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在交南待了一段时间,

  在补充了足够的车马辎重,又派遣副使,前往西域各个小国,宣告大汉天使的到来,哄得他们一愣一愣的之后,

  便想要再次踏上那漫长的旅途。

  只是很可惜,

  冬天到来了。

  剧烈的冬雪掩盖了他们前方的道路,

  逼迫使团不得不停留在交南城中,眺望那被大雪遮蔽的远方。

  等到冬去春来,

  建元三年都过去几个月,冰雪完全消融后,

  张骞他们才得以再度动身。

  而后续的旅途,又因为改换了交流对象,显得颇为艰难。

  不是每一个西域城郭之国,都会像交南这样友好的。

  交南国主之所以诚恳相待,以示友好,

  一来,是因为诸夏君子素来有记录历史的习惯,

  这可以让后人能够在同中原隔绝近百年后,还能了解到中原王朝的强大,还能回忆起祖先的美好时光。

  二来,

  血脉上的亲近,先贤智慧的教导,也让交南人能够对贵客展示自己的友好。

  但其他的蛮夷小国,哪里会如此呢?

  蛮夷之中,记吃不记打的存在,可实在太多了。

  距离中原有力量影响西域的年代,也过去太久了。

  哪怕受到中原鬼神的影响,

  让西域人对中原生出了一些向往、崇敬之情,

  乃至于在某种程度上,助力了交南的复兴,

  但人心总是难以揣测的。

  有些贪婪的渴求,过分的欲望,

  并不会因为畏惧鬼神,而从心底消失殆尽。

  交南能够坚挺的屹立到现在,维护住诸夏的传统,繁荣起这座由祖先亲手,一点点建造起来的城邑,

  靠的也不是请人念经,用鬼神宗教,去恐吓西域那些觊觎自己的敌人,说什么“敢冒犯就让你下地狱”之类的话。

  而是用锋利的刀剑,

  还有夺回交南时,

  那在城外堆砌起来的京观,

  逼迫西域人只能来交南“朝圣”,而不是来交南搞什么“圣地,有德者居之”的糟心事。

  所以当听说打东边来了个汉使的时候,

  国主们一方面接待了他们,询问汉使中原的情况,表达自己对中央之国的尊敬;

  另一方面,又忍不住的觊觎起他们所携带的各种物资。

  虽然大部分财宝,

  已经在逃避匈奴追击时丢失了,

  但使团身上,多少还有些残余。

  在得到交南的补充后,

  更称得上是一笔能打动人心的财富了。

  那些小国的国主中,

  目光长远,能认清自己能力地位的,并没有多少。

  他们只知道:

  能薅一笔,就是一笔。

  有钱,谁不想多拿点,塞到自己的口袋里呢?

  什么大汉?

  什么鬼神?

  隔着这么远,

  难道真的可以管到自己头上吗?

  而且未来的事,还不可确定。

  现在杀人夺财,却是足以快活一段时间了!

  好在张骞看出来他们的企图,

  在这些蛮夷之主蠢蠢欲动之时,

  张骞假装邀请对方,来观看自己随身携带的宝物,

  随后!

  他就掀翻桌子,将其国主一把抓住,顷刻炼化了。

  拱卫在旁边的士卒见到这一幕,根本没有时间反应,只是呆愣在原地,然后被使团其他人折服。

  能跟着张骞一路跑到西域的人,

  其他暂且不说,身体绝对是很好的。

  而这些人在张骞的使团中,足有上百名。

  在西域这个拥有一千士卒,就可以占据一处绿洲,建立起国家的地方,

  这百名壮士,已经可以用拳头,去暴力消灭一个国家了!

  毕竟对方养的一千士卒,可不会全心全意的为国主服务。

  一个月才吃国主多少粮食啊,

  干嘛要为一些事不关己的小事而拼命呢?

  何况这些汉人,原本就是打算离开的。

  他们口中所说的“我大汉天朝强盛无比,尔等蛮夷应当膝行朝拜”等等言论,

  在旁观者耳中,也不过是吹嘘罢了——

  西域之地,

  盛行商贾贸易之事,

  而在行商交流的过程中,吹嘘商品、哄抬物价,是十分常见的行为。

  既然没必要将吹嘘当真,

  自然也没必要因之动怒。

  和气生财嘛!

  所以,

  在见到汉使们的强大武力,将手里提着的国主脑袋,挥舞得跟流星锤一样时,

  士卒们纷纷后退,不希望自己也沦落到这样的下场。

  于是,

  张骞等人完好无损的跑了出去,

  对方则是折损了一个国主。

  不过没有关系,

  小国寡民的好处,

  就是国主可以轻易迭代,

  并不会出现“一人去世,全国难受”的情况。

  而在经历了几次这样的事件后,

  张骞总结出了一些出使西域的经验。

  他在自己的随身记录中写下了这些心得:

  “西域小国,其力不足挂齿。”

  “凡有挑衅,当以刀剑镇压,不足以待之仁德。”

  “蛮夷畏威而不怀德久矣,示之以礼仪,对方嘻而轻之;示之以威武,对方则膝行惶恐……”

  “写这个干什么啊!”

  当堂邑父挽弓搭箭,在路上射猎来一只飞鸟,预备将之作为今晚的晚饭时,他瞄到了正盘腿坐在旁边,咬着笔杆,沉思书写的张骞。

  于是,

  堂邑父好学的发出疑问。

  张骞将记录上的墨水吹干,收好放进自己怀里,对他说道,“我这是为后来人做准备。”

  堂邑父蹲到他旁边,开始给猎物拔毛,嘴里还说:

  “这有什么好准备的呢?”

  “出使就是过来一下,说着东西然后离开,先行者用话语向后辈传授经验,就已经足够了,费笔墨写这些东西,难道不是浪费精力吗?”

  张骞站起身,在灿烂的夕阳之下负手而立,目光越过燃烧起来的火堆,望去那看不清的远方。

  “你不懂。”

  “中原以后跟西域的交流,一定会很频繁的!”

  追逐水草的人,

  永远不知道诸夏君子对土地的渴求,

  也不会明白诸夏血脉中,对传承的重视。

  活在当下的人,

  总会忍不住去想:

  我做出的这番事业,对得起祖先的荣耀和期待吗?

  我实现的成就,可以让后人为我感到自豪吗?可以为后人的更上一层楼,打下更好更坚实的基础吗?

  所以,

  既然西域有绿洲可以耕种定居,

  既然西域是诸夏探索域外的必经之地,

  那这个地方,

  就应该得到诸夏君子的踏足,沐浴到中原王朝的恩德。

  就像当年的淮夷、苗蛮一样,

  融合到诸夏的体内,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上百年前的秦人,

  尚且有强烈的开拓之心,

  在西域建立了交南,

  在域外复兴了嬴秦的基业;

  又数百年前,

  更有一群厌恶中原混战的先贤,前往域外建立了新夏!

  作为后继者的大汉,

  又凭什么固步自封,只沉浸在中原的繁华中呢?

  诸夏降临到这个世上,

  生来就承担着教化万民,开拓万方的任务!

  他们注定要不断的前进,不断的探索,

  以中央之国为核心,

  将小九州扩张为大九州,

  真正做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大汉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统一王朝,

  它的根基比秦朝要更加稳固,

  它的统治比秦朝要更受拥戴,

  如此,

  大汉一定会做出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

  它此时的君主就怀抱着这样的信念,

  并且通过张骞、董仲舒这些人,

  决心履行这种信念!

  而张骞对此,也是满怀自豪的接受。

  “打个赌吧!”

  张骞突然转过头,对已经处理好猎物,正架着它往火上烤的堂邑父说道,“赌我的记录,能不能流传下去!”

  “好啊!”

  堂邑父随口应下,“赌赢了,去新夏路上的猎物,我全给你负责!”

  “啧!”

  “未来的事,你竟然拿眼下的情况当赌注,真是不诚心!”

  “那我总不能拿手里的烤肉跟你赌吧!”

  堂邑父警惕的背过身去,将手里的烤鸟拿远了些,担心张骞会突然跑过来,抢走他的晚饭。

  天大地大,

  吃饭最大!

  张骞天使这段日子,拳打脚踢了好几个国主,闲了没事还要挥毫写下自己欺负西域小国的心得。

  堂邑父不得不怀疑,

  张骞就是贪图自己的烤肉,这才引诱他赌博的!

  呵,

  他才不上当呢!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最新章节,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