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噼里啪啦……”
当爆竹在黑夜绽放,除夕悄然变换为元日,大唐百姓也迈入了咸通七年。
兴元府邸内高悬无数灯笼,仿佛将整个院落照得通明。
回廊中,府衙内的仆役们正在忙碌地穿梭,手中捧着鎏金酒壶、青瓷碗盏,还有刚从南边由快马带来的时令鲜果。
远处传来丝竹之声,乐师们吹拉弹唱,伶人们在院中翩翩起舞。
不多时,院中那一个个箱子被人点燃,无数火星从箱子中喷射丈许还高,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官员们端着酒杯,看着烟花绽放,得意抚须。
“这淮南道的火树与吐火在夜幕下果然漂亮,不管看几次,都想让人沉沦其中。”
“可惜过于昂贵,听闻一箱火树便需要三贯,若是高兴些,一夜点个几十箱,便是我等一年的俸禄了。”
官员们相互交谈着,而院中的箱子里却还在不断吐出火花。
众人都看着烟火不断喷发,只将其用来欣赏,并未联想他处。
不过即便是兴元府衙出钱,却也没能点燃太多烟火。
烟火在院内亮了半个时辰,消耗六七十箱后,便被人安排撤了下去。
空气中弥漫着硫磺硝石的味道,不少官员倒是很喜欢这股味道,不断吸气,但也有人不喜,强忍着没有发作。
面对返回位置的众人,坐在主位的王式也举杯道:
“眼下已经来到一更天了,明日衙门官员沐休,今夜不醉不归!”
“不醉不归……”
上百名兴元府官吏举杯回礼,而后与王式隔空碰杯饮酒。
这场年宴持续了三个时辰,直到时间来到后半夜,不少年纪大的官员才先后离场,王式这才从正堂返回了中堂。
奴仆递上热毛巾,扶着王式走入堂内主位坐下。
王式用热毛巾擦了擦脸颊,又喝了两口陇右炒茶,满意道:“这陇右的紫阳毛尖倒是适合醒酒去腻。”
陇右炒茶大行其道十余年,不少茶叶产区的商贾眼见有利可图,纷纷学习制作,因此炒茶的品种也越来越多。
唐代名茶数十种,陇右茶种虽然很多,但唯有绿茶中的紫阳毛尖算得上名茶,其余茶叶并不出众。
正因如此,才给了各地名茶有了改制炒茶的机会。
“与蒙顶茶相比如何?”
堂外走入一人,王式看去,却见送客归来的王涉询问。
面对王涉的询问,王式轻笑道:“我朝名茶,首推蒙顶茶,其次为湖、常二州的紫笋茶。”
“这陇右的紫阳毛尖虽然算得上顶级,但比之蒙顶茶,还是略输一筹。”
王式话音落下时,王涉也坐在了旁边,接着开口说道:
“阿耶,今日不少官员都询问我,朝廷是否真的要与陇右开战。”
“依我看来,刘继隆这些年虽然没有侵占太多土地,但西川、东川、山南西道乃至关中、关内等处,都有他的不少眼线。”
“想来他已经知晓,朝廷会对他动兵的消息了。”
说到此处,王涉有些不解道:“陇右钱粮充足、兵强马壮,朝廷为何要执意征讨陇右?”
“这么多钱粮,若是用来征讨河朔三镇,专攻魏博或成德,兴许都能讨平一镇了。”
在王涉看来,陇右镇确实有很多钱粮,但远不及河朔三镇来的底蕴深厚。
河朔三镇除幽州卢龙镇外,余下两镇早已经不复昔年辉煌,虽然不至于兵甲不修,但也绝对好不到哪去。
若是真的动兵对付魏博,以自家阿耶准备的手段,加上朝廷的支持,啃下魏博这块骨头并不难,没有必要去啃陇右这块石头。
“三镇虽有恩怨,但若是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唇亡齿寒这个道理却不用明说,他们自然会懂。”
王式与王涉说着,可王涉闻言却道:“以此次番贼入寇来看,若说没有刘继隆的指使,恐怕根本不会这么张弛有度。”
“以往番贼劫掠,只管深入抢掠,随后撤走,若是铁了心要占据六州,也应该先拿下六州,稳定后再入寇劫掠西川。”
“只要反复几次,不愁大事不成,但番贼这次却连脚跟都没站稳就入寇西川,刘继隆也只花费了三个月就收复了六州。”
“番贼死了那么多人,就为了这个结果?”
王涉这般说着,王式闻言也颔首道:“你能看到这些,倒也不错了。”
“不过你能看到的,朝臣们也能看到,但为何庙堂上无人制止陛下?你可曾想过?”
“这……”王涉迟疑了,这也是他想不通的地方。
面对他的迟疑,王式则是语重心长道:“时局不稳,乱象已现。”
“朝廷的威望,已经在王守文之乱时动摇过一次,而今为了讨平王仙芝与庞勋,又增加百姓负担,使得流民遍地,人心思变。”
“刘继隆正是看到人心思变,这才主动出兵占据六州,以便日后抢占蜀中。”
“若是刘继隆此举不被惩治,诸镇有样学样,那朝廷的威望将跌至谷底。”
“若是想要重拾朝廷威望,唯有杀鸡儆猴,惩治陇右……”
王式侃侃而谈,可王涉却道:“可若是如此,您为何还要阻止朝廷征讨陇右呢?”
按照王式所说,征讨陇右将会树立朝廷的威望,那他应该极力劝说朝廷发动能发动的所有资源来征讨陇右才对,为什么不支持?
面对王涉的问题,王式不知道该怎么说,或者他觉得不该与王涉说。
只是沉吟片刻,他还是开口道:“你觉得如今的朝廷,即便没有陇右这件事,还能维系多少年?”
“这……”王涉沉吟:“某不知,但某知道,两汉及魏晋南北,唯有西汉国祚超过了二百年。”
“我大唐立国至今已有二百四十八年,已然为历朝历代之最,某觉得……”
王涉始终不敢说出大唐还能维系多少年国祚,王式也看出了他的顾虑,因此打断道:“正因如此,才会人心思变……”
“我劝阻陛下,是因为我知道朝廷已经没有其他的钱粮可供军队调遣。”
“这仗即便胜了,朝廷也不会延续多少国祚,但若失败了……陛下对我有启用之恩,我不希望大唐基业葬送陛下手中。”
王式不太看好讨平陇右这一战,因为刘继隆之凶恶远超薛举,而大唐却没有第二个太宗。
“我乏了,你退下吧……”
他摆了摆手,示意王涉离开。
王涉见状,于心不忍的朝他作揖,随后缓步离开了中堂。
在他离去后,王式拿起了朝廷今日黄昏发来的圣旨。
他叹了口气,而后斟酌再三,还是决定将事情的难度告诉皇帝。
不打陇右,大唐会在人心思变的浪潮下,苟活而死,具体是多少年,无人知晓。
拿下陇右,李漼便是第二个唐宪宗,陇右刘继隆便是第二个淮西吴元济……
不多时,奏表被写好,王式将其交给了奴仆,准备翌日送往,随后便休息去了。
在他休息后不久,天色渐渐变亮,爆竹声也越来越响亮了。
“噼里啪啦——”
“元日新年,接节帅军令,西川六州每人发一匹粗布,各自来坊门领取!”
新春到来,为了让六州的移民过个好年,刘继隆提前下令从陇右取出三十万匹粗布南下,最终赶在了元日新春这天,通过官吏们的手,将布匹发给了西川六州的百姓。
石泉县宣德坊的坊门前,人头攒动,叫嚷声不断。
哪怕寒风凛冽,却吹不散百姓们脸上的喜色。
他们排成长队,一个个伸长了脖子往前张望,生怕错过了这难得的恩典。
队伍中的王氏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看着前面的人一个个领到布匹,心里美滋滋的。
她记得四个月前刚被掳来时,身上就一件单衣,冻得直打哆嗦。
如今不仅有了冬衣,还能领到一匹粗布,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六娘子,您说这都护府的刘节帅是不是菩萨转世?”
前面排队的某个老翁转过身来,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花:“我活了这么大岁数,还没见过官府给百姓发东西的,如今被掳掠来了此地,竟然得了农具和屋舍,还有足数的衣食。”
“那是!”王氏连连点头:“我听城里的那几个番子说,刘节帅是什么象王转世,我估计就是菩萨!”
“后面的不要挤!每个人都有!”
前方的坊吏忍不住开口叫嚷,可依旧挡不住热情的队伍。
在旁边排队的青年听见那老翁的话,鄙夷道:“这哪里是掳掠,每日衣食不缺,开垦的公田也只需要交四成租子就行,这比原来我在青城县时当佃户时要好多了。”
“都护府供给我们衣食,只收四成租子,青城县的李家要收走六成,只给我留四成。”
“对对对,这日子比当佃户强多了!”老翁也连忙笑着附和,同时还感叹道:
“那日我说我没有子女,李坊吏竟然说县里会有孤老院,专门照顾我这种无儿女的孤老,你们说这和天上有什么区别?”
眼见老翁这么说,众人忍不住哄笑起来。
笑声中,不少人都想起了四个月前的日子。
那时他们被掳来,还以为要遭殃,谁曾想,衙门不仅管饭,还发衣裳。
虽然每日都要出城去山上开垦荒田,但比起从前在西川被衙门盘剥的日子,不知好了多少。
“下一个!”坊吏的喊声打断了不少人的思绪,他们依次排队上前。
王氏眼见到了自己,于是赶紧上前:“高坊吏,我是王六娘子,家里囡囡太小来不了,我……”
王氏话还没说完,便见两匹粗布递到她跟前,她下意识抱住了这两匹沉甸甸的粗布。
布匹虽然粗糙,但厚实暖和,抱在怀里沉甸甸的,就像抱着一个希望。
“下一个!”
坊吏的话响起,王氏立马抱着布匹站到一旁去。
她是个寡妇,家中只有她与她女儿,坊吏自然认识她,因此也不用核查。
领到了布匹的人站在旁边,安静等待着布匹发放结束。
今日虽然是元日新年,但他们往日的这个时候都要去石泉县外的山上开垦梯田,谁也不知道等会会有什么新的任务。
时间在推移,从卯时开始到辰时结束,两个坊吏忙前忙后,总算发完了一千多匹粗布。
望着领到粗布的所有坊民,年轻的高坊吏主动开口说道:
“都护府有令,各县民团放假三十日,二月初一再参与开垦!”坊吏又喊了起来。
“放假?”人群骚动起来,先前感激都护府的那个老翁也瞪大了眼睛:“我活了这么大岁数,还没听说过屯军还能放假的!”
“要是早知道陇右这么好,我十年前就去陇右了,都怪那些年衙门把陇右说得跟地狱似的。”
“就是就是!”不少青壮年闻言也接过话头:“我听说啊,那些早来的人,现在都有几十亩地了。”
“你说我们要是不听朝廷的话,赶早些来的话,说不定也能置办些家产。”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说着说着,都不免心酸起来。
昔年朝廷为了阻止流民北逃,几乎把陇右传成了什么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不少百姓还都相信了。
除了活不下去的流民,其他百姓并未有逃亡陇右的想法,一直在家乡忍受着衙门盘剥。
如今看来,他们要是早些逃亡陇右,现在说不定都有数十亩耕地的家产了。
不少人唏嘘,但更多的人则是满意现状,毕竟不患寡而患不均,石泉县的百姓也算穷的相当,自然不存在什么攀比。
当初他们惶恐忐忑而来,如今便是陇右都护府赶他们走,他们也不愿意离开了。
“呵呵,这件事做的不错!”
距离宣德坊不远处的马车上,刘继隆通过车窗看向了宣德坊的那些百姓,也自然听到了他们的议论之声。
他忍不住叫好,而旁边的高进达则是笑道:“这也是向节帅您所学的,只是不曾想竟然如此好用。”
“六州三十万人口的民心,如今便归属我们,而非朝廷了。”
高进达打心底的开心,不过开心过后,他还是需要向刘继隆报账:“这三十多万百姓开垦了三个多月的梯田,却也不过开垦了七万七千余亩。”
“不过在此期间,他们所消耗的钱粮和各类物资,却不少于三十万贯。”
“这价钱,差不多是三贯买一亩梯田,而且这梯田的产出恐怕也不如平地。”
西川六州地势险要,险要就险要在他们位于青藏高原边缘地带,因此境内河谷纵横,能开辟的土地类型只有梯田。
在山上开辟梯田,速度自然快不起来,所以三个月才开垦了不到八万亩。
照这个速度,陇右都护府得养着三十万人近十年时间,才能让他们开垦到足够吃喝的田地。
高进达有些担心钱粮,但刘继隆闻言却笑道:
“将他们迁徙到此处只是权宜之计,日后还有他处等候着他们。”
“现在他们在这里开垦梯田,等他们日后迁徙了,这些梯田就留给了留下的人,那留下的这群人便因此解决了吃喝问题。”
“梯田开垦确实缓慢,若是要开垦,还得是西川平原和南边的嶲州河谷。”
刘继隆前世曾路过过西昌,而西昌也就是如今的嶲州。
嶲州中部的河谷,足够开垦数十万亩耕地,正因如此,嶲州才生活着近十五万口百姓。
这些人口如今被西川掳掠到了拓东城,即后世的昆明去开发当地的沼泽,留下来的人口不会太多,但土地却不会跑。
日后若是能拿下整个剑南道,刘继隆必然会收复云南,将西川的人口迁往当地。
唐宋没有拿下云南,这才导致了南诏作乱,蒙古绕道进攻后方。
历史摆在那里,刘继隆能杜绝很多隐患,而且云南作为东南亚的水塔,拿下云南,也方便日后控制中南半岛。
历史上明代掌控云南不容易,得从江南迁徙人口,但那是因为四川遭到了蒙古人的屠刀,人口凋敝所致。
眼下刘继隆若是能在拿下朔方和秦陇后,进一步将巴蜀收入囊中,那他自然可以凭借着巴蜀这四百余万人口向西南扩张而去。
明朝三代人才从江南迁徙百万人前往云南,可他只需要一代人的时间就足够。
不过在这之前,他得先拿下整个天下……
想到这里,刘继隆望向那些抱着布匹,欢声笑语的百姓。
“朝堂上针对我们的声音越来越大了,陇右那边情况如何?”
刘继隆开口询问,高进达颔首道:“十四个镇的兵额都已经补满,前几日斛斯光和李副都护还派人询问我,您有没有在西川六州设镇的想法。”
按照昔年刘继隆制定的军镇制度,一个镇有四千五百人,而今十四个镇补满,所代表的就是六万三千全甲精锐。
如果要出镇作战,起码需要征调十万民夫担当扈从。
如今的陇右虽然已经有了一百二十几万的人口,但维持六万三千的军队,还是比较吃力的。
若是与朝廷决裂,进而导致丝绸之路的商品流传不出去,那别说养兵六万三,就连陇右的官学和官吏俸禄都成问题。
“十四镇已经足够多了,不宜再扩招兵马,但各镇驻地确实需要改一改。”
刘继隆深吸口气,抬手关上了车窗。
“朝廷既然决定要出兵讨击我们,那就不要怪我们出兵自卫了……”
当爆竹在黑夜绽放,除夕悄然变换为元日,大唐百姓也迈入了咸通七年。
兴元府邸内高悬无数灯笼,仿佛将整个院落照得通明。
回廊中,府衙内的仆役们正在忙碌地穿梭,手中捧着鎏金酒壶、青瓷碗盏,还有刚从南边由快马带来的时令鲜果。
远处传来丝竹之声,乐师们吹拉弹唱,伶人们在院中翩翩起舞。
不多时,院中那一个个箱子被人点燃,无数火星从箱子中喷射丈许还高,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官员们端着酒杯,看着烟花绽放,得意抚须。
“这淮南道的火树与吐火在夜幕下果然漂亮,不管看几次,都想让人沉沦其中。”
“可惜过于昂贵,听闻一箱火树便需要三贯,若是高兴些,一夜点个几十箱,便是我等一年的俸禄了。”
官员们相互交谈着,而院中的箱子里却还在不断吐出火花。
众人都看着烟火不断喷发,只将其用来欣赏,并未联想他处。
不过即便是兴元府衙出钱,却也没能点燃太多烟火。
烟火在院内亮了半个时辰,消耗六七十箱后,便被人安排撤了下去。
空气中弥漫着硫磺硝石的味道,不少官员倒是很喜欢这股味道,不断吸气,但也有人不喜,强忍着没有发作。
面对返回位置的众人,坐在主位的王式也举杯道:
“眼下已经来到一更天了,明日衙门官员沐休,今夜不醉不归!”
“不醉不归……”
上百名兴元府官吏举杯回礼,而后与王式隔空碰杯饮酒。
这场年宴持续了三个时辰,直到时间来到后半夜,不少年纪大的官员才先后离场,王式这才从正堂返回了中堂。
奴仆递上热毛巾,扶着王式走入堂内主位坐下。
王式用热毛巾擦了擦脸颊,又喝了两口陇右炒茶,满意道:“这陇右的紫阳毛尖倒是适合醒酒去腻。”
陇右炒茶大行其道十余年,不少茶叶产区的商贾眼见有利可图,纷纷学习制作,因此炒茶的品种也越来越多。
唐代名茶数十种,陇右茶种虽然很多,但唯有绿茶中的紫阳毛尖算得上名茶,其余茶叶并不出众。
正因如此,才给了各地名茶有了改制炒茶的机会。
“与蒙顶茶相比如何?”
堂外走入一人,王式看去,却见送客归来的王涉询问。
面对王涉的询问,王式轻笑道:“我朝名茶,首推蒙顶茶,其次为湖、常二州的紫笋茶。”
“这陇右的紫阳毛尖虽然算得上顶级,但比之蒙顶茶,还是略输一筹。”
王式话音落下时,王涉也坐在了旁边,接着开口说道:
“阿耶,今日不少官员都询问我,朝廷是否真的要与陇右开战。”
“依我看来,刘继隆这些年虽然没有侵占太多土地,但西川、东川、山南西道乃至关中、关内等处,都有他的不少眼线。”
“想来他已经知晓,朝廷会对他动兵的消息了。”
说到此处,王涉有些不解道:“陇右钱粮充足、兵强马壮,朝廷为何要执意征讨陇右?”
“这么多钱粮,若是用来征讨河朔三镇,专攻魏博或成德,兴许都能讨平一镇了。”
在王涉看来,陇右镇确实有很多钱粮,但远不及河朔三镇来的底蕴深厚。
河朔三镇除幽州卢龙镇外,余下两镇早已经不复昔年辉煌,虽然不至于兵甲不修,但也绝对好不到哪去。
若是真的动兵对付魏博,以自家阿耶准备的手段,加上朝廷的支持,啃下魏博这块骨头并不难,没有必要去啃陇右这块石头。
“三镇虽有恩怨,但若是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唇亡齿寒这个道理却不用明说,他们自然会懂。”
王式与王涉说着,可王涉闻言却道:“以此次番贼入寇来看,若说没有刘继隆的指使,恐怕根本不会这么张弛有度。”
“以往番贼劫掠,只管深入抢掠,随后撤走,若是铁了心要占据六州,也应该先拿下六州,稳定后再入寇劫掠西川。”
“只要反复几次,不愁大事不成,但番贼这次却连脚跟都没站稳就入寇西川,刘继隆也只花费了三个月就收复了六州。”
“番贼死了那么多人,就为了这个结果?”
王涉这般说着,王式闻言也颔首道:“你能看到这些,倒也不错了。”
“不过你能看到的,朝臣们也能看到,但为何庙堂上无人制止陛下?你可曾想过?”
“这……”王涉迟疑了,这也是他想不通的地方。
面对他的迟疑,王式则是语重心长道:“时局不稳,乱象已现。”
“朝廷的威望,已经在王守文之乱时动摇过一次,而今为了讨平王仙芝与庞勋,又增加百姓负担,使得流民遍地,人心思变。”
“刘继隆正是看到人心思变,这才主动出兵占据六州,以便日后抢占蜀中。”
“若是刘继隆此举不被惩治,诸镇有样学样,那朝廷的威望将跌至谷底。”
“若是想要重拾朝廷威望,唯有杀鸡儆猴,惩治陇右……”
王式侃侃而谈,可王涉却道:“可若是如此,您为何还要阻止朝廷征讨陇右呢?”
按照王式所说,征讨陇右将会树立朝廷的威望,那他应该极力劝说朝廷发动能发动的所有资源来征讨陇右才对,为什么不支持?
面对王涉的问题,王式不知道该怎么说,或者他觉得不该与王涉说。
只是沉吟片刻,他还是开口道:“你觉得如今的朝廷,即便没有陇右这件事,还能维系多少年?”
“这……”王涉沉吟:“某不知,但某知道,两汉及魏晋南北,唯有西汉国祚超过了二百年。”
“我大唐立国至今已有二百四十八年,已然为历朝历代之最,某觉得……”
王涉始终不敢说出大唐还能维系多少年国祚,王式也看出了他的顾虑,因此打断道:“正因如此,才会人心思变……”
“我劝阻陛下,是因为我知道朝廷已经没有其他的钱粮可供军队调遣。”
“这仗即便胜了,朝廷也不会延续多少国祚,但若失败了……陛下对我有启用之恩,我不希望大唐基业葬送陛下手中。”
王式不太看好讨平陇右这一战,因为刘继隆之凶恶远超薛举,而大唐却没有第二个太宗。
“我乏了,你退下吧……”
他摆了摆手,示意王涉离开。
王涉见状,于心不忍的朝他作揖,随后缓步离开了中堂。
在他离去后,王式拿起了朝廷今日黄昏发来的圣旨。
他叹了口气,而后斟酌再三,还是决定将事情的难度告诉皇帝。
不打陇右,大唐会在人心思变的浪潮下,苟活而死,具体是多少年,无人知晓。
拿下陇右,李漼便是第二个唐宪宗,陇右刘继隆便是第二个淮西吴元济……
不多时,奏表被写好,王式将其交给了奴仆,准备翌日送往,随后便休息去了。
在他休息后不久,天色渐渐变亮,爆竹声也越来越响亮了。
“噼里啪啦——”
“元日新年,接节帅军令,西川六州每人发一匹粗布,各自来坊门领取!”
新春到来,为了让六州的移民过个好年,刘继隆提前下令从陇右取出三十万匹粗布南下,最终赶在了元日新春这天,通过官吏们的手,将布匹发给了西川六州的百姓。
石泉县宣德坊的坊门前,人头攒动,叫嚷声不断。
哪怕寒风凛冽,却吹不散百姓们脸上的喜色。
他们排成长队,一个个伸长了脖子往前张望,生怕错过了这难得的恩典。
队伍中的王氏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看着前面的人一个个领到布匹,心里美滋滋的。
她记得四个月前刚被掳来时,身上就一件单衣,冻得直打哆嗦。
如今不仅有了冬衣,还能领到一匹粗布,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六娘子,您说这都护府的刘节帅是不是菩萨转世?”
前面排队的某个老翁转过身来,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花:“我活了这么大岁数,还没见过官府给百姓发东西的,如今被掳掠来了此地,竟然得了农具和屋舍,还有足数的衣食。”
“那是!”王氏连连点头:“我听城里的那几个番子说,刘节帅是什么象王转世,我估计就是菩萨!”
“后面的不要挤!每个人都有!”
前方的坊吏忍不住开口叫嚷,可依旧挡不住热情的队伍。
在旁边排队的青年听见那老翁的话,鄙夷道:“这哪里是掳掠,每日衣食不缺,开垦的公田也只需要交四成租子就行,这比原来我在青城县时当佃户时要好多了。”
“都护府供给我们衣食,只收四成租子,青城县的李家要收走六成,只给我留四成。”
“对对对,这日子比当佃户强多了!”老翁也连忙笑着附和,同时还感叹道:
“那日我说我没有子女,李坊吏竟然说县里会有孤老院,专门照顾我这种无儿女的孤老,你们说这和天上有什么区别?”
眼见老翁这么说,众人忍不住哄笑起来。
笑声中,不少人都想起了四个月前的日子。
那时他们被掳来,还以为要遭殃,谁曾想,衙门不仅管饭,还发衣裳。
虽然每日都要出城去山上开垦荒田,但比起从前在西川被衙门盘剥的日子,不知好了多少。
“下一个!”坊吏的喊声打断了不少人的思绪,他们依次排队上前。
王氏眼见到了自己,于是赶紧上前:“高坊吏,我是王六娘子,家里囡囡太小来不了,我……”
王氏话还没说完,便见两匹粗布递到她跟前,她下意识抱住了这两匹沉甸甸的粗布。
布匹虽然粗糙,但厚实暖和,抱在怀里沉甸甸的,就像抱着一个希望。
“下一个!”
坊吏的话响起,王氏立马抱着布匹站到一旁去。
她是个寡妇,家中只有她与她女儿,坊吏自然认识她,因此也不用核查。
领到了布匹的人站在旁边,安静等待着布匹发放结束。
今日虽然是元日新年,但他们往日的这个时候都要去石泉县外的山上开垦梯田,谁也不知道等会会有什么新的任务。
时间在推移,从卯时开始到辰时结束,两个坊吏忙前忙后,总算发完了一千多匹粗布。
望着领到粗布的所有坊民,年轻的高坊吏主动开口说道:
“都护府有令,各县民团放假三十日,二月初一再参与开垦!”坊吏又喊了起来。
“放假?”人群骚动起来,先前感激都护府的那个老翁也瞪大了眼睛:“我活了这么大岁数,还没听说过屯军还能放假的!”
“要是早知道陇右这么好,我十年前就去陇右了,都怪那些年衙门把陇右说得跟地狱似的。”
“就是就是!”不少青壮年闻言也接过话头:“我听说啊,那些早来的人,现在都有几十亩地了。”
“你说我们要是不听朝廷的话,赶早些来的话,说不定也能置办些家产。”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说着说着,都不免心酸起来。
昔年朝廷为了阻止流民北逃,几乎把陇右传成了什么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不少百姓还都相信了。
除了活不下去的流民,其他百姓并未有逃亡陇右的想法,一直在家乡忍受着衙门盘剥。
如今看来,他们要是早些逃亡陇右,现在说不定都有数十亩耕地的家产了。
不少人唏嘘,但更多的人则是满意现状,毕竟不患寡而患不均,石泉县的百姓也算穷的相当,自然不存在什么攀比。
当初他们惶恐忐忑而来,如今便是陇右都护府赶他们走,他们也不愿意离开了。
“呵呵,这件事做的不错!”
距离宣德坊不远处的马车上,刘继隆通过车窗看向了宣德坊的那些百姓,也自然听到了他们的议论之声。
他忍不住叫好,而旁边的高进达则是笑道:“这也是向节帅您所学的,只是不曾想竟然如此好用。”
“六州三十万人口的民心,如今便归属我们,而非朝廷了。”
高进达打心底的开心,不过开心过后,他还是需要向刘继隆报账:“这三十多万百姓开垦了三个多月的梯田,却也不过开垦了七万七千余亩。”
“不过在此期间,他们所消耗的钱粮和各类物资,却不少于三十万贯。”
“这价钱,差不多是三贯买一亩梯田,而且这梯田的产出恐怕也不如平地。”
西川六州地势险要,险要就险要在他们位于青藏高原边缘地带,因此境内河谷纵横,能开辟的土地类型只有梯田。
在山上开辟梯田,速度自然快不起来,所以三个月才开垦了不到八万亩。
照这个速度,陇右都护府得养着三十万人近十年时间,才能让他们开垦到足够吃喝的田地。
高进达有些担心钱粮,但刘继隆闻言却笑道:
“将他们迁徙到此处只是权宜之计,日后还有他处等候着他们。”
“现在他们在这里开垦梯田,等他们日后迁徙了,这些梯田就留给了留下的人,那留下的这群人便因此解决了吃喝问题。”
“梯田开垦确实缓慢,若是要开垦,还得是西川平原和南边的嶲州河谷。”
刘继隆前世曾路过过西昌,而西昌也就是如今的嶲州。
嶲州中部的河谷,足够开垦数十万亩耕地,正因如此,嶲州才生活着近十五万口百姓。
这些人口如今被西川掳掠到了拓东城,即后世的昆明去开发当地的沼泽,留下来的人口不会太多,但土地却不会跑。
日后若是能拿下整个剑南道,刘继隆必然会收复云南,将西川的人口迁往当地。
唐宋没有拿下云南,这才导致了南诏作乱,蒙古绕道进攻后方。
历史摆在那里,刘继隆能杜绝很多隐患,而且云南作为东南亚的水塔,拿下云南,也方便日后控制中南半岛。
历史上明代掌控云南不容易,得从江南迁徙人口,但那是因为四川遭到了蒙古人的屠刀,人口凋敝所致。
眼下刘继隆若是能在拿下朔方和秦陇后,进一步将巴蜀收入囊中,那他自然可以凭借着巴蜀这四百余万人口向西南扩张而去。
明朝三代人才从江南迁徙百万人前往云南,可他只需要一代人的时间就足够。
不过在这之前,他得先拿下整个天下……
想到这里,刘继隆望向那些抱着布匹,欢声笑语的百姓。
“朝堂上针对我们的声音越来越大了,陇右那边情况如何?”
刘继隆开口询问,高进达颔首道:“十四个镇的兵额都已经补满,前几日斛斯光和李副都护还派人询问我,您有没有在西川六州设镇的想法。”
按照昔年刘继隆制定的军镇制度,一个镇有四千五百人,而今十四个镇补满,所代表的就是六万三千全甲精锐。
如果要出镇作战,起码需要征调十万民夫担当扈从。
如今的陇右虽然已经有了一百二十几万的人口,但维持六万三千的军队,还是比较吃力的。
若是与朝廷决裂,进而导致丝绸之路的商品流传不出去,那别说养兵六万三,就连陇右的官学和官吏俸禄都成问题。
“十四镇已经足够多了,不宜再扩招兵马,但各镇驻地确实需要改一改。”
刘继隆深吸口气,抬手关上了车窗。
“朝廷既然决定要出兵讨击我们,那就不要怪我们出兵自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