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毌丘俭部突破吴军防线,从吴军所有人始料未及的西侧进驻襄阳,二十三日和二十四日,襄樊此处的吴军内部,对此处的战略也产生了极大的争议。
一派是诸葛瑾和步骘二人,认为魏军援救至襄阳之后,再继续围着襄阳城已经没有意义,且不具备军事上的可行性了。
由于襄阳城的地理环境,城西是鸭湖,城北是汉水,只有城南、城东两处可以屯兵。但由于此前魏将牛金率部突袭城东码头的案例,诸葛瑾将大部兵力都聚在城东。城南空虚之下,也无法抵住魏军骑兵突进。
眼下襄阳之外的吴军,几乎都聚在襄阳城东一里到四里之处。无法离得更远了,因为再向后退,身后就是汉水。
理应借着水军优势,继续封锁汉水至上游,而将军队居于淯口,与魏军进一步相持,达成一个反向锁住襄阳的局面。
而另一派,则是是仪、孙奂、潘濬三人,认为应当维持现状不变,在南北两个方向上继续保持着对魏军的压力。
这种大的方针又是如何能快速改变的?故而整整两日,孙权都没有做下决断。
孙权心中纠结之事,与分成两个意见派别的臣子们,都不相同,也没法堂而皇之的说出。
从九月初,孙权从武昌出兵以来,至今已有两月了。随着战事的不断进行,麾下的臣子和将军们也都将目光愈来愈聚焦到战事本身,而遗忘了为何要打这一仗。
孙权却记得清楚。
他应了孙奂等人所请,率军借着汉水涨水的时机前来偷袭,所求只有两个:要么去了樊城或者襄阳,要么取得胜利,来为称帝再渲染些声势!
战争进行的越来越久,却和孙权预想中的情况越来越偏了。
二十五日上午,襄阳城中的赵俨和毌丘俭所部开始反击。
战事是从城南打响的。
城南本就是吴军防守薄弱之地,在魏军的优势兵力下,城南尚存的三处营寨皆被吴军抛弃,三千吴军士卒也随之撤回了城东的诸葛瑾本部周边。
襄阳城外的狭窄之地,魏、吴两军之间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了。在此处统领吴军的左将军诸葛瑾,也在第一时间向孙权送去了书信。
孙权看过之后,默默不言,又将书信递给了是仪。
是仪只是大略一看,便正色说道:“至尊,我军在襄阳城外与魏军兵力相差不大,地域狭窄、又非骑兵用武之地,我军理当取胜!”
潘濬也同样说道:“臣附议,左将军现在正与魏军相持,当派援军火速救援才是!将魏军逼回襄阳城之后,沮其士气才是!”
孙奂并不在此处,而是在北面的淯口坞处守着。随着魏军樊城兵力的增多,淯口坞和江北屯驻的吴军,已经达到两万人了。
二人说罢,步骘也并未被他们气势所夺,同样语气坚定的说道:“至尊,臣不明白在襄阳城下守备,还有什么意义!以魏军守军之众,襄阳城几乎必不可能攻下。”
“是尚书,潘将军,都这般时候了还言攻取襄阳,岂不自欺欺人!”
潘濬是个老好人,并未回怼步骘,一旁站着的是仪却横眉以对:“樊城已经退了,若是襄阳再退,那此番进兵究竟打了什么?鱼梁洲吗,还是淯口坞?”
步骘喉头未动,瞧了眼没有反应的孙权,尽力压住自己想要反驳的强烈想法,拱了拱手平静说道:
“是尚书,大军至此沿江攻略城池,直抵汉水上游的南乡郡,这是十余年都没有过的大胜,足以称道了!”
啪!
孙权右手重重的拍在了桌案上,站起身来朝着几人说道:“勿要再争论了,孤已决定,由步将军所部乘船向南进发,援护左将军所部。无论如何,今日都不能溃!借着人数之利,今日也要与魏军相持不退!”
步骘神色一时黯然,按照这般说法,那便是要按照是仪他们的意思,坚持围在襄阳城外了?
就在步骘刚要领命之时,孙权紧接着又说道:
“今日逼退魏军之后,便开始准备将襄阳城外的军队撤回吧。”
前后两句话的意味截然不同,见臣子都面露疑惑,孙权长叹一声,出言解释道:
“襄阳城难攻下,就勿要在襄阳多耗时间了,还是用水军继续锁住汉水,将兵力集聚在江北,以求与魏军决胜。”
“孤意已决,就这样办吧,勿复多言!”
“遵命。”是仪、步骘、潘濬三人也只好领命。
随着一艘艘装载着吴军士卒的船只从鱼梁洲出发,迅速抵达了襄阳东四里处新修的码头,吴军在襄阳城外的兵力也进一步厚重了起来。
襄阳东南的大片旷野上,毌丘俭率领下了马的五千骑兵,和没下马的三千匈奴轻骑,从南边向吴军发动进攻。
但在几次冲击吴军营寨都不得近前的状况下,毌丘俭也起了一丝犹豫,将兵力收缩之后,将亲弟毌丘秀唤至身边。
“阿秀,替我去见赵公,就说吴军兵重,强攻对耗有弊无利,暂不可图!”
“是,兄长。”毌丘秀领命而去,片刻之后,就到了自家军阵西侧的赵俨营中。
没错,赵俨亲在军中,而非在城池上防守。
上次牛金突袭码头之时,魏军都是从城东向吴军发动进攻。
但随着吴军正面的营垒、沟壑、鹿角等物愈来愈多,从正面突破吴军防守已经极为困难,是以赵俨眼下也领兵在襄阳城的东南角。
赵俨、毌丘俭两支军队,几乎是从正南向北进攻吴军,欲要将吴军赶到北面的汉水之中,却一时不得行。
“仲恭也欲退了?老夫也有此感。”赵俨难得穿了一身盔甲,叹了一声之后,对着毌丘秀说道:
“阿秀,不对,你已加冠了是吧,表字是何?
毌丘秀躬身一礼:“禀赵公,晚辈表字叔恭。”
赵俨从容说道:“那好,叔恭替老夫给仲恭答复,让他引匈奴轻骑先退,中军再退,老夫率军来为他殿后!”
“是,晚辈这就去传话。”
毌丘秀没有问为什么,也没有多言半句,这种重大决策轮不到他插话。
毌丘俭听了赵俨之语后,井然有序的率军从襄阳南门的方向撤回。等赵俨撤退之时,诸葛瑾还率军反冲了一波,只不过被城墙上列好的劲弩弓矢给逼退了。
首战不捷,赵俨、牛金、毌丘俭三人的兴致也都不高。入夜之后,三人站在城头上,眺望着东面夜幕下的吴军营地,正默默无言之时,却发现吴军营地越来越亮,营中火光不断流动,江上似乎还有亮着的船只。
“吴军这是要撤了吗?”牛金疑惑问道:“今日吴军防的扎实,完全看不出要撤的样子!”
一派是诸葛瑾和步骘二人,认为魏军援救至襄阳之后,再继续围着襄阳城已经没有意义,且不具备军事上的可行性了。
由于襄阳城的地理环境,城西是鸭湖,城北是汉水,只有城南、城东两处可以屯兵。但由于此前魏将牛金率部突袭城东码头的案例,诸葛瑾将大部兵力都聚在城东。城南空虚之下,也无法抵住魏军骑兵突进。
眼下襄阳之外的吴军,几乎都聚在襄阳城东一里到四里之处。无法离得更远了,因为再向后退,身后就是汉水。
理应借着水军优势,继续封锁汉水至上游,而将军队居于淯口,与魏军进一步相持,达成一个反向锁住襄阳的局面。
而另一派,则是是仪、孙奂、潘濬三人,认为应当维持现状不变,在南北两个方向上继续保持着对魏军的压力。
这种大的方针又是如何能快速改变的?故而整整两日,孙权都没有做下决断。
孙权心中纠结之事,与分成两个意见派别的臣子们,都不相同,也没法堂而皇之的说出。
从九月初,孙权从武昌出兵以来,至今已有两月了。随着战事的不断进行,麾下的臣子和将军们也都将目光愈来愈聚焦到战事本身,而遗忘了为何要打这一仗。
孙权却记得清楚。
他应了孙奂等人所请,率军借着汉水涨水的时机前来偷袭,所求只有两个:要么去了樊城或者襄阳,要么取得胜利,来为称帝再渲染些声势!
战争进行的越来越久,却和孙权预想中的情况越来越偏了。
二十五日上午,襄阳城中的赵俨和毌丘俭所部开始反击。
战事是从城南打响的。
城南本就是吴军防守薄弱之地,在魏军的优势兵力下,城南尚存的三处营寨皆被吴军抛弃,三千吴军士卒也随之撤回了城东的诸葛瑾本部周边。
襄阳城外的狭窄之地,魏、吴两军之间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了。在此处统领吴军的左将军诸葛瑾,也在第一时间向孙权送去了书信。
孙权看过之后,默默不言,又将书信递给了是仪。
是仪只是大略一看,便正色说道:“至尊,我军在襄阳城外与魏军兵力相差不大,地域狭窄、又非骑兵用武之地,我军理当取胜!”
潘濬也同样说道:“臣附议,左将军现在正与魏军相持,当派援军火速救援才是!将魏军逼回襄阳城之后,沮其士气才是!”
孙奂并不在此处,而是在北面的淯口坞处守着。随着魏军樊城兵力的增多,淯口坞和江北屯驻的吴军,已经达到两万人了。
二人说罢,步骘也并未被他们气势所夺,同样语气坚定的说道:“至尊,臣不明白在襄阳城下守备,还有什么意义!以魏军守军之众,襄阳城几乎必不可能攻下。”
“是尚书,潘将军,都这般时候了还言攻取襄阳,岂不自欺欺人!”
潘濬是个老好人,并未回怼步骘,一旁站着的是仪却横眉以对:“樊城已经退了,若是襄阳再退,那此番进兵究竟打了什么?鱼梁洲吗,还是淯口坞?”
步骘喉头未动,瞧了眼没有反应的孙权,尽力压住自己想要反驳的强烈想法,拱了拱手平静说道:
“是尚书,大军至此沿江攻略城池,直抵汉水上游的南乡郡,这是十余年都没有过的大胜,足以称道了!”
啪!
孙权右手重重的拍在了桌案上,站起身来朝着几人说道:“勿要再争论了,孤已决定,由步将军所部乘船向南进发,援护左将军所部。无论如何,今日都不能溃!借着人数之利,今日也要与魏军相持不退!”
步骘神色一时黯然,按照这般说法,那便是要按照是仪他们的意思,坚持围在襄阳城外了?
就在步骘刚要领命之时,孙权紧接着又说道:
“今日逼退魏军之后,便开始准备将襄阳城外的军队撤回吧。”
前后两句话的意味截然不同,见臣子都面露疑惑,孙权长叹一声,出言解释道:
“襄阳城难攻下,就勿要在襄阳多耗时间了,还是用水军继续锁住汉水,将兵力集聚在江北,以求与魏军决胜。”
“孤意已决,就这样办吧,勿复多言!”
“遵命。”是仪、步骘、潘濬三人也只好领命。
随着一艘艘装载着吴军士卒的船只从鱼梁洲出发,迅速抵达了襄阳东四里处新修的码头,吴军在襄阳城外的兵力也进一步厚重了起来。
襄阳东南的大片旷野上,毌丘俭率领下了马的五千骑兵,和没下马的三千匈奴轻骑,从南边向吴军发动进攻。
但在几次冲击吴军营寨都不得近前的状况下,毌丘俭也起了一丝犹豫,将兵力收缩之后,将亲弟毌丘秀唤至身边。
“阿秀,替我去见赵公,就说吴军兵重,强攻对耗有弊无利,暂不可图!”
“是,兄长。”毌丘秀领命而去,片刻之后,就到了自家军阵西侧的赵俨营中。
没错,赵俨亲在军中,而非在城池上防守。
上次牛金突袭码头之时,魏军都是从城东向吴军发动进攻。
但随着吴军正面的营垒、沟壑、鹿角等物愈来愈多,从正面突破吴军防守已经极为困难,是以赵俨眼下也领兵在襄阳城的东南角。
赵俨、毌丘俭两支军队,几乎是从正南向北进攻吴军,欲要将吴军赶到北面的汉水之中,却一时不得行。
“仲恭也欲退了?老夫也有此感。”赵俨难得穿了一身盔甲,叹了一声之后,对着毌丘秀说道:
“阿秀,不对,你已加冠了是吧,表字是何?
毌丘秀躬身一礼:“禀赵公,晚辈表字叔恭。”
赵俨从容说道:“那好,叔恭替老夫给仲恭答复,让他引匈奴轻骑先退,中军再退,老夫率军来为他殿后!”
“是,晚辈这就去传话。”
毌丘秀没有问为什么,也没有多言半句,这种重大决策轮不到他插话。
毌丘俭听了赵俨之语后,井然有序的率军从襄阳南门的方向撤回。等赵俨撤退之时,诸葛瑾还率军反冲了一波,只不过被城墙上列好的劲弩弓矢给逼退了。
首战不捷,赵俨、牛金、毌丘俭三人的兴致也都不高。入夜之后,三人站在城头上,眺望着东面夜幕下的吴军营地,正默默无言之时,却发现吴军营地越来越亮,营中火光不断流动,江上似乎还有亮着的船只。
“吴军这是要撤了吗?”牛金疑惑问道:“今日吴军防的扎实,完全看不出要撤的样子!”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我不是曹睿,三国:我不是曹睿最新章节,三国:我不是曹睿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我不是曹睿,三国:我不是曹睿最新章节,三国:我不是曹睿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