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以后。

  “什么,百万?!”

  当得到斥候的汇报,说在汾河流域明军实际控制的地盘,数倍于前次的舰队再次抵达、并卸下了数倍于前次的民夫时。

  李世绩不禁龇起了牙。

  “见鬼,怎么又是民夫?对面那位陛下要这么多民夫干什么?!”

  李世绩本以为,能动员十万民夫敲地堡,已经属于很挑战认知的大手笔了。

  没想到这只是开胃菜。

  百万民夫才是大明的真本事。

  李世绩的脑子里,突然蹦出来一个奇怪的想法:

  “前几天那场战斗,薛万彻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突然回撤,该不会是为了专程回去安顿那些新来者吧?

  “不至于不至于,兵者乃死生之地,万彻再蠢,也不至于这么主次不分……”

  如果因为这个乌龙事件,才导致的伏击计划失败,那李世绩非得气吐血不可。

  自己精心准备的糖衣炮弹,被敌方吃掉糖衣吐回炮弹,一定是因为敌方的阴险狡诈。

  绝不可能是因为阴差阳错的理由。

  不可能的!

  他拼命摇头,甩散了这个无厘头的想法。

  不过震撼归震撼,面对对方的百万大军(实数),仗还是要打的。

  多十倍的人,敲地堡的速度能快十倍吗?

  李世绩没有打过灰,所以并不清楚人数和工程进度是否呈简单的线性关系。

  但是,明军在战场上突然多了十倍的累赘,唐军突然多了十倍的目标,这他是很清楚的。

  在古晋国的茫茫群山之中,想精准定位十万人或许不太容易。

  但是一百万人,那还愁找不到吗?

  这不正意味着,袭扰敌人后方的大好机会就在眼前吗?

  “我军休整备战的情况如何了?”李世绩立即召来副将问话。

  副将面有难色道:

  “之前的那场防御战,对我军消耗颇大。加上补给不足、士气不振,战斗力还未恢复完全……”

  “能恢复个六七成战力就可以了,战机不等人。”李世绩挥手打断道。

  “兵贵神速,现在敌人的民夫刚到不久,立足未稳。

  “我军就该趁此机会,给他们迎头痛击,让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平民也能知晓战争的残酷!”

  “遵令!”

  副将没有二话,当即退出帐外大吼一声:

  “大帅有令,点兵!”

  进攻的命令逐级传达,在营中歇息的唐军立时忙碌起来。

  大家都是百战老兵,就算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给养,照样可以整兵备战。

  真实的战争就是如此,敌人不会等你完全准备好。

  况且,进攻手无寸铁、还一触即溃的民夫,有任何难度,需要准备得无懈可击吗?

  “第一印象最为重要。给大明方面一个下马威,将恐惧深深地植入那些民夫的心里,能让我军将来的行动事半功倍。

  “那位陛下,真是替自己出了一个绝妙的馊主意啊!”

  李世绩振奋起来,一扫前次作战的郁闷。

  屠杀百万民夫的战果,应该能将前次作战的亏损弥补吧……

  就在他打着如意算盘的时候,副将又急匆匆跑了进来。

  李世绩一愣:“这么快就准备好出击了?”

  副将一脸沮丧:“敌军来袭!”

  啧……老李下意识地龇牙。

  事情果然没有那么简单。

  为了给民夫敲地堡提供掩护,明军也是豁出老本,一而再再而三地往防线上撞,试图以此来牵制唐军的行动!

  “大总管,我军是继续进攻,还是……”副将吞吞吐吐地问道。

  李世绩脸色变幻,最后狠狠地一捶桌子,咬牙道:

  “防御!”

  他还是妥协了。

  进攻的时机虽然宝贵,但是此地的防守更重要。

  他所在的高地,是晋阳城南方最后的一道重要屏障了,不能丢了。

  因为在他的后方山谷布下口袋阵的伏兵,等得黄花菜都凉了,早就已经撤走了。

  “婢养的,做好了饭他不来,这饭桌撤了他倒是闯将进来!”

  李世绩都快把后槽牙给咬碎了,不甘心地大喝一声:

  “向晋阳求援!”

  …………

  与此同时,明军的战线上。

  薛万彻一马当先,扬刀大喊:

  “兵贵神速,战机不等人!敌人不会等我们完全准备妥当!

  “就算只休整了六七成,也要抓住时机,狠狠地冲!”

  “是!”众将士士气满满地回应道。

  因为他们大多是新轮换上来的士兵,本就没有参与前次的进攻,准备度都是满的,谈何休整之有?

  上次的老兵正在军营呼呼大睡呢。

  抱歉,有钱就是可以为所欲为。

  只是精兵常有,而全能猛将不常有。

  最缺乏休整的,就是这支军队的主将薛万彻了。

  老薛这几天是连轴转。

  先是打仗,打了一半又马不停蹄地去处置新来的民夫。

  好不容易将百万好汉安顿好,工作任务分配完毕,他一刻也没停,又被派去前线打仗了。

  没办法,能力越强责任越大,只能苦一苦他了。

  …………

  “什么?百万?!”

  晋阳府中,李世民摔下手里的密信,下意识地拍案而起。

  偏瘫的身体让他打了一个趔趄,差点站立不稳。

  “陛下!”

  侍从赶紧搀扶上前搀扶。

  李世民的身体被架了起来,样貌颇为狼狈。座下的诸将心中不忍,莫不敢视,不禁暗暗感叹英雄迟暮。

  但是此时的老李头可没有心思关注自己的仪容,胳膊凌空着,手指还指着地上的那封信,嘴里模模糊糊地念叨着:

  “我,我……

  “我那愚蠢的儿子啊!”

  您的哪个愚蠢的儿子?……尽管大不敬,但是诸将下意识地在心里一个个排查起来。

  除了三位嫡子和……嗯,那位礼法上的“嫡子”以外,陛下的几个庶子确实都不是很聪明的亚子。

  不过陛下不大可能因为那十几个歪瓜裂枣而如此痛心疾首,而且还是在如今这关键时刻。

  四位嫡子之中,一个已经死了,两个被俘,陛下该喷已经喷过了,不至于在今天旧账重提。

  那剩下的那个“愚蠢的”儿子……

  李明?陛下说的是他?

  诸将的脑子转得飞快,但是还不够快,跟不上天策上将的节奏。

  反贼之首到底干了什么蠢事,让与他立场对敌的李世民陛下这么恨铁不成钢?

  那封从前线寄来的密信,到底写了些什么?

  大家的好奇心前所未有地旺盛起来,拼命克制住往地上那封信偷瞄的冲动。

  “咳咳……唉!”

  太上皇陛下终于渐渐地平静下来,在搀扶下坐回到席位上,重新恢复了几分往日的威严,言简意赅地向迷惑的诸位解释道:

  “是李明。那厮先前运来十万民夫以后,非但没有收手,反而又运来了九十万人。

  “现如今,他在前线已经堆积了整整百万之众!”

  前线就这么点地方,山西又是地形崎岖,适合大部队展开的区域并不广大。

  用“堆积”这个词,一点也不夸张。

  “百万?!”

  诸将异口同声地低声惊呼。

  李世绩前期汇报前线来了十万人时,他们已经够吃惊了。

  好家伙,现在直接超级加倍了啊!

  同样的,他们也不是感慨于“百万大军”的规模,而是感慨于对面那位陛下的愚蠢。

  纯粹堆人头的打法,已经落后好几个版本了。

  人一多,素质良莠不齐、指挥难度加大不说,光补给就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都不用敌方来劫粮道,时间一长,自己就乱套了。

  更何况,李明摇来的还不是正儿八经的士兵(如果大明这能掏出披甲百万,那可真是大唐恐怖故事了),而是民夫。

  民夫能有多少战斗力,对面的主将薛万彻自己最清楚——

  当年隋末大乱斗时,薛万彻和他哥薛万钧,各带了百来号骑兵,就一波冲散了窦建德的二十万农民军。

  说他们毫无作用都是抬举,在战场上属于纯纯的反作用。

  这也是李世民对李明这么恨铁不成钢的原因。

  你小子不是想要席卷全天下吗?

  怎么还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啊?

  苻坚老哥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如果最后输给你这样的二货,史书会怎么评价朕啊?

  别因为你的抽象操作,连带着让被你推翻的大唐都风评被害了啊!

  “呼~”

  李世民叹出一口浊气,道:

  “李世绩认为,明军集中这么多劳力是为了修碉堡,以坚固工事步步蚕食领土,并以此为依托,进而围攻晋阳。

  “尔等以为呢?”

  诸将均点头赞同:

  “末将附议。”

  除此之外,他们实在想不出其他更合理的解释。

  “朕倒觉得未必。”李世民沉吟道。

  盖碉堡稳扎稳打,对其他人来说,已经够脑洞大开了。

  但是以李世民对他小儿子的了解,这还太保守了。

  李明的思路,素来是让一般人摸不着头脑的。

  “堡垒战术”这种一看就具备可行性的战术,对李明来说,脑洞还不够大。

  这是其一。

  其二,那就是李明的策略看似都脑洞大开,实则也确实大开脑洞,但是这小东西的算计其实还挺精明的。

  不但最后基本都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成本还尽可能的低。

  像地堡这种玩意儿,战争结束之后基本没有作用,沉没成本巨高,不像是李明会真正执行的手笔。

  “可是陛下,这情报是李世绩大总管亲自审问诸多行商所得到的。应该,不会有假吧?”诸将辩解道。

  李世民闷声不答。

  这也是让他怀疑的一个点。

  行商行商,形形色色,不同行商提供的证言互相矛盾才是常态。

  可是李世绩所审问的那些人,所提供的情报却出奇的一致,简直像提前串过口供一样。

  李世民怀疑这其中有问题,但是他没有证据。

  “陛下,李世绩认为,若要破解敌人的堡垒战术,最好的机会是在其堡垒成型之前。”

  将领们提议道。

  “因此他提议,应将战略重心放在骚扰敌人的民夫队伍上,不给他们建造完工的机会。

  “对付十万民夫如此,对付百万民夫亦如此。”

  李世民轻轻抚摸着胡须,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李明到底在计划着什么、想利用那百万劳力达成什么目的,这问题暂且放在一边。

  不管对面有什么计划,总之去骚扰他们肯定是没错的。

  李明亲自送上了软肋,还不去戳戳,就未免太客气了一点。

  “百万民夫目标更大,截杀他们易如反掌。唉……”

  李世民又高兴又丧气地叹了一口气。

  我那愚蠢的儿子哟……

  他席下的诸位将领就没有那么多愁善感了,他们纯粹为对方的“昏招”感到兴奋。

  “百万人的给养于前线不是小数,百万劳力于国家更非等闲。

  “现在正是春耕的季节。如果能将那百万民夫拖在这里,慢慢消耗……

  “伪明未必不会重蹈前秦覆辙,顷刻崩溃!”

  大家都摩拳擦掌,甚至有人开始幻想东晋反打苻坚老哥的剧本了。

  李世民当然没有那么天真,觉得小李那厮应该有后手,不至于愚蠢到把自己浪死。

  但是有枣没枣打一杆,空投一队狂战士去骚扰敌后的农民,又花不了多少操作。

  “那为什么李世绩不自己去打,还要向晋阳求援呢?”

  李世民话锋一转。

  “是被明军的袭击拖住了阵脚,以至于他无法分兵袭击敌薄弱的后方民夫吧。”诸将回答。

  虽然这封密信他们还没有看过,但是李世绩在这段时间的窘境,他们还是有所耳闻的。

  “哦?分身乏术啊……”

  李世民若有所思地沉吟道。

  他敏锐地意识到,战场的主动权完全被敌人控制了。

  刚打算发动进攻就被及时牵制,李世绩这不是完全被对面掌握了主动权,一进一退都被牵着鼻子了吗?

  那货的反谍报工作是不是出了大纰漏?

  “陛下。”诸将建言道:

  “敌人主动出击,其后方的防守必定空虚。

  “我们是否应该派兵绕后,偷袭那所谓的‘百万民夫’?”

  都没有经过充分的侦查,连那一百万人在哪儿、干些什么都不知道,就这样贸然出击?

  李世民感到脑壳疼,莫名有种不祥的预感。

  唐军完全成了敌人拨一下、动一下的提线木偶。

  他那愚蠢的儿子,或许在背着他搞个大的……

  “陛下,请下命令吧!”众将急声催促。

  李世民恍然抬头,只见他忠心耿耿的手下们,个个面带焦急之色。

  是啊,那可是一百万手无寸铁的软柿子啊。

  狡猾的李明难得暴露出来的命门,怎么能不好好把握机会呢?

  这真的是命门吗?还是那厮另有所图……

  李世民思考良久,决定还是放弃思考。

  管他呢!

  不论怎么说,那一百万民夫是自家斥候亲眼所见,总不是假的吧!

  管他李明有什么阴谋诡计,这就派兵,好好地捅咕捅咕——

  就在他下定了这个决心,正要下令的时候。

  帐篷外突然骚动起来。

  “发生了什么?!”

  诸将立刻警惕起来。

  负责护卫的卫士当即飞奔出去,过了一会儿,却搀扶着一个士兵进来了。

  那士兵面无血色,身上披着与季节不符的皮毛大衣,背上插着一支羽箭,伤口渗出一片暗红色。

  李世民眼皮一跳:

  “你是朔州军……阿史那社尔和程咬金那边怎么了!”

  冒死回来传信的士兵艰难地张开双唇,虚弱道:

  “陛下!朔州……告急!”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最新章节,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