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后夏日,
在经过了短暂的修整后,汉军又对匈奴展开进一步打击。
秦夏使者同样参与其中。
虽然心中为汉人的强大而惊叹,但秦使很快就接受了这个现实——
首先,
汉人占据的是诸夏中原祖地;
其次,
汉朝是入关击败了自己的祖先,才得以建立的。
再加上张骞出使域外,曾将两国情况做过对比,
所以对于自己来到中原后的所见所闻,秦使早有准备。
而且仔细对比之后,
在一些方面,秦使还能保持自己高傲的姿态。
“我国多产良马,纵使大宛也稍有不及。”
“因多有战事,器具武备,也未曾弱于中原。”
“若与匈奴角力纵驰,最大的不及,也就是后勤粮草了。”
旁边的夏使对此,只是长吁一声,神色有些暗淡。
他在心里暗暗发誓:
此次出使返回后,一定要劝谏陛下励精图治,整军经武。
若是左右秦汉之国,都在进步都在发展,自家却沉浸在长久的和平中,日益失去进取之心,只怕日后不是西面事秦,就是东面事汉了!
至于这次参战,则是要更加深入的见识下汉军的战力,以为对比。
要知道,
在此前两国使团中的壮士,跟随霍去病突袭匈奴王帐的过程中,
夏国是跑得最慢的,也是被霍去病责骂最多次的。
等好不容易跟上队伍的步伐后,一身骨头和肉都快被颠散的夏国勇士,自然也没有多少力气,去斩首杀敌了。
这对夏国来说,
绝对是偌大耻辱!
只是,
当第二次河西之战打完,五个匈奴王连带其全家都被霍去病俘虏后,
秦夏使团心底那暗藏着的不服气和嫉妒,也因为这样辉煌无比的战果消去了。
他们亲身经历了这场战争,
亲眼见证了霍去病的指挥和千里奔袭,
知道汉朝在当今之世,不仅有一支能打的军队,还有许多优秀的将领。
“我听说如今汉朝的大将军,正是冠军侯的舅舅。”
秦使在私底下跟同伴感慨道,“有这样的舅甥在,天下还有谁可以与之抗衡呢?”
最起码,
秦夏两国之中,是从来没有过这般英伟人物的。
至于以后能否拥有?
这只能祈求祖宗神灵的保佑了。
“他还这么年轻……”
“还不到二十岁……”
“真是可怕!”
人至中年的秦使想起冠军侯的年龄,更是忍不住的酸涩和羡慕。
有的时候,
即便才能并不算出众,
但只要年轻,就可以超过许多人了。
“这个倒是不一定!”
有人却如此讲道。
这是一位跟着霍去病千里奔袭过的秦国勇士。
他说,“我看这位大汉冠军侯打仗的方式,有些担忧他的寿数不够长久。”
霍去病是一个很锋锐的人,
一切属于少年的美好,都可以在他身上得到体现。
用大汉皇帝的话来说,那便是“天生富贵”。
他私生子的身份,
在当今之世,根本不足一提,反而要成为其“神话”的一部分。
也许正因如此,
霍去病打起仗来,很多东西都不在乎。
他仗着年轻,从不将奔袭的痛苦放在眼里。
当踏上草原的那一刻,
他只需要两个东西——
一个是敌人的位置,
一个则是击溃敌人。
他可以好几天不脱下盔甲,
可以好几天不离开马背,
甚至在奔袭之时,还可以一直不进食,不饮水。
“这对身体的损耗,是很严重的。”秦国的勇士这样说着。
对如今夹杂了许多西戎放牧风气的秦国来说,
野外纵驰的艰难,他们很有体会。
“这个啊……”
秦使听到这话,也沉默了一阵。
到最后,他也只能说一句,“且听天由命吧。”
……
“秦国的王盛近来过得如何?”
过了两天,
秦使迎来了一个意料之外的朋友。
大汉博望侯张骞,这次也随军出战。
只是在此之前,分兵几路,张骞并没有跟随霍去病所率的主力,所以双方之间,没有相见。
如今战事结束,大家得胜回朝,张骞才有机会找到秦使,并询问起西秦那个跟自己很不对服的故人。
秦使告诉他,“他如今已经做上埃及国主了。”
王盛在张骞封侯的刺激下,最终还是选择了为国捐躯这条道路。
而按照埃及那边的制度,女王之夫,也可以成为国主。
在王盛的操作下,
使团出发之前,埃及就已经接受了秦国的册封,成为了其附庸之国。
想来再过些年,在温水慢煮之下,埃及这只“青蛙”,就要融入秦国,成为其本土的一部分。
至于为何不直接占有?
只能说秦国近些年的扩张,已经快到极限了。
毕竟诸夏君子想要建立的国家,
从来就不是域外那种,昙花一现的“帝国”。
他们要让自己的宗庙长久的屹立,要让子孙的祭祀永远的延续。
所以,
如何将根基扎得更深,让血脉种子繁衍的越多,保障国家的稳定,便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埃及那边,其国弱小,其地丰饶,又与秦国接壤,北边的罗马还要渡海才能进攻至此,同秦国争夺。
如此,
倒不急于一时,可以让老秦人消化一点后,再行兼并之事。
“他都为一国之主了?”
“真好啊……”
张骞听到这个消息,本想嘲讽两句,说王盛这个大国使臣,无法凭借自己的能力封侯,最终还得吃蛮夷女王的软饭才能上位……
但他到底没能说出口,只是感叹了一声。
张骞的神色看上去有些失落,
秦使知道,这自然不是被王盛的“好消息”所刺激的。
而是因为在这次会战中,张骞遇到的麻烦和犯下的罪责。
按照汉朝的制度,
在张骞回到长安之后,爵位和官职,都要离他远去了。
谁让他在决战这样重要的时刻,遇到迷路这样的问题,以至于没能及时赶到呢?
只是,
秦使是见过张骞的。
当年在夏国的“使馆”中,他曾同这位汉使你来我往的交手过,自然知道对方的实力。
能两度出使域外,还平安返回的人,要说在野外突发恶疾,或者迷路于途中,那可能性是很小的。
“你不应该犯下这样低级的错误!”
秦使也为张骞的后续担忧起来。
对此,
张骞只是忽然含泪,向对方摆了摆手,转身离去了。
随后不久,
夏使过来同秦使商议之后面见汉帝的事情。
他随口提了一句,“我路过张骞所在营帐的时候,听到他在哭泣。”
“嗯?”
“他说自己对不起李广将军!”
“唉!”秦使因此叹了一声说,“何必如此挂怀呢?”
“向他这样善于辨认方向的人物,却在这样的战斗中迷失道路,想来是暗中有鬼神设阻罢了!”
夏使觉得这话说的很有道理。
只有旁边莫名背了黑锅的鬼神不满的抱怨:
“凭什么怪我?”
“明明是李广的神奇能力,把张骞给带坏了好吧!”
迷路侯的伟力,
可不是区区一个博望侯,就可以克服的!
在经过了短暂的修整后,汉军又对匈奴展开进一步打击。
秦夏使者同样参与其中。
虽然心中为汉人的强大而惊叹,但秦使很快就接受了这个现实——
首先,
汉人占据的是诸夏中原祖地;
其次,
汉朝是入关击败了自己的祖先,才得以建立的。
再加上张骞出使域外,曾将两国情况做过对比,
所以对于自己来到中原后的所见所闻,秦使早有准备。
而且仔细对比之后,
在一些方面,秦使还能保持自己高傲的姿态。
“我国多产良马,纵使大宛也稍有不及。”
“因多有战事,器具武备,也未曾弱于中原。”
“若与匈奴角力纵驰,最大的不及,也就是后勤粮草了。”
旁边的夏使对此,只是长吁一声,神色有些暗淡。
他在心里暗暗发誓:
此次出使返回后,一定要劝谏陛下励精图治,整军经武。
若是左右秦汉之国,都在进步都在发展,自家却沉浸在长久的和平中,日益失去进取之心,只怕日后不是西面事秦,就是东面事汉了!
至于这次参战,则是要更加深入的见识下汉军的战力,以为对比。
要知道,
在此前两国使团中的壮士,跟随霍去病突袭匈奴王帐的过程中,
夏国是跑得最慢的,也是被霍去病责骂最多次的。
等好不容易跟上队伍的步伐后,一身骨头和肉都快被颠散的夏国勇士,自然也没有多少力气,去斩首杀敌了。
这对夏国来说,
绝对是偌大耻辱!
只是,
当第二次河西之战打完,五个匈奴王连带其全家都被霍去病俘虏后,
秦夏使团心底那暗藏着的不服气和嫉妒,也因为这样辉煌无比的战果消去了。
他们亲身经历了这场战争,
亲眼见证了霍去病的指挥和千里奔袭,
知道汉朝在当今之世,不仅有一支能打的军队,还有许多优秀的将领。
“我听说如今汉朝的大将军,正是冠军侯的舅舅。”
秦使在私底下跟同伴感慨道,“有这样的舅甥在,天下还有谁可以与之抗衡呢?”
最起码,
秦夏两国之中,是从来没有过这般英伟人物的。
至于以后能否拥有?
这只能祈求祖宗神灵的保佑了。
“他还这么年轻……”
“还不到二十岁……”
“真是可怕!”
人至中年的秦使想起冠军侯的年龄,更是忍不住的酸涩和羡慕。
有的时候,
即便才能并不算出众,
但只要年轻,就可以超过许多人了。
“这个倒是不一定!”
有人却如此讲道。
这是一位跟着霍去病千里奔袭过的秦国勇士。
他说,“我看这位大汉冠军侯打仗的方式,有些担忧他的寿数不够长久。”
霍去病是一个很锋锐的人,
一切属于少年的美好,都可以在他身上得到体现。
用大汉皇帝的话来说,那便是“天生富贵”。
他私生子的身份,
在当今之世,根本不足一提,反而要成为其“神话”的一部分。
也许正因如此,
霍去病打起仗来,很多东西都不在乎。
他仗着年轻,从不将奔袭的痛苦放在眼里。
当踏上草原的那一刻,
他只需要两个东西——
一个是敌人的位置,
一个则是击溃敌人。
他可以好几天不脱下盔甲,
可以好几天不离开马背,
甚至在奔袭之时,还可以一直不进食,不饮水。
“这对身体的损耗,是很严重的。”秦国的勇士这样说着。
对如今夹杂了许多西戎放牧风气的秦国来说,
野外纵驰的艰难,他们很有体会。
“这个啊……”
秦使听到这话,也沉默了一阵。
到最后,他也只能说一句,“且听天由命吧。”
……
“秦国的王盛近来过得如何?”
过了两天,
秦使迎来了一个意料之外的朋友。
大汉博望侯张骞,这次也随军出战。
只是在此之前,分兵几路,张骞并没有跟随霍去病所率的主力,所以双方之间,没有相见。
如今战事结束,大家得胜回朝,张骞才有机会找到秦使,并询问起西秦那个跟自己很不对服的故人。
秦使告诉他,“他如今已经做上埃及国主了。”
王盛在张骞封侯的刺激下,最终还是选择了为国捐躯这条道路。
而按照埃及那边的制度,女王之夫,也可以成为国主。
在王盛的操作下,
使团出发之前,埃及就已经接受了秦国的册封,成为了其附庸之国。
想来再过些年,在温水慢煮之下,埃及这只“青蛙”,就要融入秦国,成为其本土的一部分。
至于为何不直接占有?
只能说秦国近些年的扩张,已经快到极限了。
毕竟诸夏君子想要建立的国家,
从来就不是域外那种,昙花一现的“帝国”。
他们要让自己的宗庙长久的屹立,要让子孙的祭祀永远的延续。
所以,
如何将根基扎得更深,让血脉种子繁衍的越多,保障国家的稳定,便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埃及那边,其国弱小,其地丰饶,又与秦国接壤,北边的罗马还要渡海才能进攻至此,同秦国争夺。
如此,
倒不急于一时,可以让老秦人消化一点后,再行兼并之事。
“他都为一国之主了?”
“真好啊……”
张骞听到这个消息,本想嘲讽两句,说王盛这个大国使臣,无法凭借自己的能力封侯,最终还得吃蛮夷女王的软饭才能上位……
但他到底没能说出口,只是感叹了一声。
张骞的神色看上去有些失落,
秦使知道,这自然不是被王盛的“好消息”所刺激的。
而是因为在这次会战中,张骞遇到的麻烦和犯下的罪责。
按照汉朝的制度,
在张骞回到长安之后,爵位和官职,都要离他远去了。
谁让他在决战这样重要的时刻,遇到迷路这样的问题,以至于没能及时赶到呢?
只是,
秦使是见过张骞的。
当年在夏国的“使馆”中,他曾同这位汉使你来我往的交手过,自然知道对方的实力。
能两度出使域外,还平安返回的人,要说在野外突发恶疾,或者迷路于途中,那可能性是很小的。
“你不应该犯下这样低级的错误!”
秦使也为张骞的后续担忧起来。
对此,
张骞只是忽然含泪,向对方摆了摆手,转身离去了。
随后不久,
夏使过来同秦使商议之后面见汉帝的事情。
他随口提了一句,“我路过张骞所在营帐的时候,听到他在哭泣。”
“嗯?”
“他说自己对不起李广将军!”
“唉!”秦使因此叹了一声说,“何必如此挂怀呢?”
“向他这样善于辨认方向的人物,却在这样的战斗中迷失道路,想来是暗中有鬼神设阻罢了!”
夏使觉得这话说的很有道理。
只有旁边莫名背了黑锅的鬼神不满的抱怨:
“凭什么怪我?”
“明明是李广的神奇能力,把张骞给带坏了好吧!”
迷路侯的伟力,
可不是区区一个博望侯,就可以克服的!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最新章节,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最新章节,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