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朔州和并州之间,悬崖峭壁、山峦林立,端的是一方易守难攻的兵家绝地。
然而,易守难攻同样意味着,这里条件艰苦、交通不便,除了打防御战之外,不适合大规模人类生存。
但是,作为并州的北门户,唐军还必须在此处防线扎堆防御。
否则容易被头铁、盔甲更铁的明军给一波捅穿。
如果这里失守,那事情就大条了。
太上皇陛下、乃至整个大唐余脉所在的晋阳城,就直接暴露在李靖所率明军的刀锋之下了。
两面合围、中心开花,一旦被打成这样的绝望局面,那就真的回天乏术了。
“粮草辎重还够支持多久?”
山顶的唐军主营帐中,阿史那社尔盘腿坐在地上,嗓音嘶哑地问道。
连续的作战指挥,让他的喉咙都快喊冒烟了。
多亏这位突厥名将的恪尽职守,唐军阵线在遭受李靖的连续冲击下,总算没有后退半步。
但是,唐军也为自己的执著,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
“三天。”
临时担任他副将的程知节艰难地从喉咙深处吐出两字,便不再多说一语。
他眼眶深陷,瞳孔布满血丝,眼神虚浮,一副修仙过度的模样。
连续指挥作战,也是一门体力活啊。
“只能坚持三天?”阿史那社尔闻言一惊。
“我们的军粮怎么能消耗得这么快?”
虽然唐军总体上还处于补给比较紧张的状态。
但是颇为地狱的是,随着战事的进行,唐军损耗的兵力越来越大。
相应的,吃饭的嘴也越来越少。按照道理,对补给的需求也应该随之下降才是。
“打仗,饿的。”程知节吐字如金。
一向大嗓门的他,现在实在不想多说话了。
不过他表达的意思也很明确——因为战斗太过频繁,增加了士兵的体力消耗,导致补给需求不减反增。
人员和物资的损耗同时加剧,这着实不是一个好讯号。
“李靖这是在放我们的血啊!”
阿史那社尔狠狠地将匕首插在土地上,好像那是李靖的心脏。
然而这只是无能狂怒。
就算他明知道,李靖在利用明军人数、装备、补给的三重优势,慢慢地磨唐军的人头。
他也没有更好的对策,只有被动跟进,互相消耗。
撤退是不可能撤退的,这辈子也不能撤退的。用计谋又耍不过军神。只能不断地往战线上填人头,才维持得住战线这样子。
阳谋无解!
“报,有敌情。”
斥候语气平淡地带来了敌袭的消息,一脸生无可恋。
仗打到现在,明军几乎是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每天还时不时地来场无耻偷袭,给唐军同行加个餐。
车轮战这么磨下来,再精锐的大唐超人也得被磨得毫无心气。
“走吧,来活儿了。”
阿史那社尔拍拍腿上的土站了起来,一副到点打卡的表情。
程知节没有像往常那样立刻跟进,仍然蹲在原地。
阿史那也是粗中有细之人,没有再催促战友,只是平和地说道:
“行,你也累了,今天你休息吧。我会完他们就来。”
刚走出半步,身后传来程知节的声音,嘶哑得都几乎让人认不出来了。
“我们会死的。”
老社尔呵呵一笑,反问:
“你才发现?”
“我们死无所谓。可失去了北方的防护,陛下怎么办,晋阳怎么办,大唐怎么办?”程知节缓缓地问。
阿史那社尔停住脚步:
“你有什么想法吗?”
老程慢慢抬起头,道:
“向晋阳,求援。”
…………
“南边的李世绩要援兵,北边的阿史那、程知节也要援兵。
“可总兵力就只有这么一点,还要兼顾晋阳的防御,防止明军绕后偷袭。
“朕只准备了一桌菜,却来了三桌人。如之奈何?”
晋阳府中,李世民的脸色不大好看,。
把那仨心腹爱将派出去,是为了让他们与晋阳互为犄角、支援防御的。
结果哥仨倒好,反而往晋阳城要支援。
那要不索性你们回来坐镇晋阳,朕出去替你们守边?
“气死朕咧!真不知道他们是干什么吃的!”
绝不内耗李世民直抒胸臆道。
“陛下,不是三位将帅不努力,奈何明军太豪横啊!”在座的众将为三人开脱。
诚然,在明军的大力出奇迹下,哪个将军能顶得住这样的车轮战?
况且明军也不是单纯的堆人头,他们的将领也不差,士兵素质甚至还更高。
李世民撇了撇嘴,不耐烦地摆摆手:
“行了行了,朕知道了,是朕的不是。朕对尔等太苛刻了,不该对尔等有不切实际的指望。”
他心情不好,连带着把手下人也给阴阳怪气了一通。
作为一军的总统帅,相比一城、一战的胜负得失,他更关心整场战役的主动权。
李世绩一想主动出击、营地就被冲;晋阳一想支援李世绩、北边防线就来求援。
种种迹象表明,唐军已经彻底丧失了对战局的把控力,将主动权拱手让出,完全随明军的节奏起舞。
明军让你往东就绝不往西,明军让你出征就绝不赖床,可以说是究极被动了。
对李世民来说,被敌人玩弄于股掌之间,这比一场战斗失利还要让他难受。
而更让他难受的是,如此玩弄他的,还是他那个愚蠢的儿子。
完败于一个无脑往前线堆人、一直堆到一百万的傻子,这岂不是显得他天策上将很呆?
“不论如何,那家伙既然出了考题,那么朕也只能应对。
“接下来该怎么办,诸位爱卿有什么想法?”
将领们的意见倒是很一致:
“臣请北上支援阿史那社尔、程知节。”
他们的思路也很直接。
放着李世绩不管,只是失去一次无耻偷袭敌人软肋的绝好时机。
但是如果放着北边儿不管,那他们失去的,恐怕就算整座晋阳城了。
大家心里也都清楚,这次李靖在朔州方向的猛攻,是为了牵制唐军的动作,从根本上为民夫的工作消除威胁。
可是知道了又能怎么办?
唐军不是还得乖乖听取大明的“调令”,老老实实地把部队往朔州方向送,让百万民夫所在的南部战区开空窗?
李世民顿时面有愠色:
“尔等这般闻鸡起舞,不正是遂了李明那厮的愿么?!”
诸将立时异口同声道:
“属下不才,附耳恭听陛下圣训!”
用最怂的语气说出最硬的话:你行你上!
“……”李世民顿了一顿,最后还是闷闷不乐地低声道:
“北上,支援阿史那社尔和程知节。”
就算他再怎么不情愿,但是形势比人强。
除了乖乖地跟随李明的指挥棒调兵遣将,大唐一方还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吗?
这么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双方的一举一动都是在明面上的。
这不是一把牌,而是一盘棋,双方都不见得能比对方占据更大的信息差优势。
大唐已经几乎被将死了,只能沿着唯一的生路——同时也是李明为他们规划的路径——硬着头皮前进。
呼……眼看傲娇的太上皇陛下,最后还是别别扭扭地接受了唯一合理的方案,众将下意识地松了一口气。
“兵力未必要多,五千足矣。但得多带些给养物资。
“彼等困守山林谷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绝境,人手未必不足,但是食粮补给定然匮乏。
“人去多了,对战线难以有实质性的帮助,还徒增后勤压力。”
李世民细细地交代道。
诸将心中暗暗感服——到底是从一线拼杀出来的马上皇帝,给的决策十分贴合一线实战。
“同时,向南方方向派遣一支部队,绕过李世绩部,迂回到并州南、蒲州、晋州等区域。”李世民接着吩咐道。
诸将顿时心里咯噔。
陛下该不会是想“既要又要”,南北两开花吧?
这可一点也不贴合实际了啊!
“呵,尔等在想什么呢!”
看着诸将煞白的小脸蛋,李世民嘴角一抽,皮笑肉不笑道:
“朕要往南边派的,是斥候部队。”
哦哦哦~众人神色一松。
“李世绩那家伙,做事顾头不顾腚。
“单知道大明那边来了一百万人,却不知那些民夫具体分布在何处,正在做些什么,大明一方如何供养这百万人,具体补给线路如何。
“斥候才是自己的双眼,不派足够的斥候等于两眼一抹黑,只听信行商的一面之词,是要吃亏的。”
李世民喋喋不休,也就那么一吐槽。
众将也就那么一听。
说实话,李世绩固守晋阳之南,面对绝对优势兵力的车轮战,能够御敌于防线之外,已经做到了他这个位置的极限了。
全天下大概也就只有天策上将有资格对他指指点点。
换上他们来,对上李明亲率的大明天兵,别说顾头不顾腚,只怕一回合就打爆他们的狗头。
“总之,朕不信任李世绩的情报。以李明那厮的性格,未必会在前线大造无用的堡垒。”
李世民靠着椅背,抱着胳膊,活像一位冥顽不灵的老汉。
这么一个小小的愿望,大家自然是愿意满足的。
不就是派几个斥候,去敌后侦查一番嘛。
“那就先派个五千人南下吧。”李世民轻描淡写地说道。
噗……诸将几乎殿前失仪,喷出一口老血。
五千人?!
陛下您这是派人去侦查呢,还是去和明军正面硬刚呢?!
明明支援朔州战线,才精打细算地拨出五千人。
怎么往南侦查一下,就又撒出去五千?
先不说就这么挥霍出去一万人,晋阳大本营的防守会不会就此空虚。
也不说大唐能不能拿出五千具备侦查能力的精兵。
斥候讲究的是一个“隐蔽”,您这五千斥候大军南下,想不被对方发现都难啊!
“谁说朕派出的是斥候?”
李世民呵呵冷笑道:
“朕打算派的是五千细作。”
众将听得更懵圈了。
这有什么区别吗?而且细作不是比斥候更金贵、更难培养?翻遍全大唐,找得出这么多细作吗?
“朕说的是,将我军五千将士乔装打扮成民夫,混入对面。”
李世民嘴角勾勒。
“五千人虽多,但是在百万人面前,犹如沧海一粟。
“他们的管理就算再滴水不漏,也不可能完全杜绝我方人员渗透吧!
“只要能在敌营中,安插入足够的人手,那还不是由我军随心所欲!”
诸将一听,细细一思索,觉得很是在理。
细作能发挥的作用,可比斥候大多了。
斥候只能侦查。
而细作除了能起到探查情报的作用以外,还能在敌后暗杀、纵火、投毒、破坏!
更何况,细作人数一多,甚至还能产生质变,在战斗的时候,让敌方的后院起火!
毕竟那五千人虽然不见得在刺探方面有多专业,但可是专业的士兵。
在大规模、有组织的破坏方面,甚至比职业细作更静于此道!
好一手白衣渡江!
不愧是太上皇陛下,所图不小啊!
但也有人提出了自己的忧虑:
“一下子这么多,呃那个……‘细作’混入敌营,就算伪装得再滴水不漏,也难免被敌方察觉啊。”
李世民的嘴角勾勒的幅度更大。
“就是要这样,就是要让李明发现!
“当他们意识到队伍里混入了几个我军细作,会如何应对?”
面对陛下兴致勃勃的提问,众将支吾着回答:
“呃……细细排查?”
“没错!就是要让他们细细排查。足足一百万人,排查去吧!在明知道内部出了大篓子的时候,他李明的所谓‘计划’还能顺利推行吗?”
李世民的嘴巴越咧越大,仿佛看见了明军面对人山人海、焦头烂额的样子。
那可是百万人的规模!
“一百万人,他们要一个个排查到什么时候?而他们又能排查出多少细作呢?
“五十?五百?
“他们能想到,朕一口气足足向他们那儿派过去了五千人吗,他们能一个个挑出来吗!哈哈!
“就算那五千人别的都不干,就光吃他们的大米,也能把本儿给赚回来!”
李世民大笑着拍大腿,活像一个在别人喝汤的碗里扬沙子的顽童。
是啊,把五千细作混入百万人的大军里,再要将他们一个个拎出来,可不就是大海捞沙吗!
哪个正常人能想到,大唐能一口气派出这么大规模的“细作部队”呢!
足足五千人!都够打一场规模不小的战役了!
嘶……唉,等等。
诸将看着得意洋洋的陛下,眼中却恍惚出现了另一个令人头疼的身影。
这种手笔大、脑洞更大,充满了恶趣味、同时又几乎无解的计谋。
怎么总觉得,好像在哪里似曾相识啊?
虽然这么说可能有点不恰当,但是——
老子真像儿子啊!
然而,易守难攻同样意味着,这里条件艰苦、交通不便,除了打防御战之外,不适合大规模人类生存。
但是,作为并州的北门户,唐军还必须在此处防线扎堆防御。
否则容易被头铁、盔甲更铁的明军给一波捅穿。
如果这里失守,那事情就大条了。
太上皇陛下、乃至整个大唐余脉所在的晋阳城,就直接暴露在李靖所率明军的刀锋之下了。
两面合围、中心开花,一旦被打成这样的绝望局面,那就真的回天乏术了。
“粮草辎重还够支持多久?”
山顶的唐军主营帐中,阿史那社尔盘腿坐在地上,嗓音嘶哑地问道。
连续的作战指挥,让他的喉咙都快喊冒烟了。
多亏这位突厥名将的恪尽职守,唐军阵线在遭受李靖的连续冲击下,总算没有后退半步。
但是,唐军也为自己的执著,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
“三天。”
临时担任他副将的程知节艰难地从喉咙深处吐出两字,便不再多说一语。
他眼眶深陷,瞳孔布满血丝,眼神虚浮,一副修仙过度的模样。
连续指挥作战,也是一门体力活啊。
“只能坚持三天?”阿史那社尔闻言一惊。
“我们的军粮怎么能消耗得这么快?”
虽然唐军总体上还处于补给比较紧张的状态。
但是颇为地狱的是,随着战事的进行,唐军损耗的兵力越来越大。
相应的,吃饭的嘴也越来越少。按照道理,对补给的需求也应该随之下降才是。
“打仗,饿的。”程知节吐字如金。
一向大嗓门的他,现在实在不想多说话了。
不过他表达的意思也很明确——因为战斗太过频繁,增加了士兵的体力消耗,导致补给需求不减反增。
人员和物资的损耗同时加剧,这着实不是一个好讯号。
“李靖这是在放我们的血啊!”
阿史那社尔狠狠地将匕首插在土地上,好像那是李靖的心脏。
然而这只是无能狂怒。
就算他明知道,李靖在利用明军人数、装备、补给的三重优势,慢慢地磨唐军的人头。
他也没有更好的对策,只有被动跟进,互相消耗。
撤退是不可能撤退的,这辈子也不能撤退的。用计谋又耍不过军神。只能不断地往战线上填人头,才维持得住战线这样子。
阳谋无解!
“报,有敌情。”
斥候语气平淡地带来了敌袭的消息,一脸生无可恋。
仗打到现在,明军几乎是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每天还时不时地来场无耻偷袭,给唐军同行加个餐。
车轮战这么磨下来,再精锐的大唐超人也得被磨得毫无心气。
“走吧,来活儿了。”
阿史那社尔拍拍腿上的土站了起来,一副到点打卡的表情。
程知节没有像往常那样立刻跟进,仍然蹲在原地。
阿史那也是粗中有细之人,没有再催促战友,只是平和地说道:
“行,你也累了,今天你休息吧。我会完他们就来。”
刚走出半步,身后传来程知节的声音,嘶哑得都几乎让人认不出来了。
“我们会死的。”
老社尔呵呵一笑,反问:
“你才发现?”
“我们死无所谓。可失去了北方的防护,陛下怎么办,晋阳怎么办,大唐怎么办?”程知节缓缓地问。
阿史那社尔停住脚步:
“你有什么想法吗?”
老程慢慢抬起头,道:
“向晋阳,求援。”
…………
“南边的李世绩要援兵,北边的阿史那、程知节也要援兵。
“可总兵力就只有这么一点,还要兼顾晋阳的防御,防止明军绕后偷袭。
“朕只准备了一桌菜,却来了三桌人。如之奈何?”
晋阳府中,李世民的脸色不大好看,。
把那仨心腹爱将派出去,是为了让他们与晋阳互为犄角、支援防御的。
结果哥仨倒好,反而往晋阳城要支援。
那要不索性你们回来坐镇晋阳,朕出去替你们守边?
“气死朕咧!真不知道他们是干什么吃的!”
绝不内耗李世民直抒胸臆道。
“陛下,不是三位将帅不努力,奈何明军太豪横啊!”在座的众将为三人开脱。
诚然,在明军的大力出奇迹下,哪个将军能顶得住这样的车轮战?
况且明军也不是单纯的堆人头,他们的将领也不差,士兵素质甚至还更高。
李世民撇了撇嘴,不耐烦地摆摆手:
“行了行了,朕知道了,是朕的不是。朕对尔等太苛刻了,不该对尔等有不切实际的指望。”
他心情不好,连带着把手下人也给阴阳怪气了一通。
作为一军的总统帅,相比一城、一战的胜负得失,他更关心整场战役的主动权。
李世绩一想主动出击、营地就被冲;晋阳一想支援李世绩、北边防线就来求援。
种种迹象表明,唐军已经彻底丧失了对战局的把控力,将主动权拱手让出,完全随明军的节奏起舞。
明军让你往东就绝不往西,明军让你出征就绝不赖床,可以说是究极被动了。
对李世民来说,被敌人玩弄于股掌之间,这比一场战斗失利还要让他难受。
而更让他难受的是,如此玩弄他的,还是他那个愚蠢的儿子。
完败于一个无脑往前线堆人、一直堆到一百万的傻子,这岂不是显得他天策上将很呆?
“不论如何,那家伙既然出了考题,那么朕也只能应对。
“接下来该怎么办,诸位爱卿有什么想法?”
将领们的意见倒是很一致:
“臣请北上支援阿史那社尔、程知节。”
他们的思路也很直接。
放着李世绩不管,只是失去一次无耻偷袭敌人软肋的绝好时机。
但是如果放着北边儿不管,那他们失去的,恐怕就算整座晋阳城了。
大家心里也都清楚,这次李靖在朔州方向的猛攻,是为了牵制唐军的动作,从根本上为民夫的工作消除威胁。
可是知道了又能怎么办?
唐军不是还得乖乖听取大明的“调令”,老老实实地把部队往朔州方向送,让百万民夫所在的南部战区开空窗?
李世民顿时面有愠色:
“尔等这般闻鸡起舞,不正是遂了李明那厮的愿么?!”
诸将立时异口同声道:
“属下不才,附耳恭听陛下圣训!”
用最怂的语气说出最硬的话:你行你上!
“……”李世民顿了一顿,最后还是闷闷不乐地低声道:
“北上,支援阿史那社尔和程知节。”
就算他再怎么不情愿,但是形势比人强。
除了乖乖地跟随李明的指挥棒调兵遣将,大唐一方还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吗?
这么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双方的一举一动都是在明面上的。
这不是一把牌,而是一盘棋,双方都不见得能比对方占据更大的信息差优势。
大唐已经几乎被将死了,只能沿着唯一的生路——同时也是李明为他们规划的路径——硬着头皮前进。
呼……眼看傲娇的太上皇陛下,最后还是别别扭扭地接受了唯一合理的方案,众将下意识地松了一口气。
“兵力未必要多,五千足矣。但得多带些给养物资。
“彼等困守山林谷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绝境,人手未必不足,但是食粮补给定然匮乏。
“人去多了,对战线难以有实质性的帮助,还徒增后勤压力。”
李世民细细地交代道。
诸将心中暗暗感服——到底是从一线拼杀出来的马上皇帝,给的决策十分贴合一线实战。
“同时,向南方方向派遣一支部队,绕过李世绩部,迂回到并州南、蒲州、晋州等区域。”李世民接着吩咐道。
诸将顿时心里咯噔。
陛下该不会是想“既要又要”,南北两开花吧?
这可一点也不贴合实际了啊!
“呵,尔等在想什么呢!”
看着诸将煞白的小脸蛋,李世民嘴角一抽,皮笑肉不笑道:
“朕要往南边派的,是斥候部队。”
哦哦哦~众人神色一松。
“李世绩那家伙,做事顾头不顾腚。
“单知道大明那边来了一百万人,却不知那些民夫具体分布在何处,正在做些什么,大明一方如何供养这百万人,具体补给线路如何。
“斥候才是自己的双眼,不派足够的斥候等于两眼一抹黑,只听信行商的一面之词,是要吃亏的。”
李世民喋喋不休,也就那么一吐槽。
众将也就那么一听。
说实话,李世绩固守晋阳之南,面对绝对优势兵力的车轮战,能够御敌于防线之外,已经做到了他这个位置的极限了。
全天下大概也就只有天策上将有资格对他指指点点。
换上他们来,对上李明亲率的大明天兵,别说顾头不顾腚,只怕一回合就打爆他们的狗头。
“总之,朕不信任李世绩的情报。以李明那厮的性格,未必会在前线大造无用的堡垒。”
李世民靠着椅背,抱着胳膊,活像一位冥顽不灵的老汉。
这么一个小小的愿望,大家自然是愿意满足的。
不就是派几个斥候,去敌后侦查一番嘛。
“那就先派个五千人南下吧。”李世民轻描淡写地说道。
噗……诸将几乎殿前失仪,喷出一口老血。
五千人?!
陛下您这是派人去侦查呢,还是去和明军正面硬刚呢?!
明明支援朔州战线,才精打细算地拨出五千人。
怎么往南侦查一下,就又撒出去五千?
先不说就这么挥霍出去一万人,晋阳大本营的防守会不会就此空虚。
也不说大唐能不能拿出五千具备侦查能力的精兵。
斥候讲究的是一个“隐蔽”,您这五千斥候大军南下,想不被对方发现都难啊!
“谁说朕派出的是斥候?”
李世民呵呵冷笑道:
“朕打算派的是五千细作。”
众将听得更懵圈了。
这有什么区别吗?而且细作不是比斥候更金贵、更难培养?翻遍全大唐,找得出这么多细作吗?
“朕说的是,将我军五千将士乔装打扮成民夫,混入对面。”
李世民嘴角勾勒。
“五千人虽多,但是在百万人面前,犹如沧海一粟。
“他们的管理就算再滴水不漏,也不可能完全杜绝我方人员渗透吧!
“只要能在敌营中,安插入足够的人手,那还不是由我军随心所欲!”
诸将一听,细细一思索,觉得很是在理。
细作能发挥的作用,可比斥候大多了。
斥候只能侦查。
而细作除了能起到探查情报的作用以外,还能在敌后暗杀、纵火、投毒、破坏!
更何况,细作人数一多,甚至还能产生质变,在战斗的时候,让敌方的后院起火!
毕竟那五千人虽然不见得在刺探方面有多专业,但可是专业的士兵。
在大规模、有组织的破坏方面,甚至比职业细作更静于此道!
好一手白衣渡江!
不愧是太上皇陛下,所图不小啊!
但也有人提出了自己的忧虑:
“一下子这么多,呃那个……‘细作’混入敌营,就算伪装得再滴水不漏,也难免被敌方察觉啊。”
李世民的嘴角勾勒的幅度更大。
“就是要这样,就是要让李明发现!
“当他们意识到队伍里混入了几个我军细作,会如何应对?”
面对陛下兴致勃勃的提问,众将支吾着回答:
“呃……细细排查?”
“没错!就是要让他们细细排查。足足一百万人,排查去吧!在明知道内部出了大篓子的时候,他李明的所谓‘计划’还能顺利推行吗?”
李世民的嘴巴越咧越大,仿佛看见了明军面对人山人海、焦头烂额的样子。
那可是百万人的规模!
“一百万人,他们要一个个排查到什么时候?而他们又能排查出多少细作呢?
“五十?五百?
“他们能想到,朕一口气足足向他们那儿派过去了五千人吗,他们能一个个挑出来吗!哈哈!
“就算那五千人别的都不干,就光吃他们的大米,也能把本儿给赚回来!”
李世民大笑着拍大腿,活像一个在别人喝汤的碗里扬沙子的顽童。
是啊,把五千细作混入百万人的大军里,再要将他们一个个拎出来,可不就是大海捞沙吗!
哪个正常人能想到,大唐能一口气派出这么大规模的“细作部队”呢!
足足五千人!都够打一场规模不小的战役了!
嘶……唉,等等。
诸将看着得意洋洋的陛下,眼中却恍惚出现了另一个令人头疼的身影。
这种手笔大、脑洞更大,充满了恶趣味、同时又几乎无解的计谋。
怎么总觉得,好像在哪里似曾相识啊?
虽然这么说可能有点不恰当,但是——
老子真像儿子啊!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最新章节,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最新章节,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