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升起,月光清幽,银白色的光辉洒在长安城大街上。
萧嗣业与萧淑妃交谈的时候,李吉也匆忙来到宫廷,求见皇帝李治。
狄顺奉狄仁杰之命将周二的情况告诉了他,其实就是想借他之口,告诉皇帝,狄仁杰正在帮皇后查案。
李吉行事一向谨慎,虽得了狄顺相告,还是派人在长安城打听了一下午情况。
确认无误后,才入宫面圣。
李治今夜原宿在蓬莱殿,听说李吉求见,知有要事,回到甘露殿,在寝殿接见他。
李吉叙礼毕,将周二的情况,详详细细的跟李治讲了。
李治听完后,皱眉道:“周二说是郑王在背后捣鬼?”
李吉道:“是的,不过臣以为,那些豪奴虽自称是郑王府的人,也可能是其他人,打着郑王名号行事。”
李治看了他一眼,笑道:“不错,难得你小小年纪,也能想到这一层。”
李吉被他夸奖的脸色通红,低着头道:“九叔过誉了。”
李治沉吟了一会,问道:“韩王入京之后,可去找过忠儿?”
李吉道:“目前还没有。”
李治想了想,道:“小吉,你对郑王有多少了解?”
李吉低声道:“侄儿并不了解他。”
李治微微一笑,道:“无妨,既然周二已把事情捅出来了,朕相信狄仁杰一定能查清楚,咱们等着便是。”
李吉拱手道:“那侄儿告退了。”
李吉在宫中的时候,虽与太子李弘未有太多交集,但也清楚这位小太子性子仁厚,待人极好。
况且他自觉身为宗室子弟,更应维护皇权稳固。
储君的权威来源于君王,挑战储君,和挑战君王并无区别。
他对此事极为看重,离开皇宫后,又马不停蹄的前往越王府,找上了李贞。
叔侄俩在书房密谈,李吉将周二的情况跟李贞说了。
李贞十分震惊,半晌没有说话。
“八叔,怎么了?”李吉问道。
李贞苦笑道:“我只是突然意识到,自己在看人方面,远远比不上陛下。”
李吉道:“您为何突然这样想?”
李贞叹了口气,道:“那些叔字辈藩王,你八叔我都不怎么看得上眼,唯有两人,令我高看一眼。”
“哪两人?”
李贞道:“其中一个,就是你刚才提到的郑王李元礼。此人精勤善政,颇有名声,我一直觉得他在藩王之中,属于能力最顶尖的几人之一。”
李吉道:“八叔,您能跟我详细说一下郑王吗?”
宗室聚会时,李吉也见过李元礼。
当时只觉得这位叔公其貌不扬,也不怎么说话,并未太留意。
刚才李治向他询问,他不能回话,这让他颇为后悔,以前没有多关注这方面的事。
李贞沉吟了一会,道:“如今还活着的藩王中,郑王是辈分最大的一人,他是高祖第十子,当年先帝在世时,就称赞他恭谦谨直。”
李吉暗暗吃惊,道:“听您一说,他应该不会做出这种事啊!”
李贞缓缓道:“当初长孙无忌弄权,陛下为与长孙无忌抗衡,挑选了两个宗室,与长孙无忌并列三公,分别是荆王李元景和你父亲。”
“后来长孙无忌利用房遗爱之案,将荆王收拾了,又诬陷你父亲。陛下无人可用,便让李勣和李元礼接替你父亲他们的位置。所以李元礼对陛下,也是有功劳的。”
这些事李吉以前就听人提过,不过当时印象不深,只知长孙无忌害了自己一家。
此时再听,竟产生一种与以前不同的想法。
他们一家人的悲剧,其实皆源于朝堂上的争斗。
李吉沉默了良久,低声道:“八叔,我有件事,能不能问你。”
“你问吧。”
李吉道:“陛下为何把长孙无忌放了出来,此人如此可恶,陛下为何要原谅他呢?”
李贞感叹道:“这个问题,我也曾想过很久,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长孙无忌有谋逆的能力,却从未有过谋逆之心吧。”
李吉嘟囔道:“陛下对他也太宽容了吧。”
李贞摸了摸他的头,缓缓道:“你年纪小,所以不太明白,当初太子谋逆,本是魏王李泰呼声最高,若不是长孙无忌,陛下也没有今日。”
李吉怔了半晌,道:“原来是这样。”
李贞道:“其实陛下念及旧情,对我们来说,也是件好事。他若只重权柄,多疑猜忌,你我日子也不会好过。”
李吉轻轻“嗯”了一声,道:“八叔说的是,若非陛下仁厚,我还在宫中当奴仆呢。”
李贞沉声道:“无论如何,太子的事必须查个水落石出,明日我去拜访郑王,吉儿,你去找大理寺,协助狄仁杰破案!”
李吉应了一声,告辞离开了越王府,朝吴王府返回。
李贞命人送走李吉后,独自坐在屋中思索,忽听门外传来一阵敲门声。
“父亲,孩儿能进来吗?”是他儿子李冲的声音。
李贞道:“进来。”
“吱呀”一声,李冲推门走了进来,朝李贞拱手道:“孩儿拜见父亲。”
李贞“嗯”了一声,道:“这么晚还不睡,平日在崇文馆侍读,不会经常迟到吧?”
李冲急忙道:“孩儿每次都到的最早,从未迟到!”
李贞道:“那你找我有什么事吗?”
李冲走近几步,笑道:“父亲,关于太子的事,孩儿想和您讨论一下。”
李贞浓眉一皱,道:“这是你该关心的事吗?”
李冲急道:“可与太子有关啊!这几日太子也在关注此事,孩儿也想尽快找出幕后之人,帮太子分忧!”
李贞一拍桌案,怒道:“你把周二的事,告诉太子了?”
李冲惊慌道:“不是我说的,是薛讷!”
李贞沉声道:“你明日见了太子后,好好安抚太子,这些事自有陛下和为父调查,你们专心读书便是。”
李冲小心翼翼的道:“父亲,我们其实也有一个怀疑人选,您可以去调查一下。”
李贞道:“谁?”
李冲道:“淮南王李茂!”
李贞听了后,愣了一下。
李茂是郑王李元礼的长子,封淮南郡王,原本都是崇文馆侍读,年满十六岁后,封了郡王,外放地方。
李贞道:“你为何怀疑他?”
李冲道:“他在崇文馆时,与太子玩的不好,他离开崇文馆时,我们和太子捉弄过他一次,他肯定怀恨在心……”
李贞把眼一瞪,打断道:“这就是你说的理由?”
李冲眨了眨眼:“是啊。”
李贞伸手扶额,疲惫的摆摆手,道:“你出去吧,为父累了,让我安静一会吧。”
李冲扁了扁嘴,告退离开,又把门轻轻的关上。
次日清晨,李贞骑着一匹马,前往郑王府拜访。
另一边,李吉也早早起床,准备前往大理寺,刚出府门,却见门外停着一辆马车。
车帘一晃,露出一颗小脑袋,赫然是薛仁贵的儿子薛讷。
“吴王殿下,太子请你去一趟东宫。”薛讷喊道。
李吉听是太子命令,只好先放下手头之事,上了马车,朝皇城而去。
来到安上门外,两人一起进入皇宫,穿过延喜门,进入东宫。
薛讷带着李吉来到崇文殿附近的一座小殿。
进门之后,发现里面一个内侍宫人都没有,只有几名十来岁的少年,簇拥在李弘身边。
李吉上前见礼,李弘笑道:“不必多礼。”
李冲站在李弘左边,朝薛讷抱怨道:“薛讷,你怎么这么慢,都快响学堂鼓了。”
此时距离崇文馆开学,只剩下一刻钟。
薛讷嘟囔道:“我母亲不放心我一个人上学,我劝了好半天,她才答应下来,这才耽搁了。”
李弘摆手道:“无妨,还有点时间,吉堂兄,我们找你过来,是有件事跟你说。”
李吉道:“太子请吩咐。”
李弘望着他,道:“我听说你与大兄的关系不错,是真的吗?”
李吉迟疑了一下,道:“是的。”
李弘继续盯着他,道:“周二的事情,他们已经跟我说了,我希望你能如实告诉我,此事是否与大兄有关?”
李吉脸色大变,急问道:“太子为何会怀疑陈王?他与此事毫无关系啊!”
李弘道:“真的毫无关系?”
李吉郑重的点点头,道:“臣可以保证,此事与陈王绝无关系!”
李弘露出释然笑容,道:“那就好了,我还真担心与大兄有关,不知如何是好呢。”
李吉沉声道:“殿下,臣能否冒昧问一句,是谁告诉你,此事与陈王有关的?”
李弘目光看向一旁的李冲。
后者赶忙道:“太子殿下,您和大家先去崇文馆吧,剩下的事,我和吴王解释。”
李弘点点头,道:“那好吧。”带着一众少年出了屋子,朝崇文馆而去。
李冲站在廊上,望着李弘等人走远了,这才转头看向李吉。
“吴王,你知道淮南王李茂吗?”
李吉心中一凛,点头道:“知道。”
宗室之中,李吉认识的人不多,淮南王李茂却是其中之一。
只因李茂与陈王李忠关系不错,每年十二月,淮南王来长安时,都会找李忠。
在李忠介绍下,他才认识了李茂。
只不过,李吉听闻李茂名声不好,喜欢霸凌女子,故而并不与他深交。
李冲道:“那就好说了,当初李忠还是太子时,李茂便是他身边的侍读,经常仗着李忠的势,欺负太子和我们。”
“后来太子封储君后,我们便开始报复他,永徽八年,他受封淮南王,奉旨离京上任。他来崇文馆的最后一天,我们用尿水浇了他一身,他肯定怀恨在心!”
当初废王立武以前,李忠身为太子,身边也有一群跟班。
彼时,李弘刚到崇文馆,因王皇后与武媚娘针锋相对,李忠与李弘关系并不好,李茂等跟班,自然经常欺负李弘等人。
后来武媚娘当了皇后,李忠被废,李弘成为太子,形势逆转。
李弘虽没有计较,李冲等人却记着旧仇,将当初欺负他们的人全部狠狠报复。
李茂便首当其冲。
李吉这时也听明白了,太子等人都怀疑此事是李茂所为,只是不知这背后,是否有李忠指使,故而来问他。
李吉沉声道:“还请堂兄转告太子,无论此事是否与李茂有关,都绝不会与大皇子有关系!”
李冲拍了拍他肩膀,笑道:“你的为人大家都信得过,你既然这样说了,我也放心了。”
转身朝崇文馆而去。
李吉的脸色却依然凝重。
淮南王李茂是郑王的儿子,如果此事真与郑王府有关,那么他便是最大的嫌疑人。
李忠是一个耳根子很软的人,容易被人挑唆,倘若真是李茂挑唆他干的,后果不堪设想。
他一时间心乱如麻,飞快离开皇宫,朝着陈王府而去。
萧嗣业与萧淑妃交谈的时候,李吉也匆忙来到宫廷,求见皇帝李治。
狄顺奉狄仁杰之命将周二的情况告诉了他,其实就是想借他之口,告诉皇帝,狄仁杰正在帮皇后查案。
李吉行事一向谨慎,虽得了狄顺相告,还是派人在长安城打听了一下午情况。
确认无误后,才入宫面圣。
李治今夜原宿在蓬莱殿,听说李吉求见,知有要事,回到甘露殿,在寝殿接见他。
李吉叙礼毕,将周二的情况,详详细细的跟李治讲了。
李治听完后,皱眉道:“周二说是郑王在背后捣鬼?”
李吉道:“是的,不过臣以为,那些豪奴虽自称是郑王府的人,也可能是其他人,打着郑王名号行事。”
李治看了他一眼,笑道:“不错,难得你小小年纪,也能想到这一层。”
李吉被他夸奖的脸色通红,低着头道:“九叔过誉了。”
李治沉吟了一会,问道:“韩王入京之后,可去找过忠儿?”
李吉道:“目前还没有。”
李治想了想,道:“小吉,你对郑王有多少了解?”
李吉低声道:“侄儿并不了解他。”
李治微微一笑,道:“无妨,既然周二已把事情捅出来了,朕相信狄仁杰一定能查清楚,咱们等着便是。”
李吉拱手道:“那侄儿告退了。”
李吉在宫中的时候,虽与太子李弘未有太多交集,但也清楚这位小太子性子仁厚,待人极好。
况且他自觉身为宗室子弟,更应维护皇权稳固。
储君的权威来源于君王,挑战储君,和挑战君王并无区别。
他对此事极为看重,离开皇宫后,又马不停蹄的前往越王府,找上了李贞。
叔侄俩在书房密谈,李吉将周二的情况跟李贞说了。
李贞十分震惊,半晌没有说话。
“八叔,怎么了?”李吉问道。
李贞苦笑道:“我只是突然意识到,自己在看人方面,远远比不上陛下。”
李吉道:“您为何突然这样想?”
李贞叹了口气,道:“那些叔字辈藩王,你八叔我都不怎么看得上眼,唯有两人,令我高看一眼。”
“哪两人?”
李贞道:“其中一个,就是你刚才提到的郑王李元礼。此人精勤善政,颇有名声,我一直觉得他在藩王之中,属于能力最顶尖的几人之一。”
李吉道:“八叔,您能跟我详细说一下郑王吗?”
宗室聚会时,李吉也见过李元礼。
当时只觉得这位叔公其貌不扬,也不怎么说话,并未太留意。
刚才李治向他询问,他不能回话,这让他颇为后悔,以前没有多关注这方面的事。
李贞沉吟了一会,道:“如今还活着的藩王中,郑王是辈分最大的一人,他是高祖第十子,当年先帝在世时,就称赞他恭谦谨直。”
李吉暗暗吃惊,道:“听您一说,他应该不会做出这种事啊!”
李贞缓缓道:“当初长孙无忌弄权,陛下为与长孙无忌抗衡,挑选了两个宗室,与长孙无忌并列三公,分别是荆王李元景和你父亲。”
“后来长孙无忌利用房遗爱之案,将荆王收拾了,又诬陷你父亲。陛下无人可用,便让李勣和李元礼接替你父亲他们的位置。所以李元礼对陛下,也是有功劳的。”
这些事李吉以前就听人提过,不过当时印象不深,只知长孙无忌害了自己一家。
此时再听,竟产生一种与以前不同的想法。
他们一家人的悲剧,其实皆源于朝堂上的争斗。
李吉沉默了良久,低声道:“八叔,我有件事,能不能问你。”
“你问吧。”
李吉道:“陛下为何把长孙无忌放了出来,此人如此可恶,陛下为何要原谅他呢?”
李贞感叹道:“这个问题,我也曾想过很久,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长孙无忌有谋逆的能力,却从未有过谋逆之心吧。”
李吉嘟囔道:“陛下对他也太宽容了吧。”
李贞摸了摸他的头,缓缓道:“你年纪小,所以不太明白,当初太子谋逆,本是魏王李泰呼声最高,若不是长孙无忌,陛下也没有今日。”
李吉怔了半晌,道:“原来是这样。”
李贞道:“其实陛下念及旧情,对我们来说,也是件好事。他若只重权柄,多疑猜忌,你我日子也不会好过。”
李吉轻轻“嗯”了一声,道:“八叔说的是,若非陛下仁厚,我还在宫中当奴仆呢。”
李贞沉声道:“无论如何,太子的事必须查个水落石出,明日我去拜访郑王,吉儿,你去找大理寺,协助狄仁杰破案!”
李吉应了一声,告辞离开了越王府,朝吴王府返回。
李贞命人送走李吉后,独自坐在屋中思索,忽听门外传来一阵敲门声。
“父亲,孩儿能进来吗?”是他儿子李冲的声音。
李贞道:“进来。”
“吱呀”一声,李冲推门走了进来,朝李贞拱手道:“孩儿拜见父亲。”
李贞“嗯”了一声,道:“这么晚还不睡,平日在崇文馆侍读,不会经常迟到吧?”
李冲急忙道:“孩儿每次都到的最早,从未迟到!”
李贞道:“那你找我有什么事吗?”
李冲走近几步,笑道:“父亲,关于太子的事,孩儿想和您讨论一下。”
李贞浓眉一皱,道:“这是你该关心的事吗?”
李冲急道:“可与太子有关啊!这几日太子也在关注此事,孩儿也想尽快找出幕后之人,帮太子分忧!”
李贞一拍桌案,怒道:“你把周二的事,告诉太子了?”
李冲惊慌道:“不是我说的,是薛讷!”
李贞沉声道:“你明日见了太子后,好好安抚太子,这些事自有陛下和为父调查,你们专心读书便是。”
李冲小心翼翼的道:“父亲,我们其实也有一个怀疑人选,您可以去调查一下。”
李贞道:“谁?”
李冲道:“淮南王李茂!”
李贞听了后,愣了一下。
李茂是郑王李元礼的长子,封淮南郡王,原本都是崇文馆侍读,年满十六岁后,封了郡王,外放地方。
李贞道:“你为何怀疑他?”
李冲道:“他在崇文馆时,与太子玩的不好,他离开崇文馆时,我们和太子捉弄过他一次,他肯定怀恨在心……”
李贞把眼一瞪,打断道:“这就是你说的理由?”
李冲眨了眨眼:“是啊。”
李贞伸手扶额,疲惫的摆摆手,道:“你出去吧,为父累了,让我安静一会吧。”
李冲扁了扁嘴,告退离开,又把门轻轻的关上。
次日清晨,李贞骑着一匹马,前往郑王府拜访。
另一边,李吉也早早起床,准备前往大理寺,刚出府门,却见门外停着一辆马车。
车帘一晃,露出一颗小脑袋,赫然是薛仁贵的儿子薛讷。
“吴王殿下,太子请你去一趟东宫。”薛讷喊道。
李吉听是太子命令,只好先放下手头之事,上了马车,朝皇城而去。
来到安上门外,两人一起进入皇宫,穿过延喜门,进入东宫。
薛讷带着李吉来到崇文殿附近的一座小殿。
进门之后,发现里面一个内侍宫人都没有,只有几名十来岁的少年,簇拥在李弘身边。
李吉上前见礼,李弘笑道:“不必多礼。”
李冲站在李弘左边,朝薛讷抱怨道:“薛讷,你怎么这么慢,都快响学堂鼓了。”
此时距离崇文馆开学,只剩下一刻钟。
薛讷嘟囔道:“我母亲不放心我一个人上学,我劝了好半天,她才答应下来,这才耽搁了。”
李弘摆手道:“无妨,还有点时间,吉堂兄,我们找你过来,是有件事跟你说。”
李吉道:“太子请吩咐。”
李弘望着他,道:“我听说你与大兄的关系不错,是真的吗?”
李吉迟疑了一下,道:“是的。”
李弘继续盯着他,道:“周二的事情,他们已经跟我说了,我希望你能如实告诉我,此事是否与大兄有关?”
李吉脸色大变,急问道:“太子为何会怀疑陈王?他与此事毫无关系啊!”
李弘道:“真的毫无关系?”
李吉郑重的点点头,道:“臣可以保证,此事与陈王绝无关系!”
李弘露出释然笑容,道:“那就好了,我还真担心与大兄有关,不知如何是好呢。”
李吉沉声道:“殿下,臣能否冒昧问一句,是谁告诉你,此事与陈王有关的?”
李弘目光看向一旁的李冲。
后者赶忙道:“太子殿下,您和大家先去崇文馆吧,剩下的事,我和吴王解释。”
李弘点点头,道:“那好吧。”带着一众少年出了屋子,朝崇文馆而去。
李冲站在廊上,望着李弘等人走远了,这才转头看向李吉。
“吴王,你知道淮南王李茂吗?”
李吉心中一凛,点头道:“知道。”
宗室之中,李吉认识的人不多,淮南王李茂却是其中之一。
只因李茂与陈王李忠关系不错,每年十二月,淮南王来长安时,都会找李忠。
在李忠介绍下,他才认识了李茂。
只不过,李吉听闻李茂名声不好,喜欢霸凌女子,故而并不与他深交。
李冲道:“那就好说了,当初李忠还是太子时,李茂便是他身边的侍读,经常仗着李忠的势,欺负太子和我们。”
“后来太子封储君后,我们便开始报复他,永徽八年,他受封淮南王,奉旨离京上任。他来崇文馆的最后一天,我们用尿水浇了他一身,他肯定怀恨在心!”
当初废王立武以前,李忠身为太子,身边也有一群跟班。
彼时,李弘刚到崇文馆,因王皇后与武媚娘针锋相对,李忠与李弘关系并不好,李茂等跟班,自然经常欺负李弘等人。
后来武媚娘当了皇后,李忠被废,李弘成为太子,形势逆转。
李弘虽没有计较,李冲等人却记着旧仇,将当初欺负他们的人全部狠狠报复。
李茂便首当其冲。
李吉这时也听明白了,太子等人都怀疑此事是李茂所为,只是不知这背后,是否有李忠指使,故而来问他。
李吉沉声道:“还请堂兄转告太子,无论此事是否与李茂有关,都绝不会与大皇子有关系!”
李冲拍了拍他肩膀,笑道:“你的为人大家都信得过,你既然这样说了,我也放心了。”
转身朝崇文馆而去。
李吉的脸色却依然凝重。
淮南王李茂是郑王的儿子,如果此事真与郑王府有关,那么他便是最大的嫌疑人。
李忠是一个耳根子很软的人,容易被人挑唆,倘若真是李茂挑唆他干的,后果不堪设想。
他一时间心乱如麻,飞快离开皇宫,朝着陈王府而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我妻武则天,大唐,我妻武则天最新章节,大唐,我妻武则天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我妻武则天,大唐,我妻武则天最新章节,大唐,我妻武则天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