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罢邓艾所语,曹真长叹一声:
“按照此前测算,雍州应能支应至少三月粮草,却不料起了民变,又要派兵去弹压各处。军粮,军粮!”
杜袭却拱手说道:“大将军,如今王师在武都郡中兵多于贼,又有张儁乂在西、大将军在东,东西策应之下必可从速击破蜀军。”
“若是按照卫公振给的两月之期,那便是在一月之内了结战事最好。”
杜袭信心满满的说着,站在一旁的邓艾却微微皱起了眉头,不知道要不要反驳杜袭的话,这一幕被曹真敏锐的察觉到了,随即问道:
“士载有话要说?”
邓艾拱手:“大将军,虽然卫公定了六十日的期限,但属下还是有一言不吐不快。”
“说来!”曹真斩钉截铁的回应道。
“粮草归粮草,可实际临战之时的战机,却不是因粮草而定的。强攻恐多死伤,坐守不动又空耗军粮。”邓艾小心说道:“以属下之见,大将军此前几日与蜀军对峙,坚守下去看不到战机,是不是应将敌军调度起来?”
曹真捋了捋胡须:“我亦有此意!”
“军师,”曹真看向杜袭:“替我给张儁乂下令,命他尽速攻占狭山,尽快将蜀军粮道断绝,到时再看蜀军如何应对,我再见机行事!”
“好,我这就去拟军令。”杜袭紧接着又说道:“不过占了狭山之后呢,何时总攻,也应给张儁乂一个准数才是。”
曹真没有丝毫犹豫,直截了当的答道:“我此处与蜀军僵持住了,再将蜀军向西赶,也不过是赶到下辨城外,没有别的空间了,倒是西边可以用武。”
“兵无常势,我现在亦无法告诉他何时总攻,让他做好他份内之事就是!”
杜袭拱手:“大将军所言甚妥。”
……
千里之外的许昌,倒是下起了太和四年的第一场雪。
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就开始飘雪了。持续了一个多时辰,等到曹睿从后宫用过了早膳、走到了书房的小院子里时,地上已经积了薄薄的一层。
宫中的规矩繁多,下雪时的脚印也是整整齐齐的。内侍和侍卫的脚印都在院子两边密密麻麻的列着,正中间大片的留白之中,倒是只有曹睿一人的痕迹。
曹睿站在廊下,盯着外面飘雪愣愣出神之时,前将军满宠也在内阁的小房间内走出,丝毫不顾脚印什么的,大步流星的走到了曹睿的身前,将空白的雪地上多了一行痕迹。
“臣拜见陛下。”满宠行了一礼。
曹睿回过神来,应道:“满将军何时到的?竟比朕还早些。”
满宠淡淡笑了一声,微微摇头:“陛下风华正茂,臣与陛下不同,六旬之人一到清早便再难以入睡。不瞒陛下,臣自从回了许昌之后,每日皆是将近卯时就醒来了。”
“醒后也无甚琐事,不如直接到内阁中看一看文书。”
曹睿却没有直接与满宠说什么国事,而是朝着不远处的内侍官毕进招了招手,待其走近之后,出声问道:
“内阁饭食现在是什么规矩?”
毕进应道:“禀陛下,现在有午时、酉时两次餐食伺候着。”
曹睿若有所思的点头:“辰时、子时再加上两餐,除了内阁外,为侍中们也一并准备。”
“谨遵陛下旨意。”毕进恭敬行礼。
满宠拱了拱手:“陛下对臣实在细致,臣谢陛下恩典。”
“谈不上细致,推己及人罢了。”曹睿从容说道:“有事要与朕说?”
满宠点头:“陛下,按照徐元直从樊城送来的文书来算,今日该是襄阳城守军退敌之时了。”
曹睿微微仰头,看向半空中已经渐小了的飞雪:“朕记得此事。按照日子来算,仲恭两日前就应到了襄阳。”
“满将军,朕只是觉得天下打仗的手段,说来说去就那么几样。要么正面以对,要么绕路击后。武帝当年遣徐晃过蒲津渡就是这个战法。”
满宠笑道:“如何不是呢?”
“今日若能尽数逐去襄阳吴兵,孙权在襄樊之处的支点就当又少了一处。仅凭淯口坞、鱼梁洲两处,全无攻占城池的希望,他率军留在襄樊也毫无意义了,必然退走。”
曹睿道:“今日倒还真是个紧要日子。除了襄阳解围,按着陈司徒的说法,濡须建筑坞堡之事,今日也应差不多了。”
“陛下圣明。”满宠道:“有了这两处坞堡与吴军的濡须坞对望,彼处天险也就变为寻常的相持之处了,以东南之力供给,自可徐徐图之。”
曹睿轻笑一声:“但愿如此,入书房里谈吧,外面终究还是冷些。”
满宠应道:“甚好。”
“去,将侍中和两位枢密唤来,朕有事要谈。”曹睿对着毕进吩咐了一声。
曹睿与满宠一前一后入了书房,闲谈了一刻钟左右,裴、卢二侍中和刘、王二枢密,就前后纷纷入内觐见。
“既然都到了,朕有一事要问你们。”曹睿从桌案上摸出一张文书来,定睛看了几瞬后,又环视众人:“这是司空在定陶给朕送来的表文,有一件事司空拿不准主意,朕也有些犹豫。”
曹睿拿起书信,朝着满宠的方向递了一递,满宠起身来接,曹睿也同时说道:
“孙彦龙(孙资)此前不是说只拿一个郡来罢屯田吗?司空与他商议之后,孙彦龙同意兖州全面裁撤屯田。但随着二人将各郡太守、屯田都尉聚齐会晤之时,土地怎么去分,又产生了一个问题。”
“各郡人口不同,田土面积也不同。若都是采用均分的方法,则济阴郡的屯田民,分得的田土就会比东郡要多,要达成均分的效果,就势必要将东郡的百姓往济阴郡迁一些。”
“不过司空觉得,既然要迁民,又何必只限于在兖州境内?现在淮南坞堡向南压到了濡须水口,巢湖、苕陂、淝水一带,也就是合肥周边,又显得有些空乏,正适合迁民实之,不若将中原之民迁到淮南。”
这……
满宠略皱着眉头看向司马懿的书信,而裴潜、卢毓、刘晔、王观四人,一时都不作声,认真思索起来这个问题。
曹睿环视一周,见众人凝神沉思的样子,也没有说话。
司马懿的意见,其实极为简单:兖州人多,淮南人少,不如将兖州百姓多迁出些,这样兖州每人分得田土更多,也可充实淮南。
但在曹睿看来,这就将原本限定在兖州之内的屯田改革,进一步扩大化了。
兖州若是迁民出去,那平均下来的田土势必增加。若将来各州按照此法继续裁撤屯田,人均田土是按照兖州的规格来,还是按自己州中实情来算?
迁到淮南之后,又要分多少田土合适?
又或是需要朝廷下令,为整个大魏的人均田土做个划分?
事情发展起来,就不是原本的样子了。而在曹睿看来,司马懿和孙资二人如此说法,似也有些将此事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的意味。但他们所说,还并非不合理!
这就要好好决断了。曹睿可没想现在就搞什么彻底的土地制度改革,时机不对,吴、蜀二地尚未平定。
满宠倒也爽快,直接将书信送回到了曹睿的桌案上:“一州之事,牵扯不到别州。以臣来看,若要迁民就在兖州各郡之中迁就是了。”
曹睿挑眉看向满宠,满宠随即应道:“臣意将司空和孙刺史此表驳回,令其在兖州一州处置便是,勿要多生事端。”
曹睿微微颔首:“侍中如何看?”
裴潜左右看了看,却没有在第一时间答话。
卢毓开口应道:“满将军所言有理,臣附议。”
刘晔则摇头以对:“禀陛下,淮南之处属实空虚,若将民众多聚于淮南之处,无论是守备退敌,又或是产粮供给,都是件好事。臣在枢密院为任,因而只从军事上来说。”
曹睿朝着裴潜扬了扬下巴:“裴卿怎么说?”
裴潜拱手答道:“陛下,兖州区区一州,屯田又只有三郡之地,寻常处置便是了。不过臣以为应当借着这一时机,令尚书台将各地屯田情况重新归纳一下,各州各郡屯田有田土多少、良地劣地各有多少,屯田民又有多少,认真核查梳理。”
“陛下不是带了百余太学郎们入许昌吗?这些士子们近来只是在尚书台、枢密院帮忙,一时没有得到实职。他们此前在秦州屯田三载,这种事情理应熟悉。”
裴潜话语未落,满宠、卢毓、刘晔、王观等人的目光也一并看了过来。
“王枢密,”曹睿并没第一时间回答裴潜,而是指了指王观:“每次朕问话,王卿都要最后一个来说吗?如此持重!”
王观拱手道:“臣为枢密院左监,此事非臣所能言之,请陛下圣裁即可。”
曹睿略微摇了摇头,并未执着多问。臣子们的性子不同,王观不愿说,倒也不差他一人。
“你们四人的意见,朕也全都听到了。如何去做此事,朕也大约有了想法。”
“满将军!”
“臣在。”满宠拱手应道。
“替朕拟信给司空,告诉他就在兖州之内去做此事,勿要扯到别处,务必尽快定下方略细则。”
满宠拱手:“臣遵旨。”
曹睿又看向了裴潜:“既然裴卿给朕这般建议,今年各州诸事繁忙,又有战事,不宜大肆耗费官员精力。你且拿着司空和孙刺史从兖州送过来的草案,继续为朕草拟大魏屯田改制的方案。”
“至于那些悬而未决的事情,先空着即可,朕之后再令人与你慢慢填进去。”
裴潜站起,拱手应道:“臣明白了。”
“按照此前测算,雍州应能支应至少三月粮草,却不料起了民变,又要派兵去弹压各处。军粮,军粮!”
杜袭却拱手说道:“大将军,如今王师在武都郡中兵多于贼,又有张儁乂在西、大将军在东,东西策应之下必可从速击破蜀军。”
“若是按照卫公振给的两月之期,那便是在一月之内了结战事最好。”
杜袭信心满满的说着,站在一旁的邓艾却微微皱起了眉头,不知道要不要反驳杜袭的话,这一幕被曹真敏锐的察觉到了,随即问道:
“士载有话要说?”
邓艾拱手:“大将军,虽然卫公定了六十日的期限,但属下还是有一言不吐不快。”
“说来!”曹真斩钉截铁的回应道。
“粮草归粮草,可实际临战之时的战机,却不是因粮草而定的。强攻恐多死伤,坐守不动又空耗军粮。”邓艾小心说道:“以属下之见,大将军此前几日与蜀军对峙,坚守下去看不到战机,是不是应将敌军调度起来?”
曹真捋了捋胡须:“我亦有此意!”
“军师,”曹真看向杜袭:“替我给张儁乂下令,命他尽速攻占狭山,尽快将蜀军粮道断绝,到时再看蜀军如何应对,我再见机行事!”
“好,我这就去拟军令。”杜袭紧接着又说道:“不过占了狭山之后呢,何时总攻,也应给张儁乂一个准数才是。”
曹真没有丝毫犹豫,直截了当的答道:“我此处与蜀军僵持住了,再将蜀军向西赶,也不过是赶到下辨城外,没有别的空间了,倒是西边可以用武。”
“兵无常势,我现在亦无法告诉他何时总攻,让他做好他份内之事就是!”
杜袭拱手:“大将军所言甚妥。”
……
千里之外的许昌,倒是下起了太和四年的第一场雪。
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就开始飘雪了。持续了一个多时辰,等到曹睿从后宫用过了早膳、走到了书房的小院子里时,地上已经积了薄薄的一层。
宫中的规矩繁多,下雪时的脚印也是整整齐齐的。内侍和侍卫的脚印都在院子两边密密麻麻的列着,正中间大片的留白之中,倒是只有曹睿一人的痕迹。
曹睿站在廊下,盯着外面飘雪愣愣出神之时,前将军满宠也在内阁的小房间内走出,丝毫不顾脚印什么的,大步流星的走到了曹睿的身前,将空白的雪地上多了一行痕迹。
“臣拜见陛下。”满宠行了一礼。
曹睿回过神来,应道:“满将军何时到的?竟比朕还早些。”
满宠淡淡笑了一声,微微摇头:“陛下风华正茂,臣与陛下不同,六旬之人一到清早便再难以入睡。不瞒陛下,臣自从回了许昌之后,每日皆是将近卯时就醒来了。”
“醒后也无甚琐事,不如直接到内阁中看一看文书。”
曹睿却没有直接与满宠说什么国事,而是朝着不远处的内侍官毕进招了招手,待其走近之后,出声问道:
“内阁饭食现在是什么规矩?”
毕进应道:“禀陛下,现在有午时、酉时两次餐食伺候着。”
曹睿若有所思的点头:“辰时、子时再加上两餐,除了内阁外,为侍中们也一并准备。”
“谨遵陛下旨意。”毕进恭敬行礼。
满宠拱了拱手:“陛下对臣实在细致,臣谢陛下恩典。”
“谈不上细致,推己及人罢了。”曹睿从容说道:“有事要与朕说?”
满宠点头:“陛下,按照徐元直从樊城送来的文书来算,今日该是襄阳城守军退敌之时了。”
曹睿微微仰头,看向半空中已经渐小了的飞雪:“朕记得此事。按照日子来算,仲恭两日前就应到了襄阳。”
“满将军,朕只是觉得天下打仗的手段,说来说去就那么几样。要么正面以对,要么绕路击后。武帝当年遣徐晃过蒲津渡就是这个战法。”
满宠笑道:“如何不是呢?”
“今日若能尽数逐去襄阳吴兵,孙权在襄樊之处的支点就当又少了一处。仅凭淯口坞、鱼梁洲两处,全无攻占城池的希望,他率军留在襄樊也毫无意义了,必然退走。”
曹睿道:“今日倒还真是个紧要日子。除了襄阳解围,按着陈司徒的说法,濡须建筑坞堡之事,今日也应差不多了。”
“陛下圣明。”满宠道:“有了这两处坞堡与吴军的濡须坞对望,彼处天险也就变为寻常的相持之处了,以东南之力供给,自可徐徐图之。”
曹睿轻笑一声:“但愿如此,入书房里谈吧,外面终究还是冷些。”
满宠应道:“甚好。”
“去,将侍中和两位枢密唤来,朕有事要谈。”曹睿对着毕进吩咐了一声。
曹睿与满宠一前一后入了书房,闲谈了一刻钟左右,裴、卢二侍中和刘、王二枢密,就前后纷纷入内觐见。
“既然都到了,朕有一事要问你们。”曹睿从桌案上摸出一张文书来,定睛看了几瞬后,又环视众人:“这是司空在定陶给朕送来的表文,有一件事司空拿不准主意,朕也有些犹豫。”
曹睿拿起书信,朝着满宠的方向递了一递,满宠起身来接,曹睿也同时说道:
“孙彦龙(孙资)此前不是说只拿一个郡来罢屯田吗?司空与他商议之后,孙彦龙同意兖州全面裁撤屯田。但随着二人将各郡太守、屯田都尉聚齐会晤之时,土地怎么去分,又产生了一个问题。”
“各郡人口不同,田土面积也不同。若都是采用均分的方法,则济阴郡的屯田民,分得的田土就会比东郡要多,要达成均分的效果,就势必要将东郡的百姓往济阴郡迁一些。”
“不过司空觉得,既然要迁民,又何必只限于在兖州境内?现在淮南坞堡向南压到了濡须水口,巢湖、苕陂、淝水一带,也就是合肥周边,又显得有些空乏,正适合迁民实之,不若将中原之民迁到淮南。”
这……
满宠略皱着眉头看向司马懿的书信,而裴潜、卢毓、刘晔、王观四人,一时都不作声,认真思索起来这个问题。
曹睿环视一周,见众人凝神沉思的样子,也没有说话。
司马懿的意见,其实极为简单:兖州人多,淮南人少,不如将兖州百姓多迁出些,这样兖州每人分得田土更多,也可充实淮南。
但在曹睿看来,这就将原本限定在兖州之内的屯田改革,进一步扩大化了。
兖州若是迁民出去,那平均下来的田土势必增加。若将来各州按照此法继续裁撤屯田,人均田土是按照兖州的规格来,还是按自己州中实情来算?
迁到淮南之后,又要分多少田土合适?
又或是需要朝廷下令,为整个大魏的人均田土做个划分?
事情发展起来,就不是原本的样子了。而在曹睿看来,司马懿和孙资二人如此说法,似也有些将此事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的意味。但他们所说,还并非不合理!
这就要好好决断了。曹睿可没想现在就搞什么彻底的土地制度改革,时机不对,吴、蜀二地尚未平定。
满宠倒也爽快,直接将书信送回到了曹睿的桌案上:“一州之事,牵扯不到别州。以臣来看,若要迁民就在兖州各郡之中迁就是了。”
曹睿挑眉看向满宠,满宠随即应道:“臣意将司空和孙刺史此表驳回,令其在兖州一州处置便是,勿要多生事端。”
曹睿微微颔首:“侍中如何看?”
裴潜左右看了看,却没有在第一时间答话。
卢毓开口应道:“满将军所言有理,臣附议。”
刘晔则摇头以对:“禀陛下,淮南之处属实空虚,若将民众多聚于淮南之处,无论是守备退敌,又或是产粮供给,都是件好事。臣在枢密院为任,因而只从军事上来说。”
曹睿朝着裴潜扬了扬下巴:“裴卿怎么说?”
裴潜拱手答道:“陛下,兖州区区一州,屯田又只有三郡之地,寻常处置便是了。不过臣以为应当借着这一时机,令尚书台将各地屯田情况重新归纳一下,各州各郡屯田有田土多少、良地劣地各有多少,屯田民又有多少,认真核查梳理。”
“陛下不是带了百余太学郎们入许昌吗?这些士子们近来只是在尚书台、枢密院帮忙,一时没有得到实职。他们此前在秦州屯田三载,这种事情理应熟悉。”
裴潜话语未落,满宠、卢毓、刘晔、王观等人的目光也一并看了过来。
“王枢密,”曹睿并没第一时间回答裴潜,而是指了指王观:“每次朕问话,王卿都要最后一个来说吗?如此持重!”
王观拱手道:“臣为枢密院左监,此事非臣所能言之,请陛下圣裁即可。”
曹睿略微摇了摇头,并未执着多问。臣子们的性子不同,王观不愿说,倒也不差他一人。
“你们四人的意见,朕也全都听到了。如何去做此事,朕也大约有了想法。”
“满将军!”
“臣在。”满宠拱手应道。
“替朕拟信给司空,告诉他就在兖州之内去做此事,勿要扯到别处,务必尽快定下方略细则。”
满宠拱手:“臣遵旨。”
曹睿又看向了裴潜:“既然裴卿给朕这般建议,今年各州诸事繁忙,又有战事,不宜大肆耗费官员精力。你且拿着司空和孙刺史从兖州送过来的草案,继续为朕草拟大魏屯田改制的方案。”
“至于那些悬而未决的事情,先空着即可,朕之后再令人与你慢慢填进去。”
裴潜站起,拱手应道:“臣明白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我不是曹睿,三国:我不是曹睿最新章节,三国:我不是曹睿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我不是曹睿,三国:我不是曹睿最新章节,三国:我不是曹睿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