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这时候想反攻大陆?”
当何博来到东瀛的时候,听到分身告诉自己的东西,不由得一愣。
然后他叹息起来,“也好!”
“齐鲁之地,东望王师已久!”
“就等着田齐如闪电般归来呢!”
咸鱼翻着肚皮白了他一下,“你就是看热闹不嫌事大!”
“汉朝明明已经有水师了,你还想看齐国划船去跟他们争!”
由于诸夏的分支延伸到了海外,
南海过来的吴国,也时常夸赞海外的风土——
虽然海外存在瘴气、蚊虫、疫病、风浪等等问题,
但其地水热土壤,的确是不缺的。
比起夏国那边的水热极端,海外群岛要显得均衡许多。
刘勤这个君主带头懒惰犯蠢,数年之中,连作秀的“亲耕”都不曾有过,却凭借那样的肥沃水土,国中连连丰收,没有发生过饥饿之事。
吴国百姓若是饿了,去摘取一些野生的蔬果,也可以充饥一段时间。
是以这样的情况,
不仅引得东瀛齐国嫉妒,也让大汉的贵人们生出了不少兴趣。
众所周知,
沃土会勾引诸夏的君子,而君子们也向来谦虚温和,不会拒绝如此好意。
所以在对海外生出些许好奇后,一向想干嘛就干嘛的皇帝便大手一挥,筹备起了派人出海的事情来。
水师扬帆,直取海东卫国一事,也不过是在远航之前的实验罢了。
若连邻近的海东都到达不了,何况开船去更远的东海、南海,乃至于西洋呢?
而在两年前,
吴国有消息传来,说是在吕宋岛上发现了金矿,这更让君子们热血沸腾起来,锯木造船的锯子都快磨出火花了。
齐国这边,
在航海一事上,虽较大汉有更多经验,但终究受限于地少民贫,无法持久。
被下海的中原同胞超过,是早晚的事情。
所以前几代齐王,还有如今留学归来的遣汉使们,都认为不宜跟中原竞争,与之交好,互通有无,才最为重要。
开战虽能一时爽,
后面真的是要出一大堆烂摊子的啊!
“无妨!”
“即便战败了,海东距离东瀛也并不遥远,身体强壮一些,抱着个木板浮水返回,也是可以的嘛!”
的确想看热闹的何博哈哈一笑,抓起一把田螺,跟着分身一块磕了起来。
等嗑完了东瀛的螺狮,再嚼吧两条赶海时收获的小鱿鱼,
何博又忍不住飘飘然的说,“难怪历代海洋霸主都喜欢嘬鱿鱼,这玩意儿比起河里的田螺,的确更有滋味!”
“东瀛这边有些人喜欢吃生的。”咸鱼也嗦着鱿鱼仔,随口回道。
食之生冷,
这是古已有之的事情,沿海之民多爱之。
齐人在祖地的时候,就喜欢穿着紫色的华服,吃着从海里捕捞上的新鲜鱼蟹虾贝,或蒸或脍,笑意吟吟的观看美人舞蹈。
等到齐人东渡,宗庙迁移以后,也将这个习惯带来了这边。
毕竟因地因情,嘬两口海鲜很正常。
但生冷之物,吃多了总归是不好的,
所以也有人不爱如此吃法,宁愿辛苦一些,去山林中捡一些柴火,架起一口陶锅,给肚子一顿暖呼呼的汤水。
当年的田仲舟,如今的吕鹏,便是后者。
“我听说,现在这位宠幸倭人的齐王,很喜欢吃鱼脍?”何博突然问道。
“是的。”咸鱼说,“每天都要吃呢,就没见他停过。”
“那以后可就有说法喽。”何博听了,便咋舌起来。
按照东瀛此时的条件,以及齐王豪迈的吃法,想来其体内,也有一片“勃勃生机”了。
“那群倭人的好日子不会长久了。”
倭人,
在齐国的治下,原本是归于蛮夷、奴隶之属的。
即便有少数聪慧温顺者得到了教化,改头换面成为了齐人,也不足以登上朝堂,列为公卿。
但因为前任齐王在时,不断打压自己那被宠坏了,以至于生出不轨之心的幼弟,使其手下无法收拢足够的将士和官员,
后者怀着一肚子气,转身就以“蓄奴”的名义,招募了许多倭人,并凭借其力,篡夺了王位,这才让倭人有了横行的姿态。
齐国上下对此,都有着强烈的不满,耻于跟这群生性鄙贱的蛮夷矮子同居一室。
偏偏齐王被这些倭奴伺候的很是舒心,对他们十分信任,时常为了他们,而去责罚齐人,还喜欢夺取百姓的土地,赏赐给自己的奴仆。
可以说,
齐王上位的这几年,上下都被他得罪得差不多了。
听信异族的谗言,不亲近贤能的臣子,苛待治下的百姓……
他怎么会不被人推翻呢?
“你说,吕鹏有重兴姜齐的可能吗?”
吕鹏,
是姜齐公族的后代。
因为太公尚在受封齐国之前,本就拥有传承自祖先的姓氏,所以称姜称吕乃至于称齐,都是可以的。
姜齐覆灭后,
许多原本的公族,将自己改为“吕”氏,在民间繁衍生存下来,到了东瀛仍旧有些不少的血脉流传。
“我看他在众人之中,很有声名啊!”
吕鹏在长安留学时,便是东瀛遣汉使中的执牛耳者,
归国为官,也十分受先齐王的认可和倚重。
他辅佐先王进行了一定的制度革新,也在地方上主持修建了不少水利,是朝野闻名的贤臣,也让厌恶他的齐王无法下令处死他。
“这个谁能知道呢?”
“姜齐和田齐要再这么换着来一次,以后怕不是要变成量子纠缠状态,在东瀛弄半个万世一系出来!”
咸鱼吐出一口螺壳,阿巴着自己嘴说道。
何博无所谓的说,“只要巩固祖宗根本,别被那些天生邪恶的倭人带坏了就好。”
“……其他地方的情况,如今怎么样呢?”
在说完了齐国的事情后,咸鱼难得主动的发问,想要了解现今“诸夏世界”的模样。
何博告诉他,“南洋那边从上到下,都是群混吃等死的,要不是有神奇海螺天天鞭策,姬周吴指不定就要在刘汉吴的身上复苏了!”
去年冬天的时候,
吕宋那边的进度终于刷满了,何博得以去南洋一趟,见到了被自己抛弃许多年的可怜分身。
当时的黄河河伯手捧着神奇海螺,询问他吴国的情况,然后很悲伤的得知:
由于吴国的建立者,本身就是一群败犬,其开国之君更没有做一个好榜样,因此根本没有秦夏齐等同胞之国的心气志向,只想蜗居在吕宋岛上过潇洒畅快的日子。
什么祖宗根本?
什么诸夏同心?
吴国才懒得管呢!
自己爽才是最重要的!
甚至,吴国人还用吴太伯的事例,来为自己这般行迹寻找法理——
吴太伯,
是周文王的伯父,周太王的嫡长子。
因为三弟的才能比自己卓著,更生了一个姬周的“好圣孙”,
于是太伯不愿让父亲太王为选择谁作为继承人而忧虑,自己带着二弟仲雍远走东南,于南蛮百越之地,建立起了吴国。
为了更好的巩固统治,融入当地,太伯带头断发文身,才有了周时吴国数百年的基业。
而巧合的是,
姬周吴立国于水深火热之地,
我大汉吴国也立国于水深火热之地;
姬周吴是远奔千里建立的,
我大汉吴国也是远奔千里建立的;
姬周吴立国很久后,才回到中原认祖归宗,
我大汉吴国也是立国很久后,才回到中原认祖归宗……
所以,
我断发文身,
这是在效仿先贤啊!
凭什么说我背离了祖宗的志向!
好在,
神奇海螺里的寄居蟹及时打出重拳,给予这群混账玩意儿痛殴,
这才保住了诸夏的根本,让吴国使者去长安朝贡的时候,还能束上一半的头发,而不是全都批散着,做个光膀子的花臂社会人。
“也幸好汉廷眼下,已经组织起了船队,可以下南洋那边看看了。”
根据齐吴两国的描述,
大汉的贵人们知道,
往东边去,是找不到什么资源丰富的岛屿的。
南洋之地,却能够去闯一闯,试着开辟一下。
实在不行,在那里找几个金矿,挖掘一笔财富,带回家鼓鼓仓库也好。
而随着大汉脚步逐渐的延伸到海外,
想来吴国也必须振作起来了。
不然祖地的大腿,才不会给这群“入蛮夷则蛮夷之”的家伙抱!
“至于秦夏那边……”
何博顿了顿,然后告诉自己的分身,“我打算去那里多待一待!”
他总得亲身经历,夏国念经给冥土带来的各种变化嘛!
咸鱼不置可否,只是让他隔段时间就过来给自己传点消息。
现在他们这些分身各据一方,很多信息要想及时传递,得靠何博这个本体跑来跑去。
“虽然我是咸了点,但也不想自闭成个跟不上时代的老古董。”
“偶尔还是要了解下世界形势的。”
这样说着,咸鱼又把自己沉到了河底,打算睡觉去了。
何博对着清澈的河水探头探脑了一会,觉得在这里钓鱼不会有收获后,也跟着转身离去了。
而在不远处,
吕鹏的家里正迎来几位客人。
他们驱散了所有的闲杂人等,紧闭了门窗,在阴暗的室内对吕鹏说: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暴君的统治日益残忍,那些倭奴愈发嚣张,有篡夺我诸夏支脉的趋势!”
“如果我们不进行反击,还能对得起列祖列宗吗?”
“你在朝野之间,素来有名望,当年先王也曾让你仿照汉军的制度,操练新的士卒,所以……”
“子桥,带着我们冲一次吧!”
子桥,
是吕鹏在汉朝时,请老师为自己取的字。
老师和他本人都希望,遣汉使们可以成为海外同祖地联络的桥梁,而不是因为茫茫大海的阻隔,分淡了情谊。
可惜,
最初的想法再美好,也要在现实的波折间,发生变化。
谁能坚守自己的本心呢?
起码吕鹏在沉默许久后,捏着自己的拳头,感受着胸膛里沸腾的热血,迎着同伴期待的目光,下定了决心。
他拔出先王赐予自己的宝剑,在那冷冽的剑光中默默想道:
“大王!”
“如果不能从你的昏庸暴虐中拯救社稷!”
“那就让齐国燃烧吧!”
……
长安城中,
瞬息返回的何博正等待着张骞咽气。
这位大汉使臣在通过两次出使域外,开辟了陆上丝路;又在西域数年,将之“凿空”,确定了大汉的威严后,终于消耗完了全身的精力。
他回到长安没多久,便生了重病,再起不能。
皇帝和许多大臣都来看望过他,但并不能挽回什么。
眼下,
张骞呼吸艰难的躺在床上,马上就要离开人世了。
他用仅剩的力气对身边的妻子说:
“我为国家和陛下做了很多事情,尽到了作为臣子的职责,我心里没有什么遗憾了。”
旁边无人能见的鬼神哼了一声,“真是胡说!”
“明明一直期待皇帝给你恢复博望侯的爵位呢!”
何博可是暗中观察过张骞在西域的生活的!
这老小子对跟随李广出征,却神奇迷路丢失爵位的事,一直耿耿于怀。
他希望通过自己在西域的努力,让皇帝高抬贵手,把爵位还给自己。
结果,
他病倒了,皇帝来看他,也不曾提这件事。
张骞当时就流泪了,委屈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现在人之将死,还得为了后世的颜面,装出一副豁达大度的模样,简直可怜!
妻子也知道丈夫心中并非如此感想,但只能握着他的手,默默流泪。
张骞顿了顿,然后又说,“如果说还有什么惦记的事情,那便是我在西秦的故人。”
“他跟我同岁,如今我命不久矣,很是担心他的身体。”
王盛这小子,
不会活得比自己还长吧?
张骞一想到这样的可能,就忍不住的焦虑和心忧,最后在这样的忧虑下,闭上了自己的眼睛。
“没事的。”
“王盛也活不了多久的。”
阴间,
何博在带着张骞熟悉了情况后,很是关切的安慰他道。
死了的张骞还是有些愤愤不平。
他活了五十六岁,
在担任使臣,长期在外奔波的情况下,拥有这般寿命,已经算身体好的了。
王盛也是常去外地出使的持节之人,按理来说,不该比自己还要长寿!
张骞嫉妒啊!
“何必这样呢?”何博还在安慰他,“等王盛死下来后,虽然无法来到中原鬼国,但在西秦鬼国那边,却会比你受到更隆重的接待!”
张骞听了,眨了眨眼睛。
他自然是知道,鬼神嘴里的“接待”,指的是什么东西。
毕竟就在刚刚,
鬼神当着张骞的面,翻出了许多旧账:
比如张骞曾经对鬼神行走人间时的伪装体出言不逊,
以及在途径河中之地的时候,曾经踩踏过自己等等。
张骞因此,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小肚鸡肠”。
那些事情,张骞自己都没什么印象,
谁能想到长生久视,按理来说当看淡人间一切的鬼神,会对此计较这么久,还专门等着死后算账?
张骞因此心生好奇,询问旁边一面憨厚老实,看上去就可以交流的老鬼喜,“王盛在不经意间,得罪过神灵吗?”
竟然能比自己,享受更多的折磨?
老鬼喜皱着眉头想了想,然后告诉张骞:
“也没什么大事。”
“只是曾听说那秦国的王盛在埃及之地待久了,写过一篇赞扬尼罗水的诗赋,并在其中提到了中原的大河罢了。”
“是吗?”张骞听了,便一摸胡子,沉思起来,“那埃及的尼罗水也像大河这般,容易张牙舞爪?”
“这倒没有,那水每次泛滥都有预兆,还会带来肥沃泥土,以供两岸民众耕耘繁育。”
于是张骞明白,
为什么身为埃及国主的王盛,要写诗赋来赞颂那条域外河流了。
至于中原大河在其中的身份,那更加不用想!
“王盛身为诸夏后裔,却不知道感念母亲河的慈爱恩德,着实罪恶滔天!”
他神色一板,正气凛然的说道。
随后他又问,“李广又在何处?”
“我曾经有负于他,至今也无法释怀,想要再去探望下他。”
老鬼喜叹了口气说,“还在迷路呢。”
“嗯?”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这家伙只要跑的远了,总要迷路一段时间……派其他鬼去寻找,也有被他影响,一块迷失方向的。”
“……啊,张使臣,你怎么突然哭了?”
当何博来到东瀛的时候,听到分身告诉自己的东西,不由得一愣。
然后他叹息起来,“也好!”
“齐鲁之地,东望王师已久!”
“就等着田齐如闪电般归来呢!”
咸鱼翻着肚皮白了他一下,“你就是看热闹不嫌事大!”
“汉朝明明已经有水师了,你还想看齐国划船去跟他们争!”
由于诸夏的分支延伸到了海外,
南海过来的吴国,也时常夸赞海外的风土——
虽然海外存在瘴气、蚊虫、疫病、风浪等等问题,
但其地水热土壤,的确是不缺的。
比起夏国那边的水热极端,海外群岛要显得均衡许多。
刘勤这个君主带头懒惰犯蠢,数年之中,连作秀的“亲耕”都不曾有过,却凭借那样的肥沃水土,国中连连丰收,没有发生过饥饿之事。
吴国百姓若是饿了,去摘取一些野生的蔬果,也可以充饥一段时间。
是以这样的情况,
不仅引得东瀛齐国嫉妒,也让大汉的贵人们生出了不少兴趣。
众所周知,
沃土会勾引诸夏的君子,而君子们也向来谦虚温和,不会拒绝如此好意。
所以在对海外生出些许好奇后,一向想干嘛就干嘛的皇帝便大手一挥,筹备起了派人出海的事情来。
水师扬帆,直取海东卫国一事,也不过是在远航之前的实验罢了。
若连邻近的海东都到达不了,何况开船去更远的东海、南海,乃至于西洋呢?
而在两年前,
吴国有消息传来,说是在吕宋岛上发现了金矿,这更让君子们热血沸腾起来,锯木造船的锯子都快磨出火花了。
齐国这边,
在航海一事上,虽较大汉有更多经验,但终究受限于地少民贫,无法持久。
被下海的中原同胞超过,是早晚的事情。
所以前几代齐王,还有如今留学归来的遣汉使们,都认为不宜跟中原竞争,与之交好,互通有无,才最为重要。
开战虽能一时爽,
后面真的是要出一大堆烂摊子的啊!
“无妨!”
“即便战败了,海东距离东瀛也并不遥远,身体强壮一些,抱着个木板浮水返回,也是可以的嘛!”
的确想看热闹的何博哈哈一笑,抓起一把田螺,跟着分身一块磕了起来。
等嗑完了东瀛的螺狮,再嚼吧两条赶海时收获的小鱿鱼,
何博又忍不住飘飘然的说,“难怪历代海洋霸主都喜欢嘬鱿鱼,这玩意儿比起河里的田螺,的确更有滋味!”
“东瀛这边有些人喜欢吃生的。”咸鱼也嗦着鱿鱼仔,随口回道。
食之生冷,
这是古已有之的事情,沿海之民多爱之。
齐人在祖地的时候,就喜欢穿着紫色的华服,吃着从海里捕捞上的新鲜鱼蟹虾贝,或蒸或脍,笑意吟吟的观看美人舞蹈。
等到齐人东渡,宗庙迁移以后,也将这个习惯带来了这边。
毕竟因地因情,嘬两口海鲜很正常。
但生冷之物,吃多了总归是不好的,
所以也有人不爱如此吃法,宁愿辛苦一些,去山林中捡一些柴火,架起一口陶锅,给肚子一顿暖呼呼的汤水。
当年的田仲舟,如今的吕鹏,便是后者。
“我听说,现在这位宠幸倭人的齐王,很喜欢吃鱼脍?”何博突然问道。
“是的。”咸鱼说,“每天都要吃呢,就没见他停过。”
“那以后可就有说法喽。”何博听了,便咋舌起来。
按照东瀛此时的条件,以及齐王豪迈的吃法,想来其体内,也有一片“勃勃生机”了。
“那群倭人的好日子不会长久了。”
倭人,
在齐国的治下,原本是归于蛮夷、奴隶之属的。
即便有少数聪慧温顺者得到了教化,改头换面成为了齐人,也不足以登上朝堂,列为公卿。
但因为前任齐王在时,不断打压自己那被宠坏了,以至于生出不轨之心的幼弟,使其手下无法收拢足够的将士和官员,
后者怀着一肚子气,转身就以“蓄奴”的名义,招募了许多倭人,并凭借其力,篡夺了王位,这才让倭人有了横行的姿态。
齐国上下对此,都有着强烈的不满,耻于跟这群生性鄙贱的蛮夷矮子同居一室。
偏偏齐王被这些倭奴伺候的很是舒心,对他们十分信任,时常为了他们,而去责罚齐人,还喜欢夺取百姓的土地,赏赐给自己的奴仆。
可以说,
齐王上位的这几年,上下都被他得罪得差不多了。
听信异族的谗言,不亲近贤能的臣子,苛待治下的百姓……
他怎么会不被人推翻呢?
“你说,吕鹏有重兴姜齐的可能吗?”
吕鹏,
是姜齐公族的后代。
因为太公尚在受封齐国之前,本就拥有传承自祖先的姓氏,所以称姜称吕乃至于称齐,都是可以的。
姜齐覆灭后,
许多原本的公族,将自己改为“吕”氏,在民间繁衍生存下来,到了东瀛仍旧有些不少的血脉流传。
“我看他在众人之中,很有声名啊!”
吕鹏在长安留学时,便是东瀛遣汉使中的执牛耳者,
归国为官,也十分受先齐王的认可和倚重。
他辅佐先王进行了一定的制度革新,也在地方上主持修建了不少水利,是朝野闻名的贤臣,也让厌恶他的齐王无法下令处死他。
“这个谁能知道呢?”
“姜齐和田齐要再这么换着来一次,以后怕不是要变成量子纠缠状态,在东瀛弄半个万世一系出来!”
咸鱼吐出一口螺壳,阿巴着自己嘴说道。
何博无所谓的说,“只要巩固祖宗根本,别被那些天生邪恶的倭人带坏了就好。”
“……其他地方的情况,如今怎么样呢?”
在说完了齐国的事情后,咸鱼难得主动的发问,想要了解现今“诸夏世界”的模样。
何博告诉他,“南洋那边从上到下,都是群混吃等死的,要不是有神奇海螺天天鞭策,姬周吴指不定就要在刘汉吴的身上复苏了!”
去年冬天的时候,
吕宋那边的进度终于刷满了,何博得以去南洋一趟,见到了被自己抛弃许多年的可怜分身。
当时的黄河河伯手捧着神奇海螺,询问他吴国的情况,然后很悲伤的得知:
由于吴国的建立者,本身就是一群败犬,其开国之君更没有做一个好榜样,因此根本没有秦夏齐等同胞之国的心气志向,只想蜗居在吕宋岛上过潇洒畅快的日子。
什么祖宗根本?
什么诸夏同心?
吴国才懒得管呢!
自己爽才是最重要的!
甚至,吴国人还用吴太伯的事例,来为自己这般行迹寻找法理——
吴太伯,
是周文王的伯父,周太王的嫡长子。
因为三弟的才能比自己卓著,更生了一个姬周的“好圣孙”,
于是太伯不愿让父亲太王为选择谁作为继承人而忧虑,自己带着二弟仲雍远走东南,于南蛮百越之地,建立起了吴国。
为了更好的巩固统治,融入当地,太伯带头断发文身,才有了周时吴国数百年的基业。
而巧合的是,
姬周吴立国于水深火热之地,
我大汉吴国也立国于水深火热之地;
姬周吴是远奔千里建立的,
我大汉吴国也是远奔千里建立的;
姬周吴立国很久后,才回到中原认祖归宗,
我大汉吴国也是立国很久后,才回到中原认祖归宗……
所以,
我断发文身,
这是在效仿先贤啊!
凭什么说我背离了祖宗的志向!
好在,
神奇海螺里的寄居蟹及时打出重拳,给予这群混账玩意儿痛殴,
这才保住了诸夏的根本,让吴国使者去长安朝贡的时候,还能束上一半的头发,而不是全都批散着,做个光膀子的花臂社会人。
“也幸好汉廷眼下,已经组织起了船队,可以下南洋那边看看了。”
根据齐吴两国的描述,
大汉的贵人们知道,
往东边去,是找不到什么资源丰富的岛屿的。
南洋之地,却能够去闯一闯,试着开辟一下。
实在不行,在那里找几个金矿,挖掘一笔财富,带回家鼓鼓仓库也好。
而随着大汉脚步逐渐的延伸到海外,
想来吴国也必须振作起来了。
不然祖地的大腿,才不会给这群“入蛮夷则蛮夷之”的家伙抱!
“至于秦夏那边……”
何博顿了顿,然后告诉自己的分身,“我打算去那里多待一待!”
他总得亲身经历,夏国念经给冥土带来的各种变化嘛!
咸鱼不置可否,只是让他隔段时间就过来给自己传点消息。
现在他们这些分身各据一方,很多信息要想及时传递,得靠何博这个本体跑来跑去。
“虽然我是咸了点,但也不想自闭成个跟不上时代的老古董。”
“偶尔还是要了解下世界形势的。”
这样说着,咸鱼又把自己沉到了河底,打算睡觉去了。
何博对着清澈的河水探头探脑了一会,觉得在这里钓鱼不会有收获后,也跟着转身离去了。
而在不远处,
吕鹏的家里正迎来几位客人。
他们驱散了所有的闲杂人等,紧闭了门窗,在阴暗的室内对吕鹏说: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暴君的统治日益残忍,那些倭奴愈发嚣张,有篡夺我诸夏支脉的趋势!”
“如果我们不进行反击,还能对得起列祖列宗吗?”
“你在朝野之间,素来有名望,当年先王也曾让你仿照汉军的制度,操练新的士卒,所以……”
“子桥,带着我们冲一次吧!”
子桥,
是吕鹏在汉朝时,请老师为自己取的字。
老师和他本人都希望,遣汉使们可以成为海外同祖地联络的桥梁,而不是因为茫茫大海的阻隔,分淡了情谊。
可惜,
最初的想法再美好,也要在现实的波折间,发生变化。
谁能坚守自己的本心呢?
起码吕鹏在沉默许久后,捏着自己的拳头,感受着胸膛里沸腾的热血,迎着同伴期待的目光,下定了决心。
他拔出先王赐予自己的宝剑,在那冷冽的剑光中默默想道:
“大王!”
“如果不能从你的昏庸暴虐中拯救社稷!”
“那就让齐国燃烧吧!”
……
长安城中,
瞬息返回的何博正等待着张骞咽气。
这位大汉使臣在通过两次出使域外,开辟了陆上丝路;又在西域数年,将之“凿空”,确定了大汉的威严后,终于消耗完了全身的精力。
他回到长安没多久,便生了重病,再起不能。
皇帝和许多大臣都来看望过他,但并不能挽回什么。
眼下,
张骞呼吸艰难的躺在床上,马上就要离开人世了。
他用仅剩的力气对身边的妻子说:
“我为国家和陛下做了很多事情,尽到了作为臣子的职责,我心里没有什么遗憾了。”
旁边无人能见的鬼神哼了一声,“真是胡说!”
“明明一直期待皇帝给你恢复博望侯的爵位呢!”
何博可是暗中观察过张骞在西域的生活的!
这老小子对跟随李广出征,却神奇迷路丢失爵位的事,一直耿耿于怀。
他希望通过自己在西域的努力,让皇帝高抬贵手,把爵位还给自己。
结果,
他病倒了,皇帝来看他,也不曾提这件事。
张骞当时就流泪了,委屈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现在人之将死,还得为了后世的颜面,装出一副豁达大度的模样,简直可怜!
妻子也知道丈夫心中并非如此感想,但只能握着他的手,默默流泪。
张骞顿了顿,然后又说,“如果说还有什么惦记的事情,那便是我在西秦的故人。”
“他跟我同岁,如今我命不久矣,很是担心他的身体。”
王盛这小子,
不会活得比自己还长吧?
张骞一想到这样的可能,就忍不住的焦虑和心忧,最后在这样的忧虑下,闭上了自己的眼睛。
“没事的。”
“王盛也活不了多久的。”
阴间,
何博在带着张骞熟悉了情况后,很是关切的安慰他道。
死了的张骞还是有些愤愤不平。
他活了五十六岁,
在担任使臣,长期在外奔波的情况下,拥有这般寿命,已经算身体好的了。
王盛也是常去外地出使的持节之人,按理来说,不该比自己还要长寿!
张骞嫉妒啊!
“何必这样呢?”何博还在安慰他,“等王盛死下来后,虽然无法来到中原鬼国,但在西秦鬼国那边,却会比你受到更隆重的接待!”
张骞听了,眨了眨眼睛。
他自然是知道,鬼神嘴里的“接待”,指的是什么东西。
毕竟就在刚刚,
鬼神当着张骞的面,翻出了许多旧账:
比如张骞曾经对鬼神行走人间时的伪装体出言不逊,
以及在途径河中之地的时候,曾经踩踏过自己等等。
张骞因此,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小肚鸡肠”。
那些事情,张骞自己都没什么印象,
谁能想到长生久视,按理来说当看淡人间一切的鬼神,会对此计较这么久,还专门等着死后算账?
张骞因此心生好奇,询问旁边一面憨厚老实,看上去就可以交流的老鬼喜,“王盛在不经意间,得罪过神灵吗?”
竟然能比自己,享受更多的折磨?
老鬼喜皱着眉头想了想,然后告诉张骞:
“也没什么大事。”
“只是曾听说那秦国的王盛在埃及之地待久了,写过一篇赞扬尼罗水的诗赋,并在其中提到了中原的大河罢了。”
“是吗?”张骞听了,便一摸胡子,沉思起来,“那埃及的尼罗水也像大河这般,容易张牙舞爪?”
“这倒没有,那水每次泛滥都有预兆,还会带来肥沃泥土,以供两岸民众耕耘繁育。”
于是张骞明白,
为什么身为埃及国主的王盛,要写诗赋来赞颂那条域外河流了。
至于中原大河在其中的身份,那更加不用想!
“王盛身为诸夏后裔,却不知道感念母亲河的慈爱恩德,着实罪恶滔天!”
他神色一板,正气凛然的说道。
随后他又问,“李广又在何处?”
“我曾经有负于他,至今也无法释怀,想要再去探望下他。”
老鬼喜叹了口气说,“还在迷路呢。”
“嗯?”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这家伙只要跑的远了,总要迷路一段时间……派其他鬼去寻找,也有被他影响,一块迷失方向的。”
“……啊,张使臣,你怎么突然哭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最新章节,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最新章节,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