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袁术 三百四十 他的“王国”

小说:我不是袁术 作者:御炎 更新时间:2025-04-07 08:19:32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而对于并州本地来说,他们其实并不具备强力反抗袁树的实力。

  几个本来就是边郡的郡就不用说了,任他搓扁搓圆也不会有人说什么闲话。

  不是边郡的郡,他也能通过朝廷的关系给变成边郡。

  比如包括在雁门郡和云中郡之中的定襄郡,就被袁树以“地域狭小、靠近边防、常为鲜卑人入侵之所”为理由,强行变成了边郡。

  还有西河郡、上郡,被袁树以“贴近南匈奴聚居地、常有兵乱”为理由,也给定义为了边郡。

  朝廷那边很快就得到了通过。

  这就是所谓的背靠大树好乘凉。

  结果就是整个并州除了太原郡和上党郡之外的其余七个郡全都成了边郡,本就不怎么强势的地方势力被袁树抽了一波财富和人口之后,彻底打入深渊,失去了与袁树叫板的理论依据。

  从此也是任由袁树搓扁搓圆。

  雁门郡太守夏育、太原郡太守臧旻本来已经明牌投靠袁树了,人家就是为了袁树才来做了太守。

  西河郡太守汪倧、上郡太守宋高和定襄郡太守曾辛在袁树发起的多次行动中表现突出、非常注意迎合袁树的需求,被袁树赏识,给予赏赐,算是成为了袁树的人。

  此后在正始三年六月,袁树又以“贪腐”、“渎职”的罪名弹劾云中郡太守、五原郡太守和朔方郡太守,将他们全部弹劾去职。

  接着改任卢植为云中郡太守。

  改任绍原为五原郡太守。

  改任廉达为朔方郡太守。

  自此,除了上党郡太守濮阳潜不是袁树的亲信之外,其余八人已经全部都是袁树的人了。

  当然了,濮阳潜这个不怎么听话的家伙袁树也不会放过,他所掌控的上党郡也是袁树认为的问题最大的郡,所以在正始三年八月,袁树以“渎职”、“不敬州牧”为理由弹劾濮阳潜,将濮阳潜送入大牢论死。

  而上党郡太守则被袁树推举与他关系颇为亲近的山阳郡人刘表担任。

  于是从八月开始,并州九郡的最高权力全部被袁树所掌控。

  至于其下九十多个县,也有六十多个县的县令、县长被袁树直接罢免或者问罪,而后一股脑的全部换上自己身边值得信赖的人。

  身边人不够,那就把之前调任到外地担任基层职位的一心会员们召回来出任县令、县长、县尉、县丞等职位。

  到正始三年十月左右,整个并州的高层权力和基层权力几乎都被袁树及其麾下团队掌控。

  前后不过一年的功夫,袁树就彻底掌控了并州,把并州真的经营为了他自己的“王国”。

  诚然,这件事情或多或少有些过分,要是换了别人,估计图谋不轨这个罪名都要扣上来了,可问题在于,这样做的人是袁树。

  他爹是大汉的一号实际掌权人,而他自己就是大汉的二号实际掌权人。

  他想干什么,还需要你说?

  还是说你想跟他爹告他的状?

  并州发生的这些事情,还有被袁树杀死的人、罢免的官员,无不显露出袁树强硬的政治手腕和强悍的政治资本,铲除一批人之后,还能换上另外一批人来承担职位,并且维持正常的运转。

  在很多人眼中,袁树的一心会集团原本明明只是一个学派,只是一个打嘴炮的嘴炮团,可谁知道,居然在不知不觉中演化为了一个政治军事学术三开花的超级天团。

  这跟谁说理去?

  反正就当下来说,整个并州已经是袁树说了算了,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只要不是太过于天怒人怨,恐怕也不会有谁说个不字。

  更何况袁树从来也没有打算干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

  他只是想要建设良庄,恢复农业生产,然后练兵,北伐鲜卑。

  这都是正事,是好事,是为国为民考虑的事情,也不单单是为了他自己,他大可以十分坦然地说自己一边强大自身一边也在为国为民谋福利。

  谁又能反驳呢?

  很多人最怕的其实就是这种人。

  他做事情不仅仅只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整体,把他自己的需求和整体的需求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然后以此为出发点前进。

  颇为无敌。

  就好比良庄的建设,从最开始只是一个实验性质的理想国,结果越实验越有可操作性。

  人口、规模都是在官府报备的,且根本不会少了官府的那份税收。

  良庄本身还要收一些管理费用,也是用粮食支付的。

  两次收税之后,留给农民的还是大多数,还是能让农民一家子维持温饱,甚至随着时间推移,还有了积蓄,吃饱肚子已经不是难事。

  这个事情不仅仅发生在茂陵、雒阳,也发生在其他地方。

  有了良庄的保护和农具的提供,农民的利益得到了极大的维护,官府无法也不敢向顶着袁树名头的农庄征收超过朝廷规定的税收,更不敢多次征税,只能老老老实实按照规定来,这就有效避免了农民的破产。

  农民有了积蓄,就更难破产,就更能维持再生产甚至是扩大生产的需求。

  交给官府的税不会拖欠,良庄按照比例征收的管理费也越来越多,整个庄子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之中。

  这个时候,再让宣传队伍出动,把良庄模式对外宣传、输出,自然就会有一些深受压榨之苦的农民带着土地前来请求加入,或者是一些佃户出逃,进入良庄求取庇护。

  这一情况在所有有良庄的地方都出现过,现在在并州自然也会出现。

  且袁树还注意发挥在茂陵的经验,不仅仅把宣传对象瞄准汉民,甚至也对着其他各族平民宣传。

  因为其他各族平民的日子甚至比汉民还要差,汉民至少能定居生产,没啥天灾人祸的前提下是可以有稳定收入的,而游牧平民就算没啥天灾人祸,也不一定有稳定收入。

  且日常饮食也是非常的匮乏,破产沦为奴隶的可能性比汉民还要大,平均寿命也更低。

  在此情况之下,能够吃饱肚子、有个安身立命之所对于他们来说的吸引力丝毫不比对汉民来的少。

  所以在茂陵良庄里生活着的数以万计的匈奴人、羌人、鲜卑人和其他不知族群的杂胡,在良庄有效的管理之下,他们的生活状态已经和汉民没有区别了。

  宣传对汉民好用,对这些人一样好用,汉民拖家带口一起来,他们不仅拖家带口,有的还会带着一些牲畜一起来投奔,将牲畜献给良庄,搞得像是缴纳投名状一样。

  对于这群人,良庄的策略也是非常成熟的,改汉姓汉名,更换汉民发饰,更换汉民的衣服,派专人教他们说汉话,学习汉字,设置各种奖惩措施之类的。

  基本上过上了安生日子以后,这群人所谓的什么“天生凶狠”、“狡猾如狼”之类的都消失不见了。

  能过安生日子,能吃上一口饱饭,不用时时刻刻忍饥挨饿,那就是大家共同的心愿,还要啥自行车啊?

  这些行之有效的策略在袁树看来不仅是安定汉民的好方略,也是对遍布并州的外族人的好方略,并州有数十万南匈奴人,也有不少羌人、鲜卑人和不知族群的杂胡居住。

  在朔方郡、西河郡、上郡等地,汉民数量稀少,而这些胡人数量很多,远超汉民,这也是到后期并州被蚕食的只剩下太原和上党两地的缘由。

  袁树打算未雨绸缪,利用良庄的生产优势和组织优势开始反过来蚕食这些外族的活动区域,对他们这边的人展开劝诱,展开宣传。

  为此,他还派人去关中良庄招募匈奴人和羌人出身的宣传队成员,组织成一支强有力的宣传队伍,对南匈奴和羌人部落展开全面的宣传攻势。

  近些年来,南匈奴还算是比较老实的,但是每年好几个亿的资金投入还是太多了,袁树决定在收拾鲜卑人的同时,用各种手法一起上,把南匈奴也给瓦解掉,将北部边患一起解决掉。

  于是,对于良庄的建设就不仅仅只是并州的财政投入支持了,并州财政艰难,只用财政资金那是完全不够的。

  所幸一波清洗之后,把官僚、豪强大族狠狠放了一波血,用这一波行动获取的资金、粮食和各项物资,足够支撑第一波良庄的建设计划,北部五郡的二十五个良庄建设的物资、钱财需求已经全部满足。

  至于在南部四郡、尤其是上郡和西河郡两地的良庄建设,袁树打算自己出一部分钱,再尝试从雒阳老爹那边搞一波钱,剩下来要是还不够,那就只能再从并州本身搞出来了。

  百姓都是穷鬼了,没油水可榨了,那就从有钱人身上榨钱,从豪强大族身上榨取一些钱财。

  苦一苦豪强大族,骂名他们来担,好名声全都归我袁某人,事儿就要这么办!

  于是从正始三年下半年开始,袁树推动的并州大建设计划轰轰烈烈的展开了,二十多万人口北上,良庄大建设,从选址到筑造围墙到修缮连通道路之类的活计,人们干的热火朝天。

  袁树用略低于军队供给的标准给这些人提供口粮,充足的粮食供应使得人们的效率大大提升,对于未来生活的期许也从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良庄内,每个人都可以分到土地,每个人都能分到房屋和农具,十户人家还能共用耕牛等牲畜帮助耕田,袁树还从中原带来了最先进的农耕技术和农耕用具。

  有水源的地方自不必多说,没有充足水源的地方就要设计策略,从别处引水来修建水利工程,总之要做的事情非常多,投入进去的财富也是一笔巨大的支出。

  别的不说,二十多万人的口粮就是巨大的负担,虽然不至于像军队那样一日三餐,但是一日两餐还是需要的,且至少要保证一顿干饭,不然实在是撑不住那么大的工作量消耗。

  并州府库有存粮,袁树自己也能利用雒阳良庄的存粮来补贴一部分,不过还是有不小的缺口,所以袁树只能从本地购买,从太原郡和上党郡购买粮食。

  这一度导致粮价上涨。

  但是袁树何许人也?

  并州王!

  涨价?

  你先问过我手里的刀答不答应!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不是袁术,我不是袁术最新章节,我不是袁术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