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贼的,这神策军最近都不怎么在天街和东西市露面了,看来朝廷是真的在练兵,准备出兵讨平陇右了。”
“陇右兵强马壮,朝廷若是贸然出兵,岂不是自找麻烦?”
“更何况西川节度使高骈可不是个省油的灯,他要是待价而沽,朝廷岂不是腹背受敌?”
“依我看,朝廷这次练兵,未必是针对陇右,说不定是为了防备高骈……”
除夕前夜,长安东市的某处酒肆内,数十名食客各自交谈,但话题却最终汇到了一处。
随着朝廷动作越来越大,长安城内的百姓所热议的焦点,也渐渐倒向了陇右。
不过不知从何时开始,高骈谋夺三川的论点也渐渐出现,进而演变为了朝廷所有的举动,都是在防备高骈作乱的论点。
“防备高骈?这是愚夫的见解!”
某张桌上的食客忍不住开口,众人看去,却见他年纪四旬左右,长得一脸络腮胡,为人高大,气度豪迈。
不等众人询问,这男人便主动开口道:
“高骈是禁军出身,若是要作乱,早就在西川被南蛮、吐蕃入寇的时候就应该作乱了,哪里需要等到现在?”
“倒是陇右,先侵占了隶属河西的凉州,现在又占据了剑南道的西北门户。”
“朝廷若是再不管不顾,日后必然后患无穷。”
男人的话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但面对他的这番说辞,不少人都担心道:
“陇右也不是好惹的,如果真的打了起来,关中的百姓可不好过……”
“是啊,陇右兵强马壮,又有地利之便,昔年薛举占据陇西,朝廷寸土不得进,便是太宗都因此卧病而败。”
“若非薛举病逝,太宗兴许还要花费不少时日,才能彻底平定陇西。”
“昔年太宗年少而薛举年迈,如今刘继隆正值青壮,可朝中不论是高骈还是王式等将领,大多都四五十岁了。”
“刘继隆远胜薛举,朝廷又去哪里寻个太宗般的人物呢?”
“陇右地势险要,兵强马壮,朝廷若是没有十足的把握,恐怕不会轻易动手。”
“十足的把握?”络腮胡男子冷笑一声,端起酒杯喝了一口后放下:“朝廷每次都准备十足,可结果却差强人意。”
“尽管叛乱每次都能平定,但过程却不知让多少百姓受灾受难。”
“我自淮南来往长安,沿途多流民,许多流民甚至变卖衣物,编草为衣来取暖,所贩卖衣物的钱粮,也不过仅够吃三五日饱饭。”
“朝廷若是真的要讨平陇右,必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战事结束,随后蠲免河淮两道赋税,再裁撤素质不行的禁军,方才能够集中钱粮,赈济河淮饥民,将河淮动乱安抚下去。”
“若是不能,那朝廷就得想想应该怎么面对河淮饥民的怒火了……”
他端起酒杯,大口咽下其中酒水,而酒肆内的众人却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男人酒后谈天说地十分正常,可若是谈及的事情关乎自己,那他们就得谨慎些了。
眼见无人说话,络腮胡的男人丢下一串钱,而后起身向外走去。
他身材魁梧高大,七八步便走出酒肆,渐渐消失在了东市的人流中。
待他走后,才有人忍不住询问道:“这人这么调侃禁军,也不怕禁军报复?”
“禁军报复他?他可不怕。”有知晓他身份的人忍不住说道:
“此人是故太尉辛云京之孙,寿州刺史辛晦之子辛谠,昔年若非辛太尉相助,北司可无法讨平仆固怀恩之乱。”
“这个人情在这,北司即便想要对付他,也得掂量掂量……”
随着这些人开口,众人这才知晓了辛谠此人。
不少人生出结交的心思,不过在他们还在迟疑的时候,却已经有人找到了辛谠。
“辛郎君请留步!”
窦郓在长安东市拦住辛谠,辛谠则是皱眉看向身后的窦郓:“郎君何意?”
窦郓没有立即回话,而是目光满意的打量辛谠,随后毛遂自荐:“某为陇右长安进奏院押衙窦郓,今日听闻郎君高论,故此想要挽留郎君。”
“郎君有匡难之志,言语中也多怜惜百姓,不如入我陇右,某必为郎君谋个能施展抱负的官职!”
在长安这些年,窦郓常在东市酒肆厮混,但并非是为了玩乐,而是借助不少官宦子弟酒后失言,打探不少情报。
除此之外,许多科举失意之人也常常流连酒肆中,窦郓也常在酒肆中挑选那些真材实料,但最后却因为门第不行而落第的庶族子弟。
对于大部分没有背景的庶族子弟来说,他们若是不能通过科举谋取官职,那除非才情惊艳,不然只能毛遂自荐的去一些地方衙门担任微末官吏。
因此面对陇右抛来的橄榄枝,他们通常只是考虑片刻,便立即答应了下来。
这些年里,经窦郓举荐的人,没有一百也有五十了,大部分都是八品和九品的官员。
不过今日窦郓很高兴,因为他觉得他似乎找到了个人才,比过往的那些落第士子还要惊艳他的人才。
“陇右?”辛谠闻言打量窦郓,忍不住笑道:“你个二十七八的小郎君,也敢自称押衙?”
“呵呵……”窦郓轻笑几声,随后郑重作揖道:
“我陇右只看真才实学,而不在乎门第如何。”
“似我这般二十八岁,仍不过担任八品的官员,在陇右已经算是年龄中上了。”
辛谠看着窦郓这般,忍不住道:“某刚才还在酒肆说了对付陇右的话,你却转念来邀请,莫不是想要报复?”
面对他这番言论,窦郓道:“我家节帅说过,人在其位谋其政,郎君心中挂念朝廷,为朝廷出谋划策自然无不可,何来生气一说?”
窦郓这番话,倒是让辛谠高看了他两眼,不过最后他还是摇头道:
“某若是想要为官,如今不说担任一州刺史,但一县县令却是不成问题的。”
辛谠这倒是没有说谎,尽管他家早已因为不断分家而落寞,但以他耶耶的名望,他想做个县令都不算难。
他之所以没有去做,并不是因为嫌弃官职太低,而是他知道,许多州县的县令也身不由己。
朝廷不断加税,县官若是不管,便会被朝廷问责,若是按照朝廷所说赋税征收,则是逼着百姓成为流民。
他不愿意逼百姓为流民,更不愿意被骂,所以他选择做个游侠,每天仗剑游走四方,遇到贫苦的百姓就接济,遇到强盗就仗剑搏杀。
以他六尺魁梧之躯和手中精湛剑法,倒是还没有几个强盗能让他感觉如临大敌。
窦郓也不觉得他在说大话,因此思量过后才道:“某若是举荐,最多只能举荐成为八品县丞或八品旅帅。”
“不过以郎君之才,某相信用不了多久,郎君就能成为节帅麾下雄才。”
“听闻郎君出身陇西辛氏,耶耶生于兰州金城。”
“若是郎君想去看看陇西近况,某可以为郎君手书,至于是否愿意为官,则取决于郎君见闻后决定。”
窦郓倒是开门见山,这让辛谠有些始料不及。
他本意是想着拒绝窦郓,但窦郓都说到这里了,加上他确实没有去过西北,没见过西北的风景,故此点头道:
“陇右之行倒也无不可,还请押衙为我手书一封吧。”
辛谠恭敬作揖回礼,窦郓见状十分高兴,当即叫来马车,载着他前往了陇右的长安进奏院。
半个时辰后,随着马车停在进奏院门前,辛谠目光立即看向了乌头门前的那一伙兵卒。
尽管他们没有穿着甲胄,但从那虎背熊腰的体型和手上的粗糙来看,绝对是难得的精兵。
“辛郎君,这些都是我陇右的虎士,你走南闯北多年,不知以为如何?”
窦郓大大方方的介绍询问,引得陇右的兵卒朝他们看来,眼底满是好奇与打量。
那种眼神,辛谠十分清楚。
这几个兵卒在判断他们是否能在单打独斗中胜过辛谠,但最后他们渐渐收起了那肆无忌惮的目光。
尽管他们也是身长五尺七八寸的健儿,但辛谠身材魁梧,手臂粗壮得可怕,显然是个硬茬子。
单打独斗,他们恐怕不是对手。
“十分雄壮!”辛谠打量过后,忍不住说道:
“某十七岁仗剑出游,至今二十有六年,诸镇的州兵、牙兵并不少见,但能有如此雄壮的,唯有幽州的卢龙精锐和代北的沙陀精锐能与之媲美。”
辛谠倒是没有夸大其词,而是晚唐相比较来说,许多藩镇毕竟沉寂多年不经战事,武备松懈是常态。
别的不提,单说魏博和成德二镇的牙兵,不管旁人如何吹嘘,可辛谠也曾见过,并没有流言说的那么骁勇精锐。
魏博武人的门槛确实高,必须要会武功,诸如披甲步射这种基本功也是必须的,倘若还能骑射,再能玩的一手好槊,那则可以成为骑士。
饶是如此,这些武人也顶多成为州兵,而不是牙兵,因为牙兵的位置就那么点,大部分都是父死子替传下来的。
如果镇内没有发生内乱,那基本上是空不出多少位置来发展新人的。
但若是个人武力超群,八千魏博牙兵中自然有人欣赏,随后嫁个女儿,给女婿募个衙兵也是稳稳的,也不怕没有位子。
若是个人武力一般,只能去除魏州外的其余州县募个州兵当当,虽说待遇不差,可始终比不上牙兵的待遇。
由于牙兵大多子承父业,所以并不会如平常武人那般刻苦磨炼武艺,更不会用心学习号令。
正因如此,每当魏博镇内发生动乱的时候,不少武艺高超的武人就会沉寂浑水摸鱼,趁机加入有优势的那方,然后干掉另一方。
只要杀的人够多,就有足够的牙兵位置等着自己。
不过牙兵们也不傻,他们也知道普通武人是什么心思,所以能拉拢的尽量拉拢,拉拢不了的就找个办法驱逐或联手宰了。
长此以往下来,魏博牙兵的素质可想而知。
田承嗣的老牙兵确实能打,可田承嗣之后的牙兵也就那样。
名声大的原因,主要是架不住他们爱作乱,爱造反。
论骁勇善战,别说与幽州卢龙军对比,便是代北的许多边镇都能在人数相同的情况下拿捏他们。
“虽不曾见过刘使君,但凭此来看,陇右治军必然严谨。”
辛谠看了那么多藩镇的兵卒,确实没有几个如陇右这般守规矩的。
或许明面上能装出来,但小动作却装不出来。
“呵呵,里面请。”
窦郓十分高兴,作势邀请他进入进奏院,随后与他煮茶谈心,手书赠与后,这才送出了辛谠。
辛谠走后,窦郓便回到了进奏院中,而堂内已经有两名录事在耐心等待了。
“如何?”
窦郓走入堂内询问,两名录事先后摇头。
“许多人都不是我们的人。”
“若不是高骈的敌人在推波助澜,那就是高骈派人夸大其词。”
二人的话令窦郓皱眉,他没想到流言传播好好的,结果这几日越传越大,所闹出来的动静,明眼人都知道这是有人在挑拨离间。
想到这里,窦郓开口道:“暂时停下来,看看朝廷的反应再说。”
“是!”二人作揖应下,随后退出了正堂。
在他们走后,窦郓也写信将辛谠与关中流言的事情告诉了远在龙州的陈瑛。
不多时,便有快马带着信件向西疾驰走出长安。
不过在快马离开长安的时候,两份奏表也先后送抵了大明宫,并被宦官送往了咸宁殿内。
两份奏表,分别是从西川和山南西道寄来的,也就是高骈和王式的手笔。
奏表中,高骈并未解释最近的流言蜚语,而是讲述他近段时间编练兵马的结果,以及耗费了多少钱粮。
除此之外,高骈还把成都罗城的修建图纸送了过来。
李漼虽然懒惰奢靡,但并未那么敏感多疑,因此他没有因为这些流言蜚语而怀疑高骈。
“只要朕重用的人,便会有流言蜚语流传于坊市之间,此等手段未免太过下作。”
李漼侃侃而谈,并未将这件事放在心上,而是拿起了王式的奏表。
相比较高骈的奏表,王式的奏表内容就丰富了不少。
除了山南西道编练兵马二万五千的消息,王式还派人收集了陇右牙商在三川、关中等地贩卖货物的情况。
李漼暗自皱眉,不明白王式为什么写这些,直到王式根据陇右贩出商货价值接近一百五十万贯后,利润不下百万后,李漼才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陇右如今不过占据二十个中下州,竟然能有如此实力?”
李漼有些不敢相信,但紧接着就反应了过来。
河陇地区在天宝年间的赋税产出确实不高,但架不住丝绸之路的产出太高了。
刘继隆、张淮深虽然没有彻底打通丝绸之路,但能与河中、天竺少量几个国家贸易,便足够他们吃的盆满钵满,因此王式的估算也是有据可查的。
“刘牧之所据钱粮,本该是朕的……”
李漼十分眼红,毕竟商货往往只是产出的小头,大头是赋税。
刘继隆这些年迁徙了不知多少百姓开垦陇右,不仅恢复了陇西粮仓的地位,还反向对关中卖出粮食。
这些种种事实都在表明、陇右是一块肥肉,价值不输于彻底裁撤神策军后所节省出来的钱粮。
如果能拿下陇右,许多事情便能迎刃而解了。
只要拿下陇右,京西北八镇就可以缩减为四个镇,即陇右、朔方、天德、振武四镇,朝廷也能收获二三百万的赋税来缓解矛盾。
想到这里,李漼继续看下去,却见王式又举例许多,诸如陇右兵马、粮秣充足、地势险要等等优点,最后竟然是建议朝廷最好暂缓对陇右用兵。
看到王式最后的结论,李漼气得攥紧了手中奏表。
“王式这厮,起先他答应朕讨平陇右,如今却又建议暂缓对陇右用兵!”
“我看坊间流传高骈作乱是假,他王式想要挟兵自重是真!”
“陛下息怒……”田允恭敬劝解,而李漼也渐渐平复了情绪。
他的优点就在这里,情绪平复很快,很少在气头上做出决定。
冷静下来后,他想到了王式起先就曾说过,最好是不用兵,因此倒也没那么生气了。
不过现在各项准备都做好了,加上高骈防备大礼,多康吐蕃被高骈“重创”,河西与陇右断绝联系等等局势在此,这一仗已经集齐了许多有利的条件,不打就太可惜了。
想到这里,李漼沉下心思,对田允开口说道:
“拟旨,回复王式,就说局势如此,兵马粮草皆筹备齐全,眼下唯有先剪除陇右,方能降服多康吐蕃,方有钱粮进击南蛮,收复失地。”
“讨平了陇右,取舍间便能得数百万钱粮,此间事情最为重要,不得不做!”
“告诉王式,朕不要他告诉朕这仗有多难打,朕只想知道他要多少钱粮,多少兵马才能讨平陇右!”
“奴婢领旨!”田允恭敬作揖应下,随后开始拟旨发往北司南衙。
望着田允匆匆离去的背影,李漼深吸口气,目光瞥向桌案。
案上,许多官员都在奏表河淮两道饥民的情况,希望减除加税。
面对这些奏表,李漼呼出口浊气:
“关中之侧,岂容他人所据……”
“陇右兵强马壮,朝廷若是贸然出兵,岂不是自找麻烦?”
“更何况西川节度使高骈可不是个省油的灯,他要是待价而沽,朝廷岂不是腹背受敌?”
“依我看,朝廷这次练兵,未必是针对陇右,说不定是为了防备高骈……”
除夕前夜,长安东市的某处酒肆内,数十名食客各自交谈,但话题却最终汇到了一处。
随着朝廷动作越来越大,长安城内的百姓所热议的焦点,也渐渐倒向了陇右。
不过不知从何时开始,高骈谋夺三川的论点也渐渐出现,进而演变为了朝廷所有的举动,都是在防备高骈作乱的论点。
“防备高骈?这是愚夫的见解!”
某张桌上的食客忍不住开口,众人看去,却见他年纪四旬左右,长得一脸络腮胡,为人高大,气度豪迈。
不等众人询问,这男人便主动开口道:
“高骈是禁军出身,若是要作乱,早就在西川被南蛮、吐蕃入寇的时候就应该作乱了,哪里需要等到现在?”
“倒是陇右,先侵占了隶属河西的凉州,现在又占据了剑南道的西北门户。”
“朝廷若是再不管不顾,日后必然后患无穷。”
男人的话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但面对他的这番说辞,不少人都担心道:
“陇右也不是好惹的,如果真的打了起来,关中的百姓可不好过……”
“是啊,陇右兵强马壮,又有地利之便,昔年薛举占据陇西,朝廷寸土不得进,便是太宗都因此卧病而败。”
“若非薛举病逝,太宗兴许还要花费不少时日,才能彻底平定陇西。”
“昔年太宗年少而薛举年迈,如今刘继隆正值青壮,可朝中不论是高骈还是王式等将领,大多都四五十岁了。”
“刘继隆远胜薛举,朝廷又去哪里寻个太宗般的人物呢?”
“陇右地势险要,兵强马壮,朝廷若是没有十足的把握,恐怕不会轻易动手。”
“十足的把握?”络腮胡男子冷笑一声,端起酒杯喝了一口后放下:“朝廷每次都准备十足,可结果却差强人意。”
“尽管叛乱每次都能平定,但过程却不知让多少百姓受灾受难。”
“我自淮南来往长安,沿途多流民,许多流民甚至变卖衣物,编草为衣来取暖,所贩卖衣物的钱粮,也不过仅够吃三五日饱饭。”
“朝廷若是真的要讨平陇右,必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战事结束,随后蠲免河淮两道赋税,再裁撤素质不行的禁军,方才能够集中钱粮,赈济河淮饥民,将河淮动乱安抚下去。”
“若是不能,那朝廷就得想想应该怎么面对河淮饥民的怒火了……”
他端起酒杯,大口咽下其中酒水,而酒肆内的众人却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男人酒后谈天说地十分正常,可若是谈及的事情关乎自己,那他们就得谨慎些了。
眼见无人说话,络腮胡的男人丢下一串钱,而后起身向外走去。
他身材魁梧高大,七八步便走出酒肆,渐渐消失在了东市的人流中。
待他走后,才有人忍不住询问道:“这人这么调侃禁军,也不怕禁军报复?”
“禁军报复他?他可不怕。”有知晓他身份的人忍不住说道:
“此人是故太尉辛云京之孙,寿州刺史辛晦之子辛谠,昔年若非辛太尉相助,北司可无法讨平仆固怀恩之乱。”
“这个人情在这,北司即便想要对付他,也得掂量掂量……”
随着这些人开口,众人这才知晓了辛谠此人。
不少人生出结交的心思,不过在他们还在迟疑的时候,却已经有人找到了辛谠。
“辛郎君请留步!”
窦郓在长安东市拦住辛谠,辛谠则是皱眉看向身后的窦郓:“郎君何意?”
窦郓没有立即回话,而是目光满意的打量辛谠,随后毛遂自荐:“某为陇右长安进奏院押衙窦郓,今日听闻郎君高论,故此想要挽留郎君。”
“郎君有匡难之志,言语中也多怜惜百姓,不如入我陇右,某必为郎君谋个能施展抱负的官职!”
在长安这些年,窦郓常在东市酒肆厮混,但并非是为了玩乐,而是借助不少官宦子弟酒后失言,打探不少情报。
除此之外,许多科举失意之人也常常流连酒肆中,窦郓也常在酒肆中挑选那些真材实料,但最后却因为门第不行而落第的庶族子弟。
对于大部分没有背景的庶族子弟来说,他们若是不能通过科举谋取官职,那除非才情惊艳,不然只能毛遂自荐的去一些地方衙门担任微末官吏。
因此面对陇右抛来的橄榄枝,他们通常只是考虑片刻,便立即答应了下来。
这些年里,经窦郓举荐的人,没有一百也有五十了,大部分都是八品和九品的官员。
不过今日窦郓很高兴,因为他觉得他似乎找到了个人才,比过往的那些落第士子还要惊艳他的人才。
“陇右?”辛谠闻言打量窦郓,忍不住笑道:“你个二十七八的小郎君,也敢自称押衙?”
“呵呵……”窦郓轻笑几声,随后郑重作揖道:
“我陇右只看真才实学,而不在乎门第如何。”
“似我这般二十八岁,仍不过担任八品的官员,在陇右已经算是年龄中上了。”
辛谠看着窦郓这般,忍不住道:“某刚才还在酒肆说了对付陇右的话,你却转念来邀请,莫不是想要报复?”
面对他这番言论,窦郓道:“我家节帅说过,人在其位谋其政,郎君心中挂念朝廷,为朝廷出谋划策自然无不可,何来生气一说?”
窦郓这番话,倒是让辛谠高看了他两眼,不过最后他还是摇头道:
“某若是想要为官,如今不说担任一州刺史,但一县县令却是不成问题的。”
辛谠这倒是没有说谎,尽管他家早已因为不断分家而落寞,但以他耶耶的名望,他想做个县令都不算难。
他之所以没有去做,并不是因为嫌弃官职太低,而是他知道,许多州县的县令也身不由己。
朝廷不断加税,县官若是不管,便会被朝廷问责,若是按照朝廷所说赋税征收,则是逼着百姓成为流民。
他不愿意逼百姓为流民,更不愿意被骂,所以他选择做个游侠,每天仗剑游走四方,遇到贫苦的百姓就接济,遇到强盗就仗剑搏杀。
以他六尺魁梧之躯和手中精湛剑法,倒是还没有几个强盗能让他感觉如临大敌。
窦郓也不觉得他在说大话,因此思量过后才道:“某若是举荐,最多只能举荐成为八品县丞或八品旅帅。”
“不过以郎君之才,某相信用不了多久,郎君就能成为节帅麾下雄才。”
“听闻郎君出身陇西辛氏,耶耶生于兰州金城。”
“若是郎君想去看看陇西近况,某可以为郎君手书,至于是否愿意为官,则取决于郎君见闻后决定。”
窦郓倒是开门见山,这让辛谠有些始料不及。
他本意是想着拒绝窦郓,但窦郓都说到这里了,加上他确实没有去过西北,没见过西北的风景,故此点头道:
“陇右之行倒也无不可,还请押衙为我手书一封吧。”
辛谠恭敬作揖回礼,窦郓见状十分高兴,当即叫来马车,载着他前往了陇右的长安进奏院。
半个时辰后,随着马车停在进奏院门前,辛谠目光立即看向了乌头门前的那一伙兵卒。
尽管他们没有穿着甲胄,但从那虎背熊腰的体型和手上的粗糙来看,绝对是难得的精兵。
“辛郎君,这些都是我陇右的虎士,你走南闯北多年,不知以为如何?”
窦郓大大方方的介绍询问,引得陇右的兵卒朝他们看来,眼底满是好奇与打量。
那种眼神,辛谠十分清楚。
这几个兵卒在判断他们是否能在单打独斗中胜过辛谠,但最后他们渐渐收起了那肆无忌惮的目光。
尽管他们也是身长五尺七八寸的健儿,但辛谠身材魁梧,手臂粗壮得可怕,显然是个硬茬子。
单打独斗,他们恐怕不是对手。
“十分雄壮!”辛谠打量过后,忍不住说道:
“某十七岁仗剑出游,至今二十有六年,诸镇的州兵、牙兵并不少见,但能有如此雄壮的,唯有幽州的卢龙精锐和代北的沙陀精锐能与之媲美。”
辛谠倒是没有夸大其词,而是晚唐相比较来说,许多藩镇毕竟沉寂多年不经战事,武备松懈是常态。
别的不提,单说魏博和成德二镇的牙兵,不管旁人如何吹嘘,可辛谠也曾见过,并没有流言说的那么骁勇精锐。
魏博武人的门槛确实高,必须要会武功,诸如披甲步射这种基本功也是必须的,倘若还能骑射,再能玩的一手好槊,那则可以成为骑士。
饶是如此,这些武人也顶多成为州兵,而不是牙兵,因为牙兵的位置就那么点,大部分都是父死子替传下来的。
如果镇内没有发生内乱,那基本上是空不出多少位置来发展新人的。
但若是个人武力超群,八千魏博牙兵中自然有人欣赏,随后嫁个女儿,给女婿募个衙兵也是稳稳的,也不怕没有位子。
若是个人武力一般,只能去除魏州外的其余州县募个州兵当当,虽说待遇不差,可始终比不上牙兵的待遇。
由于牙兵大多子承父业,所以并不会如平常武人那般刻苦磨炼武艺,更不会用心学习号令。
正因如此,每当魏博镇内发生动乱的时候,不少武艺高超的武人就会沉寂浑水摸鱼,趁机加入有优势的那方,然后干掉另一方。
只要杀的人够多,就有足够的牙兵位置等着自己。
不过牙兵们也不傻,他们也知道普通武人是什么心思,所以能拉拢的尽量拉拢,拉拢不了的就找个办法驱逐或联手宰了。
长此以往下来,魏博牙兵的素质可想而知。
田承嗣的老牙兵确实能打,可田承嗣之后的牙兵也就那样。
名声大的原因,主要是架不住他们爱作乱,爱造反。
论骁勇善战,别说与幽州卢龙军对比,便是代北的许多边镇都能在人数相同的情况下拿捏他们。
“虽不曾见过刘使君,但凭此来看,陇右治军必然严谨。”
辛谠看了那么多藩镇的兵卒,确实没有几个如陇右这般守规矩的。
或许明面上能装出来,但小动作却装不出来。
“呵呵,里面请。”
窦郓十分高兴,作势邀请他进入进奏院,随后与他煮茶谈心,手书赠与后,这才送出了辛谠。
辛谠走后,窦郓便回到了进奏院中,而堂内已经有两名录事在耐心等待了。
“如何?”
窦郓走入堂内询问,两名录事先后摇头。
“许多人都不是我们的人。”
“若不是高骈的敌人在推波助澜,那就是高骈派人夸大其词。”
二人的话令窦郓皱眉,他没想到流言传播好好的,结果这几日越传越大,所闹出来的动静,明眼人都知道这是有人在挑拨离间。
想到这里,窦郓开口道:“暂时停下来,看看朝廷的反应再说。”
“是!”二人作揖应下,随后退出了正堂。
在他们走后,窦郓也写信将辛谠与关中流言的事情告诉了远在龙州的陈瑛。
不多时,便有快马带着信件向西疾驰走出长安。
不过在快马离开长安的时候,两份奏表也先后送抵了大明宫,并被宦官送往了咸宁殿内。
两份奏表,分别是从西川和山南西道寄来的,也就是高骈和王式的手笔。
奏表中,高骈并未解释最近的流言蜚语,而是讲述他近段时间编练兵马的结果,以及耗费了多少钱粮。
除此之外,高骈还把成都罗城的修建图纸送了过来。
李漼虽然懒惰奢靡,但并未那么敏感多疑,因此他没有因为这些流言蜚语而怀疑高骈。
“只要朕重用的人,便会有流言蜚语流传于坊市之间,此等手段未免太过下作。”
李漼侃侃而谈,并未将这件事放在心上,而是拿起了王式的奏表。
相比较高骈的奏表,王式的奏表内容就丰富了不少。
除了山南西道编练兵马二万五千的消息,王式还派人收集了陇右牙商在三川、关中等地贩卖货物的情况。
李漼暗自皱眉,不明白王式为什么写这些,直到王式根据陇右贩出商货价值接近一百五十万贯后,利润不下百万后,李漼才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陇右如今不过占据二十个中下州,竟然能有如此实力?”
李漼有些不敢相信,但紧接着就反应了过来。
河陇地区在天宝年间的赋税产出确实不高,但架不住丝绸之路的产出太高了。
刘继隆、张淮深虽然没有彻底打通丝绸之路,但能与河中、天竺少量几个国家贸易,便足够他们吃的盆满钵满,因此王式的估算也是有据可查的。
“刘牧之所据钱粮,本该是朕的……”
李漼十分眼红,毕竟商货往往只是产出的小头,大头是赋税。
刘继隆这些年迁徙了不知多少百姓开垦陇右,不仅恢复了陇西粮仓的地位,还反向对关中卖出粮食。
这些种种事实都在表明、陇右是一块肥肉,价值不输于彻底裁撤神策军后所节省出来的钱粮。
如果能拿下陇右,许多事情便能迎刃而解了。
只要拿下陇右,京西北八镇就可以缩减为四个镇,即陇右、朔方、天德、振武四镇,朝廷也能收获二三百万的赋税来缓解矛盾。
想到这里,李漼继续看下去,却见王式又举例许多,诸如陇右兵马、粮秣充足、地势险要等等优点,最后竟然是建议朝廷最好暂缓对陇右用兵。
看到王式最后的结论,李漼气得攥紧了手中奏表。
“王式这厮,起先他答应朕讨平陇右,如今却又建议暂缓对陇右用兵!”
“我看坊间流传高骈作乱是假,他王式想要挟兵自重是真!”
“陛下息怒……”田允恭敬劝解,而李漼也渐渐平复了情绪。
他的优点就在这里,情绪平复很快,很少在气头上做出决定。
冷静下来后,他想到了王式起先就曾说过,最好是不用兵,因此倒也没那么生气了。
不过现在各项准备都做好了,加上高骈防备大礼,多康吐蕃被高骈“重创”,河西与陇右断绝联系等等局势在此,这一仗已经集齐了许多有利的条件,不打就太可惜了。
想到这里,李漼沉下心思,对田允开口说道:
“拟旨,回复王式,就说局势如此,兵马粮草皆筹备齐全,眼下唯有先剪除陇右,方能降服多康吐蕃,方有钱粮进击南蛮,收复失地。”
“讨平了陇右,取舍间便能得数百万钱粮,此间事情最为重要,不得不做!”
“告诉王式,朕不要他告诉朕这仗有多难打,朕只想知道他要多少钱粮,多少兵马才能讨平陇右!”
“奴婢领旨!”田允恭敬作揖应下,随后开始拟旨发往北司南衙。
望着田允匆匆离去的背影,李漼深吸口气,目光瞥向桌案。
案上,许多官员都在奏表河淮两道饥民的情况,希望减除加税。
面对这些奏表,李漼呼出口浊气:
“关中之侧,岂容他人所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