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对于家乡发生的事情十分担忧,立刻回信给王苑,让王苑不要得罪袁树,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实在不行破财免灾也是可以的。
袁树要的是人口和土地,要的是对付鲜卑人的钱,要的是他个人的功绩,而不是王氏的命。
所以只要交出去一部分人口和土地,袁树不会为难他们。
王允把信送了出去,然后提心吊胆的等待具体的消息,期待着整个家族能够渡过这次劫难,希望家族可以借此得到袁树的好感,得到袁树的赏识,由此迎来全新的明天。
可惜,王允的想法是好的,可现实却是残酷的。
袁树对于谈判的态度就是第一次开价最高、最好,最为对方考虑,最有妥协的精神,如果拒绝,那就属于给脸不要脸,他就不会想着妥协了。
找死!
所以,王允没有迎来全新的明天,倒是迎来了司隶校尉段煨和他麾下的中都官徒吏。
段煨带着一大群中都官徒吏全副武装闯入王允在雒阳的住家,对王允进行了逮捕。
根据段煨的说法,王氏家族强硬反抗并州牧袁树的政令,甚至动了刀兵,犯下大罪,更在此后被发现家族驻地有弩机和盔甲,触犯朝廷严令,犯下谋逆大罪,王氏家族已经被并州牧袁树依律抄没。
而在雒阳为官的王氏子弟三人也被认为是居心叵测、图谋不轨的奸贼,司空袁逢“上报”天子之后,得到天子的诏令,以司隶校尉出动,抓捕王氏子弟,严加审讯、判罚。
王允就在雒阳的住所中一脸懵逼的被中都官徒吏带走了,等到了司隶校尉的大牢里,他看到了其余两名王氏子弟也一起被抓捕进来,顿时满心的绝望。
等待着他的,将不再是美好的明天。
而是雪亮的钢刀。
三天后,王允和其余两名王氏子弟被段煨下令以谋反罪处斩。
与此同时,袁树也在晋阳县监斩王氏族人一百零六口。
王氏家族占据的大量土地、大量隐匿人口和商铺房产等不动产全部抄没归公,充入并州牧府仓库。
一个在太原郡内扎根生存已久的家族就这样被袁树连根拔起,轻而易举的消灭,就像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
袁树的这一手彻底震慑了整个并州大大小小的士族、土豪们,让他们知道了什么叫做绝对权力,什么叫做铁拳。
他们意识到,如果铁拳说你是叛逆,那你最好真的是叛逆。
可他们又真的不是叛逆,他们只是想要巧取豪夺、兼并土地、鱼肉百姓,过大富大贵的日子,仅此而已。
他们不想造反,他们也想和平安逸。
所以为了能够和平安逸,他们成批成批的向袁树投降,家族内部紧急商议之后,把一册册特殊的处理过的建宁元年之后扩张的产业账册交给了袁树派来的审查团队,采取了竭诚合作而不是对抗的态度。
至于这个账册是真是假,袁树暂且不想去追究,他也不是想要真的查明这帮家伙是不是真的把建宁元年以后全部兼并的土地和隐匿的人口都给交出来了。
他需要的,是这群人的态度和服从,以及主动割肉的行为。
而且他相信,这群人既然决定割肉,肯定不会太小气,因为太小气的话,袁树也会不高兴,他们一定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给了袁树最好的投名状。
期待着袁树拿下这份投名状之后,就不要再折腾他们了。
正始三年三月到五月,两个月的时间里,袁树从整个并州大大小小的豪强家族手中收缴了一百六十九万亩的土地。
这个数据相对于中原郡县来说是相当少的,但是考虑到并州地广人稀、战乱频繁,整体垦植率只有约百分之十的情况,这个数字已经相当可观了。
差不多是这群豪强大族主动割肉的极限了,要是继续让他们割肉,就要想办法上点手段了。
所以袁树并没有对这个数据表示不满。
接下来就是人口数量。
对于人口数量,袁树一直以来都知道豪强大族有隐匿人口的情况,这一情况西汉的时候就已经很严重,到了东汉只会更严重。
哪怕只是从统计数据上来看,也能看出一些问题。
比如在统计数据中,并州人口最多的郡不是太原郡,也不是上党郡,这两个经济发展最好、农业垦植率最高的郡,居然不是人口最多的郡,人口最多的郡居然是雁门郡这个边郡。
雁门郡据统计有三万两千户、二十五万左右的人口,户均人口几乎有八人,考虑到雁门郡属于军屯郡,人口多一些、一户人口数据大一些也不是不能理解。
但这是相对于广大边郡来说的,不是相对于内地郡来说的。
太原郡户数约为三万一千户,人口为二十万人左右,相对于太原郡较为优秀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这个数据实在是令人难以信服。
上党郡更过分,比太原郡更接近三河之地,经济发展和农业发展条件也是相对更好一些,与三河之地多有经济往来,向东还连通冀州,往来频繁,结果户数只有两万六千户,人口只有十二万七千口。
这糊弄傻子呢?
袁树怎么能不恼火呢?
再加上抄没王氏家族之后,袁树从这个家族在四个县建设的农业庄园中统计出来一万三千多名隐匿人口,一个家族就能隐匿那么多人口,更何况是其他家族?
不过王氏家族是被整体消灭了,其余家族又不是整体消灭,他们必然还有所保留,保留的也必然是大多数。
正始三年五月的数据显示,太原郡豪强大族一共交出隐匿人口十万零六千三百一十七人。
上党郡豪强大族一共交出隐匿人口八万九千一百三十二人。
这两个郡加在一起几乎交出了二十万左右的隐匿人口,占并州在册登记人口的三分之一。
而其余七个郡加在一起也才交出了四万九千三百一十三名隐匿人口。
袁树有理由相信,太原郡和上党郡的隐匿人口数量绝对超过户籍人口数量,尤其是上党郡,隐匿人口数量指不定要比户籍人口数量多好几倍,而太原郡的实际人口数量估计要接近六十万。
而他们交出来的实在是不多。
袁树有点不满意,其实还想让这两个郡的虫豸们多交出一些人口来,但是相对于袁树掌握的只有六十五万左右的在册人口来说,这多出来的接近二十五万的隐匿人口,已经足够他操作一段时间了。
算上这一批被交出来的隐匿人口,袁树控制的并州人口达到了约九十万的规模,而这个规模,已经堪比蜀汉后期的在册人口规模了。
蜀汉政权凭借这个人口规模养兵十万,袁树觉得自己虽然不至于那么竭尽民力,但是从中养兵五万,应该不是问题。
而且该说不说,因为并州战乱频繁,人均寿命更是低于内地州郡,所以人口普遍年轻化,几乎都是青壮男女,很少见到有老者,所以以后繁衍生息也是一大优势。
一波操作下来,袁树算是获得了第一阶段的完全胜利,无论是外部对鲜卑,还是内部对豪强,他都取得了胜利,灭了九千鲜卑,拿下二十五万隐匿人口,说是赢麻了也不为过。
只是他并不满足于此,他还有更多的追求和计划。
可惜他需要时间,需要时间来消化这些战利品,消化胜利的果实,所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袁树的主要任务就是动员整个并州的人口实现他的良庄建设计划。
将隐匿人口大部分安置到北部五郡进行良庄的建设,把良庄按照军事堡垒的级别建设起来,又要可以生产,又要发挥出军事堡垒的效果,抵御鲜卑人的突袭。
同时他还要改建、修缮原本就有的那些低矮破败的城池,将城池和良庄之间用道路连接,构建起来一个动态的生产、防御体系。
良庄要建设,城池要修缮,道路要恢复,水利要修复,接下来的时间里,袁树必须要把整个并州的人力物力都给动员起来,发挥到极致,以图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延边生存体系。
一个集生产、生活、军事训练、商贸交易、军事防御于一体的动态的延边生存体系,以此将整个并州能掌握的力量全部动用起来,使得并州具有极强的防御、自我修复能力。
这份宏伟的计划对于官员的要求很高,对于官府的动员能力的要求非常高,一般的官府并不具备这种能力,但是袁树不一样。
他麾下近四万人的一心会集团之中,有充足的具备这种能力的执行人员,并且已经形成一套成熟的操作体系,他们能够从无到有的建设起来一个良庄,这对他们来说是看家本领。
于是袁树在动用隐匿人口北上的同时,也开始从雒阳大本营招募成绩优秀的一心会员和知行学府学员北上并州,准备将他们投入到大建设行动之中。
顺便,用他们取代并州本地的那些虫豸们。
袁树对付豪强大族的同时,也对并州本地的官员们进行了一番审核,不夸张地说,大部分都是尸位素餐的无能之人,且根本没有建设当地、维护当地的理念,只想着捞钱调任,一点责任心都没有。
至于那些本地出身的小吏们,虽有守土之心,但是更多在乎的还是自己的家族,并非整体。
以至于并州上至郡守,下到县中小吏,少有认真办公者,全是一群自私自利的虫豸,与这样的一群虫豸在一起,怎么能搞好并州的大建设计划呢?
所以在大建设计划推进的同时,袁树也着手开始清洗并州官场。
袁树要的是人口和土地,要的是对付鲜卑人的钱,要的是他个人的功绩,而不是王氏的命。
所以只要交出去一部分人口和土地,袁树不会为难他们。
王允把信送了出去,然后提心吊胆的等待具体的消息,期待着整个家族能够渡过这次劫难,希望家族可以借此得到袁树的好感,得到袁树的赏识,由此迎来全新的明天。
可惜,王允的想法是好的,可现实却是残酷的。
袁树对于谈判的态度就是第一次开价最高、最好,最为对方考虑,最有妥协的精神,如果拒绝,那就属于给脸不要脸,他就不会想着妥协了。
找死!
所以,王允没有迎来全新的明天,倒是迎来了司隶校尉段煨和他麾下的中都官徒吏。
段煨带着一大群中都官徒吏全副武装闯入王允在雒阳的住家,对王允进行了逮捕。
根据段煨的说法,王氏家族强硬反抗并州牧袁树的政令,甚至动了刀兵,犯下大罪,更在此后被发现家族驻地有弩机和盔甲,触犯朝廷严令,犯下谋逆大罪,王氏家族已经被并州牧袁树依律抄没。
而在雒阳为官的王氏子弟三人也被认为是居心叵测、图谋不轨的奸贼,司空袁逢“上报”天子之后,得到天子的诏令,以司隶校尉出动,抓捕王氏子弟,严加审讯、判罚。
王允就在雒阳的住所中一脸懵逼的被中都官徒吏带走了,等到了司隶校尉的大牢里,他看到了其余两名王氏子弟也一起被抓捕进来,顿时满心的绝望。
等待着他的,将不再是美好的明天。
而是雪亮的钢刀。
三天后,王允和其余两名王氏子弟被段煨下令以谋反罪处斩。
与此同时,袁树也在晋阳县监斩王氏族人一百零六口。
王氏家族占据的大量土地、大量隐匿人口和商铺房产等不动产全部抄没归公,充入并州牧府仓库。
一个在太原郡内扎根生存已久的家族就这样被袁树连根拔起,轻而易举的消灭,就像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
袁树的这一手彻底震慑了整个并州大大小小的士族、土豪们,让他们知道了什么叫做绝对权力,什么叫做铁拳。
他们意识到,如果铁拳说你是叛逆,那你最好真的是叛逆。
可他们又真的不是叛逆,他们只是想要巧取豪夺、兼并土地、鱼肉百姓,过大富大贵的日子,仅此而已。
他们不想造反,他们也想和平安逸。
所以为了能够和平安逸,他们成批成批的向袁树投降,家族内部紧急商议之后,把一册册特殊的处理过的建宁元年之后扩张的产业账册交给了袁树派来的审查团队,采取了竭诚合作而不是对抗的态度。
至于这个账册是真是假,袁树暂且不想去追究,他也不是想要真的查明这帮家伙是不是真的把建宁元年以后全部兼并的土地和隐匿的人口都给交出来了。
他需要的,是这群人的态度和服从,以及主动割肉的行为。
而且他相信,这群人既然决定割肉,肯定不会太小气,因为太小气的话,袁树也会不高兴,他们一定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给了袁树最好的投名状。
期待着袁树拿下这份投名状之后,就不要再折腾他们了。
正始三年三月到五月,两个月的时间里,袁树从整个并州大大小小的豪强家族手中收缴了一百六十九万亩的土地。
这个数据相对于中原郡县来说是相当少的,但是考虑到并州地广人稀、战乱频繁,整体垦植率只有约百分之十的情况,这个数字已经相当可观了。
差不多是这群豪强大族主动割肉的极限了,要是继续让他们割肉,就要想办法上点手段了。
所以袁树并没有对这个数据表示不满。
接下来就是人口数量。
对于人口数量,袁树一直以来都知道豪强大族有隐匿人口的情况,这一情况西汉的时候就已经很严重,到了东汉只会更严重。
哪怕只是从统计数据上来看,也能看出一些问题。
比如在统计数据中,并州人口最多的郡不是太原郡,也不是上党郡,这两个经济发展最好、农业垦植率最高的郡,居然不是人口最多的郡,人口最多的郡居然是雁门郡这个边郡。
雁门郡据统计有三万两千户、二十五万左右的人口,户均人口几乎有八人,考虑到雁门郡属于军屯郡,人口多一些、一户人口数据大一些也不是不能理解。
但这是相对于广大边郡来说的,不是相对于内地郡来说的。
太原郡户数约为三万一千户,人口为二十万人左右,相对于太原郡较为优秀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这个数据实在是令人难以信服。
上党郡更过分,比太原郡更接近三河之地,经济发展和农业发展条件也是相对更好一些,与三河之地多有经济往来,向东还连通冀州,往来频繁,结果户数只有两万六千户,人口只有十二万七千口。
这糊弄傻子呢?
袁树怎么能不恼火呢?
再加上抄没王氏家族之后,袁树从这个家族在四个县建设的农业庄园中统计出来一万三千多名隐匿人口,一个家族就能隐匿那么多人口,更何况是其他家族?
不过王氏家族是被整体消灭了,其余家族又不是整体消灭,他们必然还有所保留,保留的也必然是大多数。
正始三年五月的数据显示,太原郡豪强大族一共交出隐匿人口十万零六千三百一十七人。
上党郡豪强大族一共交出隐匿人口八万九千一百三十二人。
这两个郡加在一起几乎交出了二十万左右的隐匿人口,占并州在册登记人口的三分之一。
而其余七个郡加在一起也才交出了四万九千三百一十三名隐匿人口。
袁树有理由相信,太原郡和上党郡的隐匿人口数量绝对超过户籍人口数量,尤其是上党郡,隐匿人口数量指不定要比户籍人口数量多好几倍,而太原郡的实际人口数量估计要接近六十万。
而他们交出来的实在是不多。
袁树有点不满意,其实还想让这两个郡的虫豸们多交出一些人口来,但是相对于袁树掌握的只有六十五万左右的在册人口来说,这多出来的接近二十五万的隐匿人口,已经足够他操作一段时间了。
算上这一批被交出来的隐匿人口,袁树控制的并州人口达到了约九十万的规模,而这个规模,已经堪比蜀汉后期的在册人口规模了。
蜀汉政权凭借这个人口规模养兵十万,袁树觉得自己虽然不至于那么竭尽民力,但是从中养兵五万,应该不是问题。
而且该说不说,因为并州战乱频繁,人均寿命更是低于内地州郡,所以人口普遍年轻化,几乎都是青壮男女,很少见到有老者,所以以后繁衍生息也是一大优势。
一波操作下来,袁树算是获得了第一阶段的完全胜利,无论是外部对鲜卑,还是内部对豪强,他都取得了胜利,灭了九千鲜卑,拿下二十五万隐匿人口,说是赢麻了也不为过。
只是他并不满足于此,他还有更多的追求和计划。
可惜他需要时间,需要时间来消化这些战利品,消化胜利的果实,所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袁树的主要任务就是动员整个并州的人口实现他的良庄建设计划。
将隐匿人口大部分安置到北部五郡进行良庄的建设,把良庄按照军事堡垒的级别建设起来,又要可以生产,又要发挥出军事堡垒的效果,抵御鲜卑人的突袭。
同时他还要改建、修缮原本就有的那些低矮破败的城池,将城池和良庄之间用道路连接,构建起来一个动态的生产、防御体系。
良庄要建设,城池要修缮,道路要恢复,水利要修复,接下来的时间里,袁树必须要把整个并州的人力物力都给动员起来,发挥到极致,以图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延边生存体系。
一个集生产、生活、军事训练、商贸交易、军事防御于一体的动态的延边生存体系,以此将整个并州能掌握的力量全部动用起来,使得并州具有极强的防御、自我修复能力。
这份宏伟的计划对于官员的要求很高,对于官府的动员能力的要求非常高,一般的官府并不具备这种能力,但是袁树不一样。
他麾下近四万人的一心会集团之中,有充足的具备这种能力的执行人员,并且已经形成一套成熟的操作体系,他们能够从无到有的建设起来一个良庄,这对他们来说是看家本领。
于是袁树在动用隐匿人口北上的同时,也开始从雒阳大本营招募成绩优秀的一心会员和知行学府学员北上并州,准备将他们投入到大建设行动之中。
顺便,用他们取代并州本地的那些虫豸们。
袁树对付豪强大族的同时,也对并州本地的官员们进行了一番审核,不夸张地说,大部分都是尸位素餐的无能之人,且根本没有建设当地、维护当地的理念,只想着捞钱调任,一点责任心都没有。
至于那些本地出身的小吏们,虽有守土之心,但是更多在乎的还是自己的家族,并非整体。
以至于并州上至郡守,下到县中小吏,少有认真办公者,全是一群自私自利的虫豸,与这样的一群虫豸在一起,怎么能搞好并州的大建设计划呢?
所以在大建设计划推进的同时,袁树也着手开始清洗并州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