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已至此,李世绩已经不再幻想什么“切断明军补给”这种天方夜谭似的战略了。

  自己能趁对方换防的间隙吃口饱饭、给北边的同僚们匀一点,就已经烧高香了。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

  那几艘恐怖的明军战舰,终于一齐向南行驶,撤回了黄河。

  菩萨保佑,瘟神终于走了!

  岸边的唐军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李世绩也是如释重负,绷了好几天的臭脸松弛了下来。

  “呵,从封锁到撤离,前后不过五天。

  “这就是那几条船的补给极限了吧?”

  他在心中算计着。

  算着算着,他发现,在地平线的方向上又冒出来了好几根高大的桅杆。

  他眼皮一跳。

  果然,几艘老朋友又从黄河缓缓驶入了汾河。

  一样的高大,一样的威猛。

  那是来换防的明军战舰。

  李世绩感到自己也快气血上涌了。

  对啊,谁说大明就只有这几条船的?

  他们的舰队大大的有啊!

  他们玩得起车轮战啊!

  这样几次车轮轮下来,不就正好把汾河给永久封锁了吗?

  反正大明的港口离蒲州也不远,从郑州出发也就一脚油门的事。

  蒲州刚好位于黄河“几”字形的弯角上,西边和南边是黄河,东边是汾河,被水包了三面。

  水路一旦被封锁,这地方基本就被废了。

  李世绩望着河面上那几艘耀武扬威的军舰,气得牙痒痒。

  他暴躁地大喊:

  “我们的舰队呢?”

  大唐也是有舰队的,在第一次中原大战的时候,还大放异彩了呢。

  “回大总管……”副将声音颤抖着汇报:

  “我们的舰队,大部分被明军击沉了。残存的船只也被牢牢锁死在港口里,一出航就被攻击……”

  这回答多少也算是意料之中了。

  和大明的龟壳船相比,唐军的战舰更像是小孩儿玩的碰碰船。

  估计都扛不住人家的一轮齐射。

  “这……没用!”

  李世绩气急败坏,破口大骂。

  副将低着头,嘟囔着替无能的唐军挽尊:

  “传信的快马已经按您的吩咐立即出发了,向驻扎晋阳的大军传达明军水师北上的消息……”

  “只有水师吗?明军像是只出动了水师的样子吗?!”李世绩暴躁地打断他:

  “那些大船的乌龟肚子里,不知藏着多少甲胄,多少士兵呢!”

  副将不敢再吱声了。

  “唉!”

  李世绩狠狠地拍大腿。

  事到如今,他再怎么生气,也只能无奈地“望洋兴叹”。

  水军不像陆军,陆军还可以靠操作、猥琐走位、或者硬莽来拼一把。

  水军不同,水战最吃装备,打不过就是打不过,赢家通吃。

  败者只能狼狈地龟缩在港里,任由胜者在自己面前横冲直撞,敢露头就秒。

  只需几艘船,就轻而易举地锁死了一座城,一处战略咽喉要地。

  李世绩活像一个有力无处使的壮汉,憋屈得抓耳挠腮,恨不得拿石头把那几条破船砸了。

  对公元七世纪的华夏人来说,这还是他们第一次品尝到失去制海权的滋味,原来这么难受。

  “不好,得冷静下来,想想办法……”

  李世绩强迫自己咽下这口怒气,思考对策。

  结果脑子一开动,他办法没想到,却意识到一个更大的问题:

  “陛下和殿下还滞留在蒲州城中,也被一并封锁住了!”

  …………

  “蒲州乃是交通要地,居然也会寸步难行?”

  蒲州府中,李承乾对李世绩报告的艰难现状表示惊讶。

  “蒲州的交通依赖水运。水路一旦被敌军阻塞,便难免会落入这般窘境罢。”李治替皇兄解释道。

  李承乾连连咋舌:

  “哎呀,竟会落得如此……幸好李明那厮并没有攻城,没有让朕和蒲州百姓受苦啊。”

  李治附和一声:

  “也是陛下洪福齐天。”

  听着这对皇家兄弟说着风凉话,好像事不关己似的,李世绩忍不住干咳一声:

  “咳咳。陛下,殿下,不知二位下一步将去往何处巡视?末将愿全力陪同。”

  二位贵人,该跑路啦。

  这倒是提醒了李承乾。

  他叹息一声,多少有些不服气地说:

  “朕此番巡查前线,深知战事的不易。

  “朕已经充分了解了应该了解的情况,应该起驾回朝了。”

  北狩怎么就变成了巡视,讲话者和听众姑且蒙在鼓里。

  皇帝陛下也是要脸的,出宫白跑一趟差点自投罗网什么的,让李承乾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那是绝对不行的。

  他是真的没有想到,还真让自己那位半神半鬼的父皇说对了。

  黄河之北果然成了是非之地,战场的聚焦之所。

  而长安反倒是那个不被双方所注意的、安全的角落。

  得赶紧回去了。

  大臣们都还滞留在长安呢!

  君王顶在前线,大臣守在后方可还行。

  自己如果长时间缺位,那边另立朝廷了可咋整。

  “臣有一个疑问。”

  李治打断了李承乾的思考:

  “陛下该如何回朝?”

  “这……”李承乾顿了顿,终于意识到了一个现实的问题——

  从蒲州向南回关中,必须经过黄河。

  现在黄河上到处都有大明的舰船游弋,该怎么穿过他们的封锁,达到对岸?

  虽然李明没有向“岸上”的李承乾发起攻击。

  但这不代表当李承乾“下水”以后,他的手下一定不会向龙船丢一块大石头过来。

  毕竟一条船这么大,谁也不知道谁在船上,发生个“误杀”什么的可太正常了。

  这谁敢赌啊?

  “我等自然死不足惜,可是陛下龙体金贵。万一有个闪失……我等决计承担不起啊!还望陛下三思!”

  李治义正辞严地表示,自己不想卖头送死。

  “你说得对……”

  李承乾肉眼可见地消沉了下去。

  “况且,长安也未必永远稳固。李明的部队还盘踞在郑州,随时可以西进叩关……”

  既然走不了,那,留在原地?

  反正李明已经北上去和太上皇拼命了,暂时不会杀个回马枪吧?

  “还是请陛下尽快启程吧,蒲州的存粮恐怕不多了。”

  看着两位贵人这么举棋不定,李世绩不得不把话说得更直白一点。

  这话又让李承乾惊悚不已:

  “蒲州,居然会缺粮?”

  蒲州可是山西地界最大的粮仓。

  交通便利不说,地形也很平坦,土壤肥沃。

  而种粮所需的水资源更不必说。

  有黄河和汾河两条河伺候着这块风水宝地,这粮食产量还能小得了吗?

  李世绩叹息道:

  “蒲州虽然粮食产量多,但是人口更多,在战争爆发前就需要从外地输入粮食了。

  “现在水路被断,粮食就入不敷出了。加上蒲州还驻扎着庞大的守军,人吃马嚼的,存粮恐怕支撑不了一个月……”

  李承乾和李治听得一个头两个大。

  回长安不行,留着也不行。

  那他们这一行人该往哪里逃?

  “天大地大,在这大唐的土地上,竟没有朕的容身之所了吗!”

  李承乾又悲哀地发起了感慨。

  李世绩也是感到头皮发麻,几次张嘴想说什么,但是又把这话给咽了回去。

  出路不是没有,但他觉得这个出路疑似有点异想天开了。

  还得是李治,在皇帝六神无主、主将举棋不定的时候,由他来拿主意。

  “陛下,我们还有一条路可走。”

  “哪条路?”李承乾有气无力地问。

  “既然蒲州三路环水,那我们还可以走没有水的一条路。”李治道:

  “向北。”

  “北?!”李承乾顿时打了一个冷颤。

  北边,那不正是主战场吗?

  李明的那支大到恐怖的舰队,不就在向北航行吗?

  自己逃离那厮的魔爪还来不及,哪有倒追过去的道理?

  李世绩却是暗暗用眼神感谢老上司,道:

  “山西广大,并非处处是战场。只要别靠近战线,大部分情况还是安全的,否则当地百万百姓也没法过营生了。”

  这番安慰,让李承乾小鹿乱撞的小心脏安稳了一些。

  “那朕向北以后,应该如何跳出这重围呢?”李承乾问。

  李治回答道

  “黄河涛涛,绵延千里。李明姑且可以用几条船封锁住蒲州港,但他有足够的战舰,锁住整条黄河吗?

  “我等只需向北寻找一个渡口,向西横渡过黄河,离开山西地界,便安全了。”

  这相当于在地图上先向西画个圈,找到李明舰队的防御空白处,找个空横渡黄河,跳出重围。

  李承乾在心里画了一阵地图,总算是重重地出了一口气:

  “甚善,有路便好。”

  …………

  “然后……你怎么又赖在这里不走了?”

  回到下榻处,李治对着李明达,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李明达又抱着柱子,一副誓与蒲州共存亡的样子。

  “我不走!”

  李承乾“北狩”的队伍可不止他和李治,当时尚在长安的李氏宗亲和皇宫妃嫔都跟着一起来了。

  而这么多人里,就属李明达最让李治头疼。

  他感觉要安顿好这个“小犀牛”阿兕子,可比安顿好其他所有人都更让他头秃。

  “你别闹,乖乖跟我们上路。”李治耐心地劝道:

  “刚才李世绩大总管的话你没有听见吗?蒲州的粮食快要见底了,再不走就得饿肚子了。”

  “我不要,饿肚子就饿肚子!”李明达的脾气死犟死犟的:

  “上次我就说不要离开长安,你看,这下好了吧!这次再听阿兄胡来,不知还会掉进哪个坑里!”

  不知是不是对之前装成熟乖乖女的反弹,最近的李明达好像年轻了五岁——任性得就像个乳臭儿一样。

  可是她说的话还偏偏很在理。

  这就让李治有点恼了:

  “你不想走,那就留着吧。我们不逼你,我们先走了嗷!”

  说着便撒开扯着李明达衣袖的手,作势欲走。

  李明达眼泪汪汪地瞪着他,面露寂寞的神色,但硬是一声不吭。

  看着小妹妹好欺负的样子,李治忍不住吓唬道:

  “等到蒲州城的粮食都吃完,饥民就要吃你了哦。

  “你这么细皮嫩肉的,一定会被很多人争抢吧……”

  “哎哎哎,别说了别说了……”

  李明达一阵干呕,赶忙追上哥哥的脚步。

  “和你们一起走也不是不行。雉哥哥冰雪聪明,总不至于连续错两次吧?”

  …………

  “嘶……若我用兵,在这里埋伏一支人马,给任何胆敢偷袭我军后勤的敌人一个惊喜——是不是很大胆?”

  沿汾河北上的大明舰队旗舰上,李明守在炖着鱼粥的炉子边,望着西岸的山崖深谷,突发奇想地说道。

  “陛下说几就是几。”契苾何力一边山呼万岁,一边拿起蒲扇,对着炉口扇风。

  “窝同意~”薛万彻吃着滚烫的烤鱼,口齿不清地附和着。

  反正跟着陛下一路赢赢赢,他们也懒得动脑筋了。

  陛下说啥就干啥,乐得轻松。

  “嗯,我觉得可以。”

  李明自言自语着,从砂锅里给自己舀起一碗粥,蹲在地上就开始吸溜起来。

  大明的皇帝陛下在离开蒲州以后,又沿河北上了好几天,终于慢慢适应了水上生活,不再晕船打窝了。

  只是适应得有点太过头了,已经对航行感到厌倦了。

  “吃鱼吃鱼,又是鱼。我都吃腻了,肚子都刮得没油水了——呸呸。”

  李明熟练地向河里吐着鱼刺,随口抱怨着:

  “什么时候能吃肉啊?爷爷要吃肉!”

  契苾何力和薛万彻蹲在一旁,看着大明开国皇帝的勃勃英姿,互视一眼,哈哈大笑起来。

  “嗯?你们笑什么笑?”李明嘴里叼着鱼骨头,嘟囔着。

  “没什么没什么。”哼哈二将异口同声。

  哪有这样的皇帝陛下啊,统治着当今地表最强的帝国,自己却像个普通小老头似的,吃着粗茶淡饭发着牢骚,也太没有皇帝的架子了。

  两人在心里笑得前仰后合。

  不过威严的、残暴的、怠惰的统治者看多了,能有这样一位平易近人的皇帝,倒也不错。

  而对李明陛下来说,他也确实不需要摆什么架子。

  缺什么补什么,威严的仪式,崇高的形式,只是心虚的统治者刻意强调自己的地位,给皇权套上一层似是而非的保护膜而已。

  李明不需要这种形式主义花架子。

  大明天兵所到之处,天下万民自然能理解,为什么李明陛下才是正牌的真龙天子。

  “嗯?有什么好笑的?算了算了,你们过来。”

  李明叼着筷子,向两人招招手:

  “咱们商量一下,下一步战略该怎么走。”

  两人神情一肃,立刻屁颠屁颠地团聚在陛下的身旁。

  “悉听陛下吩咐!”

  李明熟练地用筷子在甲板上勾勒着地图。

  “用区区几艘船就四两拨千斤,遏制了蒲州对我后勤的骚扰,而不必花大力气打攻坚战,这很好。

  “我们再接再厉,如此这般……”

  在一口砂锅边上,李明为天下的归属一锤定音。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最新章节,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