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伏胜与秦少监说话时,一名内侍来到立政殿汇报,说卢承庆和杜正伦求见,正在甘露殿等候。
李治只好离开立政殿,回到甘露殿接见二人。
二人汇报的是田制改革最后阶段的情况。
岭南道和河北道已传来消息,田制改革顺利在两地推广,换句话说,全国都已改革了田制。
李治勉励几句后,两人告退离开。
王伏胜已悄然回到殿内,小碎步来到宝座台,细声道:“陛下,山池院的事查清楚了。”
李治侧头问道:“哦,唱长门赋之人是谁?”
王伏胜道:“具体是谁还不清楚,不过并非两位御女。”
李治眉头微皱,道:“宫中还有别的御女吗?”
王伏胜低声道:“没有了。”
李治奇道:“那山池院中唱长门赋之人是谁?”
王伏胜道:“秦少监已经在查了,再有两三日,应该就能查出来了。”
李治沉吟片刻,心中倒多了丝好奇心,摆手道:“不用查了,朕今晚就去瞧瞧,看她到底是什么人。”
五月中旬,明月就像一轮巨大的冰盘,静静悬浮在空中。
李治靠在墙壁后,抬头望着清幽的月光,脑海中又回想起那一曲哀伤的长门赋。
不同人眼中的皇宫,是有很大区别的。
李治作为皇宫最高权力者,这几年来,在宫中见到的全都是讨好迎奉、温言笑语。
皇宫冰冷残酷的一面,除了刚开始听到武媚娘要骨醉萧王二女外,再未见到过。
故而这一曲哀伤婉转的长门赋,对他内心产生极大的震撼,让他难以忘怀。
究竟是怎样的女子,会唱出如此哀伤的曲目,李治对那女子充满了好奇和同情。
正当他暗自思索时,那低悬婉转的哀声寂曲,穿透墙壁,再次传入他的耳中。
“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魂逾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居……”
李治这次并不打算听完,对着墙壁,接了一句:“言我朝往而暮来兮,饮食乐而忘人。”
霎时间,墙壁后的声音瞬间消失。
李治微笑道:“墙对面的娘子,听得到吗?”
没有任何回复。
李治又问了几句,对面始终没有回声。
王伏胜低声道:“陛下,她既然今晚也过来了,现在去山池院,应该就知道她是谁了。”
李治抬头望着明月,缓缓道:“用这种方法知道她身份,未免太煞风景了,走吧。”迈步离去。
王伏胜微笑着跟上。
皇帝显然对那女子很是中意,说不定会纳为嫔妃,这正是他乐于见到的。
他当即派出一名内侍,去转告秦少监,让他停止调查,以免抓到那女子,扫了皇帝兴致。
第二日晚上,李治又来到秘密花园,等了没多久,又听到那女子哀伤婉转的曲声。
他这次安静的听着,待那女子唱完后,才出声搭话道:“喂,你很想见到君王吗?”
等了半晌,也不见回音,正当李治以为对方又已经离开时,一道轻柔动听的声音,从山壁后传了过来。
“不想。”
那女子声音不大,幸好四周一片寂静,李治总算听到了。
他笑着问道:“既然不想,为何又要唱长门赋?”
隔了好一会,才听那女子问道:“你是何人?”
李治道:“我是千牛卫,昨日值夜时,听到你的歌声,所以冒昧搭话,还请见谅。”
又是一阵长时间的沉默,才听那女子道:“你玩忽职守,不怕上官责罚吗?”
李治莞尔一笑,道:“不怕,我上头的郎将是我亲戚,所以我经常偷懒。”
那女子道:“那你一定是世家子弟了?”
李治笑道:“也算不上,祖上跟着先帝打过几场仗,得了点恩荫。你呢,你是什么人?”
那女子道:“你知道我在什么地方吗?”
李治道:“知道,山池院。”
那女子道:“既然知道,还多问什么,山池院的女子还能是什么人?”
李治听她语气辛辣,带着几分斥责之意,竟觉得格外受用,已许久没有听人这么顶撞过他了。
只能说皇帝当久了,就会有些特别的爱好。
“好,算我多问了。你还没说呢,你为何要唱长门赋?”
那女子道:“是别人教我的,这曲子很合我心思,有时忍不住,就躲在这里唱出来。”
李治奇道:“合你心思?你心中有什么忧愁吗?”
那女子“嗯”了一声,声音低不可闻。
李治道:“能跟我说说吗?”
那女子没有吭声。
李治笑道:“是不是你喜欢的郎君,另有心上人,所以你才如此忧愁?”
那女子“呸”了一声,道:“休要胡说,我是为家人担忧。”
李治道:“你家人生病了吗?”
“不,他……他……”那女子声音哽咽,带着些哭腔。
李治柔声道:“你若是有什么麻烦,可以告诉我,也许我能帮你。”
那女子道:“你为何要帮我?”
李治笑道:“你唱的曲子非常动听,就当做是我听曲的回报吧。”
那女子道:“你这人真怪,别人听我唱这曲子,都躲得远远的,你竟觉得好听?”声音中已没了哭腔,反而带着几分笑意。
李治笑道:“鱼和熊掌,各有所爱。”
那女子奇道:“鱼和熊掌,不是不可兼得吗?”
李治笑道:“不必在意细节。总而言之,我觉得你的曲子很好听,所以帮你一个忙,算是回报。”
那女子沉默了一会,轻轻道:“这如牢笼般的深宫之中,你是我遇到的第二个好人。”
李治微微一愣,道:“你不喜欢皇宫吗?”
那女子低声道:“若不是为了找小弟,我宁死也不愿待在这种地方。”
李治道:“你入宫是为了找你弟弟?”
那女子道:“嗯。”
李治心中一沉。
从这女子谈吐来看,似乎读过一些书,但绝非世家子弟,他弟弟更不可能入宫做侍卫。
那就只剩一种可能,净身入宫。
李治暗叹一口气,又问道:“他多大年龄,叫什么?”
那女子道:“他叫朱顺,今年十三岁,永徽七年,净身入宫。”声音凄然。
永徽七年,正是李治来大唐的第二年,李治心情更加沉重,道:“能和我说说你的故事吗?”
那女子静默片刻,问道:“永徽六年,朝廷在辽东作战,向河北百姓收了一笔税收,你知道吗?”
李治心中一堵,道:“知道。”
那女子道:“因赃官贪污,朝廷收了两次税收,导致河北五州民不聊生……”
随着她娓娓道来,李治才终于知道,当年河北之事,他处理的并不完善。
当时因长孙羊贪污,河北五州很多百姓成为流民,朝着长安城进发。
李治命人在长安北面的三座县城,赈济灾民,又将他们迁移到安西庭州。
然而五州流民并不是都来了长安,还有很多流民去了河南,其中便有一户朱姓人家。
那朱姓人家原本也是个书香门第,祖上在隋朝做过官。
朱父屡次参加科举,皆未及第,家业早已衰败,抑郁之下,一病不起。
便在那时,朝廷的税收下来了,朱家最后一些存余都被官府收走了,朱父连吃药的钱都没有了。
朱母为替丈夫看病,只能找和尚借子母钱,后来还不起,房子被和尚收走了,只能成为流民。
朱父在路上便呕血而死。
朱家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仅凭朱母一个妇人,自己都照顾不过来,如何带五个孩子?
流亡路上,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便饿死了,只剩长女和幼子存活。
朱母心知剩下的两个孩子,再跟着自己,只有死路一条,忍痛将长女卖了。
卖的钱却被其他流民抢走,她去追钱时,幼子也被人拐走,朱家最终家破人亡。
幼子辗转卖到长安,因面皮白净,人也伶俐,被卖到内侍监外院,通过了内侍监考核,送入宫中。
两年之后,流落荥阳县给大户当厨娘的朱母,忽然被一名监门卫军士找上,给了她一大笔钱,说是宫中一名内侍托他转交给朱母。
朱母细问之下,才知幼子竟然入了宫。
她凭着这些钱,找到长女,将她从大户中赎了出来,母女一起返回老家鲁城县。
在县尉长孙诠的帮助下,母女总算恢复了正常的日子。
长女将母亲安置好后,便独自来长安,寻找幼弟。
普通人根本无法入宫找人,她只好前往殿中省外院,把自己卖身为宫女。
她容貌不俗,声音甜美,歌声动听,最终被选中入宫。
然而长女入宫之后,便被分配到山池院,别说找幼弟了,自己也受到其他宫人欺凌。
一年下来,仿佛被关在囚笼之中,无法打听到幼弟半点音讯,心中悲苦,这才在夜间唱此悲曲。
李治听完后,久久不语。
朱家长女道:“你还在听吗?”
李治道:“在。”
“怎么不说话?”
李治叹道:“心里堵得慌,不知该说什么。”
朱家长女轻轻道:“你果然是个好人,只可惜这宫中好人太少了些。”
李治忍不住道:“山池院中那些宫人,为何要欺凌你?”
朱家长女幽幽道:“这里的女人都幻想着被圣人看中,视彼此为敌人,相互欺凌,我出身低,最好欺负。”
其实还有一点,她容貌不错,声音好听,容易引起其他女子妒忌。
李治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女子道:“我叫朱贞莲,你呢?”
李治道:“李水台。”
朱贞莲微笑道:“和你说了这些话,我心情好多了,多谢你了,李水台,我要走了。”
李治道:“等会,我还有两个问题。”
朱贞莲道:“你问吧?”
李治道:“你回到鲁城县后,感觉日子有没有什么变化?”
朱贞莲沉默半晌,道:“圣人给鲁城县免税三年,大家日子都好过了一些,否则就算有长孙县尉帮忙,我和母亲两个妇人,也无法恢复正常的生计。”
李治又道:“如今免税时间已到,鲁城县百姓日子过得下去吗?”
朱贞莲道:“有那三年,大家都缓过来了,况且这几年一直没有战争,日子慢慢好起来了。”
“徭役被免
李治松了口气,道:“最后一个问题,你这首长门赋,是跟谁学的?”
朱贞莲感叹道:“是杨御女,她唱这首曲子时,可比我伤感多了,我每次听了都会忍不住流泪。”
李治暗暗点头,朗声道:“朱娘子,你尽管放心,我一定帮你找到你弟弟。”
迈步离开了花园。
李治只好离开立政殿,回到甘露殿接见二人。
二人汇报的是田制改革最后阶段的情况。
岭南道和河北道已传来消息,田制改革顺利在两地推广,换句话说,全国都已改革了田制。
李治勉励几句后,两人告退离开。
王伏胜已悄然回到殿内,小碎步来到宝座台,细声道:“陛下,山池院的事查清楚了。”
李治侧头问道:“哦,唱长门赋之人是谁?”
王伏胜道:“具体是谁还不清楚,不过并非两位御女。”
李治眉头微皱,道:“宫中还有别的御女吗?”
王伏胜低声道:“没有了。”
李治奇道:“那山池院中唱长门赋之人是谁?”
王伏胜道:“秦少监已经在查了,再有两三日,应该就能查出来了。”
李治沉吟片刻,心中倒多了丝好奇心,摆手道:“不用查了,朕今晚就去瞧瞧,看她到底是什么人。”
五月中旬,明月就像一轮巨大的冰盘,静静悬浮在空中。
李治靠在墙壁后,抬头望着清幽的月光,脑海中又回想起那一曲哀伤的长门赋。
不同人眼中的皇宫,是有很大区别的。
李治作为皇宫最高权力者,这几年来,在宫中见到的全都是讨好迎奉、温言笑语。
皇宫冰冷残酷的一面,除了刚开始听到武媚娘要骨醉萧王二女外,再未见到过。
故而这一曲哀伤婉转的长门赋,对他内心产生极大的震撼,让他难以忘怀。
究竟是怎样的女子,会唱出如此哀伤的曲目,李治对那女子充满了好奇和同情。
正当他暗自思索时,那低悬婉转的哀声寂曲,穿透墙壁,再次传入他的耳中。
“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魂逾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居……”
李治这次并不打算听完,对着墙壁,接了一句:“言我朝往而暮来兮,饮食乐而忘人。”
霎时间,墙壁后的声音瞬间消失。
李治微笑道:“墙对面的娘子,听得到吗?”
没有任何回复。
李治又问了几句,对面始终没有回声。
王伏胜低声道:“陛下,她既然今晚也过来了,现在去山池院,应该就知道她是谁了。”
李治抬头望着明月,缓缓道:“用这种方法知道她身份,未免太煞风景了,走吧。”迈步离去。
王伏胜微笑着跟上。
皇帝显然对那女子很是中意,说不定会纳为嫔妃,这正是他乐于见到的。
他当即派出一名内侍,去转告秦少监,让他停止调查,以免抓到那女子,扫了皇帝兴致。
第二日晚上,李治又来到秘密花园,等了没多久,又听到那女子哀伤婉转的曲声。
他这次安静的听着,待那女子唱完后,才出声搭话道:“喂,你很想见到君王吗?”
等了半晌,也不见回音,正当李治以为对方又已经离开时,一道轻柔动听的声音,从山壁后传了过来。
“不想。”
那女子声音不大,幸好四周一片寂静,李治总算听到了。
他笑着问道:“既然不想,为何又要唱长门赋?”
隔了好一会,才听那女子问道:“你是何人?”
李治道:“我是千牛卫,昨日值夜时,听到你的歌声,所以冒昧搭话,还请见谅。”
又是一阵长时间的沉默,才听那女子道:“你玩忽职守,不怕上官责罚吗?”
李治莞尔一笑,道:“不怕,我上头的郎将是我亲戚,所以我经常偷懒。”
那女子道:“那你一定是世家子弟了?”
李治笑道:“也算不上,祖上跟着先帝打过几场仗,得了点恩荫。你呢,你是什么人?”
那女子道:“你知道我在什么地方吗?”
李治道:“知道,山池院。”
那女子道:“既然知道,还多问什么,山池院的女子还能是什么人?”
李治听她语气辛辣,带着几分斥责之意,竟觉得格外受用,已许久没有听人这么顶撞过他了。
只能说皇帝当久了,就会有些特别的爱好。
“好,算我多问了。你还没说呢,你为何要唱长门赋?”
那女子道:“是别人教我的,这曲子很合我心思,有时忍不住,就躲在这里唱出来。”
李治奇道:“合你心思?你心中有什么忧愁吗?”
那女子“嗯”了一声,声音低不可闻。
李治道:“能跟我说说吗?”
那女子没有吭声。
李治笑道:“是不是你喜欢的郎君,另有心上人,所以你才如此忧愁?”
那女子“呸”了一声,道:“休要胡说,我是为家人担忧。”
李治道:“你家人生病了吗?”
“不,他……他……”那女子声音哽咽,带着些哭腔。
李治柔声道:“你若是有什么麻烦,可以告诉我,也许我能帮你。”
那女子道:“你为何要帮我?”
李治笑道:“你唱的曲子非常动听,就当做是我听曲的回报吧。”
那女子道:“你这人真怪,别人听我唱这曲子,都躲得远远的,你竟觉得好听?”声音中已没了哭腔,反而带着几分笑意。
李治笑道:“鱼和熊掌,各有所爱。”
那女子奇道:“鱼和熊掌,不是不可兼得吗?”
李治笑道:“不必在意细节。总而言之,我觉得你的曲子很好听,所以帮你一个忙,算是回报。”
那女子沉默了一会,轻轻道:“这如牢笼般的深宫之中,你是我遇到的第二个好人。”
李治微微一愣,道:“你不喜欢皇宫吗?”
那女子低声道:“若不是为了找小弟,我宁死也不愿待在这种地方。”
李治道:“你入宫是为了找你弟弟?”
那女子道:“嗯。”
李治心中一沉。
从这女子谈吐来看,似乎读过一些书,但绝非世家子弟,他弟弟更不可能入宫做侍卫。
那就只剩一种可能,净身入宫。
李治暗叹一口气,又问道:“他多大年龄,叫什么?”
那女子道:“他叫朱顺,今年十三岁,永徽七年,净身入宫。”声音凄然。
永徽七年,正是李治来大唐的第二年,李治心情更加沉重,道:“能和我说说你的故事吗?”
那女子静默片刻,问道:“永徽六年,朝廷在辽东作战,向河北百姓收了一笔税收,你知道吗?”
李治心中一堵,道:“知道。”
那女子道:“因赃官贪污,朝廷收了两次税收,导致河北五州民不聊生……”
随着她娓娓道来,李治才终于知道,当年河北之事,他处理的并不完善。
当时因长孙羊贪污,河北五州很多百姓成为流民,朝着长安城进发。
李治命人在长安北面的三座县城,赈济灾民,又将他们迁移到安西庭州。
然而五州流民并不是都来了长安,还有很多流民去了河南,其中便有一户朱姓人家。
那朱姓人家原本也是个书香门第,祖上在隋朝做过官。
朱父屡次参加科举,皆未及第,家业早已衰败,抑郁之下,一病不起。
便在那时,朝廷的税收下来了,朱家最后一些存余都被官府收走了,朱父连吃药的钱都没有了。
朱母为替丈夫看病,只能找和尚借子母钱,后来还不起,房子被和尚收走了,只能成为流民。
朱父在路上便呕血而死。
朱家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仅凭朱母一个妇人,自己都照顾不过来,如何带五个孩子?
流亡路上,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便饿死了,只剩长女和幼子存活。
朱母心知剩下的两个孩子,再跟着自己,只有死路一条,忍痛将长女卖了。
卖的钱却被其他流民抢走,她去追钱时,幼子也被人拐走,朱家最终家破人亡。
幼子辗转卖到长安,因面皮白净,人也伶俐,被卖到内侍监外院,通过了内侍监考核,送入宫中。
两年之后,流落荥阳县给大户当厨娘的朱母,忽然被一名监门卫军士找上,给了她一大笔钱,说是宫中一名内侍托他转交给朱母。
朱母细问之下,才知幼子竟然入了宫。
她凭着这些钱,找到长女,将她从大户中赎了出来,母女一起返回老家鲁城县。
在县尉长孙诠的帮助下,母女总算恢复了正常的日子。
长女将母亲安置好后,便独自来长安,寻找幼弟。
普通人根本无法入宫找人,她只好前往殿中省外院,把自己卖身为宫女。
她容貌不俗,声音甜美,歌声动听,最终被选中入宫。
然而长女入宫之后,便被分配到山池院,别说找幼弟了,自己也受到其他宫人欺凌。
一年下来,仿佛被关在囚笼之中,无法打听到幼弟半点音讯,心中悲苦,这才在夜间唱此悲曲。
李治听完后,久久不语。
朱家长女道:“你还在听吗?”
李治道:“在。”
“怎么不说话?”
李治叹道:“心里堵得慌,不知该说什么。”
朱家长女轻轻道:“你果然是个好人,只可惜这宫中好人太少了些。”
李治忍不住道:“山池院中那些宫人,为何要欺凌你?”
朱家长女幽幽道:“这里的女人都幻想着被圣人看中,视彼此为敌人,相互欺凌,我出身低,最好欺负。”
其实还有一点,她容貌不错,声音好听,容易引起其他女子妒忌。
李治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女子道:“我叫朱贞莲,你呢?”
李治道:“李水台。”
朱贞莲微笑道:“和你说了这些话,我心情好多了,多谢你了,李水台,我要走了。”
李治道:“等会,我还有两个问题。”
朱贞莲道:“你问吧?”
李治道:“你回到鲁城县后,感觉日子有没有什么变化?”
朱贞莲沉默半晌,道:“圣人给鲁城县免税三年,大家日子都好过了一些,否则就算有长孙县尉帮忙,我和母亲两个妇人,也无法恢复正常的生计。”
李治又道:“如今免税时间已到,鲁城县百姓日子过得下去吗?”
朱贞莲道:“有那三年,大家都缓过来了,况且这几年一直没有战争,日子慢慢好起来了。”
“徭役被免
李治松了口气,道:“最后一个问题,你这首长门赋,是跟谁学的?”
朱贞莲感叹道:“是杨御女,她唱这首曲子时,可比我伤感多了,我每次听了都会忍不住流泪。”
李治暗暗点头,朗声道:“朱娘子,你尽管放心,我一定帮你找到你弟弟。”
迈步离开了花园。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我妻武则天,大唐,我妻武则天最新章节,大唐,我妻武则天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我妻武则天,大唐,我妻武则天最新章节,大唐,我妻武则天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