀了对大秦更有利。

  因为这帮人没雄心壮志,占着茅坑不拉屎,不仅能堵住匈奴那些有识之士的上升渠道,还能代替大秦吸引匈奴人的怒火,给匈奴制造高压环境,让匈奴人心向大秦。

  所以,头曼等人不仅要活着,还要活得好,活得健康。

  反观李治将阿史那伏念等人杀了,不仅没法压住其他突厥豪杰,还会让突厥人再难相信大唐,在北边制造出一个需长久镇守的麻烦。

  “在西域也发生过相仿之事,致使西突厥阿史那都支反叛,虽在后来,阿史那都支被裴行俭平定,但这场变故中,大唐放弃了原先的安西四镇,并移安西都护府于西州,重设新的安西四镇。”

  尽管重设了,但新的和旧的能一样,疆土所在也不同了。

  李念继续道:“大唐疆土的确在李治在位期间到达最广,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北包北海,南至越南横山。但李治并未能将这么庞大的疆域维持住!”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李治,要维持这等庞大的疆域,若不能从这些地方获得补充,那对大唐本身会是极大的消耗。这也是一些王朝不愿向外扩张的主要原因,即使打下某片土地,也只是草草管辖!”

  收获不如付出,吃饱了才往这些偏远地区投入人力物力,还不如守好中原神州之地。

  李念继续道:“除了对外有功有过外,李治对内也是一样,早年时不说英明神武,也是一位颇有才略的能为之君,否则即使有太宗所留遗产,又怎会有‘永徽之治’?”

  “可等铲除元老之臣后,李治便开始独断专行,做了不少祸害大唐之举:他拒谏饰非,使忠良胁肩、奸佞得志,同时大兴土木,像李弘死后,他给李弘修建恭陵,史载:‘初,将营筑恭陵,功费钜亿,万姓厌役,呼嗟满道,遂乱投砖瓦而散。’

  “其泰山封禅后,受武媚撺掇,还想遍封五岳,监察御史里行李善感劝谏李治:‘数年已来,菽粟不稔,饿殍相望,四夷交侵,兵车岁驾;陛下宜恭默思道以禳灾谴,乃更广营宫室,劳役不休,天下莫不失望。’”

  “然而,李治听了却不纳。史称李治‘前贤为,后愚废’,相当准确!”

  “李治并非一个愚笨的皇帝,其知晓如何能将国家治好,但要看他是否愿意。李治在位时,已给大唐留下了不少问题,并非武媚称帝后才有,但有些人将问题全给扣在了武媚头上。”

  “像大唐疆土缩减,李治时便已显现,在武媚时变得更严重,武媚没能阻止确实有过,但不能说问题全在武媚,李治清白无过。”

  “弘道元年十二月丁巳当晚,李治驾崩于贞观殿,年五十六,群臣上谥号曰天皇大帝,庙号高宗,后世又称唐高宗李治。”

  “李治去世后,其子李显即位,但李显即位才五十五天,便被武媚给废去,因为李显重用他的皇后韦后亲戚,甚至还放言说可以把天下都交给韦后之父。”

  冯去疾道:“此会否是李显有意为之?其虽即帝位,然一应大权皆在武媚之手,军国大事皆由武媚决断,他担忧武媚会害他性命,才以此法保命!”

  李念笑道:“从后来之事看,非李显有意为之,而是他真这般在想,当是其在成长时受武媚影响太深。”

  武媚很有可能故意将李显、李旦培养成她想要的样子,让他们恐惧害怕自己这个母亲,才方便于她操控。

  “不过,李显这番作为也许还真救了他性命。武媚得知此事后大怒,废李显为庐陵王,立李显弟李旦为帝。武媚也是在那时临朝称制,决断一切政事。”

  “李旦为帝后,不仅没任何权力,连在皇宫中自由行走也不能,皆被武媚严格限制。英国公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媚,宰相裴炎趁机请武媚还政李旦,裴炎被武媚以谋反罪名斩首,徐敬业也因兵败被杀。”

  又是谋反罪,还是因为让武媚将政权还给皇帝而被定的谋反,这武媚就没有新的套路?

  “徐敬业是李勣之孙,李勣本并不姓‘李’,而姓‘徐’,是唐高祖李渊念其功绩,特赐姓为‘李’。”

  “因此,徐敬业起兵时还是李敬业,但他兵败后,被武媚剥夺了赐姓和爵位。”

  “在徐敬业起兵时,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还曾位他作《为李敬业讨武曌檄》,后世又称《讨武曌檄》,此文名传千古。”

  李念当即将这篇千古檄文念诵了一遍。

  虽唐时的文章和此时的文章有所差别,且文中用了许多这时并不存在的典故,但文中所含之意、所蕴之气,始皇等能感受得到。

  听罢,始皇赞道:“真乃雄文,字字珠玑,有如贯珠,虽用典故,却不枯乏难解,反而事昭理辨,便是寻常之人,亦能听懂,气盛辞断,正气凛然,言武媚乃亡国之根,道伐武之必!”

  始皇帝又道:“这武曌也是武媚之名?”

  李念道:“是,本没有这个‘曌’字,是有人为奉承武媚而造,其上为‘日月’,下为‘空’,意为‘日月当空,永放光明’,武媚极喜此字,便用来作为她的名。”

  “从以此字为名,也能看出武媚巨大的野心,垂拱二年正月,武媚下诏要还政于李旦。”

  蒙恬哼了一声:“这武媚野心如此之大,怎可能轻易还政给李旦,无非是在试探,倘若李旦真敢接受,不日恐遭横祸,也许又要以谋反论罪……”

  说到这里,蒙恬面露讥讽:“若真发生此事,那会成为天下最可笑的笑谈:李旦身为皇帝,想要谋反?”

  陛下何故造反?

  李念也笑道:“蒙将军所言不错,李旦也知道这点,他若真不懂事接受了武媚还政,武媚恐怕就要用另一种方式让他懂事。”

  “李旦数次上表,极力推辞,请武媚继续临朝。武媚‘勉为其难’接受了李旦之请,依旧临朝称制,把持朝政。”

  “其实,武媚若只甘心当一摄政太后,不迈出那步,她所要遭受的阻碍会小很多,在历史上的名声也会好不上。”

  “然而,武媚心高气傲、野心极大,想做千古来第一位女帝!”

  武媚不称帝,不改唐为周,大唐宗室和群臣也许还能捏着鼻子认下来,毕竟她没戳破底线,天下还是李唐天下,大不了忍到她死。

  可她偏不,害了很多人,也害了大唐!

  “垂拱四年,雍州人唐同泰向武媚献上了一块据称是从洛水中得到的白石,上刻‘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字,但这块白石实则出自武媚之侄武承嗣之手,唐同泰也是受他指使献石。”

  “武媚得此石后大喜,命此石为‘宝图’,在五月时,又下诏要亲自前往洛水祭拜,并加尊号圣母神皇。七月,武媚大赦天下,更命‘宝图’为‘天授圣图’,十二月,武媚拜洛受图,李旦等人皆从。

  这不就是武媚自导自演的一出戏,她那侄子肯定是得了武媚授意,才去做了此事。

  而那武媚虚荣心实在太强了,看这尊号,“圣母神皇”,怎么着,她想成神仙?

  但这件事后,武媚想称帝的心已昭然若见,众所周知!

  冯劫问道:“纵使李旦畏惧武媚,李唐其他宗室便没有反应?”

  李念道:“自然是有,可惜他们根本不是武媚和其麾下之敌,且武媚也知道她想要称帝,就必须得除去大唐宗室这个阻碍。”

  “问,大唐为何没有宗室之祸?”

  “答,几乎被武媚杀戮殆尽!”

  “琅琊王李冲、越王李贞起兵反武,兵败身死,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江都王李绪、黄国公李撰、东莞郡公李融、常乐公主等,或被逼自杀,或斩首市曹,或死于流放……”

  “纪王李慎并未起兵反武,却也被连坐,坐在囚车中迁徙巴州,被强逼改姓虺氏。”

  “李慎为太宗第十子!”

  王绾道:“《诗》有言‘维虺维蛇’,虺乃毒蛇,李慎为太宗之子,本为龙种,却被武媚改为‘虺’姓,实是有意折辱唐室。大唐太宗若是知晓,不知会作何想?”

  冯去疾道:“不说大唐太宗,便是李治在世,看到武媚这般作为,也不知会有何等想法?也许将悔不当初。”

  二凤和李治要是还在世,知道武媚的这些操作,二凤保准会杀了武媚,把李治打断腿,李治不一定会杀,但可能会不计代价废了武媚。

  不过,不杀武媚,那是李治还不知道武媚接下来的操作!

  武媚的作为已经不是杀大唐宗室那么简单,还是在折辱大唐宗室,羞辱大唐太宗。

  将李慎姓氏更改为毒蛇的“虺”,那作为李慎之父的太宗又是个什么?

  不得不让人多想!

  李念觉得十有八九是武媚对太宗这个睡过她,却不宠爱她,不愿提高她地位的男人有恨。

  于是,便在这时报复回来!

  既打压了李唐宗室,又报了昔日之恨,一举数得,何乐不为?

  女人的恨意着实可怕,这时离太宗过世都有四十年了,但武媚还记得,并施以报复!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帝秦设计师,帝秦设计师最新章节,帝秦设计师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