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休望向他问道:“陛下此言无惧失道?”
皇帝陛下说道:“为求所谓得道,行遮掩事,才是真正的失道之举。”
很简单的一句话,却足以让所有人信服。
就像他接下来阐述的那个无可否认的事实。
“自朕收拾破碎山河至今,人间太平已然至今,此事无可否认,便如夏祭为天下宗门所不喜的根本原因,从来都不是宗门因此而遭受衰弱,因为绝大多数宗门要比当年来得更强,然而每个宗门都希望在每一届的夏祭中赢得更多的好处,定下的目标永远都要比上一次来得更为贪婪,因为人心永远向上。”
“没有什么事物能够永远地增长下去,太阳升至中天后就是西垂落山,沧海总要有一天干涸成为桑田,世间一切都存在一个尽头。”
“夏祭制度运行至百年后的今天,注定无法满足诸宗与世家日益增长的胃口,这是朕在夏祭出现的第一天便有所预料的事情。”
“在宗门与世家为夏祭不满,认定大秦鲸吞天下百年之时,你们又何曾在意过大秦早在多年以前便已放缓自己的脚步,让出你们所希望得到的那一份?”
“这固然可以解释成为缓兵之计,但无论这是否谋算中的一部分,依旧可以证明你们的贪婪是无止境的。”
“朕不会因此而对这个世界感到失望,因为人心从来如此,千万年来未曾变,朕也不会狂妄到试图让人心随朕所意,朕所求是规矩。”
“天下依律而行。”
这是白皇帝第一次对夏祭之事做出明确的回应。
整个人间,上至朱紫公卿与平民百姓都清楚听到,因为这本就是他与这个世界的谈话,与天下人的谈判。
在这之前,或许他已在过往四十年景海畔的每一个日夜里,与自己进行过无数次的谈判,让自己最终做出今天的决定。
道休替世人问道:“你如何确定你的规矩是正确的?”
皇帝陛下说道:“这是你今天问的最无趣的一个问题,与观主说的那些无聊言语在同一个层次。”
道休无言以对。
“朕所定下的规矩当然是正确的。”
皇帝陛下的声音平静而骄傲:“因为朕已经花了一百年的时间来证明这件事。”
道休沉默。
观主沉默。
满座神都沉默。
天地间一片安静。
谁也无法做到反驳这句话,因为这就是已经发生的事实。
不是一年,不是十年,而是百年。
人的一生有多少个百年?
用一百年的时间来证明自己能做到一件事,这到底需要多大的毅力与决心?
还有什么比这更加有力的说服呢?
……
……
该说的话都已说尽,道理都已真实地横亘在天地之间,为世人所目睹。
很多人仿佛看到一个盛世即将到来,甚至是真实地出现在眼前,而此刻的他们或许只需要什么都不做,那就足够了。
而比这更多的人正在回忆起这百年间发生的一切,然而回忆到尽头那一刻,人们依旧无法不承认这是千年未有之盛世,于是沉默。
直到观主的声音缓缓响起,提醒世人这其中存在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
“陛下。”
他认真问道:“您先前曾说过,这世间没有永远不变的事物,人心思变,而您所求的是万世,又凭什么确定自己能让这百年间的正确由始至终,又如何确定您不会心生厌恶而忘记今日所言?”
“是的。”
皇帝陛下同样认真,说道:“这是未来的事情,未来永远不可知,但不正是因为这种未知的真实存在,才让朕所求之事具有莫大的意义和乐趣吗?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流水不腐?”
那雨终于停了。
阳光再次重临大地。
神都一片金黄。
皇帝陛下站在未央宫前的台阶上,静静地看着这个即将属于他的世界,最后说道:“你们不必再抱有任何的奢念与幻想,想要阻止朕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杀了朕。”
……
……
江水不断拍打着崖石,带来轰隆不断的声音,震耳欲聋至惊心动魄。
老旧的轮椅正在颤抖着,就像王祭手中的那壶酒,偶有酒水从中飞溅而出。
这是很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因为易水求的是身前三尺剑。
“你是怎么想的?”
王祭的声音有些微沙。
顾濯说道:“我今天的想法由始至终只有一个,在最初那一刻就告诉你了。”
王祭摇了摇头,看着他说道:“这是你在今天的选择,不是你的想法。”
顾濯沉默片刻后,说道:“我不相信。”
听到这句话,王祭没有任何的意外,只觉得果然如此。
顾濯与他对视,直接问道:“你有决定了?”
王祭说道:“我只是不感兴趣。”
顾濯轻声说道:“这已经足以成为决定的理由。”
“好像……是的。”
王祭想着很多年前经历过的那些,忽然问道:“人生总是如此艰难吗……又或者只有当你背负着沉重责任的时候?”
顾濯望向神都某处,仿佛看到与自己相识的那些年轻人,认真说道:“总是如此。”
话音落时,崖下浪花忽而静了。
这种平静不是事情的了却,而是暴风雨到来前的寂静,天地正在为即将发生的那场战斗而感到压抑。
“庵主已经离开,今天不可能再出手,缘灭镜濒临破碎,最多再用一次,道休的胜算渺然。”
“白皇帝循缘灭镜留下的踪迹,借山河盘锚定人间各处,再以天道印灭佛……像这种事情提前准备再久也好,对自身的消耗依旧沉重到极点,他现在的情况比道休来得糟糕。”
“但他的气势正值巅峰,足以弥补这其中的差距,甚至犹有胜之。”
“问题在于,他的对手不只有道休一人。”
“至少还有观主。”
顾濯始终沉默。
这些话尽数出自于王祭的口中,是他面无表情以沙哑声音道出的当下事实。
言语间,他的拇指正在不断摩擦剑鞘,且慢的锋芒仿佛下一刻就要在神都绽放。
就在这个时候,顾濯的声音响起。
“如果你要立刻做出决定,那我的建议是等待。”
王祭收回望向未央宫的目光,安静片刻后,道了声好,什么都没有问。
顾濯总不会害他的。
理应如此。
……
……
未央宫前,天光再变。
为雨雪所湿漉的地面突然升起淡渺白雾,那是残存的水汽正在被极速蒸发后留下的痕迹。
道休身在恰好没过脚踝的雾中,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他的神色不见悲悯与平静,更无嗔怒与庄严,只是空荡。
他的双手已然合十,十指未结法印,却有浩瀚禅意生。
下一刻,他开始向皇帝陛下迈步走去。
每当他往前一步,满地水雾仿佛也在随之而动。
立于石阶上的皇帝陛下神情微凝。
轰轰轰!
天地间忽然生出雷鸣般的巨响。
身在神都的人们,不分修行者还是寻常百姓,都在这一刻生出天旋地转的感觉,痛苦地捂起自己的耳朵,下意识地往墙壁望去,只见一切分明都是如常,找不出半点摇晃的迹象。
唯有那些境界真正高深且见识极广的强者,才知道这是道休大师施展神通带来的恐怖动静。
——掌天法地。
皇帝陛下看得再是清楚不过。
道休此刻每往前走上一步,气息都会强大上一分。
数之不尽的天地元气,为掌天法地所聚拢汇集入他的佛躯当中,天地便也在随着他的脚步而行走。
这是最为纯粹的那种强大。
唯一的问题是,道休不得不被这种强大所拖累脚步,每一步都走得越来越缓慢。
哪怕此刻站在他面前的人是王祭,羽化之中走得最慢的那个人,都有充足的时间推动自己的轮椅离开,不必停留在原地迎接这恐怖至极的一击。
但,皇帝陛下却不能退。
当他对世人说出那些话后,他就注定一步不能退,哪怕是以退为进。
无论他这一步退的有多么微小,世人依旧看在眼中,然后止不住地生出疑虑,所以他不能退。
皇帝陛下本也没想过退。
当道休即将踏上台阶的那一刻,他动了。
是进。
近乎无穷数量的天地元气因为道休神通汇聚于此,世界看似旧世界,没有任何的变化,实则已有极大的不同,目之所及的每一个角落都溢满着看不见的水。
当皇帝陛下前进之时,天地给予的反应再是明显不过。
啪的一声轻响。
皇帝陛下的身影陡然消失。
道休唇角微扬。
观主的眼瞳骤然缩小,望向前方。
皇帝陛下出现在观主的身前。
下一刻,他并拢双指,似是随意落下。
指锋平静从容而无可阻挡地划破身前的空间,裂缝中流淌出来的是极为绚丽的漆黑,令人心悸。
这一指看似剑锋,实则不然,而是印玺。
落在圣旨上的印玺。
可定生死。
所有这一切发生在转念间,连呼吸都来不及的时间里,思考已经成为一件奢侈的事情。
然而观主早有准备。
在庵主决定离开的时候,他就已经在提防着这一刻的到来,于是有了选择的可能。
念随意动,清净自生。
一道极尽高妙的气息笼罩住观主的身体,让他的气息骤然变得缥缈起来,不再那般真实可见,仿佛融入天地中,无法捉摸,便也无法被击中。
然而他的心情并未因此而轻松,因为那一指依旧在落下,无视当下正在发生的一切,只不过是慢了刹那。
观主所求就是这一刹那。
上真飞仙图心生感应,自他掌心再次升起,带着再一次从伤口中溢出的鲜血,形成数十道或直或曲的光线,如同正在怒放梅花的枝干。
白帝指落。
血梅与指锋相遇,瞬间被碾碎成粉雪,枝干截截断裂。
随着这一指生出的空间裂缝,直接吞没粉雪与枝干,不留半点。
观主眼中不可避免地流露出痛楚之意。
下一刻,这抹痛意来得更加真实。
白皇帝的指尖终于落下,在观主的胸膛,看上去极轻,如清风拂过衣衫。
带起的却是雷鸣。
观主身形微僵,旋即消失。
未央宫前的广场上蓦然出现一道蔓延至宫墙的沟壑,其中没有任何事物得以存在,曾经存在这路上的尸体尽数沦为齑粉,就连烟尘都无法升起。
观主的半个身体被嵌入大地当中,胸膛多出一个鲜血淋漓的空洞,从中可以看到他的心脏已然丢了半边,但依旧还在跳动着,尚未停歇静止。
道袍破碎如乞丐身上的衣衫,数十道鲜血从他的身体喷溅而出,整个人看上去就像是那座古寺前被顾濯弹指破碎的古钟,仿佛下一刻就要直接瓦解分开,但他的血肉终究还是连接在一起。
一道叹息声响起。
来自皇帝陛下的唇间。
道休轻声说道:“如果是巅峰时候的你,观主已死。”
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的右脚才落在第一级台阶上,慢悠悠地开始转身。
皇帝陛下说道:“所以盈虚真的很聪明。”
话中所言是三生塔不曾在云梦泽那一夜出现。
道休说道:“或许是因为他曾经尝试过挑战你。”
皇帝陛下背负双手,同样转身,说道:“有理。”
道休有些遗憾,说道:“要是盈虚今天还在,那很多事情将会变得容易起来,不像现在这么麻烦。”
皇帝陛下说道:“或许盈虚就是因此而死。”
道休沉默片刻后,说道:“有理。”
话至此处,两人终于转过了身,对视。
都是同样的人,不同的只有位置。
道休看着白皇帝,微扬的唇角终于成为笑容,问道:“现在应该是没有让你心烦的闲杂人等了吧?”
皇帝陛下说道:“也许。”
道休说道:“那就该你我战个痛快了。”
……
……
哪怕白皇帝数年前曾经弹指动天,以天罚诛杀盈虚道人于云梦泽,让无数强者彻夜难免,但谁也想不到他竟然险些就在观主的身上重复一遍。
仅是一指,就连观主这位独立支撑道门百年不倒的绝代强者重伤至此,连带着半张上真飞仙图都被毁在那一指之下,再也无法复原……这到底是怎样的恐怖境界?
满座神都沉寂如死。
人们都在注视着皇城的方向,诸宗门世家之主在沉默中脸色变得越发苍白,原因当然是恐惧。
如今所有的希望尽数落在道休大师的身上,要是连他都败了,那还有谁能改变这局势,又该怎么去战胜那位皇帝陛下?
与之相比,忠于大秦朝廷的臣子们却要表现得平静上太多,也许是因为他们从未考虑过皇帝陛下战败的可能,便也无法为此刻发生的事情而感到意外。
这种从未改变的信心带来的是冷静,是继续执行皇后娘娘定下计划的动力——让所有今天以身入局的人把自己的尸体留在神都。
便在这时候,未央宫前的胜负之分已经开始。
人们听不到任何的声音,只见皇城上空的天光不断变幻,那不是太阳的明暗,而是天与地在道休大师掌心间不断交集迭加带来的真实改变。
某刻,一道粗壮约莫数丈的空间裂缝出现在天地之间,比之烈日仍要刺眼的光芒从中绚丽绽放,向世人展露出这一战的些许真实,却又在转眼间消失无踪,留下的是只有摇晃不安的天空。
这就像是两个真实的世界正在对撞。
若非皇帝陛下和道休都在有意控制对外界的影响,神都早已沦为废墟。
当其中的些许气息在不经意间飘出皇城,飘落在真实的人间当中,带来的依旧是一场恐怖至极的改变。
然而神奇的是,面对这种随时都能毁灭生命的恐怖威胁,站在皇城外的人们反而来得更加兴奋,竟是把生死置于度外,全然不管。
某处屋檐下,自在道人收敛目光。
他是清净观的重要人物,在世俗中有着非凡的地方,故而在先前皇城的战斗当中颇受照顾,其中数次险些当场死去,沦为无人在意的尸体。
他之所以还能活到此时此刻,不是因为他有多么了不起,而是观主曾经交代他要去做一件事。
在冬至来临之前,观主以道门妙法,推演过数千次今天这一战的结果。
如今的情况,对他而言不是完全的意料之外。
皇帝陛下在羽化的道路上,走得比所有人想象中的还要更远,与百年前的道主已然相差无几。
想要战胜这样的白皇帝,必须要寻求不可能的可能,否则绝无可能。
这种可能是朝天剑阙与挽剑池两位掌门的联手而为,是禅宗两件至宝为道休所铸就的人间之佛,是参与这一战的每一个人的舍生忘死,然而……这一切似乎依旧不够。
自在道人不认为道休可以战胜皇帝陛下。
这个判断与境界无关,与这两人的伤势无关,只与他的恐惧有关。
他敛去所有思绪,眼中的情绪半点不剩,去做那件事。
那是唯一战胜白皇帝的可能。
那件事是与楚珺见面。
少女的身上有着一封信。
信上写着三个字。
——晨昏钟。
……
……
神都城外,司主收回目光。
他的眼里再也没有皇城天空的无端变化,便也失去顾濯和王祭的身影,有的不过滔滔江水。
寒风扑面而至,冷的很是醒神。
司主在原地站了片刻,然后出现在江边,继而逆流而上。
一个码头出现在他的眼中,那是神都所在。
神都大阵已经破灭,此刻的他自是如入无人之境。
事实上,这本就拦不下司主的脚步。
神都大阵的阵图从未离开过他的识海,因为这本就是他参与设计,甚至亲手修建的事物。
诸宗门与天下世家之所以知晓神都大阵的阵枢所在,当然是因为他,否则那场至为壮观的剑雨根本无从落下。
行走在纷乱的街道上,听着房屋不断倾塌的声音,司主的眼神越发淡漠。
他与很多人擦肩而过,有朝廷的也有宗门的,更多还是世家的丧乱犬。
这些人的眼中有他,但却不怎么在意,只以为他与皇城前那群不顾性命的疯子是一路人,谁也没有认出他是巡天司的前司主,因为他本就是人世间最为神秘的那位羽化中人。
行至某处巷口,司主放缓脚步,往深处看了一眼。
落入他眼中的是楚珺和林挽衣两位少女,还有陈迟和林浅水。
四人正在离开神都的路途上,认真地警惕着每一个角落,提防着可能出现的危险,却没发现身后已有一袭道袍若隐若现。
司主微微挑眉,应该是从中看到什么有趣的事情,但却不甚在意。
于是他继续前行,周边的火光越来越浓郁,哭喊声几近于无,大概是因为人都已经死完。
哪有什么好怜悯的?
都是世家子弟。
然后,那些站在护城河前的疯子进入司主的眼中。
对此他颇感兴趣,身在其中试图感受一二,可惜无所得。
再往前时,忽有狂风自皇城迸发而出。
无数清脆的声音响起,道道漆黑的裂缝出现。
那都是空间的碎片。
在司主身后,诸多不惜性命的人真的死了,死得尸骨无存。
但这对他而言,与微风着实没有太大的区别。
只要不是皇帝陛下的天道印,与道休的法印佛掌,此间本就很难有伤到他的存在。
去到那片宫墙下,观主依旧躺在废墟中,迟迟没有起身。
司主望向他,没有说话。
观主睁开双眼,问道:“你到底想要做什么?”
司主笑了笑,笑容很是温厚,说道:“你猜?”
听着这话,观主就像是看到一个无由来的疯子,沉默不语。
在沉默中,他顾不得自己的沉重伤势,以莫大的毅力拖拽起自己的身体,站起。
司主微笑说道:“你觉得我会杀你?”
观主说道:“我只是更习惯让性命留在自己的掌心。”
“是吗?”
司主似是觉得这很无趣,摇头说道:“原来不是你所信奉着的天意中吗?”
观主神色不变,面无表情问道:“你到底想做什么?”
这是重复。
司主安静片刻后,敛去笑意,诚挚说道:“救人。”
观主问道:“何人?”
司主说道:“天下人。”
说完这句话,他迈步往未央宫走去。
阳光把司主的影子拉拽得极长。
就像是走在一条无人知晓的孤独山道上。
(本章完)
皇帝陛下说道:“为求所谓得道,行遮掩事,才是真正的失道之举。”
很简单的一句话,却足以让所有人信服。
就像他接下来阐述的那个无可否认的事实。
“自朕收拾破碎山河至今,人间太平已然至今,此事无可否认,便如夏祭为天下宗门所不喜的根本原因,从来都不是宗门因此而遭受衰弱,因为绝大多数宗门要比当年来得更强,然而每个宗门都希望在每一届的夏祭中赢得更多的好处,定下的目标永远都要比上一次来得更为贪婪,因为人心永远向上。”
“没有什么事物能够永远地增长下去,太阳升至中天后就是西垂落山,沧海总要有一天干涸成为桑田,世间一切都存在一个尽头。”
“夏祭制度运行至百年后的今天,注定无法满足诸宗与世家日益增长的胃口,这是朕在夏祭出现的第一天便有所预料的事情。”
“在宗门与世家为夏祭不满,认定大秦鲸吞天下百年之时,你们又何曾在意过大秦早在多年以前便已放缓自己的脚步,让出你们所希望得到的那一份?”
“这固然可以解释成为缓兵之计,但无论这是否谋算中的一部分,依旧可以证明你们的贪婪是无止境的。”
“朕不会因此而对这个世界感到失望,因为人心从来如此,千万年来未曾变,朕也不会狂妄到试图让人心随朕所意,朕所求是规矩。”
“天下依律而行。”
这是白皇帝第一次对夏祭之事做出明确的回应。
整个人间,上至朱紫公卿与平民百姓都清楚听到,因为这本就是他与这个世界的谈话,与天下人的谈判。
在这之前,或许他已在过往四十年景海畔的每一个日夜里,与自己进行过无数次的谈判,让自己最终做出今天的决定。
道休替世人问道:“你如何确定你的规矩是正确的?”
皇帝陛下说道:“这是你今天问的最无趣的一个问题,与观主说的那些无聊言语在同一个层次。”
道休无言以对。
“朕所定下的规矩当然是正确的。”
皇帝陛下的声音平静而骄傲:“因为朕已经花了一百年的时间来证明这件事。”
道休沉默。
观主沉默。
满座神都沉默。
天地间一片安静。
谁也无法做到反驳这句话,因为这就是已经发生的事实。
不是一年,不是十年,而是百年。
人的一生有多少个百年?
用一百年的时间来证明自己能做到一件事,这到底需要多大的毅力与决心?
还有什么比这更加有力的说服呢?
……
……
该说的话都已说尽,道理都已真实地横亘在天地之间,为世人所目睹。
很多人仿佛看到一个盛世即将到来,甚至是真实地出现在眼前,而此刻的他们或许只需要什么都不做,那就足够了。
而比这更多的人正在回忆起这百年间发生的一切,然而回忆到尽头那一刻,人们依旧无法不承认这是千年未有之盛世,于是沉默。
直到观主的声音缓缓响起,提醒世人这其中存在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
“陛下。”
他认真问道:“您先前曾说过,这世间没有永远不变的事物,人心思变,而您所求的是万世,又凭什么确定自己能让这百年间的正确由始至终,又如何确定您不会心生厌恶而忘记今日所言?”
“是的。”
皇帝陛下同样认真,说道:“这是未来的事情,未来永远不可知,但不正是因为这种未知的真实存在,才让朕所求之事具有莫大的意义和乐趣吗?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流水不腐?”
那雨终于停了。
阳光再次重临大地。
神都一片金黄。
皇帝陛下站在未央宫前的台阶上,静静地看着这个即将属于他的世界,最后说道:“你们不必再抱有任何的奢念与幻想,想要阻止朕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杀了朕。”
……
……
江水不断拍打着崖石,带来轰隆不断的声音,震耳欲聋至惊心动魄。
老旧的轮椅正在颤抖着,就像王祭手中的那壶酒,偶有酒水从中飞溅而出。
这是很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因为易水求的是身前三尺剑。
“你是怎么想的?”
王祭的声音有些微沙。
顾濯说道:“我今天的想法由始至终只有一个,在最初那一刻就告诉你了。”
王祭摇了摇头,看着他说道:“这是你在今天的选择,不是你的想法。”
顾濯沉默片刻后,说道:“我不相信。”
听到这句话,王祭没有任何的意外,只觉得果然如此。
顾濯与他对视,直接问道:“你有决定了?”
王祭说道:“我只是不感兴趣。”
顾濯轻声说道:“这已经足以成为决定的理由。”
“好像……是的。”
王祭想着很多年前经历过的那些,忽然问道:“人生总是如此艰难吗……又或者只有当你背负着沉重责任的时候?”
顾濯望向神都某处,仿佛看到与自己相识的那些年轻人,认真说道:“总是如此。”
话音落时,崖下浪花忽而静了。
这种平静不是事情的了却,而是暴风雨到来前的寂静,天地正在为即将发生的那场战斗而感到压抑。
“庵主已经离开,今天不可能再出手,缘灭镜濒临破碎,最多再用一次,道休的胜算渺然。”
“白皇帝循缘灭镜留下的踪迹,借山河盘锚定人间各处,再以天道印灭佛……像这种事情提前准备再久也好,对自身的消耗依旧沉重到极点,他现在的情况比道休来得糟糕。”
“但他的气势正值巅峰,足以弥补这其中的差距,甚至犹有胜之。”
“问题在于,他的对手不只有道休一人。”
“至少还有观主。”
顾濯始终沉默。
这些话尽数出自于王祭的口中,是他面无表情以沙哑声音道出的当下事实。
言语间,他的拇指正在不断摩擦剑鞘,且慢的锋芒仿佛下一刻就要在神都绽放。
就在这个时候,顾濯的声音响起。
“如果你要立刻做出决定,那我的建议是等待。”
王祭收回望向未央宫的目光,安静片刻后,道了声好,什么都没有问。
顾濯总不会害他的。
理应如此。
……
……
未央宫前,天光再变。
为雨雪所湿漉的地面突然升起淡渺白雾,那是残存的水汽正在被极速蒸发后留下的痕迹。
道休身在恰好没过脚踝的雾中,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他的神色不见悲悯与平静,更无嗔怒与庄严,只是空荡。
他的双手已然合十,十指未结法印,却有浩瀚禅意生。
下一刻,他开始向皇帝陛下迈步走去。
每当他往前一步,满地水雾仿佛也在随之而动。
立于石阶上的皇帝陛下神情微凝。
轰轰轰!
天地间忽然生出雷鸣般的巨响。
身在神都的人们,不分修行者还是寻常百姓,都在这一刻生出天旋地转的感觉,痛苦地捂起自己的耳朵,下意识地往墙壁望去,只见一切分明都是如常,找不出半点摇晃的迹象。
唯有那些境界真正高深且见识极广的强者,才知道这是道休大师施展神通带来的恐怖动静。
——掌天法地。
皇帝陛下看得再是清楚不过。
道休此刻每往前走上一步,气息都会强大上一分。
数之不尽的天地元气,为掌天法地所聚拢汇集入他的佛躯当中,天地便也在随着他的脚步而行走。
这是最为纯粹的那种强大。
唯一的问题是,道休不得不被这种强大所拖累脚步,每一步都走得越来越缓慢。
哪怕此刻站在他面前的人是王祭,羽化之中走得最慢的那个人,都有充足的时间推动自己的轮椅离开,不必停留在原地迎接这恐怖至极的一击。
但,皇帝陛下却不能退。
当他对世人说出那些话后,他就注定一步不能退,哪怕是以退为进。
无论他这一步退的有多么微小,世人依旧看在眼中,然后止不住地生出疑虑,所以他不能退。
皇帝陛下本也没想过退。
当道休即将踏上台阶的那一刻,他动了。
是进。
近乎无穷数量的天地元气因为道休神通汇聚于此,世界看似旧世界,没有任何的变化,实则已有极大的不同,目之所及的每一个角落都溢满着看不见的水。
当皇帝陛下前进之时,天地给予的反应再是明显不过。
啪的一声轻响。
皇帝陛下的身影陡然消失。
道休唇角微扬。
观主的眼瞳骤然缩小,望向前方。
皇帝陛下出现在观主的身前。
下一刻,他并拢双指,似是随意落下。
指锋平静从容而无可阻挡地划破身前的空间,裂缝中流淌出来的是极为绚丽的漆黑,令人心悸。
这一指看似剑锋,实则不然,而是印玺。
落在圣旨上的印玺。
可定生死。
所有这一切发生在转念间,连呼吸都来不及的时间里,思考已经成为一件奢侈的事情。
然而观主早有准备。
在庵主决定离开的时候,他就已经在提防着这一刻的到来,于是有了选择的可能。
念随意动,清净自生。
一道极尽高妙的气息笼罩住观主的身体,让他的气息骤然变得缥缈起来,不再那般真实可见,仿佛融入天地中,无法捉摸,便也无法被击中。
然而他的心情并未因此而轻松,因为那一指依旧在落下,无视当下正在发生的一切,只不过是慢了刹那。
观主所求就是这一刹那。
上真飞仙图心生感应,自他掌心再次升起,带着再一次从伤口中溢出的鲜血,形成数十道或直或曲的光线,如同正在怒放梅花的枝干。
白帝指落。
血梅与指锋相遇,瞬间被碾碎成粉雪,枝干截截断裂。
随着这一指生出的空间裂缝,直接吞没粉雪与枝干,不留半点。
观主眼中不可避免地流露出痛楚之意。
下一刻,这抹痛意来得更加真实。
白皇帝的指尖终于落下,在观主的胸膛,看上去极轻,如清风拂过衣衫。
带起的却是雷鸣。
观主身形微僵,旋即消失。
未央宫前的广场上蓦然出现一道蔓延至宫墙的沟壑,其中没有任何事物得以存在,曾经存在这路上的尸体尽数沦为齑粉,就连烟尘都无法升起。
观主的半个身体被嵌入大地当中,胸膛多出一个鲜血淋漓的空洞,从中可以看到他的心脏已然丢了半边,但依旧还在跳动着,尚未停歇静止。
道袍破碎如乞丐身上的衣衫,数十道鲜血从他的身体喷溅而出,整个人看上去就像是那座古寺前被顾濯弹指破碎的古钟,仿佛下一刻就要直接瓦解分开,但他的血肉终究还是连接在一起。
一道叹息声响起。
来自皇帝陛下的唇间。
道休轻声说道:“如果是巅峰时候的你,观主已死。”
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的右脚才落在第一级台阶上,慢悠悠地开始转身。
皇帝陛下说道:“所以盈虚真的很聪明。”
话中所言是三生塔不曾在云梦泽那一夜出现。
道休说道:“或许是因为他曾经尝试过挑战你。”
皇帝陛下背负双手,同样转身,说道:“有理。”
道休有些遗憾,说道:“要是盈虚今天还在,那很多事情将会变得容易起来,不像现在这么麻烦。”
皇帝陛下说道:“或许盈虚就是因此而死。”
道休沉默片刻后,说道:“有理。”
话至此处,两人终于转过了身,对视。
都是同样的人,不同的只有位置。
道休看着白皇帝,微扬的唇角终于成为笑容,问道:“现在应该是没有让你心烦的闲杂人等了吧?”
皇帝陛下说道:“也许。”
道休说道:“那就该你我战个痛快了。”
……
……
哪怕白皇帝数年前曾经弹指动天,以天罚诛杀盈虚道人于云梦泽,让无数强者彻夜难免,但谁也想不到他竟然险些就在观主的身上重复一遍。
仅是一指,就连观主这位独立支撑道门百年不倒的绝代强者重伤至此,连带着半张上真飞仙图都被毁在那一指之下,再也无法复原……这到底是怎样的恐怖境界?
满座神都沉寂如死。
人们都在注视着皇城的方向,诸宗门世家之主在沉默中脸色变得越发苍白,原因当然是恐惧。
如今所有的希望尽数落在道休大师的身上,要是连他都败了,那还有谁能改变这局势,又该怎么去战胜那位皇帝陛下?
与之相比,忠于大秦朝廷的臣子们却要表现得平静上太多,也许是因为他们从未考虑过皇帝陛下战败的可能,便也无法为此刻发生的事情而感到意外。
这种从未改变的信心带来的是冷静,是继续执行皇后娘娘定下计划的动力——让所有今天以身入局的人把自己的尸体留在神都。
便在这时候,未央宫前的胜负之分已经开始。
人们听不到任何的声音,只见皇城上空的天光不断变幻,那不是太阳的明暗,而是天与地在道休大师掌心间不断交集迭加带来的真实改变。
某刻,一道粗壮约莫数丈的空间裂缝出现在天地之间,比之烈日仍要刺眼的光芒从中绚丽绽放,向世人展露出这一战的些许真实,却又在转眼间消失无踪,留下的是只有摇晃不安的天空。
这就像是两个真实的世界正在对撞。
若非皇帝陛下和道休都在有意控制对外界的影响,神都早已沦为废墟。
当其中的些许气息在不经意间飘出皇城,飘落在真实的人间当中,带来的依旧是一场恐怖至极的改变。
然而神奇的是,面对这种随时都能毁灭生命的恐怖威胁,站在皇城外的人们反而来得更加兴奋,竟是把生死置于度外,全然不管。
某处屋檐下,自在道人收敛目光。
他是清净观的重要人物,在世俗中有着非凡的地方,故而在先前皇城的战斗当中颇受照顾,其中数次险些当场死去,沦为无人在意的尸体。
他之所以还能活到此时此刻,不是因为他有多么了不起,而是观主曾经交代他要去做一件事。
在冬至来临之前,观主以道门妙法,推演过数千次今天这一战的结果。
如今的情况,对他而言不是完全的意料之外。
皇帝陛下在羽化的道路上,走得比所有人想象中的还要更远,与百年前的道主已然相差无几。
想要战胜这样的白皇帝,必须要寻求不可能的可能,否则绝无可能。
这种可能是朝天剑阙与挽剑池两位掌门的联手而为,是禅宗两件至宝为道休所铸就的人间之佛,是参与这一战的每一个人的舍生忘死,然而……这一切似乎依旧不够。
自在道人不认为道休可以战胜皇帝陛下。
这个判断与境界无关,与这两人的伤势无关,只与他的恐惧有关。
他敛去所有思绪,眼中的情绪半点不剩,去做那件事。
那是唯一战胜白皇帝的可能。
那件事是与楚珺见面。
少女的身上有着一封信。
信上写着三个字。
——晨昏钟。
……
……
神都城外,司主收回目光。
他的眼里再也没有皇城天空的无端变化,便也失去顾濯和王祭的身影,有的不过滔滔江水。
寒风扑面而至,冷的很是醒神。
司主在原地站了片刻,然后出现在江边,继而逆流而上。
一个码头出现在他的眼中,那是神都所在。
神都大阵已经破灭,此刻的他自是如入无人之境。
事实上,这本就拦不下司主的脚步。
神都大阵的阵图从未离开过他的识海,因为这本就是他参与设计,甚至亲手修建的事物。
诸宗门与天下世家之所以知晓神都大阵的阵枢所在,当然是因为他,否则那场至为壮观的剑雨根本无从落下。
行走在纷乱的街道上,听着房屋不断倾塌的声音,司主的眼神越发淡漠。
他与很多人擦肩而过,有朝廷的也有宗门的,更多还是世家的丧乱犬。
这些人的眼中有他,但却不怎么在意,只以为他与皇城前那群不顾性命的疯子是一路人,谁也没有认出他是巡天司的前司主,因为他本就是人世间最为神秘的那位羽化中人。
行至某处巷口,司主放缓脚步,往深处看了一眼。
落入他眼中的是楚珺和林挽衣两位少女,还有陈迟和林浅水。
四人正在离开神都的路途上,认真地警惕着每一个角落,提防着可能出现的危险,却没发现身后已有一袭道袍若隐若现。
司主微微挑眉,应该是从中看到什么有趣的事情,但却不甚在意。
于是他继续前行,周边的火光越来越浓郁,哭喊声几近于无,大概是因为人都已经死完。
哪有什么好怜悯的?
都是世家子弟。
然后,那些站在护城河前的疯子进入司主的眼中。
对此他颇感兴趣,身在其中试图感受一二,可惜无所得。
再往前时,忽有狂风自皇城迸发而出。
无数清脆的声音响起,道道漆黑的裂缝出现。
那都是空间的碎片。
在司主身后,诸多不惜性命的人真的死了,死得尸骨无存。
但这对他而言,与微风着实没有太大的区别。
只要不是皇帝陛下的天道印,与道休的法印佛掌,此间本就很难有伤到他的存在。
去到那片宫墙下,观主依旧躺在废墟中,迟迟没有起身。
司主望向他,没有说话。
观主睁开双眼,问道:“你到底想要做什么?”
司主笑了笑,笑容很是温厚,说道:“你猜?”
听着这话,观主就像是看到一个无由来的疯子,沉默不语。
在沉默中,他顾不得自己的沉重伤势,以莫大的毅力拖拽起自己的身体,站起。
司主微笑说道:“你觉得我会杀你?”
观主说道:“我只是更习惯让性命留在自己的掌心。”
“是吗?”
司主似是觉得这很无趣,摇头说道:“原来不是你所信奉着的天意中吗?”
观主神色不变,面无表情问道:“你到底想做什么?”
这是重复。
司主安静片刻后,敛去笑意,诚挚说道:“救人。”
观主问道:“何人?”
司主说道:“天下人。”
说完这句话,他迈步往未央宫走去。
阳光把司主的影子拉拽得极长。
就像是走在一条无人知晓的孤独山道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