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二年,四月。宛城,丞相府。
堂内,袁术身袭冕服,头戴旒冠,远而观之,恍如帝王。其负手踱步间,渐有几分贵气,不似草莽之辈沐猴衣冠。
“孙坚降刘璋否?”袁术问道。
“禀大王,孙坚一月破涪城,二月下雒城,三月围成都。成都人口殷实,积粮众多,若刘璋不降,无数月围困不能下。”阎象说道。
袁术眉头皱起,说道:“吉时选在本月二十四,今距二十四仅半月。如不能破成都,献捷报报于宛城,岂不错过登基日子。”
“大王,若是赶不上吉时,不妨先行登基。毕竟巴蜀诸郡中,仅汉中、蜀郡未能臣服。汉中郡守张鲁,自恃有张虞为盟,拒不臣服大王;蜀郡诸县尽降,仅成都一城未附,却也是时日问题。”邓察说道。
袁术略有不乐,说道:“交州未能献表,益州不能尽服,淮南有曹操作乱,仅有荆南五溪蛮庆贺,当有失寡人之望。”
在曹操南下淮南的那一年,袁术遣人劝庐江陆康归降,然陆康以袁术为背逆之贼,据不臣服,于是袁术遣黄祖带兵攻打。
陆康联络刘繇、曹操,希望能到二人救援。于是在黄祖围城之余,曹操率精兵数千,大破黄祖于庐江,遂解庐江之围。解围之后,曹操深知立名之关键,于是不敢贪图庐江,仅是要了三万斛为军粮,便率兵归广陵。
今年,年有七旬的陆康,忽然患病于榻,考虑庐江郡关键,而袁术有篡汉之势,刺史刘繇不善兵略,唯曹操有大略,且因曹氏于庐江有人望,遂请曹操至庐江,将郡守之位让于曹操。
曹操大喜过望,在荀彧的建议下,亲至庐江郡,拜谒陆康,并经一番谦让,最终接收庐江郡。而在陆康让出郡守后的一月,便因病情加重而病故。
接收庐江郡之后,曹操从一郡之地扩张到两郡之土。为了更好控制庐江郡,曹操将治所移到庐江的舒县,原广陵郡交由夏侯惇出任郡守。
袁术得知曹操平白无故得了庐江郡,心中大为愤怒,于是让黄祖、袁嗣率兵三万,征讨庐江郡。曹操以诈降计,诱二人深入居巢,并设伏兵破之。二人大败而走,曹操斩俘数千,大获全胜,令黄祖不敢再讨曹操。
曹操虽说得胜,但自知根基不深,精兵、水师不多,故并未渡江,而是选择治理庐江、广陵二郡,并有意图谋九江郡,以达到北以淮水为界,南以长江为边的初期战略。
至于交州,之前交州刺史为朱符,因庇护了刘备,遂与袁术交恶,让刘备募兵三千,屯于谢沐,以备袁术之兵。而在年末时,因朱符赋税征收太甚,蛮夷豪帅暴动,杀朱符而乱交岭。
在得知朱符身亡,袁术当即封向熙为交州刺史,让其率兵征讨刘备,并入主交州。而刘备于谢沐设伏,以火攻大破向熙,挫败了袁术图谋交州的企图。
刘备在击败向熙,依简雍之言,回兵击广信,取苍梧郡以为临时基业,以观望形势,并联络诸郡守,希望继续反袁。
然在此时,交趾太守士燮利用士氏在交州的声望,表士壹为合浦太守,士任九真太守,士武任南海太守。
士燮得知刘备占据苍梧,并打算与他联络讨袁。有心割据的士燮,希望刘备能为他抵挡荆州兵马,于是与士壹、士、士武等人举刘备为交州刺史。
三月时,刘备在广信与士氏使者会盟,自号为前将军,发布讨袁檄文。而袁术知交州变化,虽说厌恶刘备,但碍于交州偏远,不得不暂时无视刘备。
刘备有心北伐袁术,但碍于兵马稀少,以及根基不稳之故,只得先行治理苍梧郡,并表关羽为郁林太守,试图扩张疆域,以为后续讨伐袁术而准备。
曹操在江淮坐大,刘备在交岭的起兵,虽未触及袁术在荆南、江左的统治,但却让即将称帝的袁术大失颜面。为了能在称帝前赚些面子,袁术只能寄希望于巴蜀。
蔡瑁沉吟少许,说道:“刘璋之所以不降,无非恐大王害之。故大王不如令人持诏至成都,许诺大王登基,即封刘璋为县侯,以此而安抚刘璋。”
“可!”
袁术大手一挥,说道:“便依德珪之言,让人速往巴蜀,务必在登基之前,将益州牧印及刘璋降表送至宛城。”
“诺!”
说着,袁术询问众人,说道:“今登基仪式何如?杨彪可愿为司徒?”
“杨彪言天子贤明,汉室未亡,请大王谨慎,至此便告病不出。”邓察说道。
“匹夫!”
袁术冷笑了声,问道:“其他人呢?”
“金尚、徐璆、士孙瑞皆不愿任三公,无论如何劝说!”蔡瑁摇头说道。
“断了三人的口粮,让愿意之人出任三公!”袁术不满说道。
“诺!”
继而,袁术又询问了些登基的细事,便有意让众人退下,
临行前,蔡瑁犹豫几许,说道:“大王,臣闻孙坚在巴蜀自委官职,多将心腹安插于关键之位。而今孙坚手握重兵,亲信任巴蜀长吏,如若惊生变动,则恐不利大王。故以瑁之见,大王不如遣人更替,以免孙坚于巴蜀坐大!”
袁术沉吟少许,说道:“德珪之意,寡人知之。今称帝之日,我当诏孙坚回宛。”
“大王英明!”
孙坚在巴蜀的动作,袁术岂会不知道?仅是碍于巴蜀战局离不开孙坚,故不得不让孙坚留于巴蜀,并默许孙坚在巴蜀安插人事。然袁术则是早有准备,他打算利用登基为由头,让孙坚放下兵马至宛城,好让分化孙氏。
在袁术即将称帝,心念念刘璋归降时。今孙坚与孙策汇合,两军重围成都。
大帐内,孙坚收到袁术的加急文书,谓左右笑道:“袁术急于称帝,竟欲封万户侯与刘璋。”
孙策浏览文书时,见袁术好生夸赞孙坚,表示将封孙坚为大将军,让孙坚回宛城述职,眉头不由大皱,说道:“刘璋出城归降仅是时日问题,今有封万户侯许诺,料刘璋不日将降,仅是袁术让父亲回宛述职,策以为不可啊!”
“为何不可?”韩当问道。
孙策向帐中孙氏亲信,说道:“昔袁术忧父亲挟兵自重,故诏之回国。而今以称帝为由,再诏父亲回宛,册封父亲为大将军恐是不假,但实欲收父亲兵权。”
顿了顿,孙策强调说道:“况袁术一旦称帝,便是废帝自立,人神共愤。父亲如若回宛,名声岂不毁于一旦。”
“伯符有远见!”
见长子如此出众,孙坚深感欣慰,说道:“今袁术候益州降表而称帝,我岂能如其意愿。我欲拖延时机,行至巴东郡,及袁术称帝之时,发布讨袁檄文,让孙静封锁鱼复,阻袁术大军入蜀。”
“那蜀中袁氏部将当如何是好?”孙策问道。
“此事不难!”
桓阶说道:“将军远行至巴东,少将军可以庆贺袁术登基为由,邀袁氏部将赴宴,时伏以刀斧手,令发而诛之,持将军军符,则能收各部兵权,唯有广汉、蜀、巴西三郡太守需另遣人料理。”
孙坚点了点头,说道:“设宴伏杀之策甚好,能不生动乱而收兵权。广汉、蜀、巴西三郡太守,蜀郡太守易杀之,广汉、巴西二郡恐需遣人斩杀。”
说着,孙坚看向桓阶,说道:“待时机至,伯绪持我手令,率兵前往广汉,将广汉太守诛之,之后由君暂任广汉太守。”
“遵命!”
“至于巴西郡?”
孙坚考虑少许,说道:“可让公实率兵前往,以征张鲁为由,令巴西郡守袁易一同前往,时于营中伏杀之。袁易死后,公实为郡守,为我暂治巴西。”
“诺!”徐真拱手应命。
徐真为孙坚之妹夫,其本是吴郡豪强,少小与孙坚交好。孙坚欣赏徐真为人,便将妹妹嫁于徐真。
值孙坚为豫州刺史时,召集吴郡乡友为部曲,徐真遂率族人前来投奔。因性情严谨之故,孙坚引为心腹,今在军中任将军。
徐真有一子徐琨,比父亲更早追随孙坚,从孙坚征陇右,讨董卓,今官拜偏将军。而徐琨在历史上为东吴初期的开业功臣,深受孙策之依仗,拜督军中郎将,执掌孙氏诸军。
在孙策去世之后,徐琨一度成为孙氏掌握兵权之人,而孙权为了拉拢徐琨,便娶其女为夫人。而随着徐琨的去世,孙权才拿到军权。
今徐氏在孙坚麾下的势力亦是不弱,具有出任太守的资格。
堂内,袁术身袭冕服,头戴旒冠,远而观之,恍如帝王。其负手踱步间,渐有几分贵气,不似草莽之辈沐猴衣冠。
“孙坚降刘璋否?”袁术问道。
“禀大王,孙坚一月破涪城,二月下雒城,三月围成都。成都人口殷实,积粮众多,若刘璋不降,无数月围困不能下。”阎象说道。
袁术眉头皱起,说道:“吉时选在本月二十四,今距二十四仅半月。如不能破成都,献捷报报于宛城,岂不错过登基日子。”
“大王,若是赶不上吉时,不妨先行登基。毕竟巴蜀诸郡中,仅汉中、蜀郡未能臣服。汉中郡守张鲁,自恃有张虞为盟,拒不臣服大王;蜀郡诸县尽降,仅成都一城未附,却也是时日问题。”邓察说道。
袁术略有不乐,说道:“交州未能献表,益州不能尽服,淮南有曹操作乱,仅有荆南五溪蛮庆贺,当有失寡人之望。”
在曹操南下淮南的那一年,袁术遣人劝庐江陆康归降,然陆康以袁术为背逆之贼,据不臣服,于是袁术遣黄祖带兵攻打。
陆康联络刘繇、曹操,希望能到二人救援。于是在黄祖围城之余,曹操率精兵数千,大破黄祖于庐江,遂解庐江之围。解围之后,曹操深知立名之关键,于是不敢贪图庐江,仅是要了三万斛为军粮,便率兵归广陵。
今年,年有七旬的陆康,忽然患病于榻,考虑庐江郡关键,而袁术有篡汉之势,刺史刘繇不善兵略,唯曹操有大略,且因曹氏于庐江有人望,遂请曹操至庐江,将郡守之位让于曹操。
曹操大喜过望,在荀彧的建议下,亲至庐江郡,拜谒陆康,并经一番谦让,最终接收庐江郡。而在陆康让出郡守后的一月,便因病情加重而病故。
接收庐江郡之后,曹操从一郡之地扩张到两郡之土。为了更好控制庐江郡,曹操将治所移到庐江的舒县,原广陵郡交由夏侯惇出任郡守。
袁术得知曹操平白无故得了庐江郡,心中大为愤怒,于是让黄祖、袁嗣率兵三万,征讨庐江郡。曹操以诈降计,诱二人深入居巢,并设伏兵破之。二人大败而走,曹操斩俘数千,大获全胜,令黄祖不敢再讨曹操。
曹操虽说得胜,但自知根基不深,精兵、水师不多,故并未渡江,而是选择治理庐江、广陵二郡,并有意图谋九江郡,以达到北以淮水为界,南以长江为边的初期战略。
至于交州,之前交州刺史为朱符,因庇护了刘备,遂与袁术交恶,让刘备募兵三千,屯于谢沐,以备袁术之兵。而在年末时,因朱符赋税征收太甚,蛮夷豪帅暴动,杀朱符而乱交岭。
在得知朱符身亡,袁术当即封向熙为交州刺史,让其率兵征讨刘备,并入主交州。而刘备于谢沐设伏,以火攻大破向熙,挫败了袁术图谋交州的企图。
刘备在击败向熙,依简雍之言,回兵击广信,取苍梧郡以为临时基业,以观望形势,并联络诸郡守,希望继续反袁。
然在此时,交趾太守士燮利用士氏在交州的声望,表士壹为合浦太守,士任九真太守,士武任南海太守。
士燮得知刘备占据苍梧,并打算与他联络讨袁。有心割据的士燮,希望刘备能为他抵挡荆州兵马,于是与士壹、士、士武等人举刘备为交州刺史。
三月时,刘备在广信与士氏使者会盟,自号为前将军,发布讨袁檄文。而袁术知交州变化,虽说厌恶刘备,但碍于交州偏远,不得不暂时无视刘备。
刘备有心北伐袁术,但碍于兵马稀少,以及根基不稳之故,只得先行治理苍梧郡,并表关羽为郁林太守,试图扩张疆域,以为后续讨伐袁术而准备。
曹操在江淮坐大,刘备在交岭的起兵,虽未触及袁术在荆南、江左的统治,但却让即将称帝的袁术大失颜面。为了能在称帝前赚些面子,袁术只能寄希望于巴蜀。
蔡瑁沉吟少许,说道:“刘璋之所以不降,无非恐大王害之。故大王不如令人持诏至成都,许诺大王登基,即封刘璋为县侯,以此而安抚刘璋。”
“可!”
袁术大手一挥,说道:“便依德珪之言,让人速往巴蜀,务必在登基之前,将益州牧印及刘璋降表送至宛城。”
“诺!”
说着,袁术询问众人,说道:“今登基仪式何如?杨彪可愿为司徒?”
“杨彪言天子贤明,汉室未亡,请大王谨慎,至此便告病不出。”邓察说道。
“匹夫!”
袁术冷笑了声,问道:“其他人呢?”
“金尚、徐璆、士孙瑞皆不愿任三公,无论如何劝说!”蔡瑁摇头说道。
“断了三人的口粮,让愿意之人出任三公!”袁术不满说道。
“诺!”
继而,袁术又询问了些登基的细事,便有意让众人退下,
临行前,蔡瑁犹豫几许,说道:“大王,臣闻孙坚在巴蜀自委官职,多将心腹安插于关键之位。而今孙坚手握重兵,亲信任巴蜀长吏,如若惊生变动,则恐不利大王。故以瑁之见,大王不如遣人更替,以免孙坚于巴蜀坐大!”
袁术沉吟少许,说道:“德珪之意,寡人知之。今称帝之日,我当诏孙坚回宛。”
“大王英明!”
孙坚在巴蜀的动作,袁术岂会不知道?仅是碍于巴蜀战局离不开孙坚,故不得不让孙坚留于巴蜀,并默许孙坚在巴蜀安插人事。然袁术则是早有准备,他打算利用登基为由头,让孙坚放下兵马至宛城,好让分化孙氏。
在袁术即将称帝,心念念刘璋归降时。今孙坚与孙策汇合,两军重围成都。
大帐内,孙坚收到袁术的加急文书,谓左右笑道:“袁术急于称帝,竟欲封万户侯与刘璋。”
孙策浏览文书时,见袁术好生夸赞孙坚,表示将封孙坚为大将军,让孙坚回宛城述职,眉头不由大皱,说道:“刘璋出城归降仅是时日问题,今有封万户侯许诺,料刘璋不日将降,仅是袁术让父亲回宛述职,策以为不可啊!”
“为何不可?”韩当问道。
孙策向帐中孙氏亲信,说道:“昔袁术忧父亲挟兵自重,故诏之回国。而今以称帝为由,再诏父亲回宛,册封父亲为大将军恐是不假,但实欲收父亲兵权。”
顿了顿,孙策强调说道:“况袁术一旦称帝,便是废帝自立,人神共愤。父亲如若回宛,名声岂不毁于一旦。”
“伯符有远见!”
见长子如此出众,孙坚深感欣慰,说道:“今袁术候益州降表而称帝,我岂能如其意愿。我欲拖延时机,行至巴东郡,及袁术称帝之时,发布讨袁檄文,让孙静封锁鱼复,阻袁术大军入蜀。”
“那蜀中袁氏部将当如何是好?”孙策问道。
“此事不难!”
桓阶说道:“将军远行至巴东,少将军可以庆贺袁术登基为由,邀袁氏部将赴宴,时伏以刀斧手,令发而诛之,持将军军符,则能收各部兵权,唯有广汉、蜀、巴西三郡太守需另遣人料理。”
孙坚点了点头,说道:“设宴伏杀之策甚好,能不生动乱而收兵权。广汉、蜀、巴西三郡太守,蜀郡太守易杀之,广汉、巴西二郡恐需遣人斩杀。”
说着,孙坚看向桓阶,说道:“待时机至,伯绪持我手令,率兵前往广汉,将广汉太守诛之,之后由君暂任广汉太守。”
“遵命!”
“至于巴西郡?”
孙坚考虑少许,说道:“可让公实率兵前往,以征张鲁为由,令巴西郡守袁易一同前往,时于营中伏杀之。袁易死后,公实为郡守,为我暂治巴西。”
“诺!”徐真拱手应命。
徐真为孙坚之妹夫,其本是吴郡豪强,少小与孙坚交好。孙坚欣赏徐真为人,便将妹妹嫁于徐真。
值孙坚为豫州刺史时,召集吴郡乡友为部曲,徐真遂率族人前来投奔。因性情严谨之故,孙坚引为心腹,今在军中任将军。
徐真有一子徐琨,比父亲更早追随孙坚,从孙坚征陇右,讨董卓,今官拜偏将军。而徐琨在历史上为东吴初期的开业功臣,深受孙策之依仗,拜督军中郎将,执掌孙氏诸军。
在孙策去世之后,徐琨一度成为孙氏掌握兵权之人,而孙权为了拉拢徐琨,便娶其女为夫人。而随着徐琨的去世,孙权才拿到军权。
今徐氏在孙坚麾下的势力亦是不弱,具有出任太守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