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沘城的宫廷会议,已经连续开了三日。
当初扶余人统治百济时,曾有八大扶余贵族。
这八大贵族都是扶余义慈最坚定的支持者,自然也受到最大的打击,如今已全部衰落。
巧合的是,如今泗沘城崛起的八大马韩贵族,原本都是那八大扶余贵族的下属。
他们最清楚老主人的产业和资源分布。
当黑齿常之打入泗沘城时,他们是第一批投降派,吞并了原主人的产业,成为新的八大贵族。
这八大贵族原本还准备跟着金燕,归降大唐,吃香喝辣。
这些人身上都有一副暴发户的嘴脸,觉得没有他们拥戴,金燕根本坐不稳百济女王的位置。
他们执掌百济朝堂后,天天只做两件事。
第一,便是血腥报复扶余人,将当初扶余人对他们的羞辱,百倍千倍的奉还。
第二,便是跑去金燕那里,讨要大唐的册封,态度非常强横。
谁知扶余人在他们报复下,突然内乱,国家又陷入动荡,而且其事态越来越猛。
更可气的是,大唐竟然不派兵支援,导致扶余贵族气焰嚣张,马韩贵族处境岌岌可危。
这些马韩贵族一开始还牛气冲冲的质问金燕,大唐为何不出兵帮助,甚至跑到熊津港找姜恪。
姜恪不像金燕那般惯着他们,根本不见他们,只要闹事,便乱棍打走。
几个月下来,扶余贵族的势力从最北边的角落,开始八面开花,不断朝着泗沘城扩张。
黑齿常之每次镇压一处,又有三处暴乱,根本镇压不过来,只好镇守泗沘城。
于是乎,那些作乱的扶余势力越来越强,组成五路大军,朝着泗沘城包围而来。
马韩贵族们终于开始慌了,这几天不断找金燕商议对策,结果商来商去,还是只能找唐军帮忙!
经过这一番折腾,这些刚上位的马韩贵族,终于认清自己的地位,不再像之前一样,认为大唐帮他们是应该的。
“女王殿下……”
“叫我大都督!”
“是,大都督,您看,要不然您亲自去一趟长安,向皇帝陛下求求情,大唐再不发兵的话,咱们就顶不住了啊!”
金燕瞥了那名金姓贵族一眼,道:“你们要知道,陛下已经帮我们击败了扶余福信,若是我们连一帮叛贼都对付不了,陛下要我们何用?”
“到时就算大唐出兵,你们也得不到册封,我这个都督的位置,也保不住了。”
金姓贵族急道:“可五路大军已经朝着泗沘城进发,大唐再不援手,我们连命也保不住了!”
“对啊对啊!”其他马韩贵族纷纷附和。
金燕道:“黑齿将军,你以为呢?”
黑齿常之道:“一帮乌合之众罢了,正好让他们都聚在一起,卑职才好将其一网打尽!”
金燕赞道:“有将军这句话,我可安心了。”
另一名沙姓贵族急道:“女王别听他……”
“叫我大都督!”
“啊,是,大都督别听黑齿常之胡说,贼军五路大军加起来,有十多万人,泗沘城内却只有三万守军,如何抵挡的住?”
黑齿常之哼道:“他们号称十多万,其实只有七八万,而且大多都是流民,不必担心!”
沙姓贵族冷哼道:“你一个扶余人的话,谁能相信?只怕等他们打过来,你第一个开城投降吧!”
黑齿常之勃然大怒:“你……”
金燕娇斥道:“我早有言在先,谁再提黑齿将军扶余人身份,定斩不饶,来人……”
话还未说完,其他七姓贵族纷纷出声求情。
金姓贵族忙道:“女王,眼下局面危急,我等切不可自乱阵脚啊!”
便在这时。一名侍卫飞速来报,说有一支扶余人的叛军,已经抵达六十里开外了。
金燕赶忙看向黑齿常之,道:“黑齿将军,城防守务,就全靠将军了。”
黑齿常之沉声道:“都督放心,黑齿常之绝不会放一名贼人入城!”
数日之后,又有几支扶余叛军来到泗沘城,将整座城池的东、南、北三面都围起来了。
黑齿常之领兵出城厮杀了一阵,结果并未占到太大便宜。
最近一阵子,泗沘城内一片混乱。
那些上位的马韩贵族甚至还不如原来的百济官员,疯狂攫取财富,压榨百姓,尤其是打压扶余人。
黑齿常之手下这支军队,中上层军官都是扶余人,他们也受到打压和排挤,已经没有作战的斗志了。
又过两日,一支叛军将西门也围住了,叛军们开始攻城。
一场惨烈的攻城战,持续了足足半个月,黑齿常之带着手下将士,拼死防守,身上受伤三处。
金燕也上城墙慰劳士卒,险些被流矢射中。
整座泗沘城被鲜血染成了红色。
在黑齿常之和金燕的带领下,城中的百济军民,渐渐团结一心,共同守城。
至于那些马韩贵族,攻城的第三日,他们就带着手下私兵和家丁,从南门突围。
结果突围失败,镇守城门的扶余将领又下令关紧城门,不放他们进来。
结果这帮人全部被杀死,人头在南门外堆成了一座小山。
他们死了后,并未影响守军的斗志,反而提振了几分士气。
这天傍晚,夕阳像往常一样落下,残阳如血,泗沘城此时更像是一座浸泡在鲜血中的城市。
正在攻城的扶余叛军却忽然停止了进攻,比前几日撤退的时间早了一些。
城墙上,一名披着披风、穿着软甲的女子将一具尸体踢下城墙下,正是金燕。
她旁边一直有几名内领卫贴身保护着,甚至有一人为了帮她挡箭而死,故而她并未受伤。
不过局面至此,已不在内领卫的控制之下了。
金燕身边官职最高的内领卫是一名校尉,他既负责保护金燕安全,也暗中接到监视金燕的任务。
如今城破在即,熊津港却迟迟没有反应,他只好将金燕拉到角落,低声道:“都督,眼下再留在城中,实在危险,不如暂且突围出泗沘城,再做打算。”
金燕道:“这是王将军的命令吗?”
“不是。”
金燕哼道:“那我就不走。”
“可将军有命,绝不能让您有任何危险!”
金燕沉着脸,道:“那熊津港的唐军,为何不来帮我?”她此刻心中也有几分怨气。
局面都到这个地步了,大唐依然袖手旁观,陛下到底有什么打算?
那校尉正要开口,忽见黑齿常之从远处奔了过来,便闭了嘴。
黑齿常之满脸血污,脸上却带着欣喜之色,喜道:“都督,唐军来了!”
金燕精神一振,急问:“在哪?”
黑齿常之道:“西门外!”
泗沘城西边的一处山坡上,唐军铁骑成一字摆开,金戈铁马,银色的铠甲在夕阳下熠熠生辉,仿佛一片铁甲洪流。
西门外的扶余叛军瞧见唐军威势后,哪还有抵抗的意志,纷纷嚷着:“唐军来了,快跑啊!”四散而逃。
其他几路叛军听到唐军来了,也都撤到一百里外驻扎,他们也不知道唐军是来干嘛的,也不见向叛军动手啊!
所以先静观其变再说。
不一会,西门大开,金燕和黑齿常之率领城内守军迎了出来。
唐军很快来到城下。
军队两分,一队使节团从队伍里走了出来,领头的正是吴王李吉,身后跟着姜恪和武敏之。
李吉和武敏之都是第一次看到如此血腥的场景,面色苍白,城墙就像用刷子,蘸着血肉刷了一遍,血腥味扑鼻而来。
不过两人都是骄傲的大唐健儿,很快便定住心神,下马向金燕见礼,并说明来意。
其实他们来的也算凑巧。
姜恪早就知道泗沘城的情况,他得到过皇帝命令,不能让金燕出事,正准备出兵救援。
结果为了等他们两个,耽误了几天,这才救援迟了一些。
金燕听说是皇帝派他们过来,心中松一口气,正要感激几句,突然浑身一震,怔怔望着李吉身后一名随从。
那随从正是安烈,他运气不错,正好赶上李吉二人出使百济,王及善便派他随队而行。
安烈牢记王及善嘱咐,不敢露出丝毫破绽,低头不去看金燕。
金燕很快回过神来,双眼红红的,把李吉等人请入泗沘城。
进城的路上,姜恪仔细打量着百济街边,城中的百姓瞧见唐军进城后,一个个箪食壶浆,大声呼喊,显然都很欢喜唐军的到来。
姜恪长期驻扎百济,对百济人最了解。
他们从最开始对大唐军队的排斥,到后来的防备、熟悉、接受、以及现在的支持,民心是在不断变化的。
唐军从未参与百济内战,每次出现,都是以结束战争的姿态而来,这也难怪百济百姓欢迎他们。
一行人来到王宫后,金燕设宴款待了李吉等人。
李吉和武敏之这一路上算是涨了不少见识,染血的城池,流民一样的军队,乞儿一样的百姓,再加上这顿宫廷国宴,还比不上武府下人吃的东西。
两人突然都觉得庆幸,庆幸生在大唐。
国家的认同感,这一刻在他们体内又加深了几分,这也让他们想起了此次的任务。
宴会之后,他们便出了王宫,就在王宫外面,向百济百姓们宣传大唐向他们赈济粮食的事情。
旁边有通译,将他们的意思转达给百姓。
百姓们听说后,齐声欢呼,纷纷跪下磕头,不过当他们听说粮食要去熊津港领的时候,都露出为难之色。
有一名百济大汉高呼道:“上使阁下,您也看见了,扶余叛军包围了泗沘城,我们没办法去熊津港啊!”
另有人喊道:“请上使转告皇帝陛下,救救我们吧,我们永远效忠陛下!”
通译转述了民意。
武敏之听了后,说道:“李兄,我看他们说的也有道理,陛下也不知泗沘城真实情况,不如就在这里发放粮食吧。”
李吉又向姜恪问:“姜将军以为如何?”
姜恪微笑道:“陛下让我们在熊津港放粮,是怕百济百姓们,不知是我大唐赈济的粮食。”
“如今泗沘城处于眼下情况,这些百姓也亲眼瞧见唐军入城,末将以为在城内放粮,并无不妥!”
李吉点点头,道:“那好,就依两位之言,不过还要和金都督说一声。”
金燕此时根本顾不上去管李吉他们想要做什么,只盼着尽快跟安烈见面。
听了李吉等人的要求,也不多问,一口答应。
到了傍晚时分,金燕在身边内领卫安排下,悄悄出了宫,来到城北一处废弃的宅子里。
来到宅子后院,进入一间屋中,安烈早已等候多时。
两人相见后,紧紧拥在一起,仿佛要融入彼此身体里。
过了良久,金燕才仰着头问:“你怎么来了?”
安烈笑道:“王将军找上了我,将你的情况跟我说了,我听说你处境危险后,哪里能放心,再三恳求,王将军这才安排我来见你。”
金燕没有再说什么,紧紧搂住他的脖子,张开嘴唇。
安烈哪还忍得住,狠狠啃了过去,两人很快滚倒在地上。
过了不一会,安烈先坐了起来,穿好衣服,说道:“燕儿,我答应过王将军,不能让你暴露身份,我们不能见面太久。”
金燕喘着气,道:“我明白,我会尽快完成任务,然后回长安找你,以后我再也不来百济了。”
安烈握住她手,正色道:“这次使节团带来的东西中,有两箱金银珠宝,是我私人的钱,这些钱你拿去,也许能派的上用场。”
金燕惊道:“你不会把商会卖了吧?”
安烈笑道:“放心,我还留了一笔养你的钱,不会让我的燕儿下半辈子过苦日子。”
金燕“婴咛”一声,又扑到他怀里,两人又滚作一团。
当初扶余人统治百济时,曾有八大扶余贵族。
这八大贵族都是扶余义慈最坚定的支持者,自然也受到最大的打击,如今已全部衰落。
巧合的是,如今泗沘城崛起的八大马韩贵族,原本都是那八大扶余贵族的下属。
他们最清楚老主人的产业和资源分布。
当黑齿常之打入泗沘城时,他们是第一批投降派,吞并了原主人的产业,成为新的八大贵族。
这八大贵族原本还准备跟着金燕,归降大唐,吃香喝辣。
这些人身上都有一副暴发户的嘴脸,觉得没有他们拥戴,金燕根本坐不稳百济女王的位置。
他们执掌百济朝堂后,天天只做两件事。
第一,便是血腥报复扶余人,将当初扶余人对他们的羞辱,百倍千倍的奉还。
第二,便是跑去金燕那里,讨要大唐的册封,态度非常强横。
谁知扶余人在他们报复下,突然内乱,国家又陷入动荡,而且其事态越来越猛。
更可气的是,大唐竟然不派兵支援,导致扶余贵族气焰嚣张,马韩贵族处境岌岌可危。
这些马韩贵族一开始还牛气冲冲的质问金燕,大唐为何不出兵帮助,甚至跑到熊津港找姜恪。
姜恪不像金燕那般惯着他们,根本不见他们,只要闹事,便乱棍打走。
几个月下来,扶余贵族的势力从最北边的角落,开始八面开花,不断朝着泗沘城扩张。
黑齿常之每次镇压一处,又有三处暴乱,根本镇压不过来,只好镇守泗沘城。
于是乎,那些作乱的扶余势力越来越强,组成五路大军,朝着泗沘城包围而来。
马韩贵族们终于开始慌了,这几天不断找金燕商议对策,结果商来商去,还是只能找唐军帮忙!
经过这一番折腾,这些刚上位的马韩贵族,终于认清自己的地位,不再像之前一样,认为大唐帮他们是应该的。
“女王殿下……”
“叫我大都督!”
“是,大都督,您看,要不然您亲自去一趟长安,向皇帝陛下求求情,大唐再不发兵的话,咱们就顶不住了啊!”
金燕瞥了那名金姓贵族一眼,道:“你们要知道,陛下已经帮我们击败了扶余福信,若是我们连一帮叛贼都对付不了,陛下要我们何用?”
“到时就算大唐出兵,你们也得不到册封,我这个都督的位置,也保不住了。”
金姓贵族急道:“可五路大军已经朝着泗沘城进发,大唐再不援手,我们连命也保不住了!”
“对啊对啊!”其他马韩贵族纷纷附和。
金燕道:“黑齿将军,你以为呢?”
黑齿常之道:“一帮乌合之众罢了,正好让他们都聚在一起,卑职才好将其一网打尽!”
金燕赞道:“有将军这句话,我可安心了。”
另一名沙姓贵族急道:“女王别听他……”
“叫我大都督!”
“啊,是,大都督别听黑齿常之胡说,贼军五路大军加起来,有十多万人,泗沘城内却只有三万守军,如何抵挡的住?”
黑齿常之哼道:“他们号称十多万,其实只有七八万,而且大多都是流民,不必担心!”
沙姓贵族冷哼道:“你一个扶余人的话,谁能相信?只怕等他们打过来,你第一个开城投降吧!”
黑齿常之勃然大怒:“你……”
金燕娇斥道:“我早有言在先,谁再提黑齿将军扶余人身份,定斩不饶,来人……”
话还未说完,其他七姓贵族纷纷出声求情。
金姓贵族忙道:“女王,眼下局面危急,我等切不可自乱阵脚啊!”
便在这时。一名侍卫飞速来报,说有一支扶余人的叛军,已经抵达六十里开外了。
金燕赶忙看向黑齿常之,道:“黑齿将军,城防守务,就全靠将军了。”
黑齿常之沉声道:“都督放心,黑齿常之绝不会放一名贼人入城!”
数日之后,又有几支扶余叛军来到泗沘城,将整座城池的东、南、北三面都围起来了。
黑齿常之领兵出城厮杀了一阵,结果并未占到太大便宜。
最近一阵子,泗沘城内一片混乱。
那些上位的马韩贵族甚至还不如原来的百济官员,疯狂攫取财富,压榨百姓,尤其是打压扶余人。
黑齿常之手下这支军队,中上层军官都是扶余人,他们也受到打压和排挤,已经没有作战的斗志了。
又过两日,一支叛军将西门也围住了,叛军们开始攻城。
一场惨烈的攻城战,持续了足足半个月,黑齿常之带着手下将士,拼死防守,身上受伤三处。
金燕也上城墙慰劳士卒,险些被流矢射中。
整座泗沘城被鲜血染成了红色。
在黑齿常之和金燕的带领下,城中的百济军民,渐渐团结一心,共同守城。
至于那些马韩贵族,攻城的第三日,他们就带着手下私兵和家丁,从南门突围。
结果突围失败,镇守城门的扶余将领又下令关紧城门,不放他们进来。
结果这帮人全部被杀死,人头在南门外堆成了一座小山。
他们死了后,并未影响守军的斗志,反而提振了几分士气。
这天傍晚,夕阳像往常一样落下,残阳如血,泗沘城此时更像是一座浸泡在鲜血中的城市。
正在攻城的扶余叛军却忽然停止了进攻,比前几日撤退的时间早了一些。
城墙上,一名披着披风、穿着软甲的女子将一具尸体踢下城墙下,正是金燕。
她旁边一直有几名内领卫贴身保护着,甚至有一人为了帮她挡箭而死,故而她并未受伤。
不过局面至此,已不在内领卫的控制之下了。
金燕身边官职最高的内领卫是一名校尉,他既负责保护金燕安全,也暗中接到监视金燕的任务。
如今城破在即,熊津港却迟迟没有反应,他只好将金燕拉到角落,低声道:“都督,眼下再留在城中,实在危险,不如暂且突围出泗沘城,再做打算。”
金燕道:“这是王将军的命令吗?”
“不是。”
金燕哼道:“那我就不走。”
“可将军有命,绝不能让您有任何危险!”
金燕沉着脸,道:“那熊津港的唐军,为何不来帮我?”她此刻心中也有几分怨气。
局面都到这个地步了,大唐依然袖手旁观,陛下到底有什么打算?
那校尉正要开口,忽见黑齿常之从远处奔了过来,便闭了嘴。
黑齿常之满脸血污,脸上却带着欣喜之色,喜道:“都督,唐军来了!”
金燕精神一振,急问:“在哪?”
黑齿常之道:“西门外!”
泗沘城西边的一处山坡上,唐军铁骑成一字摆开,金戈铁马,银色的铠甲在夕阳下熠熠生辉,仿佛一片铁甲洪流。
西门外的扶余叛军瞧见唐军威势后,哪还有抵抗的意志,纷纷嚷着:“唐军来了,快跑啊!”四散而逃。
其他几路叛军听到唐军来了,也都撤到一百里外驻扎,他们也不知道唐军是来干嘛的,也不见向叛军动手啊!
所以先静观其变再说。
不一会,西门大开,金燕和黑齿常之率领城内守军迎了出来。
唐军很快来到城下。
军队两分,一队使节团从队伍里走了出来,领头的正是吴王李吉,身后跟着姜恪和武敏之。
李吉和武敏之都是第一次看到如此血腥的场景,面色苍白,城墙就像用刷子,蘸着血肉刷了一遍,血腥味扑鼻而来。
不过两人都是骄傲的大唐健儿,很快便定住心神,下马向金燕见礼,并说明来意。
其实他们来的也算凑巧。
姜恪早就知道泗沘城的情况,他得到过皇帝命令,不能让金燕出事,正准备出兵救援。
结果为了等他们两个,耽误了几天,这才救援迟了一些。
金燕听说是皇帝派他们过来,心中松一口气,正要感激几句,突然浑身一震,怔怔望着李吉身后一名随从。
那随从正是安烈,他运气不错,正好赶上李吉二人出使百济,王及善便派他随队而行。
安烈牢记王及善嘱咐,不敢露出丝毫破绽,低头不去看金燕。
金燕很快回过神来,双眼红红的,把李吉等人请入泗沘城。
进城的路上,姜恪仔细打量着百济街边,城中的百姓瞧见唐军进城后,一个个箪食壶浆,大声呼喊,显然都很欢喜唐军的到来。
姜恪长期驻扎百济,对百济人最了解。
他们从最开始对大唐军队的排斥,到后来的防备、熟悉、接受、以及现在的支持,民心是在不断变化的。
唐军从未参与百济内战,每次出现,都是以结束战争的姿态而来,这也难怪百济百姓欢迎他们。
一行人来到王宫后,金燕设宴款待了李吉等人。
李吉和武敏之这一路上算是涨了不少见识,染血的城池,流民一样的军队,乞儿一样的百姓,再加上这顿宫廷国宴,还比不上武府下人吃的东西。
两人突然都觉得庆幸,庆幸生在大唐。
国家的认同感,这一刻在他们体内又加深了几分,这也让他们想起了此次的任务。
宴会之后,他们便出了王宫,就在王宫外面,向百济百姓们宣传大唐向他们赈济粮食的事情。
旁边有通译,将他们的意思转达给百姓。
百姓们听说后,齐声欢呼,纷纷跪下磕头,不过当他们听说粮食要去熊津港领的时候,都露出为难之色。
有一名百济大汉高呼道:“上使阁下,您也看见了,扶余叛军包围了泗沘城,我们没办法去熊津港啊!”
另有人喊道:“请上使转告皇帝陛下,救救我们吧,我们永远效忠陛下!”
通译转述了民意。
武敏之听了后,说道:“李兄,我看他们说的也有道理,陛下也不知泗沘城真实情况,不如就在这里发放粮食吧。”
李吉又向姜恪问:“姜将军以为如何?”
姜恪微笑道:“陛下让我们在熊津港放粮,是怕百济百姓们,不知是我大唐赈济的粮食。”
“如今泗沘城处于眼下情况,这些百姓也亲眼瞧见唐军入城,末将以为在城内放粮,并无不妥!”
李吉点点头,道:“那好,就依两位之言,不过还要和金都督说一声。”
金燕此时根本顾不上去管李吉他们想要做什么,只盼着尽快跟安烈见面。
听了李吉等人的要求,也不多问,一口答应。
到了傍晚时分,金燕在身边内领卫安排下,悄悄出了宫,来到城北一处废弃的宅子里。
来到宅子后院,进入一间屋中,安烈早已等候多时。
两人相见后,紧紧拥在一起,仿佛要融入彼此身体里。
过了良久,金燕才仰着头问:“你怎么来了?”
安烈笑道:“王将军找上了我,将你的情况跟我说了,我听说你处境危险后,哪里能放心,再三恳求,王将军这才安排我来见你。”
金燕没有再说什么,紧紧搂住他的脖子,张开嘴唇。
安烈哪还忍得住,狠狠啃了过去,两人很快滚倒在地上。
过了不一会,安烈先坐了起来,穿好衣服,说道:“燕儿,我答应过王将军,不能让你暴露身份,我们不能见面太久。”
金燕喘着气,道:“我明白,我会尽快完成任务,然后回长安找你,以后我再也不来百济了。”
安烈握住她手,正色道:“这次使节团带来的东西中,有两箱金银珠宝,是我私人的钱,这些钱你拿去,也许能派的上用场。”
金燕惊道:“你不会把商会卖了吧?”
安烈笑道:“放心,我还留了一笔养你的钱,不会让我的燕儿下半辈子过苦日子。”
金燕“婴咛”一声,又扑到他怀里,两人又滚作一团。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我妻武则天,大唐,我妻武则天最新章节,大唐,我妻武则天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我妻武则天,大唐,我妻武则天最新章节,大唐,我妻武则天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