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73章 共克时艰

小说:三国:我不是曹睿 作者:李一振 更新时间:2025-04-08 00:17:11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大魏与蜀汉交战多年,虽然大略都知晓对方的本事,但若落在实处,还是有许多不透明的地方,宛如迷雾一般。

  这些模糊而又不可知的事情,构成了两国交战之中的巨大变数。克敌制胜、攻守之道,正在其中。

  翌日,也就是十月十九日的清晨。

  天刚破晓,一万五千魏军便全员戒备,整军列阵,为今日计划中的攻取武都做好准备。

  昨日李严与陈凭说了许多,陈凭也事无巨细的一一询问,一直到了后半夜方才停止。即使按照陈凭夙来飞快的记录速度,也足足写满了两本册子。

  来日,寻得机会,这两本册子都是要先送往大将军曹真之处,再择机送到许昌陛下身旁的。陈凭问的详细,能说之事李严也一一说明。

  这便是李严日后的晋身之阶了。

  至于李严的个人情况,陈凭没问,李严也没有说。黄权之子尚能在蜀地安居无恙,凭什么李严的儿子就要获罪?

  就算获罪……

  五旬多的年纪又能怎样,君不见大魏故去的钟繇钟太傅年近八旬,还诞下一子吗?

  再生一个也就是了。

  以李严之高位,虽然此前并不在诸葛亮的相府体系中任职,但对于蜀汉内部的政治情况,还是事无巨细的清楚明白。此番北伐之中的军队数量,亦是尽知。

  不过是八千军队而已。

  武街城残破难守,诸葛亮本部又远在一百六十里外的下辨,此时绝对来不及救援。对于得知了蜀军细情的张郃,此时只有四个字可以形容:有恃无恐。

  当然无恐,而且对李严所言的信息,张郃不说完全相信,也信了个九成九。

  天下哪有托孤大臣伪降敌国的道理?这件事若换到魏国身上,就相当于司马懿或者陈群伪降了东吴或者蜀国,必不可能。

  一万五千士卒军容严整,徐徐列阵向南推进。对于张郃来说,就算不急攻城池,凭借兵力将城池围困,就足以达成战略目标了。

  魏军军阵越来越逼近昨日设伏的山脊处了。

  魏延与费祎二人站在高处,眺望着渐渐临近的魏军,此时面孔都极为难看。

  对于费祎来说,李严位高权重又深知大汉内情,此人一投,不说泄露军情信息之类的事情,单说益州人心,都会一时大沮。

  而对于魏延来说,则有种闯下大祸、又无法解释无法改变的悔与恨交织的复杂感受。

  昨日统军的冯司马来报之后,魏延、费祎、刘邕三人尽皆大惊失色,三人争论多时,最终还是连夜派了使者,向下辨的诸葛丞相禀报此事,盖是盖不住的。

  此刻,费祎注视着远处的魏军,轻声说道:“文长,该撤军了。”

  魏延长叹一声:“文伟,我与你实话实说,我真没有想过事情会到了今日地步。李严此人狼子野心,他何时欲反不行,为何偏偏要这时反了。”

  费祎转过头来,直直看向魏延:“文长,都这个时候了,多说无益,还是先将军队向狭山的方向撤去吧。一边后撤,一边等着丞相的军令。”

  “北伐之初,就遇上了这种事情,丞相之处肯定也会有新令颁下,到时你我遵令而行就可,再勿要多生事端了。”

  “我明白。”魏延轻叹。

  而此时,位于魏军阵中的张郃,却与李严二人并排坐于马上,一边向南眺望着,一边说道:

  “太和元年末,蜀军八万人进犯。三年,两次进犯的兵力都是两万余人。今年诸葛亮又出兵四万人。”

  “正方,你说以蜀地民力,还能供应他这般征调几年?”

  李严神色平静的应道:“张公是想听我说些漂亮话,还是想听实话?”

  张郃嗤笑一声:“漂亮话我自会说,不用正方赘言。”

  李严伸手指向南边:“过了武都,还有武街。过了武街,还有白水关、葭萌关、剑阁等处,皆是天下险要。”

  “张公,我与诸葛孔明政见不同,但此人之才之德,我是敬佩万分的。”

  说着说着,李严又长叹了一声,双手摊开,低头看向自己的手指。

  “以诸葛孔明之才,若是善守关隘而非穷兵黩武,就算大魏兴兵十万、二十万,也定然攻不进蜀地。可依着这几年的形势来看,若是他再这般耗斁益州,依我看来,张公所问的时间,恐怕两只手就能数得过来了。”

  张郃瞥了李严一眼,随即笑道:“十年吗?若我七旬之时能见大魏破蜀,四海混一,想必也能在史书中多些篇幅了。”

  李严默默点头。

  山脊之处些许狭窄,但得知了昨日之事后,张郃早已派出两千士卒寻山而上,确认此处并无蜀军埋伏后,而后穿过此处,径直开往武都城下。

  而魏延与费祎等人,早就快马驰回了城中,与早就已经准备好的蜀军士卒缓缓撤离,并未有一丝停留。

  未战而退,尤其是因为李严叛逃而引起的退却,魏延心中始终窝着一股火气。

  汉军行了数里后,魏延骑在马上,右手使劲攥住了刀柄,回头望了一眼武都城的方向,恨恨说道:“文伟,来日作战,我誓要诛杀李严!”

  费祎点了点头:“正应如此。”

  此刻,费祎还能说些什么?无非是敷衍几句过去罢了。都这般形势了,还想着要杀李严泄愤,却不考虑整个北伐会因此事遭遇怎样的改变。

  再会打仗,也不过是一少智莽夫罢了,难以承担国之重任。

  费祎此刻只觉得,自己此前在魏延身上花的心思都白费了。此人有取祸之道,今后当离他远些才是!

  ……

  今年大魏关西的粮草形势极为严峻,邓艾亲自督粮送到河池的曹真处后,又随即返回陈仓。

  来去匆匆,非只是要督运下一波粮草,邓艾还带了曹真亲笔写下的文书而来。

  “拜见卫公。”邓艾大步走进陈仓大将军府的侧堂之中,朝着桌案后皱眉看着竹简的卫臻行了一礼。

  卫臻抬起头来瞄了邓艾一眼,声音竟也有些嘶哑:“士载回来了,这种时候就不要多礼了。河池军情如何了?”

  “卫公嗓子这是怎么了?”邓艾带着关切问道,说罢,邓艾又定睛看向卫臻面孔,却发现卫臻双眼泛红、眼袋浮肿,似乎几日都没休息好一般。

  卫臻微微摇头:“事务繁杂,一时急迫,既然士载回来了,也帮我分担些公务。”

  “遵命,这是属下分内之事。”邓艾点了点头,而后又从怀中摸出一封信来,双手捧好递到了卫臻面前。

  等卫臻接过文书后,邓艾复又说道:

  “卫公,大将军已率军抵近至下辨城东二十里处,十四日、十五日又与蜀军交战两场,夺了几处小营。”

  卫臻听罢没有说话,而是微不可查的叹了一声,从席上站起走到身后整齐堆满了竹简的架子上,抽出斜放着的两卷,放回桌上,并朝着邓艾的方向推了一推:

  “士载且看看吧。”

  “是。”邓艾应了一声,小心展开了第一卷,眉头越来越皱,而后又以同样的神情看完了第二卷。

  邓艾深呼吸了几下,稍稍平复了一下心情,而后问道:“卫公,何以至此啊??”

  卫臻揉了揉眼睛,应道:“还能是如何?”

  “找百姓们征些存粮度过时艰,就算有些刁蛮之民,乡里亭里也多能劝下去压下去。找羌人征粮,他们可不去为朝廷、为官府着想,少拿些行,取得多了就要拼命!”

  邓艾喉头微动,顿了一顿,而后问道:“卫公,这两卷竹简中只写了美阳、池阳两处羌民造反之事,不知其他地方还有类似事情出现吗?”

  “怎么没有?”卫臻自嘲般的笑了一下:“拿美阳、池阳这两地来说,抗辩欲反的羌人都超过了五百人,我已遣人调兵弹压去了。至于数十人闹将起来的事情就更多了,别的地方不说,就连陈仓就有两处。”

  “唉。”邓艾长叹一声:“到底是教化不够,与朝廷共克时艰的道理,怎就不能明白呢?去年大旱,眼下冬麦已经种下,明年收成有望,何必要到这个地步?”

  卫臻站起身来,背手走到门口处立住,声音幽幽的说道:“此间的难处,士载既然已经知晓,那便要与大将军如实说清。”

  “告诉大将军,他那一万五千部众的军粮,我只能为他支应六十天。百姓我要顾、汉中我也要顾,能给大将军留六十天,已是尽力而为了!”

  邓艾朝着卫臻拱手道:“卫公说得清楚,属下明白。属下自请明日督粮再往河池走一趟,也好当面与大将军说清卫公的难处。”

  “甚好。”卫臻应道。

  过了几瞬,卫臻又转头回来看向邓艾:“士载,我依稀记得曾听人讲过,你也是屯田民出身?”

  邓艾回答道:“属下从幼时就在屯田中了,其间难事与苦楚,属下还是知晓一二的。”

  卫臻道:“征粮再苦,忍一忍总能过去,总比前方断了军粮要好。士载,你应明白这种时候仗打得越快,对后方士民就越是件好事。”

  “多余的话我不赘言,你应懂得分寸。”

  “属下明白!”邓艾又行了一礼。

  就在邓艾欲要告辞而出的时候,还没走远,卫臻就又招手将邓艾唤了回来:

  “士载若快马去大将军处,需要几日?”

  邓艾没有多想,当即答道:“四百里远,用不了三天就能到大将军营中。”

  卫臻道:“我又想了一想,士载还是明日轻骑前去吧,早两日让大将军知晓也是好的,粮草乃是军中重中之重,不可轻视。”

  “遵命!”邓艾拱手。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我不是曹睿,三国:我不是曹睿最新章节,三国:我不是曹睿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