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深夜,月明星稀,寒风刺骨。
一辆普普通通的马车停在了长孙无忌的府邸。
于志宁和李勣不同,每次来找长孙无忌时,都会偷偷摸摸,似乎生怕被人瞧见一样。
他披着件黑色的斗篷,三步并两步进入长孙府,穿过庭院,来到长孙无忌的书房。
长孙无忌最近著书已到关键时刻,平日几乎不出门,来了客人,也直接打发走。
话又说回来,如今的光景,几乎也没什么人会来拜访他。
他对于志宁的来访并不意外,却也并不太欢迎,依然坐在案后,埋头于自己的事,头也不抬的道:“于太傅,请稍等一会。”
于志宁无奈,只好坐在椅上等他。
过了半晌,长孙无忌终于放下笔,抬头朝于志宁笑道:“怠慢贵客,还请见谅。”
于志宁一抬手,道:“长孙兄,你我二人,就不必那些虚话了,以你的才智,应该知道我为何而来。”
长孙无忌道:“是为太子吧?”
于志宁沉声道:“不错,老夫刚刚得到一个消息,一个叫周二的人去了大理寺,似乎与太子的事有关。”
长孙无忌眉间一闪:“哦?”
于志宁眯着眼道:“最近太子办质库所的事,你应该也知道吧?”
“闹的沸沸扬扬,怎能不知?”
“哼,老夫原以为是太子年幼,才犯下错误,然而从周二的事来看,是有人野心勃勃,想撬动我大唐根基!”
“周二的事?”
“是的,根据老夫得到的消息,那周二原本是杨府中人……”将周二的情况详细说了。
长孙无忌表情平静,似乎并不怎么意外。
于志宁诧异道:“你莫非已经知道了?”
长孙无忌笑道:“老夫赋闲在家,连个访客都没有,如何知道?”
“可瞧你表情,似乎并不意外。”
长孙无忌确实不意外,他虽足不出户,可一听到太子的事,就知道这背后定有问题。
当年李承乾被废,李治与李泰争太子时,他为了让李治继位,就曾干下过不少类似之事。
在储君的问题上,没有人比他更敏锐。
“于兄,陛下离京在即,人心浮动,在眼下这个节骨眼上,长安出什么事都有可能,所以我并不吃惊。”
于志宁感叹一声:“你说的也不错,你我这把年纪,随时可能入土,临死之际,若瞧见长安混乱,死后还有何面目去见先帝?”
长孙无忌笑而不语。
他与其他大臣们不同,并不担心皇帝出京后的隐患。
皇帝和皇后的能力,他是亲身体会过的,就算这两位离开长安,也依然有能力掌控长安局面,这一点很多人都看不清。
眼下皇帝还没离开,那些人就蠢蠢欲动,却不知道,这是自掘坟墓。
这次李弘的事情就是个例子。
如果是他想换太子,起码会等到皇帝离开长安城两到三年,长安城恢复平静,所有人都疏忽大意,再骤然发难。
就算是这种情况,他也只有一两成的机会。
可眼下这位“幕后黑手”倒好,皇帝都没离开,就急火火的动手,这样的人根本成不了大事。
于志宁沉声道:“长孙兄,我上次跟你说的话,你应该还没有忘吧?”
长孙无忌道:“你在怀疑萧嗣业?”
于志宁沉声道:“不错,我当时就跟你说过,萧嗣业很可能暗藏野心,想要扶持四皇子。如今出了这样的事,他的嫌疑不是更大吗?”
“于兄一直盯着萧嗣业,他若是做了什么,你应该知道才对吧?”长孙无忌反问。
于志宁叹道:“他可能已经察觉到我在盯他,行事更加隐秘。”
长孙无忌沉吟了一会,道:“老夫这段时间,也确实观察过此人,诚如于兄所言,这个萧嗣业确实不简单。”
萧嗣业的所有行为中,最让长孙无忌佩服的一点,是他与武氏关系不差,甚至还与贺兰敏之有极深的私交。
如果他真想对付武氏,那么这些布局,就相当厉害。
于志宁目光闪动:“那你觉得这次的事,是他所为吗?”
长孙无忌摇头道:“不是。”
于志宁听他回答的如此肯定,诧异道:“你怎么知道?”
长孙无忌缓缓道:“如你所说,他真有谋划储君的野心,其城府之深,绝不会做此无谋之事。若他没有野心,更不会做此事。”
于志宁默默思索了一会,自言自语道:“如果不是他,又会是谁呢?难道真是郑王?”
长孙无忌缓缓道:“其实我倒觉得,这事有点奇怪。”
“奇怪?”
长孙无忌道:“不错。眼下朝堂虽暗流涌动,但陛下还在长安,正常来说,那些心怀鬼胎之人,绝不会在这时候动手。”
于志宁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这次的事确实透着古怪,对方想对付太子不假,可时机挑选的太差,手段也太粗糙。
而且从结果来看,虽让太子在大臣心中的地位降了几分,民间风评也变差了,但根本伤不到太子。
只要皇帝依然信任太子,储君之位就稳如泰山。
历朝历代,太子被废,通常都是引起皇帝忌惮,或做出严重侵害到皇权的事。
还没有哪个太子在大臣和民间风评的影响下被废。
如今发生这种事,当今圣人只会意识到有人在害太子,反而会更加保护他。
从这个角度来看,对方反而是在帮太子。
于志宁道:“也许是个被野心蒙蔽的狂人所为吧。”
长孙无忌沉吟了一阵,道:“我倒觉得,真正的情况,也许和大部分人想的不太一样。”
于志宁道:“什么真正情况?”
长孙无忌笑道:“我也只是随便猜猜。你我不必多费心力,既然此事狄仁杰已在调查,自会水落石出,等着瞧吧。”
于志宁道:“长孙兄对狄仁杰的能力,倒是信任的很。”
长孙无忌笑道:“别的不说,至少在破案之上,老夫还未见过能胜过他的人。”
于志宁感叹道:“令堂弟最近也常有惊人言论,都说后浪推前浪,一点不假,想不服老都不行了。”
站起身,慢悠悠朝门口走去。
推开大门时,忽然回头问道:“长孙兄,郑王这个人,你怎么看?”
长孙无忌沉默了一会,道:“与先帝同辈的藩王之中,他是老夫最放心的一个。”
于志宁诧异道:“听长孙兄的意思,对他的评价似乎在韩王之上?”
长孙无忌淡淡道:“韩王是老夫最不放心的一个。”
于志宁心中一凛,朝长孙无忌拱了拱手,告辞离开了。
韩王李元嘉负手站在窗边,抬头望着清朗的明月,静默不语。
像他这种心存反心的藩王,原本是盼着长安城越乱越好。
有人想对付太子,那是好事,双方斗的越狠越好。
只可惜,对方用的手段着实低劣了些,不仅损害不到太子,反而可能连累别人。
自此事发生后,他便一直心中不安,生怕皇帝查此人的时候,把他的秘密也挖了出来。
正思索间,书房的门“咯嗤”一声被人推开。
李灵夔一走进来,就急匆匆的道:“兄长,我去问过了,应该不是虢王干的!”
李元嘉关上窗户,缓缓转身,过去把门也关上,这才走到桌边,道:“我已猜到了,他虽莽撞了点,却不会干出这种蠢事。”
李灵夔在他旁边坐下,恨声道:“也不知是哪个蠢货所为,就算想对付太子,也该等皇帝离长安才是,这下把大家都害了!”
李元嘉看了他一眼,道:“你觉得会是谁?”
李灵夔想了想,低声道:“也许是哪个皇子背后的家族。”
李元嘉端起茶杯,望着杯檐,淡淡道:“陛下九个皇子,四个都是皇后所生,剩下的五个,只有郑氏和萧氏有这个实力,你怀疑他们?”
李灵夔哼道:“涉及到储君之位,没什么不可能的。”
李灵夔却摇了摇头。
“荥阳郑氏和兰陵萧氏都是百年世族,就算有野心和阴谋,也会仔细筹谋,因势利导,不可能亲自动手,让全族暴露于危险中。”
李灵夔皱眉道:“那兄长认为是谁?”
李元嘉沉声道:“你不觉得这次的事,太过突然了吗?谋划储君是何等大事,幕后之人,却让一个周二逃到了长安,简直儿戏!”
李灵夔心中一惊,道:“不错,这说明谋划此事之人,心智并不成熟,难道是大皇子?”
陈王李忠的娘家虽没什么实力,但李忠作为一个开府四年的皇子,足以培养出自己的力量。
李元嘉森然道:“也许不是心智不成熟,而是太成熟了。”
李灵夔错愕道:“这是何意?”
李元嘉缓缓道:“有时候越是古怪的事情,背后隐藏的真相,越是令人难以想到,如果顺着去推,往往会被引入歧途。”
“不顺着推,难道倒着推?”李灵夔问。
李元嘉凝视着他,道:“就是倒着推。从结果来看,你觉得此事对太子有利还是有弊?”
李灵夔想了想,道:“太子朝野风评虽降低不少,但陛下也不傻,肯定知道有人在对付太子,只会更加怜惜他,那应该是有利了。”
李元嘉冷冷道:“如果真是与太子有仇的人,会干出对太子有利的事吗?”
李灵夔失声道:“总不会是太子自己干的吧?”
李元嘉冷哼道:“一个七岁的娃娃,哪有这种心机,你可别忘了,坐镇后宫的那位,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女人。”
李灵夔深吸一口气,道:“这也太令人难以置信了。”
李元嘉道:“这么做,不仅有利太子,还能促使陛下,将目光对准那些威胁到储君之位的人,帮她扫除障碍!”
李灵夔脸色苍白:“若真是如此,也许她还会有后续手段!”
李元嘉郑重的道:“所以这次回长安,你我一定要千万小心,平日尽量待在府中,哪里也不去,以免惹祸上身。”
李灵夔深吸一口气,点头道:“好,那我这就回去。”起身离开书房。
……
萧府西院,小佛寺内。
此时已临近三更,佛寺之内一片寂静,只能听到昼风吹打树枝的沙沙声。
一阵脚步声忽然打破寂静,萧嗣业步入佛堂,朝着屋中的萧淑妃道:“淑妃娘子,有件事我想向您请教。”
萧淑妃跪坐在佛像前,道:“你是想问,太子的事是否是武媚自己干的吧?”
自李治允许她与女儿见面后,萧淑妃便不再像以前一样,闭居佛寺,不闻外事。
如今,她也开始关注朝野之事。
萧嗣业目光一闪:“不错,此事表面来看,似乎是在败坏太子名声,但仔细琢磨,其实对太子有利。”
萧淑妃幽幽道:“我早跟你说过,武媚这种人,最懂权衡得失,此事得利几何,值得她冒险吗?”
萧嗣业皱眉道:“这么说,不是她所为?”
“当然不是,她又为陛下生下一对龙凤胎,在宫中地位稳如磐石,谁也无法动摇。何必冒风险,做出此事?若被陛下查出,反会葬送大好局势。”
萧嗣业感叹道:“若不是武皇后所为,又会是谁?真是令人费解,难道是宫中某人所为?”
萧淑妃沉默了一会,低声道:“我离宫太久,已不了解宫中形势,恐怕帮不了族长。”
萧嗣业摆摆手,道:“那也无妨,反正狄仁杰已在调查,既猜不出,就等他查出结果吧。”
一辆普普通通的马车停在了长孙无忌的府邸。
于志宁和李勣不同,每次来找长孙无忌时,都会偷偷摸摸,似乎生怕被人瞧见一样。
他披着件黑色的斗篷,三步并两步进入长孙府,穿过庭院,来到长孙无忌的书房。
长孙无忌最近著书已到关键时刻,平日几乎不出门,来了客人,也直接打发走。
话又说回来,如今的光景,几乎也没什么人会来拜访他。
他对于志宁的来访并不意外,却也并不太欢迎,依然坐在案后,埋头于自己的事,头也不抬的道:“于太傅,请稍等一会。”
于志宁无奈,只好坐在椅上等他。
过了半晌,长孙无忌终于放下笔,抬头朝于志宁笑道:“怠慢贵客,还请见谅。”
于志宁一抬手,道:“长孙兄,你我二人,就不必那些虚话了,以你的才智,应该知道我为何而来。”
长孙无忌道:“是为太子吧?”
于志宁沉声道:“不错,老夫刚刚得到一个消息,一个叫周二的人去了大理寺,似乎与太子的事有关。”
长孙无忌眉间一闪:“哦?”
于志宁眯着眼道:“最近太子办质库所的事,你应该也知道吧?”
“闹的沸沸扬扬,怎能不知?”
“哼,老夫原以为是太子年幼,才犯下错误,然而从周二的事来看,是有人野心勃勃,想撬动我大唐根基!”
“周二的事?”
“是的,根据老夫得到的消息,那周二原本是杨府中人……”将周二的情况详细说了。
长孙无忌表情平静,似乎并不怎么意外。
于志宁诧异道:“你莫非已经知道了?”
长孙无忌笑道:“老夫赋闲在家,连个访客都没有,如何知道?”
“可瞧你表情,似乎并不意外。”
长孙无忌确实不意外,他虽足不出户,可一听到太子的事,就知道这背后定有问题。
当年李承乾被废,李治与李泰争太子时,他为了让李治继位,就曾干下过不少类似之事。
在储君的问题上,没有人比他更敏锐。
“于兄,陛下离京在即,人心浮动,在眼下这个节骨眼上,长安出什么事都有可能,所以我并不吃惊。”
于志宁感叹一声:“你说的也不错,你我这把年纪,随时可能入土,临死之际,若瞧见长安混乱,死后还有何面目去见先帝?”
长孙无忌笑而不语。
他与其他大臣们不同,并不担心皇帝出京后的隐患。
皇帝和皇后的能力,他是亲身体会过的,就算这两位离开长安,也依然有能力掌控长安局面,这一点很多人都看不清。
眼下皇帝还没离开,那些人就蠢蠢欲动,却不知道,这是自掘坟墓。
这次李弘的事情就是个例子。
如果是他想换太子,起码会等到皇帝离开长安城两到三年,长安城恢复平静,所有人都疏忽大意,再骤然发难。
就算是这种情况,他也只有一两成的机会。
可眼下这位“幕后黑手”倒好,皇帝都没离开,就急火火的动手,这样的人根本成不了大事。
于志宁沉声道:“长孙兄,我上次跟你说的话,你应该还没有忘吧?”
长孙无忌道:“你在怀疑萧嗣业?”
于志宁沉声道:“不错,我当时就跟你说过,萧嗣业很可能暗藏野心,想要扶持四皇子。如今出了这样的事,他的嫌疑不是更大吗?”
“于兄一直盯着萧嗣业,他若是做了什么,你应该知道才对吧?”长孙无忌反问。
于志宁叹道:“他可能已经察觉到我在盯他,行事更加隐秘。”
长孙无忌沉吟了一会,道:“老夫这段时间,也确实观察过此人,诚如于兄所言,这个萧嗣业确实不简单。”
萧嗣业的所有行为中,最让长孙无忌佩服的一点,是他与武氏关系不差,甚至还与贺兰敏之有极深的私交。
如果他真想对付武氏,那么这些布局,就相当厉害。
于志宁目光闪动:“那你觉得这次的事,是他所为吗?”
长孙无忌摇头道:“不是。”
于志宁听他回答的如此肯定,诧异道:“你怎么知道?”
长孙无忌缓缓道:“如你所说,他真有谋划储君的野心,其城府之深,绝不会做此无谋之事。若他没有野心,更不会做此事。”
于志宁默默思索了一会,自言自语道:“如果不是他,又会是谁呢?难道真是郑王?”
长孙无忌缓缓道:“其实我倒觉得,这事有点奇怪。”
“奇怪?”
长孙无忌道:“不错。眼下朝堂虽暗流涌动,但陛下还在长安,正常来说,那些心怀鬼胎之人,绝不会在这时候动手。”
于志宁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这次的事确实透着古怪,对方想对付太子不假,可时机挑选的太差,手段也太粗糙。
而且从结果来看,虽让太子在大臣心中的地位降了几分,民间风评也变差了,但根本伤不到太子。
只要皇帝依然信任太子,储君之位就稳如泰山。
历朝历代,太子被废,通常都是引起皇帝忌惮,或做出严重侵害到皇权的事。
还没有哪个太子在大臣和民间风评的影响下被废。
如今发生这种事,当今圣人只会意识到有人在害太子,反而会更加保护他。
从这个角度来看,对方反而是在帮太子。
于志宁道:“也许是个被野心蒙蔽的狂人所为吧。”
长孙无忌沉吟了一阵,道:“我倒觉得,真正的情况,也许和大部分人想的不太一样。”
于志宁道:“什么真正情况?”
长孙无忌笑道:“我也只是随便猜猜。你我不必多费心力,既然此事狄仁杰已在调查,自会水落石出,等着瞧吧。”
于志宁道:“长孙兄对狄仁杰的能力,倒是信任的很。”
长孙无忌笑道:“别的不说,至少在破案之上,老夫还未见过能胜过他的人。”
于志宁感叹道:“令堂弟最近也常有惊人言论,都说后浪推前浪,一点不假,想不服老都不行了。”
站起身,慢悠悠朝门口走去。
推开大门时,忽然回头问道:“长孙兄,郑王这个人,你怎么看?”
长孙无忌沉默了一会,道:“与先帝同辈的藩王之中,他是老夫最放心的一个。”
于志宁诧异道:“听长孙兄的意思,对他的评价似乎在韩王之上?”
长孙无忌淡淡道:“韩王是老夫最不放心的一个。”
于志宁心中一凛,朝长孙无忌拱了拱手,告辞离开了。
韩王李元嘉负手站在窗边,抬头望着清朗的明月,静默不语。
像他这种心存反心的藩王,原本是盼着长安城越乱越好。
有人想对付太子,那是好事,双方斗的越狠越好。
只可惜,对方用的手段着实低劣了些,不仅损害不到太子,反而可能连累别人。
自此事发生后,他便一直心中不安,生怕皇帝查此人的时候,把他的秘密也挖了出来。
正思索间,书房的门“咯嗤”一声被人推开。
李灵夔一走进来,就急匆匆的道:“兄长,我去问过了,应该不是虢王干的!”
李元嘉关上窗户,缓缓转身,过去把门也关上,这才走到桌边,道:“我已猜到了,他虽莽撞了点,却不会干出这种蠢事。”
李灵夔在他旁边坐下,恨声道:“也不知是哪个蠢货所为,就算想对付太子,也该等皇帝离长安才是,这下把大家都害了!”
李元嘉看了他一眼,道:“你觉得会是谁?”
李灵夔想了想,低声道:“也许是哪个皇子背后的家族。”
李元嘉端起茶杯,望着杯檐,淡淡道:“陛下九个皇子,四个都是皇后所生,剩下的五个,只有郑氏和萧氏有这个实力,你怀疑他们?”
李灵夔哼道:“涉及到储君之位,没什么不可能的。”
李灵夔却摇了摇头。
“荥阳郑氏和兰陵萧氏都是百年世族,就算有野心和阴谋,也会仔细筹谋,因势利导,不可能亲自动手,让全族暴露于危险中。”
李灵夔皱眉道:“那兄长认为是谁?”
李元嘉沉声道:“你不觉得这次的事,太过突然了吗?谋划储君是何等大事,幕后之人,却让一个周二逃到了长安,简直儿戏!”
李灵夔心中一惊,道:“不错,这说明谋划此事之人,心智并不成熟,难道是大皇子?”
陈王李忠的娘家虽没什么实力,但李忠作为一个开府四年的皇子,足以培养出自己的力量。
李元嘉森然道:“也许不是心智不成熟,而是太成熟了。”
李灵夔错愕道:“这是何意?”
李元嘉缓缓道:“有时候越是古怪的事情,背后隐藏的真相,越是令人难以想到,如果顺着去推,往往会被引入歧途。”
“不顺着推,难道倒着推?”李灵夔问。
李元嘉凝视着他,道:“就是倒着推。从结果来看,你觉得此事对太子有利还是有弊?”
李灵夔想了想,道:“太子朝野风评虽降低不少,但陛下也不傻,肯定知道有人在对付太子,只会更加怜惜他,那应该是有利了。”
李元嘉冷冷道:“如果真是与太子有仇的人,会干出对太子有利的事吗?”
李灵夔失声道:“总不会是太子自己干的吧?”
李元嘉冷哼道:“一个七岁的娃娃,哪有这种心机,你可别忘了,坐镇后宫的那位,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女人。”
李灵夔深吸一口气,道:“这也太令人难以置信了。”
李元嘉道:“这么做,不仅有利太子,还能促使陛下,将目光对准那些威胁到储君之位的人,帮她扫除障碍!”
李灵夔脸色苍白:“若真是如此,也许她还会有后续手段!”
李元嘉郑重的道:“所以这次回长安,你我一定要千万小心,平日尽量待在府中,哪里也不去,以免惹祸上身。”
李灵夔深吸一口气,点头道:“好,那我这就回去。”起身离开书房。
……
萧府西院,小佛寺内。
此时已临近三更,佛寺之内一片寂静,只能听到昼风吹打树枝的沙沙声。
一阵脚步声忽然打破寂静,萧嗣业步入佛堂,朝着屋中的萧淑妃道:“淑妃娘子,有件事我想向您请教。”
萧淑妃跪坐在佛像前,道:“你是想问,太子的事是否是武媚自己干的吧?”
自李治允许她与女儿见面后,萧淑妃便不再像以前一样,闭居佛寺,不闻外事。
如今,她也开始关注朝野之事。
萧嗣业目光一闪:“不错,此事表面来看,似乎是在败坏太子名声,但仔细琢磨,其实对太子有利。”
萧淑妃幽幽道:“我早跟你说过,武媚这种人,最懂权衡得失,此事得利几何,值得她冒险吗?”
萧嗣业皱眉道:“这么说,不是她所为?”
“当然不是,她又为陛下生下一对龙凤胎,在宫中地位稳如磐石,谁也无法动摇。何必冒风险,做出此事?若被陛下查出,反会葬送大好局势。”
萧嗣业感叹道:“若不是武皇后所为,又会是谁?真是令人费解,难道是宫中某人所为?”
萧淑妃沉默了一会,低声道:“我离宫太久,已不了解宫中形势,恐怕帮不了族长。”
萧嗣业摆摆手,道:“那也无妨,反正狄仁杰已在调查,既猜不出,就等他查出结果吧。”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我妻武则天,大唐,我妻武则天最新章节,大唐,我妻武则天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我妻武则天,大唐,我妻武则天最新章节,大唐,我妻武则天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