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408章 朕给他搭台

小说:大唐,我妻武则天 作者:左百户 更新时间:2025-04-01 19:13:36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上官仪听了此话,便不做声了。

  他已经尽到御史大夫的职责,将此事让皇帝知道了。此事云山雾罩,还是静观其变为好。

  阎立本见他不吭声,只好上前一步,说道:“陛下,纵然此事只是一场误会,但突厥人经常劫掠西域九国,等他们恢复元气,恐成为朝廷心腹大患。”

  郝处俊沉声道:“下官以为,阎相公此言有误。”

  郝处俊一向铁面无私,与当年的褚遂良颇为相似,在朝堂上说话一向不客气。

  阎立本被他抢白了一句,面色微沉,道:“何处有误?”

  郝处俊道:“突厥人年年向我大唐上供,西域九国却只在岁末时,朝贡些许贡品,我大唐有时候回礼少了,他们还不乐意。”

  阎立本愣道:“他们何时表现的不乐意了?”

  张柬之出列,道:“阎相,郝尚书并未虚言。去年各国上供贡品之后,朝廷只回了往年一半礼物,各国使节便在鸿胪寺大发牢骚,还说今年会减少供物。”

  “相比之下,突厥人却没有任何怨言。”

  阎立本听了此话,脸色顿时黑了下来。

  去年大唐大旱,国家收敛开支,回礼减少情有可缘,这帮小国竟因此抱怨,太不知进退!

  郝处俊缓缓道:“阎相也听到了,如此情况下,我们又何必护着昭武九国,反去责备突厥人呢?”

  李义府忽然出列,道:“突厥人是狼,九国是羊,将突厥人放在九国旁边,便是将狼塞入羊圈中。我们若坐视不理,等狼吃肥了,迟早会反咬主人一口!”

  郝处俊道:“羊长大了,会奉献自己,给主人吃肉。狼却不会。在下认为,将昭武九国比做羊,并不合适。”

  上官仪听到此处,暗暗点头,心道:“郝处俊肯定知道些什么,才如此维护裴行俭。”

  然而很快,便有更多官员出列,斥责裴行俭。

  虽然昭武九国的行为让众臣不满,但他们对大唐没有威胁。

  反倒是突厥人,表现如此乖顺,更让众官员觉得可疑。

  郝处俊虽词锋犀利,但以一敌多,渐渐也吃不消了。

  李治开口打断道:“行了,都不必争了。”

  众官员顿时噤声。

  李治缓缓道:“蒙池都督府去年又向长安上供了一万只羊,在列的每一位爱卿,应该都吃过突厥人上供的羊。这次的事既然是一场误会,朕看就不必深究了。”

  武将们见皇帝表态,纷纷退回蹑席,不再多言。

  文官们面面相觑了一阵,也只好退下。

  大家都知道皇帝重实厌虚,突厥人老老实实向朝廷缴纳赋税,岁末也有朝贡,自然更得皇帝的心了。

  有些官员开始担心,大唐厚此薄彼,会不会导致那些小国不再臣服大唐,转投大食人了。

  ……

  “陛下,您如此偏心,就不怕昭武九国,投靠大食人吗?”

  立政殿内,武媚娘一边剥着贡柑,一边朝李治问道。

  她一向喜欢派人去听朔望朝,故而今天朝会的事,她都一清二楚。

  只要武媚娘掌握分寸,不越过红线,李治也由着她,也可以听听她对朝事的意见。

  李治坐在铺着竹席的凉榻上,看了她一眼,道:“皇后真的觉得,昭武九国会投靠大食人吗?”

  武媚娘剥下一片贡桔,喂到李治嘴馋,笑道:“胡人的心思,跟我们不一样,妾身还是有些担心。”

  李治张嘴吃下柑橘,说道:“你是想知道朕为何这么信任裴行俭吧?”

  武媚娘承认道:“妾身确实好奇。”

  李治朝她招了招手,又拍了拍大腿,示意她坐过来。

  待武媚娘坐在他腿上后,李治揽着她的腰,说道:“当初朕曾派高有道去了一趟安西,高有道回来后,朕便从他口中听说了突厥人的事。”

  “朕当即写了一封密信,向他询问此事,裴行俭回信说,事关重大,他想悄悄回长安一趟,向朕解释此事。”

  武媚娘认真的点点头,朝张多海瞟了一眼。

  张多海会意,挥了挥手,殿内的下人全部退下了,只有王伏胜和他两个人留了下来。

  李治接着道:“他回到长安后,便把他的用意跟朕说了。裴行俭认为,大唐将来的敌人是大食,然而大食是宗教立国,只要被他们占据的地方,便能利用宗教的优势,迅速控制本地民众,增强自身实力。”

  “他觉得昭武九国实力弱小,又各自为战,不足以成为大唐的屏障,需要尽快整合他们的力量,才能对抗大食人。”

  武媚娘目光闪动,隐隐已经猜出几分了。

  李治道:“裴行俭希望昭武九国像突厥人一样,向大唐纳税,并且大唐能够在九国招募兵员。”

  “直接提出这个要求的话,他们定会怀疑大唐要吞并他们,所以只能采取其他办法,给他们施加压力,让他们主动答应。”

  武媚娘微笑道:“所以他选择了突厥人?”

  李治点头道:“是的,突厥人确实是一条狼,但如果能运用好的话,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他得到我的支持后,便开始纵容突厥人,让他们对九国张开獠牙,九国为求自保,只能向我们求助,然后我们才有机会,达到我们想要的目的。”

  武媚娘听完后,感叹道:“此人果然是一个大才,陛下没有用错人。”

  当初她刚当上皇后时,还差点因为裴行俭反对她当皇后的事,准备收拾裴行俭。

  此时回想,李治那个时候就已经看中了裴行俭,有意保护他,这份远见,让她钦佩不已。

  李治转头望着西方,道:“朕也只是给他搭一个舞台罢了。他到底能做到什么地步,朕也拭目以待。”

  ……

  安西都护府的治所,在裴行俭升为安西都护后,便请旨迁移到了碎叶城。

  这座城池是裴行俭呕心沥血建造而成,由工部尚书阎立本一笔笔勾勒的蓝图。

  大小虽只有长安城五分之一不到,内部结构,却与长安城有七八成相似。

  碎叶城同样是里坊结构,唯一的区别是没有宵禁制度。

  碎叶城北面,也就是长安城皇宫所占的区域,便是安西都护府所在。

  与长安城对比的话,安西都护府位于皇城,至于太极宫和禁苑的所在,则被裴行俭建成一座大军营。

  都护府西北角落,是副都护崔知辩的衙廨。

  崔知辩和裴行俭一样,出身世家,是一个文武双全之人。

  然而也不知为什么,他与裴行俭的关系却并不好。

  穆巴为了求见裴行俭,已经在都护府等了两个多时辰。

  他实在等不下去了,便请求面见副都护崔知辩。

  结果这次很快就有传信了,崔知辩请他过去。

  穆巴精神一振,跟着带路的文吏,沿着走廊,一路来到崔知辩的公房。

  进屋之后,他先行了一个穆国的礼节,随后又行了一个大唐的礼节。

  “穆巴拜见崔都督。”

  崔知辩是清河崔氏定著六房中的乌水房,今年才四十出头,双鬓却已见白,五官俊逸,身上自有一股大唐世家子弟的风骨气质。

  “穆相不必多礼,请坐。”崔知辩抬了抬手。

  穆巴却并不就坐,拱手道:“穆巴身为穆国国相,这次奉鄙国国王之命,前来求见裴大都护,只可惜苦等两个时辰,却未能面见大都护。”

  崔知辩命人奉了茶,淡淡道:“他正在见李遮匐,自然没功夫见你了。”

  穆巴面色涨红的道:“突厥人不讲规矩,出兵劫掠我穆国都城,西域各国无不愤慨!裴都护却面见突厥人,把我晾在一旁,实在教人心寒。”

  崔知辩盯着他桌上的茶,冷着脸,一言不发。

  穆巴心中一凛,赶忙端起茶,道:“多谢崔都护的茶。”将杯中茶啜了一口,这才放下。

  他知道唐人待客讲究礼仪,喜欢先喝茶再谈话。

  自己刚才没有喝茶就开口,便是一种很失礼的行为。

  崔知辩这才收回目光,端起茶杯,吹了口气,慢慢啜饮。

  他喝的很慢,也并没有开口的意思。

  穆巴无奈,也只好又端起茶杯,陪他喝了起来。

  过了好半晌,崔知辩一杯茶才喝完,终于开口了。

  “西域各国,谁都知道,我跟裴都护不和。可外使刚才说裴都护的话,本人却不能苟同。”

  穆巴怔怔道:“在下哪里说错了吗?”

  崔知辩缓缓道:“李遮匐是蒙池都督府的官员,属于我大唐官员。而贵国虽臣属大唐,却只有国王一人,受我大唐册封。”

  “换句话说,阁下虽是穆国国相,在我大唐却并无官职。裴都护先见李遮匐,后见阁下,这符合我大唐规制。”

  穆巴咬了咬牙,心道:“看来唐人都是一样,都偏向突厥人!”

  崔知辩放下茶杯,仿佛看透了他的心思,道:“你觉得我大唐不公?”

  穆巴不说话,这就相当于默认了。

  崔知辩冷冷道:“那我可以告诉你,我从来都信不过突厥人。若是我当安西都护,一定请旨灭了突厥!”

  穆巴大喜,道:“那这次的事,还请崔都护仗义执言,替我穆国讨回一个公道。”

  崔知辩摇头道:“你不明白,裴都护深受陛下信任,况且突厥人年年缴纳赋税,还向碎叶城派出五千士兵戍值,你觉得陛下会偏向哪边?”

  穆巴一咬牙,道:“我们穆国也可缴纳赋税,提供士兵!”

  崔知辩扫了他一眼:“这事你能做主吗?”

  穆巴道:“只要我提议,国王一定同意。”

  崔知辩道:“你们能上交多少税收,提供多少兵丁?”

  穆巴道:“和突厥人一样!”

  崔知辩道:“好,今年岁末时,你们前往长安,向鸿胪寺提及此事。到时陛下定会赏赐你们,将来裴都护再敢偏心突厥,我帮你们说话。”

  穆巴道:“非要等到年底吗?我们现在就可派遣使节,前往长安啊!”

  崔知辩道:“现在不行,陛下只有岁末才会问起你们情况,你现在去长安,见不到陛下。”

  穆巴脸色苍白,道:“那这次的事,就算了不成?”

  崔知辩又端起茶杯,道:“局势如此,我也没有办法。”

  穆巴沉默了一会,忽然道:“我最近听人说,安国跟大食人走的很近,若是知道大唐偏向突厥人,只怕会投靠大食国。”

  崔知辩淡淡道:“无妨,陛下已传下旨意,大食内乱,让安西都护府做好帮吐火罗复国准备。他们若敢叛唐,顺路收拾了,不费什么功夫。”

  穆巴后背一凉,赶忙陪笑道:“那是那是……他们若敢背叛,我穆国第一个讨伐他们!”

  崔知辩低头看着茶杯,道:“国相阁下,还有别的事吗?”

  穆巴知道他是在送客了,拱手道:“鄙人告辞。”转身离去。

  穆巴前脚刚走,裴行俭后脚就进来了,还将门关上了。

  崔知辩竟一点不吃惊,感叹道:“果然被你猜中了,穆国主动提出,向大唐缴纳赋税。”

  裴行俭走到他旁边坐下,微笑道:“那就好,有他们带头,其他八国,就容易多了。”

  崔知辩给他倒了杯茶,道:“你用突厥人做刀,我唱红脸,你唱白脸,这场戏做下来,果然骗住了穆国。”

  “只是我不明白,穆巴想早去长安,你为何反对,何必要等到岁末呢?”

  裴行俭接过茶杯,道:“你别看粟特人表面蠢傻,其实精明都藏在肚子里。我们若是答应太爽快,他反而会起疑。”

  崔知辩点点头,粟特人能将生意做到长安,绝非愚蠢之人。

  裴行俭又道:“而且九国同气连枝,如今穆国这边松了气,正好一鼓作气,让九国都向我大唐纳税。”

  崔知辩道:“昭武九国,以康国为中心,若能让康国开口,剩下几国就容易多了。”

  裴行俭喝了口茶,道:“此事不急,还有半年,可慢慢谋划。”

  崔知辩看了他一眼,道:“可陛下让我们帮吐火罗复国,若能在动手之前,整合九国力量,成功把握岂不更大?”

  裴行俭道:“我已给陛下上了密奏,将此事推到明年。”

  崔知辩皱眉道:“大食人正在内斗,此事应越早越好,等到明年,只怕他们就能抽出手来了。”

  裴行俭微微一笑:“我要的就是他们抽出手来!”

  崔知辩目光闪动,眯着眼道:“你想跟大食人打一仗?”

  裴行俭哈哈一笑,道:“知我者,崔兄也。咱们迟早要跟大食人在西域打一仗,既是如此,我希望这场战争,由我们来主导。”

  崔知辩沉吟着,问:“怎么说?”

  裴行俭道:“倘若咱们趁着大食人还在内斗时,进攻吐火罗,大食人会退兵本土,等他们内部统一,准备充足,就会重新攻打吐火罗。”

  “这样的话,战争时间将由他们决定,吐火罗距离我们太远,救援不易,我们将陷入被动!”

  崔知辩道:“有理。”

  裴行俭接着道:“所以我想等到大食人内部打完,出现新的君王时,出兵攻打吐火罗。”

  “这个时候,大食人刚刚内斗完,正处于最虚弱的时候,最需休养生息,我们偏偏不给他们休养的机会。”

  崔知辩道:“你料定大食人会出兵救援?”

  裴行俭笑道:“从这次内斗就能看出,大食人内部情况复杂,并不团结。到时,新君上位,若表现出怯战之态,怎能服众?”

  “所以无论他愿不愿意,他都必须打这一仗。如此一来,战争的主动权,就掌握在我们手中。”

  崔知辩道:“可如果我们这一战打输了,也相当于帮大食新君,确立了权威。”

  裴行俭沉声道:“所以这一战只能胜,不能败!”

  崔知辩不再多言,换了一个话题,道:“我知道李遮匐是你一手扶持起来的,但我观此人,鹰视狼顾,非久居人下之人!”

  裴行俭道:“我知道,此人野心勃勃,将来定会反叛。”

  “那你还……”

  崔知辩问到一半,见裴行俭嘴角带笑,话锋一转,道:“你已经想好怎么收拾他了?”

  裴行俭没有多说什么,只微微点了点头。

  崔知辩与他共事数年,已摸清他的脾气,他越是轻描淡写,越说明他已掌控一切。

  很可能在他扶持李遮匐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怎么收拾他了。

  不过崔知辩还是提醒了一句。

  “你既防着他,又为何如此信任他送给你的胡女?”

  裴行俭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缓缓道:“那胡女原本就是我的人。”

  “你的人?”崔知辩一愣。

  裴行俭道:“我当初修筑碎叶城的时候,就把那胡女派到李遮匐身边。”

  “后来一次宴会上,此女献舞,我故意表现出对她感兴趣,果然,几日后,李遮匐便将她献给了我,派她到我身边监视。”

  “我越表现出对她的宠爱,李遮匐越会放松大意,以为已经掌控了我。将来再收拾他时,便容易多了。”

  崔知辩听完后,也不由暗暗感叹。

  眼前这位同僚的手段,实在令人敬佩,甚至害怕。

  裴行俭忽然站起身,拱手道:“崔兄,有件事我想拜托你。”

  崔知辩道:“你是我上官,有什么吩咐,直言便是。”

  裴行俭道:“我希望你回一趟长安。”

  崔知辩愣道:“做什么?”

  裴行俭沉声道:“我希望你能把我对付大食人的计划,详细告知陛下。”

  崔知辩皱眉道:“你不是已经给陛下写密信了吗?”

  裴行俭摇头道:“此事干系太大,我希望崔兄替我回长安一趟,向陛下详细陈述此事,陛下若有忧虑,崔兄也能及时解释清楚。”

  崔知辩深吸一口气,道:“好,我替你回长安一趟长安。”

  次日中午,崔知辩交接好差事,便带着十多名护卫,朝长安返回。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我妻武则天,大唐,我妻武则天最新章节,大唐,我妻武则天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