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

  一名唐军先登一马当先,突破已经变得十分稀薄的明军防线,直奔敌后方。

  在日落斜阳下,他能清晰地看见,前方不到数十丈的山坡高处,有两位身披金光铠甲、头戴赤红鸮冠的骑士,向身旁的护卫说着什么。

  光这派头就不一般,一看就知道那是明军的主将。

  只要拿下他俩,岂不是大功一件!

  当然,直接莽上去那是不可能的。

  不会动脑子的莽夫,在唐军一般是活不到能当上先登的那一天的。

  此人积极开动起了小脑瓜——

  虽然那些护卫都挂着彩,但是单枪匹马地杀进敌指挥部、开无双把敌将斩于马下,那属实是想多了。

  不过这个距离,放冷箭正合适。

  现在正是黄昏时刻,光线不好,他看得到目标,目标看不到他。

  “呵,轻松。”

  先登嘴角一咧,放慢了坐骑的脚步,躲进了山谷的阴影之中。

  瞄准目标,弯弓搭箭……

  噗呲!

  还未满弦的箭只飞出了一丈多远,轻飘飘地落在了地上。

  先登瞪大了眼睛,摸了摸破胸而出的枪头,绵软地一头栽下了马。

  在他尸体的身后,站着两名明军将士。

  “好险,差一点就让这厮瞅着空了……”

  持枪的士兵擦去额头的冷汗,一边庆幸地和战友感叹着,一边双手用力,试图将枪头从尸体上拔出来。

  枪纹丝未动。

  “娘的,怎么卡得这么紧。”

  那士兵咒骂一声放开了枪杆子,双手在不住地颤抖。

  “你这废物没吃饭么?起开我来!”战友一屁股把他顶开,握住枪杆。

  结果,他使出了吃奶的力气,脸都涨得通红了,枪尖还是牢牢地卡在尸体的甲胄上。

  “呼,呼……算了算了。”

  两人大口喘着气,放弃折腾这杆破枪了。

  他们知道,不是这枪捅得太大力,而是自己太疲劳了。

  先是向唐军营帐发起攻坚战,接着在后撤途中遭遇敌人反击,又到现在就地构筑阵地,对敌人的反击进行反反击……

  经过一整天的生死拼杀和急速行军,就算是华夏超人,也扛不住这么高负荷的作战。

  “什么时候能休息啊?”战士嘀咕着。

  他的战友苦笑一声:

  “急什么?等你我战死了,每天都能睡十二个时辰。”

  “我是说,咱们什么时候可以撤退换防。”他没心情和同伴讲地狱笑话。

  “都打了这么久了,怎么还不继续后撤?难道苏将军和薛将军觉得,我们这个把人就能把唐军全歼了?”

  战友的笑容更苦涩了,指了指后方:

  “我们大抵是被抛弃了。大本营就这么看着我们在前线打生打死,一直到现在还不来支援,我们都被包围这么久了……

  “咦?”

  向后这么一瞥,他猛然发现,通往后方的大道上空空如也。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唐军的骑兵撤走了!

  也就是说,他们想走,随时都可以走!

  两人互视一眼,一切尽在不言中。

  “怎么办?”

  “继续撑着呗,上头又没有下命令。”

  “好。”

  没有上级的命令,高素质的明军是绝不会离开战线半步的,当逃兵比死更可耻……

  “全军撤退!”

  就在这时,山坡上响起了退军的金锣声。

  两位老哥又互相看了一眼你。

  “鸣金,是收兵的意思吗?”

  “你猜。”

  “如果我们不撤,是不是等于抗命?”

  “是的。”

  敌我双方的主将合力替他们打开了生命的绿色通道。

  那踏马还等什么?

  走啊!

  两位战士坚决服从上级命令,毫不犹豫,沿着相对平坦易行的汾河谷地,朝着大本营的方向拔腿就跑。

  一路上,越来越多的战友加入了他们向后方转进的队伍。

  明军将士们都是很单纯的,都是为了执行上级命令而生的。

  上级让他们后撤就撤,他们绝对不会恋战片刻,不折不扣地就执行了。

  “列好阵型,不可溃散!殿军就位,为大部队安全撤退提供掩护!”

  苏定方拼命地维持着秩序。

  薛仁贵自告奋勇:

  “我亲自指挥殿军!”

  不等老苏做出反应,他便策马向部队后方奔去。

  “等等!”

  苏定方挽留不及,只能目送老战友的身影逐渐远去。

  风萧萧兮汾水寒,掩护撤退意味着直面数万唐军,这可是十死无生啊!

  薛仁贵,保重……

  就在苏定方感伤不已的时候,小薛又灰溜溜地逃回来了。

  老苏一愣:“你不是当殿军去了吗?”

  “殿个屁,逃了逃了!”薛仁贵指了指后面。

  苏定方循着指示望去,嘴角一抽。

  己方撤退的队伍失去了阵型,乱哄哄的像滚雪球一样。

  没办法,不是明军太草台,而是敌方太变态。

  天策上将亲率整个唐军主力压上来,连李靖都要抖三抖,更何况这支前哨部队。

  一开始,明军的撤退还是秩序井然的,谁打头、谁居中、谁殿后,分工明确。

  但是被唐军骑兵几波冲锋分割以后,阵型就彻底乱了。

  而明军以寡敌众鏖战了一整天,全靠心里绷着的一根弦强撑着。

  后撤的命令一发出,紧绷的弦一放松,立刻就顶不住了。

  防线土崩瓦解,士兵开始溃散,无序地向后奔逃。

  败逃如窜稀,一个将领最害怕出现的情况,眼看就要发生了。

  “这可不行,擂鼓,吹号,整顿队列!……”

  苏定方当机立断,像打快板似的下了一连命令。

  传令兵也和磕了药似的,疯狂地吹着鼓号,直接下到队列,务必将命令带到每一个士兵。

  也亏得明军的将领和士兵的能力都很在线,几乎溃散成散沙的部队,居然被重新捏合了起来,恢复了部分秩序。

  当然,要让他们完全恢复队列,按功能拆分成斥候、前军、中军、殿军什么的,那属实强人所难了。

  一行人只能勉强排成还算马马虎虎的行军队列,沿着汾河谷地,向自家本阵飞奔。

  “唉我去累死我了……”

  苏定方快虚脱了,干渴得嗓子像要冒火了。

  薛仁贵更是疲惫至极,说都不想话了。

  士兵们同样如此,大脑一片空白,只能机械木讷地跟着前面的人向前行军。

  经过整整一天、跌宕起伏的战斗,这支部队身心俱疲。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大本营的方向终于来人了。

  但来的不是企盼已久的援军,而是一个传令兵。

  “本阵就来了你一个?”

  苏定方、薛仁贵,以及其他将士们的脸色非常难看。

  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你熬夜肝完了项目,结果老板微信发来的不是红包,而是“小苏啊,你这PPT还得再改改”。

  谁的心情都不会好看到哪里去。

  而这位本阵来的信使,就承担了这个人肉“微信”的角色。

  手机不用担心自己被砸,可是信使担心。

  看着面容不善的战友们,这位老哥支支吾吾地说着:

  “李靖大总管有令,请向太行山方向避难……这是为了各位的生命安全考虑的。”

  他福至心灵,贴心地替大总管增加了一条“我也是为了你们好”的免责声明,同时隐去了“本阵的营门已关,不许败军进入”这条无关痛痒的“细节”。

  “嗯,逃向太行山?”

  苏、薛二人同时一愣,不约而同地望向了大道的东方。

  太阳渐渐西沉,给太行山披上了一层隐形的头蓬。

  此时的山林已经彻底隐入了黑暗之中,伸手不见五指。

  论逃命,那里是绝佳的地点。

  搜山耗费的时间精力太大,性价比太低,只要逃进山里,唐军多半会放过他们。

  但是……

  “一旦上了山,就很难收拢部队了,恐怕赶不上接下去的作战……”

  对于两位将领的疑问,忠心耿耿的信使连连拍胸脯保证:

  “将军不必多虑,李卫公自有应对之法。”

  算是蒙混过去了。

  对于领导的关心,两位属下自然是感激涕零,一定遵照执行。

  “只是有一个问题。”苏定方面露难色。

  信使一怔:

  “什么问题?”

  薛仁贵反问:

  “中国有句古话,你听说过吗?”

  信使:“什么古话?”

  哼哈二将异口同声:

  “覆水难收。”

  信使:“……”

  …………

  得到了“向山里避难”的命令是一回事,能否执行是另一回事。

  要让一支被几万人追着撵的溃军,进行九十度大转弯,一头栽进伸手不见五指的深山里。

  就算组织度强如明军,也只能恕难遵命了。

  战士们满脑子只想着回到本阵,好好地睡上一觉,倦意甚至盖过了饥渴。

  整支部队就像一辆刹车盘磨光了的老爷泥头车,积累了巨大的惯性势能,一头创向了明军的大本营。

  而大本营的守卫刚刚关紧了营门,严阵以待,警戒着随时可能来袭的敌军。

  然后,他们就看见了吊诡的一幕——

  己方友军正在向本阵奔逃,而唐军的大部队不紧不慢地跟在他们后面。

  这场景,就像牧羊人在驱赶羊群一般。

  怎么办?

  “当然是快开门啊蠢货!”守门官急吼吼地说。

  卫兵甲支支吾吾:

  “大总管刚刚下令,让我们扎牢营房,不得擅自开门……”

  卫兵乙也说:

  “要不……我们请示校尉?”

  “请示个蛋!你们还想一级级请示到大总管?黄花菜都凉了!”守门官怒斥小兵的官僚主义行为。

  “唐军距离友军尚有一段距离,这段距离足够我们开门再关门!

  “还是说,你们难道打算将友军关在门外,眼睁睁看着他们被杀?!”

  这顶大帽子扣下来,谁能遭得住?

  大头兵觉得自己头都大了,只能乖乖照办,麻溜地打开了营门。

  “多谢兄弟,还以为你们要把我们关在门外呢!”

  从前线退下来的战士们鱼贯而入,语气里多少带些阴阳的情绪。

  “不用谢。”门卫当做没听出来,厚着脸皮接受大家的“感谢”。

  明军干什么都快,连逃跑也快。

  不一会儿,整支前哨部队就基本回了营,将唐军追兵拉开了一段距离。

  “关门!”

  随着绞盘逐渐转动,明军大营的闸门迅速落下,而唐军甚至还没有冲到阵营前。

  自己人也接上了,敌军也挡在门外了,没有让他们趁机溜进来,一切都衔接得非常完美。

  至少看上去是这样。

  …………

  “你不先歇歇么?”

  “我特么现在就去主营帐复命,顺便当面问问李靖大总管,他到底在想什么?他是出于什么考虑,非但不派人支援,还让我们上山自行躲避?”

  “等等!”

  “我等不了!将士们不能白白牺牲!我心里憋着一口气,不撒出来难受!”

  “我跟你一起去!”

  士兵也就随口抱怨一下,但苏定方和薛仁贵是真的上头了,一头钻进了主营帐。

  “李总管,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不派遣援军,为什么让我们上山!”

  苏定方怒气冲冲。

  而看到他们俩回来了,李靖的表情更是可怕,拍案而起:

  “你们怎么回来了?你们怎么能回来!”

  两位满腹委屈的下属立刻就都给镇住了,支支吾吾起来:

  “部队已经开始后撤,指挥有点不畅……”

  “唉!你们要害死整支大部队啊!兵败如山倒,你们知道吗!”李靖打断了他们。

  老苏小薛老老实实地点头:

  “知道,我们的部队就兵败如山倒……”

  “不仅是你们这支前哨,更是整个明军!”李靖目眦欲裂。

  “天策上将的防守反击为什么屡试不爽?

  “就是因为他擅于利用‘溃军’!

  “集中力量于一点,先在防线上撕开一道小口,利用溃逃的士兵摧毁友邻的士气,一步步扩大战果,从而带崩整条战线!”

  苏、薛二人面面相觑,嘴角一抽。

  完了,好像闯祸了……

  …………

  明军阵营的最外围。

  守军在木墙上架着弓弩,全神贯注地瞄准着向己方阵营步步逼近的唐军——

  他们本该是全神贯注的。

  但是,眼睛总是控制不住地向后瞟。

  在他们的后方,刚从前线退下来的先锋部队正在休整——

  说是“休整”,不过是原地休息,喝点小米粥而已。

  败军之将不足言勇,这些撤下来的士兵士气都很低迷,带着激烈厮杀的创伤、以及死里逃生的庆幸。

  还有那些伤员,血淋淋的伤口看着就吓人,一声声痛苦的口申口今声更是像钝刀子割肉,听得战友们难受。

  “打得真惨烈啊……”

  有个弓弩手不禁发出感叹。

  “别三心二意东张西望的,看好你的前方!”

  校尉呼喝道。

  士兵立刻闭嘴,装模作样地架起弩箭。

  可是魂儿早就不知道飞到哪里了。

  战友们没有吭声,但都不自觉地咽了口水。

  确实,打得很惨。

  自己接下来会不会也变成这个样子?

  或许还不如他们。

  甚至连校尉自己,也忍不住心里打嘀咕,双腿走着走着就打起了哆嗦。

  他还有老婆孩子哪,要是落下了残疾,那可怎么办?

  或许,还是战死了更好,起码痛快。

  唉,要不是在前线打仗,自己本可以在家里尽享天伦之乐。

  那些从前线撤下来的家伙倒是幸运,不必参加即将到来的血腥大战。

  这场战争,到底什么时候能结束呢?

  自己能不能活到战争结束呢,该怎样才能活下去呢……

  失败主义就像无形的瘴气,逐渐弥漫了整个明军阵营。

  而在前方,唐军的队列正在步步逼近。

  不紧不慢,宛如不可撼动的太行山。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最新章节,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