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汉昭唐 第一百一十六章刘汉亡,禅陈袁

小说:暮汉昭唐 作者:周府 更新时间:2025-03-21 20:25:42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建兴二年,四月。

  豫、益、扬、荆四州皆报祥瑞,豫州汝南见黄龙,现于天空五日方消;益州蜀郡出玉玺,由江龙掷于船上;荆州汉水出玉册,册曰:‘代汉者,当涂高也’;荆州豫章出嘉禾,米如豆大。

  十一日,刘协梦高祖刘邦,高祖降罪责刘协,言周室八百载,刘汉兴业四百,今天下崩乱,当仿圣人禅让,以兴统天下。

  十二日,刘协告祠高庙,下诏禅让,使御史大夫郗虑节奉玺绶诏册,禅让于袁术。袁术泣而不受,上疏谦让。

  十三日,刘协二次诏书袁术,言‘代汉者,当涂高也’,涂高是谓为袁,请袁术受天子位。袁术闭门不受,上疏言己无功。

  十四日,刘协三次诏书于袁术,言以袁姓出陈,陈,舜之后,以土承火,得应运之次。今汉室火德衰微,当由土德继之。故今愿效尧禅位于舜之事,将天子位让于袁术。袁术愧而不受,言贼寇汹汹,未能代汉平之。

  十五日,刘协四下诏书,细数袁术功绩,如兴兵伐董,迎天子于雒邑,奉天子于南阳。代汉降刘璋,驱江左贼寇,扫荆表之豪帅,是为大功于汉。袁术难以推辞,遂受诏接位。

  同日,筑坛于小长安。

  二十四日,刘协、袁术率文武百官至小长安,行禅让大位之礼。

  圆坛高筑,阶列三层。

  甲士持戟,依仗鲜明,旌旗猎猎。坛下将士列阵,万头攒动。

  文武百官簇拥袁术至坛前,于是礼乐奏响,乐声洪亮,威严响亮!

  袁术徐步登坛,众人高呼而应。

  刘协手捧玉玺,木呆呆拾阶而上,黄忠披暗甲于左右看护。

  刘协望着阶上袁术,呆愣的神情忽有变化,谓黄忠说道:“高祖斩白蛇起义,兴汉四百年,卿久食汉禄,怎为贼人作恶!”

  见刘协妄想忽悠自己,黄忠冷笑说道:“自古以来,有兴必有亡,有盛必有衰,岂有不亡之国,不败之家。前有商、周,今汉室相传四百余年,延至陛下,气数已尽。陛下禅让之后,将食陈禄。若陛下有胆气,望今后莫要食陈禄,而能绝食尽忠!”

  陈国,西周在淮阳所册封诸侯国,开国君王为舜裔妫满。而袁术认为袁氏久居陈国故土,为陈国血脉子孙,上可追溯至舜,于是袁术便以‘陈’为国号,而非以楚为国号。

  被黄忠一揶揄,刘协不能言语,唯有默默上阶。

  至坛上时,袁术已是恭候刘协,见到刘协上位,微微行礼,说道:“劳刘君为朕奉玺!”

  见袁术自称朕,刘协幽声说道:“高祖平秦灭楚,继周室开汉业,世统相传四百。卿及祖上受汉恩百年,今朕无有过失,卿能否再议禅让。”

  袁术皮笑肉不笑,说道:“今为吉日,望刘君莫要自误。若是迟疑执拗,莫怪朕无礼!”

  闻言,刘协唉声叹气,遂将手中玉玺交于袁术,继而是头上的冕冠。

  受礼之余,侍从持诏而出,宣读道:“汉道陵迟,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乱兹昏,群雄乱逆,宇内颠覆。赖楚王神武,拯兹难于四海。惟清江汉,以保绥我宗庙;岂予一人护义,封九服实受其赐。今秉承陈运,土德代汉,命有终数。……遂禅于楚王。”

  从者敲钟击磬,清脆的声音响彻坛下。

  礼成之时,袁术头戴冕冠,受刘协天子之礼。而众者见袁术已为皇帝,皆高呼万岁。

  庆贺声之后,袁术微抬手臂,气沉丹田,说道:“传朕旨意,大赦天下,改建兴为建仲,国以‘陈’为号。追谥先君为高祖皇帝,立宗庙于汝南。南阳郡升为南阳尹,依诏册封百官。”

  “遵命!”

  “周尚、郗虑、台崇上前听封!”

  “万岁!”

  “封周尚为司徒,郗虑为司空,台崇为太尉,余下之臣一一皆有封赏,各听诏书册封。”袁术说道。

  “拜谢陛下!”

  “万岁!”

  蔡瑁作揖跪拜而进,拱手说道:“启奏陛下,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汉帝已禅位于天下,理宜退就藩土,瑁求降诏令,安置刘氏于国。”

  “善!”

  袁术神情不变,说道:“汉室虽亡,但汉德犹在。昔周灭商,封舜子就国。今陈代汉室,封刘氏于江夏,号以公爵,享食邑万户,出入如帝王,不可苛待之。”

  见袁术如此厚待自己,刘协顿时心生感激,叩首说道:“谢陛下恩德,孤终身莫不敢忘!”

  很快,刘协在侍从的搀扶下,蹒跚下台离去。

  人群中,汉室旧臣见刘协模样,忍不住暗中垂泪,或是心感悲伤,延续四百年的汉室,今终是走向灭亡。

  见坛下众人之表现,袁术捋须而笑,谓身侧的阎象,笑道:“古圣人贤君禅让之故事,朕今日知矣!”

  阎象苦笑连连,对袁术今时戏谑之语,不知如何回应。

  环视坛下众人,袁术忽想起孙坚,问道:“今孙坚到哪了?”

  “禀陛下,孙坚行至鱼复时,得患疾病,恐传染于陛下,遂留于鱼复休养。”阎象说道。

  “称病休养!”

  袁术捋须而思,说道:“让使持大将军印于孙坚,让他速至宛城,言朕许久未见,颇是想念。”

  “诺!”

  “陛下,需焚告天地、社稷,以明正统了!”左右提醒道。

  “善!”

  在众人欢呼声下,袁术向苍天祭拜,以求得到上天之庇护。

  且不说袁术篡汉建国后,忙于册封官职。为了让众人臣服,遣使于张虞、袁绍,试图让二人止戈,并册封张虞为赵王,袁绍为魏王。并且为了让曹操、陶商、刘备、吕布等诸侯归降,一律册封为公,手笔不可谓不大。

  几日之后,生病在鱼复休养的孙坚,见到了袁术所遣的使者黄桓。

  黄桓见孙坚精神抖擞,未有生病迹象,心中顿时生疑,然为了履行任务,先行问好,说道:“禀将军,二十四日时,汉帝禅让于陛下,今陛下登基称帝,开国以‘陈’为号。陛下念将军之功,特拜将军为大将军。”

  说着,黄桓先行取出书信,交于孙坚,说道:“陛下亲笔之信,将军可先一览!”

  孙坚浏览书信,戏谑说道:“我本以袁君会以楚为国号,不料却以‘陈’为号,今陈国倒比楚国顺口,仅是应无楚八百年之寿。”

  黄桓神情惊变,说道:“公为大将军,今怎能取笑社稷。”

  闻言,孙坚脸色沉了下来,呵斥说道:“社稷在刘氏,而不在袁氏。袁术及祖上四世享食汉禄百余年,而今却篡汉自立,其行与王莽何异!”

  “啊!”

  黄桓神情震惊,没想到作为袁术心腹的孙坚,今居然咒骂袁术。

  “公贵为大将军,今怎说此胡语!”

  “啪!”

  孙坚重拍案几,沉声说道:“休得胡言,我为汉之益州牧,而非陈之大将军。袁术簒逆登基,谋害陛下及皇亲,是谓人神共愤。”

  孙坚忽然反袁的态度,让黄桓差点没反应过来。今面对孙坚大逆不道之言,黄桓擦了擦头上的汗水,不知如何作答。

  迟疑了半响,黄桓责问道:“公声讨陛下,莫非欲反?”

  “公莫忘你为袁氏故吏,今反叛陛下则众将背之。况公家眷老小在宛城,今欲舍家眷乎?”

  “哈哈!”

  孙坚大笑起身,反问道:“那袁君为刘氏故吏,今怎背刘氏而自立呢?”

  “袁术为我故主不假,然我亦为汉室之臣。今袁术背弃汉室,则我将为汉室而讨贼,持奉大义而讨贼,试问何谓反乎?”

  说着,孙坚语气凛冽,呵斥说道:“今反叛之人非我孙坚,而实为袁术匹夫。我将率兵马讨袁,以为汉室复仇。”

  孙坚为了反袁,已是筹备多时。他在鱼复称病不往宛城之时,便早已让人趁禅让大礼时,将家眷从宛城接了出来。今无后顾之忧,孙坚岂会畏惧袁术,故不如当着使者的面,竖起他为汉反袁的旗帜。

  黄桓言语为之一塞,见周围甲士虎视眈眈,后背顿时发凉,今时方明白相比孙坚反叛,更重要是他有性命之忧。

  “公今欲杀我乎?”黄桓颤声问道。

  “杀你?”

  孙坚摇了摇头,将早有备好的书信交于黄桓,笑道:“君既来鱼复,不好空手而归,劳君为我代传书信于袁公。”

  “书信!”

  黄桓瞧着手中的巾帛,脸上露出担忧之色,生怕孙坚在里面写了不好东西,袁术看了之后会连累自己。

  似乎看出使者的心思,孙坚笑了笑,说道:“信中非辱骂之言,而是叙述旧事之信,君安心上呈。”

  “多谢将军!”

  生怕孙坚反悔,黄桓匆匆而走。

  待黄桓离开之后,孙静按剑入堂,拱手说道:“禀兄长,弟已命千人驻守秭归,封锁大江上下。”

  “善!”

  孙坚说道:“秭归、白帝、鱼复为巴蜀咽喉,今沿江重镇劳幼台固守。另向荆州诸郡分发讨袁檄文,看能否有人响应。”

  孙静沉吟说道:“我闻曹操纵横淮南,刘备割据交岭,此二人皆视袁术为仇寇。兄长既奉大义而讨袁,何不如遣使联络曹、刘,看能否得二人呼应。”

  “幼台之言有理!”

  孙坚踱步而思,说道:“我起兵反袁,占据巴蜀,袁术将会震怒。其地跨三州,民众百万,将士十余万,我军不可力敌之。故如能让曹操、刘备二人应和,则能分袁术之重兵。”

  “况巴蜀初降,人心不稳,今我反袁,恐刘氏余孽作乱。有曹操、刘备二人牵制袁术,我将能安抚巴蜀人心。”

  孙静说道:“巴蜀多俊杰,兄长欲治巴蜀,非仰仗土人不可。昔刘焉崇东州而抑土人,兄长需引以为鉴。”

  “善!”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暮汉昭唐,暮汉昭唐最新章节,暮汉昭唐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