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412章 贤妃谏君

小说:大唐,我妻武则天 作者:左百户 更新时间:2025-04-03 19:11:49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次日清晨,于志宁又去立政殿面见武皇后,提起此事。

  武媚娘听了后,果然应承了此事。

  正午过后,武媚娘听说李治午休睡醒后,就命人把李治请了过来,摆好围棋,说是向李治请教棋艺。

  李治一向好为人师,当即指点起武媚娘先手技巧。

  李治读书时便学过围棋,虽说当时他的棋下的很臭,至少学会了后世的布局技巧。

  后来李治对围棋逐渐感上兴趣后,才开始学古棋谱,棋力逐渐精进。

  他发现古棋强在中盘,开局松散,压迫力并不强,李治读书时初学的开局技巧,对古人很有优势。

  这也是他后来棋艺进步飞速的原因。

  李治毫无保留,将自己的技巧传授给武媚娘,武媚娘听得很认真,专注于学棋。

  直到棋至中局时,武媚娘才转移话题,问起七夕那天,李治和徐槿去公主府下棋的情况。

  李治听她问起后,顿时来了兴致,笑道:“那天倒是遇到一个高手,我还输给他一局,幸好贤妃赢了,给我报仇的机会,最后总算赢过了他,夺得第一名。”

  其实那天去的人中,还有几名官员,都认出了李治。他们看到皇帝微服,都很知趣,没有声张。

  参加公主府棋会的人多是年轻人,李治三十多岁的年龄,都已经算大的了。

  他的棋艺在同龄人之中,基本上很少有对手,徐槿更是横扫一众女流,两人一路晋级。

  到了决赛时,遇到一名三十多岁的文士。

  那文士是一位河北学子,屡试不第,却非常喜欢围棋,棋艺很是高明。

  他已经娶妻,这次也是带着妻子来的,就是想借着公主府的棋会,广扬棋名,从而进入翰林院。

  李治第一局输给了他,幸好徐槿赢了他夫人,第二局,李治抖擞精神,稳扎稳打,总算赢回来了。

  武媚娘问:“陛下,第二局那文士发挥如何?”

  李治看了她一眼,道:“你是怕他知道朕的身份,故意输给朕的,是不是?他发挥的不错,只不过朕第二局下的更好。有没有放水,朕还是瞧得出来的。”

  武媚娘道:“那人既然围棋下的好,何不招他进翰林院,便可时常与陛下对弈了。”

  李治沉默了一会,道:“不,朕不仅不会招他进翰林院,以后也不会跟大臣下棋了。”

  武媚娘讶道:“这是为何?”

  李治缓缓道:“朕这次出宫,发现长安城多了很多围棋社,朕感到很奇怪,贤妃便告诉朕,是因为朕喜欢下围棋,大臣们为了迎合朕,都开始苦练围棋。”

  “大臣们都开始下围棋了,下面那些想干谒他们的人,自然也要学习围棋了,上行下效,围棋之风便在长安城传开。”

  “朕喜欢围棋不假,却不愿人人都跑去下棋,如此谁还去读书习武?此风断不可涨,所以朕以后不会再跟大臣们下棋了。”

  武媚娘听了后,默然不语。

  她很了解徐槿,这位贤妃的聪明才智,并不在自己之下,而且只要觉得皇帝有什么行为不妥,就会设法劝谏。

  这次李治出去,会遇到这么多围棋社,很可能就是徐槿有意安排,从而劝谏皇帝。

  武媚娘就算明知此风不妥,却也绝不会扫李治的兴致去劝谏他。

  因为就算劝谏成功,时间久了,皇帝也可能不愿再亲近那些经常劝谏他的人,这是人性。

  徐槿明知如此,却依然劝谏,所以武媚娘内心深处,一直很敬重她。

  “陛下圣明,妾身惭愧。”她低声道。

  李治道:“你惭愧什么,是朕惭愧才是。”

  武媚娘转移话题道:“陛下,最近百济那边情况如何?”

  李治道:“扶余贵族们反扑的很厉害,金燕的处境并不太好。”

  武媚娘道:“其实只要能收复民心,无论马韩贵族还是扶余贵族获胜,都是一样。”

  李治抬头看了她一眼,道:“你有什么提议吗?”

  武媚娘道:“眼下百济内战,民生凋敝,何不派遣一支使节团,给百济人送去一批粮食,让他们知道,陛下还记着他们。”

  李治沉吟了一会,点头道:“现在派的话,倒也合适。”

  武媚娘接着道:“使节团的主使,最好是一位宗室子弟,如此,更能让百济百姓感受到您的仁德。”

  李治望着她,道:“媚娘,你心中已经有人选了吧?”

  武媚娘微笑道:“陛下以为吴王如何?”

  “吉儿吗?”李治露出迟疑之色,百济可是凶险之地。

  “吴王聪慧过人,当初又在莱州出过海,熟悉海事,妾身以为,宗室之中,他是最合适的人选!”

  “陛下若是怕他有危险,可以让他待在熊津港,再让敏之担任副使,前往泗沘城。”

  李治愣道:“你想让敏之担任副使?”

  武媚娘点头道:“那孩子一直想加入内领卫,所以妾身想让他亲身赴险一次,长长教训,也就老实一些了。”

  李治听了此话,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心道:“玉不琢,不成器,媚娘培养后辈方面,倒比我更果断一些。”

  想到此处,点头道:“也好,那就让吉儿和敏之去吧,皇后以为送多少粮食合适?”

  武媚娘道:“小恩养贵,大恩养仇,不宜太多,千石足矣。让他们知道陛下念着他们就行。”

  李治点头道:“好一个小恩养贵,大恩养仇!好,这件事朕会让户部和内领卫安排。”

  离开立政殿后,李治当即将传旨户部,让他们准备一千石粮食。

  数日之后,户部回报,说粮食已经准备好了,已从洛阳含嘉仓出发,调往莱州。

  李治当即召王及善觐见,准备跟他商量一下具体出使事宜。

  如今对百济情况最了解的是内领卫,由内领卫安排使节团,比鸿胪寺更安全。

  王及善还没到,内侍来报,崔知辩求见,正在承天门外候旨。

  李治愣了一下,心想他怎么回来了,不会安西又出事了吧,赶忙召崔知辩觐见。

  王及善最近比较忙,内侍去内领府传达皇帝口谕时,他并不在内领府,而是去了平康坊。

  当手下人告诉他皇帝召见时,他急匆匆来到甘露殿,行在庑廊时,忽见殿内走出一人,竟是安西副都护崔知辩。

  王及善朝他一拱手道:“崔都护有礼了。”

  崔知辩拱手还礼。

  王及善问:“崔都护为何忽然返回长安,可是安西出了什么事吗?”

  崔知辩淡淡道:“安西若出了事,王将军想必早就知道了吧。少陪。”

  一挥衣袖,迈步离开。

  王及善见此,眉头一皱。

  他知道自己那帮手下们,在地方上办事时,经常会飞扬跋扈,导致很多地方大员对他怀有敌意。

  从崔知辩态度来看,内领卫在安西肯定做了什么事,让这位副都护感到不满。

  不过这也没办法,内领卫差事太重要,容易与地方官员产生冲突。

  若不表现强势一些,地方上很多事情就不好办。

  他宁愿得罪地方官员,也不希望手下养一帮酒囊饭袋,无法向皇帝交差。

  王及善来到殿外,通报之后,进入甘露殿,向李治见了礼。

  李治朝他招了招手,让他上宝座台说话,将派遣使节团去百济援助粮食的事说了。

  王及善听了后,拱手道:“臣以为可行,眼下金燕处境不妙,朝廷对她表示支持,便能威慑那帮扶余人,缓解她的困境。”

  李治又道:“咱们名义上援助百济,但也不能太老实,到时候,你将粮食送到熊津港,让吴王和武敏之在港口附近放粮。”

  “百济人愚昧,容易受到煽动,否则那些马韩贵族一鼓动,他们还以为粮食是马韩贵族给他们的,咱们就白费功夫了。”

  王及善拱手道:“陛下圣明,臣无异议。”

  李治挥手道:“行了,去安排吧。”

  王及善迟疑了一下,想起刚才遇到的崔知辩,遂问:“陛下,帮吐火罗复国的事,可有新的安排?”

  李治摆手道:“此事不必急,再等等,明年再说。”

  王及善心中一凛。

  之前皇帝的态度,可是希望趁着大食人内乱时,早点动手,怎么突然就改变了主意,要等到明年?

  他与其他大臣最大的不同,便在于,纵然心中有困惑,也绝不表露出来,更不会多问,当即拱手告退。

  回到内领府后,他命人将雪娘和卑路斯找了过来,将情况跟他们说了

  雪娘和卑路斯听了王及善的话后,脸色都变了。

  雪娘低着头,脸色苍白,没有做声。

  卑路斯却已经按耐不住怒火。

  “又要等?大将军,我已经等了多少年了?”他气急道。

  卑路斯比金燕还要先加入内领府。

  然而金燕已经成了熊津港都督,他这个波斯王子,却连复国的影子都看不到。

  如此厚此薄彼,怎不令人寒心?

  王及善看了卑路斯一眼,安抚道:“卑将军,我理解你的心情,但这件事并非我能决定,我也无可奈何。”

  卑路斯急道:“那是谁决定的,难道是外朝大臣?”

  王及善道:“应该与安西都护府有关。就在刚才,安西副都护崔知辩面圣,我想安西都护府,应该有新的计划!”

  卑路斯听到此处,心中的气便全消了,既然是计划有变,那就没什么可说的。

  他只怕圣人又只顾着东边,忘了西边。

  王及善道:“眼下军事上虽还没有动手,但我们也应该提前为吐火罗复国之事,做些准备,你们随我来。”

  两人跟着他出了皇宫,策马来到平康坊,在北街一座酒楼外,停了下来。

  这座酒楼非常特别,不仅布置华丽,而且兼具胡风和唐风,酒楼外非常热闹,都是进出的客人。

  门外挂着四只大红灯笼,右边一只灯笼下,摆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今日重新开张,所有宾客免费就食一日!”

  雪娘望着这座熟悉的酒楼,惊道:“这不是墨佳轩吗?怎么重新开张了?”

  王及善没有说话,只朝他们招了招手,绕过正门,沿着一条窄巷,朝后门而去。

  从后门进入后院后,来到一间屋子。

  王及善命人关好门,这才说道:“这座酒楼,以后就是内领府新的暗桩,由卑路斯负责,雪娘辅助。”

  “以后你们以此为据点,与吐火罗、波斯的人联系,渗透策反,获取两地情报。要想复国,不能只指望我大唐帮你们,你们自己也要有所行动!”

  卑路斯深吸一口气,拱手道:“大将军请放心,卑路斯知道好歹,只要陛下真心帮波斯复国,卑路斯一定竭尽全力。”

  雪娘敛衽一礼,轻轻道:“将军有任何命令,雪娘都会遵从。”

  王及善目光在两人身上扫过,在雪娘身上多停留了一会,说道:“那就好,有什么新情况,我会再来找你们。”转身离开。

  王及善依然是从后门离开的,就是不愿引人注目,不料刚回到大街上,便听到有人喊自己。

  转头一看,只见武敏之和李吉骑着高头大马,在一众随从簇拥下过来了。

  若是别人喊他,就算是认识的人,王及善也会装作没听到。

  但这两人却不同,王及善正要跟他们商议出使百济的事,便驻足等候。

  两人靠近后,武敏之表现的更热情一些,道:“王将军,您怎么在这里?莫非也是来墨佳轩的?”

  王及善反问道:“你们是来墨佳轩的吗?”

  武敏之笑道:“对啊,我们是这家铺子的老顾客,听说今日重新开张,便请假过来瞧瞧。”

  李吉道:“王将军,不如一起进去喝杯茶吧。这里的茶室倒还雅致。”

  王及善点头道:“也好。”

  墨佳轩今日重新开张,铺子里的人都是内领卫,来不及请舞姬,一楼大厅内的木台上空空如也,让一向风流的周国公颇为失望。

  三人上到二楼,来到一家茶室。

  楼内内领卫都训练有素,瞧见王及善后,也没有露出半点异样,端茶的是一名打扮成小厮的内领卫。

  武敏之一脸嫌弃,道:“以前都是胡姬上茶,如今怎么变成男子了,看来这位新东家,并非一位雅人。”

  话音刚落,门外传来一阵轻笑。

  众人转头看去,只见雪娘换了一身妖娆妩媚的纱裙,走了进来,微笑道:“武郎君责怪的是,奴家过几日就请些胡姬过来,招待贵客。”

  武敏之哈哈一笑,道:“雪娘,你怎么在这,这间铺子难道被你盘下来了?”

  雪娘看了王及善一眼,微笑道:“因为先前王布之事,这位王将军将王布身上携带的金子,都判给了奴家,奴家便买下了这座酒楼。”

  武敏之笑道:“判得好,王将军,我敬你一杯。”

  王及善见雪娘应付得体,不露破绽,暗暗点头,与武敏之喝了一杯。

  武敏之又给他倒了杯酒,笑道:“王将军,我姨母可跟您提过,我进内领卫的事?”

  王及善微微一愣,道:“并未听皇后殿下提过。”

  武敏之顿时有些苦恼,道:“姨母考虑的也太久了吧。”

  王及善道:“不过陛下刚刚下达旨意,想让两位完成一个任务。”

  两人都问:“什么任务?”

  王及善道:“陛下准备让内领卫安排一支使节团,前往百济,由吴王做正使,周国公任副使。”

  两人对视一眼,脸上都露出狂喜之色。

  “真的吗?”武敏之还有点不太相信,问:“我姨母同意了吗?”

  王及善道:“陛下既然下了旨,想必已经跟皇后殿下通过气。”

  武敏之喜道:“不错,不错。”

  王及善道:“还请两位明日来一趟内领卫,你我再详细商议出使细则。”

  两人连声答应。

  离开墨佳轩后,武敏之便急不可耐的去皇宫,向武媚娘通报此事,得知武媚娘已经知道后,才放下心。

  次日,三人在内领卫商议好出使细节,王及善向李治上奏,李治下旨同意。

  到了七月中旬,两人便带着一支由内领卫组成的使节团,离开长安,朝着莱州而去。

  随行人员之中,还有一名留着大胡子的粟特人,正是安烈。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我妻武则天,大唐,我妻武则天最新章节,大唐,我妻武则天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