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盛夏,烈日炎炎,燥热的空气让人提不起精神。
皇城承天门大街上,官员们都走在建筑边檐形成的遮阴处,走路速度也比平时慢了一些。
这时,一名官员从一条横街走了出来。
他与别人不同,顶着熊熊酷日,走在大街正中心,步履飞快,脸上尽是汗水,引起不少人侧目。
原来是中书省侍郎兼鸿胪寺少卿张柬之。
张柬之由北向南,在另一条横街向东拐了进去。
前行不久,前方便是尚书省办公的区域。
张柬之径直来到户部公廨,七拐八绕,很快来到一间办公房外,敲了敲门,道:“李公,张柬之求见。”
“是柬之啊,快进来。”屋内传来李义府的声音。
张柬之推门而入,顿时觉得一片凉爽。
四顾一看,原来屋子墙角处,放了一盆冰块,旁边还堆着一堆白色的石头,这是硝石。
硝石制冰的法子,据说是从宫里传出来的,有人说是孙思邈发明的,也有人说是当今天子最先发现,还有人说是皇后钻研驻颜药方时,无意中发现。
无论如何,长安贵族们也都学会了用硝石制冰,夏日里纳凉。
李义府倒真会享受,不仅用硝石制冰,还坐在屋子里和杜复下棋。
张柬之皱了皱眉,道:“李公,现在还是上衙时间,你们怎么就……”
杜复赶忙解释道:“张侍郎,下官和李公都处理完了公务,原本准备下衙,见屋子里还有些冰块未化完,未免可惜,下官这才提议,与李公对弈一局。”
李义府朝张柬之招了招手,笑眯眯道:“柬之,明日是七夕,常山公主府举办了一场棋会,你可要参加?”
张柬之道:“李公,此事待会再说,我有事找您。”
杜复听了此话,拱手道:“下官先告退了。”起身离去,还把门给关好了。
李义府这才朝张柬之询问是何事。
张柬之走到杜复刚才的位置坐下,说道:“李公,我这几日细细思索,总算想出几个办法,可以增加国库收入,想听听您的意见。”
李义府苦笑一声,给他倒了杯茶,道:“你这人还真有点牛脾气,说吧,你想到什么法子了?”
张柬之道:“建立官营商社。”
李义府吃了一惊,道:“这可是与民争利,你不怕年底考核列入下等?”
大唐的官员考核,以德为主,能力次之,与民争利,必定导致在民间风评恶化,年底考核,就会受到影响。
张柬之道:“我的法子,不会让普通百姓吃亏,甚至可能对他们有利,只会让富人吃亏。”
李义府忙问:“说来听听。”
张柬之道:“我要建的商社,并非寻常百姓的营生,而是那些被富商控制的产业,比如石炭。”
李义府捏了捏胡须,沉吟道:“你是想在户部新设一个部门,专门经营石炭吗?”
张柬之道:“不错,石炭与盐不同,经营成本高昂,普通百姓无法接触到,就算官府经营,对民间影响也不大。”
李义府叹道:“石炭商路,毕竟是那群商人最先走出来的,现在就卸磨杀驴,只怕会影响朝廷公信力。”
张柬之道:“我的意思是,并非完全接手石炭经营,而是同时允许官营石炭和私营石炭。”
李义府奇道:“若是不能直接没收他们的商社,由户部重新建立一座司署,可不大容易。”
如今石炭市场已经接近饱和,纵然官府经营有优势,想插足进去,也极为困难。
张柬之笑道:“李公忘了白马商社吗?”
李义府目光一闪,道:“你是想重新经营起白马商社,将其改为官营?”
张柬之道:“正是。白马商社的产业全部被充公,我去查过,这些产业还在。用白马商社的底子,重起炉灶,建立一座官营石炭商社,应该并不困难。”
李义府沉吟片刻,点头道:“若是这样的话,此事倒有几分可行性。”
张柬之接着道:“官营石炭,可将其优先供应给皇宫和各大衙署,有了这些需求,官营商社便能迅速发展,朝廷就有了一笔收入。”
李义府道:“法子是没错,不过那些商人肯定还是会不满。”
原本朝廷需要石炭时,都是找各大石炭商社采购,如今朝廷自产自用,相当于抢夺这些商人的市场,他们当然会不满。
张柬之道:“商人逐利,欲壑难填,据说河东一些石炭商社,已经相互联合起来,共同抬高石炭价格。建立官营商社制约他们,也许更好。”
李义府听到此处,道:“既是如此,我可以支持你。不过仅凭石炭商社,只怕不够。”
张柬之伸出两根手指,道:“我还想再建立两座官营商社。”
“哪两座?”
张柬之低声与他说了。
李义府听了后,吃了一惊,道:“你想经营马和军械?”
“是的。”
“不行,这绝对不行!”李义府连连反对。
张柬之又细细解释了一阵,随着他不断解释,李义府的表情慢慢从抵制,变成了狐疑。
过了良久,他感叹道:“柬之,你说服我容易,可陛下那一关,只怕不太好过。”
张柬之道:“国库增收,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样做,总比提高民间赋税要好吧。”
李义府叹道:“那倒也是。罢了,无论陛下答不答应,咱们去试一试吧,就算陛下不同意,总算知道你已经尽力了,也不会责怪你。”
两人当即出了户部,一起朝着甘露殿而去。
来到甘露门外,通传一声,过了良久,有内侍回报,说皇帝召他们去临湖殿觐见。
两人一路来到临湖殿,向李治见礼。
李治刚刚睡醒没一会,脑袋还有些昏沉,抬手道:“不必多礼,两位爱卿何事觐见?”
张柬之道:“陛下,臣想到几个增加国库收入的法子,特来向陛下奏报。”
李治听到“增加国库收入”几个字,精神为之一振,道:“说来听听。”
张柬之便将官营石炭的情况跟李治说了。
李治听完后,不由愣住了,张柬之这个办法,不就是发展国营企业吗?
而且他还懂得利用白马商社来作为起点,这不仅仅是提出构想,连实施的方法也想好了。
李义府见李治神情有异,还以为皇帝不喜,忙道:“陛下,国库增收不易,张侍郎也只是提出一个构想,确实有与民争利之嫌……”
李治一抬手,道:“不,朕以为这个想法很好,可以尝试。”
张柬之和李义府都愣了一下,没想到皇帝竟如此支持。
李治大手一挥,道:“还有什么别的法子,一并说出来。”
张柬之大受鼓舞,说道:“陛下,臣以为还可以由国家设立商社,经营马匹和军械。”
李治心中一动,道:“详细说一下。”
张柬之道:“臣是这样想的,朝廷已有十几座牧场,这些牧场虽能为国家提供战马,然而太仆寺为了经营这些牧场,每年都需要花一大笔钱。”
“若是能建立一座官营马社,出售马匹,不仅能省去这笔开销,还能为国家增加收入。”
李治迟疑道:“若是卖出马匹,军队供应会不会不足?”
张柬之道:“回陛下,眼下朝廷牧场的马匹数量,是受到限制的,因为太仆寺每年支出的经费有限,故而无法扩张。”
李治听明白了。
简单来说,大唐现在是花钱养马,每年拨给太仆寺养马的钱是固定的,所以太仆寺只能养这么多马,多了养不起。
若是按照张柬之的办法,马场能自己盈利,规模不再受限。如此一来,就能完全释放马场的产能。
李治沉思良久,点头道:“可以先挑选出一座马场试点,若是没有太大弊端,朕以为此法可行。”
李义府忙道:“陛下,此事涉及到国库增收,不如将此事交给户部吧。”
李治看了他一眼,道:“好,这件事就由你来负责。”
李义府大喜,拱手谢恩,这可是一个立功的机会。
张柬之最后又提出官营军械。
这就跟后世卖军火差不多,售卖对象是外国。
眼下是冷兵器时代,大唐在军事上,并无隔代优势,对于使用火药的热兵器,冶炼技术又不成熟。
所以李治在此事上比较慎重,没有同意。
张柬之见李治答应了两个提议,也心满意足,与李义府一起告退,准备拟一个具体方案,再上呈中书省执行。
李治站在观水台前,望着波光粼粼的水面,又琢磨了一会张柬之的提议,觉得并无太大问题,便迈步朝着蓬莱殿而去。
一个多月前,徐槿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李宽。
如今李治已经有十个儿子了。
子女太多也不是好事。
李治因为太忙,除了比较宠爱的几个孩子外,经常会把其他子女给忘了。
对这第十个儿子,李治已很难再有当初武媚娘生下李显时的那种喜悦。
为了弥补心中愧疚,他最近除了武媚娘那里,去的最多的就是徐槿的蓬莱殿。
不一会,来到蓬莱殿,却见殿门口热闹的很,李勇正站在殿外宽阔的空地上,耍弄鞠球。
徐槿和杨才人正站在一旁瞧着,徐槿手中还抱着一个胖小子,正是十皇子李宽。
原本李勇耍弄鞠球,就是给他看的,本想逗他开心,只可惜这李宽一点面子不给,躺在徐槿怀里,呼呼大睡。
一行人瞧见李治来了后,都过来见礼,杨才人赶忙朝李勇道:“勇儿,快停下,你父亲来了。”
李治却喊道:“勇儿,传球!”
李勇大喜,一个高挑球传了过来,好让李治接到。
李治一脚飞踢,结果踢歪了些,皮球斜飞了出去,差点打中一名内侍,贴着头皮擦了过去。
那内侍很机灵,飞快的将球捡过来,递给王伏胜。
王伏胜接过球,侧头打量李治表情,见李治再不看鞠球一眼,就知道皇帝对蹴鞠没兴趣了。
李治在众人簇拥下进了蓬莱殿,摸了摸李宽的胖脸,只可惜这小子只顾酣睡。
徐槿摇了他半天,不住喊道:“宽儿,你耶耶来了,快醒醒。”李宽就是不醒。
李治见状,笑道:“行了,让他多睡一会吧。勇儿,跟朕对弈一局,这次让四个子,让朕瞧瞧你有没有长进!”
李勇笑着答应一声,坐在榻上,与李治下了起来。徐槿和杨才人则站在一旁观看。
一局棋走下来,李治发现李勇的棋风变了,比以前更稳健了。
以前李治在他腹内落子,他都会非常紧张,急着杀掉李治这些子,忽略了其他地方,被李治轻易占了便宜。
然而现在他却能不骄不躁,一面应付李治在腹地的进攻,一面又能在其他地方,与李治纠缠。
一局棋下来,李治竟输了一路半。
李治哈哈一笑,道:“不错,有长进,勇儿,最近请了名师教导吧?”
李勇道:“果然瞒不过父亲,孩儿最近聘请了一位围棋大师在府中,日日向他请教,这才有所进益。”
李治见猎心喜,心想:“皇宫之内,我已无敌手,那些大臣们,除阎立本、郝处俊外,基本上也下不过我,是时候和宫外高手过过招了。”
“那人叫什么?”他问。
李勇道:“此人名叫王名雾,位列长安八大棋手。”
长安八大棋手李治也听过,郝处俊就在榜上,排名第六,阎立本则因为宰相身份,别人不敢把他排进去。
李治只知道郝处俊和阎立本跟他下棋时,一直在放水,却瞧不出两人放了多少水。
若是能微服私访,与这位叫王名雾的人下一次,也许就能知道自己的真实棋力了。
这时,徐槿道:“陛下,妾身陪您弈一局吧。”
李治笑道:“好啊,有阵子没见你向朕挑战了。”
后宫嫔妃之中,徐槿的围棋水平一直是第一名,郑贵妃排第二。
至于武媚娘,李治只偷偷见她下过,每次要跟她对弈,她都说自己不会,不肯答应。
徐槿的棋风非常温和,就和她的性子一样,不与李治做局部厮杀,而是全盘布局。
一开始并无多少实地,然而到了后盘,她的布局便逐渐起到作用,开始扭转局势。
只可惜,她前期输的太多,最后还是没能补回来,输了李治四路。
李勇忽然道:“父亲,你和阿娘也下一局吧。”
杨才人忙道:“别胡说,我哪是陛下的对手?”
李治原以为杨才人不会下棋,朝李勇问:“你阿娘会下棋吗?”
李勇道:“当然会了,我一次都没赢过阿娘呢。”
李治顿时来了兴趣,非让杨才人陪他下一局。
杨才人拗不过他,只好坐着与他对弈。
下了没多久,李治便发现杨才人水平不错,只可惜毫无斗志,李治稍一进攻,她立刻退缩。
几乎是李治落子哪里,她就赶紧躲开,不一会,便落后一大片。
李治知她不敢跟自己争胜,顿时也不欺负她了,让一旁干着急的李勇替母亲下完。
三局棋下完,外面天色已经黑了。
李治离开蓬莱殿,迈着步子在宫内缓行。
正行之间,忽见前方一处假山旁,有火光传来。
皇城承天门大街上,官员们都走在建筑边檐形成的遮阴处,走路速度也比平时慢了一些。
这时,一名官员从一条横街走了出来。
他与别人不同,顶着熊熊酷日,走在大街正中心,步履飞快,脸上尽是汗水,引起不少人侧目。
原来是中书省侍郎兼鸿胪寺少卿张柬之。
张柬之由北向南,在另一条横街向东拐了进去。
前行不久,前方便是尚书省办公的区域。
张柬之径直来到户部公廨,七拐八绕,很快来到一间办公房外,敲了敲门,道:“李公,张柬之求见。”
“是柬之啊,快进来。”屋内传来李义府的声音。
张柬之推门而入,顿时觉得一片凉爽。
四顾一看,原来屋子墙角处,放了一盆冰块,旁边还堆着一堆白色的石头,这是硝石。
硝石制冰的法子,据说是从宫里传出来的,有人说是孙思邈发明的,也有人说是当今天子最先发现,还有人说是皇后钻研驻颜药方时,无意中发现。
无论如何,长安贵族们也都学会了用硝石制冰,夏日里纳凉。
李义府倒真会享受,不仅用硝石制冰,还坐在屋子里和杜复下棋。
张柬之皱了皱眉,道:“李公,现在还是上衙时间,你们怎么就……”
杜复赶忙解释道:“张侍郎,下官和李公都处理完了公务,原本准备下衙,见屋子里还有些冰块未化完,未免可惜,下官这才提议,与李公对弈一局。”
李义府朝张柬之招了招手,笑眯眯道:“柬之,明日是七夕,常山公主府举办了一场棋会,你可要参加?”
张柬之道:“李公,此事待会再说,我有事找您。”
杜复听了此话,拱手道:“下官先告退了。”起身离去,还把门给关好了。
李义府这才朝张柬之询问是何事。
张柬之走到杜复刚才的位置坐下,说道:“李公,我这几日细细思索,总算想出几个办法,可以增加国库收入,想听听您的意见。”
李义府苦笑一声,给他倒了杯茶,道:“你这人还真有点牛脾气,说吧,你想到什么法子了?”
张柬之道:“建立官营商社。”
李义府吃了一惊,道:“这可是与民争利,你不怕年底考核列入下等?”
大唐的官员考核,以德为主,能力次之,与民争利,必定导致在民间风评恶化,年底考核,就会受到影响。
张柬之道:“我的法子,不会让普通百姓吃亏,甚至可能对他们有利,只会让富人吃亏。”
李义府忙问:“说来听听。”
张柬之道:“我要建的商社,并非寻常百姓的营生,而是那些被富商控制的产业,比如石炭。”
李义府捏了捏胡须,沉吟道:“你是想在户部新设一个部门,专门经营石炭吗?”
张柬之道:“不错,石炭与盐不同,经营成本高昂,普通百姓无法接触到,就算官府经营,对民间影响也不大。”
李义府叹道:“石炭商路,毕竟是那群商人最先走出来的,现在就卸磨杀驴,只怕会影响朝廷公信力。”
张柬之道:“我的意思是,并非完全接手石炭经营,而是同时允许官营石炭和私营石炭。”
李义府奇道:“若是不能直接没收他们的商社,由户部重新建立一座司署,可不大容易。”
如今石炭市场已经接近饱和,纵然官府经营有优势,想插足进去,也极为困难。
张柬之笑道:“李公忘了白马商社吗?”
李义府目光一闪,道:“你是想重新经营起白马商社,将其改为官营?”
张柬之道:“正是。白马商社的产业全部被充公,我去查过,这些产业还在。用白马商社的底子,重起炉灶,建立一座官营石炭商社,应该并不困难。”
李义府沉吟片刻,点头道:“若是这样的话,此事倒有几分可行性。”
张柬之接着道:“官营石炭,可将其优先供应给皇宫和各大衙署,有了这些需求,官营商社便能迅速发展,朝廷就有了一笔收入。”
李义府道:“法子是没错,不过那些商人肯定还是会不满。”
原本朝廷需要石炭时,都是找各大石炭商社采购,如今朝廷自产自用,相当于抢夺这些商人的市场,他们当然会不满。
张柬之道:“商人逐利,欲壑难填,据说河东一些石炭商社,已经相互联合起来,共同抬高石炭价格。建立官营商社制约他们,也许更好。”
李义府听到此处,道:“既是如此,我可以支持你。不过仅凭石炭商社,只怕不够。”
张柬之伸出两根手指,道:“我还想再建立两座官营商社。”
“哪两座?”
张柬之低声与他说了。
李义府听了后,吃了一惊,道:“你想经营马和军械?”
“是的。”
“不行,这绝对不行!”李义府连连反对。
张柬之又细细解释了一阵,随着他不断解释,李义府的表情慢慢从抵制,变成了狐疑。
过了良久,他感叹道:“柬之,你说服我容易,可陛下那一关,只怕不太好过。”
张柬之道:“国库增收,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样做,总比提高民间赋税要好吧。”
李义府叹道:“那倒也是。罢了,无论陛下答不答应,咱们去试一试吧,就算陛下不同意,总算知道你已经尽力了,也不会责怪你。”
两人当即出了户部,一起朝着甘露殿而去。
来到甘露门外,通传一声,过了良久,有内侍回报,说皇帝召他们去临湖殿觐见。
两人一路来到临湖殿,向李治见礼。
李治刚刚睡醒没一会,脑袋还有些昏沉,抬手道:“不必多礼,两位爱卿何事觐见?”
张柬之道:“陛下,臣想到几个增加国库收入的法子,特来向陛下奏报。”
李治听到“增加国库收入”几个字,精神为之一振,道:“说来听听。”
张柬之便将官营石炭的情况跟李治说了。
李治听完后,不由愣住了,张柬之这个办法,不就是发展国营企业吗?
而且他还懂得利用白马商社来作为起点,这不仅仅是提出构想,连实施的方法也想好了。
李义府见李治神情有异,还以为皇帝不喜,忙道:“陛下,国库增收不易,张侍郎也只是提出一个构想,确实有与民争利之嫌……”
李治一抬手,道:“不,朕以为这个想法很好,可以尝试。”
张柬之和李义府都愣了一下,没想到皇帝竟如此支持。
李治大手一挥,道:“还有什么别的法子,一并说出来。”
张柬之大受鼓舞,说道:“陛下,臣以为还可以由国家设立商社,经营马匹和军械。”
李治心中一动,道:“详细说一下。”
张柬之道:“臣是这样想的,朝廷已有十几座牧场,这些牧场虽能为国家提供战马,然而太仆寺为了经营这些牧场,每年都需要花一大笔钱。”
“若是能建立一座官营马社,出售马匹,不仅能省去这笔开销,还能为国家增加收入。”
李治迟疑道:“若是卖出马匹,军队供应会不会不足?”
张柬之道:“回陛下,眼下朝廷牧场的马匹数量,是受到限制的,因为太仆寺每年支出的经费有限,故而无法扩张。”
李治听明白了。
简单来说,大唐现在是花钱养马,每年拨给太仆寺养马的钱是固定的,所以太仆寺只能养这么多马,多了养不起。
若是按照张柬之的办法,马场能自己盈利,规模不再受限。如此一来,就能完全释放马场的产能。
李治沉思良久,点头道:“可以先挑选出一座马场试点,若是没有太大弊端,朕以为此法可行。”
李义府忙道:“陛下,此事涉及到国库增收,不如将此事交给户部吧。”
李治看了他一眼,道:“好,这件事就由你来负责。”
李义府大喜,拱手谢恩,这可是一个立功的机会。
张柬之最后又提出官营军械。
这就跟后世卖军火差不多,售卖对象是外国。
眼下是冷兵器时代,大唐在军事上,并无隔代优势,对于使用火药的热兵器,冶炼技术又不成熟。
所以李治在此事上比较慎重,没有同意。
张柬之见李治答应了两个提议,也心满意足,与李义府一起告退,准备拟一个具体方案,再上呈中书省执行。
李治站在观水台前,望着波光粼粼的水面,又琢磨了一会张柬之的提议,觉得并无太大问题,便迈步朝着蓬莱殿而去。
一个多月前,徐槿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李宽。
如今李治已经有十个儿子了。
子女太多也不是好事。
李治因为太忙,除了比较宠爱的几个孩子外,经常会把其他子女给忘了。
对这第十个儿子,李治已很难再有当初武媚娘生下李显时的那种喜悦。
为了弥补心中愧疚,他最近除了武媚娘那里,去的最多的就是徐槿的蓬莱殿。
不一会,来到蓬莱殿,却见殿门口热闹的很,李勇正站在殿外宽阔的空地上,耍弄鞠球。
徐槿和杨才人正站在一旁瞧着,徐槿手中还抱着一个胖小子,正是十皇子李宽。
原本李勇耍弄鞠球,就是给他看的,本想逗他开心,只可惜这李宽一点面子不给,躺在徐槿怀里,呼呼大睡。
一行人瞧见李治来了后,都过来见礼,杨才人赶忙朝李勇道:“勇儿,快停下,你父亲来了。”
李治却喊道:“勇儿,传球!”
李勇大喜,一个高挑球传了过来,好让李治接到。
李治一脚飞踢,结果踢歪了些,皮球斜飞了出去,差点打中一名内侍,贴着头皮擦了过去。
那内侍很机灵,飞快的将球捡过来,递给王伏胜。
王伏胜接过球,侧头打量李治表情,见李治再不看鞠球一眼,就知道皇帝对蹴鞠没兴趣了。
李治在众人簇拥下进了蓬莱殿,摸了摸李宽的胖脸,只可惜这小子只顾酣睡。
徐槿摇了他半天,不住喊道:“宽儿,你耶耶来了,快醒醒。”李宽就是不醒。
李治见状,笑道:“行了,让他多睡一会吧。勇儿,跟朕对弈一局,这次让四个子,让朕瞧瞧你有没有长进!”
李勇笑着答应一声,坐在榻上,与李治下了起来。徐槿和杨才人则站在一旁观看。
一局棋走下来,李治发现李勇的棋风变了,比以前更稳健了。
以前李治在他腹内落子,他都会非常紧张,急着杀掉李治这些子,忽略了其他地方,被李治轻易占了便宜。
然而现在他却能不骄不躁,一面应付李治在腹地的进攻,一面又能在其他地方,与李治纠缠。
一局棋下来,李治竟输了一路半。
李治哈哈一笑,道:“不错,有长进,勇儿,最近请了名师教导吧?”
李勇道:“果然瞒不过父亲,孩儿最近聘请了一位围棋大师在府中,日日向他请教,这才有所进益。”
李治见猎心喜,心想:“皇宫之内,我已无敌手,那些大臣们,除阎立本、郝处俊外,基本上也下不过我,是时候和宫外高手过过招了。”
“那人叫什么?”他问。
李勇道:“此人名叫王名雾,位列长安八大棋手。”
长安八大棋手李治也听过,郝处俊就在榜上,排名第六,阎立本则因为宰相身份,别人不敢把他排进去。
李治只知道郝处俊和阎立本跟他下棋时,一直在放水,却瞧不出两人放了多少水。
若是能微服私访,与这位叫王名雾的人下一次,也许就能知道自己的真实棋力了。
这时,徐槿道:“陛下,妾身陪您弈一局吧。”
李治笑道:“好啊,有阵子没见你向朕挑战了。”
后宫嫔妃之中,徐槿的围棋水平一直是第一名,郑贵妃排第二。
至于武媚娘,李治只偷偷见她下过,每次要跟她对弈,她都说自己不会,不肯答应。
徐槿的棋风非常温和,就和她的性子一样,不与李治做局部厮杀,而是全盘布局。
一开始并无多少实地,然而到了后盘,她的布局便逐渐起到作用,开始扭转局势。
只可惜,她前期输的太多,最后还是没能补回来,输了李治四路。
李勇忽然道:“父亲,你和阿娘也下一局吧。”
杨才人忙道:“别胡说,我哪是陛下的对手?”
李治原以为杨才人不会下棋,朝李勇问:“你阿娘会下棋吗?”
李勇道:“当然会了,我一次都没赢过阿娘呢。”
李治顿时来了兴趣,非让杨才人陪他下一局。
杨才人拗不过他,只好坐着与他对弈。
下了没多久,李治便发现杨才人水平不错,只可惜毫无斗志,李治稍一进攻,她立刻退缩。
几乎是李治落子哪里,她就赶紧躲开,不一会,便落后一大片。
李治知她不敢跟自己争胜,顿时也不欺负她了,让一旁干着急的李勇替母亲下完。
三局棋下完,外面天色已经黑了。
李治离开蓬莱殿,迈着步子在宫内缓行。
正行之间,忽见前方一处假山旁,有火光传来。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我妻武则天,大唐,我妻武则天最新章节,大唐,我妻武则天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我妻武则天,大唐,我妻武则天最新章节,大唐,我妻武则天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