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朔州和并州之间,悬崖峭壁、山峦林立,端的是一方易守难攻的兵家绝地。

  然而,易守难攻同样意味着,这里条件艰苦、交通不便,除了打防御战之外,不适合大规模人类生存。

  但是,作为并州的北门户,唐军还必须在此处防线扎堆防御。

  否则容易被头铁、盔甲更铁的明军给一波捅穿。

  如果这里失守,那事情就大条了。

  太上皇陛下、乃至整个大唐余脉所在的晋阳城,就直接暴露在李靖所率明军的刀锋之下了。

  两面合围、中心开花,一旦被打成这样的绝望局面,那就真的回天乏术了。

  “粮草辎重还够支持多久?”

  山顶的唐军主营帐中,阿史那社尔盘腿坐在地上,嗓音嘶哑地问道。

  连续的作战指挥,让他的喉咙都快喊冒烟了。

  多亏这位突厥名将的恪尽职守,唐军阵线在遭受李靖的连续冲击下,总算没有后退半步。

  但是,唐军也为自己的执著,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

  “三天。”

  临时担任他副将的程知节艰难地从喉咙深处吐出两字,便不再多说一语。

  他眼眶深陷,瞳孔布满血丝,眼神虚浮,一副修仙过度的模样。

  连续指挥作战,也是一门体力活啊。

  “只能坚持三天?”阿史那社尔闻言一惊。

  “我们的军粮怎么能消耗得这么快?”

  虽然唐军总体上还处于补给比较紧张的状态。

  但是颇为地狱的是,随着战事的进行,唐军损耗的兵力越来越大。

  相应的,吃饭的嘴也越来越少。按照道理,对补给的需求也应该随之下降才是。

  “打仗,饿的。”程知节吐字如金。

  一向大嗓门的他,现在实在不想多说话了。

  不过他表达的意思也很明确——因为战斗太过频繁,增加了士兵的体力消耗,导致补给需求不减反增。

  人员和物资的损耗同时加剧,这着实不是一个好讯号。

  “李靖这是在放我们的血啊!”

  阿史那社尔狠狠地将匕首插在土地上,好像那是李靖的心脏。

  然而这只是无能狂怒。

  就算他明知道,李靖在利用明军人数、装备、补给的三重优势,慢慢地磨唐军的人头。

  他也没有更好的对策,只有被动跟进,互相消耗。

  撤退是不可能撤退的,这辈子也不能撤退的。用计谋又耍不过军神。只能不断地往战线上填人头,才维持得住战线这样子。

  阳谋无解!

  “报,有敌情。”

  斥候语气平淡地带来了敌袭的消息,一脸生无可恋。

  仗打到现在,明军几乎是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每天还时不时地来场无耻偷袭,给唐军同行加个餐。

  车轮战这么磨下来,再精锐的大唐超人也得被磨得毫无心气。

  “走吧,来活儿了。”

  阿史那社尔拍拍腿上的土站了起来,一副到点打卡的表情。

  程知节没有像往常那样立刻跟进,仍然蹲在原地。

  阿史那也是粗中有细之人,没有再催促战友,只是平和地说道:

  “行,你也累了,今天你休息吧。我会完他们就来。”

  刚走出半步,身后传来程知节的声音,嘶哑得都几乎让人认不出来了。

  “我们会死的。”

  老社尔呵呵一笑,反问:

  “你才发现?”

  “我们死无所谓。可失去了北方的防护,陛下怎么办,晋阳怎么办,大唐怎么办?”程知节缓缓地问。

  阿史那社尔停住脚步:

  “你有什么想法吗?”

  老程慢慢抬起头,道:

  “向晋阳,求援。”

  …………

  “南边的李世绩要援兵,北边的阿史那、程知节也要援兵。

  “可总兵力就只有这么一点,还要兼顾晋阳的防御,防止明军绕后偷袭。

  “朕只准备了一桌菜,却来了三桌人。如之奈何?”

  晋阳府中,李世民的脸色不大好看,。

  把那仨心腹爱将派出去,是为了让他们与晋阳互为犄角、支援防御的。

  结果哥仨倒好,反而往晋阳城要支援。

  那要不索性你们回来坐镇晋阳,朕出去替你们守边?

  “气死朕咧!真不知道他们是干什么吃的!”

  绝不内耗李世民直抒胸臆道。

  “陛下,不是三位将帅不努力,奈何明军太豪横啊!”在座的众将为三人开脱。

  诚然,在明军的大力出奇迹下,哪个将军能顶得住这样的车轮战?

  况且明军也不是单纯的堆人头,他们的将领也不差,士兵素质甚至还更高。

  李世民撇了撇嘴,不耐烦地摆摆手:

  “行了行了,朕知道了,是朕的不是。朕对尔等太苛刻了,不该对尔等有不切实际的指望。”

  他心情不好,连带着把手下人也给阴阳怪气了一通。

  作为一军的总统帅,相比一城、一战的胜负得失,他更关心整场战役的主动权。

  李世绩一想主动出击、营地就被冲;晋阳一想支援李世绩、北边防线就来求援。

  种种迹象表明,唐军已经彻底丧失了对战局的把控力,将主动权拱手让出,完全随明军的节奏起舞。

  明军让你往东就绝不往西,明军让你出征就绝不赖床,可以说是究极被动了。

  对李世民来说,被敌人玩弄于股掌之间,这比一场战斗失利还要让他难受。

  而更让他难受的是,如此玩弄他的,还是他那个愚蠢的儿子。

  完败于一个无脑往前线堆人、一直堆到一百万的傻子,这岂不是显得他天策上将很呆?

  “不论如何,那家伙既然出了考题,那么朕也只能应对。

  “接下来该怎么办,诸位爱卿有什么想法?”

  将领们的意见倒是很一致:

  “臣请北上支援阿史那社尔、程知节。”

  他们的思路也很直接。

  放着李世绩不管,只是失去一次无耻偷袭敌人软肋的绝好时机。

  但是如果放着北边儿不管,那他们失去的,恐怕就算整座晋阳城了。

  大家心里也都清楚,这次李靖在朔州方向的猛攻,是为了牵制唐军的动作,从根本上为民夫的工作消除威胁。

  可是知道了又能怎么办?

  唐军不是还得乖乖听取大明的“调令”,老老实实地把部队往朔州方向送,让百万民夫所在的南部战区开空窗?

  李世民顿时面有愠色:

  “尔等这般闻鸡起舞,不正是遂了李明那厮的愿么?!”

  诸将立时异口同声道:

  “属下不才,附耳恭听陛下圣训!”

  用最怂的语气说出最硬的话:你行你上!

  “……”李世民顿了一顿,最后还是闷闷不乐地低声道:

  “北上,支援阿史那社尔和程知节。”

  就算他再怎么不情愿,但是形势比人强。

  除了乖乖地跟随李明的指挥棒调兵遣将,大唐一方还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吗?

  这么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双方的一举一动都是在明面上的。

  这不是一把牌,而是一盘棋,双方都不见得能比对方占据更大的信息差优势。

  大唐已经几乎被将死了,只能沿着唯一的生路——同时也是李明为他们规划的路径——硬着头皮前进。

  呼……眼看傲娇的太上皇陛下,最后还是别别扭扭地接受了唯一合理的方案,众将下意识地松了一口气。

  “兵力未必要多,五千足矣。但得多带些给养物资。

  “彼等困守山林谷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绝境,人手未必不足,但是食粮补给定然匮乏。

  “人去多了,对战线难以有实质性的帮助,还徒增后勤压力。”

  李世民细细地交代道。

  诸将心中暗暗感服——到底是从一线拼杀出来的马上皇帝,给的决策十分贴合一线实战。

  “同时,向南方方向派遣一支部队,绕过李世绩部,迂回到并州南、蒲州、晋州等区域。”李世民接着吩咐道。

  诸将顿时心里咯噔。

  陛下该不会是想“既要又要”,南北两开花吧?

  这可一点也不贴合实际了啊!

  “呵,尔等在想什么呢!”

  看着诸将煞白的小脸蛋,李世民嘴角一抽,皮笑肉不笑道:

  “朕要往南边派的,是斥候部队。”

  哦哦哦~众人神色一松。

  “李世绩那家伙,做事顾头不顾腚。

  “单知道大明那边来了一百万人,却不知那些民夫具体分布在何处,正在做些什么,大明一方如何供养这百万人,具体补给线路如何。

  “斥候才是自己的双眼,不派足够的斥候等于两眼一抹黑,只听信行商的一面之词,是要吃亏的。”

  李世民喋喋不休,也就那么一吐槽。

  众将也就那么一听。

  说实话,李世绩固守晋阳之南,面对绝对优势兵力的车轮战,能够御敌于防线之外,已经做到了他这个位置的极限了。

  全天下大概也就只有天策上将有资格对他指指点点。

  换上他们来,对上李明亲率的大明天兵,别说顾头不顾腚,只怕一回合就打爆他们的狗头。

  “总之,朕不信任李世绩的情报。以李明那厮的性格,未必会在前线大造无用的堡垒。”

  李世民靠着椅背,抱着胳膊,活像一位冥顽不灵的老汉。

  这么一个小小的愿望,大家自然是愿意满足的。

  不就是派几个斥候,去敌后侦查一番嘛。

  “那就先派个五千人南下吧。”李世民轻描淡写地说道。

  噗……诸将几乎殿前失仪,喷出一口老血。

  五千人?!

  陛下您这是派人去侦查呢,还是去和明军正面硬刚呢?!

  明明支援朔州战线,才精打细算地拨出五千人。

  怎么往南侦查一下,就又撒出去五千?

  先不说就这么挥霍出去一万人,晋阳大本营的防守会不会就此空虚。

  也不说大唐能不能拿出五千具备侦查能力的精兵。

  斥候讲究的是一个“隐蔽”,您这五千斥候大军南下,想不被对方发现都难啊!

  “谁说朕派出的是斥候?”

  李世民呵呵冷笑道:

  “朕打算派的是五千细作。”

  众将听得更懵圈了。

  这有什么区别吗?而且细作不是比斥候更金贵、更难培养?翻遍全大唐,找得出这么多细作吗?

  “朕说的是,将我军五千将士乔装打扮成民夫,混入对面。”

  李世民嘴角勾勒。

  “五千人虽多,但是在百万人面前,犹如沧海一粟。

  “他们的管理就算再滴水不漏,也不可能完全杜绝我方人员渗透吧!

  “只要能在敌营中,安插入足够的人手,那还不是由我军随心所欲!”

  诸将一听,细细一思索,觉得很是在理。

  细作能发挥的作用,可比斥候大多了。

  斥候只能侦查。

  而细作除了能起到探查情报的作用以外,还能在敌后暗杀、纵火、投毒、破坏!

  更何况,细作人数一多,甚至还能产生质变,在战斗的时候,让敌方的后院起火!

  毕竟那五千人虽然不见得在刺探方面有多专业,但可是专业的士兵。

  在大规模、有组织的破坏方面,甚至比职业细作更静于此道!

  好一手白衣渡江!

  不愧是太上皇陛下,所图不小啊!

  但也有人提出了自己的忧虑:

  “一下子这么多,呃那个……‘细作’混入敌营,就算伪装得再滴水不漏,也难免被敌方察觉啊。”

  李世民的嘴角勾勒的幅度更大。

  “就是要这样,就是要让李明发现!

  “当他们意识到队伍里混入了几个我军细作,会如何应对?”

  面对陛下兴致勃勃的提问,众将支吾着回答:

  “呃……细细排查?”

  “没错!就是要让他们细细排查。足足一百万人,排查去吧!在明知道内部出了大篓子的时候,他李明的所谓‘计划’还能顺利推行吗?”

  李世民的嘴巴越咧越大,仿佛看见了明军面对人山人海、焦头烂额的样子。

  那可是百万人的规模!

  “一百万人,他们要一个个排查到什么时候?而他们又能排查出多少细作呢?

  “五十?五百?

  “他们能想到,朕一口气足足向他们那儿派过去了五千人吗,他们能一个个挑出来吗!哈哈!

  “就算那五千人别的都不干,就光吃他们的大米,也能把本儿给赚回来!”

  李世民大笑着拍大腿,活像一个在别人喝汤的碗里扬沙子的顽童。

  是啊,把五千细作混入百万人的大军里,再要将他们一个个拎出来,可不就是大海捞沙吗!

  哪个正常人能想到,大唐能一口气派出这么大规模的“细作部队”呢!

  足足五千人!都够打一场规模不小的战役了!

  嘶……唉,等等。

  诸将看着得意洋洋的陛下,眼中却恍惚出现了另一个令人头疼的身影。

  这种手笔大、脑洞更大,充满了恶趣味、同时又几乎无解的计谋。

  怎么总觉得,好像在哪里似曾相识啊?

  虽然这么说可能有点不恰当,但是——

  老子真像儿子啊!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最新章节,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