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在靠近村庄的主路上行驶了一阵子,后在佐伊的指引下转向一条路两侧全是葡萄园的小路。

  罗南快速辨认了一下方向,判断出他们行驶的目的地已经不是梅纳村,似乎是梅纳村和博尼约村中间的某个地方。

  “我们要去的是一个乡间酿酒合作社?”罗南问佐伊。

  吕贝隆山区没有任何路标和指示牌,这里脱离了罗南平时的活动范围,他已经不知道要去的是哪里了。

  佐伊的语气里有掩饰不住的兴奋和轻快:

  “这条小路通向古尔村,那里以普罗旺斯特色烈酒闻名。”

  “普罗旺斯烈酒?”罗南不禁一愣。

  在他的生活中,能称得上烈酒的酒有两种,一种是普罗旺斯男人非常喜欢喝的茴香酒,另外一种是‘普罗旺斯窟窿’——果渣白兰地。

  恰巧这两种都是罗南极少喝的,如果要去品尝烈酒,那确实属于新鲜玩意。

  但普罗旺斯不是以白、红葡萄酒闻名吗?

  问出所想后,佐伊给罗南解释:

  “普罗旺斯的确以葡萄酒闻名,但蒸馏酒的文化同样独特,忘记移动蒸馏车的故事了吗?在古尔村有许多小型酿酒合作社.他们生产的大多是烈酒,到了那里,你就能感受到普罗旺斯人对烈酒的钟情程度了。”

  罗南笑着收回视线,认真开车:

  “普罗旺人有多爱烈酒我不清楚,但你喜欢烈酒我是清楚的。”

  在佐伊被图拉姆先生的订单折磨的情绪崩溃时,工作室里常备一瓶高度白兰地。

  怪不得一路上佐伊的情绪如此兴奋。

  佐伊用一副‘你还太年轻’的语气说:

  “那是你没喝过好喝的烈酒。”

  古尔村的名字罗南从村民的口中听说过,但他以为是个很小的村子,没想到规模比卢尔马兰还大,而且也是个鸟巢村。

  从行车距离上看,它距离卢尔马兰的距离比去梅纳纳村和博尼约还要近。

  远远的看到那个依山而建的美丽小村子,罗南不禁感慨:

  “这居然是我第一次来古尔村。”

  佐伊用手肘撑着脑袋:

  “吕贝隆山区里像古尔村这样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太多了,但大家的锋芒全部被梅纳村、博尼约和戈尔德这几个明星村子所掩盖住了。”

  她看着罗南说:

  “事实上,卢尔马兰才是众多吕贝隆山村中规模较小的那个,就像你第一次来古尔村一样,许多游客来普罗旺斯也不会选择去卢尔马兰。”

  罗南叹气:

  “卢尔马兰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佐伊骄傲的说:

  “你已经让更多人看到卢尔马兰了,你敢信吗,在小小的卢尔马兰居然有一条在冬季客流量极大的商业街,我听歌迪亚说,许多商人都看上了那里,甚至还有人问歌迪亚要不要转租。”

  罗南谦虚的说:

  “不是我自己的功劳,布兰科是个志向远大的家伙,没有他独到的眼光和一次又一次的正确决定,我即使再厉害也‘翻不出’什么风浪。”

  阿斯特丽德教会罗南‘借势’和‘借利’,但那也要有‘势’和‘力’可借。

  如果罗南去年年初搬去了普罗旺斯其他小村庄,也许故事就是另外一个走向了。

  佐伊点头,颇为认同的说:

  “布兰科也是借鉴了其他明星村子发迹的经验,决定要给村子转型.旅游业对吕贝隆村庄真的太重要了。”

  罗南兴奋的拍了一下方向盘:

  “今天我们也去好好借鉴一下,看看古尔村的烈酒有没有什么可以值得学习的地方。”

  还没进入鸟巢村的范围,罗南便在路边看到用塑料大桶卖酒的商人。

  本着学习的态度,他把车停在路边,摇下车窗问桶里装的是什么。

  那商人小跑到罗南的车旁,用相当自豪的语气说:

  “是自己家酿制的烧酒,要尝尝吗先生?1升只需要30法郎。”

  普罗旺斯本地人口中的烧酒,一般指代蒸馏酒,而吕贝隆附近最常见的蒸馏酒是用葡萄果渣酿制的白兰地。

  罗南在心里小声‘哇哦’了一声。

  这价格可太亲民了。

  要知道那不是餐酒,而是每次只能小酌一两杯的果渣白兰地。

  不等罗南和佐伊决定,那戴着皮帽子的商人用小刀切下了一块羊奶酪,同时用塑料杯子给他们倒了一小杯酒:

  “它配熏肉是最好的,不过我身边没有,配奶酪也不错,尝尝吧。”

  普罗旺斯人非常重视酒文化。

  不同的酒一定要配不同的食物。

  这种习惯即使在乡间小道上也不能被破坏掉。

  罗南吃下一小口奶酪,又喝了一小口酒,眉毛马上拧成一团:

  “你这白兰地数挺高啊。”

  那人笑哈哈的说:

  “经过了两次蒸馏,有55度呢。”

  虽然现在是寒冷的冬季,但这人还是冒着冷风,给罗南好好吹嘘了一番这酒有多么多么的厉害,据说是祖传了三代的秘方。

  佐伊小声问罗南:

  “怎么样?”

  罗南学着西奥多尔品酒时的样子,漱了几下:

  “味道挺有特色的,有黑巧克力和烟熏的味道。”

  “伙计,你很厉害啊。”那商人压了一下帽子,“这就是我家不同于其他烧酒的特色。”

  “来一升吧。”佐伊替罗南做出了决定。

  罗南和佐伊买的不多,但车子行驶起来后,他们同时看到了后视镜里那老板兴奋的手舞足蹈的模样。

  “他很享受自己酿的酒被人喜爱的感觉。”罗南余光看着后视镜说。

  他绝不是因为赚了钱而开心,罗南在他的身上看到了热爱。

  佐伊收回了目光:

  “那是当然了,这一看就是他的爱好。”

  提到这点,罗南疑惑的问:

  “但法律不是规定,不可以私人酿制蒸馏酒了吗?他就这么明目张胆的在路上卖?”

  佐伊侧目,用开玩笑的语气问:

  “那你知道酒后不可以开车吗?”

  罗南撇嘴:

  “我只喝了一点点。”

  在1990年以前,法国对酒驾的‘容忍度’还是很高的。

  以血液酒精浓度0.8克/升为酒精阈值,换算成烈酒大概是1.5杯-2.5杯的量。

  佐伊眉眼带笑的说:

  “我们还没有真正进入古尔村,听说那里面的好东西更多呢。”

  进入古尔村后,熟悉的酿酒合作社广告标牌又出现了。

  而且看起来这里还不止一家专门做烈酒的地方。

  在找寻他们的下一个学习目标途中,罗南以探讨的语气问佐伊:

  “古尔村里似乎有许多酿酒合作社,为什么卢尔马兰的范围里一家都没有?就连莫力都不是卢尔马兰的。”

  佐伊没有仔细研究过这个问题,只是当作一个话题闲聊道:

  “可能因为卢尔马兰附近的葡萄园太过碎片化?许多酒庄和酿酒合作社习惯建在十几甚至几十公顷的葡萄园里,但卢尔马兰没有这么大的连片种植园,而且周边并不缺酿酒合作社,想建立一个新的品牌难以突破原先的市场。”

  虽然佐伊是随便回答的,但罗南觉得她分析的很有道理。

  卢尔马兰范围内的葡萄园不少,但都是一块一块的,没有谁家的面积特别大。

  但为什么这么碎片化呢?

  罗南觉得有必要回去仔细打听一下缘由。

  而佐伊说的的第二个原因罗南也很认同。

  普罗旺斯人习惯追根和溯源,尤其是他们每日离不开的葡萄酒。

  在普罗旺斯想要开创一个新的酒品牌难度比在其他地域更加困难。

  这样看来,接手一个有知名度的酒品牌的确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佐伊只是听说古尔村的烈酒闻名,但她也没亲自来过,于是他们通过村民的指引,去往了一家据说是古尔村规模最大的酿酒合作社。

  但抵达后,他们发现这里的规模和印象中的酿酒合作社完全不一样,它似乎更像是一所民宅,只不过是U字形的。

  一只昏昏欲睡的狼狗趴在树下,对着他们的车子无精打采地吠叫了两声,随后从某个窗户后面探出来一个中年男人的脑袋。

  “来买酒?”

  罗南摇下车窗,不确定的问:

  “我们没有找错地方吧?”

  “没有找错,把车停在院子东侧,方便一会你们搬酒。”说完那人把窗户拉上。

  一分钟后,那名中年男人从房子里出来,径直打开了U形房子东侧中间的一扇厚重的木门:

  “要看什么酒?”

  罗南和佐伊跟着他进入了这间没有窗户的、黑暗的长方形房间。

  从刺眼的室外走入黑暗,使得眼睛在短时间内什么都看不清,但罗南的鼻子闻到了一股非常不错的芳香味道:

  “你把酒窖设置在家里了?”

  屋顶垂落的一盏昏黄灯泡突然点亮,那中年男人回去把沉重的木门关上:

  “正确的解释应该是,我们住在酒社里.这是一间家庭式经营的酿酒合作社。”

  怪不得规模这么小罗南在心里咕哝了一句。

  那中年男人利索的拿出几只造型精美的小巧玻璃杯:

  “想试试那种?我这里有无花果白兰地、桃和杏的白兰地还有樱桃酒。”

  罗南对高度酒不是很精通,问道:

  “哪种卖的最好?”

  那中年男人拿起一个酒体清冽的瓶子:

  “樱桃酒卖的最好,一年能卖800多瓶。”

  罗南和佐伊互看了一眼,同时品出了对方眼睛里的震惊。

  800多瓶?

  这里真的是古尔村最‘大’的酿酒合作社吗?

  莫里在升级到酒庄之前,每年也有几万瓶的产量啊。

  那名中年男人在倒酒的同时,疑惑的打量起罗南:

  “你的口音.像是从巴黎来的?”

  罗南小心翼翼的试探:

  “你的口音也像是巴黎来的?”

  那中年男人笑着把两小杯酒放到小情侣面前:

  “没想到又碰到了‘老乡’,没错,我也是从巴黎来的新酒农。”

  罗南一怔。

  新酒农?

  也?

  巴黎人扎堆来普罗旺斯开酒庄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1986:我的普罗旺斯幸福生活,1986:我的普罗旺斯幸福生活最新章节,1986:我的普罗旺斯幸福生活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