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我出去!快放我出去!!”

  一阵近乎发狂的吼声,骤然传出。

  周围的人,无不脸色郁闷,退避三舍。

  而就在众人不知该如何应对的时候,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缓缓从通道里走了过来。

  众人见到这个中年男子,连忙躬身行礼。

  但中年男子却视若无睹,径自走向了吼声传来的地方。

  那是一间不大不小的宗正寺牢房。

  而在这牢房里,有一个明显瘦脱相的少年。

  “你还要闹到什么时候?!”中年男子沉声一喝。

  少年吃了一惊,连忙看去,不由面色大喜,径直上前道:“王叔!王叔您总算来了,快放我出去!”

  “没有陛下的手敕,任何人都不能放你出去!”

  “那我父皇他最近有没有提起我?”

  少年眼巴巴的望着中年男子,似乎期望从对方嘴中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但中年男子的目光十分淡漠,只是简单的道了两个字:“没有。”

  “怎,怎么会这样.”

  少年如遭雷击,满脸不可置信的瘫坐在草地上,连带眼中的期望之光都消失了,不由喃喃自语道:“父皇他不是最宠爱我的吗?为什么会这样,明明我”

  说到这里,他又想起什么似的,强打起精神,扶住牢房的围栏,一脸期盼地道:“那我什么时候才能出去?”

  “不是你自己进来的吗?”

  中年男子有些好笑的道;“这才进来多久,就想着出去了?”

  “我我我,我后悔了.”

  “那可不行!”

  中年男子脸色一肃,旋即冷冷道:“这里是宗正府,不是你越王府,哪能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可是我真的不想待在这里了,求求您王叔,快放我出去吧”

  “青雀,你知道陛下最在意的是什么吗?”

  “什么?”李泰茫然地抬头看向李孝恭。

  却听李孝恭淡淡地道:“是兄弟阋墙!”

  “啊?可是父皇他”

  “正因为陛下做过不该做的事,他才会在意自己儿子做同样的事。哪怕是你结党营私,陛下也顶多只会不悦,但你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参与太子这件事当中!”

  “可是我并没有想要加害太子啊,我只是借了一辆马车给王珪他们,谁知道他们竟.”

  “好了青雀,你心里怎么想的,你比谁都清楚,你也不用跟我解释,我只是想告诉你,好好待在宗正寺反省!”

  还没等李泰把话说完,李孝恭就打断了他想说的话,然后正色道:“等你哪天反省好了,陛下自然会放你出去,太子也会原谅你。”

  “但是。”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又接着道:“你若冥顽不灵,只会自取灭亡。王叔言尽于此,你是个聪明人,想必应该能理解。”

  “这”

  李泰反应了一下,旋即从地上爬起来,朝李孝恭行了个礼,道:“多谢王叔赐教。”

  “好了,我这次来看你,也没有其他的事,就是听说你小子在牢房里闹腾,想来看看是怎么回事。”

  话音落下,瞥了眼小胖子身后的书桌,点头道:“嗯,你应该是我李唐皇族最有文采的人,如果能将这份聪慧用在治理地方上,想必也是一位不错的藩王。”

  “啊?”

  李泰诧异了一下,不由道:“敢问王叔,您这是什么意思?父皇要将我遣去封地就封吗?!”

  “怎么,你还不乐意了?”

  李孝恭脸色顿时就沉了下去,道:“别人汉王都知道‘皇子守国门’,你怎么一点长进都没有?”

  “什么皇子守国门?”李泰一脸茫然。

  李孝恭一拍额头:“哦对了,你恐怕还不知道吧,汉王李恪已经去封地就封了,听说还是他自己请求陛下就封的,说什么皇子守国门,要为我大唐守好巴蜀粮仓!”

  “啊?这”

  李泰听到这话,瞬间就愣在了原地。

  他怎么也想不到,李恪居然会主动请求李世民就封。

  他疯了吗?

  他难道不知道,去了封地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想到这里,李泰仿佛瞬间回过神来了一般,当即朝李孝恭道;“王叔,我要见我父皇!”

  “不是,我说你脑子怎么”

  李孝恭刚准备发火,就听李泰急不可耐地道:“我也要去封地就封!”

  “什么!?”

  这次轮到李孝恭吃惊了。

  不知怎么的,他隐隐感觉自己好像犯了什么大错。

  另一边,皇宫,甘露殿。

  “臣,李靖,拜见陛下!”

  “呵呵,李大将军免礼”

  李世民笑着抬手示意了一下李靖,便让宫侍给李靖安置了一个软垫。

  待李靖坐好之后,他才笑着问道:“怎么样,这次的仗打得还痛快吧?”

  “还行,就是颉利败得太快了,打得有些不过瘾!”

  “哈哈哈!”

  李世民闻言,不由仰头大笑,而后笑着指了指李靖,感慨似的道:“你啊!能让你过瘾的,普天之下,恐怕没几个了!”

  “不过。”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又笑吟吟地问道;“前段时间,有御史弹劾你擅自调兵遣将,有谋反的嫌疑,你怎么看?”

  “呵,御史那些家伙,随他们去吧.”

  “不可!”

  还没等李靖把话说完,李世民就笑着打断了他:“李大将军可不能侮辱我朝廷御史啊”

  “这”

  李靖闻言,不禁面露尴尬之色。

  却听李世民又笑着道:“这朝廷之上,最严格的就是御史,朕都不好对付,你就更要小心了。”

  “谢陛下提醒。”

  李靖拱了拱手,一脸诚恳地道:“其实不瞒陛下,臣觉得御史的弹劾是没有道理的。想必陛下应该知道,碛口那个地方,距离长安上千里。颉利又在奔逃,若臣向陛下请旨,这一来二去要浪费多少时间?”

  “正所谓,兵贵神速,机不可失,臣也是没办法!”

  “嗯,颉利若跑掉,再集结兵力,那就不是今天这局面了。”

  “不过。”

  李靖沉吟了一下,接口道:“这次能打赢颉利,太子还是出了不少力的,特别是太子的狼牙卫.”

  “李大将军可知道隋朝的史万岁?”

  还没等李靖把话说完,李世民又出言打断了他:“史万岁打败了达头可汗,立了大功,结果隋文帝没有赏赐他,还把他杀头了,所谓军法,就是军法,你怎么看?”

  “臣”

  李靖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却听李世民接着道:“朕不是杨坚,朕只记你的功,你为大唐立了大功!”

  “这”

  李靖闻言,不禁满脸感动,然后叹息着道;“如果御史弹劾臣乱了军法,臣也认这个罪,大不了这场仗白打了,臣将功赎罪,总可以了吧!”

  “哈哈哈!”

  李世民再次仰头大笑,而后笑着摇头道:“不会的,朕说了要记你的功,你的仗就不会白打,也不可能白打!”

  “那陛下的意思是”

  “此事朕会安排的,你放心。现在,你告诉朕,那东西带回来了吗?”

  “带回来了!”

  “真的?!”

  李世民豁然从皇帝宝座上站了起来,直勾勾的盯着李靖。

  却见李靖笑着点了点头,然后一拍巴掌。

  门外顿时走进来一名抱着盒子的素装妇人。

  虽然这名妇人不施粉黛,但看其面容,以及身段,一点也不像六十多岁的老妇,而是三四十左右的熟妇。

  “罪妇萧氏,拜见大唐皇帝陛下!”

  “这”

  李世民看到妇人,愣了一下,但很快就被她手中的盒子吸引了,当即三步并作两步的走上前,略带迟疑的抚摸着盒子。

  片刻之后,又自顾自的打开盒子,露出一方圆四寸,上钮交五龙的玉玺。

  “这就是传国玉玺?”

  “陛下可找人勘验,想必陛下身边有不少饱学之士,他们应该十分清楚传国玉玺是什么样的,罪妇就不用多作解释了。”

  “嗯?”

  李世民又愣了一下,然后深深看了眼妇人,旋即拿起玉玺,仔细打量。

  据说,这传国玉玺是始皇帝用和氏璧打造的,李斯亲自篆刻着‘受命于天,既受永昌’八个大字,后来王莽篡汉,逼要传国玉玺,太皇太后王政君一怒之下,将传国玉玺摔碎了一角,被王莽命人用黄金补之。

  而李世民手中这块玉玺,跟传说一模一样,使得他的心脏不由砰砰直跳,死死抓住手中这块玉玺,仿佛怕它会突然飞走一般,直到片刻才有些恍惚的命人拿印泥来试玺。

  想当初,他们父子攻破长安,为了这块玉玺,差点将长安掘地三尺,可最终还是没有找到。

  所以,别看大唐现在已经立国十多年了,但如果按照正统文人的说法,他李家皇帝没有传国玉玺,就是名不正言不顺。

  而如今,时隔十二年,传国玉玺终于落到了李唐手中。

  不!

  准确来说,是落到了他李二手中。

  毕竟老李没做到的事,他李二做到了。

  只有他李二,才配得上‘受命于天,既受永昌’这八个字。

  “呼”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稳了稳情绪,定了定心神,眼中闪过一道锐利无匹的精光,当即高喊:“来人!传萧瑀,长孙无忌,房玄龄,虞世南,孔颖达,褚遂良,颜师古等人来觐见!”

  “诺!”

  门外应诺一声,很快便有人离开了。

  但李世民的目光,却再次落在了这名妇人身上。

  只听他淡淡地道:“抬起头来!”

  妇人闻言,没有任何迟疑,当即就缓缓抬起头来,直视着李世民。

  虽然这是李世民第一次与萧皇后近距离接触,但他对萧皇后还是充满好奇的,毕竟萧皇后的经历称得上是跌宕起伏。

  “回答朕,你想要什么?”李世民平静而威严的问道。

  萧皇后淡淡一笑,道:“罪妇别无所求,只愿陛下看在罪妇进献传国玉玺的份上,让罪妇和孙儿在大唐安度晚年,了却残生!”

  “呵!”

  李世民笑了,似乎没想到萧皇后的意愿这么简单。

  如果换作别人,李世民可能会觉得对方在假客气,但若换作是萧皇后,李世民倒觉得很正常。

  毕竟这个女人所经历的一切,实在难以用语言来形容,什么荣华富贵,对她来说,不过是过眼云烟。

  “既如此,那朕就答应你,将长安的一处旧园赐给你,至于你孙子杨政道,朕就封他一个员外散骑侍郎吧!”

  “谢陛下!”

  萧皇后恭敬一礼,很快便被宫侍带了下去。

  而目送她离开之后的李世民,则微微眯了眯眼睛,又扭头看向李靖道:“那个义成公主,你有什么看法?”

  “冥顽不灵,死有余辜!”

  李靖简单的总结了八个字。

  李世民平静点头道:“这件事就交给大理寺卿办吧!”

  “是!”

  李靖应了一声,便站起来准备离开。

  这时,李世民又想起什么似的,追问道:“那个张平,怎么样?”

  “回陛下,张平在突厥战场上,表现勇猛,立了不少功劳,臣以为,是个可造之才!”李靖躬身答道。

  李世民皱了皱眉,既没有认可,也没有不认可,旋即摆手说道:“你先下去吧!”

  “诺!”

  李靖应诺而退。

  李世民又拿起手中的传国玉玺,再次打量。

  虽然他确定萧皇后应该不会骗自己,但萧皇后有没有被骗,那就不知道了。

  毕竟当时的隋朝很乱,她又在外颠沛流离了那么久,传国玉玺被调包也是有可能的。

  所以,还得找一些文化圈比较有名的人来勘验一番,李世民才能放心。

  而随着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李世民的情绪也积累到了顶峰,是那种既担心是假的,又不知道玉玺是真的,自己该怎么向天下人装逼的复杂情绪。

  直到他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情绪,接连催促了七八次,萧瑀等人才气喘吁吁的来到大殿。

  “臣等,参见”

  “来来来,废话少说,快来看看这东西,是不是真的!”

  “什么东西?”

  众臣一脸疑惑的上前。

  却见李世民神秘兮兮的将他们拖到桌案边,指着桌上的传国玉玺道;“就这石头!”

  “石头?”

  众臣愣了一下,然后定睛看去。

  这不看还好,一看眼睛瞪得滚圆。

  “传传传传国,传国玉玺?”萧瑀当初在隋朝也是大官,毕竟他姐姐就是萧皇后,自然见过传国玉玺,于是,他也是第一个认出传国玉玺的大臣,不由瞳孔猛缩,满脸吃惊。

  而其余众臣听到他说这是传国玉玺,也吃惊得头皮发麻,激动难言。

  “怎么样,诸位爱卿?”

  李世民很满意众臣的反应,因为他第一次见到传国玉玺的样子,也不比他们差多少,但越是如此,他就越担心传国玉玺是假的,所以迫不及待的追问道:“这传国玉玺是真的吗?”

  “这”

  众臣闻言,互相对视,面面相觑。

  萧瑀虽然见过传国玉玺,但并没有仔细打量过,只是单看外形,绝对与传国玉玺别无二致。

  可是,如此重要的东西,光看外形是远远不够的,毕竟仿造外形也简单。

  所以,当李世民热切追问的时候,他并没有第一个判定这玉玺的真假。

  至于虞世南,孔颖达,褚遂良等大臣,虽然没有亲眼见过传国玉玺,但从各种史书上,也看到过传国玉玺的详细描述。

  却听孔颖达率先开口道:“陛下,臣以为这玉玺应该是真的!”

  “哦?”

  李世民眉毛一挑,道:“孔爱卿何以见得?”

  不是,这还用说吗?

  你一个皇帝,拿着一块世人都没见过的玉玺,你说它是什么,它不就是什么吗?

  即便是假的,谁敢说它是假的?

  孔颖达心中狂翻白眼,但表面上还是十分笃定的道:“臣看过不少关于传国玉玺的史书,与这块玉玺大差不差。所以,臣觉得它应该是真的!”

  “可太子不是说,尽信史书,不如无史书吗?”李世民反问道。

  孔颖达鼻子都快气歪了,心说你那么信太子,你让太子来看啊!你找我们做什么?说了你又不信!

  “呵呵.”

  眼见孔颖达被李世民搞自闭了,一旁的虞世南笑了笑,又接口道:“回陛下,臣以为,史书虽然不能全信,但史书可以推论,我们来推论传国玉玺的经历,便能辨别其真假。”

  “哦?”

  李世民闻言,顿时来了兴趣,连忙道:“怎么推论?”

  虞世南想了想,道:“传国玉玺由始皇帝制造,李斯篆刻‘受命于天,既受永昌’这八个大字,想必谁都知道,但传国玉玺传自晋末,最终被后赵石氏得到,这个石氏,非常别出心裁,在得玺十九年之后,在右侧加刻了‘天命石氏’这四个字,而陛下得到的这块玉玺,同样刻有这四个字,是以,臣也以为这块玉玺是真的!”

  “那诸位爱卿以为呢?”

  虽然虞世南这番话,说得有理有据,但李世民依旧有些患得患失,不由将目光落在了萧瑀,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身上。

  只见萧瑀等人互相对视了一眼,然后由长孙无忌率先开口道:

  “陛下,臣观这玉玺缝隙处,有一丝水垢,据传始皇帝曾游历洞庭湖,后遇洞庭湖水怪作祟,遂将传国玉玺扔入洞庭湖,祈求神灵庇佑,后来,又有人将传国玉玺奉上,自此,传国玉玺重归于秦。”

  “因此,臣怀疑这玉玺上的水垢,很有可能是洞庭湖水垢!”

  “嗯,应该是真的!”

  假!

  这借口也太特么假了!

  众臣听到长孙无忌的借口,顿时狂翻白眼。

  因为谁都知道,一样有缝隙的东西,长期不擦拭,很容易被灰尘填满,形成类似水垢的东西。

  不过,李世民听到长孙无忌的判断,却是眉开眼笑,似乎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又笑呵呵的看向萧瑀:“萧爱卿觉得如何?”

  “呃,这个.”

  萧瑀迟疑了一下,很快就反应过来。

  他算是看出来了,李二恐怕早就已经确定这传国玉玺是真的了,但就是想让众臣编个还算说得过去的理由,让他装逼。

  于是尬笑着道了句:“臣也觉得是真的,据说当初.”

  很快,众臣就为李二编造了各种确认这传国玉玺为真的故事,听得李二笑口常开,差点就要大赦天下。

  好在房玄龄等人及时劝住了他,并建议他登报公告,效果或许会好一点。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最新章节,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