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李翊已拟写好文书,发往荆州,招揽张仲景。

  史书上说他心系国家百姓,弃官从医。

  只盼他看了自己的文书后,真的愿意到徐州来。

  李翊不单单是写上了自己对医学的一点粗浅理解,更重要的是他表达了对医学的重视。

  目今正处于乱世,寻常人家连饭都吃不饱,谁有钱看病?

  小病不治,大病等死。

  忍一忍也就熬过去了,熬不过去的死也就死了。

  这是这个时代人民的生活写照。

  对于许多统治者而言,他们只想着垄断自己手里的权力财货,哪里会细致入微到还要关注百姓的医疗健康?

  所以李翊在信中表示,自己愿意大力扶持医学。

  只要张仲景肯来,愿在徐州设下百座医馆,俱由张仲景管辖。

  诚意已经拿出来了,就看张仲景领不领情了。

  书札发出,李翊继续处理公文。

  忽有人报,荆州有贵使到。

  下人专门强调是贵使,来向李翊通禀。

  因为接见外州来客,亦是李翊负责处理。

  若是来头小的,便打发其他人接见了。

  若是来头大的,便由李翊亲自接见。

  待李翊见过之后,若其确实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再由李翊引荐给刘备。

  由刘备亲自接见。

  这也是徐州接待外宾的正常流程。

  既是荆州贵使,李翊自是不好怠慢。

  即命从人收拾好行囊,下至驿馆见客。

  荆州使团以庞季为首,向李翊行礼。

  “见过郯侯!”

  众人齐齐向李翊作揖行礼。

  “不敢当,诸位远道辛苦,快请坐下!”

  李翊当即还礼,邀众人入座。

  庞季向李翊自我介绍,李翊再一揖:

  “久闻庞侍中大名,今幸得瞻拜。”

  庞季出身于荆州四大世家的庞家,难怪下人汇报说荆州来的是贵客。

  刘表把庞季都派出来了,看来是真有要事相商。

  “来,好侄儿,快来见过郯侯。”

  庞季专门把侄儿庞统带在身边。

  这也算是族中长辈照顾晚辈,庞季知道自己的侄儿一心想要扬名。

  李翊乃天下名士,若能引他相见,点评一二,则不枉此行。

  庞统当即昂首挺胸,落落大方的向李翊行了一礼。

  “襄阳庞统庞士元,见过郯侯!”

  哦?

  李翊眉梢一挑,不想此人竟是庞统。

  别看李翊在徐州政治集团里面算年轻的了,可跟面前的庞统比起来。

  他都要比庞统大上个五、六岁左右。

  李翊以壮年位居徐州高位,这个庞统却未及弱冠能待在庞季身旁,风头盖过其他的荆州官员。

  李翊还道莫不是哪个少年天才。

  原来是举贤不避亲,《我的侍中叔叔》。

  “好啊,士元以少年之才,与庞侍中一同出使徐州。”

  “果真是年少有为啊……”

  与传统固有印象里的丑男形象不同,庞统长得并不丑。

  季汉大臣杨戏写的《季汉辅臣赞》里,夸庞统是:

  ——“军师美至,雅气晔晔。”

  说明庞统的形象还算不错,跟丑肯定是不沾边的。

  但这也并不能说明庞统跟亮亮一样,是个美男子。

  因为杨戏这篇赞文本身就有夸大成分在。

  而且他给庞统留下的这句评价,并不是想说庞统长得帅,而是夸他气质好。

  主要强调的是仪态,而不是外貌形象。

  按正史来说,庞统的形象是,“少时朴钝,未有识者。”

  就是长相是偏憨厚,人畜无害类型的。

  李翊先将荆州大员一一接见了,然后引庞季为主客。

  不想庞季未着急道明来意,反倒想请李翊品评一下他的侄儿庞统。

  请名人评价未出名的人,是古代士人的标准操作。

  这些评价一传扬出去,那名声就起来了。

  李翊闻言,自然知道庞季的用意。

  他这是在给自己的侄儿造势买热搜呢。

  不过光凭“凤雏”两个字,就值得李翊卖庞季一个人情。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句话其实只出自三国演义。

  正史上是没有的。

  司马徽虽然也非常捧庞统,但还不至于把他捧得这么高,太高就成捧杀了。

  不过,这也并不是说明庞统就没有真才实学。

  无论是演义还是正史,庞统作为后来者,却能跟诸葛亮平起平坐。

  同为军师中郎将,地位相当,足见其能力。

  既然庞季想替他侄儿求个名,那李翊也不介意用自己的名声帮他一把。

  当即评价道:

  “吾适才与令侄交谈,观其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仗之要害,皆长于众人。”

  “时为荆楚之高俊,南州士之冠冕也。”

  李翊不吝赞词,对庞统大加赞赏。

  饶是庞统自负其才,亦未想到李翊会给自己如此高的评价。

  庞季闻言大喜,当即笑道:

  “李郯侯谬赞了,谬赞了!哈哈哈……”

  当即便想,等回去荆州之后,赶紧命人带头宣传。

  就说徐州李郯侯,称赞庞统是荆楚之高俊,南州士之冠冕。

  既得了李翊的品评,庞季这才能够放心的交代公事。

  “不瞒郯侯,此次季奉吾主之命前来,是为商议淮南之事。”

  “哦?翊愿闻其详。”

  李翊从容不迫地呷了一口茶,澹澹问。

  庞季正色说道:

  “不知郯侯可还记得两年前,是郯侯出面,牵线搭桥,使徐州、荆州两地隔江相连,士民通商。”

  李翊面色如水,依然平静,“……似确有此事。”

  嘿,怎么能是似有此事呢?

  庞季心中隐隐有些不安,但仍是说道:

  “那不知郯侯可还记得当初与我荆州的约定?”

  “翊记得当初与荆州拟下数条通商条款,不知庞侍中说的哪条约定?”李翊笑着问。

  庞季眼眸一蹙,忙道:

  “在下说的是,将庐江让与我荆州一事。”

  “哦?”李翊眉梢一扬,“庞侍中此言只怕有误吧?”

  “翊若是没记错,当初约定好的,是只将庐江的表奏之权让给刘荆州。”

  “可未说将庐江直接交给荆州。”

  “况今夏侯惇为庐江太守,庐江归属之权,诚非我徐州所能定的。”

  庞季便道:

  “既将庐江表奏之权交予吾主,何以使夏侯惇为庐江太守,使淮南西土为曹操所得?”

  李翊只是澹澹答:

  “此为天子诏,非吾等小民所能过问。”

  “庞侍中若是心中不明,可去陈地朝廷面见天子,当面质问。”

  最后这话就说的太严重了。

  如今的汉室朝廷虽说名存实亡,但还是要讲个脸面。

  就是借庞季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去当面质问天子呀。

  那兔子急了还咬人呢,何况是大汉皇帝。

  历史上刘协就曾当面喝斥曹操,说,“君若能相辅,则厚;不尔,幸垂恩相舍。”

  而曹操对此的反应是,“操失色,俯仰求出,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敢复朝请。”

  庞季抬起头,望着李翊,情真意切道:

  “既如此,我荆州使人上书,奏请天子。”

  “表我荆州官员为庐江太守,郯侯看是如何?”

  这话问的就很微妙。

  按理说上不上书是他们荆州自己的事,庞季却先问李翊的意见。

  因为大家都心知肚明,朝廷被曹刘两家控制着。

  这表文上奏上去,能不能得到天子的首肯,不还得曹刘两家点头吗?

  都是千年的狐狸,不必玩儿什么聊斋。

  李翊蹙眉道:

  “此事却是难办,今庐江太守夏侯惇乃天子亲自敕封。”

  “政令岂可朝令夕改,官员又岂可一夕而换?”

  “况庐江尚在曹司空手里,庞侍中若想要庐江,须得跟曹司空打商量。”

  “却来我徐州作何?”

  庞季一扬眸,久闻李翊名声,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李子玉确实是一个标准的政客。

  这一手太极打得太好了,说来说去,就是四处踢皮球,自己不粘锅。

  庞季见李翊实难对付,当下也提前做好了心理准备。

  “实不相瞒,若是庐江争取不到,吾主也不打算强求。”

  “只是庐江刘子台,近日新投荆州,寻求庇护。”

  “吾主仁义,不忍见其为他人所害,故而将之收留。”

  “但又恐曹司空加兵于庐江南部郡县,所以遣我前来徐州,想向刘将军求助。”

  李翊弯唇笑道:

  “这话翊可就听不明白了,刘子台乃袁术余党,曹司空兴兵征讨。”

  “上合圣意,下顺民心,吾主支持都来不及,难不成还要兴兵拦阻吗?”

  李翊早已为徐州南方定下了基本战略。

  引孙策与刘表互相攻并,他可不想让刘表过多插手扬州事务。

  对此,庞季不慌不忙,淡淡说道:

  “郯侯不必如此说话,大家都是聪明人,又何必揣着明白装糊涂。”

  “咱们便照实敞开说了吧,吾主的意思,就是希望刘勋能够坐拥南庐江郡县。”

  “然后刘将军若是能够居中调解,使曹孟德不加兵于南庐江,我主愿献粮三十万斛。”

  “以资徐州军用。”

  庞季心里清楚,对于政治家而言,只讲利益,不讲感情。

  凡事都可以谈,若是谈不妥,那只能说明钱没给够。

  李翊既然愿意陪他在这里周旋,说明他对庐江问题的态度并不是一票否决。

  他心中肯定有一个价码,愿意松口。

  而庞季现在做的,正是试探他的价码到底是多少。

  “这却难办呐……”

  李翊摇了摇头,“这庐江归属权在于曹司空,我徐州乃局外人,哪里好居中过问?”

  庞季也算官场老油条了,他见李翊作犯难之状,反而心中大喜。

  既然李翊说难办,那就说明能办,而不是办不了。

  当下,也非常来事儿的起身,亲自上前为李翊斟了一杯茶水。

  “我亦知此事甚难,可正是因为有难处,才来找刘将军。”

  “时人皆言刘将军仁义著于四海,能救人之急。”

  “刘勋虽不是汉室宗亲,却也与刘将军同为华宗。”

  “想必不会见死不救吧?”

  李翊闻言,哈哈大笑。

  想道德绑架是没用的,因为刘备根本不在这儿。

  李翊出来应付你们这些政客,专防你们这些搞道德绑架的。

  “庞侍中此话不妥,若要救人,也当救该救之人。”

  “昔年孔文举被黄巾贼困于北海,如若城破,人民必为贼众所掳。”

  “固吾主虽然兵微将寡,也愿为大义前来相救。”

  “可刘勋乃袁术一党,今曹司空伐之,名正言顺。”

  “何谈相救?”

  庞季闻言,当即也明白李翊的话外意,于是接着补充道:

  “若是郯侯肯出面相劝刘将军,使徐州居中调解,吾荆州愿再加粮五万斛,以资徐州军用。”

  虽然刘表只给了他一个三十万的底,但庞季还是决定先试探一下李翊的底在哪儿。

  李翊面上没有一丝一毫的变化,仍是澹澹道:

  “三十五万斛粮食,就想买下六个县邑,大半个庐江。”

  “我徐州倒没什么,就是怕曹司空面上不好看。”

  言外之意,你托人办事儿,总得开一个同时让两家都满意的数目吧。

  徐州真要是出面调解了,那你荆州给的钱粮,徐州方面不也得分出来拿去安抚曹操啊?

  “……也罢,那就请郯侯说个数。”

  “庞某也好回去,跟吾主有个交代。”

  见李翊如此难缠,庞季也不想继续跟他周旋了。

  直接让李翊开个价,剩下的他懒得管了。

  至于价目或高或低,荆州接不接受,那就是刘表自己要考虑的事情了。

  庞季觉得自己已经完成了此次出使的任务了。

  何况,荆州自己也是有一个底的。

  若是李翊狮子大开口,漫天要价。

  那荆州情愿单独找曹操商议,说不定还不了这么多钱。

  找到徐州做中间人,无非就是希望少一点钱罢了。

  当然了,除非曹操吃定庐江,多少钱粮都不打算卖,那荆州确实没辙。

  不过荆州方面也不相信曹操会这么武断。

  毕竟说白了庐江北面儿已经是他的了,南面就几个县邑而已。

  犯不着为了这么点地盘,有钱不要,非要跟荆州死磕。

  到时候真打起来,多的钱粮都进去了不是。

  就当庞季打算一举试探出李翊的底时,不想李翊却开口道:

  “诶呀,此事甚是难办。”

  “翊也不好独自决断。”

  “不如先请刘将军来,由他亲自定夺,庞侍中看是如何?”

  这……

  庞季万没想到,李翊竟会使出拖字诀来。

  他知道自己心里着急,故意吊着自己的胃口。

  就是不肯说出具体数目,但也不明确说拒绝,等于是给了荆州希望。

  那荆州方面肯定只能先等下去,而不好直接去找曹操谈判。

  “唉……”

  庞季走出房间来,叹了一口气。

  庞统赶忙走上来,关切问道:“叔父与郯侯商议的如何了,可还顺利?”

  “……不太顺利。”

  庞季皱着眉,“李子玉比想象的还要难缠,自袁术死后,庐江本就是一簿烂账。”

  “吾主趁乱纳刘勋入荆州,也不知此棋是对是错。”

  这时,祢衡大笑着走了过来。

  “听闻李子玉乃一小郎,庞侍中久历官场,却连一孺子都应付不了乎?”

  庞季素知祢衡轻狂,见他对自己出言不逊,心中大是不忿。

  我收拾不了李翊,我还收拾不了你吗?

  当即睨他一眼,喝斥道:

  “汝小儿之见,岂识李子玉之才?”

  “汝恃才傲物,轻视他人,殊不知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以汝之才,比之李子玉,正如荧光比皓月,不值一哂。”

  祢衡笑道:

  “若李翊果真才智胜我,我自当服他。”

  “只是尚未见着其人,未知其深,不好一言以蔽之。”

  他总是对人出言不逊,可别人骂他骂的难听时,他也不放在心上。

  “哼,说不定少时你便见着了。”

  庞季背着手,不用正眼瞧他。

  话音方落,果见一侍者走过来,向庞季发出邀请。

  原来是刘备已经到了,他命人排下筵席,请荆州过来的诸位官员都去赴宴。

  “刘将军好客,请我等都去赴宴。”

  “士元,一会儿你见着刘将军可莫要失了礼数。”

  庞季再三叮嘱庞统,庞统亦久闻刘备名声,早已一睹为快之心。

  当即连连表示,让叔父宽心。

  庞季对自己这个侄子当然宽心,他真正不放心的是这个祢衡。

  这个章陵太守带过来的关系户,如果不是看在黄射的面子上,他才不想带着这个狂徒一起过来。

  “祢正平,我先叮嘱你两句。”

  “这里不是襄阳,更不是章陵,可没人会惯着你的脾气。”

  “一会儿见了刘将军,汝切不可失了礼数,误我荆州大事。”

  庞季咬着牙,狞声叮嘱祢衡道。

  祢衡却只是仰头大笑,径直从庞季身旁掠过。

  庞季大怒,“此小辈怎敢如此!”

  他此时真是顾不得礼法,恨不得上去给祢衡两拳。

  但庞统将他拦住了,劝说道:

  “叔父眼下还是因以公事为重。”

  “不可因一时之忿,而误刘荆州大事。”

  在庞统连番劝说之下,庞季这才消了怒火。

  领着庞统等一众荆州官员,前去赴宴。

  刘备坐主座,李翊坐次座。

  除此之外,还带来了不少本地官员。

  其中还包括张飞、徐晃、荀攸等大员。

  刘备凭此来展现自己的诚意。

  庞季看在眼里,暗想李翊肯定已经和刘备做好思想工作了。

  不然不可能如此兴师动众,看来此事必有希望啊。

  当下也是领着庞统等人向刘备见礼。

  刘备与之还礼,转而来到庞统身前,说道:

  “这位想必便是庞士元吧?”

  庞统一愣,怔道:

  “刘将军何以识庞统耶?”

  之前在李翊面前,还有叔父给他引见。

  结果刘备居然直接就认出他来了,还专门当着徐州、荆州众官员的面,来找自己谈话。

  这是何等的殊荣?

  “适才已听军师介绍过了,军师盛赞士元有经世之才。”

  “备平生最敬才子,故特来相见。”

  刘备这话一说出口,无疑是当众给足了庞统面子。

  庞统此来徐州,本就是奔着扬名去的。

  适才李翊已经给了他一个,“荆楚之高俊,南州士之冠冕”的好评。

  现在徐州一把手,兼汉左将军早予以进一步佐证的评价。

  回头家族再稍微一宣传,庞统便彻底扬名天下了。

  未来的仕途可谓一片坦荡,这令庞统又惊又喜。

  他万没想到此一行竟会如此顺利,此来扬名的目标可以说是超额完成了。

  “士元可与军师同桌。”

  刘备又向庞统发出邀请,让庞统跟李翊挨着坐。

  这无疑又令庞统心尖儿一跳,暗道自己再是有才,也跟刘备没什么瓜葛。

  怎的能得刘备如此殊遇?

  没错,让庞统跟李翊同桌,正是李翊自己的请求。

  他现在作为徐州的二把手,在徐州也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作为绝对的刘营臣子领袖,让庞统跟自己同桌,对他自然是一种殊荣。

  而之所以这样做,自然也是为了拉拢庞统。

  历史上,庞统其实当过孙权的臣子。

  不过最后孙权并没有重用庞统。

  这倒不是像演义里说的那样,是因为庞统长得丑。

  事实上,当时庞统到吴国去的时候,早已经找司马徽买了热搜了。

  加上庞德公的宣传,“凤雏”的名号已经传遍了天下。

  周瑜死后,庞统送丧到吴国,立马引来了当地一众名士的会聚。

  等庞统走时,大伙儿更是亲自跑到昌门来送行。

  当时庞统这么有名,孙权不可能不知道。

  他并不是不想用庞统,而是庞统自己不想留在吴地。

  庞统跟孙权的关系,有点儿像刘备跟陈群的关系。

  陈群是豫州望族,所以不想跟着刘备到徐州去创业。

  庞统也是同理,他作为荆州大族出身,是不可能留在吴地发展的。

  庞统只是孙权名义上的属下,他一直都是在荆州当官儿。

  而周瑜当时是荆州的南郡太守,所以庞统就跟在周瑜身边当秘书。

  但如果要庞统到吴地去,庞统是不愿意的,吴地的士人豪族可容不下荆州的外来大户。

  后来就轮到刘备当荆州牧了。

  不过大家都知道,刘备一开始也没有重用庞统。

  而是让庞统做普通的从事,然后兼任长沙郡耒阳县县令。

  还因为政绩不佳被刘备免了官。

  最后是连鲁肃都看不下去了,主动给刘备写信说,

  庞士元不是一个治理百里小县的人才,让他担任治中、别驾之类的职务,才能施展大才。

  有一说一,鲁肃在这件事上是真厚道。

  后来诸葛亮也是站出来力荐庞统。

  刘备这才主动与庞统相见,并在深谈之后对他极为器重,任命他为治中从事。

  这件事唯一的疑点就是,一向求贤若渴的刘备,为何一开始不肯重用能与诸葛亮卧龙齐名的凤雏庞统?

  按演义来,刘备是因为庞统长得丑,不喜欢他。

  但按正史来,其实是因为庞统曾经是周瑜的秘书。

  周瑜当时是刘备的死对头,两人一直在明争暗斗。

  而庞统又当了周瑜好几年的功曹,周瑜对他是非常信任的。

  甚至周瑜连他打算软禁刘备这种重大机密,都跟庞统说。

  你说就庞统跟周瑜这种关系,刘备敢重用他吗?

  谁知道这是不是东吴那边派过来的卧底?

  不过好在有鲁肃的力荐,外加诸葛亮的担保。

  刘备打算给庞统一个机会,跟他面谈。

  这次谈话内容,刘备就专门问了庞统,周瑜曾经是不是真想软禁他。

  这是刘备的试探。

  而庞统则毫无保留,把事情原委一五一十地说了。

  刘备见庞统这么坦诚,便不再怀疑他,并对他加以重用。

  “来,士元请。”

  李翊拉着庞统入座,坐到自己身边来。

  众荆州官员看在眼里,无不叹羡。

  庞统亦感念刘备李翊君臣的厚恩,遂避席而起,向刘备作揖行礼道:

  “统久闻左将军宏毅雅量,尊士爱贤,拔擢幼才。”

  “今日得见,才知传闻不虚,实是让统钦佩万分!”

  哈哈哈……

  刘备闻言,抚掌大笑。

  哪有人不喜欢别人夸赞自己的?

  尤其庞统可是得到过李翊的力荐,那多半不会水。

  李翊忽然开口问:

  “不知士元可有举过孝廉吗?”

  庞统被这突如其来的一问,问的有些懵,忙道:

  “统明年才弱冠,尚未举孝廉。”

  汉朝实行察举制,理论上只有举了孝廉的人才有资格当官儿。

  这对一直渴望入仕的庞统很有吸引力。

  于是李翊投其所好,对一旁的刘备说道:

  “主公,您一向敬重士人。”

  “不妨待明年士元弱冠之时,举其为孝廉如何?”

  刘备已与李翊默契颇深,当即回道:

  “……善,备亦有此意。”

  “回头我当书信一封,向景升兄力荐士元。”

  按照三互法的规定,本州的长官只能举本州的人当孝廉。

  所以刘备当豫州牧时,可以举豫州人袁涣为茂才。

  后来他接领徐州时,名头上仍然是挂着豫州刺史的官职。

  所以他依然可以举荐汝南人袁谭为茂才。

  但现在,刘备已经实打实的领了徐州牧了。

  且庞统是荆州人。

  刘备不管是豫州刺史还是徐州牧,都没资格举荐庞统为孝廉、茂才。

  当然了,

  你也可以违背三互法,强行举荐。

  毕竟也不是没有人这么干,比如说隔壁骷髅王。

  但骷髅王已经现在成为冢中枯骨了。

  刘备顶着汉左将军的名头,哪里敢明犯三互法?

  不过这也无非就是个人情的事儿,刘表现在不是有求于他吗?

  主动权现在还真就在刘备这儿。

  面对李翊和刘备突如其来的示好,更加令庞统感到意外。

  我就来买个热搜,居然还有意外收获?

  庞统本来就已经惊喜无比了,不想刘备接下来的话更是令满座之人皆惊。

  “……不过,备想在这方案上稍作修改。”

  刘备故作迟疑,眼神不自觉地看向李翊。

  李翊冲他点了点头,刘备会意,知道这是李翊给他收买人心的机会,便道:

  “备以为以士元之才,可以直接举茂才,不必先举孝廉。”

  一般正常的流程,都是先举孝廉,然后再晋为茂才。

  茂才的层次是比孝廉要高的。

  只要是人口满二十万人的郡,每年就可以举一个孝廉。

  人口满百万的郡,每年可以直接举五名孝廉。

  但茂才,一个州每年只能举一个人。

  所以你就能看到孝廉与茂才之间的层次差距了。

  李翊刚刚故意说要举庞统为孝廉,就是为了把这个收买人心的机会让给刘备。

  由他来说举庞统为茂才。

  如此一来,刘备除了可以收买人心之外,还能够更好的打动庞统。

  毕竟一开始就说举茂才,和渐进式说举茂才是两码子事。

  “……这,统怎敢当将军如此错爱!”

  果不其然,面对刘备与李翊君臣之间的一唱一和。

  庞统果然招架不住,几乎是红了眼眶,说话时的声音都有些哽咽。

  刘备与李翊对视一眼,相视一笑。

  开玩笑,他们之间合作,用这个套路不知拿下过多少名臣了。

  还搞不定你?

  不过最要属震惊的,还是一道来的荆州众官员。

  当听到刘备要举庞统为茂才之时,底下立马炸开了锅。

  众人纷纷窃窃私语。

  “……不得了,不得了,这庞侍中的侄儿是什么来头,竟得刘徐州如此厚爱?”

  “这种殊遇,我也想要啊!”

  又有人冲庞季小声说道:

  “令侄好运气,好运气啊……!”

  庞季嘴上虽不言,然心中大是快活。

  方才与李翊对线失败的郁闷,在此时一扫而空,只剩下了痛快!

  真是太痛快了。

  这种众人钦慕的目光,别提有多来劲儿。

  作为庞统的叔父,庞季当然与有荣焉。

  这不显得他教养的好吗?

  何况若庞统真举了茂才,不仅仅对他本人有好处,更对他们庞家有好处。

  州中茂才名额紧张,除庞家之外。

  蔡家、黄家、蒯家全都虎视眈眈,还有不少其他家族亦在盯着。

  现在有了刘备的作保,那庞统茂才的名额已经稳了一大半儿了。

  “小侄庸才,刘将军莫要太过抬举他了。”

  当事人庞季也主动站出来,感谢刘备的错爱。

  嘴上虽然说着庞统无才,脸却都快要笑烂了。

  刘备牵唇笑道:

  “庞侍中不必谦虚,备实是敬慕令侄之才。”

  “回头便会与景升兄说明此事。”

  ……

  ……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最新章节,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