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井馆是这次谈判的地点。
中大兄已经率领倭国军队,退出了筑紫朝仓宫,屯住在龟井馆以北三十里外。
唐军则屯住在龟井馆以南三十里。
龟井馆内,一片寂静,凝滞的空气,仿佛要让人透不过气来了。
一条长长的桌案,将唐人和倭人隔在两边,参加谈判的两国官员,互相瞪视,谁也不肯让步。
刘仁轨和中大兄都没有亲自参加谈判,大唐这边,由姜恪和刘仁愿分别为谈判正使和副使。
倭国一方,则由中臣镰足和鬼岛川清为正副使。
中臣镰足见局势僵住了,深吸一口气,沉声道:“贵使,去年贵国使节来我倭国谈判,只说割让九州,并不包括对马岛和壹岐岛……”
姜恪打断道:“去年是去年,这次谈判,并非完全按照去年的标准。”
“不对,上次我前往耽罗时,与贵国约定的条件是,我们遵守上次与贵国的谈判条件,两国罢兵。刘都督可是同意了的。”中臣镰足据理力争。
姜恪皱了皱眉,不做声了。
中臣镰足道:“大唐乃上国,大唐天子一言九鼎,重信守诺,为天下各国所敬服,相信不会出尔反尔罢。”
刘仁愿哼了一声,道:“少来这一套,你们若是不割让这两个小岛,那也可以,等签订完契约,我们自领兵攻打。”
中臣镰足道:“这两个小岛皆是我倭国领土,若是签订协议,按照停战协议,贵国不得再出兵攻打!”
刘仁愿一拍桌子,瞪眼道:“既然谈不拢,那就继续打!”
中臣镰足淡淡道:“此事并非我倭国理亏,若是大唐执意要继续开战,我倭国也奉陪到底。”
刘仁愿微微一惊,暗道:“这东夷小子挺厉害啊,知道陛下已经下了旨意,若是谈不拢,我们也不好向陛下交代。”
姜恪看向他,道:“刘将军,这次是来谈判的,不是来打仗的,且稍安勿躁。”
刘仁愿哼了一声,不做声了。
两人来之前,就商议好了,一个唱白脸一个唱黑脸,只不过,他这黑脸没唱好,似乎唬不住倭国人,只能看姜恪这张白脸了。
姜恪缓缓道:“倭使刚才说,对马岛和壹岐岛,是贵国领土,这话不对吧?”
中臣镰足沉声道:“有何不对?”
阿波罗嘿的一笑,道:“一派胡言,对马国国主,名叫对马宗市,只是臣属你倭国罢了,和我耽罗当初臣属百济一样。”
他因熟悉倭国情况,也在大唐谈判队伍之中。
中臣镰足道:“就算属国,一样在协定范围内,当初大唐与大食人签订互不侵犯协议,不也包含了各自属国吗?”
姜恪微笑道:“照贵使这么说,只要停战了,你我两国,都不得再攻打对方的属国了?”
中臣镰足见他面露微笑,隐隐觉得哪里不对劲,细细一想,却也并未发现刚才那句话哪里有破绽。
“不错,”他只能硬着头皮回答。
姜恪道:“那好,这份协议签订之后,贵国不得再对新罗、靺鞨占据的地方动手。”
中臣镰足变色道:“这是为何?他们攻占我倭国领土,我们当然要将他们驱逐!”
姜恪道:“因为他们都是我大唐属国,协议签订后,你们对他们动手,就是撕毁约定,对我大唐开战!”
中臣镰足露出一丝惊慌,道:“若要签订协议,他们必须退出我倭国才行!”
刘仁愿冷笑道:“凭什么?之前可没有这个条件。”
中臣镰足满头大汗,脑中急思对策。
一直沉默的鬼岛川清清了清嗓子,道:“好,可以把对马二岛交给你们,不过你们也必须让新罗和靺鞨退兵!”
中臣镰足大惊,转头目视鬼岛川清,似在责怪他擅作主张。
鬼岛川清耸了耸肩,道:“两个小岛罢了,总没有能登、陆奥两地重要吧?”
中臣镰足道:“太子殿下可没让我们让出两岛,到时候,回去如何向殿下交代?”
鬼岛川清道:“这也没办法,相信殿下能够理解。”
中臣镰足哼了一声,仿佛做出极大的让步,道:“好,我们可以答应再割让两岛,但贵国不仅要让新罗、靺鞨退兵,还要将大海人王子送回来。”
刘仁愿哈哈一笑,道:“你急个什么?我们还没答应让新罗、靺鞨退兵呢,说的我们好像答应了一样。”
中臣镰足沉声道:“若不答应,那两岛无法割让。”
姜恪警告道:“倭使,你若不答应,可不要后悔。”
中臣镰足昂首道:“贵国若是欺人太甚,我倭国必然跟你们奋战到底!”
他敢这么强硬,除了知道大唐皇帝已经下旨、大唐官员会有所顾忌外,还因继续僵持下去,只会让靺鞨、新罗得利,大唐也赚不到什么便宜。
所谓谈判,便是一场心理博弈,若是太在乎自家得失,便很容易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只有跳出棋局之外,保持绝对的冷静客观,看清双方利益和筹码,才能为本国谋取最大利益。
姜恪和刘仁愿对视一眼,说道:“既然你们如此坚持,那此次就谈到这里吧,反正我们不急。”
这其实已经是双方第二次谈判了,和上次一样,又是不欢而散。
谈判结束后,姜恪和刘仁愿带着大唐谈判队伍,回到三十里外的唐军营帐,将情况跟刘仁轨汇报。
刘仁轨正坐在营帐内看书,显得很悠闲,只挥了挥手,说了句:“知道了,三日后继续谈判。”
刘仁愿忍不住道:“都督,再谈判下去,只怕靺鞨人都要打到倭国都城了,到时倭国皇宫被他们劫掠,倭人只怕就没钱赔偿咱们了。”
刘仁轨瞥了他一眼,道:“别急,谈判比的就是耐心,咱们输了不过被陛下斥责几句,降几级官职罢了。倭人输了,可是会身死国灭,时间在咱们这边。”
刘仁愿苦笑一声。
他并不在乎倭人怎么样,只在乎自己这次能不能升爵位。
姜恪年纪比他轻,心态也更好一些,拍了拍他肩膀,道:“都督说的对,等着吧,倭人不可能比咱们更有耐心。”
刘仁愿只好答应了。
三日后,谈判又在龟井馆继续。
争论点依然在对马二岛的归属。
刘仁愿却明显发现,中臣镰足已不像上次那般镇静,不仅脸色苍白,两只眼睛还挂着黑眼圈,显然最近几日都没睡好。
中臣镰足沉声道:“两岛可以给贵国,新罗和靺鞨,我们也可以自行驱逐,只有一个条件,希望贵国能释放大海人王子。”
姜恪也敏锐的发现了他的变化,试探道:“要释放大海人,需得陛下旨意,我们可以派人返回长安,向陛下请旨。”
中臣镰足脸色一白,心道:“你一去一回,都一个多月了,我哪有时间再跟你耗着。”
他深吸一口气,道:“那这样,只需你们答应我们,替贵国陛下请旨,协议便可签订。”
姜恪见他让步,心知倭国内部又出现变化,他们的筹码又减少了一些。
这种情况,他自然不会放过,又提要求道:“我们也还有一个要求。”
中臣镰足冷冷望着他,强压怒气,道:“贵国不要太过分!”
姜恪插着手,淡淡道:“我们答应帮你们向皇帝陛下请奏,多提一个要求不过分吧,倭使急个什么?”
刘仁愿哼道:“有些人总是忘了,自己才是战败国的身份。”
中臣镰足闭目半晌,再睁眼时,已压下愤怒,沉声道:“你们还有什么条件?”
姜恪缓缓道:“前次谈判,我们提到金银赔偿的问题,你们当时说,国库金银不足,对吗?”
中臣镰足道:“不错,我倭国金银并不多,开采也不易,国库之中,也只有二十多万两黄金,五十多万两白银。”
“我们还有五千石金沙,加起来也有二十多万两黄金。另外,还有五十箱珍珠宝石,价值大约十万两黄金。剩下的金银,希望五年偿还,每年还十万两黄金,十万两白银。”
姜恪一抬手,道:“我们刚刚想到一个更好的主意。”
中臣镰足道:“什么主意?”
姜恪道:“听说距离九州不远的石见国,有一个大型银矿,将那个银矿给我们,剩下的金银就可免去,我们自己开采便是。”
中臣镰足脸上肌肉跳动了一下,道:“石见银山,是我倭国最大银山,储存的银矿有数千万斤,怎能让给你们?”
姜恪道:“储存多是一回事,开采是另一回事,五年开采的量,还比不上赔偿数量吧。”
中臣镰足气得青筋暴起,心中又知道,正因自己不够冷静,才让唐人瞧出破绽,趁机又咬了一口。
鬼岛川清哼了一声,道:“九州南部就有一座大金矿,你们却不满足,想不到堂堂大唐,自诩上国,竟也如此贪心。”
刘仁愿笑道:“比贪心的话,谁能比得上你这个海盗?”
鬼岛川清目光一冷,迸射出阴冷的杀机。
他虽总对别人说,自己是个海盗,其实最忌讳别人提这两个字,不少人就因为提到海盗,被他杀死。
刘仁愿眯着眼道:“怎么,想动手?”
中臣镰足心知再拖下去,局势只会更加不利,大声道:“好,我们再退让一步就是,大唐若是还有什么过分的要求,不妨一并提出来!”
姜恪微笑道:“既然你们没有再提新要求,无缘无故,我们自然也不会再有异议。”
经过三次谈判,双方终于达成一致,在龟井馆签署了停战协议。
谈判结果传到长安时,已到了第二年开春。
李治坐着龙辇,从玄武门而出,沿着渭河,在长安城四周巡视。
去年干旱,导致全国收成都受影响。
故而他格外重视今年的春耕,一月下旬之后,便经常出巡,探查农事。
不过他都是在长安城四周转悠,上午出发,下午就回宫了,偶尔才在外面露宿一次。
这天上午,他去长安城北面的富平县巡视了一圈,见农事顺畅,便早早返回。
回到太极宫时,还未到酉时,刚过玄武门,便有内侍来报,郝处俊求见。
李治来到甘露殿,传郝处俊觐见。
郝处俊来到殿内,叙礼毕,将谈判情况,都跟李治说了。
李治听说石见国的大银矿竟然也要到手了,不由喜出望外,道:“做的很好。”
有了这个银矿,便能以采矿之名,勘探倭国地形,将来也更容易找到理由,攻打倭国本岛。
比如矿工走丢之类。
郝处俊道:“回陛下,其实倭人一开始并不答应,是因为本国出了状况,他们不得已才答应。”
李治问:“出了什么状况?”
郝处俊道:“靺鞨骑兵突袭了倭国信浓的高井城,城破之后,将男子、老幼全部杀死,年轻女子则俘虏送回本国,当做奴隶。”
“那高井城距离倭国都城飞鸟已经不远了,飞鸟贵族非常惊恐,派人前往百济,将宝女王请回倭国,如今宝女王已重新执掌倭国都城。”
李治愣道:“那中大兄呢?”
郝处俊道:“中大兄率领军队,驻扎在美浓,应该正在跟宝女王谈判吧。”
李治想了想,道:“其实当时我军与中大兄对峙时,他就可以请回宝女王,镇守本州。可他权利欲太强,如今宝女王自己回来了,他们俩不可能谈判出好结果的。”
郝处俊道:“陛下所言极是。眼下倭国内忧外患,恐怕不用咱们出手,就会亡国了。”
李治沉吟了一会,道:“应该没那么容易。传旨刘仁轨,还是按照原定计划,稳扎稳打,先控制住九州。”
郝处俊应了一声,问道:“陛下,九州地区,该如何治理?”
李治摆手道:“此事不急,先让刘仁轨管着,等二月朔望朝再详细讨论吧。”
郝处俊应诺一声,告退离去。
李治回到寝殿,将桌上一本书拿起来翻看。
这是阿波伎献给他的一本翻译过的耽罗纪事。
耽罗并无史书,每一任国王,都会亲自执笔,记录下国内发生的重要事情,供后世子孙借鉴。
李治想了解的也并非耽罗情况,而是通过这本书,了解倭国情况。
耽罗第二十五任国王,就记录下一件有用的事。
彼时,倭国还未统一,分为虾夷国,和国和隼人国。
隼人国,便是九州原住民,后来被和国击败,兼并了他们领土。
正当李治看的入神时,王伏胜来到身边,低声道:“陛下,皇后殿下派人请您过去一趟。”
中大兄已经率领倭国军队,退出了筑紫朝仓宫,屯住在龟井馆以北三十里外。
唐军则屯住在龟井馆以南三十里。
龟井馆内,一片寂静,凝滞的空气,仿佛要让人透不过气来了。
一条长长的桌案,将唐人和倭人隔在两边,参加谈判的两国官员,互相瞪视,谁也不肯让步。
刘仁轨和中大兄都没有亲自参加谈判,大唐这边,由姜恪和刘仁愿分别为谈判正使和副使。
倭国一方,则由中臣镰足和鬼岛川清为正副使。
中臣镰足见局势僵住了,深吸一口气,沉声道:“贵使,去年贵国使节来我倭国谈判,只说割让九州,并不包括对马岛和壹岐岛……”
姜恪打断道:“去年是去年,这次谈判,并非完全按照去年的标准。”
“不对,上次我前往耽罗时,与贵国约定的条件是,我们遵守上次与贵国的谈判条件,两国罢兵。刘都督可是同意了的。”中臣镰足据理力争。
姜恪皱了皱眉,不做声了。
中臣镰足道:“大唐乃上国,大唐天子一言九鼎,重信守诺,为天下各国所敬服,相信不会出尔反尔罢。”
刘仁愿哼了一声,道:“少来这一套,你们若是不割让这两个小岛,那也可以,等签订完契约,我们自领兵攻打。”
中臣镰足道:“这两个小岛皆是我倭国领土,若是签订协议,按照停战协议,贵国不得再出兵攻打!”
刘仁愿一拍桌子,瞪眼道:“既然谈不拢,那就继续打!”
中臣镰足淡淡道:“此事并非我倭国理亏,若是大唐执意要继续开战,我倭国也奉陪到底。”
刘仁愿微微一惊,暗道:“这东夷小子挺厉害啊,知道陛下已经下了旨意,若是谈不拢,我们也不好向陛下交代。”
姜恪看向他,道:“刘将军,这次是来谈判的,不是来打仗的,且稍安勿躁。”
刘仁愿哼了一声,不做声了。
两人来之前,就商议好了,一个唱白脸一个唱黑脸,只不过,他这黑脸没唱好,似乎唬不住倭国人,只能看姜恪这张白脸了。
姜恪缓缓道:“倭使刚才说,对马岛和壹岐岛,是贵国领土,这话不对吧?”
中臣镰足沉声道:“有何不对?”
阿波罗嘿的一笑,道:“一派胡言,对马国国主,名叫对马宗市,只是臣属你倭国罢了,和我耽罗当初臣属百济一样。”
他因熟悉倭国情况,也在大唐谈判队伍之中。
中臣镰足道:“就算属国,一样在协定范围内,当初大唐与大食人签订互不侵犯协议,不也包含了各自属国吗?”
姜恪微笑道:“照贵使这么说,只要停战了,你我两国,都不得再攻打对方的属国了?”
中臣镰足见他面露微笑,隐隐觉得哪里不对劲,细细一想,却也并未发现刚才那句话哪里有破绽。
“不错,”他只能硬着头皮回答。
姜恪道:“那好,这份协议签订之后,贵国不得再对新罗、靺鞨占据的地方动手。”
中臣镰足变色道:“这是为何?他们攻占我倭国领土,我们当然要将他们驱逐!”
姜恪道:“因为他们都是我大唐属国,协议签订后,你们对他们动手,就是撕毁约定,对我大唐开战!”
中臣镰足露出一丝惊慌,道:“若要签订协议,他们必须退出我倭国才行!”
刘仁愿冷笑道:“凭什么?之前可没有这个条件。”
中臣镰足满头大汗,脑中急思对策。
一直沉默的鬼岛川清清了清嗓子,道:“好,可以把对马二岛交给你们,不过你们也必须让新罗和靺鞨退兵!”
中臣镰足大惊,转头目视鬼岛川清,似在责怪他擅作主张。
鬼岛川清耸了耸肩,道:“两个小岛罢了,总没有能登、陆奥两地重要吧?”
中臣镰足道:“太子殿下可没让我们让出两岛,到时候,回去如何向殿下交代?”
鬼岛川清道:“这也没办法,相信殿下能够理解。”
中臣镰足哼了一声,仿佛做出极大的让步,道:“好,我们可以答应再割让两岛,但贵国不仅要让新罗、靺鞨退兵,还要将大海人王子送回来。”
刘仁愿哈哈一笑,道:“你急个什么?我们还没答应让新罗、靺鞨退兵呢,说的我们好像答应了一样。”
中臣镰足沉声道:“若不答应,那两岛无法割让。”
姜恪警告道:“倭使,你若不答应,可不要后悔。”
中臣镰足昂首道:“贵国若是欺人太甚,我倭国必然跟你们奋战到底!”
他敢这么强硬,除了知道大唐皇帝已经下旨、大唐官员会有所顾忌外,还因继续僵持下去,只会让靺鞨、新罗得利,大唐也赚不到什么便宜。
所谓谈判,便是一场心理博弈,若是太在乎自家得失,便很容易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只有跳出棋局之外,保持绝对的冷静客观,看清双方利益和筹码,才能为本国谋取最大利益。
姜恪和刘仁愿对视一眼,说道:“既然你们如此坚持,那此次就谈到这里吧,反正我们不急。”
这其实已经是双方第二次谈判了,和上次一样,又是不欢而散。
谈判结束后,姜恪和刘仁愿带着大唐谈判队伍,回到三十里外的唐军营帐,将情况跟刘仁轨汇报。
刘仁轨正坐在营帐内看书,显得很悠闲,只挥了挥手,说了句:“知道了,三日后继续谈判。”
刘仁愿忍不住道:“都督,再谈判下去,只怕靺鞨人都要打到倭国都城了,到时倭国皇宫被他们劫掠,倭人只怕就没钱赔偿咱们了。”
刘仁轨瞥了他一眼,道:“别急,谈判比的就是耐心,咱们输了不过被陛下斥责几句,降几级官职罢了。倭人输了,可是会身死国灭,时间在咱们这边。”
刘仁愿苦笑一声。
他并不在乎倭人怎么样,只在乎自己这次能不能升爵位。
姜恪年纪比他轻,心态也更好一些,拍了拍他肩膀,道:“都督说的对,等着吧,倭人不可能比咱们更有耐心。”
刘仁愿只好答应了。
三日后,谈判又在龟井馆继续。
争论点依然在对马二岛的归属。
刘仁愿却明显发现,中臣镰足已不像上次那般镇静,不仅脸色苍白,两只眼睛还挂着黑眼圈,显然最近几日都没睡好。
中臣镰足沉声道:“两岛可以给贵国,新罗和靺鞨,我们也可以自行驱逐,只有一个条件,希望贵国能释放大海人王子。”
姜恪也敏锐的发现了他的变化,试探道:“要释放大海人,需得陛下旨意,我们可以派人返回长安,向陛下请旨。”
中臣镰足脸色一白,心道:“你一去一回,都一个多月了,我哪有时间再跟你耗着。”
他深吸一口气,道:“那这样,只需你们答应我们,替贵国陛下请旨,协议便可签订。”
姜恪见他让步,心知倭国内部又出现变化,他们的筹码又减少了一些。
这种情况,他自然不会放过,又提要求道:“我们也还有一个要求。”
中臣镰足冷冷望着他,强压怒气,道:“贵国不要太过分!”
姜恪插着手,淡淡道:“我们答应帮你们向皇帝陛下请奏,多提一个要求不过分吧,倭使急个什么?”
刘仁愿哼道:“有些人总是忘了,自己才是战败国的身份。”
中臣镰足闭目半晌,再睁眼时,已压下愤怒,沉声道:“你们还有什么条件?”
姜恪缓缓道:“前次谈判,我们提到金银赔偿的问题,你们当时说,国库金银不足,对吗?”
中臣镰足道:“不错,我倭国金银并不多,开采也不易,国库之中,也只有二十多万两黄金,五十多万两白银。”
“我们还有五千石金沙,加起来也有二十多万两黄金。另外,还有五十箱珍珠宝石,价值大约十万两黄金。剩下的金银,希望五年偿还,每年还十万两黄金,十万两白银。”
姜恪一抬手,道:“我们刚刚想到一个更好的主意。”
中臣镰足道:“什么主意?”
姜恪道:“听说距离九州不远的石见国,有一个大型银矿,将那个银矿给我们,剩下的金银就可免去,我们自己开采便是。”
中臣镰足脸上肌肉跳动了一下,道:“石见银山,是我倭国最大银山,储存的银矿有数千万斤,怎能让给你们?”
姜恪道:“储存多是一回事,开采是另一回事,五年开采的量,还比不上赔偿数量吧。”
中臣镰足气得青筋暴起,心中又知道,正因自己不够冷静,才让唐人瞧出破绽,趁机又咬了一口。
鬼岛川清哼了一声,道:“九州南部就有一座大金矿,你们却不满足,想不到堂堂大唐,自诩上国,竟也如此贪心。”
刘仁愿笑道:“比贪心的话,谁能比得上你这个海盗?”
鬼岛川清目光一冷,迸射出阴冷的杀机。
他虽总对别人说,自己是个海盗,其实最忌讳别人提这两个字,不少人就因为提到海盗,被他杀死。
刘仁愿眯着眼道:“怎么,想动手?”
中臣镰足心知再拖下去,局势只会更加不利,大声道:“好,我们再退让一步就是,大唐若是还有什么过分的要求,不妨一并提出来!”
姜恪微笑道:“既然你们没有再提新要求,无缘无故,我们自然也不会再有异议。”
经过三次谈判,双方终于达成一致,在龟井馆签署了停战协议。
谈判结果传到长安时,已到了第二年开春。
李治坐着龙辇,从玄武门而出,沿着渭河,在长安城四周巡视。
去年干旱,导致全国收成都受影响。
故而他格外重视今年的春耕,一月下旬之后,便经常出巡,探查农事。
不过他都是在长安城四周转悠,上午出发,下午就回宫了,偶尔才在外面露宿一次。
这天上午,他去长安城北面的富平县巡视了一圈,见农事顺畅,便早早返回。
回到太极宫时,还未到酉时,刚过玄武门,便有内侍来报,郝处俊求见。
李治来到甘露殿,传郝处俊觐见。
郝处俊来到殿内,叙礼毕,将谈判情况,都跟李治说了。
李治听说石见国的大银矿竟然也要到手了,不由喜出望外,道:“做的很好。”
有了这个银矿,便能以采矿之名,勘探倭国地形,将来也更容易找到理由,攻打倭国本岛。
比如矿工走丢之类。
郝处俊道:“回陛下,其实倭人一开始并不答应,是因为本国出了状况,他们不得已才答应。”
李治问:“出了什么状况?”
郝处俊道:“靺鞨骑兵突袭了倭国信浓的高井城,城破之后,将男子、老幼全部杀死,年轻女子则俘虏送回本国,当做奴隶。”
“那高井城距离倭国都城飞鸟已经不远了,飞鸟贵族非常惊恐,派人前往百济,将宝女王请回倭国,如今宝女王已重新执掌倭国都城。”
李治愣道:“那中大兄呢?”
郝处俊道:“中大兄率领军队,驻扎在美浓,应该正在跟宝女王谈判吧。”
李治想了想,道:“其实当时我军与中大兄对峙时,他就可以请回宝女王,镇守本州。可他权利欲太强,如今宝女王自己回来了,他们俩不可能谈判出好结果的。”
郝处俊道:“陛下所言极是。眼下倭国内忧外患,恐怕不用咱们出手,就会亡国了。”
李治沉吟了一会,道:“应该没那么容易。传旨刘仁轨,还是按照原定计划,稳扎稳打,先控制住九州。”
郝处俊应了一声,问道:“陛下,九州地区,该如何治理?”
李治摆手道:“此事不急,先让刘仁轨管着,等二月朔望朝再详细讨论吧。”
郝处俊应诺一声,告退离去。
李治回到寝殿,将桌上一本书拿起来翻看。
这是阿波伎献给他的一本翻译过的耽罗纪事。
耽罗并无史书,每一任国王,都会亲自执笔,记录下国内发生的重要事情,供后世子孙借鉴。
李治想了解的也并非耽罗情况,而是通过这本书,了解倭国情况。
耽罗第二十五任国王,就记录下一件有用的事。
彼时,倭国还未统一,分为虾夷国,和国和隼人国。
隼人国,便是九州原住民,后来被和国击败,兼并了他们领土。
正当李治看的入神时,王伏胜来到身边,低声道:“陛下,皇后殿下派人请您过去一趟。”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我妻武则天,大唐,我妻武则天最新章节,大唐,我妻武则天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我妻武则天,大唐,我妻武则天最新章节,大唐,我妻武则天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