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水涨船高,刘备进位楚公当天,自然是大封众臣。
武将方面,关羽授封楚国前将军。
张飞授封左将军。
赵云授封右将军,魏延授后将军。
甘宁授征东将军,黄忠授征北将军…
其余丁奉,陈到,陆逊,关平,霍峻,冯习,朱桓,及新降张辽,张燕等诸将,皆各依功劳,授予楚国官位。
文臣方面的官名变化不大,基本上将原本朝廷的三公九卿等,皆原封不动的授予了楚国官职。
诸葛亮依旧是尚书令,署理大将军府兼楚国诸事,萧和也依旧是楚国尚书仆射。
其余糜竺,徐庶,法正,庞统,顾雍,孙乾等新旧文臣,皆授以楚国官位。
但在爵位的授予上,刘备却给了萧和最高规格的封赐。
唐乡侯,食邑两千户!
楚国阵营中,除原先自带爵位者,其余爵位皆为亭侯。
哪怕是武将之首关羽,爵位也仍为汉寿亭侯。
萧和是谋臣武将中,现有唯一一位乡侯。
且食邑近两千余户!
今天下大乱多年,海内户口减半,两千余户已经是顶格的食邑封赏。
这个户数,莫说是楚国,放在魏国之中,那也是屈指可数。
刘备的这般重赏,自然是为彰显萧和无人可匹敌的功劳。
这一道赏赐一出,楚国上下,无人不服。
哪怕是关羽这个岳丈,兼创业集团二把手,也举双手赞成,认为萧和是当之无愧。
无他,萧和的功劳摆在那里。
若无萧和,刘备就不会奇袭襄阳,就不会有后来的收取荆州,平定江东,夺取淮南,乃至如今的雄霸三州,进位为公!
萧和桩桩件件的功劳,所有人都看在眼里,谁人敢不服?
如今他获封乡侯,得两千食邑的顶封,自然也就是众望所归。
刘备进位为公,众谋臣武将各得升官拜爵,三军将士皆得封赏,南方三州为之沸腾。
这道消息,很快也由细作,传往了北方。
…
邺城,魏公府。
“大耳贼,织席贩履之徒,也配与孤平起平坐!”
高位上坐的曹操勃然大怒,将手中帛书情报拍在了案几上。
他是真的出离的愤怒了。
曹家虽非袁氏那种顶级士族,好歹也是一方豪族,世代公卿。
你刘备是什么人,不过一织席贩履的泥腿子,你还摸着我过河,学我建国封公,跟我平起平坐起来了?
我给你脸了?
府堂之中,群臣皆是一片愤慨。
曹丕察颜观色,趁势进言道:
“父亲,大耳贼僭越称公,分明在挑衅父亲,挑衅我大魏。”
“儿臣以为,父亲当即刻起倾国之兵,分路南下讨灭伪楚,方能彰显父亲之威。”
曹丕一带头,众臣中叫战者纷起。
尤其是曹纯夏侯尚等宗亲,心念着与刘备的笔笔血债,更是慷慨激昂叫战。
曹操捋着细髯沉吟不语,眼神中显然也燃起一丝战意。
“父亲,儿以为万不可举师动众,轻易南征啊!”
曹植却站了出来,跟众人唱起了反调。
杨修脸色为之一变,急是向曹植暗使眼色。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曹操有南征的意图,你不迎奉便罢,还唱起了反调,这不是找不痛快么。
曹植却无视杨修暗示,一脸凝重的拱手道:
“儿臣于敌营之中,亲眼所见,那萧和文才惊世,十倍于儿。”
“儿臣想这世上,怎会有既智计超凡,又文才冠绝天下之人?”
“这个萧和,必不是凡人之躯,定如传闻中那般,乃神仙降世!”
“若非如此,他如何能在短短数年间,将刘备托扶成雄踞南方半壁的霸主?”
“儿臣以为,刘备有这样的神人辅佐,纵然我们有百万大军南征,只怕依旧会重蹈覆辙呀!”
曹植这番话出口,所有人都震惊了。
就连曹操,也是嘴巴微微张开,一脸难以置信。
自己这儿子虽样样不行,但论及文才,曹操都要自叹不如。
所有人皆知,曹植文才冠绝天下!
可曹植竟是声称,萧和的文才,十倍于他!
萧和神机妙算世人皆知,可其文才还能惊艳到令曹植都甘拜下风,这众人还是头一次听说。
曹丕亦是惊疑迷茫的看向曹植,猜不出这位弟弟,在被俘期间到底经历了什么,竟会对萧和恐惧到如此程度。
甚至恐惧到,只因一个萧和,就不顾惹恼了曹操,公然反对曹操南征。
“危言怂听,一派胡言!”
震惊过后,曹操却一拍案几,怒道:
“那山野村夫纵然诡诈多端,终究不过是血肉之躯,什么神仙降世,皆不过是荒唐愚蠢的谣言!”
“那些目不识丁的百姓轻信便罢,你身为孤的儿子,饱读诗书,竟然也会信这等鬼神无稽之说!”
“你是为大耳贼所俘之时,被那山野村夫灌了什么迷魂汤么,怎会对他如此畏之如虎?”
曹操本就恼火于曹植被俘的耻辱经历,自将他换回之后,念着他吃过了苦头,就一直没有斥责。
此时却是忍无可忍彻底爆发,劈头盖脸的对曹植一通怒斥。
曹植眼见曹操不听,急欲再劝。
“你住口吧!”
曹操却打断了他,拂袖喝道:
“你休得在这里胡言乱语,乱我军心,先回自己府里好好给孤面壁思过几日,今后这军国重事,你就不必再参与商议!”
曹植哑然。
本意是为曹魏江山忠言劝谏,却不想被曹操如此当众怒斥,还直接要赶出去。
此刻曹植是心灰意冷,只得摇头一声叹息,拱手默默告退。
眼见这“怂包”儿子退下,曹操这才松了口气,目光转向了一直沉吟不语的曹冲身上。
“仓舒,你以为孤是否当尽起倾国之兵,再次南伐大耳贼?”
曹冲迟疑一下后,拱手道:
“父亲,儿以为二哥与四哥的话,皆有其理,父亲当伐又当不伐。”
曹操一愣,没听明白他什么意思,示意他详说。
“四哥说不可轻伐刘备,儿其实是赞成的,但原因却不是因为畏惧那萧和。”
“今刘备已一统南方,西有宛城之固,东有淮水天险,三州士民已附,其根基已然稳固。”
“而父亲建魏,刘备立楚,天下之势已非当年诸侯混战,而是进入到了南北对峙阶段。”
“儿臣以为,这个阶段,想以摧枯拉朽之势讨灭刘备已不现实。”
“现下比拼的,更应该是国力!”
曹冲指点江山,洋洋洒洒的剖析着天下大势。
曹操微微点头,若有所思。
“我魏国雄踞中原,父亲手握两河膏腴之地,户口田地兵源皆远胜于刘备,底蕴自然也远胜于伪楚。”
“儿臣以为,只要我们稍加休养生息,用不了数年时间,国力便可增涨恢复到对伪楚形成辗压之势。”
“那时父亲再以百万王师南下,刘备以区区三州之地如何能抵挡得住,必可摧枯拉朽般荡灭之!”
曹冲满腹豪烈,抛出了自己的论断。
总结起来,就四个字:
国力辗压。
此番话一出,程昱,荀攸等众谋臣,纷纷赞同附合,对曹冲皆是投以刮目相看之意。
曹操亦是眼眸放亮,脸上浮现出惊喜之色。
这般年纪,竟能有如此大的格局,能站在如此高度看待敌我形势,不愧是他曹家神童啊。
“仓舒言之有理,言之有理!”
曹操是连连点头,脸上是掩饰不住的欣赏。
“这就是儿臣所说的不当伐,至于这当伐嘛…”
曹冲话锋一转,接着道:
“刘备僭越称公,父亲自不可坐视不顾,必当有所惩罚。”
“儿臣以为,我们可发挥我大魏骑兵优势,以轻骑深入伪楚境内,抄掠其南阳,淮南一线边郡。”
“这样一来,我们既能掠夺人口,又能不断给伪楚放血,消耗其本为羸弱的国力。”
“而我军骑兵来去如风,又不与其正面交锋,刘备根本奈何不了我们,只能看着我们肆意来去而束手无策。”
“如此一来,我大魏国力不断增长,伪楚国力却不停被我们放血,此消彼涨之下,不出数年我大魏对伪楚便有辗压之势!”
“那时父亲再挥师南下,就算那萧和真乃神仙降世,在父亲绝对的实力面前又有何用?”
听到这里,曹操眉开眼笑,拍案而起。
“好好好,好一个当伐又不当伐之策!”
“仓舒啊,孤从你身上,看到了你大哥的影子,更看到了郭奉孝的影子。”
“这才是我曹操的儿子该有的格局智计!”
“好好好,为父就依你之计!”
曹操是欣喜之极,对曹冲是欣赏之极,甚至将其比为了曹昂与郭嘉合体。
曹丕看在眼里,却是眉头暗皱,看向曹冲的眼神,悄然透出一丝阴冷。
战略就此定下。
曹操便放弃了大举南征的冲动,接连颁布了数道诏令,劝农课桑,大举屯田,恢复经济。
同时又调幽州并州及关中骑兵,至汝南,沛国,下邳等淮北一线,分路突入淮水一线抄掠。
…
应天,楚公府。
刘备正眉头微锁,听取着伊籍汇报着淮南一线传来的战报。
“近月以为,伪魏骑兵屡屡犯境,遇城不攻,只抢掠丁口牛羊。”
“期思,富波,向县,淮陵等诸县,皆为敌军荼毒,总计有三千余户为敌所掠…”
刘备压住了心中怒火,目光看向众谋士:
“孔明,伯温,依尔等之见,曹贼此举,这是意欲何为?”
诸葛亮羽扇轻摇,说道:
“曹操此举,亮以为,不能单纯的视为派兵抄掠。”
“近日从细作传回的情报来看,曹操短期之内,并没有兴兵大举南下的意图,反倒是接连颁布了劝农课桑,恢复经济的政令。”
“依臣之见,曹操这是意识到,南北对峙已成定局,想要如扫灭北方群雄那般,靠一战得胜而灭了了我们,已无可能。”
“故而曹操才转而着手休养生息,想要靠着占据中原膏腴之地的优势,迅速恢复两河诸州的人口和经济,进而再以压倒性的国力再攻。”
“至于伪魏对我淮南一线的骑兵抄掠,则是想仗着骑兵优势,不断掠夺我边境人口,以削减我们的国力。”
“长此以往,国力此消彼涨之下,曹贼再度南下,方才有摧枯拉朽的机会。”
诸葛亮点破了曹操意图。
府堂之内,立时一片议论。
“孔明言之有理,中原沃野千里,一马平川,底蕴确实远胜于南方。”
“曹操现下的方略,确实是上上之策!”
刘备微微点头,尔后问道:
“那依尔等之见,孤当如何应对?”
诸葛亮早已胸有成算,遂道:
“伪魏有骑兵优势,我军却有水军优势!”
“臣以为楚公可令我水军北出泗水,涡水,颍水北上,袭掠伪魏淮北之地以为报复,并可弥补我淮南人口损失。”
刘备连连称是,深以为然。
话锋一转,诸葛亮道:
“楚公适才也说了,中原沃野千里,底蕴远胜于南方,倘若给了曹操足够休养生息时间,待其人口经济恢复,则其国力必将强到无可撼动之地步。”
“故亮以为,我们绝不可被曹操牵着鼻子走,与其比拼国力,必须要尽快挥师北伐,收复中原,不给曹贼休养生息的机会!”
刘备心中微微一凛,立时意识到了形势的紧迫性。
北方的底蕴实在是太深厚了,仅仅冀州一地,若恢复其鼎盛时期的人口和耕地,可能就比南方荆扬交三州加起来都多。
这南北对峙,越往后拖,南北国力间的差距就越大。
而现在这个时间点,则可能是南方与北方国力差距最小的时刻。
此时不趁势北伐,收复中原,更待何时?
“孔明言之有理,北伐慢不得,确实得…”
刘备正要拍板决断,却看到萧和沉思不语,似乎另有想法,遂转而问道:
“伯温,孔明所言,你怎么看?”
萧和思绪收回,轻咳一声,说道:
“臣自然是赞同孔明所说,北伐确实不能拖,不能给曹贼休养生息的机会。”
“不过臣以为,哪怕是现在这个时间点,伪魏的国力也要大大强于我们。”
“别的不说,楚公若要北伐,合我三州之力,眼下最多也就只能调动十万左右的兵力。”
“且以我们现下的国力,也只能供养这么多兵马北伐。”
“臣在想,以这点兵力就想打垮伪魏,收复中原之地,未免是太过小看了曹操。”
刘备恍然省悟,眼中刚刚燃起的战意,霎时间熄弱了三分。
萧和说的没错。
以现下的国力,能募到的兵马有限,能征上来的粮草也就那么多,再多就是穷兵黩武,必会激发民变,内部生乱。
兵力有限,粮草有限,却要以弱攻强,胜算可想而知。
“伯温提醒的是啊,兵力粮草,始终是我们的软肋呀。”
刘备捋着细髯,不禁感慨起来。
诸葛亮等众谋臣们,一时也是眉头深锁,暂无良策。
这时。
萧和却起身上前,面带着自信,拱手道:
“启禀楚公,和酝酿许久,今日想向楚公献上两道富国强兵的新制。”
“这两道新制若能推行,短时间内必可使我们兵力粮草,乃至国力大增。”
“楚公挥师北伐,收复中原,指日可待也!”
此言一出,府堂内一片沸腾,众人无不惊喜。
刘备更是满面欣喜,急问道:
“伯温,你要献何等新制,竟然有如此威力?”
所有人的目光,皆是望向了萧和。
萧和则深吸一口气,缓缓道出六个字:
“均田制,府兵制!”
武将方面,关羽授封楚国前将军。
张飞授封左将军。
赵云授封右将军,魏延授后将军。
甘宁授征东将军,黄忠授征北将军…
其余丁奉,陈到,陆逊,关平,霍峻,冯习,朱桓,及新降张辽,张燕等诸将,皆各依功劳,授予楚国官位。
文臣方面的官名变化不大,基本上将原本朝廷的三公九卿等,皆原封不动的授予了楚国官职。
诸葛亮依旧是尚书令,署理大将军府兼楚国诸事,萧和也依旧是楚国尚书仆射。
其余糜竺,徐庶,法正,庞统,顾雍,孙乾等新旧文臣,皆授以楚国官位。
但在爵位的授予上,刘备却给了萧和最高规格的封赐。
唐乡侯,食邑两千户!
楚国阵营中,除原先自带爵位者,其余爵位皆为亭侯。
哪怕是武将之首关羽,爵位也仍为汉寿亭侯。
萧和是谋臣武将中,现有唯一一位乡侯。
且食邑近两千余户!
今天下大乱多年,海内户口减半,两千余户已经是顶格的食邑封赏。
这个户数,莫说是楚国,放在魏国之中,那也是屈指可数。
刘备的这般重赏,自然是为彰显萧和无人可匹敌的功劳。
这一道赏赐一出,楚国上下,无人不服。
哪怕是关羽这个岳丈,兼创业集团二把手,也举双手赞成,认为萧和是当之无愧。
无他,萧和的功劳摆在那里。
若无萧和,刘备就不会奇袭襄阳,就不会有后来的收取荆州,平定江东,夺取淮南,乃至如今的雄霸三州,进位为公!
萧和桩桩件件的功劳,所有人都看在眼里,谁人敢不服?
如今他获封乡侯,得两千食邑的顶封,自然也就是众望所归。
刘备进位为公,众谋臣武将各得升官拜爵,三军将士皆得封赏,南方三州为之沸腾。
这道消息,很快也由细作,传往了北方。
…
邺城,魏公府。
“大耳贼,织席贩履之徒,也配与孤平起平坐!”
高位上坐的曹操勃然大怒,将手中帛书情报拍在了案几上。
他是真的出离的愤怒了。
曹家虽非袁氏那种顶级士族,好歹也是一方豪族,世代公卿。
你刘备是什么人,不过一织席贩履的泥腿子,你还摸着我过河,学我建国封公,跟我平起平坐起来了?
我给你脸了?
府堂之中,群臣皆是一片愤慨。
曹丕察颜观色,趁势进言道:
“父亲,大耳贼僭越称公,分明在挑衅父亲,挑衅我大魏。”
“儿臣以为,父亲当即刻起倾国之兵,分路南下讨灭伪楚,方能彰显父亲之威。”
曹丕一带头,众臣中叫战者纷起。
尤其是曹纯夏侯尚等宗亲,心念着与刘备的笔笔血债,更是慷慨激昂叫战。
曹操捋着细髯沉吟不语,眼神中显然也燃起一丝战意。
“父亲,儿以为万不可举师动众,轻易南征啊!”
曹植却站了出来,跟众人唱起了反调。
杨修脸色为之一变,急是向曹植暗使眼色。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曹操有南征的意图,你不迎奉便罢,还唱起了反调,这不是找不痛快么。
曹植却无视杨修暗示,一脸凝重的拱手道:
“儿臣于敌营之中,亲眼所见,那萧和文才惊世,十倍于儿。”
“儿臣想这世上,怎会有既智计超凡,又文才冠绝天下之人?”
“这个萧和,必不是凡人之躯,定如传闻中那般,乃神仙降世!”
“若非如此,他如何能在短短数年间,将刘备托扶成雄踞南方半壁的霸主?”
“儿臣以为,刘备有这样的神人辅佐,纵然我们有百万大军南征,只怕依旧会重蹈覆辙呀!”
曹植这番话出口,所有人都震惊了。
就连曹操,也是嘴巴微微张开,一脸难以置信。
自己这儿子虽样样不行,但论及文才,曹操都要自叹不如。
所有人皆知,曹植文才冠绝天下!
可曹植竟是声称,萧和的文才,十倍于他!
萧和神机妙算世人皆知,可其文才还能惊艳到令曹植都甘拜下风,这众人还是头一次听说。
曹丕亦是惊疑迷茫的看向曹植,猜不出这位弟弟,在被俘期间到底经历了什么,竟会对萧和恐惧到如此程度。
甚至恐惧到,只因一个萧和,就不顾惹恼了曹操,公然反对曹操南征。
“危言怂听,一派胡言!”
震惊过后,曹操却一拍案几,怒道:
“那山野村夫纵然诡诈多端,终究不过是血肉之躯,什么神仙降世,皆不过是荒唐愚蠢的谣言!”
“那些目不识丁的百姓轻信便罢,你身为孤的儿子,饱读诗书,竟然也会信这等鬼神无稽之说!”
“你是为大耳贼所俘之时,被那山野村夫灌了什么迷魂汤么,怎会对他如此畏之如虎?”
曹操本就恼火于曹植被俘的耻辱经历,自将他换回之后,念着他吃过了苦头,就一直没有斥责。
此时却是忍无可忍彻底爆发,劈头盖脸的对曹植一通怒斥。
曹植眼见曹操不听,急欲再劝。
“你住口吧!”
曹操却打断了他,拂袖喝道:
“你休得在这里胡言乱语,乱我军心,先回自己府里好好给孤面壁思过几日,今后这军国重事,你就不必再参与商议!”
曹植哑然。
本意是为曹魏江山忠言劝谏,却不想被曹操如此当众怒斥,还直接要赶出去。
此刻曹植是心灰意冷,只得摇头一声叹息,拱手默默告退。
眼见这“怂包”儿子退下,曹操这才松了口气,目光转向了一直沉吟不语的曹冲身上。
“仓舒,你以为孤是否当尽起倾国之兵,再次南伐大耳贼?”
曹冲迟疑一下后,拱手道:
“父亲,儿以为二哥与四哥的话,皆有其理,父亲当伐又当不伐。”
曹操一愣,没听明白他什么意思,示意他详说。
“四哥说不可轻伐刘备,儿其实是赞成的,但原因却不是因为畏惧那萧和。”
“今刘备已一统南方,西有宛城之固,东有淮水天险,三州士民已附,其根基已然稳固。”
“而父亲建魏,刘备立楚,天下之势已非当年诸侯混战,而是进入到了南北对峙阶段。”
“儿臣以为,这个阶段,想以摧枯拉朽之势讨灭刘备已不现实。”
“现下比拼的,更应该是国力!”
曹冲指点江山,洋洋洒洒的剖析着天下大势。
曹操微微点头,若有所思。
“我魏国雄踞中原,父亲手握两河膏腴之地,户口田地兵源皆远胜于刘备,底蕴自然也远胜于伪楚。”
“儿臣以为,只要我们稍加休养生息,用不了数年时间,国力便可增涨恢复到对伪楚形成辗压之势。”
“那时父亲再以百万王师南下,刘备以区区三州之地如何能抵挡得住,必可摧枯拉朽般荡灭之!”
曹冲满腹豪烈,抛出了自己的论断。
总结起来,就四个字:
国力辗压。
此番话一出,程昱,荀攸等众谋臣,纷纷赞同附合,对曹冲皆是投以刮目相看之意。
曹操亦是眼眸放亮,脸上浮现出惊喜之色。
这般年纪,竟能有如此大的格局,能站在如此高度看待敌我形势,不愧是他曹家神童啊。
“仓舒言之有理,言之有理!”
曹操是连连点头,脸上是掩饰不住的欣赏。
“这就是儿臣所说的不当伐,至于这当伐嘛…”
曹冲话锋一转,接着道:
“刘备僭越称公,父亲自不可坐视不顾,必当有所惩罚。”
“儿臣以为,我们可发挥我大魏骑兵优势,以轻骑深入伪楚境内,抄掠其南阳,淮南一线边郡。”
“这样一来,我们既能掠夺人口,又能不断给伪楚放血,消耗其本为羸弱的国力。”
“而我军骑兵来去如风,又不与其正面交锋,刘备根本奈何不了我们,只能看着我们肆意来去而束手无策。”
“如此一来,我大魏国力不断增长,伪楚国力却不停被我们放血,此消彼涨之下,不出数年我大魏对伪楚便有辗压之势!”
“那时父亲再挥师南下,就算那萧和真乃神仙降世,在父亲绝对的实力面前又有何用?”
听到这里,曹操眉开眼笑,拍案而起。
“好好好,好一个当伐又不当伐之策!”
“仓舒啊,孤从你身上,看到了你大哥的影子,更看到了郭奉孝的影子。”
“这才是我曹操的儿子该有的格局智计!”
“好好好,为父就依你之计!”
曹操是欣喜之极,对曹冲是欣赏之极,甚至将其比为了曹昂与郭嘉合体。
曹丕看在眼里,却是眉头暗皱,看向曹冲的眼神,悄然透出一丝阴冷。
战略就此定下。
曹操便放弃了大举南征的冲动,接连颁布了数道诏令,劝农课桑,大举屯田,恢复经济。
同时又调幽州并州及关中骑兵,至汝南,沛国,下邳等淮北一线,分路突入淮水一线抄掠。
…
应天,楚公府。
刘备正眉头微锁,听取着伊籍汇报着淮南一线传来的战报。
“近月以为,伪魏骑兵屡屡犯境,遇城不攻,只抢掠丁口牛羊。”
“期思,富波,向县,淮陵等诸县,皆为敌军荼毒,总计有三千余户为敌所掠…”
刘备压住了心中怒火,目光看向众谋士:
“孔明,伯温,依尔等之见,曹贼此举,这是意欲何为?”
诸葛亮羽扇轻摇,说道:
“曹操此举,亮以为,不能单纯的视为派兵抄掠。”
“近日从细作传回的情报来看,曹操短期之内,并没有兴兵大举南下的意图,反倒是接连颁布了劝农课桑,恢复经济的政令。”
“依臣之见,曹操这是意识到,南北对峙已成定局,想要如扫灭北方群雄那般,靠一战得胜而灭了了我们,已无可能。”
“故而曹操才转而着手休养生息,想要靠着占据中原膏腴之地的优势,迅速恢复两河诸州的人口和经济,进而再以压倒性的国力再攻。”
“至于伪魏对我淮南一线的骑兵抄掠,则是想仗着骑兵优势,不断掠夺我边境人口,以削减我们的国力。”
“长此以往,国力此消彼涨之下,曹贼再度南下,方才有摧枯拉朽的机会。”
诸葛亮点破了曹操意图。
府堂之内,立时一片议论。
“孔明言之有理,中原沃野千里,一马平川,底蕴确实远胜于南方。”
“曹操现下的方略,确实是上上之策!”
刘备微微点头,尔后问道:
“那依尔等之见,孤当如何应对?”
诸葛亮早已胸有成算,遂道:
“伪魏有骑兵优势,我军却有水军优势!”
“臣以为楚公可令我水军北出泗水,涡水,颍水北上,袭掠伪魏淮北之地以为报复,并可弥补我淮南人口损失。”
刘备连连称是,深以为然。
话锋一转,诸葛亮道:
“楚公适才也说了,中原沃野千里,底蕴远胜于南方,倘若给了曹操足够休养生息时间,待其人口经济恢复,则其国力必将强到无可撼动之地步。”
“故亮以为,我们绝不可被曹操牵着鼻子走,与其比拼国力,必须要尽快挥师北伐,收复中原,不给曹贼休养生息的机会!”
刘备心中微微一凛,立时意识到了形势的紧迫性。
北方的底蕴实在是太深厚了,仅仅冀州一地,若恢复其鼎盛时期的人口和耕地,可能就比南方荆扬交三州加起来都多。
这南北对峙,越往后拖,南北国力间的差距就越大。
而现在这个时间点,则可能是南方与北方国力差距最小的时刻。
此时不趁势北伐,收复中原,更待何时?
“孔明言之有理,北伐慢不得,确实得…”
刘备正要拍板决断,却看到萧和沉思不语,似乎另有想法,遂转而问道:
“伯温,孔明所言,你怎么看?”
萧和思绪收回,轻咳一声,说道:
“臣自然是赞同孔明所说,北伐确实不能拖,不能给曹贼休养生息的机会。”
“不过臣以为,哪怕是现在这个时间点,伪魏的国力也要大大强于我们。”
“别的不说,楚公若要北伐,合我三州之力,眼下最多也就只能调动十万左右的兵力。”
“且以我们现下的国力,也只能供养这么多兵马北伐。”
“臣在想,以这点兵力就想打垮伪魏,收复中原之地,未免是太过小看了曹操。”
刘备恍然省悟,眼中刚刚燃起的战意,霎时间熄弱了三分。
萧和说的没错。
以现下的国力,能募到的兵马有限,能征上来的粮草也就那么多,再多就是穷兵黩武,必会激发民变,内部生乱。
兵力有限,粮草有限,却要以弱攻强,胜算可想而知。
“伯温提醒的是啊,兵力粮草,始终是我们的软肋呀。”
刘备捋着细髯,不禁感慨起来。
诸葛亮等众谋臣们,一时也是眉头深锁,暂无良策。
这时。
萧和却起身上前,面带着自信,拱手道:
“启禀楚公,和酝酿许久,今日想向楚公献上两道富国强兵的新制。”
“这两道新制若能推行,短时间内必可使我们兵力粮草,乃至国力大增。”
“楚公挥师北伐,收复中原,指日可待也!”
此言一出,府堂内一片沸腾,众人无不惊喜。
刘备更是满面欣喜,急问道:
“伯温,你要献何等新制,竟然有如此威力?”
所有人的目光,皆是望向了萧和。
萧和则深吸一口气,缓缓道出六个字:
“均田制,府兵制!”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岳父关羽,我开局劝刘备奇袭襄阳,岳父关羽,我开局劝刘备奇袭襄阳最新章节,岳父关羽,我开局劝刘备奇袭襄阳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岳父关羽,我开局劝刘备奇袭襄阳,岳父关羽,我开局劝刘备奇袭襄阳最新章节,岳父关羽,我开局劝刘备奇袭襄阳 圣墟小说网!