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死……”少女粉唇抖,酥胸颤。

  小时候,她在家中玩耍,笑声如银铃。

  一群披坚执锐的锐士闯进了她的家门。

  这些人的装扮女孩并不陌生,大父常带她见,每个人都很喜欢她。

  她咯咯笑着,伸手要抱,被母亲一把拦住藏在身后。

  她在母亲背后探出个小脑袋。

  常慈爱笑着跟在她后面,让她慢点跑的老管家怒喝:

  “武安君府!安能容尔等放肆!”

  那些平素争抢着抱她的甲人拔剑劈斩,鲜血冲天,老管家颓然倒地。

  她在老管家砸起的烟尘中,透过阳光看着喷涌鲜血。

  红色透亮,刺痛了她的双眼。

  惊叫声、怒吼声、刀剑声……

  府上豢养的门客前仆后继,冲杀向前,一个又一个倒在老管家旁边,身上。

  很快,她就看不到老管家了。

  那一年,邯郸兵败,她七岁,她的家没了。

  为秦国立下军功无数的武安君白起,于咸阳西门十里外的杜邮拿着秦昭襄王赐下的秦王剑,自裁而亡。

  “你为何知道他不会死?”少女又看到了那抹透亮的红色,声音发颤:“万一……死了呢?”

  少年端着碗。

  “死了,更好。

  “廉颇以十三万破燕六十万,反取燕五城。

  “赵王敢杀廉颇,有功之臣遭受确实如此下场,群臣必惶恐忐忑而敌视之,赵国必乱。

  “我将去信给王上,谏言王上出兵赵国,拜吕公为主将,以拨乱反正之由打此正义之战。

  “之前和你讲过齐灭燕,这次让你看秦灭赵。

  “吕公心怀仁德,其会严加约束麾下,不会行匡章倒行逆施之举。

  “三年,赵地就会变成秦地,赵人就会变成秦人。”

  少女怔怔,不言。

  道理她能懂。

  可是因为这,就要背刺对自己甚好的人吗?

  待少年甚好的廉颇。

  为国家立下大功,舍生忘死的廉颇。

  胜过了六十万燕军,栽在自己看重的后辈手中,栽倒在为之奋斗的赵国。

  只要赵王丹中计,无论杀与不杀,廉颇的结果都不会好。

  这样的命运,让她满腔悲意。

  她不只是为廉颇鸣不平。

  也是为大父,为自己,为天下为将者。

  少年走过来,拉着少女冰凉玉手。

  “从我自秦国走出来的那天开始,这就是我的命。

  “赵胜、魏无忌、廉颇,都是人杰。

  “我若是一个不摄政的闲散秦公子,可以和他们成为很好的朋友。

  “可我不是。

  “我是秦国长安君,要让秦国长治久安的长安君。

  “他国英雄,我国仇寇。”

  少女手心暖暖的。

  她吸吸鼻子,摸摸徒弟脑袋。

  “你没错,为师的错。

  “吃点吃食,练武吧。”

  本来心中很是感伤的少年,又生沮丧。

  “还练啊,休一天呗……”

  “不行!”少女冷酷无情,率先向外走去:“我们要在燕国待多久?”

  少年垂着脑袋,有气无力,不情愿地跟上。

  “待不了多久,我博取贤名可不是为了给他燕国招贤纳士。”

  “你不是说燕王不负道义,你不负燕国,无故离去你的贤名不就毁了?”

  “你猜世人是相信我这个压着信陵君得贤名的贤人。还是先遣相邦带五百金入赵求和,然后反手就背信弃义,派六十万大军进攻赵国的燕王?”

  “……我明白了,你走了,世人只会当是燕王偏离了道义,留不住你这个贤者。”白无瑕驻足,回头:“是也不是?”

  “不错。”嬴成蟜抬头,微微点:“孺子可教。”

  少女看着没精打采的少年,本来要说的话,出口就变了。

  “接下来去哪?”

  少年应道:

  “韩国,新郑。”

  少女点点头,领先向外走。

  昨夜她收到了大父寄来的信,让她归咸阳。

  [那就到新郑再走吧,顺路,走的时候再告诉他……]

  赵国,邯郸,信宫前殿。

  赵王丹高坐王位,望着廉颇,伸臂笑道:

  “廉公请起身。”

  宿醉的廉颇站起身,甩甩头,让自己清醒一些。

  赵王丹环顾满朝文武,一脸兴奋地道:

  “廉公以十三万,破敌六十万,为赵国夺回了五座燕城!真是威武啊!

  “此等大功,当赐地!封君!拜相!

  “寡人决定,将尉文(今河北省蔚县)给廉公做封地!”

  尉文?

  百官在心中咀嚼着这两字,有不少都觉得不太对劲。

  尉文地处偏远,临近秦国,是一处战略要地。

  战略要地在打仗的时候是兵家首先争抢之地,常临战事。

  这种地又穷又没人,在封地里面可绝对算不上是好封地。

  但这也还能理解,谁让廉颇能打呢?

  将领封在战略要地,还说得过去吧。

  文武各怀心思,等着王上封廉颇为尉文君。

  有封地的君侯,多是以封地名为号。

  赵王丹特意等了片刻,没有发现骚乱。

  环顾全场,观察群臣,慢慢地继续道:

  “封廉公为,信平君。”

  信平这二字一出,全殿似乎有刹那静止。

  老将廉颇皱起眉头,百官纷纷有抬头趋势。

  有些忍住了,心开始跳动,知道确实出事了。

  还有不少没刹住车的,不解目光扬起来,正对上了赵王丹的那双暗藏锋刃的眼眸。

  有些眯起眼正视,而有些则匆匆低首。

  有封地,不以封地而号,以信平为号。

  信平何意?

  笃信平和!

  一个挽狂澜于既倒的功勋老将,封君,号为信平。

  赵王丹这个君爵给的有多么不情愿,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来。

  赵王丹也有眼睛,对上了不少人。

  那些看他一眼就低头的臣子他没有记。

  这些臣子知道低头就是还在控制中,为其威势所摄。

  他记的是那些敢于不低头的臣子。

  这些臣子已经忘却了为臣的本分,是他日后要提防敲打的人。

  廉颇听到尉文两个字,只是有些郁闷。

  但转念一想,王上把这么重要的战略要地封给他,肯定是看中他的打仗能力,他心情又畅快了。

  但等他听到信平两个字,老将就无法自我攻略了。

  不明白自己犯了何事的老将心烦气躁,微微低首掩去面容,以免让王上看到自己怏怏之意而猜忌。

  但老将不知道,他的王上已经对他有猜忌了。

  他这番遮掩举动落在赵王丹眼里,彻底坐实了其心怀不轨。

  赵王丹手掌用力握紧座椅扶手,将负面情绪转到王位上,笑着慢说道:

  “相邦嘛,本也该给廉公,可我赵国这相邦之位有人了。

  “秦公子虽在燕而未归,寡人却不好下他的官。

  “公子成蟜之贤名,如今天下传。

  “不讲信用的燕国都能拜其为相邦,寡人要是在这个时候下了他相邦,那天下人岂不会认为寡人还不如燕王……”

  随着赵王丹言语,朝堂氛围越来越浮躁,敢于抬头的人越来越多了。

  封地给尉文,封君给信平,现在连相邦也不给。

  对待拯救赵国的廉颇都是这样,日后若是他们有了功劳呢?

  他们对赵国的功劳,绝对无法超过廉颇。

  十三万破六十万,再让廉颇来一次都未必行。

  这次他们若是隐忍,到时候他们受到的待遇会更差。

  他们今日不为廉颇谋相邦,来日自己就会没封地没爵位没官职。

  一个又一个赵国大臣,自发地站了起来。

  “自平原君过世这数月来,我赵国相邦名义上虽是公子成蟜。但其在其位,不谋其政,相邦府政务积累难以进行。”

  “李大人所言极是,相邦府合该有个主心骨。廉公劳苦功高,可入主也。”

  “燕国那鸟地方有什么政务?一到冬天,蓟的大街上都看不到几个人,哪能和我们赵国比。他们拜那竖子当相邦行,我们不行,我们赵国事可多。”

  “……”

  赵王丹虽然说的慢,但还是在言说之中。

  一众大臣不等他说完,就起身,一拱手,侃侃而谈。

  这等无礼的行为,让赵王丹怒火炽盛,他可是赵王!

  可看着站起来的三成臣子,以及还在站起的臣子,赵王丹主动压怒火。

  人太多了。

  这虽然是赵国,他虽然是赵王,但他依然无法站在所有赵臣的对立面上。

  他看向高台下的叔父。

  平阳君赵豹微微点头,示意赶紧补救,不要等了。

  赵王丹用力拍拍座椅,笑骂群臣:

  “干甚干甚!

  “寡人还未说完,你们就站起来说个没完。

  “一个个的,要造反乎?”

  群臣闭嘴了,静静等着。

  能站在这里的赵臣多是人精,哪里不知道这是王上用玩笑口吻说真话,敲打他们。

  但王上既然不愿撕破脸,那就要有变!

  赵王丹强笑着。

  “公子成蟜是为我赵国而使燕,这次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是对我赵国的有功之人。

  “寡人肯定是不能在这个时候下其相邦的,寡人不是一个刻薄寡恩的人,此事无需多言。

  “但尔等说的,寡人也早就考虑到了。

  “廉公,寡人许你假相邦,持印行相邦之事。(注1)

  “你先委屈几日。

  “待寡人召回公子成蟜,再把你的‘假’字拿掉。

  “你看,可好啊。”

  廉颇举手抱拳,干脆应道:

  “唯!谢王上!”

  廉颇虽然前面大半辈子都是武将,但与大多数将领不一样,他还有文臣的政治思维。

  驱逐六十万燕军后,老将明知道不可能打下燕,还带赵军跨越千里攻燕。

  在燕国沿途一城不拔,直逼燕都蓟,逼迫燕王割五城求和,这就是老将的政治头脑。

  老将不仅能打,还懂朝堂之事。

  知道群臣不会再为自己说话,立刻见好就收。

  赵王丹眼睛微眯。

  [这都能忍,不露半点声色……好深的城府……]

  和廉颇颔首致意后,目光投向第二个功臣。

  “乐乘。”

  年轻赵将起身,拱手道:

  “末将在!”

  “你功劳虽然没有廉公大,但能守住代地,也是大功一件,寡人就封你为武襄君。”

  “谢王上!”乐乘喜上眉梢。

  老将强忍着不去看乐乘,心中酸楚。

  武襄君。

  武是武力,襄是辅佐。

  武襄君就是以武力辅佐赵国之意,比他的信平君要好的多。

  [笃信平和,什么鸟寓意!]

  [我是武将,我要笃信平和做甚?在战场上和敌将握着手商量这场仗如何打吗?]

  群臣也看明白了。

  不是王上刻薄寡恩,舍不得封地舍不得官,纯粹是针对廉颇。

  这样的话,那他们就不管了。

  要一个假相邦,定好有大功之人应有的待遇,不影响他们未来加官进爵,这就行了。

  散了朝会,廉颇腰间挂着相邦金印,走出信宫前殿,独自走着。

  昨日还万众瞩目的老将,今日就无人问津。

  权术杀人不见血,其凶险,犹在战场上的刀剑之上。

  行出了信宫前殿的广场,才有一老人赶上老将,拦在老将身前,弯着腰气喘吁吁。

  老将脚步一停,定眼一看,心中一暖。

  “你小子怎么回事,在朝堂这么多年一点长进没有?此时哪里能与老夫走的如此近?”

  二人身边身后,都有大臣匆匆走过。

  瞄一眼二人,绕着二人走。

  蔺仪不管不顾,眼中含泪,气没喘匀就说道:

  “假父,父亲等你多时了!

  “请速速跟我回府,父亲就快不行了!”

  廉颇大急,拉上蔺仪就跑。

  “如此大事!昨日怎不与我说!”

  蔺仪年龄比廉颇小,体力却远逊廉颇。

  他被廉颇带着跑,边跑边哭:

  “父亲说,昨日是假父自长平之战以后,数十年来真正畅快的一日,绝不能打扰假父。”

  老将虎目酝热泪。

  “这个老鸟!”

  二人一路疾行,出了赵王宫就坐上了蔺仪准备的驷马高车。

  高明驭手疯狂鞭策,驷马高车在道上风驰电掣。

  道上行人躲避不及,倒十七。

  终于,驷马高车停在了蔺相如的府邸前。

  老将和蔺仪两人都是跨下马车,一路闯进去的。

  一阵热风扑面而来,老将奔到枯瘦如柴的蔺相如身前。

  站在火塘边,缓缓蹲下。

  “蔺相,廉颇来请罪了。”

  【注1:假在这里是代理的意思,这是先秦乃至后世一个常见用法。韩信就管刘邦要过假齐王,和这里的用法是一样的。假齐王、假相邦意思是暂代的齐王、相邦。】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保守派的我,怒斥嬴政太保守,保守派的我,怒斥嬴政太保守最新章节,保守派的我,怒斥嬴政太保守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